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夜刷屏之后,ZAO的用户协议条款却引发网友争议,部分人呼吁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详情]
ZAO,这款有望成为2019年首款现象级产品的App,刚刚火了不过一天,就被浇了盆冷水。[详情]
这款主打视频换脸功能的App似乎有着非凡魔力,8月31日凌晨突然蹿红,到当天早上9点,#Zao AI 换脸# 话题已快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第10位。[详情]
原标题:侵犯隐私,怎能一错再错 北京商报 9月21日晚,有网友称,她在航旅纵横App上选座后,有陌生人向其发送骚扰信息,自己也可以通过航旅纵横查看航班上其他乘客的名字和头像。9月22日,针对用户关于平台隐私泄露的质疑,航旅纵横发布微博回应称,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在本人没有开通虚拟身份前,他人无法看到用户的信息。用户可以随时修改、删除虚拟身份,关闭该功能。 这不是航旅纵横第一次因为隐私泄露被推上风口浪尖。去年,航旅纵横因为上线的“虚拟客舱功能”早就遭受过一轮舆论的口诛笔伐。年龄、星座、常选座位等信息,甚至还包括了常住地。航旅纵横飞行热力图还能显示用户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等隐私信息。一款航旅类App可暴露的用户隐私已经足够让人细思恐极。 社交,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意味着一本万利的生意,社交生根就能创造商业的一切可能性。头部玩家争得面红耳赤,中小玩家也常常反复试水。工具类App搭载社交之所以让人产生不适,在于用户对这类App使用目的单纯,往往针对某一特定功能,但App随意“捆绑”则将用户置于“被利用”的处境。 从航旅纵横的“一错再错”到早年蚂蚁金服“错了就是错了”,从近期换脸App ZAO引发肖像权泄露到AI监控学生表情引发争议,当技术一路狂飙突进的时候,比个“剪刀手”都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平台顺水推舟,谁都无处遁形。在身份信息近乎透明的大数据时代,只收集不保护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互联网大数据有一天可能亲手“杀死”用户。 过去支付宝单从社交产品属性出发思考问题,未考虑支付宝作为金融服务产品的属性,才导致逾矩。如今航旅纵横其实与支付宝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准确判断自身的产品属性。这些依托大数据的肆意攫取和未来的精准投放,在没有充分征求同意的前提下被使用,甚至被当作商业资源进行企业之间的交换。 世间万物,一切皆可量化,一切皆为数据,这是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的感慨。大数据产业面临诸多问题,涉及从采集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获取权益,使用规范、数据隐私以及数据采集界限等方面,对于将大数据看成核心商业资源的市场来说,如果没有法律规范的与时俱进,数据流通上面临的“灰色产业链”只会愈演愈烈。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及人工智能时,曾直言不讳“中国用户更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如今看来,用户们已经“反悔”了。国内对数据安全的认知快速提升,至少用户在心智上已经接受了数据隐私安全的问题了。互联网成为每个人衣食住行的助理,这是允许互联网公司搜集使用用户隐私数据的前提。但如何合规地搜集、处理、使用用户数据则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详情]
原标题: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 付千也 大数据杀熟、技术黑箱、算法偏见等专业名词,正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引来人们的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伦理问题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段时间,一款AI换脸软件持续刷屏。该软件通过获取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将影视剧、综艺节目片段中明星脸换成用户的。然而,在满足了用户短暂的娱乐心理后,软件中所设置的灰色条款引发了用户对于自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同时,软件的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这场讨论,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反思。 放眼当下,借助人工智能,企业赋予每个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以大量数据标签,摸透用户甚至超过用户对自己的了解;在社交媒体中,人工智能将观点相近的内容反复推荐给用户,逐步加剧偏见强化;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同一件商品的价格不同,有被“杀熟”之嫌……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带来了技术滥用、信息安全等问题。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智慧大爆发”带来的工具伦理性问题一直未被解决,进而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法律伦理困境。如何确保安全、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亟待整个社会求解。 日前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法治导则(2019)》,从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社会就业和法律责任等五大方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提出安全与法治应对策略。这是人工智能行业对于社会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行业对于自身技术发展安全性的一次深刻思考。也许,技术的不断革新可以破解现存的“技术黑箱”,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是,把安全性作为其技术发展的考量标准,把握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把握市场伦理和技术伦理的统一。 实现技术可用、可靠、可知、可控,首先要在人工智能的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明确的是,利用技术的主体和收益方应是人本身。发挥技术优势去弥补行业短板,理应明确人的主体地位,让人工智能在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中求得平衡。同时,更要让人工智能处在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伦理下发展。技术应当存在伦理边界,技术发展和市场伦理的底线就是公平和安全。一方面,新的产品和技术应当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达到合理预期;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应确保数字网络、人身财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 智能时代的大幕正在拉开,“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媒体”……不断打破着各个行业的发展瓶颈,重塑着不同产业的生产模式,更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拓展了更多的智慧空间。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的人文与安全基因,才能推动人工智能向安全、可靠、可控的方向发展。[详情]
原标题:换脸APP真能盗刷你的钱?看完这篇科普放心了 一款换脸APP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成为了网络上极具争议的热门话题。其中不少媒体指出,用户如此轻易的就把自己的面部隐私信息透露给别人,一旦发生数据泄露,那么极有可能是一场盗刷的灾难,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其实如果您懂得一些生物识别技术的话,就会知道仅靠照片或视频是极难被盗刷的。尤其是在支付级别的面部识别应用场景中,安全高效的3D结构光技术早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这个“刷脸”开始成为主流的今天,是时候来一波科普了。 1、什么是3D结构光技术 3D结构光技术目前被很多高端手机和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场景所采用。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把“3D结构光”这几个字进行拆分和倒叙排列成“光、结构、3D”这些关键词,从而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好理解其运行的逻辑。 简单的说,这项技术通过发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线,投射到用户面部。再通过红外摄像头感知面部的散斑,从而描绘出你面部的结构。这些散斑主要反馈的是面部特征的深度信息,所以相当于给你的脸建了一个3D模型,它是立体的。 3D结构光技术的实现原理 因为光的传输速度很快,所以面部识别的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同时因为这些光线的点阵密度极高,因此描绘的面部细节极高,可达到百万分之一安全级别。又因为主动发光的方式,完全不依赖环境光,即使在深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能顺利识别。 重点在于3D结构光技术描绘的是3D立体模型,所以照片上虽然是你的脸,但因为是2D平面结构,所以理论上不存在盗刷的可能。 2、3D结构光技术的优势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有的手机前置的“刘海”很大,看起来很复杂。而有的却相对简单,只有一两个摄像头存在,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这就要谈到目前三种常见的面部识别技术,即双目测距法、TOF飞行时间法,以及今天重点提及的3D结构光。 双目测距法,即两个摄像头模仿人类双眼,通过不同的角度聚焦物体,从而产生物体的深度信息,在经过算法来实现面部识别。这种方式有一种严重的局限性,天黑了人眼的可视范围和视力会急剧下降,它也是如此,因此很难应用于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场景。 3D结构光与TOF之间的光源差异 而3D结构光和TOF是目前更具优势的两种方式,他们都是3D成像原理,但却各有利弊。3D结构光是近距离散斑采集进行3D建模,而TOF是远距离光源采集进行3D建模。所以,3D结构光更适合近距离应用,而TOF可应用于远距离。 当然,在主流的应用场景中,谁也不会站在10米开外“刷脸”。所以一直引领创新的苹果公司在2017年发布iPhone X的时候,选择的是更适合的3D结构光技术。理论上来讲,TOF更为先进,但目前3D结构光更为成熟,所以被采用的也更多。 3、3D结构光的应用前景 3D结构光技术的出现,完全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被安全高效的运用于面部识别解锁以及面部识别支付等场景之外,结合AR、5G、AI等前沿技术还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3D结构光,甚至可以被誉为“AI之眼”! 比如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扫地机器人,通过“激光建模”来获得更为精准的线路规划。再比如结合AR技术,可以为你的身体建模,打造AR试衣间、AR美颜瘦脸,或更沉浸式的AR游戏。而在5G兴起后,这项技术亦可用于自动驾驶,成为汽车的双眼。 只要你敢于想象,3D结构光技术几乎在各行各业都有发展的空间。也正是因为前景如此广阔,苹果才会在2013年花费重金收购以色列传感器公司Prime Sense,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最终在iPhone?X上推出Face ID,一鸣惊人。 由于苹果Face ID所带来的体验上升级,因此让3D结构光技术成为目前各类智能终端用户所能接触到的最广泛且最安全高效的一种3D识别技术。 4、3D结构光在国内的发展 在3D结构光技术这个专业领域中,苹果、微软、英特尔等美国科技巨头公司起步相对较早,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在3D结构光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我们的国产智能终端厂商一直在苦于寻找可替代的自主研发技术出现,从而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相较于这些美国科技巨头,我们国内的3D结构光公司虽然起步稍晚,但却进步神速。在去年中期,开创全面屏新境界的OPPO Find X带来诸多颠覆创新元素。而这款手机采用的3D结构光深度摄像传感器,便是来自中国的一家企业——奥比中光。 OPPO Find X采用国产3D结构光技术解决方案 另外大家熟悉的华为公司,也在3D结构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并且目前已经实装到产品之上。比如在售的Mate 20 Pro就已经搭载3D面部识别技术,并且在实际的体验上,丝毫不逊色于苹果的Face ID。 所以,提起3D结构光技术,您别以为只有苹果的Face ID,其实我们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D结构光技术并不逊色于美国的科技巨头。 最后我们不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传一张2D平面照片就会导致你的账户被盗刷吗?其实在3D结构光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情况是几乎不会发生的。人们之所以反对“换脸”技术的发展,其实更多的是该技术有可能触动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详情]
