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3日,艾利丹尼森公司美国总部发布声明承认,该公司发现了少数员工的可疑行动,在经过调查后随即向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报告了这些违法行为。美国证交会接受了艾利丹尼森公司2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建议,并要求该公司立刻停止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行贿行为。[全文][最新报道][评论]
数据标题文字1

艾利丹尼森公司简介

美国艾利丹尼森公司历年来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500强之一,06年名列“美国100名最佳雇主”69位。艾利(苏州)有限公司为艾利丹尼森在中国的全资公司。公司产品行销89个国家,现有员工超过22000人。自1994年进入中国,艾利公司零售咨询服务(RIS)部已在南沙,青岛,福州,苏州及上海建立了4个生产工厂及1个销售办公室,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不干胶巨头深陷“商业贿赂门”

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承认数次行贿公安部门

8月1日,理财一周报刊发了《全球不干胶巨头被曝在华贿赂地方官员获警方合同》一文后,8月3日,该公司美国总部就此事向本报发来了一份声明。声明称,艾利丹尼森美国总部发言人DavidFrail承认,该公司发现了少数员工的可疑行动,在经过调查后随即向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报告了这些违法行为。[全文]

美国证交会:艾利丹尼森公司处20万美元罚款

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网站了解到,2004年至今,艾利丹尼森中国公司安全反光膜部门通过聘用无锡市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前工作人员获得两项巨额订单,并通过行贿该研究所四位官员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美国证交会接受了艾利丹尼森公司2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建议,并要求该公司立刻停止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行贿行为。 [全文]

美不干胶巨头承认在华行贿 无锡公安驳斥受贿说

就美国不干胶标签材料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Avery Dennison)在华全资子公司向中国官员行贿一事,无锡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昨日发表声明称,国内近百家网站、论坛近日相继登载“美国驻华公司行贿公安部门获取订单”的消息,其中一些文章的标题有“行贿无锡公安部门”的字样。该市公安机关从未与任何境外公司或境外企业驻华公司发生过业务往来,所谓“行贿无锡公安部门”纯属不实之词。 [全文]

反商业贿赂经验

相关专题

雅芳陷入贿赂丑闻
雅芳陷入贿赂丑闻

刚刚作为唯一化妆品企业入选2008年度《中国TOP100最佳雇主》的雅芳公司,日前传出陷入了贿赂风波。

郭台铭涉嫌在美逃税
郭台铭涉嫌在美逃税

鸿海集团掌门人,IT狂人郭台铭被人指称涉嫌在美国逃税,逃税金额高达499亿新台币。

商业贿赂案件回顾

西门子案16亿美元和解 在华所涉事项调查未展开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2月15日公布的起诉材料显示,西门子在过去10年中,曾向中国客户行贿7000多万美元,获得了总计超过23亿美元的订单,涵盖医疗设备、高压输电线路、地铁列车和信号系统等领域。西门子最终以交纳16亿美元罚款为代价,与德国和美国的司法机构达成和解。在中国,接受西门子贿赂的绝大部分客户,目前尚未被调查和处罚。国内电力、交通和卫生主管部门,也还未针对西门子在华行贿事件展开行动。[全文]

IBM涉嫌在张恩照案中行贿

在中国建设银行前董事长张恩照受贿案的法庭文件中,出现了计算机服务企业IBM的名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提到,IBM曾向一位协助行贿张恩照的销售代理支付了22.5万美元。判决书中还提到了日本电子企业日立公司(Hitachi)的香港子公司。[全文]

北京家乐福8名员工涉嫌收受供应商贿赂被诉

原家乐福在北京7家门店的精肉课课长和北京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的一名肉课谈判员共8人,因涉嫌收受供应商贿赂总计28万余元,已被诉至朝阳法院,刑事立案。这8名涉案人员均是由家乐福内部自查引起,并由公司直接送交司法机关。 [全文]

中国市场的“潜规则”之诟

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巨头敢于大胆出手

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巨头在“潜规则”面前敢于大胆出手。以电信行业为例,中国电信市场占全球电信市场的10%~15%,朗讯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其在美国的业务,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朗讯难以在中国式商业形态下独善其身,而贿赂自然成为其打开商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垄断特权的存在驱使跨国公司铤而走险

垄断特权的存在驱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铤而走险。商业贿赂与资源垄断相伴而生。垄断行业和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中,从业人员手中所掌控的垄断性资源太多,权力部门与企业存在频繁的微观接触,在缺乏全面监督的环境中,手握行政审批权、资源分配权、管理权等公权的人员自然成为商业贿赂猎取的对象,各类强势组织权力寻租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则成为商业贿赂的重要参与者。

制度供给不足使跨国公司肆无忌惮

制度供给不足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肆无忌惮。集中表现为我国现行治理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处罚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对跨国公司违规行为的放任以及企业、商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沉默”,既使各交易参与方产生了关于潜规则的悲观心理预期,又变相助长了在华跨国公司的违规气焰。

小调查

1、你认为艾利丹尼森在华行贿是否应该收到严惩?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2、你认为如何防止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
加大惩罚力度
加强反商业贿赂立法

跨国企业屡屡“犯规”思考

外资公司频现贿赂门需法律补漏

在近几年的“两会”上,多次有代表委员提出出台《反商业贿赂法》的提案议案。腐败事件“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的现实表明,通过专门立法,对商业贿赂的概念进行更为清晰的界定、对执法主体进行更为明确的统一,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全文]

商业贿赂:谁让跨国公司疯狂

最近几年在麦肯锡、朗迅、大摩、IBM等财富巨头身上发生的商业贿赂事件一定程度上还原与理清了跨国公司的本来面目。跨国公司轮番登上中国商业贿赂榜单的结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全文]

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生存之本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要不论地方和时间都要统一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全世界的政府而言,对于破坏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力度通过法律和控制投资等方式来制约这种现象发生,从而提升全球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全文]

不干胶中国行贿岂能入乡随俗

不干胶的洋腐败可能也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如朗讯门行贿的当事人所言:"在中国,不贿赂就根本拿不到订单!"这说明在我们国家正是由于市场无规则的恶性竞争的存在,扭曲了市场的作用,也扭曲了跨国公司的心态。艾利丹尼森中国公司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入乡随俗"跟着变坏的手段来获得巨大的利益。 [全文]

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成风

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2002年至2005年,美国不干胶标签材料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向中国地方官员行贿以获取项目,被处以2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有关人士呼吁,跨国企业的商业贿赂破坏了法治和公平,阻碍了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这种风气的蔓延。 [全文]

外商在华行贿为何总在国外交罚款

据报道,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美国不干胶标签材料生产商艾利·丹尼森因为在中国行贿地方官员拿项目,近日被美国当地法院处以20万美元罚款,外带还得返还靠这项目挣的27.3万美元及利息4.5万美元。而此前中国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近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起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