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广州楼市取消限价刷屏整个周末!调控政策松动信号?我们对广州到底有多少误解
“广州放开限价”、“楼市又变天”……传闻不胫而走,说得有鼻子有眼。
10月19日晚间,广州市住建委发布《关于我市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说明》,说明对限价要调整进行了辟谣,同时明确了:取消限价?不可能的。还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限价没取消,广州却打响了消灭“双合同”第一枪。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双合同”并不是个别城市或楼盘的个例,深圳、上海、杭州等一线和热门城市都有类似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其他城市可能会跟进广州的这一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一则传言成为千里之外其他城市中介的营销噱头。
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滋生的一些乱象由来已久,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广州取消限价?不可能的!
“广州放开限价”、“楼市又变天”……传闻不胫而走,说得有鼻子有眼。
10月19日,各大社交媒体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广州市增城、南沙、花都等部分外围区域将放开限价,各房企负责人于前一晚接到通知,并于19日上午10点到广州市房屋交易中心参加关于限价的重要会议!以及相关具体细节。
10月19日晚间,广州市住建委发布《关于我市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说明》,明确将在保持调控力度不放松、保持成交价格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对新建商品住房预售和网签价格指导机制进行优化,严禁开发企业拆分价格报备。
说明强调,继续坚决执行现行各项调控措施不动摇,继续严格对新建商品住房开展价格指导。
这条说明对限价要调整进行了辟谣,同时明确了:取消限价?不可能的。还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上述政策并不是取消限价,全国有部分城市楼市存在双合同现象,政府备案价格与开发商实际销售价格差距较大。这种双合同,对于市场造成很多隐患,取消双合同是市场回归正常健康的必然政策。
广州率先彻底消灭“双合同”
限价没取消,广州却打响了消灭“双合同”第一枪。
因为限价,不少房企想出了应对策略——“双合同”。简单地讲,“双合同”就是一套房签两份合同,其中一份是按照政府的指导价格,另一份是以装修等名义补充收费,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10月19日晚间,广州市住建委的说明中明确,对新建商品住房预售和网签价格指导机制进行优化,严禁开发企业拆分价格报备。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调整期,市场对各类信号极其敏感,一篇自媒体文章就有可能引发市场热议。但是面对市场“转冷”的事实,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各类政策动向,但更要理性对待,广州是为了遏制“阴阳合同”等市场乱象,让房价回归真实水平,不宜做过多解读。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双合同”并不是个别城市或楼盘的个例,深圳、上海、杭州等一线和热门城市都有类似的现象。
一位深圳大型房企热门楼盘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限价政策,他们公司一个项目的开盘价格在9万左右,但是要额外收取8000元至10000元每平的装修费,装修费和首付同时支付。
据悉,该项目最小的户型在120平左右,按照购买首套房标准粗略计算,首付320万左右,但是需要额外支付的装修费超过100万。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其他城市可能会跟进广州的这一政策。
楼市调控政策会不会松动?
如今任何一丝关于调控政策松动的迹象总能成为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很多政策会被误读。
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恢复稳定,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我国楼市调控政策有没有松动的可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我国楼市调控政策会维持中性趋紧。未来房地产政策短期将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主体政策收紧趋势不变,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发展格局。
10月16日,住建部印发《推行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为进一步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机制,确定在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8个省(区)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政府购买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公租房入住和退出管理事项、租金收缴和房屋使用管理事项、维修养护事项以及综合管理事项等。
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大学教授认为,中短期来看,国内针对楼市调控方针和政策不会发生动摇,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改变。
6月底,七部委宣布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等四个方面。
今年9月,虽然类似“930新政”的集中式调控政策并未出现,但各地发布的调控措施仍然密集。据中原地产统计,9月单月,全国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次数高达70次。截至10月初,年内累计房地产次数更是接近400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成。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使得传播更加及时方便的同时,各种谣言也漫天飞舞,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一则传言甚至成为千里之外其他城市中介的营销噱头。
记者注意到,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滋生的一些乱象由来已久,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种种信号显示市场“凉凉”?
降价维权、裁员瘦身……步入十月,楼市“秋意”更显著,十一黄金周成交表现不如预期,多地项目开盘去化率显著下降,品牌房企降价促销不断,业主维权事件频发,吸引了更多关注。
10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前9月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3.6%,“金九”成交失色,成交均价也由8月的8888元/平米降至8751元/平米,“控房价”成效初显。
而从投资开发角度来看,虽然单月投资开发额保持了稳步增长,但累计增速却存在小幅回落趋势,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与投资开发相关的新开工、土地购置面积增速等数据“降温”并不显著。
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对于后市给出如下几点判断:
一是全年销售面积、金额再创新高可能性不大,“银十”表现预计与“金九”情况大体持平或更差,毋庸置疑,严苛的政策调控效果已经显现,政府“去杠杆、控房价”的目的也已达到。在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政府是否会放松调控来提振国民经济也将是未来楼市一个巨大的变数。
二是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等指标将保持平稳运行或小幅回落,也会对投资开发增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受成交低迷影响,行业信心备受打击,融资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叠加销售不顺的影响,势必导致房企在现金流方面“捉襟见肘”,收敛聚焦,审慎投资将成为房企“过冬”的不二法门,因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投资开发的热情。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