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黄金周和节假日高速免费,究竟谁才是”最愚蠢的政策“?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国庆假期余额不足一天,大家回去没?
不过,小巴这问题问的似乎有些晚了,根据百度智慧交通实时拥堵路况显示,早在10月5日,高速就迎来了返程高峰。
而这与此前百度预测的国庆路况几乎一毛一样。
其实也没啥好惊讶的,这么多年堵下来,谁还没个经验了?
这不,早有网友总结了“十一”黄金周的节目单:10月1日,看全国高速堵车,10月2日看景区排队,10月3日看酒店涨价,10月4日看游客被宰,10月5日看朋友圈吃成胖子,10月6日再看高速堵车,10月7日看东南西北进不了城。
今年,在3小时爬行50米的高速路上,堵出经验的人们各显其能,为大家贡献了不少趣味。
有人练习起了高尔夫
有人晒自己踩刹车而踩破的袜子
有人“大战高速”最终放弃有人试图在高速路口摆摊致富
国庆堵车节名不虚传,那么还是那个老问题,究竟谁在添堵?
到底是啥在添堵
其实,自2012年实行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以来,拥堵问题就逐渐被纳入到人们出行的成本核算当中,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防止被堵住,大家要么打好提前量、要么就干脆晚点去。
例如,相比去年,今年热门西湖的高峰时段,就来的特别早,而其他景区的高峰,基本都集中在节后第三天才开始爆发(去年高峰期清一色在10月1日前后)。
但该堵的还是堵。造成拥堵的原因很多,小巴总结最突出的两点:
▷供需矛盾
先看需求方。
1999年,我国将国庆、五一三天假期,同假期前后两个双休日进行拼接,长达7天的黄金周就此诞生。
黄金周的出现,使得大多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将节假日出游视作一种休闲的“刚需”。2007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除了春节,人们只剩“十一”一个相对可以自由支配的长假了。
于是,多少人在这句“一年也就这么一次”中败下阵来?
再看供给。
满足出行需求的道路和景区是有限的,不管采用哪种交通工具,最后的几公里总在道路上。因此当全国一半的中国人都在外面玩耍的时候,拥堵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高速免费
2012年开始,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的政策开始实施,人们很高兴自己的出行成本被大大降低,出行欲望也被大大激发。
但是经济学似乎天生对“免费的午餐”抱有敌意。它认为,代价以另一种形式——拥堵,也就是时间耗费——展现了出来,导致人们恨不得提早再提早、推迟再推迟,却依旧不受控制地被堵在了路上。
因此当年就有经济学家称它为“世界上最愚蠢的政策”。
公用品与私用品
经济学家说的自有他的道理。
经济学有个很经典的定义:
▷私用品:
被占用后,其他人就无法使用的物品,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
▷公用品:
一个人使用不影响他人使用的物品,人与人之间是共享关系。
从定义和字面上看,经济学意义上的公用品和私用品与日常的理解并不相同。
大众经常觉得一些公共设施是公用品,例如公共厕所。但从使用角度来说,它是典型的私用品;有些音乐家的作品大家觉得是私人的,但实际上,在被用于欣赏的时候,旋律是绝对的公用品。
因此,公用品和私用品并不是从所有者或提供者角度出发来定义公用还是私用,而是从使用的实际情况本身来考量的,有些事物甚至一会儿是公用品一会儿又是私用品。
我们以一个苹果为例,当它被用来吃的时候,就是私用品,你吃了别人就不能吃。而当这个苹果被用来做展览品展示的时候,又成了公用品,因为你欣赏苹果的同时,并不影响他人欣赏苹果。
道路也是如此奇妙,当使用者较少的时候,我开车上路并不影响你开车上路,我们“共享道路”;但当拥堵产生的时候,我占用了车道,你就无路可走,由“共享”转为“竞争”,道路成了名副其实的私用品。
从具体国情来看,大部分的时候道路是私用品,因此竞争不可避免。
经济学中,目前最好的竞争规则,就是以价格区分需求。
高速公路免费改变了竞争规则,人们就会以其他形式为“免费”付出代价:不管是提前出发,以“请假”“调休”为代价,还是老老实实拥堵在路上付出时间成本。
因为在经济学看来,免费的总是昂贵的。
在价格机制的运作下,节假日高速的正确打开方式有个参考项——机票和酒店的房费:高峰时期实行高票价,低谷时期实行低票价,提前预定有优惠。
实际上,高铁设置一等座、二等座、无座,也可视作通过价格或服务上的差异来调节需求。
类比节假日高速的状况,规则就可以如此设置:
①对避开高峰期出行的人们,采取免费或打折的形式,减少其出行成本。
②对选择高峰时期出行的人们采取提价措施。通过价格的作用,先淘汰其中非严重刚需的出行者,同时引导人们考虑国道、省道等替代方案,以牺牲一定的时间和舒适度体验为代价,来支付高峰时段出行的选择。
公地的悲剧
除了高速免费,黄金周其实也备受一部分经济学家质疑,甚至提出“取消黄金周”。
经济学家的看法,前几天小巴在《上一次中国人为了放个长假,等了整整45年》中已有详细论述。
而归根结底,是因为高速免费和黄金周,共同导致了经济学上的另一个现象——“公地的悲剧”。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地的悲剧》,他举例说:假设有人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
听上去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好事,但由于只有这么一个牧场(且免费),每个牧民都想养尽可能多的牛羊,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哈定的隐喻在于任何时候只要有许多人能够共同并免费地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变成了悲剧。
黄金周人们集中出游,并意图享受高速的免费,而产生的代价却导致出行环境发生恶化,体验打了折扣,极端一点甚至导致人们不再出门,岂不也是一个悲剧?
只是这个悲剧或可以避免。
一方面,个人出行归根结底还是可以灵活调节,再没有一个物种比人类更能寻求替代方案了,在“刚需”和“免费”中寻找一个平衡,相信不是难事。
另一方面,若能够在更高的制度层面,例如通过带薪休假、错峰休假等来实现黄金周的“个性化”,直接将需求分流到不同时间段,开辟更多的“牧场”,或许更容易解决多年来的“拥堵悲剧”。
本篇作者 | 和风月半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