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刘哲:需全面认识金融的开放与创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刘哲:需全面认识金融的开放与创新
2019年10月24日 17:09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科博会“2019中国金融论坛”于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在资本市场展望峰会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就“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下的未来经济展望”主题和参会嘉宾们分享观点并展开探讨。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

  刘哲表示,认识资本市场发展、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关系,我觉得有两个误区是需要走出来的。

  第一个误区就是我们通常会认为随着金融的对外开放,金融的风险也会不断的扩大,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金融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金融风险一定会增加,但是金融的开放一定会意味着金融风险的来源和渠道会逐渐的增加,真正的风险来源于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金融制度和金融的监管能力改革滞后,没有匹配上金融开放的步伐。从日本、韩国的金融开放经验和教训来看,在金融账户和金融市场等金融深层次改革中,如果金融制度和监管能力没有跟上,很容易引发一些资金的投机行为,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未来金融领域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同时,需要重视金融制度的同步改革和金融监管的同步能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认为金融创新一定会带来金融风险,反之,甚至有很多时候金融创新它不仅是风险中立的,它还能很好的起到风险分散的效果。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反而能够达到分散金融风险的目的,金融创新也有利于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年对于金融创新国家提出了包容、审慎的监管思路。今后对于金融产品、金融科技的创新,如何落实好包容、审慎的监管,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大家可以注意到金融的包容放在第一位,审慎放在第二位,创新是一个破坏性创造的过程,需要给予一个更为宽容的环境和试错的空间,才能更快地探索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其实金融创新往往不是诞生在监管最松的领域,恰恰相反,有的时候是在金融抑制最严重的领域,反而是金融创新最多,因为那里传统金融存在服务的空白和缺失,需要新金融来补短板。

  以下为讲话全文:  

  大家好我是刘哲,万博新经济研究院是一个研究性的民间独立智库,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新经济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营商环境,致力于为决策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专业、独立、可操作、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服务。

  在刚刚发布了资本市场“深改12条”明确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来探讨资本市场的改革与金融创新、金融稳定和未来宏观经济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但是,我们的金融体系还依然是停留在服务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依然是在服务工业时代的一些企业。如果实体经济已经转变为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但是金融体系还停留在服务大企业的金融机构为主的话,金融领域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

  当我们未来经济的增长拉动不能再靠传统的房地产业和传统的制造业,需要新经济来拉动的时候。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来支持我们的经济转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来支持我们新经济的发展。金融应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一个怎样的作用?这个是我们未来金融改革的重心所在。只有金融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才能把相应的资金引流到适合的产业领域,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为什么要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在这个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背景下,认识金融的改革和金融风险的关系,我觉得有两个误区是需要走出来的。

  第一个误区就是我们通常会认为随着金融的对外开放,金融的风险也会不断的扩大,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金融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金融风险一定会增加,但是金融的开放一定会意味着金融风险的来源和渠道会逐渐的增加,真正的风险来源于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金融制度和金融的监管能力改革滞后,没有匹配上金融开放的步伐。从日本、韩国的金融开放经验和教训来看,在金融账户和金融市场等金融深层次改革中,如果金融制度和监管能力没有跟上,很容易引发一些资金的投机行为,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未来金融领域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同时,需要重视金融制度的同步改革和金融监管的同步能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认为金融创新一定会带来金融风险,反之,甚至有很多时候金融创新它不仅是风险中立的,它还能很好的起到风险分散的效果。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反而能够达到分散金融风险的目的,金融创新也有利于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年对于金融创新国家提出了包容、审慎的监管思路。今后对于金融产品、金融科技的创新,如何落实好包容、审慎的监管,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大家可以注意到金融的包容放在第一位,审慎放在第二位,创新是一个破坏性创造的过程,需要给予一个更为宽容的环境和试错的空间,才能更快地探索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其实金融创新往往不是诞生在监管最松的领域,恰恰相反,有的时候是在金融抑制最严重的领域,反而是金融创新最多,因为那里传统金融存在服务的空白和缺失,需要新金融来补短板。为什么要创新?因为在传统的金融的领域,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所以才会产生创新。

  中国现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现在推行的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丰富中小企业的一个融资的渠道。但是现在普惠金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惠?而不普”,能拿到普惠金融贷款的企业确实能够获得比较低的利率,但是这样的贷款能覆盖多少企业?有多少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这样的低利率?未来更多的创业企业、新经济的企业,在经济转型中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更多的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

  最后,我想谈一下中长期资金和中长期投资机构的问题。随着中长期资金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当中,对于股市的投资风格、估值体系、波动率等都会发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美国一直是龙头股票享受估值溢价,而中国更多的是中小股票享受估值溢价。这一点以后会向国际逐渐趋同,龙头公司溢价,中小股票折价,二八法则越来越明显,以往受到热捧的“妖股”、ST股遭到市场抛弃,大量资金集结追逐绩优蓝筹股。投资者,会更关注基本面的变化,从更多的受到政策预期的影响,转为更多的受到公司基本面和市场预期的影响。股票的走势会体现出基本面和资金面的统一。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样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中长期资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和我们期望的一致,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匹配。比如更长的考核期限、更稳定的收益考核要求,等等制度相应调整,这样才能避免让中长期资金不受到短期事件的干扰,能够坚持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真正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作用。其次,要形成投资风格与赚钱效应的正反馈机制,2、信心与赚钱效应的正反馈机制。让中长期投资者赚到中长期的收益,从而引导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很重要的。不能号称是中长期资金,但风格上还是短期化,这就偏离初心。中国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很迫切,同时潜力和空间也非常的大,但是有一点始终要把握的,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新经济企业,做好为新经济企业融资、为传统经济企业转型的服务,这一点要一直不忘初心。

  最后,用一个词来总结一下就是“改革”。之前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实践为改革做了很多重要的基础性准备;现在我们正在经历改革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阵痛;如果能够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向深化,落到实处,资本市场一定会迎来下一个春天!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王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5 安恒信息 688023 56.5
  • 10-25 鸿泉物联 688288 24.99
  • 10-25 博瑞医药 688166 12.71
  • 10-25 中国电器 688128 18.79
  • 10-25 普门科技 688389 9.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