原标题:【思想界】“ZAO”的狂欢与争议:人类即将被科技淹没吗? 记者 | 罗广彦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ZAO”引发的争议和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ZAO”的狂欢与争议:人类即将被科技淹没吗? 8月30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突然爆红。通过AI技术,用户只要上传一张自己的正脸照,就能将电影片段中演员的脸换成自己的脸,从而在熟悉的影视作品中,与明星偶像同台“飙戏”。用户还可以将制作完成的视频分享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一时间,朋友圈里被“换脸”视频刷屏。据“ZAO”的官方微博介绍,该App推出几小时内服务器就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一。到9月1日,“ZAO”已经跃居苹果商店免费榜第一,其蹿红速度可见一斑。 但一夜爆红之后,它迅速引来了公众的质疑与担忧。有网友指出,根据“ZAO”的默认用户协议,用户的面部识别特征等个人隐私信息能够被“ZAO”保存、修改与再利用,也就意味着,用户在使用这个App时,已经将肖像资料与权利完全让渡出去。这种对隐私的侵犯行为马上引爆了公众的讨论:互联网公司是否/通过何种方式过度利用了个人隐私信息?“ZAO”所依托的“Deepfakes”技术应用对当今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们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对App本身的关注,而开始思考它所代表的科技力量对当代社会的全方位冲击及其所造成的深远后果。 在《“换脸”的代价》一文中,作者王梓辉认为“ZAO”引发的一系列风波揭开了中国互联网产业辉煌成就背后的黑暗面:对个人隐私的利用,助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跃进式发展。去年3月的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曾经轰动一时:数万名美国用户的信息资料未经许可就被收集与分析,此后用户收到了有针对性的竞选广告推送以影响他们在总统大选中的投票行为。但据相关人士透露,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也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互联网公司会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甚至是交易,赚取巨额的商业利润:例如透过对用户兴趣的分析,精准投放广告,而广告收入正是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收入;通过不断收集大量不同方面的数据,互联网公司能够更准确地描绘出用户个人画像,他们就能针对每个用户的具体情况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商业措施。 互联网公司有计划地挖掘、分析用户信息,通过大数据牟利的情况值得大众关注,但这些公司收集的个人信息被窃取与泄露的状况同样触目惊心。去年1月,四川省公安厅曾透露,2017年仅四川省就有25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普通用户在糟糕的网络数据安全环境下毫无办法,《网络安全法》要求用户实名制,但实名制又会让更多个人信息暴露在危险的网络环境中,事实上,许多搜集了用户个人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在倒闭破产后根本无法保护用户隐私,而大公司同样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2015年10月,网易邮箱被曝出过亿数据泄露,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保护信息、登录IP以及用户生日等多个原始信息,影响数量共近5亿条。而公众对“ZAO”的质疑,正是来源于它可能对用户照片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与分析,以及隐私泄露的危险。 个人隐私泄露让公众忧虑不已,但正如前文所说,这在今天的中国其实已经司空见惯。“ZAO”激起如此迅速与猛烈的舆论浪潮,源于它采集的是用户的真人图像,相比于身份证号码这种抽象的个人信息,长相、指纹、声音这种生物信息特征的利用与泄露,无疑会引起更严重的焦虑。张丰在《在看脸的时代,脸是我们个人的最后一道屏障》中指出,如今使用任何一款手机应用,都必须要献出我们的一些隐私,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人们在享受一些便利的同时,也在忍受着例如被电话骚扰的代价。但“ZAO”引发的担忧如此强烈,是因为“脸”是个人的最后一道屏障,脸就是我们自身,越来越多产品能够透过人脸精准定位个人,支付系统、监控摄像头与交通住宿都需要人脸识别,脸成为个人隐私最后的底线,而创业者为了更丰厚的盈利,正试图攻破这最后一道防线,“ZAO”的成功正说明了创业者已先下一城。 对“脸”的识别、定位与替换需要技术进步的滋养,《南风窗》公众号撰文指出,“ZAO”这种替换真人脸部的技术并不是“横空出世”。作者指出,相关换脸技术的发展源于2017年底Reddit论坛上一位ID为“deepfakes”的网友。他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创造了一个算法,能够将已有的图像与视频叠加到另一个图像或视频上,因此这个算法也被称为“Deepfakes”,即“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和“fake”(伪造)的合体。 很快,网络上有一些人开始将该算法用于合成色情影片,他们将影片中的女主角换成明星的脸,并发布到网络上。这种做法除了激起女明星的不满以外,还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Deepfakes技术是否会成为网络骚扰——尤其是针对女性——的新利器?尤其在许多私人照片在网络上唾手可得的今天,这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只是应用到明星身上,大众很快会发现这是假的,但如果是普通人,发现自己成为网络上任意传播的色情视频主角,恐怕就无力应对可能产生的后果了。另一方面,目前的监管并不能跟上技术发展,虽然包括Facebook、Reddit与Twiiter等网络平台已经宣布对deepfakes视频进行管制,但在许多国家的现行法律下,即使deepfakes视频造成了负面影响,平台方也是免责的;同时发布者可以在其他国家匿名上传,因此同样难以追责。 作者认为,当同类技术纷纷出现时,身体、脸与声音这种人们曾经以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都可以用人工智能进行合成伪造,这对现代社会造成了一种全新的、同时也是灾难性的后果: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信息,他们要么相信一切,要么不信任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后真相”时代,信息的真伪已经不重要,因为眼见不一定为实,当情感煽动主导了舆论,已经千疮百孔的社会信任将进一步被撕裂。另一方面,人们要么轻易地被谣言误导,要么就对所有公众言论与辩论产生怀疑,这两种态度都将导致社会舆论两极化,产生无法沟通又充满敌意的阵营。唯一的出路在于促进技术、法规与使用需求的良性耦合,才能驯服AI技术,使其成为安全的科技项目。 《黑客帝国》剧照 此外,在人类疲于分辨影像中人脸真实与否的同时,人类自身与虚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文章讨论了人类身体虚拟化的问题。作者阿莫指出,身体本来被视为天然与本真的,但从美颜、滤镜这种对自己身体与容貌的修改,到彻底“换脸”这种再造真实的尝试,一系列对身体的改造,似乎预示着身体的确定性逐渐消失了,人类技术让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建立在身体之上的身份也能够被编辑与改写。这在互联网上已经部分实现了,每个人在网上的身份与自身与生俱来的身体或外貌特征是脱钩的,人们可以自由创造自己的身份与角色。这种对自我身份的选择,在许多学者看来或许是好事,通过超越自然身体,人类可能建立一个多元的、界限模糊的社会。但作者指出,人们如果真的能自由编辑外表,美感也可能会消失,例如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滤镜与技术处理后的面孔非常相似,编辑外表的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多样性,可能只是让一个“标志性面容“被复制到更多人脸上。此外,摆脱肉身后,人与人的关系并不一定会像期待中那样平等自由,缺少与其他人身体共在的机会,共情就可能不复存在,这很可能带来全新的压迫。 “虹膜”公众号则另辟蹊径,讨论“ZAO”可能产生对表演与电影艺术带来的冲击。在电影领域,Deepfakes技术也并不新鲜,许多电影也会运用电脑技术制作数字替身,让这些拥有与真人演员一样脸庞、身材、神态与表情的“人”替代真人演员,完成极度危险的动作,或者代替已经去世的演员进行表演,例如《阿甘正传》中的肯尼迪与《速度与激情7》中的保罗·沃克。 《速度与激情7》剧照 但这种技术破坏了影像的纪实性,也改变了表演的性质。传统的电影拍摄方式记录了演员在故事中扮演角色的真实反应。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脸庞可以直接借用原有演员的表情、动作、说话方式,能够代替原有的脸庞,创造一段全新的“表演”,这可能预示着在未来,人们通过技术能够随意生成场景、人物,替换上任何人的脸,让这些数字角色跟随已经写好的剧本表演,过去那种“充满手工感”的方式创作的电影,将会被这种重复但又真假难辨的影像取代。 思思在《能“换脸”的时代,你们不害怕吗?》中提出了相似的话题,但与“虹膜”悲观的论调不同,这篇文章则认为新技术的出现,不会让表演消亡,反而会使影像艺术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作者认为,当技术能够轻易实现换脸时,这意味着特定演员,乃至明星的存在都不再必要了。未来的电影或许只需要庞大的换脸或造脸系统,而表演也可能会更加精确,尽管,这也势必让演员情绪的自然流露以及即兴表演的因素从此消失。而对于导演来说,他们不再需要依赖演员的表演,也不需要等待某个场景的出现,只要通过后期技术的处理,作者相信Deepfakes这类技术能够为导演提供更多的创作选择。 随着“ZAO”的公开道歉,舆论也逐渐平息下来,但这场风波带给大众的思考,绝不应仅仅限于一次互联网公司的公关事件。它是现代社会中科技即将淹没人类本身的缩影,无论是互联网巨头通过分析个人信息榨取利润,还是后真相时代中,真实与虚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抑或是人类身体的虚拟化,人类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飞跃的步伐。 我们当然不能像卢德分子一样砸烂服务器与电脑,但我们能做的是竭力驯服技术,而不是让技术控制我们。 “顺义妈妈”与《他乡的童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正值开学季,关于教育的话题总是让许多父母心心念念: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顺义妈妈”和《他乡的童年》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顺义妈妈”指在北京顺义后沙峪别墅区一带活动的妈妈,这里聚集着一批国际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0万元。不同于目标清华、北大的“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的目标是常青藤名校,因此她们也被网友称为“上东区-顺义妈妈”。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一篇名为《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的文章就已经让网友管窥了中国精英家庭在教育花费上的惊人手笔以及浓重的焦虑感。 9月5日,“每日人物”公众号又对“顺义妈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从她们的自述中可以发现,她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不仅是对下一代的投资,同时也是对当前自身地位的彰显——在一个同质化的社区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女性而言,一个成功的孩子意味着成功的自己,担心自己成为失败母亲的焦虑始终萦绕着她们。而成功教育产生的多重影响是无法立刻展现的,如何彰显自己是成功的母亲?分数、获奖数量、申请学校就是最好的指标,教育从此就成为竞争名次的锦标赛,竞争对手是来自全世界的精英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就开始比拼学习成绩、运动成绩、社团表现等等,在层层比试中争取力拔头筹,而这个锦标赛的终点是挤过狭窄的升学通道,进入常青藤高校。 顺义一所国际学校门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孩子,父母也需要保持高强度的专注与投入,否则将立刻出局,这种焦虑感始终缠绕着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孩子做出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这个选择能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回报。正如文中受访者所说:“他如果快乐不了,最后还是选择一条最安全的有成功经验的道路吧,那就是爬藤。”在他们的美好想象中,孩子会通过层层竞争,进入顶尖的圈子,获得最好的资源与人脉,成为新一代的精英阶层。 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对精英阶层维持地位方式分析,似乎就是“顺义妈妈”的写照:永不停止的赛跑。通过将财富转化为文化资本,再通过文化资本巩固自身的地位与经济财富的增长,这个过程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阶层永不滑落,因为下面的阶层同样在努力上升,希望占据更好的资源,整个社会生活就是一场永不停歇、各自竭尽全力、努力向上攀爬的大型竞赛。 带着最重的焦虑感,堆最多的钱,找最好的资源,投入最多的精力……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吗?这能让孩子幸福吗?这能让自己幸福吗?“顺义妈妈”们也许也会怀疑这条路可能不是对自己或者孩子最好的选择,但这是她们缓解焦虑感的唯一路径。 与此同时,周轶君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她在《一部“致童年”的纪录片:周轶君跨六国的解惑之旅》一文中自述:为了思考孩子应该如何学习,她拜访了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与英国五个国家,了解他们的教育体系是如何运转的。这也是纪录片名字的寓意:通过观察更大的世界,才能反观本国教育体系的问题。 该片虽然展示了鼓励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芬兰课堂、注重动手能力的以色列课堂等,但它并非只是在学习他国的教学经验,或是学校的制度设置。周轶君认为,自己在纪录片中寻求的并非具体的育儿经验,而希望从社会的宏观层面上,对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竞争是什么?