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2023年成绩如何?全年创收近7000亿元,固收产品占比超96%
在经历2022年“破净潮”阴霾后,去年的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回暖。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11万只,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增至1.14亿个。
从产品投资性质看,截至去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5.8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到96.34%,较年初增加1.8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此外,去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94%。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26.8万亿,
固收类产品占比超96%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子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3.98万只,较年初增加14.86%,存续规模达26.8万亿元。
从新发产品情况看,去年全国22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11万只,累计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
![图1:理财产品存续情况](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3/w550h273/20240206/2dcb-5542cdd0005e222d7f49c23237dcd12b.png)
谈及下半年理财规模逐季回升的原因,中信建投证券大金融研究组组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表示:“2023年银行理财余额较上半年提高1.5万亿,原因是存款挂牌利率3次下调,部分定存在逐步流向理财产品。”
另外,截至2023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5.97万亿元,占比为96.93%,较年初增加1.46个百分点。
2023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288至381天之间,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截至2023年末,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67.02%,较年初减少5.58个百分点。
从产品投资性质看,截至去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5.8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34%,较年初增加1.84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86万亿元,占比为3.21%,较年初减少1.89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表1:银行及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68/w550h318/20240206/9c10-b0751a48c335b907318892cb0a507999.png)
从产品投向来看,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6.45万亿元、1.79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6.61%、6.16%、2.86%。
马鲲鹏表示,2023年下半年,理财规模环比回升近1.5万亿,主要是固收类产品增加贡献的;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继续下降,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回升,而债券、非标和权益资产占比下降;银行理财主要增配债券和现金及银行存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此前表示,2023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呈现先稳后升的趋势。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产品在市场规模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增速回升的主要推动因素。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低波稳健产品仍是主要布局方向。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规模的压舱石,规模仍有提升空间。可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在债市承压阶段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3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20只,合计募集资金超1100亿元。截至2023年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1480亿元,同比增长13.5%。
此外,分机构类型看,截至去年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1.94万只,存续规模22.47万亿元,较年初上升1.0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3.85%。
去年创收近7000亿元,
“保守型”投资者增加
2023年,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去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14亿个,同比增长17.84%。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1686.29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38.65万个。
从结构上看,截至去年末,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为1.13亿个,占比98.82%;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略有提升,数量为134.6万个,占比1.18%。
表2:各类理财投资者数量及占比情况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735/w550h185/20240206/6a1c-a85571314764ca10ade9cf8810c3116e.png)
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95%。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2.02、0.14和0.46个百分点。
![图2:理财产品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数量分布](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47/w550h297/20240206/5a3b-753d8ba8482ab956a35b866a281ba151.png)
2023年银行理财投资收益如何?《报告》显示,去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
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39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242亿元,同比增长0.85%。与此同时,2023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94%。
谈及未来,马鲲鹏表示,预计随着定存向理财迁移、资产结构优化提升收益率、混合类产品占比回升、直销规模增长、主题类产品和对公理财产品的增加,2024年理财余额将继续逐季回升。
销售渠道不断多元化,
理财公司批设进度放缓
从理财公司产品代销情况看,2023年,理财公司不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持续下降。
其中,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
此外,17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全年累计直销金额0.26万亿元。
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有491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163家。
马鲲鹏表示,预计2024年理财代销机构数量增加,直销的渠道逐步拓展,助力理财规模增长。
2023年末,浙银理财获批筹建,成为我国自2018年12月以来获批设立的第32家理财公司。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机构队伍的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过,去年理财公司批设进度明显放慢,仅有1家理财公司(法巴农银理财)设立。
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2023年理财公司获批筹建步伐有所放缓,既有理财市场中主流银行都已基本成立理财公司的原因,也与监管部门严把审核关、对于理财公司设立要求趋严有关。对于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未来很难以理财公司形式参与理财市场,建议加大对财富管理领域的赋能和转型。
与此同时,周毅钦也表示,银行理财业在2023年初经历了探底调整后,下半年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业绩表现回暖,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认可度有一定修复。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责任编辑:曹睿潼
热文排行
- 2024年第1、2、3号令出炉!多项信贷制度迎修订,涉贷款用途、对象、期限等
- 被罚近3500万!央行对六家评级机构开出罚单,多家涉违规办理备案等
- 2024年怎么干?这些银行划出工作重点
- 利用茅台酒箱藏现金受贿、违法放贷近3亿!建行一分行行长犯罪细节曝光
-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挂牌开业!注册资本220亿,开年后省联社改革加速推进
- 三名银行员工违法放贷被禁业五年!有人明知罪犯冒充农民仍放贷,有人被拘役后又入狱
- 全国首只新型债券!中行将发不超1500亿TLAC非资本债,第一阶段达标时间临近
- 年内多家银行科技支行挂牌!有银行一次性授牌7家机构为科技特色支行,支持政策持续推出
- 央行行长披露钱塘征信个人征信牌照最新进展!股权结构有何特点?优势是什么?
- 国家金融监管局最新发声!事关房贷利率、养老金融、信贷投放等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http://n.sinaimg.cn/finance/jrpc/images/code.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