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FO:小米投资不是为了回报 而是为了推动业务

小米CFO:小米投资不是为了回报 而是为了推动业务
2019年04月26日 15:54 新浪财经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

  新浪财经讯 4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CFO大会暨2018中国CFO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主题聚焦“穿越新周期”,届时,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外各大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研究机构的财界领军人物齐聚北京,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出席本次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今天小米集团已经投了260多家公司,9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包括去年的爱奇艺、美团点评等等,今天的总投资资产包在账面上有273亿,总投资款在100亿上下。

  周受资指出,小米投资是为了专注业务,小米投资不是为了财务回报,更主要的是通过投资来推动业务,搭建小米生态链体系。

  以下演讲实录:

  周受资:尊敬的同行前辈、同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准备了一份PPT,感谢大会给我机会,今天有机会在台上跟大家做简单的分享,我收到邀请之后想了很长时间,今天分享最好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想以融资和投资这两个角度来分享一些我们小米过去9年的心得。

  首先自我介绍,这是一张经过PS之后优化的图,我的名字叫周受资,每周接受资金,感觉是生下来就应该做财务的,我是在11年投资了小米集团,15年正式加入,今天在集团负责财务投资和人事,不过主要精力还是在投资和财务这两条线上。

  我先介绍一下小米的一些简单的背景,小米是一家非常非常年轻的企业,今年4月份我们刚刚庆祝了小米9周年,这家公司全部的历史只有9年,我们第一个完整财年应该从2011年开始算起,从11年到我们破一千亿的2017年,只用了8年的时间,去年一年下来我们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1700亿,所以整个公司的历史增长速度都一直非常的快。大家看一下,我是在15年加入小米,668亿的时候加入小米。我加入的时候当时请了很多顾问,来自四大的顾问帮我们了解一下世界顶级的公司财务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他们做了华为、三星、苹果三家公司的分析,当时我们财务团队120人,刚加入的时候,我一眼看上去华为财务团队6000人彻底的绝望了,感觉我们这条路还特别的长。所以今天我觉得分享背后的大背景是小米还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企业,我们还在创业的路上,还在一步步摸索我们的商业模式整个架构应该怎么搭建,有点班门弄斧,我们也在摸索和学习的路上。

  除了飞快的收入增长以外,我们其实在过去几年,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分享一组数字,截至去年底我们海外收入达到700亿,占到总收入的40%,复杂程度是不只增长快而且是全球市场都在增长。我们今天已经进入80多个国家,在30多个国家里面手机市场排前5,除了手机以外,我们在很多年前也开始拓展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产品的品类,从电视到笔记本电脑、最近的空调、洗衣机,包括我们通过生态链模式拓展的一百多种不一样的生活消费品,可能在座的各位用过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等等。我们除了在手机领域有产品以外,产品在一百多个领域里面都有硬件产品,我是想通过这几个例子跟大家形容一下整个企业的复杂程度。

  当然我们所发的这些产品今天已经全部连接起来了,在今年年会的时候,我们公司董事长第一次提出公司的战略部只是手机,而是手机+IoT,IoT这个平台本身是享受率非常大的平台,但是在AI起来以前基本上没有灵魂,我们可以把产品和设备连接起来,但是用户和产品基本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去年一年时间,因为在AI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今天我们可以把AI和IOT并行到一起升级为集团最大的战略之一,今天我们已经有1.5亿台连接的IOT设备应该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了。

  能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因为我们有个非常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结合了有做硬件的能力,通过我们自己的电商和新零售渠道把效率做到极致,再反向把省下来的钱还给消费者带来大量流量,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效率,又把省下来的钱进一步还给消费者,形成正循环,通过这个循环获得用户的信任,通过互联网服务来变现这是小米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背后有一个比较累的地方在于它比较复杂,从2015年正式加入小米到今天,对内部财务体系来说挑战最大的,我们几乎在硬件、零售和互联网领域里面都要搭建我们自有的财务体系来支撑,而且不只在中国,在海外88个国家都得支撑起来,对我来说我第一个心得是创新的背后就带来整个体系搭建的挑战,我们内部的比喻是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得换个引擎这样的一种挑战,这是我第一个想跟各位分享的心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小米的融资历史,小米从2010年创办到2018年上市,总共在一级市场融资6次,从A-F轮总融资款15亿美金,这是上市前的,我这里想说的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对融资都是专家,我个人的心得是融资这个事情特别重要,不过选对的投资者可能是更重要的事情,我们过去能取得这么高速的增长,能取得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成功离不开股东、投资者在早期对我们的支持,支持这两个字我个人的定义是,如果我们大家意见是一致的这不叫支持,这是顺其自然,支持是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你相信我,这才是支持,因为我们在非常创新的领域里,所以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可能都不符合主流的想法,在过去几年时间我们能取得一再的成功离不开我们股东的支持,这个支持是听不懂也同意,无条件的支持我们在创新领域,各种各样的领域取得突破,这是我在上市前融资的小心得跟各位分享一下。

