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信阳毛尖”改名“国龙茅台”:上市公司奇葩更名何时休
抑制上市公司奇葩更名行为,需要健全的机制和成熟的投资者。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信阳毛尖”发布公告,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 Maojian Group Limited”更改为“China Dragon Moutai Group 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消息一出,立马蹿上热搜,连外行都能一眼看出,是为了蹭如日中天的茅台的热度。而且,这不是“信阳毛尖”第一次改名了。
乍看“信阳毛尖集团”这个名字,很多人肯定以为,它是“绿茶之王”信阳毛尖的生产商,但它其实是做化工起家,前身是“东君化工”。2002年12月12日,更名为“大庆石化”,2007年8月又改为“中国天化工”;2018年11月更名为“信阳毛尖”。
去年3月26日,“信阳毛尖”也公布,董事会建议将该公司名称由“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新中国经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但此后没有下文。这让人不禁想问:不想蹭茅台热度的“信阳毛尖”,不是好化工企业?
事实上,变更企业名称,炒作、蹭热度、刷存在感的事情,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新业务未实际开展或占比较小而变更证券简称。二是,变更后的证券简称未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等情况。三是,变更后的证券简称过于概括,用字、用词过大,例如有的公司主动向“中字头”靠拢。四是,变更后的证券简称与现有其他公司证券简称过度相似。
比如,2010年,有色金属大热,资源股更名就“粘金带银”;2015年,P2P风靡一时,多伦实业更名为匹凸匹后连续多天涨停,其实并无该业务。这次“信阳毛尖集团”改名,也属于这个套路。“信阳毛尖”的全资子公司牡丹江龙晋酒业收购了北京耀莱龙微酒业,而其业务伙伴上海高诚又是卖名酒的,所以改名中就带有“茅台”二字。
所以,这些奇葩更名背后,反映了资本市场尚有不成熟的地方,让这些改名投机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一方面,是资本市场规则漏洞。上市公司因趋利而改名,看起来是大事,但以前操作并不复杂,证监会和交易所只做形式审查,直到2016年,深交所发布《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对此予以规范,封堵住了大多数投机性改名。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是中国的投资者还有进一步成熟的空间。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价归根到底在于自己的业务强弱、利润多少。在价值投资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时代,更是如此。频频改名会损害自己的商誉,是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应被投资者鄙弃,但现实却相反,往往会得到追捧。所以,中国的投资者也应更加成熟、专业、理性。有了健全的机制,再加上成熟的投资者用脚投票,方能从根本上抑制奇葩更名行为。
刘远举(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