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夜刷屏到隐私爆雷 AI换脸软件如何ZAO起来的?

从一夜刷屏到隐私爆雷 AI换脸软件如何ZAO起来的?
2019年09月03日 18:13 新京报网

  原标题:从一夜刷屏到隐私爆雷,AI换脸软件如何ZAO起来的? 来源:新京报

  ZAO软件一夜爆红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AI换脸”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 | 张靖天(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事件概述: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在网络中受到较高关注,不但风靡朋友圈,甚至一度入围了App Store免费排行前三名。

  用户只需上传一张清晰的正面照片,即可将该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进行孔置换,不少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以进行“换脸”娱乐。然而就在该软件一夜爆红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AI换脸”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络热词图

  根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曝光量较多的词汇包括AI换脸、ZAO、肖像权、识别、涉嫌、风险、盗刷、法律等,反映出舆论对本次事件的主要关注点。整体走势来看,该话题于31日中午前后到达舆情峰值,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和信息安全问题被媒体和网民进一步探讨,舆情态势持续波动,使该话题多日成为网络热点,舆情发酵按照ZAO App走红网络遭质疑——修改用户协议——官方回应致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AI换脸软件“ZAO”在全网迅速爆红后被质疑

  时间: 8月31日

  图:第一阶段全网舆情走势(红色区域)

  在“ZAO”App被指该用户协议条款中蕴含猫腻,若使用不当将面临侵权、盗刷等方面的法律风险,业内大V呼吁用户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勿轻易跟风上传自己人脸信息。

  图:知名法律博主提出质疑

  同时,支付宝针对AI换脸引发的安全问题及时发声,表示目前各类换脸软件都无法突破刷脸支付,账户被冒用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支付宝会通过保险公司进行全额赔付。

  图:支付宝官方回应

  但AI换脸技术所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依然使公众产生了担忧,权威媒体相继发布报道表达看法。

  第二阶段: ZAO App针对舆论质疑做出回应

  时间:8月31日晚-9月3日上午

  图:第二阶段全网段舆情走势(绿色区域)

  针对“AI换脸”话题引发的舆情,ZAO方面在该时段未对此做出说明,但ZAO  App于31日晚间修改了部分用户协议条款的内容并新增了“特别提示”。

  最具争议的用户协议第六条第二款中要求用户须授予 ZAO“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许可的权利”的字段现已删除。同时AI换脸App ZAO已被微信屏蔽分享链接,提示的理由是“被多人投诉”。

  尽管企业在舆论压力下对其用户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但风险依然存在。新华社9月2日发布文章《账户被盗窃、名誉遭侵害、无端“被贷款”……AI“换脸”游戏时,你知道“丢脸”的后果吗?》,内容针对用户一旦“丢脸”(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将面临的三大风险进行梳理。

  对此,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建议,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技术进行评估,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此外,北京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以及光明网等均发布了相关报道并进行评论。

  第三阶段:ZAO官方首次回应隐私问题,不会采集面部信息,更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时间:9月3日10时29分起

  图:第三阶段全网舆情走势(蓝色区域)

  9月3日10时29分,@ ZAO官方助手发布文字版回应,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ZAO致歉# 成为最新的热点话题,多家媒体和微博大V对相关消息进行转发,同时众多网民参与有关“换脸软件”的投票并参评。

  图:ZAO官方致歉微博消息

  微博舆情分析:

  图:“AI换脸”事件微博舆情走势

  从AI换脸的App走红到被质疑,8月31日起舆情在网络中持续发酵,截至9月3日15时,新华社、北京日报、新京报、人民法院报、光明网、证券时报网、新浪网、财经网、澎湃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重点关注此事件,并在各渠道发布报道,相关消息在网络各平台广泛传播,带动网民积极参与到微博平台的评论。9月3日该事件的最新话题为“ZAO致歉”,相关消息在持续被传播、热议。

  图:博主地域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的微博用户关注热情最高,此外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的网友活跃度也在全国处于较高位置。

  图:本次事件影响力前十的微博博主

  众多业内人士、媒体账号、知名演员等微博大V针对本事件进行转发和评论,呼吁大家认真阅读用户协议,保护好自身权益。新浪科技和财经网发布主题调查,众多网民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网民出于对协议中“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等内容,担心会带来隐私安全方面的问题。

  本次“AI换脸”一事在网络中出现后迅速成为热点事件,从近几日的网民参评中可以看出,如何既能利用高科技进行娱乐,又可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是大家切实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当今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品的同时,企业如何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并且不断完善商业伦理建设,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命题。

责任编辑:鲍一凡

隐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09-11 交建股份 603815 --
  • 09-10 宇瞳光学 300790 --
  • 09-05 五方光电 002962 --
  • 08-28 中科软 603927 16.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