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立松:打造智能金融无界生态环境

明立松:打造智能金融无界生态环境
2019年06月27日 12:12 新浪财经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北京银行总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明立松北京银行总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明立松

  新浪财经讯 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于2019年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开放共享构建无界生态 监管科技重塑金融安全。北京银行总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明立松出席并演讲。主题为:《打造“科技+安全+场景+开放”的智能金融无界生态环境》。

  以下为演讲实录:

  明立松:作为最后一个演讲者压力比较大,我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把演讲做完。

  首先非常荣幸受到大会的邀请参加今天的交流,可以这么说,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大家习惯了线上用手机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金融服务已经呈现出智能化、无边界和生态化的特点。金融的话题比较大也比较广,今天主要是从银行的视角谈一谈我们的一些想法,一些思考和我们做的一些实践。

  围绕今天这个主题,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智能无界生态是银行发展的必然。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经历会计电算化、数据大集中,再到流程再造,再到今天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在数字化变革的今天,银行也开始围绕着科技、安全、场景开放,构建智能的无边界的金融生态,银行这个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银行开始从过去的网点等着客户上门,变成了我们把自己的服务开口嵌入到客户生活场景里面去。我们认为生态非常重要,基于这个生态我理解有这么四点。

  第一,科技是驱动力,场景是方法,开放是手段,安全是基石。科技和安全其实伴随着银行发展已经很多年了,也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这么提呢?银行是不同于制造业,也不同于拥有资源的行业,银行拼的是什么呢?拼的是服务,我们只有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提升客户体验,才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最重要的是控制风险。

  第二,银行业也是高度市场化竞争的行业,在座的专家应该知道,国内持牌的银行机构上千家,我们在共同的市场要争夺相同的客户。同时大家应该能够感觉到最近几年几大平台,就是BAT,他们也开始进入到金融领域,所以竞争更加惨烈了,银行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第三,银行的审慎金融理念由来已久,这种审慎经营的理念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基因融入到银行各个领域,信息安全领域也不例外。在银行科技部门我工作了20多年,最大的感受,银行人从两个维度来看待新技术。可新技术一定可以为创新创造价值带来帮助,但是我们同样也深刻的认识到新技术中一定会蕴涵着我们还不知道的这些风险隐患,而这些风险隐患非常需要重视。

  的确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银行在拥抱开放融入场景,这儿有组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8.17亿,人民生活高度移动化、线上化,消费行为也开始变得无现金化、无卡化。我们理解这主要归功于BAT几大平台厂商的贡献,他们把市场客户培育起来了,所以人们习惯了用手机这种方式来解决生活的一切。另外对于移动化和场景化,银行有它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移动化场景化为银行拓展市场和营销客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银行在获客和提供服务的方式上触点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可以在网点等待人上门,我们可以等着您来用网银,等着您用自助机取款,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可以将服务嵌入客户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另外,前面跟大家提到了,银行的服务的特点是低频服务,不可能每人每天都要从事金融类的服务,但是场景化,尤其是社交场景和购物场景是高频服务,所以银行这几年也在探索将高频的社交服务捆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第一,吸引客户,第二,提高我们产品消费的频率。

  接下来结合我们过去工作实践介绍一下传统银行的实践。前面提到构建这个生态科技是驱动力,传统银行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最大的特点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一张白纸开始做,一定是从他存量的IT体系里面进行金融科技的转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银行信息化不是刚刚开始,是经历了很多年了,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IT的架构体系,形成了自己操作管理流程、风险控制机制,还有管理分析和决策分析的体系。另外,前面专家也提到了,银行区别于互联网平台,银行做金融业务是全业务体系,在“存贷汇”基础上还有票据业务,还有外汇业务,还有结算业务。因此,银行在未来金融科技创新中一定要首先建立起满足业务全流程的IT支撑体系。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银行人在谈科技创新的时候一定反反复复的强调风险、安全意识。

  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一直关注从顶层设计入手,听着高大上,但是的确如此,因为我们认为发展金融科技切忌碎片化,切勿盲目模仿。金融科技应该建立自己的顶层规划,应该制订三五年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下才能够保证金融科技的发展是连续性。

  第三,发展金融科技一切还是要以价值为导向,价值在哪呢?我们认为解决痛点,提升客户体验,发掘新的价值点,这些都是价值,我们在开展金融科技试点重点也是从这些领域入手的。

  接下来向各位专家介绍一下国内银行业这几年发展取得的成效。首先是技术层面,关键技术已经完成了从研发到试点再到进一步的大范围应用,我们可以说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领域都完成了技术储备。同时在应用层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控系统和智能的反欺诈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线上贷款业务。声纹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手机银行上。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将是银行下一个热点,我们将通过物联网技术更多的线下的业务转移到线上,比如说现在有很多业务必须要到现场去,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线上化也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完成基础科技设施的布局,大数据平台现在能够支持海量的数据,支持结构化、非结构化并存,支持高并发的智能相应,云计算平台可以支持计算资源动态分布。同时我们这两年也在开始做一些研发具有自主可控技术,开始在关键业务系统上应用。