成功是什么?集体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何为? 微信公众号“第十放映室”的作者认为,《他乡的童年》不仅展示了其他国家教育系统中优越的一面,同时也会反思这种教育理念是基于怎样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可能会引发怎样的后果,而不是一味奉行“拿来主义”,不假思索就全盘接受。例如,日本集体主义的教育氛围,固然能让孩子学到换位思考,但对情感的压抑以及霸凌文化也根植在校园中,因此,这部纪录片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向观众提供一服立竿见影的解药,而是向观众揭示了不同文化教育理念的逻辑以及它的适用性,鼓励中国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在反思与改革的前提下。 在作者看来,《他乡的童年》同样值得单身青年细细品味。除了教育以外,它向观众抛出的另一个话题是:什么是理想的亲子关系? 即使不是所有观众都是父母,但他们肯定都曾经是被教育的孩子,而有些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免会对孩子造成了永久且不断纠缠的伤害。无论是“父母皆祸害”的绝对对立,还是《都挺好》中苏明玉温情脉脉的“回归家庭”,都无法完美解决这种童年伤害,达到一个理想的亲子关系形态。该片在讨论教育时,也正是在思考什么是合理与健康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作者认为,最理想的答案,正是片中日本莲花幼儿园园长的想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并不是支配关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也是大人的父母。”父母只有承认孩子独立的人格,将双方放在平等的平台上,共同保持学习者的姿态,才能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 当然,这或许也不是最佳答案,《他乡的童年》也并不打算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思考、好奇与变革正是教育本身的意义。一切正如片尾所言:“关于成长,没有正确答案。”[详情]
原标题:从爆红到被整改,换脸App“ZAO”降温 9月4日,工信部官方发布消息,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信部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开展自查整改。 不到一周,从爆红刷屏社交圈到深陷舆论旋涡,AI换脸App“ZAO”经历了大起大落。 在这背后,被称为霸王条款的用户协议或并不是问题的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真正应该担忧的是,当人工智能强大到可以以假乱真,当深度学习的操作门槛越来越低,当技术突破底线,用户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给“ZAO”降温 天眼查显示,“ZAO”的运营主体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17年9月20日,由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由王力和雷小亮各持股50%,王力是陌陌公司董事、总裁及COO,雷小亮则是陌陌联合创始人。 今年7月,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曾发生股东变更,变更之前的股东是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 事实上,“ZAO”正是由陌陌内部快速孵化的一款产品,在上周末刷屏社交网络,但仅火爆了一天,便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出现。 首先是有用户发现,“ZAO”的用户协议中存在大量霸王条款,可能会对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造成危害;随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担忧AI换脸可能被用于人脸支付,用户财产安全、肖像权会遭到侵犯。 用户的质疑与抵制迅速给“ZAO”泼了一盆冷水,而工信部的要求自查整改无疑使“ZAO”彻底降温。 官方消息显示,工信部要求陌陌公司相关负责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陌陌公司还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据媒体报道,9月4日,针对被约谈问询一事,“ZAO”运营团队回应称,上线以来,一直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隐私问题敏感 在8月31日一下子成为现象级产品,刷屏网络后,很快有人发现“ZAO”的用户协议存在不妥的条款。 用户协议第6条第(2)项提到,如果用户把视频内容中的人脸换成自己或其他人的脸,用户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ZAO”App用户协议中的这一条款明显属于《合同法》四十条规定的免除自身责任,加重用户责任的无效格式条款。 韩骁称,单纯用户协议的规定并不构成用户隐私权、肖像权的侵犯,但若App将用户或不知情第三人的照片、视频等上传素材作盈利使用,或泄露权利人的个人隐私,造成相关权利人权利损害,则涉嫌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 由于大量网友的质疑,9月3日,“ZAO”官方微博发布四点说明:“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不过,律师认为,在发布这款产品时,“ZAO”侵害他人肖像权的风险已经存在。韩骁表示,“ZAO”换脸App提供用户各类明星的肖像素材,若该App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作为盈利使用,则涉嫌侵犯明星的肖像权。 谨防伦理风险 在“ZAO”App中,用户仅需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将影视作品中的赌神周润发、小燕子赵薇、野蛮女友全智贤换成自己的脸,正如其宣传语“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一般,“ZAO”深度洞察名人效应和猎奇心理,迅速吸引大量用户体验“明星梦”、“名人梦”。 对于很多“资深”网络用户来说,AI换明星脸并不陌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技术是在今年年初,有人将《射雕英雄传》中朱茵的脸换成杨幂,并发布到网上,彼时网友惊呼“几乎毫无违和感”。 对于更熟悉人工智能的群体来说,AI换脸在国外已经火了好几年了。在2017年,一位用户名为deepfakes的程序员通过AI工具、机器学习算法,将明星的脸与色情视频演员的脸进行交换,很多欧美知名的女明星都曾中招。 由于受害者的投诉和大量的质疑声,deepfakes账号被封杀,但事态演变方向越来越严重,这项技术的代码直接被开源放到了GitHub上,AI换脸技术也由此被命名为“deepfakes”。 如今,通过开源工具,更衍生出了fakeapp、faceswap,、deepfacelab、deepnude等一系列AI换脸、AI脱衣程序。尽管这些网站声明只涉及AI技术的研究,不会滥用传播涉及色情、政治等违法音视频文件,但AI换脸背后所涉及到隐私、版权、伦理的恶性事件正在大量发生。 例如在搜索deepfakes时,网站会自动推荐引人遐想的超链接,首先受到伤害的便是女明星群体。更严重的是,AI换脸已经形成一条黑产链条,记者发现,在某二手平台,有卖家提供明星换脸色情视频,甚至可以根据买家要求进行定制。 “ZAO”官方并没有表示其AI换脸技术开源自deepfakes,但二者却有不小的相似性。而且,“ZAO”作为手机应用程序出现,用户不需要会写程序,不需要用电脑下载软件即可实现换脸,AI换脸的操作门槛大大降低,也意味着违法视频的制作难度也在降低。[详情]
原标题:快看 | ZAO更新用户协议,承诺不会自行使用用户内容 记者 | 王付娇 9月3日, AI换脸APP“ZAO”更新了隐私协议以及用户协议。 在新版协议中,此前颇受争议的“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以及“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两段表述已经删去。 9月3日,工信部对ZAO母公司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在新版协议中,ZAO表示用户上传的内容仅限用于“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内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在肖像权属问题上,ZAO在用户协议中强调,其为保证肖像权不被冒用,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用户使用ZAO时,只有通过摄像头验证,才可以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若发布他人肖像制作的视频,则必须也请肖像权属人进行摄像头验证,或与已经验证好的用户加好友才可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 ZAO在其9月3日发布的官方声明中也表示,真人验证环节的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其本人,为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您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此次更新的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用户若不同意该协议,ZAO会弹出“ZAO无法继续使用你的信息,可临时同意条款去保存数据,然后注销账号”的提示字样。[详情]
新浪科技讯 9月5日下午消息,日前,在用户协议条款引发大量争议后,AI换脸App“ZAO”更新了隐私协议以及用户协议。 在新版协议中,此前颇受争议的“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以及“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两段表述已经删去。 而在新版协议中,ZAO表示用户上传的内容仅限用于“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内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在肖像权属问题上,ZAO在用户协议中强调,其为保证肖像权不被冒用,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用户使用ZAO时,只有通过摄像头验证,才可以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若发布他人肖像制作的视频,则必须也请肖像权属人进行摄像头验证,或与已经验证好的用户加好友才可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 ZAO在其9月3日发布的官方声明中也表示:真人验证环节的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其本人,为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您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此次更新的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用户若不同意该协议,ZAO会弹出“ZAO无法继续使用你的信息,可临时同意条款去保存数据,然后注销账号”的提示字样。(雪梅) [详情]
原标题: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工信部约谈“ZAO”公司负责人 央视网消息:针对近期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等问题,工信部对涉事主体北京陌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此前有媒体曝光,该应用可将影视场景中主角的脸换成自己的脸,但上传的人脸数据一旦被盗用,将导致个人隐私和财产面临风险。[详情]
原标题:侵犯隐私,怎能一错再错 北京商报 9月21日晚,有网友称,她在航旅纵横App上选座后,有陌生人向其发送骚扰信息,自己也可以通过航旅纵横查看航班上其他乘客的名字和头像。9月22日,针对用户关于平台隐私泄露的质疑,航旅纵横发布微博回应称,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在本人没有开通虚拟身份前,他人无法看到用户的信息。用户可以随时修改、删除虚拟身份,关闭该功能。 这不是航旅纵横第一次因为隐私泄露被推上风口浪尖。去年,航旅纵横因为上线的“虚拟客舱功能”早就遭受过一轮舆论的口诛笔伐。年龄、星座、常选座位等信息,甚至还包括了常住地。航旅纵横飞行热力图还能显示用户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等隐私信息。一款航旅类App可暴露的用户隐私已经足够让人细思恐极。 社交,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意味着一本万利的生意,社交生根就能创造商业的一切可能性。头部玩家争得面红耳赤,中小玩家也常常反复试水。工具类App搭载社交之所以让人产生不适,在于用户对这类App使用目的单纯,往往针对某一特定功能,但App随意“捆绑”则将用户置于“被利用”的处境。 从航旅纵横的“一错再错”到早年蚂蚁金服“错了就是错了”,从近期换脸App ZAO引发肖像权泄露到AI监控学生表情引发争议,当技术一路狂飙突进的时候,比个“剪刀手”都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平台顺水推舟,谁都无处遁形。在身份信息近乎透明的大数据时代,只收集不保护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互联网大数据有一天可能亲手“杀死”用户。 过去支付宝单从社交产品属性出发思考问题,未考虑支付宝作为金融服务产品的属性,才导致逾矩。如今航旅纵横其实与支付宝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准确判断自身的产品属性。这些依托大数据的肆意攫取和未来的精准投放,在没有充分征求同意的前提下被使用,甚至被当作商业资源进行企业之间的交换。 世间万物,一切皆可量化,一切皆为数据,这是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的感慨。大数据产业面临诸多问题,涉及从采集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获取权益,使用规范、数据隐私以及数据采集界限等方面,对于将大数据看成核心商业资源的市场来说,如果没有法律规范的与时俱进,数据流通上面临的“灰色产业链”只会愈演愈烈。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及人工智能时,曾直言不讳“中国用户更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如今看来,用户们已经“反悔”了。国内对数据安全的认知快速提升,至少用户在心智上已经接受了数据隐私安全的问题了。互联网成为每个人衣食住行的助理,这是允许互联网公司搜集使用用户隐私数据的前提。但如何合规地搜集、处理、使用用户数据则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详情]
