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年会嘉宾观点|Bruno Roche:互惠经济学:赋能企业—通过满足其所处的生态中的社会和环境需求,使企业蓬勃发展
本文是Bruno Roche先生在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0年会开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作为互惠经济学创始人兼执行董事、玛氏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Bruno Roche先生在年会论坛上作了题为《互惠经济学:赋能企业——通过满足其所处的生态中的社会和环境需求,使企业蓬勃发展》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Bruno Roche先生的演讲实录,与大家分享。
无论你现在在哪里,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你好!我很荣幸能参与这个很棒的活动,未来几周中,能用现代科技和大家线上见面,我也很开心。
我是Bruno Roche,直到几个月之前我一直担任玛氏MARS的首席级经济学家,最近我发起了一个基金会和一个名为互惠经济学的运动,主旨是赋能企业,通过满足所处商业生态中的社会和环境需求获得蓬勃发展,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满足世界各地的需求来获得增长。
过去五十年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处的生态见证了新式“稀缺资源”的诞生。热钱大量涌入,负利率出现,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却变得原来越稀缺。经济学的本质就是管理稀缺性,过去五十年,我们的稀缺性发生了变化,但是经济模式却没有随之适应。传统经济模型因此亟待变革,令其更完善、对社会和环境更负责任。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五十年间,跨国合作的规模和影响都在不断上升。50年前,公司的规模小于国家,但是现在,有些大公司和国家的规模不相上下,影响力日益增加。过去五十年间,我们也从工业化和服务型经济,即依赖金融资本,过渡为知识经济,即依赖知识、社会和自然资本。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趋势仍然是优先对股东负责、最大化利润。
最近几个月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了我们所有人,其实隐藏着机遇。最近有机构对世界上几家大企业CEO的调研表明, 90%的企业家认为新冠疫情会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改变。但这在实际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是系统变革的机遇。
过去几个月中,新冠改变了好几件事情,力挽狂澜的并非传统意义上有钱有势的人,而是普通人,以及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以及治理有力的政府,让系统存续下去,这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互惠经济学中,我们认为新冠既是挑战,又是系统变革的机遇。东西方的传统智慧都源远流长,尤其是在中国,crisis的中文,即包含危险,也包含机会。同样在西方犹太人的认知中,万事万物的发生皆有原因,势态起伏按季更替,这种时刻即是为了破坏,也是为了重建,现在是时候反思我们破坏了什么,以及该重建什么了。因此我今天演讲的目的是让大家在面对当前的危机时,保持坚定的乐观。
经济效益和社会目标的融合在过去40年间日益凸显,比如企业的目标已经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即利润至上,转变为利益相关方利益平衡,其前提就是承认企业所处的生态是一个整体。从长远看来,如果企业对生态系统进行投资,构建健康的商业模式,借用自身优势解决系统中的某些问题。这样的对话其实发展十分迅速,起初10-15年前刚刚萌芽,当时称之为企业社会责任(CSR),主要目标是证明企业对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承诺,这是企业“内观“的行为,完全基于企业的需求。尽管CSR的确是创造积极影响力的领域,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力规模较小,主要目的也是维持企业的良好声誉,满足外部期待。
最近我们看到影响力投资运动的兴起,有一些影响力项目出现,这也是在企业的边缘业务中,通过一些尝试提升社会和环境影响力,相对于CSR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在我们看来,这还不足够。现在有一股全新的思潮涌现,创造了新的经济机遇,除了企业创造影响力的使命之外,它强调企业的绩效必须放在影响力创造的核心。
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样的创新模式不仅令企业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力,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绩效,即满足股东权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赢互惠模式。
一个事实是,影响力驱动型企业在主流商业中仍然是少数,93%的财富500强企业CEO认为企业不应仅关注利润,同时应尽社会使命,但是仅有25%的经理人和员工认为企业应该制定能够驱动影响力的使命陈述。另一方面,有研究和文献表明,那些使命驱动的公司,即不仅仅关注利润的企业,从长远看来,具有更强劲的绩效表现。
因此,尽管世界当下面临风险和危机,但是我们认为,现在也有实现系统变革的义务和机会,对企业领袖、投资者、管理学院、政策制定者来说,应该积极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使其满足社会和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换言之,是时候将业务重新规整于正确的基石之上,注重实操。
