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杨瑞龙:不设定GDP增长的具体目标不等于放弃对经济增长的要求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
以下观点整理自杨瑞龙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948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不设定GDP增长的具体目标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
关于政府报告中不设定GDP增长的具体目标,我想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个观点,不设定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当前国际疫情进一步蔓延,外贸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虽然我们复工复产形势较好,但是订单大幅下降导致我国经济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把GDP增速目标定得过高,可能会诱发强度过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从而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把GDP增速目标定得过低,可能会丧失一些发展的机遇。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守住底线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也就是稳就业和保民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不设经济增长目标,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
第二个观点,不设定GDP增长的具体目标不代表我们放弃了对增长的要求。恰恰相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具体目标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来支撑。稳就业、保民生都要求一定的经济增长。政府报告中提出了,我们仍然要继续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需要一定的增长来保证的。如900万新增就业人口,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要明白当下的主要矛盾是守住底线,必须稳就业保民生,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所以我们并没有放弃对增长的要求。
第三个观点,守住底线,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实现一定的增长,一方面要采取一揽子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表明了中央的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决心。改革开放对增长是有深远的作用的,通过改革开放可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同时,可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些措施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认为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6.8%,第二季度经济在全面向好,实现GDP正增长是完全可能的。下半年如果疫情可控的话,GDP将实现更高的增长速度。所以,我认为全年有可能实现3%左右的经济增长,即使这和原来设定的5.5%-6%的增长目标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全球表现比较好的经济体。
“六保”是“六稳”的基础与前提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提出了“六稳”的宏观政策目标,即稳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实现6%左右的GDP增速。但是今年年初受到了疫情的外来冲击,这种冲击导致了整个经济停摆,从而使得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产生了比较大的一种挑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守住底线又成为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就提出了“六保”,最重要的是保就业、保民生,通过“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基本面稳住了之后才可能实现“六稳”。
在我看来,“六保”是“六稳”的基础与前提,两者更加显示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底线思维。守住底线就成为我们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核心问题是稳就业、保民生,稳就业和保民生是“六保”和“六稳”的“牛鼻子”。短期来看,我们国家要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在可能条件下争取一定的经济增长,因为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对就业和民生提供一个扎实的经济基础。
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的目标中,都没有提到防范风险。在我看来,在经济下行,特别是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时,风险也在不断地蔓延。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强调了,要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要防范重大的金融风险,这是在实现“六保”和“六稳”中要特别注意的。因为现在看来,杠杆率会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债务风险也会上升,特别是房地产、金融风险要提前预防和控制。
在“六保”和“六稳”中保市场主体是很重要的。市场主体如果保住了,又可以为“六保”和“六稳”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因为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为民生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可以为改革开放奠定一个条件。因为只有市场主体充满活力了,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对就业提出需求,就业问题的解决才具有可持续性。
如何保市场主体,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护产权,完善要素市场等。向改革开放要增长绩效,能为“六保”提供比较扎实的基础。
要让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落地
根据“六保”、“六稳”以及一定的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有之义。刺激政策在本次报告当中具体表述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收和支两方面入手:
一是收(财政收入)。要放水养鱼,具体表现为减税降费。减税降费在我国进行了好多年,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企业感觉到了明显的税负减轻,有些企业说没有真实地感受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减税降费落到实处,特别是要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减税降费,从而有助于他的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支(财政支出)。由于减税降费,我们政府财政收入相应减少。在财政收入相应减少的条件下,怎么样在开支上更加积极有效呢?我们一方面要扩张,另一方面要收缩。扩张指的是要提高赤字率,增加发行国债。这次明确讲到了,“要(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增加的这部分开支要落到基层,落到企业,真正能够在保民生和稳就业当中发挥作用。收缩指的是在减税降费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条件下,政府的一般性开支要大幅收缩,而且这次中央明确提出来,要削减50%,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什么是需要维持的?什么是需要减少的?报告当中虽然没有说到,但接下来我们必须做出更为具体的,细致的规范,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货币政策不是简单的大放水,而是要在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上下功夫。怎么样提高效果,更加灵活呢?两个方面:一是优化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二是报告当中讲到的,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银行放出的货币真正能够落到企业手中,不能让它空转,避免脱实向虚,货币大规模流向资产市场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
刺激居民消费回升和扩大有效投资的长效机制
关于扩大消费需求,除了有效的消费政策之外,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稳就业,只有稳住就业才能稳住居民收入,稳消费才有基础。
二是在目前的条件下,怎样防范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作为价格因素也会影响到消费。
要真正解决好这两点,扩大消费是有很大空间可做的。
关于投资的政策,除了政府的投资之外,还是回到保市场主体角度,保市场主体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投资需求。当下保市场主体有几条应该做:一是要落实刚刚公布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具体来说在产权保护上,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在放开某些垄断行业,让民营资本进入,解决中小型企业和实体经济的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这些方面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对于扩大投资需求特别是形成企业投资需求的长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长按二维码看回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