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入双枢纽时代

北京“飞”入双枢纽时代
2019年09月26日 07:59 北京日报

  北京“飞”入双枢纽时代

  来源: 

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本报记者 戴冰摄  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本报记者 戴冰摄  
作为首航的七家航空公司之一,一架中国联航航班抵达停机位。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作为首航的七家航空公司之一,一架中国联航航班抵达停机位。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50年代, 首都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叶用才摄  50年代, 首都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叶用才摄  
1980年,首都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出港大厅。胡敦志摄  1980年,首都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出港大厅。胡敦志摄  
 90年代,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90年代,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2012年 2012年,航拍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记者 董禹含

  昨天,“钢铁凤凰”展翅腾飞,大兴机场、首都机场两座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南北遥相呼应,北京“飞”入双枢纽时代。

  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白色主色调包围中,C型柱与屋顶装饰板形成梦幻般的高大空间。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屋顶,主要以8根上宽下窄的C型柱支撑,阳光透过头顶的玻璃洒进整个航站楼。吊顶从侧面到顶面连续变化,形成“如意祥云”的肌理,与地面拼花石材的“繁花似锦”上下呼应。登上航站楼五层中央浮岛俯瞰,壮观场景令人震撼。

  这座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体量相当于首都机场1号、2号、3号航站楼加起来的总和。

  大兴机场67公里之外,位于顺义的首都机场,不到50秒就有一架航班起降。这座1955年破土动工、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民用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这里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亚特兰大机场。

  京津冀区域的人口规模及经济增长带来了旺盛的航运需求,尽管超负荷运转,首都机场依然无法满足。据测算,北京地区航空客运需求2020年为1.4亿人次,2025年为1.7亿人次,2030年将达到2亿人次。

  2015年9月大兴国际机场动工兴建。根据民航局发布的北京“一市两场”协调方案,新机场将在2021年和2025年分别实现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7200万人次;首都机场将在2020年至2025年实现旅客吞吐量8200万人次。两座机场均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跟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超大城市一样,北京也跃入 双枢纽时代。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10 米奥兰特 300795 --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9 八方股份 603489 --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