我今天演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大家提供实际应用的建议,而非“难以实现的承诺”。当前已经存在管理学的创新,赋能企业,通过满足世界的需求获得超越式增长,要想实现这一点,有几个举措需要实施:
第一,我们要认识到企业的目标并不是盈利,而是实现可盈利且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应对人类和地球面对的难题,而非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制造人类和地球的问题。这一创新来自于2006年,近15年过去了,当时玛氏和牛津大学合作做了这一解决方案的独特探索,通过14年的实践,我们打造了“使命为中心”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如何将自己置身于某一生态中运作,并应用一套不同于传统方法的可衡量指标来监测、追踪绩效。
与此同时它也“邀请”财务部门采纳这一方法,以反推创新,这不是一个所谓“企业机遇“或“企业事务”,而是董事会应该要批准的管理创新模式,财务部门也应拥抱这样的创新,来将这一概念付诸实践。
实操层面看,践行这样的创新需要一步一步走,第一个变革是让企业实现去中心化,即将公司使命放到其义务的核心地位,使命必须明确,其核心地位必须明确,之后我们才能围绕使命来定义生态环境,这是使命就成为了界定生态的战略工具,之后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影响生态环境的能力。
因此开始思索业务解决方案,来应对当前生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动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本、或共有的金融资本,这样一来,业务的出发点变成了解决严肃的问题,通过可复制的、可盈利的解决方案来完成对于世界的责任。在此之前需要一系列的变革,比如如何衡量绩效,过去七年中我们都在开发一套“自然资本”的工具,土地提供的资源,即整个产品产业链中,自然资源的投入步骤,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在人才层面,人力资本是指能够变革或创造价值的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幸福状态、健康和满足感。
社会资本,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质量,这是一个“非财务”指标,会影响她/他的幸福程度及其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当然最后少不了的是金融资本,一切的运作都需要资金,商业需要大量资金持续繁荣。在过去的七年中,我们开发出的这一工具简单易懂,在商业运作中容易上手,也十分稳定,无需按项目或地区重新调整,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可操作性,在商业环境中,它对于财务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结论就是,当一家企业投资于自身所处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时,这家企业不仅从社会责任感角度更具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它将在财务回报上取得更丰厚的结果。最终,因为我们必须在做法和目标上保持一致,我们提出了管理会计学上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相互损益(Mutual P&L),它更加公允地定义了“利润”,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相互性”做的如何,即是否正在面向未来增长进行投资,还是正在过分利用当前生态环境的资源,后者最终将影响它自身的短期和长期增长。
接下来我为大家举例,来自于我们几个月之前做过的一个案例。这是一个大型的零售商客户,案例再次印证了,社会资本成为了不同的商铺取得不同绩效的关键变量,该研究项目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表现抢眼的商铺,往往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用心经营员工关系、社区关系的佼佼者。令人惊讶的是,社会资本对于最终商铺绩效的效力是其他要素(人力资本和共有财务资本)函数的两倍。
这一案例证明,当我们开始推行这一方法和创新思维时,我们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财务表现,我们也会对于那些对地球更重要的因素更加敏感,即社会、人力、自然资本。我之前提到,这一方法的诞生用了14年,来自于玛氏集团的管理层对于一个问题的探索:“究竟何种水平的利润才是正当的?” 起初我们不断求索,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场名为“互惠经济学”的运动,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合作伙伴全球遍布全球,包括中国。我们和牛津大学也有合作,背后的出版物有20多篇,著书三本,其中一本以英文写成,现在有二十多个项目在同时进行。我们的运营项目遍布东西方、非洲、欧洲、美国等十个国家,最近又有两家机构新晋在日内瓦成立,我自己也在这里,第一家是负责资助与这一运动有关研究的基金会,第二家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负责执行这一创新方法。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些与该运动有关的出版物和书籍,比如《完整的资本主义》以及由中信出版社几年之前翻译引进的《互惠资本主义》。
最后我预祝本次论坛取得丰硕的成果,也期待未来如果不能线下见面,我们能够保持线上的互动和交流。谢谢大家,预祝大家与会愉快!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