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2019年09月03日 12:49 中国金融杂志

  原标题:立足中国走向世界——访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

  记者:张林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至今已17年,这也是中国黄金市场逐步走向开放的17年。作为黄金市场改革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交易所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焦瑾璞: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特色的黄金“统购统配”体制最终落幕,同时也象征着我国黄金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改革道路迈出了坚定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17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金所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原则,不断完善产品服务,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业务格局。一是建设国际一流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二是拥有了主板和国际板两大业务板块;三是实现了“三个并重”:服务实体经济与发展金融市场并重、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市场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四是架起了“四座桥梁”,连接于黄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黄金实物和资金的融通主体之间、场内与场外黄金市场之间以及在岸与离岸黄金流通之间;五是打造成为五大中心:交易定价中心、清算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登记托管中心和资讯服务中心。

  让我们来看一些数据,它们可以直观地勾画出上金所的成长轨迹。从市场参与方看,上金所的会员由成立时的108家发展到260家,会员结构不断完善。从综合类与金融类两类普通会员开始,扩展增加了特别类会员,包括外资金融类、国际会员和券商、信托、中小型银行等机构,基本容纳了国内、国际黄金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从交易品种看,上金所的合约产品由成立时的Au99.95和Au99.99两个黄金现货实盘合约,发展到涵盖竞价交易、询价交易、定价交易、租赁拆借和黄金ETF等近60个合约,交易标的包括黄金、白银、铂金三大类品种。从交易规模看,上金所2018年的黄金成交量为6.75万吨,成交额为18.3万亿元,分别是成立时的1600多倍和4900多倍;白银成交量为83.41万吨,成交额为3万亿元,成交量和金额均是成立时的70000余倍;铂金成交量为43.58吨,成交额为83.54亿元,均是成立时的3倍。

  时至今日,上金所已建成了由竞价、询价、定价、租借和ETF等市场共同组成,融境内主板与国际板于一体的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上金所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场内黄金现货交易所,在上海建立了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黄金市场“第三极”。

  记者: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上金所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请您谈一下这方面的具体举措。

  焦瑾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上金所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对标国际先进实践,主动运用相关信息技术,积极推进黄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交易系统。2017年,上金所上线了第三代交易系统2期(GEMS-2),在业务层面涵盖了43项架构类需求,涉及核心业务、国际业务、互联网业务三大板块;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客户、账户、协议、接口、界面和认证六大统一目标。在系统容量指标与性能指标方面,GEMS-2系统较十年前的第二代系统取得了大幅提升。其中,客户容量从300万户提升至5000万户,撮合速度峰值从每秒1000笔提升到每秒4万笔。目前,上金所正在布局开展第四代交易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稳步推进系统整体架构、数据互联互通、核心系统容量和交易速度提升、大数据云计算方案落地等领域的工作。

  二是持续完善交易机制。打造“上海金”,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公允的、可交易的人民币黄金基准价格,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进程。延长交易时间,成为国内首家推出夜市交易的交易所,并于今年6月取消中午休市,打通日间交易间隔,实现对欧美主要交易时段的覆盖,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交易需求。

  三是优化资金清算、结算体系。一方面,参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要求和标准,加速构建符合合格中央对手方(QCCP)原则的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交易所连接央行大额支付系统项目,并开展充抵保证金等创新业务专题研究。

  四是强化交割储运网络。目前,上金所在36个地区,启用65家交割仓库,其中包括2个国际仓库,满足了国内包括金融、生产、加工、批发、进出口贸易等各类黄金产业链企业的出入库需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仓储网络布局、加强仓库智能管理、严控实物质量风险、推进海外精炼企业认证、尝试建设海外黄金库,确保实物质量可靠、仓储安全、物流高效。

  五是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始终是上金所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保证金、涨跌停板、限仓、限额等制度的作用,严格管理交易结算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运行风险管理框架,利用实时风险监控系统,通过实时交易信息、监控预警、操作合规检查、压力测试等模块有效监测和管理运行风险。

  目前,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上金所正研究建立黄金市场的交易报告库,这是一项集中保存交易数据电子记录的基础设施。交易报告库的建设将着眼于中国黄金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储存,从登记、发行、交易、清算、交割等多个维度入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未来,将其打造为全覆盖的黄金市场交易报告系统,发挥公共政策效益,为国家黄金市场的政策制定、风险防范提供客观的市场依据。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金所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行动?

