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观察员|创新指数增幅领跑浙江,湖州为什么这么猛?

区域经济观察员|创新指数增幅领跑浙江,湖州为什么这么猛?
2021年11月10日 06:57 媒体滚动

原标题:区域经济观察员|创新指数增幅领跑浙江,湖州为什么这么猛? 来源:涌金楼

创新能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

前,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发布《2020年度浙江省及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解了全省11个设区市创新指数情况。

其中,湖州表现颇为亮眼。《报告》显示,湖州市创新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势头强劲。

涌金君发现,与2019年相比,湖州2020年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达32.4,居全省首位,创新指数达到182.2,跻身三甲。

湖州创新能力跃升的背后,是一组贯穿过去与未来的三部曲,记录着当地从“百坦”到“奋起”再到“赶超”的创新史。

Part.未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朝诗人张志和诗中的西塞山,令人神往。未来,这里将呈现一番别样的“风景”。

从高铁站驱车十余分钟,到达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楂树坞村。在这个位于西塞山山坳中的坡地村,一个高能级创新中心正在崛起。

2020年,湖州正式发布“五谷丰登”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五个“创谷”,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西塞山科学谷被看做“五谷”龙头工程。

“科学谷一期正在建设,包括23幢小型科研院所和5幢中型科研院所,预计明年五月开谷。”湖州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伟介绍道。

眼下,23幢小型科研院所已经结顶,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与环绕四周的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这个在山间“长出”的创新综合体,不仅有高颜值,更有硬实力。据了解,目前,西塞科学谷已签约落地项目8个,其中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6个,合作方包括西安交大、浙江大学、中科院、中科大等院校。

其中,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的中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加速器中子源科学装置。

经济学家阿伯拉莫维茨曾从技术差距与社会能力的维度,在后发国家追上先进国家这一假说研究中给出四种组合:

技术差距大但社会能力强,则总的增长潜力最大;

技术差距大、社会能力低,则增长潜力最小;

技术差距小但社会能力强,则处于超越先发国的状态;

技术差距小、社会能力低,则由于技术与制度的惰性,将由发达走向衰退。

涌金君认为,这同样适用于城市。而“后发”的湖州,正处于“超越先发”的状态。

随着西塞科学谷的建设,当地人将耳熟能详的诗句巧妙地修改为“西塞山前博士飞”。

科学谷吸引的优质创新资源要素,正不断缩小着湖州与“先发地区”的技术差距。

一系列正在布局的技术转化路径则彰显着湖州的社会能力。

今年6月,湖州依托市科技局、产业集团成立全省首个科技发展集团,并与中金资本设立了30亿元的科技发展基金,盘活整条科研产业链;同时,与中科大深度合作成立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西塞山科学谷就像窥探湖州创新发展未来的一扇窗口,窗外延伸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今年4月,与杭州相邻的德清,被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湖州也将以德清为楔子,谋求与这一全省创新“策源地”的深度融合,将创新能级更进一阶。

Part.现在

湖州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跃升,并跻身全省第一梯队?在《报告》中能找到答案。

创新指数是衡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指数,由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科技产出、转型升级、创新环境5个领域34个指标构成。

湖州在其中三个领域的表现引起涌金君注意:

2020年,湖州科技产出指数达到251.4,比上年提升78.4个点,是对创新指数提升贡献最大的领域;转型升级指数为241.9,贡献仅次于科技产出;创新环境指数小幅提升。

科技产出或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或以基础研究的形式推动技术变革。这一方面,湖州下了大力气。

前不久,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的XBL100轻型运动飞机亮相,收获不少关注与好评。

这个落户德清的研究院,是当地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引进培育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

从最早的产学研合作,到如今的研究院落户,与大院名校“联姻”已经成为湖州快速补足创新能力的一张“王牌”。

截至目前,湖州已累计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43家,财政资金投入5.04亿元。

转型升级指数直接体现了湖州产业的“改头换面”,尤其是制造业。

湖州制造业占GDP比重高达40%,制造业质量直接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制造业创新反映了全市的创新导向。