原标题: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 付千也 大数据杀熟、技术黑箱、算法偏见等专业名词,正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引来人们的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伦理问题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段时间,一款AI换脸软件持续刷屏。该软件通过获取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将影视剧、综艺节目片段中明星脸换成用户的。然而,在满足了用户短暂的娱乐心理后,软件中所设置的灰色条款引发了用户对于自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同时,软件的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这场讨论,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反思。 放眼当下,借助人工智能,企业赋予每个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以大量数据标签,摸透用户甚至超过用户对自己的了解;在社交媒体中,人工智能将观点相近的内容反复推荐给用户,逐步加剧偏见强化;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同一件商品的价格不同,有被“杀熟”之嫌……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带来了技术滥用、信息安全等问题。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智慧大爆发”带来的工具伦理性问题一直未被解决,进而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法律伦理困境。如何确保安全、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亟待整个社会求解。 日前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法治导则(2019)》,从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社会就业和法律责任等五大方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提出安全与法治应对策略。这是人工智能行业对于社会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行业对于自身技术发展安全性的一次深刻思考。也许,技术的不断革新可以破解现存的“技术黑箱”,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是,把安全性作为其技术发展的考量标准,把握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把握市场伦理和技术伦理的统一。 实现技术可用、可靠、可知、可控,首先要在人工智能的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明确的是,利用技术的主体和收益方应是人本身。发挥技术优势去弥补行业短板,理应明确人的主体地位,让人工智能在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中求得平衡。同时,更要让人工智能处在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伦理下发展。技术应当存在伦理边界,技术发展和市场伦理的底线就是公平和安全。一方面,新的产品和技术应当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达到合理预期;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应确保数字网络、人身财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 智能时代的大幕正在拉开,“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媒体”……不断打破着各个行业的发展瓶颈,重塑着不同产业的生产模式,更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拓展了更多的智慧空间。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的人文与安全基因,才能推动人工智能向安全、可靠、可控的方向发展。[详情]
原标题:换脸APP真能盗刷你的钱?看完这篇科普放心了 一款换脸APP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成为了网络上极具争议的热门话题。其中不少媒体指出,用户如此轻易的就把自己的面部隐私信息透露给别人,一旦发生数据泄露,那么极有可能是一场盗刷的灾难,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其实如果您懂得一些生物识别技术的话,就会知道仅靠照片或视频是极难被盗刷的。尤其是在支付级别的面部识别应用场景中,安全高效的3D结构光技术早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这个“刷脸”开始成为主流的今天,是时候来一波科普了。 1、什么是3D结构光技术 3D结构光技术目前被很多高端手机和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场景所采用。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把“3D结构光”这几个字进行拆分和倒叙排列成“光、结构、3D”这些关键词,从而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好理解其运行的逻辑。 简单的说,这项技术通过发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线,投射到用户面部。再通过红外摄像头感知面部的散斑,从而描绘出你面部的结构。这些散斑主要反馈的是面部特征的深度信息,所以相当于给你的脸建了一个3D模型,它是立体的。 3D结构光技术的实现原理 因为光的传输速度很快,所以面部识别的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同时因为这些光线的点阵密度极高,因此描绘的面部细节极高,可达到百万分之一安全级别。又因为主动发光的方式,完全不依赖环境光,即使在深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能顺利识别。 重点在于3D结构光技术描绘的是3D立体模型,所以照片上虽然是你的脸,但因为是2D平面结构,所以理论上不存在盗刷的可能。 2、3D结构光技术的优势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有的手机前置的“刘海”很大,看起来很复杂。而有的却相对简单,只有一两个摄像头存在,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这就要谈到目前三种常见的面部识别技术,即双目测距法、TOF飞行时间法,以及今天重点提及的3D结构光。 双目测距法,即两个摄像头模仿人类双眼,通过不同的角度聚焦物体,从而产生物体的深度信息,在经过算法来实现面部识别。这种方式有一种严重的局限性,天黑了人眼的可视范围和视力会急剧下降,它也是如此,因此很难应用于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场景。 3D结构光与TOF之间的光源差异 而3D结构光和TOF是目前更具优势的两种方式,他们都是3D成像原理,但却各有利弊。3D结构光是近距离散斑采集进行3D建模,而TOF是远距离光源采集进行3D建模。所以,3D结构光更适合近距离应用,而TOF可应用于远距离。 当然,在主流的应用场景中,谁也不会站在10米开外“刷脸”。所以一直引领创新的苹果公司在2017年发布iPhone X的时候,选择的是更适合的3D结构光技术。理论上来讲,TOF更为先进,但目前3D结构光更为成熟,所以被采用的也更多。 3、3D结构光的应用前景 3D结构光技术的出现,完全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被安全高效的运用于面部识别解锁以及面部识别支付等场景之外,结合AR、5G、AI等前沿技术还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3D结构光,甚至可以被誉为“AI之眼”! 比如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扫地机器人,通过“激光建模”来获得更为精准的线路规划。再比如结合AR技术,可以为你的身体建模,打造AR试衣间、AR美颜瘦脸,或更沉浸式的AR游戏。而在5G兴起后,这项技术亦可用于自动驾驶,成为汽车的双眼。 只要你敢于想象,3D结构光技术几乎在各行各业都有发展的空间。也正是因为前景如此广阔,苹果才会在2013年花费重金收购以色列传感器公司Prime Sense,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最终在iPhone?X上推出Face ID,一鸣惊人。 由于苹果Face ID所带来的体验上升级,因此让3D结构光技术成为目前各类智能终端用户所能接触到的最广泛且最安全高效的一种3D识别技术。 4、3D结构光在国内的发展 在3D结构光技术这个专业领域中,苹果、微软、英特尔等美国科技巨头公司起步相对较早,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在3D结构光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我们的国产智能终端厂商一直在苦于寻找可替代的自主研发技术出现,从而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相较于这些美国科技巨头,我们国内的3D结构光公司虽然起步稍晚,但却进步神速。在去年中期,开创全面屏新境界的OPPO Find X带来诸多颠覆创新元素。而这款手机采用的3D结构光深度摄像传感器,便是来自中国的一家企业——奥比中光。 OPPO Find X采用国产3D结构光技术解决方案 另外大家熟悉的华为公司,也在3D结构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并且目前已经实装到产品之上。比如在售的Mate 20 Pro就已经搭载3D面部识别技术,并且在实际的体验上,丝毫不逊色于苹果的Face ID。 所以,提起3D结构光技术,您别以为只有苹果的Face ID,其实我们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D结构光技术并不逊色于美国的科技巨头。 最后我们不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传一张2D平面照片就会导致你的账户被盗刷吗?其实在3D结构光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情况是几乎不会发生的。人们之所以反对“换脸”技术的发展,其实更多的是该技术有可能触动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详情]
原标题:【思想界】“ZAO”的狂欢与争议:人类即将被科技淹没吗? 记者 | 罗广彦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ZAO”引发的争议和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ZAO”的狂欢与争议:人类即将被科技淹没吗? 8月30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突然爆红。通过AI技术,用户只要上传一张自己的正脸照,就能将电影片段中演员的脸换成自己的脸,从而在熟悉的影视作品中,与明星偶像同台“飙戏”。用户还可以将制作完成的视频分享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一时间,朋友圈里被“换脸”视频刷屏。据“ZAO”的官方微博介绍,该App推出几小时内服务器就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一。到9月1日,“ZAO”已经跃居苹果商店免费榜第一,其蹿红速度可见一斑。 但一夜爆红之后,它迅速引来了公众的质疑与担忧。有网友指出,根据“ZAO”的默认用户协议,用户的面部识别特征等个人隐私信息能够被“ZAO”保存、修改与再利用,也就意味着,用户在使用这个App时,已经将肖像资料与权利完全让渡出去。这种对隐私的侵犯行为马上引爆了公众的讨论:互联网公司是否/通过何种方式过度利用了个人隐私信息?“ZAO”所依托的“Deepfakes”技术应用对当今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们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对App本身的关注,而开始思考它所代表的科技力量对当代社会的全方位冲击及其所造成的深远后果。 在《“换脸”的代价》一文中,作者王梓辉认为“ZAO”引发的一系列风波揭开了中国互联网产业辉煌成就背后的黑暗面:对个人隐私的利用,助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跃进式发展。去年3月的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曾经轰动一时:数万名美国用户的信息资料未经许可就被收集与分析,此后用户收到了有针对性的竞选广告推送以影响他们在总统大选中的投票行为。但据相关人士透露,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也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互联网公司会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甚至是交易,赚取巨额的商业利润:例如透过对用户兴趣的分析,精准投放广告,而广告收入正是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收入;通过不断收集大量不同方面的数据,互联网公司能够更准确地描绘出用户个人画像,他们就能针对每个用户的具体情况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商业措施。 互联网公司有计划地挖掘、分析用户信息,通过大数据牟利的情况值得大众关注,但这些公司收集的个人信息被窃取与泄露的状况同样触目惊心。去年1月,四川省公安厅曾透露,2017年仅四川省就有25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普通用户在糟糕的网络数据安全环境下毫无办法,《网络安全法》要求用户实名制,但实名制又会让更多个人信息暴露在危险的网络环境中,事实上,许多搜集了用户个人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在倒闭破产后根本无法保护用户隐私,而大公司同样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2015年10月,网易邮箱被曝出过亿数据泄露,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保护信息、登录IP以及用户生日等多个原始信息,影响数量共近5亿条。