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由莫干山研究院主办的“2019春季莫干山会议”于4月12日在北京召开。莫干山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曹文炼出席并致辞。
曹文炼指出,我国在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几大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上市是很成功的,可惜的是没有像支持金融机构那样组织研究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升级转型。实际上就像财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一样,仅仅认为外汇储备是发行基础货币买来的是不够的,外汇储备的主要创造者首先是实体经济的企业。记得那段时期,经济学界和部门之间也曾经就外汇储备问题有关较大争论,主要聚焦在合理储备的多少和部门归属支配权力,忽视了对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对策研究。扩大外汇储备的运用是财政与金融结合的一个只能算是一半成功的案例,不成功那一半部分是没有支持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中投的所发挥的作用不如当年设立政策性银行那么有效。我始终认为如何通过市场化途径运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提高产业升级和核心技术竞争力,仍然是值得研究至今尚未破题的重大实践问题。
以下为致辞摘编:
曹文炼:刚才高尚全老师、孔丹名誉院长和朱嘉明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精彩评论和总结。我想从自己的职业经历对今天的研讨主题——“财政与金融:趋势、挑战和选择”,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支柱,也是密不可分的难兄难弟,其作用领域和资金关系的界限既要分清楚,有时也没有必要分的太清楚。我曾经在原国家计委和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工作22年,有幸参与和见证了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国许多重要财政金融改革与调控政策的制定。我觉得大家今天会议上的很多争论,或者去年下半年以来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这一轮主要争论,与我们过去亲身经历过的几次争论很相似,不过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旧问题的新表现,实际上面临的还是财政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如何较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或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还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在此时间关系,我仅举两次亲身参与的重大争论和两个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一是关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记得80年代末期我刚调入国家计委财政金融司工作的时候,领导就让我研究如何划清财政和金融的资金界限,既要保证重点建设等信贷资金供给(实际上属于政策性金融),又要避免财政向央行透支引发通货膨胀。当时经济学界也在争论,通货膨胀究竟主要是信贷膨胀还是财政赤字即财政向银行透支过多造成的,就像我们今天一些演讲者谈到这一轮经济下行,究竟主要是银行去杠杆还是财政收税过头造成。
当年我经计委后写的第一份内部报告,题目就是“关于通货膨胀的财政金融政策分析”,对财政和银行各打五十大板,财政赤字与信贷膨胀对于货币超经济发行(通货膨胀)都有贡献,而且还作出了定量分析。实际上在研究中我当时也感到,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互相渗透难以分清,财政向银行透支借款没有限制,银行收入财政存款(包括财政性存款)也不支付利息,还有货币发行收入归央行,银行利润又上缴财政等等都扯不清理还乱。我们后来又组织了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研究、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分帐研究等等,试图解决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使用的合理边界。
一直到1993年中,参加朱镕基副总理在北戴河召集的财税金融配套改革研究,确定成立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才终于解决了支持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农副产品收购和外贸出口等政策性资金的供应问题,同时也为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提供了条件。94年的改革也通过立法规定,从此财政不再向银行透支和借款,如果财政需要弥补赤字只能通过发债,这是财政与金融结合的一个较好和成功的案例,因为政策性金融或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尽管也有国际经验借鉴,但是在我国的创新和发挥的作用最为充分,对于94年以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乃至于企业“走出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这是通过制度创新解决财政金融配合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二是关于扩大外汇储备的运用。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算成功或不完全成功的案例。随着94年外汇体制改革的成功,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外汇储备逐渐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来源。关于怎么用好外汇储备的问题,财政部与人民银行争论的重点是其属性和支配权,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运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固问题。
据我所知,最早提出动用外汇储备作为补充企业资本金,是中国船舶集团的时任总经理陈小津同志,他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写信希望以外汇储备补充企业资本金用于造船工业升级改造,因为当时船舶工业用汇和创汇都较多,我们研究这个建议后也觉得比较合理应该支持,但是外汇主管部门坚决不同意,后来只好以财政贴息进出口银行贷款来支持。这个建议比后来决定动用外汇储备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早两三年。
后来马凯同志担任发改委主任,也多次要求我们研究如何运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一些重要领域,当时我具体领导组织调研提出了一批支持案例,包括重要的芯片产业,但是最后由于成立中投而没有落实。如果当时我们提出的运用好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一些重要领域的试点得以实现并逐步扩大,刚才孔总讲的当前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核心技术的竞争力的矛盾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尖锐,我们的实体经济与科技进步也不会像今天这么困难。
今天我们很多关键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很大原因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实体经济利润太薄。当时我们调查了很多企业,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民营和混合经济)作为外汇储备运用的对象,可惜没有得到最后落实,中投成立后把这些案例都转给开发银行考虑了,可这时候的开行正在开始错误地向商业性银行转轨,现在想想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很遗憾。
但是我们在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几大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上市是很成功的,可惜的是没有像支持金融机构那样组织研究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升级转型。实际上就像财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一样,仅仅认为外汇储备是发行基础货币买来的是不够的,外汇储备的主要创造者首先是实体经济的企业。记得那段时期,经济学界和部门之间也曾经就外汇储备问题有关较大争论,主要聚焦在合理储备的多少和部门归属支配权力,忽视了对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对策研究。扩大外汇储备的运用是财政与金融结合的一个只能算是一半成功的案例,不成功那一半部分是没有支持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中投的所发挥的作用不如当年设立政策性银行那么有效。我始终认为如何通过市场化途径运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提高产业升级和核心技术竞争力,仍然是值得研究至今尚未破题的重大实践问题。
如果说上述两个案例,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们在发展改革道路上关于财政与金融关系的两次大争论,那么今天或去年下半年以来掀起的新的一轮争论,表现上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应该更积极,实际上也是讨论财政金融政策如何配合或组合才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我们可能不仅仅要考虑政策的最佳组合,还要考虑财政金融制度的创新,这也是今天一些发言谈到的,比如上午李若谷行长说他建议改造各大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已经六年多了没有人听,刚才孔总讲到在坚持市场化取向时如何更好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高老谈到的以两个中性为中心推进下一步改革、朱嘉明教授说的财政与金融融合的问题等,都是富有启发值得思考的方向。希望通过这一轮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大研讨,能够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更加进步健全,助力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早日迈入现代经济。
今天上下午大会发言包括我们几个总结评论共有近30人,其中大部分还是三四十岁的青年人,新莫干山会议的标准是50岁到75岁才算中年人,今天只有我们尊敬的高尚全老师是已届90高龄的长者,他从上午一直听到现在,发言仍然精神矍铄。据刚才孔总讲,今天到会发言的年青人中12位具有首席经济学家头衔,你们的发言都很有水平,我听了也很有感触。回想二三十年前,我和孙晓霞司长跟你们现在的年纪也差不多,我们曾经在政府体制内(也算隐蔽的战线)做了二十多年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有幸参与了共和国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两大支柱的建设,在新的时代面临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仍然愿意与你们一起在公开论坛和“隐蔽战线”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研究,发扬莫干山精神即孔总讲的实事求是和家国情怀,共同为民富国强建言献策。
最后,我想说今年也是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35周年,地方领导非常重视,德清县委副书记和莫干山管理局王局长都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希望今年的秋季论坛在莫干山搞一个高水平的研讨和纪念,莫干山研究院将认真筹划,希望大家届时也能够踊跃参加。
现在宣布会议圆满闭幕,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