  第三,对关键技术掌控率不断提高,银行这两年在发生变化,变化体现在哪?过去我们是跟传统的IT服务商来合作,现在我们越来越多是在跟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过去我们追求高效的系统建设,现在我们基于此之上掌握关键技术的同时掌握关键数据模型。

  第四,配合技术创新,这种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在传统模式上我们开始引用新的开发模式。在一些关键领域,其实所谓关键领域不是说所有场景都适用,我们主要是在渠道端,建立敏捷的工作小团队,实现快速迭代产品,推动发布小步快跑。

  第五,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储备,这里面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理解是这样的,要既懂银行业务还要具有风险控制意识,同时熟悉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专家。这两年银行业在进行一些探索,主要是体制机制上探索,银行通过自己设立金控子公司的模式,来突破体制机制。

  构建生态,场景是方法,银行这几年完成了业务服务与场景的融合,这里面有这么几个体现,第一个是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的普及让银行服务彻底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金融服务,基于此,银行提出来移动优先的战略,银行将未来的产品创新和场景推荐的主战场主要放在手机上。银行不会再做等客户上门,我们采用主动出击,主动将银行服务融入到客户的生活场景里面,有这么几种方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合作,批量导流获客。另外我们也将金融产品融入到客户生活里,618您在抢购的时候,我们的支付服务随时为您提供。另外除了融入其他人已经建成的场景之外,银行业在努力的开始自建场景,这里目前的抓手主要是依靠两个APP,一个是手机银行APP,还有一个信用卡APP。

  构建生态,开放是手段,前面也提到了,目前国内银行基本形成共识,将打造API开放银行作为指标。从这三个方面。第一,在基础层面,银行需要将原来技术接口更多向微服务转变,将金融服务进一步原则化。流程方面,将过去独立的金融服务分散的嵌入场景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当您什么时候需要银行金融服务的时候我们就在哪里等候您。同时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展示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金融服务不会再以单一的产品形式来存在了,而是以帮助客户实现特定场景下特定要求的全方位金融产品解决方案,既私人定制。

  构建生态安全是基石,安全是构建智能银行的基石,这里面网络要支持移动互联网,其实大家不要认为传统银行网络拓展到了支持移动互联网是很简单的过程,这个拓展要涉及到网络架构层面的。满足高频并发请求,支持大数据量传输。

  第二,银行在防黑客攻击的方面一定要筑牢防火墙。

  第三,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体系,安全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安全是涵盖了安全技术工具、安全专家、安全管理流程、安全文化建设等多种方面,就像构成木桶的板,不能存在短板。

  第四,我们认为对合作方的安全能力也同样不能忽视。当银行融入场景与第三方合作实现开放的,银行与第三方银行与场景就形成共同体。如果合作方出现了被病毒入侵或是被网络黑客攻击,银行一定要有能力及时完成阻断,不能让安全隐患蔓延。

  最后,谈一下对未来的思考,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对这四个方面的自主管控。要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在与行业合作时不要过度依赖外包。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如果你已经成为特定领域的领跑者,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一定不会很容易从市场上买到,为什么呢?要不然这个产品还没有出来,要不然他一定在你的竞争对手手里。

  第二,是要努力发展自建产品,我们认为各大平台提供给银行的场景现在已经趋于饱和了,而且竞争压力非常大,利润非常薄,所以说自建场景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自建场景虽然前期投入大,可能见效也满,但是一旦形成将成为不可复制的竞争能力。

  第三,开放银行是趋势,就像4.0里面提到的金融无处不在,但未来不在银行的网点,相信在座的专家应该认同这个观点,

  最后是安全,安全建设一定要跟其他三个方面同谋划同部署。

  这个生态体系需要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一起来维护一起来管理一起来推进,这里面监管科技的作用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监管沙箱是这两年监管科技常谈到的问题,监管沙箱在欧洲跟香港有很多的实践,我们认为监管沙箱有助于帮助金融创新产品的落地,因为监管沙箱中的专家指导金融创新产品持续改进。关于监管沙箱的问题,我看议题前面已经有过,在这里面不延伸了。

  时间的关系,用一句话结束,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继续按照原来的逻辑做事。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3 神马电力 603530 --
  • 07-03 杭可科技 688006 --
  • 07-03 三只松鼠 300783 14.68
  • 07-02 天准科技 688003 --
  • 07-02 睿创微纳 68800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