而公众对“ZAO”的质疑,正是来源于它可能对用户照片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与分析,以及隐私泄露的危险。 个人隐私泄露让公众忧虑不已,但正如前文所说,这在今天的中国其实已经司空见惯。“ZAO”激起如此迅速与猛烈的舆论浪潮,源于它采集的是用户的真人图像,相比于身份证号码这种抽象的个人信息,长相、指纹、声音这种生物信息特征的利用与泄露,无疑会引起更严重的焦虑。张丰在《在看脸的时代,脸是我们个人的最后一道屏障》中指出,如今使用任何一款手机应用,都必须要献出我们的一些隐私,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人们在享受一些便利的同时,也在忍受着例如被电话骚扰的代价。但“ZAO”引发的担忧如此强烈,是因为“脸”是个人的最后一道屏障,脸就是我们自身,越来越多产品能够透过人脸精准定位个人,支付系统、监控摄像头与交通住宿都需要人脸识别,脸成为个人隐私最后的底线,而创业者为了更丰厚的盈利,正试图攻破这最后一道防线,“ZAO”的成功正说明了创业者已先下一城。 对“脸”的识别、定位与替换需要技术进步的滋养,《南风窗》公众号撰文指出,“ZAO”这种替换真人脸部的技术并不是“横空出世”。作者指出,相关换脸技术的发展源于2017年底Reddit论坛上一位ID为“deepfakes”的网友。他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创造了一个算法,能够将已有的图像与视频叠加到另一个图像或视频上,因此这个算法也被称为“Deepfakes”,即“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和“fake”(伪造)的合体。 很快,网络上有一些人开始将该算法用于合成色情影片,他们将影片中的女主角换成明星的脸,并发布到网络上。这种做法除了激起女明星的不满以外,还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Deepfakes技术是否会成为网络骚扰——尤其是针对女性——的新利器?尤其在许多私人照片在网络上唾手可得的今天,这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只是应用到明星身上,大众很快会发现这是假的,但如果是普通人,发现自己成为网络上任意传播的色情视频主角,恐怕就无力应对可能产生的后果了。另一方面,目前的监管并不能跟上技术发展,虽然包括Facebook、Reddit与Twiiter等网络平台已经宣布对deepfakes视频进行管制,但在许多国家的现行法律下,即使deepfakes视频造成了负面影响,平台方也是免责的;同时发布者可以在其他国家匿名上传,因此同样难以追责。 作者认为,当同类技术纷纷出现时,身体、脸与声音这种人们曾经以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都可以用人工智能进行合成伪造,这对现代社会造成了一种全新的、同时也是灾难性的后果: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信息,他们要么相信一切,要么不信任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后真相”时代,信息的真伪已经不重要,因为眼见不一定为实,当情感煽动主导了舆论,已经千疮百孔的社会信任将进一步被撕裂。另一方面,人们要么轻易地被谣言误导,要么就对所有公众言论与辩论产生怀疑,这两种态度都将导致社会舆论两极化,产生无法沟通又充满敌意的阵营。唯一的出路在于促进技术、法规与使用需求的良性耦合,才能驯服AI技术,使其成为安全的科技项目。 《黑客帝国》剧照 此外,在人类疲于分辨影像中人脸真实与否的同时,人类自身与虚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文章讨论了人类身体虚拟化的问题。作者阿莫指出,身体本来被视为天然与本真的,但从美颜、滤镜这种对自己身体与容貌的修改,到彻底“换脸”这种再造真实的尝试,一系列对身体的改造,似乎预示着身体的确定性逐渐消失了,人类技术让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建立在身体之上的身份也能够被编辑与改写。这在互联网上已经部分实现了,每个人在网上的身份与自身与生俱来的身体或外貌特征是脱钩的,人们可以自由创造自己的身份与角色。这种对自我身份的选择,在许多学者看来或许是好事,通过超越自然身体,人类可能建立一个多元的、界限模糊的社会。但作者指出,人们如果真的能自由编辑外表,美感也可能会消失,例如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滤镜与技术处理后的面孔非常相似,编辑外表的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多样性,可能只是让一个“标志性面容“被复制到更多人脸上。此外,摆脱肉身后,人与人的关系并不一定会像期待中那样平等自由,缺少与其他人身体共在的机会,共情就可能不复存在,这很可能带来全新的压迫。 “虹膜”公众号则另辟蹊径,讨论“ZAO”可能产生对表演与电影艺术带来的冲击。在电影领域,Deepfakes技术也并不新鲜,许多电影也会运用电脑技术制作数字替身,让这些拥有与真人演员一样脸庞、身材、神态与表情的“人”替代真人演员,完成极度危险的动作,或者代替已经去世的演员进行表演,例如《阿甘正传》中的肯尼迪与《速度与激情7》中的保罗·沃克。 《速度与激情7》剧照 但这种技术破坏了影像的纪实性,也改变了表演的性质。传统的电影拍摄方式记录了演员在故事中扮演角色的真实反应。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脸庞可以直接借用原有演员的表情、动作、说话方式,能够代替原有的脸庞,创造一段全新的“表演”,这可能预示着在未来,人们通过技术能够随意生成场景、人物,替换上任何人的脸,让这些数字角色跟随已经写好的剧本表演,过去那种“充满手工感”的方式创作的电影,将会被这种重复但又真假难辨的影像取代。 思思在《能“换脸”的时代,你们不害怕吗?》中提出了相似的话题,但与“虹膜”悲观的论调不同,这篇文章则认为新技术的出现,不会让表演消亡,反而会使影像艺术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作者认为,当技术能够轻易实现换脸时,这意味着特定演员,乃至明星的存在都不再必要了。未来的电影或许只需要庞大的换脸或造脸系统,而表演也可能会更加精确,尽管,这也势必让演员情绪的自然流露以及即兴表演的因素从此消失。而对于导演来说,他们不再需要依赖演员的表演,也不需要等待某个场景的出现,只要通过后期技术的处理,作者相信Deepfakes这类技术能够为导演提供更多的创作选择。 随着“ZAO”的公开道歉,舆论也逐渐平息下来,但这场风波带给大众的思考,绝不应仅仅限于一次互联网公司的公关事件。它是现代社会中科技即将淹没人类本身的缩影,无论是互联网巨头通过分析个人信息榨取利润,还是后真相时代中,真实与虚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抑或是人类身体的虚拟化,人类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飞跃的步伐。 我们当然不能像卢德分子一样砸烂服务器与电脑,但我们能做的是竭力驯服技术,而不是让技术控制我们。 “顺义妈妈”与《他乡的童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正值开学季,关于教育的话题总是让许多父母心心念念: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顺义妈妈”和《他乡的童年》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顺义妈妈”指在北京顺义后沙峪别墅区一带活动的妈妈,这里聚集着一批国际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0万元。不同于目标清华、北大的“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的目标是常青藤名校,因此她们也被网友称为“上东区-顺义妈妈”。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一篇名为《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的文章就已经让网友管窥了中国精英家庭在教育花费上的惊人手笔以及浓重的焦虑感。 9月5日,“每日人物”公众号又对“顺义妈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从她们的自述中可以发现,她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不仅是对下一代的投资,同时也是对当前自身地位的彰显——在一个同质化的社区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女性而言,一个成功的孩子意味着成功的自己,担心自己成为失败母亲的焦虑始终萦绕着她们。而成功教育产生的多重影响是无法立刻展现的,如何彰显自己是成功的母亲?分数、获奖数量、申请学校就是最好的指标,教育从此就成为竞争名次的锦标赛,竞争对手是来自全世界的精英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就开始比拼学习成绩、运动成绩、社团表现等等,在层层比试中争取力拔头筹,而这个锦标赛的终点是挤过狭窄的升学通道,进入常青藤高校。 顺义一所国际学校门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孩子,父母也需要保持高强度的专注与投入,否则将立刻出局,这种焦虑感始终缠绕着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孩子做出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这个选择能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回报。正如文中受访者所说:“他如果快乐不了,最后还是选择一条最安全的有成功经验的道路吧,那就是爬藤。”在他们的美好想象中,孩子会通过层层竞争,进入顶尖的圈子,获得最好的资源与人脉,成为新一代的精英阶层。 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对精英阶层维持地位方式分析,似乎就是“顺义妈妈”的写照:永不停止的赛跑。通过将财富转化为文化资本,再通过文化资本巩固自身的地位与经济财富的增长,这个过程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阶层永不滑落,因为下面的阶层同样在努力上升,希望占据更好的资源,整个社会生活就是一场永不停歇、各自竭尽全力、努力向上攀爬的大型竞赛。 带着最重的焦虑感,堆最多的钱,找最好的资源,投入最多的精力……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吗?这能让孩子幸福吗?这能让自己幸福吗?“顺义妈妈”们也许也会怀疑这条路可能不是对自己或者孩子最好的选择,但这是她们缓解焦虑感的唯一路径。 与此同时,周轶君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她在《一部“致童年”的纪录片:周轶君跨六国的解惑之旅》一文中自述:为了思考孩子应该如何学习,她拜访了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与英国五个国家,了解他们的教育体系是如何运转的。这也是纪录片名字的寓意:通过观察更大的世界,才能反观本国教育体系的问题。 该片虽然展示了鼓励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芬兰课堂、注重动手能力的以色列课堂等,但它并非只是在学习他国的教学经验,或是学校的制度设置。周轶君认为,自己在纪录片中寻求的并非具体的育儿经验,而希望从社会的宏观层面上,对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竞争是什么?成功是什么?集体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何为? 微信公众号“第十放映室”的作者认为,《他乡的童年》不仅展示了其他国家教育系统中优越的一面,同时也会反思这种教育理念是基于怎样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可能会引发怎样的后果,而不是一味奉行“拿来主义”,不假思索就全盘接受。例如,日本集体主义的教育氛围,固然能让孩子学到换位思考,但对情感的压抑以及霸凌文化也根植在校园中,因此,这部纪录片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向观众提供一服立竿见影的解药,而是向观众揭示了不同文化教育理念的逻辑以及它的适用性,鼓励中国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在反思与改革的前提下。 在作者看来,《他乡的童年》同样值得单身青年细细品味。除了教育以外,它向观众抛出的另一个话题是:什么是理想的亲子关系? 即使不是所有观众都是父母,但他们肯定都曾经是被教育的孩子,而有些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免会对孩子造成了永久且不断纠缠的伤害。无论是“父母皆祸害”的绝对对立,还是《都挺好》中苏明玉温情脉脉的“回归家庭”,都无法完美解决这种童年伤害,达到一个理想的亲子关系形态。该片在讨论教育时,也正是在思考什么是合理与健康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作者认为,最理想的答案,正是片中日本莲花幼儿园园长的想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并不是支配关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也是大人的父母。”父母只有承认孩子独立的人格,将双方放在平等的平台上,共同保持学习者的姿态,才能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 当然,这或许也不是最佳答案,《他乡的童年》也并不打算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思考、好奇与变革正是教育本身的意义。一切正如片尾所言:“关于成长,没有正确答案。”[详情]
