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2020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首席品牌官分论坛”于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钱明辉出席并演讲。
钱明辉介绍,2019年我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测评的结果是上海居首,杭州第四,佛山和东莞挤进前十。从我们报告显示的数据来看,排名前十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佛山、东莞、苏州、成都和西安。
以下为演讲实录:
钱明辉:尊敬的杨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参加我们论坛。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从数量到质量: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测评的发现。这项研究是我们研究中心联合了几个大数据机构,在去年年底到今年疫情期间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今天上午我想借此机会跟各位报告一下,我们在这项研究当中所取得的一些发现。
品牌引领城市供需结构升级的方向,关乎国家和城市整体实力的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强调了要创建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过去的40年里,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城市经济增长的动能主要是来自于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还有大规模的投资,包括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像不动产价格的高起,以及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国际贸易摩擦等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城市经济开始由高速向中高速切换。过程中,用新动能逐渐代替旧动能,就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过程中,地方政府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有限资源的硬约束,就需要在在质和量的人力资源保障上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我们也会看到,近年来,各个城市之间爆发了愈演愈烈的所谓的“抢人”大战。所以,我们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或者说非常首要的资源。我们国家当前人才的状况存在着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尽匹配,人才区域分布差异比较大,人才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创新环境不优越等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当前,各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或者抢人大战,不仅反映了地区对于人才需求的迫切,同时也反映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在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等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去反映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吸引接纳人才并使其发展的能力,我们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机构,构建了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这样的一个指标体系。
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是旨在反映城市品牌在人才竞争领域的影响力和价值。它包括了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城市人才品牌的吸纳规模、吸纳质量、吸纳潜力以及吸纳活力,以及13个二级指标。我们利用求职和招聘的大数据,测算了包括像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GDP在3000亿以上的城市,我们筛选下来有88个,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报告,揭示了我们国家城市人才品牌在竞争过程中的影响力和价值。下面跟各位简要报告一下我们这份报告当中所获得的几个主要的发现。
第一,2019年我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测评的结果是上海居首,杭州第四,佛山和东莞挤进前十。从我们报告显示的数据来看,排名前十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佛山、东莞、苏州、成都和西安。
第二,50强城市在规模指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方面表现差异非常显著。我们对四项二级指标进行矩阵分析之后,发现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和广州这五座城市,在规模指数、质量指数方面表现是非常优异的,总得分也非常考前,属于我们国家城市人才品牌吸纳方面的第一梯队。佛山、东莞、苏州等三座城市在潜力指数和活力指数居第二梯队。以成都、南京、西安为代表的21座城市体量相对较大,规模指数相对较高,但是质量指数和活力指数上的表现是相对较弱的在城市潜力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44%的城市人才品牌吸纳水平与实体经济是较为协同的。从宏观层面来看,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意味着一个城市的人才政策要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从而达成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总量协同与结构协同。我们用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的排名与各个城市的GDP排名的背离情况来反映一个城市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同状况。数据显示,在50强城市当中有7座城市的人才品牌吸纳排名与GDP排名是一致的,还有15个城市排名差距只是在个位数。所以,二者合计比例大概是44%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城市人才品牌的吸纳水平与实体经济发展是较为协同的同时我们还发现29个城市出现了正向协同,也就是人才品牌吸纳度的排名是高于GDP排名的,占到58%的水平。珠海的顺差是最大的。有14个城市出现了负向的协同也就是说,人才吸纳度的排名是低于GDP排名的,占比大概是28%。其中无锡的排名逆差是最大的,重庆和宁波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第四,关于城市群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城市群当中,粤港澳优于长三角。我们城市群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我们国家所确定的十大城市群当中,也可以分为三档。第一档是由长三角和珠三角构成的,上榜的城市数量显著超出其他城市群当中上榜的城市数量,平均得分也是处于整个城市群平均得分的前列,并且粤港澳城市群平均得分是高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接着由沿海向内陆,构成了评价的第二梯队。从数量上来看,相对于第一档城市群,第二档城市群上榜的城市比较少,像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俞城市群的表现是相对还不错的。位于东北的城市群以及北部的呼包鄂俞(音)城市群他们构成了第三梯队。在这些城市群中都没有相应的城市上榜,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产业结构、经济环境的制约,经济动能相对不强,这些城市群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可能是相对较弱的。
第五,关于核心一线城市的表现是基本稳定的,二三线城市可以说是黑马凸显。像成都、杭州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人才质量在城市间也在分化。廊坊成为人才质量的黑马。佛山在就业潜力方面表现突出。核心一线城市在岗位和匹配活力上表现非常好。
获取人才红利或者第二次人口红利从来都不只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性人才政策就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产业、有企业抢来的人才有可能留得下。我们的报告研究发现,各城市在吸纳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人才的规模,更要重视人才的质量。从二级指标来看,有些城市在规模指数和潜力指数上的表现略好,但是在活力指数和质量指数上的排名相对就比较落后。反映出这些城市在人才数量达标,但是人才质量落后,特别是在吸纳高端人才方面表现孱弱的事实。此外,还要根据产业特色和发展阶段制定产业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城市人才品牌吸纳能力,在确保人才规模的前提下兼顾人才质量。大力引进并留住有助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优质人才。比如说我们今天讨论各类机构的品牌发展作用当中,关键突出的是首席品牌官、品牌总监等等这样的人才,从而为城市的品牌发展添砖加瓦,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持续繁荣。
以上就是我们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十强报告当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如果各位朋友感兴趣,欢迎找主办方索取查阅,欢迎大家对我们报告当中的不当指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