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2019年09月03日 15:11 中国金融杂志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要求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LPR的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8月20日,LPR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公布,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8月25日,央行公告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也转换为LPR。

  LPR形成机制改革有助于利率“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利率“双轨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此次LPR改革明确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新的LPR利率按照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形成,而MLF利率由央行市场化招标形成,可以反映市场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这意味着建立了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打通了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且,此次改革还扩大了报价行范围,在原有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增强了LPR报价的代表性,使LPR更能体现市场供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LPR形成机制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形成,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利率定价“两轨并一轨”。

  LPR形成机制改革是银行有效发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的前提。商业银行建立完善FTP体系,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助攻。但FTP体系完善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如果不改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仅靠完善FTP体系难以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利率“双轨制”问题依然存在。从外部定价来说,没有LPR这样的定价基准,FTP机制建设得再好,也只能是为银行自身定价管理提供依据,并不能真正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题。只有打破银行贷款利率以基准利率为锚的惯性,改进贷款利率形成的机制,FTP这一“助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存款基准利率并未取消的情况下,通过LPR形成机制改革实现贷款利率率先并轨,会对银行的息差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必然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倒逼其主动建立和完善FTP体系,在较长时期后还会推动银行主动进行负债成本市场化。

  LPR将持续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即便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最优贷款利率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日本、印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最优贷款利率依然在利率定价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对数量广泛的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而言,最优贷款利率的作用更为重要。从这一利率的设立初衷来看,这一利率不仅发挥着定价锚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公告意义。并且,各国LPR形成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其定价方式也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满足银行市场化利率定价的需求。

  综上,LPR形成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LPR形成机制改革健全了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有助于提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促进贷款利率并轨,让贷款基准利率更容易“放得开”,也可以让离开贷款基准利率后的贷款利率能够“形得成”“调得了”。未来,LPR将持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张缘成

利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09-11 交建股份 603815 --
  • 09-10 宇瞳光学 300790 --
  • 09-05 五方光电 002962 --
  • 08-28 安博通 688168 56.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