原标题:从爆红到被整改,换脸App“ZAO”降温 9月4日,工信部官方发布消息,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信部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开展自查整改。 不到一周,从爆红刷屏社交圈到深陷舆论旋涡,AI换脸App“ZAO”经历了大起大落。 在这背后,被称为霸王条款的用户协议或并不是问题的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真正应该担忧的是,当人工智能强大到可以以假乱真,当深度学习的操作门槛越来越低,当技术突破底线,用户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给“ZAO”降温 天眼查显示,“ZAO”的运营主体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17年9月20日,由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由王力和雷小亮各持股50%,王力是陌陌公司董事、总裁及COO,雷小亮则是陌陌联合创始人。 今年7月,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曾发生股东变更,变更之前的股东是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 事实上,“ZAO”正是由陌陌内部快速孵化的一款产品,在上周末刷屏社交网络,但仅火爆了一天,便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出现。 首先是有用户发现,“ZAO”的用户协议中存在大量霸王条款,可能会对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造成危害;随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担忧AI换脸可能被用于人脸支付,用户财产安全、肖像权会遭到侵犯。 用户的质疑与抵制迅速给“ZAO”泼了一盆冷水,而工信部的要求自查整改无疑使“ZAO”彻底降温。 官方消息显示,工信部要求陌陌公司相关负责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陌陌公司还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据媒体报道,9月4日,针对被约谈问询一事,“ZAO”运营团队回应称,上线以来,一直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隐私问题敏感 在8月31日一下子成为现象级产品,刷屏网络后,很快有人发现“ZAO”的用户协议存在不妥的条款。 用户协议第6条第(2)项提到,如果用户把视频内容中的人脸换成自己或其他人的脸,用户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ZAO”App用户协议中的这一条款明显属于《合同法》四十条规定的免除自身责任,加重用户责任的无效格式条款。 韩骁称,单纯用户协议的规定并不构成用户隐私权、肖像权的侵犯,但若App将用户或不知情第三人的照片、视频等上传素材作盈利使用,或泄露权利人的个人隐私,造成相关权利人权利损害,则涉嫌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 由于大量网友的质疑,9月3日,“ZAO”官方微博发布四点说明:“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不过,律师认为,在发布这款产品时,“ZAO”侵害他人肖像权的风险已经存在。韩骁表示,“ZAO”换脸App提供用户各类明星的肖像素材,若该App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作为盈利使用,则涉嫌侵犯明星的肖像权。 谨防伦理风险 在“ZAO”App中,用户仅需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将影视作品中的赌神周润发、小燕子赵薇、野蛮女友全智贤换成自己的脸,正如其宣传语“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一般,“ZAO”深度洞察名人效应和猎奇心理,迅速吸引大量用户体验“明星梦”、“名人梦”。 对于很多“资深”网络用户来说,AI换明星脸并不陌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技术是在今年年初,有人将《射雕英雄传》中朱茵的脸换成杨幂,并发布到网上,彼时网友惊呼“几乎毫无违和感”。 对于更熟悉人工智能的群体来说,AI换脸在国外已经火了好几年了。在2017年,一位用户名为deepfakes的程序员通过AI工具、机器学习算法,将明星的脸与色情视频演员的脸进行交换,很多欧美知名的女明星都曾中招。 由于受害者的投诉和大量的质疑声,deepfakes账号被封杀,但事态演变方向越来越严重,这项技术的代码直接被开源放到了GitHub上,AI换脸技术也由此被命名为“deepfakes”。 如今,通过开源工具,更衍生出了fakeapp、faceswap,、deepfacelab、deepnude等一系列AI换脸、AI脱衣程序。尽管这些网站声明只涉及AI技术的研究,不会滥用传播涉及色情、政治等违法音视频文件,但AI换脸背后所涉及到隐私、版权、伦理的恶性事件正在大量发生。 例如在搜索deepfakes时,网站会自动推荐引人遐想的超链接,首先受到伤害的便是女明星群体。更严重的是,AI换脸已经形成一条黑产链条,记者发现,在某二手平台,有卖家提供明星换脸色情视频,甚至可以根据买家要求进行定制。 “ZAO”官方并没有表示其AI换脸技术开源自deepfakes,但二者却有不小的相似性。而且,“ZAO”作为手机应用程序出现,用户不需要会写程序,不需要用电脑下载软件即可实现换脸,AI换脸的操作门槛大大降低,也意味着违法视频的制作难度也在降低。[详情]
原标题:AI换脸,别只顾着好玩(云中漫笔) “没想到我的脸也可以这么好看,感觉自己就是明星了!”“终于能让我体验一把跟偶像飙戏的感觉了!”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换脸APP(应用程序)火爆网络,不少网友在朋友圈、微博上分享自己换脸后的短视频作品。然而,很快有网友质疑“ZAO”的用户协议侵犯用户隐私权、肖像权等,律师也指出用户必须同意条款才能使用软件,这样的用户协议属于霸王条款,是无效的格式条款。9月3日,工信部约谈“ZAO”APP相关负责人,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 从一夜爆红到被约谈整改,“ZAO”APP的遭遇,又一次为网络数据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已有报道指出,相对于“换脸”技术本身,安全风险更集中于人脸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目前,“刷脸”支付、认证、办事等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AI换脸后,用户的面部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不仅可能让用户“丢脸”,还有可能让用户丢钱、丢清白、丢信用等。 为什么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如此脆弱?许多用户没想到,只是玩了一个APP,就面临如此严重的信息泄漏风险。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寄望于网民自身提高辨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毕竟全社会媒介素养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么,行业自律的紧箍咒应该更强,外部监管也应该走在更前,共同堵住漏洞,防患于未然。 技术是中立的,但使用技术的人是有立场的。企业应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监管部门也可以加强APP上架前的审核规范。另外,对于虚假AI信息的识别,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也应该尽快研究开发。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监管手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短板和难题,立法者、执法者和相关机构需要共同寻求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破解之道。 当然了,对于AI换脸技术,不能一刀切地看待。在影视、医疗、出行等领域,AI换脸确实能发挥更大正面作用。回过头看,“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换脸APP,将高深的AI换脸技术简化、门槛降低,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乐趣,也满足了网友猎奇、美颜、社交等需求,自然受到用户欢迎。但是,安全总是一失万无。AI换脸好玩,如果丢了信息安全,即使有“爆款”潜质,这样的APP也走不远。[详情]
原标题:快看 | ZAO更新用户协议,承诺不会自行使用用户内容 记者 | 王付娇 9月3日, AI换脸APP“ZAO”更新了隐私协议以及用户协议。 在新版协议中,此前颇受争议的“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以及“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两段表述已经删去。 9月3日,工信部对ZAO母公司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在新版协议中,ZAO表示用户上传的内容仅限用于“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内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在肖像权属问题上,ZAO在用户协议中强调,其为保证肖像权不被冒用,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用户使用ZAO时,只有通过摄像头验证,才可以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若发布他人肖像制作的视频,则必须也请肖像权属人进行摄像头验证,或与已经验证好的用户加好友才可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 ZAO在其9月3日发布的官方声明中也表示,真人验证环节的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其本人,为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您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此次更新的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用户若不同意该协议,ZAO会弹出“ZAO无法继续使用你的信息,可临时同意条款去保存数据,然后注销账号”的提示字样。[详情]
新浪科技讯 9月5日下午消息,日前,在用户协议条款引发大量争议后,AI换脸App“ZAO”更新了隐私协议以及用户协议。 在新版协议中,此前颇受争议的“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以及“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两段表述已经删去。 而在新版协议中,ZAO表示用户上传的内容仅限用于“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内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在肖像权属问题上,ZAO在用户协议中强调,其为保证肖像权不被冒用,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用户使用ZAO时,只有通过摄像头验证,才可以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若发布他人肖像制作的视频,则必须也请肖像权属人进行摄像头验证,或与已经验证好的用户加好友才可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 ZAO在其9月3日发布的官方声明中也表示:真人验证环节的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其本人,为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您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此次更新的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用户若不同意该协议,ZAO会弹出“ZAO无法继续使用你的信息,可临时同意条款去保存数据,然后注销账号”的提示字样。(雪梅) [详情]
原标题: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工信部约谈“ZAO”公司负责人 央视网消息:针对近期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等问题,工信部对涉事主体北京陌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此前有媒体曝光,该应用可将影视场景中主角的脸换成自己的脸,但上传的人脸数据一旦被盗用,将导致个人隐私和财产面临风险。[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约谈陌陌 要求对“ZAO”App数据安全问题自查整改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见习记者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伴随着日前“ZAO”App一夜“爆火”被追捧,大家也开始关注其背后涉及的隐私、肖像权、版权等相关问题。工信部昨天(4日)上午表示,已就“ZAO”App网络安全问题问询约谈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当天晚上,“ZAO”对工信部的约谈回应称,将严格标准,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换脸”真的会换出大事吗?“摇身一变”后会不会“身无分文”?人们又该如何防范个人隐私被泄露? “ZAO”App号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这一软件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用户只要将照片上传至软件平台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中,就可以实现与明星换脸,“一键”进入明星出演的影视片段中,过把戏瘾。这种新鲜、便捷、沉浸式的体验,吸引了不少网友。但有用户注意到,如需下载或分享自己的换脸视频,需在摄像头前进行眨眼、扭头、张嘴等指示动作的验证,这些动作与刷脸支付采集的脸部信息类似。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介绍,大量的用户生物特征信息被传到云端,如果云端的安全出现问题,势必造成大规模用户数据信息泄露。胡延平表示:“换脸的过程中,它会把用户面部的生物特征信息扫描以后上传到云端。在这个过程里等于大量用户的面部识别、人脸识别这些很关键的生物信息就被服务商获取了,这些信息被服务商获取以后,如果云端安全措施不到位,实际上意味着用户面部的生物信息、生物特征存在大规模泄露的可能。” 当信息出现泄露,又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一旦用户的个人信息与面部识别匹配成功,用户就可能面临被精准诈骗,甚至有可能账号、密码都被盗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所副所长闫晓丽说:“面部图像是个人的敏感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安全保护都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执行,因为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不仅对个人隐私,而且对个人财产还有人身安全都可能带来一些影响。” 