  我们在2018年7月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了,如图这是我们当时上市的图片,领带都是橙色的,专门买了同样的领带。整个上市过程不展开说了,相信各位如果经历过整个上市的过程都知道基本上得割一层皮,非常短的时间里面把很多事情做完,我们在上市过程中也有几方面的创新和突破:1、我们当时是CDR创新的试点,很遗憾我们CDR是暂停了一下。2、我们是香港同股不同权首家上市的公司,也是在各种各样的监管、各种各样的监管上的沟通等等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3、我们在上市过程中也把小米的金融业务做了分拆,所以整个过程其实是结合了很多不一样的创新。

  这里标题写的不是特别清楚,这想分享的是,可能在座也有一些未上市公司的CFO,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等到启动上市才真正准备上市,我从加入的第一年起就开始搭建所有的体系,因为当时团队还是个创业团队,所谓的内控也好、税务专家也好其实本身这个体系非常的薄弱,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包括对进集团第一次的预算制,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准备好,才具备了能上市的条件。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实集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个季度、每个年份的审计报表做出来,不过内部的管理账,包括内部管理账之间所有成本如何分摊,这个跟业务的讨论绝对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过程,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前几次和大家过预算会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谈我们业务做的怎么样,而是我们成本分摊逻辑对不对,耗了大量的时间讨论这么一件事情,所以我这里的小心得是千万不要等到上市才准备上市,能提前准备是最好,尤其内控体系、预算体系,这两个体系需要大量业务的支持和配合,包括业务部门几个同事们得学习什么叫内控、什么叫预算,包括什么叫收入。几年前经常有业务老板说,我们有十个亿的流水,流水什么意思,大家还是需要时间帮助所有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更好的了解整个财务的口径和体系。

  刚才分享的是融资方面,第三部分跟各位简单分享一些投资上的心得,小米通过战略投资推动了整个公司的成长,先复一下盘,今天小米集团已经投了260多家公司,9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包括去年的爱奇艺、美团点评等等,今天的总投资资产包在账面上有273亿,而总投资款大概在100亿上下,所以我们投资不只取得了业务上的突破,在账面上也有投资上的回报。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有点矛盾,投资是为了专注业务这句话听着有定奇怪,怎么投资不是你的主业,怎么说投资是为了专注主业呢?小米投资不是为了财务回报,更主要的是通过投资来推动我们的业务。

  是什么意思?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年前小米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之后搭建了自己的销售平台,自己的小米网,通过自己的网站把手机卖出去,因为产品非常的成功,我们的小米网成为中国比较大的一家电商平台,后来我们发现如果这个平台只卖一款产品,我们消费者可能每两年才会回来,重复购买率会特别低,因为产品线不丰富,获客成本非常高,为了推动这一点我们找了很多想创业的工程师,想做硬件产品的工程师,我们跟他们说“你们要创业掏多少钱小米来掏钱,第一点我们来出钱。第二点什么都不用想就把产品做好就好,不用想品牌怎么办,不用想销售体系怎么办,只要把产品做好就好。”这帮工程师们又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他们占70%的股份,小米30%,所以我们不是996了,是910、7每天拼命的做产品,如果成功他们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做不完他们也认输了,我们完全不需要做任何管理,创业者发自内心的要把产品做好。做出来产品之后,比如小米手环只要符合我们的标准就贴上小米的品牌,通过小米高效的零售渠道卖向消费者,这家公司成为最大的穿戴用品公司。再回顾一下小米如果全部自己做,在过去9年时间是肯定忙不过来的,也没有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因为我们通过投资,用投资的杠杆撬动优秀企业家拼命帮我们做出好的产品,所以本质上是帮助我们专注我们的主业,每一家公司只能做一款产品,他们也非常的辛苦,整个小米生态链体系就是这么搭建出来的。

  今天我们除了投资我们的下游,帮助我们做产品的公司,也投资了非常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比如爱奇艺投资逻辑是一样的,内容对小米电视和小米视频这两块业务特别重要,但是我们不觉得我们能比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做的好,所以我们以投资的方式投资了奇异和优酷,我们有非常紧密的业务上的合作,到此时此刻不管是业务还是投资比合作都做的非常成功,我们接下来想做的是往我们的上游做投资,投资最后优质的制造业企业的供应商,这里包括最好的电池公司、最好的AI IOT芯片公司等等,通过同样的投资逻辑让我们更好的专注我们的主页。

  我们投资的分布就不展开说了。刚才提到的是以投资撬动业务上的合作,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个投资还是要能赚钱,为什么要能赚钱?如果我们没有设这个指标,我们可能会用大量的资金,很低效的获得收入,我们觉得最好的投资逻辑是既能撬动业务上的合作也能有投资上的回报。截至2018年底我们总投资款已经赚了2.2倍。

  今天主要想分享的心得是融资和投资怎么伴随着小米的成长,从融资的角度可能很核心的是要找到真正想跟我们走长远路的投资者,从投资的角度也和各位分享小米是用投资来专注我们的主业。谢谢各位的时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中国CFO大会 CFO 新理财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0 泉峰汽车 603982 9.79
  • 05-06 中简科技 300777 --
  • 04-30 宝丰能源 600989 --
  • 04-30 鸿远电子 603267 --
  • 04-25 新城市 300778 27.3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