  焦瑾璞: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上金所在不断夯实黄金金融要素市场地位的同时,也时刻牢记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一是建立现货交易体系,满足实体企业用金需求。上金所先后推出黄金、白银、铂金的现货实盘合约,为黄金产业链中众多的供给和需求企业提供市场化的交易价格和买卖交割的平台,确保黄金实物作为生产资源能够按照市场供求规律顺畅调配。在此基础上,上金所又推出了延期合约,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延期交收的选择,并引入中立仓、延期补偿费等机制来平抑实物供求矛盾。延期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客户资金占用成本,发挥套保功能,凸显交易所场内市场的金融属性。

  二是建立询价市场,满足机构风险管理需求。上金所于2011年开始试运行交易所询价业务,为机构提供“一对一”的交易登记、资金清算和实物交割服务。2012年,上金所又联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了银行间黄金询价业务,参与机构以黄金进口银行、各类金融机构为主。询价市场主要发挥批发融通、价格形成、风险对冲等中枢功能,与竞价市场形成互补,针对市场参与主体的大额交易、锁定风险等需求,提供了更多金融工具。2018年,询价市场黄金成交量4.56万吨,同比增长99.57%。

  三是开展黄金租借,满足黄金和资金使用效率需求。针对黄金产业生产周期的需要而推出的黄金租借业务可以为参与双方带来共赢。对承租方而言,通过借入实物黄金既可满足日常经营用金需求,又能有效规避黄金价格波动风险,此外还可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出租方来讲,通过黄金出租提高了实物黄金运营效率,降低实物黄金管理成本,增加黄金投资收益。黄金租借业务有利于培育我国黄金市场租借基准利率,在服务黄金实体产业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四是推出黄金ETF,满足资产配置需求。黄金ETF联接了黄金市场与证券市场,是一个跨市场的创新型业务。黄金ETF投资门槛较低,交易费用低廉,交易方式便捷,支持T+0申赎,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提供了分散风险、优化资产组合的投资渠道,有利于实现藏金于民。目前国内有4家基金公司发行黄金ETF,分别是华安基金、国泰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博时基金。2018年,黄金ETF基金在二级市场成交量1095.51吨,成交金额2957.65亿元,4家基金公司管理的黄金实物总规模45吨,投资者超过2900万人。

  五是切实减免收费,满足市场持续发展需要。十几年来,上金所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主动降低甚至免收各项费用,助推中国黄金市场可持续发展,践行着供给侧改革的使命。自成立以来,上金所市场综合费率标准从起初的6下降至不足1.8,年平均降幅约9%。近三年来,上海黄金交易所完成手续费减免额度达6亿元,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繁荣。

  记者:近年来,在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金所是如何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助力中国由“黄金大国”走向“黄金强国”的?

  焦瑾璞: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多次指出要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潘功胜副行长在“2019年全球黄金市场高峰论坛”上要求:上金所要继续做好“黄金国际板”的建设工作,推动境内外黄金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近年来,上金所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化、国际化的战略,先后推出“国际板”和“上海金”,服务于黄金市场的双向开放。

  一是助“西金东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已是全球第一的黄金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加工大国,“西金东移”是持续多年的市场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2014年9月,上金所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推进发展国际板业务。国际板建立以来,依托自贸区的政策、营商优势,结合人民币定价和亚洲时区等特点,吸引国际主流机构积极参与。目前,已有74家国际机构入会,覆盖了五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炼商、制造商、交易商和金融机构,交易规模稳步攀升,市场功能初步显现。2018年国际板成交金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7.77%。国际板推出以前,中国的黄金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仅限于国内的产金用金企业、国内商业银行和境内投资者,很少有境外投资者了解、熟悉中国黄金市场。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国际投资者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使用离岸资金参与上金所场内交易。在精准的制度框架内,融离岸和在岸于一体,这既有利于加速中国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同时也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充当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二是创“中国标准”,构建上海黄金定价中心。尽管中国已是“黄金大国”,但中国黄金市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仍与自身的市场体量不相匹配,远不及伦敦和纽约。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交易黄金,必须按照美元计价的伦敦金或纽约金作为基准价,结算带来的汇兑损失和外汇保值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2016年4月,上金所推出“上海金”人民币基准价,吸引了国内外主要产用金企业、银行参与报价。“上海金”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公允的、可交易的“中国标准”价格,避免了外汇风险,完善了中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2018年,“上海金”定价业务成交1474.71吨,日均成交6.07吨,同比增长16.79%。为了进一步加深“上海金”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交易的主流产品,上金所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内市场在黄金进口转口、定价结算,及衍生品设计中广泛使用“上海金”基准价,拓展其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加速国际融合,与境外重要交易所联合开发产品时,以“上海金”基准价为核心标的。2017年4月,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上线了以“上海金”为标的价格的期货合约产品,成为第一家使用“上海金”基准价作为其合约结算价的境外交易所。目前,上金所已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达成合作意向,以互授价格的形式展开合作。“上海金”将首次在大洋彼岸与投资者见面。“上海金”的本质是“中国价格,世界共享”,其透明、开放和包容的特点将给全球黄金市场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和操作空间。

  三是沿“一带一路”营造开放型黄金生态圈。上金所立足国内,先后与陕西、广西、厦门、重庆、云南、新疆、深圳七个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黄金生产、贸易、消费企业和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黄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辐射能力。为了进一步走向世界,自2016年起,上金所相继与匈牙利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莫斯科交易所集团等签订谅解备忘录,不断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黄金市场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上金所稳步推进与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对话,目前已初步取得共识,为下一步务实合作打开了空间。■

责任编辑:张缘成

上海黄金交易所 焦瑾璞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09-11 交建股份 603815 --
  • 09-10 宇瞳光学 300790 --
  • 09-05 五方光电 002962 --
  • 08-28 中科软 603927 16.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