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马岩松:在亚布力雪山搭一顶“大帐篷”,与冰雪之美对话
这座形态飘逸的建筑名为“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
2001年,一批中国顶级民营企业家发起了一个思想交流平台——中国企业家论坛(CEF),现有包括陈东升、田源、马云、李彦宏、雷军、刘永好、王石、杨元庆、郭广昌、俞敏洪、冯仑等78位理事成员。迄今20年,每年冬天论坛成员都会齐聚亚布力参与年会,碰撞思维的火花。因此,亚布力又被称为“中国的达沃斯”。
就在他们交出答卷后不久,澎湃新闻-私家地理联系到马岩松,和他聊了聊这件新作的精彩看点以及冰雪世界给他的启迪和感悟。
澎湃新闻:您对亚布力有哪些印象?
马岩松:
我之前去过达沃斯,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亚布力论坛所处的环境对它的影响。它像达沃斯一样,是非常离城市非常远的一个地方,非常难到达,可到了那儿之后,你会有一种感觉。是跟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它是一个自然的属于滑雪的地方,让人觉得非常放松,非常美。
澎湃新闻: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体与雪域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此番选址有哪些奥妙?
马岩松:
所以我觉得相对于功能化建筑,亚布力在功能之外更是一种企业家精神与天地对话的一种表达。因此整个建筑从形态上就是在表达与天地之间的和谐。
它“匍匐”在大地之上,不是那些很高大,像纪念碑一样雄伟的造物。它是很灵动的,与周遭有点缓坡的地形也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大地景观的一部分。同时,“匍匐”于大山前,也正能展现出一种谦逊而低调的姿态。
澎湃新闻:它是“匍匐”的姿态,但同时它又给人饱满且张弛有度的感觉,在建筑体结构和造型设计时,您当时怎么想的?
马岩松:
你可以看到滑雪道宛如流淌的瀑布一般,建筑物在起伏的雪地上也不会很突兀,好像一直都在那里。MAD一直希望建筑是和自然对话,和周边的环境对话,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
然后,这个建筑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是无惧气候恶劣,顺应环境,绽放出自己的光与热。在未来,中国企业家面对世界,就像这座建筑面对周边的环境一样,以这样的姿态来体现。
澎湃新闻:从建筑外部就能看到一条玻璃廊桥,十分吸睛,它的功能是什么?为何做此设计?
马岩松:
室内是一个垂直向的空间,在白天自然光进入的时候基本不需要人工照明,晚上或者有论坛的时候光会透出去,这也是一种节能的需要,所以周边的立面和屋顶在设计和选材上都会特别注意保温,减少散热。
澎湃新闻:建筑内外都运用了线条组合和一系列流线型设计,有哪些特别的用意吗?
马岩松:
澎湃新闻: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平日对公共开放吗?有哪些好看、实用的区域?
马岩松:
我们设计了咖啡厅,透过大片的落地窗,人们可以边喝饮品边欣赏远处的雪山,我觉得有一种跟山体的对话的感觉。
同时,建筑里面还有博物馆和剧场等等空间,其实除了大的会议厅,还有一些小型活动厅都是多功能的。平时酒店如果有一些会务,又或者举行婚礼等各式集会活动都可以。
澎湃新闻: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企业家的百年历史,它用意何在?
马岩松:
企业家博物馆其实也是记录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历程。理事会希望这里成为中国企业家一个精神堡垒,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博物馆把中国历史上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的发展这些整个的历程给记录下来,所以这个博物馆也很重要。
澎湃新闻:MAD先前在黑龙江打造了哈尔滨大剧院,这件新作也成为亚布力的新地标,创造了这些“与冰雪对话的建筑”后,您对建筑设计和气候、地域文化的关系,有否产生哪些新的感想?
马岩松:
因此我们谈哈尔滨大剧院,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这些“冰雪文化建筑”,本质就是谈一个建筑跟风景的关系。
你如果在海边、在山上、在沙漠中也一样要设计,冰雪是一个很有特点的风景。
它不应该是特别生硬的,特别突兀的。整体建筑应该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是建筑师关于美的一种语言的表达。
另外它需要考虑到节能、自然光和太阳,不要太多的玻璃,那会让人觉得寒冷,它要有舒适的、被保护的感觉。
同时,如果它是一个跟风景对话的建筑形式的话,那么室内也要反映出这种语言,要有和自然风景有对话的空间。总之,雪域景致可能冰雪建筑最重要的一个对话元素。这里的雪山和皑皑白雪可能是万年不变的。它不同于城市的文明,现代城市可能100年历史是吧?但这些自然风景都是上亿年的,所以我觉得空间与自然对话的时候,要把这个时间的尺度拉开,要脱离现实的这种城市中的元素,考虑人与这种风景、自然之间更多关系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可能性都会给建筑很多创意的空间。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