根据用户协议,“使用这款软件的换脸功能,需要同意授予这款软件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简单点说,就是只要你上传了照片,后续软件平台如何使用这些照片,你就不用再考虑了,即便平台把你的照片加工用于其他商业用途,你也无法向平台追责。北京邮电大学通信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娄耀雄指出,对于用户上传的面部照片需要明确其用途,同时,必须对应用公司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娄耀雄说:“因为没有告诉你这个脸会用于什么,需要对App公司有个法律规定,只能在这用,不能用到别的地方去,不能拿人脸用于别的肖像,如果用的话,确实侵犯肖像权。” 此外,娄耀雄称,换脸视频等同于未经著作人同意改编电影,侵犯其保护作品完整权:“这是侵犯了电影版权人的权益,等于说把人家版权给改了,本身是那个脸,现在是这个脸,而且没看过这个电影的人认为你就是那个演员,不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修改了其作品,侵犯了他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昨天上午,工信部发出通知表示,9月3日,针对媒体和用户热议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工信部表态发出后当天,“ZAO”App立即做出回应,将严格标准,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娄耀雄说,工信部的约谈效果明显,他建议,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立法,进行制度保护。娄耀雄表示:“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让我们暴露在公众之下,专门靠技术保护隐私越来越不可能了,只能通过法律保护、制度保护。现在这个数据很容易拿到,因此有关信息安全的立法应不断增加。同时,消费者在使用这个技术的时候,应当注重自己的信息安全,应当有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约谈“ZAO” 要求自查整改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蔡静 综合报道 此前陌陌旗下的网红换脸应用ZAO的用户协议引发广泛质疑,部分用户表达了关于隐私、肖像权等问题的担忧。 根据工信部官网消息,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应用程序ZAO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工信部网络安全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陌陌科技)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工信部网络安全局还要求陌陌科技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9月4日,针对工信部约谈和问询,ZAO运营团队回应称,上线以来,一直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轻松换脸是否引发“刷脸支付”“刷脸认证”方面的安全问题。9月3日,ZAO再度声明,表示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技术叠加呈现的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真实信息;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ZAO在声明中表示,在产品中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详情]
工信部约谈ZAO 要求团队自查整改 段倩倩 除了用户急剧增长导致的服务器频频崩溃,ZAO的运营团队还要面临监管层对用户隐私安全的重视。 9月3日,工信部约谈ZAO的运营团队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 ZAO是首款提供视频换脸的App,某种意义上它先行于现有法律法规。 “关于用户生物信息、面部信息保护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细则进行保护,我们主张肖像权的保护还是基于现有法规。人脸信息立法是可以跟上的。”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昆蔚对第一财经表示。 但李昆蔚同时指出,“AI换脸技术在法律上有很多障碍,第一是肖像权,在没有经过公众人物允许下把他的脸进行变换涉嫌侵犯公众人物的肖像权;第二是著作权,把一部视频作品进行变脸修改了其中素材,但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作品不被他人任意修改和改编的权利;第三,换脸技术或许会对造谣、诽谤等潜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手段和技术辅助。” 但在李昆蔚看来,照片可信度和视频可信度完全不同,AI换脸尚处在初级阶段已经可以产生以假乱真的效果,如果发展得稍为精细,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AI换脸技术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如果有限使用,例如用在电影行业是很好的。但如果推广到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技术,那可能会产生潜在的违法犯罪问题。真正普及开来这三个法律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如果没有解决就把它拿出来使用,这是对公众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李昆蔚称。 在工信部约谈之前,ZAO已经面临用户和律师对其用户协议中隐私条例的指责。 例如ZAO用户协议有以下内容,“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这在用户和法律界引起强烈反弹,行业认为ZAO过度使用用户数据——原本属于用户的肖像权,为何被过渡至ZAO上? ZAO于8月30日晚间突然蹿红于网络,9月1日服务器因用户数量过多而崩溃。也是在9月1日,ZAO紧锣密鼓地修改用户协议,删除了原有的上传肖像权可被ZAO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等描述。但依然保留“您同意对用户内容进行网络信息传播的权利”。 但这无法令监管层满意。9月3日ZAO被监管层约谈,工信部要求ZAO的运营团队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9月3日,ZAO再度声明,表示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技术叠加呈现的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真实信息;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ZAO在声明中表示,在产品中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详情]
原标题:换脸软件“ZAO”评分暴跌 用户要求注销账号 9月2日,AI换脸软件“ZAO”评分暴跌引发关注。截至发稿“ZAO”在App Store评分已由4.6分降至1.9分。部分“ZAO”用户担心自己上传的照片遭到乱用,以及会使一些“刷脸”支付的应用变得不安全。目前已有用户聚集在“ZAO”官博下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本地面孔。[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约谈要求整改 ZAO用户协议已修改 网红换脸应用ZAO,因工信部约谈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夜刷屏朋友圈,遭遇用户条款、隐私权限质疑,被微信朋友圈封杀,ZAO近日经历了大起大落。 9月4日,针对工信部约谈问询一事,ZAO运营团队回应称,上线以来,一直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目前ZAO已经上传了新版用户协议,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版协议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时必须由用户再次授权”的要求,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没问题了。 工信部约谈,要求自查整改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换脸社交软件在朋友圈刷屏,不少人称自己“刷了一整夜”。走红之后,ZAO的用户协议也引发了广泛质疑,部分用户在网络上公开表达了关于隐私、肖像权等问题的担忧。 根据工信部官网消息,2019年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应用程序ZAO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工信部网络安全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陌陌)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工信部网络安全局还要求北京陌陌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针对工信部的约谈和问询,ZAO运营团队回应称,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ZAO的运营主体是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喵咖)全资持有,而后者股东为自然人王力、雷小亮,分别持股50%,王力为陌陌总裁、首席运营官,雷小亮为陌陌联合创始人。海南喵咖的股权全部出质给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壹六零二),后者为北京陌陌的全资子公司,北京陌陌为陌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穿透后,无论从实控人还是股权出质角度,ZAO都是隶属于陌陌公司的一款产品。 一夜刷屏AI深度换脸技术惹争议 根据App Store介绍显示,ZAO使用AI技术,仅需要一张正脸照,用你的脸制作网络热门表情包,出演经典电影片段,跟idol、朋友飙戏。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件提示公众人物只能通过手机拍摄来添加面孔,确认肖像权有效后使用。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上述用户条款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引发热议,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程明霞提到这一应用程序的走红时表示,一方面可以看到人们对AI非常感兴趣,踊跃上传自己的照片,查看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仔细查看用户条约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她认为应该确保AI的“可知”、“可控”、“可用”、“可靠”。“科技公司应该追求长期价值,日活、月活、估值都是短期的,社会价值才是长期的。”程明霞说。 9月3日,ZAO运营团队在微博中公告回应隐私问题称:不存储面部生物特征,不影响支付。 ZAO运营团队在上述公告中称,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用户本人。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ZAO还称,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 ■ 追访 ZAO紧急修改用户协议,律师称新协议无隐私问题 新京报记者发现,9月3日,ZAO更新了隐私协议以及用户协议。 在新版协议中,此前颇受争议的“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以及“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两段表述已经删去。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此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旧版的用户协议严重限制用户的权利义务,且数据给第三方或关联方使用时没有说明给用户授权不合规。 而在新版协议中,ZAO表示用户上传的内容仅限用于“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内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对此,方超强9月4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版协议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时必须由用户再次授权”的要求,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没问题了。 而在肖像权属问题上,ZAO在用户协议中强调,其为保证肖像权不被冒用,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新京报记者使用ZAO发现,只有通过摄像头验证,才可以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若发布他人肖像制作的视频,则必须也请肖像权属人进行摄像头验证,或与已经验证好的用户加好友才可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更新的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用户若不同意该协议,ZAO会弹出“ZAO无法继续使用你的信息,可临时同意条款去保存数据,然后注销账号”的提示字样。 方超强表示,平台向用户提供条件,用户不同意就无法使用,这是合理的。而有从事隐私合规性方面研究的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用户不给APP开启权限,APP就不让用户使用的行为属于“强制索权”,并不合规,但若该项权限属于APP的基本业务范畴,若不授予APP就无法使用,则不属于“强制索权”。从这点看ZAO目前索取的储存和相机权限都属于其基本业务范围,肖像权的使用也对用户进行了明示提醒,在隐私规范方面已较为完善。 ■ 延展 AI换脸技术易被黑产利用 AI换脸技术被应用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今年年初,一段通过AI技术将《射雕英雄传》中朱茵脸部替换成杨幂的视频就在网络引起热议。 多家外媒曾报道Deepfake和DeepNude在国外引起的热议。有报道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利用FakeApp制作名人的色情视频,FakeApp正在引起恐慌。 新京报此前报道,随着AI技术走红以及门槛降低,售卖明星换脸的淫秽视频已经成为一门地下生意。闲鱼上还有卖家提供“定制换脸”服务。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表示,“现在网上有换脸的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制造声音、视频,还可以用技术模拟出摄像头的录制,比如你没有到这里,但技术可以把你做到这里,很容易被黑产、灰产利用。这些让我一直思考技术的准则在哪里,底线在哪里。”他还表示,“黑产、灰产不断有对抗(技术)的手段,在解决对抗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推进技术往前发展。” 著名学者吴伯凡则认为,人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有初心,让科技向善。“之前的技术没有自主性和主动权,比如火、核能都不能自主做事,但人工智能是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是非常特殊的,就一定要解决向善的问题。” 对于“AI换脸技术”,网络安全专家张百川曾表示,技术本身没有问题,是有人利用技术作恶,大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隐私保护。那么该如何防范?其表示,“个人很难防范,如果你有照片在互联网上,就会有(被利用)的风险”。 App Annie数据显示,ZAO于8月31日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榜第二位,此后三天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榜榜首。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 罗亦丹[详情]