在制造业中,湖州基本遵循了存量提档升级,增量高新专精的原则。

走访湖州企业,不仅能看到土生土长的恒林股份深耕绿色家居,实现生产技术和跨境业务上的双提升,久立特材打造行业顶尖实验室,在新材料领域寻求突破;还能看到譬如蓝箭航天、我武生物等增量企业在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开疆拓土。

湖州在做好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规定动作”的同时,还有自选动作——培育“高技术、高成长”企业。

位于南浔区的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正在成长中的科技型企业,每年公司都会拿出销售额的5%以上投入科研。

创新环境指数逆势上扬,则印证了湖州近年创新提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政府适时、优质的政策供给。

政策供给力,是一个区域能够持续保持创新活力的关键。涌金君曾撰文详解过湖州非同一般的政策供给力:

“湖八条”“湖九条”“人才新政4.0”,近年来,湖州稳发展促创新的政策一波接着一波,打造出“低成本创业之城”。

不久前,湖州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出“湖十条”,构建“重大创新平台—市场主体—人才”三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正东“全职入驻”久立特材,这让公司在高端不锈钢管、超超临界锅炉管等关键战略新材料上的研发按下了“快进键”。

久立集团副总经理施泉兵坦言,近几年,企业引才力度加大,最大信心就是来自引才政策的利好。

围绕人才招引,今年,湖州再次升级“南太湖精英计划”,聚焦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和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大力招引海内外人才。

探索畅通免评审引才通道,实行工资薪酬认定、创新创业大赛遴选认定、区县举荐认定等六大认定机制,让人才能更加专注于创新研发。截至今年9月底,湖州已新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64名。

从底层科研到产业转型到政策供给,这三个指标让湖州的创新能级跃升有迹可循。

Part.过去

曾几何时,在浙江经济的创新版图上,湖州表现不算出挑,在上世纪末期也掀起一场关于思想解放、创新发展的讨论。

1994年3月27日,《湖州日报》头版头条,一篇名为《为了太湖“不再倾斜”》的文章刊登,一石激起千层浪。

湖州发展中的症结,文章犀利地写道:

太湖的倾斜,并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倾斜。观念上的相对滞后,思想上固步自封,心理上容易知足,贪求安逸,一句话,观念还没有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思想还不够解放,是造成太湖倾斜的根本原因。

彼时的湖州,各地对创新发展出现懈怠,怕做“出头椽子”,怕丢乌纱帽,总爱跟着别人后面转成为常态。

但从历史中可以发现,创新精神其实根植于湖州人骨子中。

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彰显了湖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

背后原因,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当地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以及稻麦轮作的推广密不可分。这些都是在农业中积极主动创新所致。

到清光绪年间,湖州南浔涌现“四象八牛”。

刘大均所作《吴兴农村经济》中提到:“南浔以丝商起家者,其家财之大小,一随资本之多寡及经手人关系之亲疏以为断。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

一地同时出现这么多富商巨贾,自然离不开当地人的拼搏与创新。

骨子中的创新精神,让《为了太湖“不再倾斜”》中的湖州,看起来更像是在创新发展的大潮中“打了个盹”。

文章刊出,湖州重新审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后,便是一系列二三产联动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破题绿色协同发展的组合拳,一直延续至今……

这湖州创新三部曲的第一个乐章,不算激昂。

但随着“未来篇”奏响,再体会这段先抑后扬的引子,让人们对湖州创新发展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从“倾斜”的太湖到“五谷丰登”,湖州触底反弹谋创新,还将划出怎样令人意想不到的上扬弧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湖州市 浙江省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7 金钟股份 301133 --
  • 11-16 云路股份 688190 --
  • 11-15 海力风电 301155 --
  • 11-11 正强股份 301119 17.88
  • 11-11 富佳股份 603219 9.5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