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一号文件聚焦产业发展 司伟:要解决乡村产业同质化问题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乡村发展的历程中,产业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之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等。
乡村产业是乡村居民就近就业、提升收入的基础,未来如何才能让乡村产业更进一步发展?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亟须解决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需要重视乡村产业同质化的现象,从根本上挖掘乡村本身的资源禀赋,建立符合乡村特点的产业,让乡村产业具备在市场上立足的能力。”
乡村产业需挖掘本地资源禀赋
新京报:在过去,乡村产业更多集中在乡村办工厂、办企业上,今天,农业及相关的产业更受关注,在你看来,乡村产业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司伟: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基础之一。我们的乡村,在过去有发展产业的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那个时候,农村劳动力丰富,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吸引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很快。但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乡镇企业逐渐衰弱。同时,乡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因为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好的收入。在此后的多年中,乡村产业一直在弱化。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此时的乡村产业,和以前乡镇企业时代的产业不一样,主要以农业及农业衍生出来的产业为主。
新京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司伟:现在的农业产业,更多是基于乡村本身的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地方的产业,都是基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包括由农业衍生的农产品加工等。这样的产业,固然是和农村自身的生产特征有关,但会出现单一、重复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经济作物的,一种几万亩、几十万亩,许多都会遇到销路与市场问题。所以,未来必须要考虑,如何更深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的市场机制,激活农村市场,挖掘本地的资源禀赋,让产业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后,我们还要面对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如果农村产业不能持续盈利,居民的就业、收入就都可能受到影响。
金融服务是一二三产融合的关键
新京报: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比如过去的特色小镇,许多都无法持续发展,再如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司伟:过去的产业发展,也有好的经验和案例。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一些地方盲目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从我个人的观察来说,比如特色小镇,确实有一些非常不错,尤其是在大城市周边、客流量大、消费能力较强的地方,这些产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但还有一些乡村产业,仍在依靠政府运作、企业输血在维持,这样的维持其实是很难长久的。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在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结合本地特有的资源,让各个产业融合在一起,提升持续发展的能力。
新京报: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再一次提到一二三产融合,当前融合的难点在哪里?
司伟:在一二三产融合的过程中,金融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润滑剂。一些产业,想依靠普通农民去投资是不现实的。事实上,金融问题我们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并且出台了很多政策。但仅靠政策性金融帮扶是不够的,对政府来说财政负担也非常重。必须要让资本真正走到农业农村去,而且能赚到钱,这样这个市场才能活起来。
新京报:除了金融问题,是否也存在观念、创意等方面的问题?
司伟:农村产业的创新,其实根基在深入挖掘本地的资源,当前的农村产业,之所以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还是对自身特色的挖掘不够。一二三产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比如明明不具备旅游的条件,还要发展民宿、发展旅游,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资源,面向需求市场深入挖掘,才能真正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京报:现代产业越来越集约化,但乡村本身存在人口、空间等方面的分散问题,如何看待这一矛盾?
司伟:分散不一定是坏事。比如东北,人口外流严重,但这恰好给当地粮食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在一些山区,人口的分散确实不利于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但这些年来,我们通过搬迁、移民等方式,已经改变了不少。尤其在搬迁和移民之后,建立起相对集中的居住点,这也给发展产业提供了便利。
新京报:这是否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司伟: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则是城乡融合发展。怎么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呢?过去我们一直在找抓手,现在我们慢慢明白了,县域就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载体。
新京报:当前,县城也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司伟:从长远看,城市化,或者说人口集中居住,仍是未来的趋势。但是聚居在哪儿?当前我们已经有很多大城市,超大城市,未来还会有更多吗?需要注意的是,大城市带来的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所以,未来,县城可能是一个重点,相比原本的乡村,它更容易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接轨,同时没有那么多的大城市病。尤其在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时代,许多事情,不一定非得到大城市才能做,在县城,一样可以创业,而且更加宜居。
可持续性和同质化是重大难题
新京报:您认为,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司伟:难题之一,是产业可持续性问题。当前,全国各地建设了很多乡村产业,但其中有些产业,缺乏发展的潜力,要靠不断地输血才能维持。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是造血的,如果要依靠输血才能维持,肯定需要改变。难题之二,是同质化严重。比如说种苹果,到处都种苹果,比如说办民宿,到处都办民宿。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产业本身很难盈利,一方面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农业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而且,也要考虑到发展产业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不能一窝蜂地跟风建设。
新京报:怎么解决这些难题呢?
司伟: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初期可以依靠财政支持、对口帮扶等措施推动发展,但后期要不断推动农业农村要素市场改革,激活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动力,要有好的经营者,有合适的产品定位,有畅通的市场渠道,使得产业真正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立足。同质化的问题也是如此,只有找到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到自己的特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否则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淘汰。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责任编辑:王珊珊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