原标题:“ZAO”App被曝存数据泄露风险 工信部约谈陌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从迅速走红社交网络,用户竞相尝鲜,到因隐私协议广受外界争议,再到最新被工信部约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ZAO”App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伴随着“ZAO”App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用户们也逐渐从狂热变得谨慎又忐忑……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看起来很美的AI换脸,其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风险? “ZAO”App的风险在哪儿?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作为“ZAO”App的尝鲜者,新媒体从业者王丽丽(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刚尝到AI换脸带来的乐趣,转眼就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8月31日晚,王丽丽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多个好友都在展示“换脸”小视频。在几秒钟的小视频中,有人可以实现和偶像同框演戏的愿望、有人扮演明星角色进行一场“cosplay”。兴趣使然,王丽丽也加入了AI换脸的“阵营”。在手机验证注册后,王丽丽在摄像头前进行眨眼、扭头等动作后,才可使用相关功能。通过App模板,王丽丽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换成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除了把生成的小视频发在朋友圈,还可以做成GIF动态表情。 王丽丽是“ZAO”App众多的AI换脸用户之一。从8月30日上线开始,“ZAO”App就迅速走红。不到24小时,这款APP就在各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中蹿升至前列,同期更入选微博热搜话题。那几天,AI换脸成了社交平台上一道频繁出现的风景线。王丽丽也和朋友们沉浸在ZAO新奇的玩法中。 不过,随着AI换脸走红,质疑之声接踵而至。 根据“ZAO”App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App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App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这一协议很快引起了用户的争议和讨论,包括王丽丽在内的一些用户认为,这一协议存在泄漏个人信息的风险,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人脸识别支付等场景被盗用的风险。 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庞彦燕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涉及用户肖像权的法律侵权问题和隐私问题。在互联网和AI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用户的肖像可能被用于制造假图片、假视频,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直接用于人脸识别支付,存在一系列风险。 内心产生担忧的不只是王丽丽,不少先前充满热情尝鲜的用户,都开始担忧自身的隐私泄露。甚至有用户在APP下载界面对于相关协议作出“过分了”“霸王条款”等评论。 致歉声明后用户仍担忧 根据微博认证信息,“ZAO”App的运营主体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小亮。此外,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为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法定代表人为也是雷小亮,股东为雷小亮与王力。 工商资料显示,今年7月19日,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是“ZAO”App原股东。而雷小亮则是陌陌的联合创始人和产品总监。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9月4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消息称,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陌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并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而据36氪9月4日报道,针对工信部的约谈,“ZAO”App运营团队回应称:“ZAO上线以来,我们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关注,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回应了大家的核心关切,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9月3日,“ZAO”App运营团队通过微博发声明并致歉称,“ZAO”App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App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App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App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不过,这一说法尚未平息用户心中的怒火。目前,在上述微博的声明下,大量用户依然在追问:注销后个人信息和照片的数据安全泄露隐患如何消除? AI换脸可能“昙花一现”?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用户隐私安全问题,业界早有关注。 渤海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全球在线文件暴露问题日益严重,外部存储数据量的增加给原有的数据安全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预计未来3年会有更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在防止隐私泄露和保护个人数据上加大投入。 今年2月末,一个运用AI换脸技术将94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中朱茵饰演的黄蓉,换“脸”成了杨幂的小视频,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收获巨大点击量和引起热议。4月,《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而此次草案二审稿针对技术“换脸”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问题,专门增加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而今年8月,在草案三审稿中,也进一步升级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I换脸等产品可能在诞生初期迅速带给用户新鲜感,很容易达到“一夜走红”的效果。但纵观行业的发展和综合因素,该运用场景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在平台被媒体曝光存在隐私安全隐患的同时,大部分用户也会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尝试欲望也会进一步降低。 张毅表示,通过近几天的抽样调查发现,目前,使用“ZAO”App的用户多为一些年轻女性,相对而言,年龄层偏成熟的人士对于软件的使用度较低。因而,该APP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切入细分市场,很难普及。 张毅还分析道,AI换脸等技术虽已日渐成熟,但从宏观层面看,仍然存在多方面风险,受到监管和法律层面的制约。未来能够占据市场主流的仍然是有政府授权、安全性高的企业,一些初创和小众的平台,如果不能达到较高的安全系数,很难取得用户长久信任。 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I换脸并非新鲜事,支持这种场景的机器学习技术——Deepfakes已经相当成熟。Deepfakes指的是用人工智能软件制作的虚假视频,由FakeApp程序创建而成,FakeApp则可实现AI换脸。在该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议,AI换脸是否会侵犯到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备受关注。 不过,杨静也指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进步也会推动科技向善。为了保障AI换脸等场景的安全性,国内外的研究者和团队也推出了AI防伪克星、AI侦测工具等AI“打假武器”。此外,AI技术进步驱动行业升级和效率提升,但要高效安全地运用AI技术,法律的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的规范管理、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缺一不可。[详情]
原标题:社论:人脸识别快速发展需要监管应对 最近,关于人脸识别带来的相关产业发展机遇,以及技术广泛带来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有相关企业还被监管层约谈。 9月3日,针对陌陌科技“ZAO”App存在的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陌陌科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因换脸功能一夕爆红的ZAO,短短4天就经历了投资人追捧、服务器承压、隐私权受质疑和被监管层约谈。 另一家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技术企业是旷视科技,公司日前公布了拟赴港上市的招股书,因其人脸识别技术领先,短短数年就获得了百亿融资。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已经完成4轮12次的融资,总计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100亿元,估值则达到113.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亿元。 旷视科技近日还因马云亲自站台和一张课堂监视照片为大众所知。后者是一张视频监控图像,图中有两位身着校服坐在教室的女学生,在她们身边显示着诸多标签,记录着趴桌子、玩手机、睡觉、听讲、阅读、举手等行为的次数。这意味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出现大量质疑之声着实不足为奇。 众所周知,这几年刷脸支付、刷脸进门等运用越来越普遍,由此也催生了一批人脸识别技术企业。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的广泛,质疑之声随之而来,讨论较多的就有不尊重个人隐私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 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除了这次ZAO被约谈,人脸识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似乎并未遭遇过什么阻碍,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为1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以上。 但在欧美国家的境遇就大为不同,已开始面临严厉监管。今年早些时候,微软CEO就警告要防止人脸识别助长市场的恶性竞争。不仅Facebook,Google、Amazon等科技巨头面临来自立法者和其他人对其隐私做法的强烈反对,微软近期更是删除了此前全球最大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欧盟更加谨慎,2018年出台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公司在收集用户包括面部等生物特征数据之前,必须经得个人同意,否则被罚金额可以达其全球收入的4%。以监督学生名义所进行的面部识别,也被欧洲人视为非法。 的确,由于生物特征数据具有唯一性,一旦被非法窃取利用,基于此特征的身份认证系统均可被轻易绕过,从而导致大规模隐私泄露,产生系统性风险。质疑者还担心,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扩散,将超出政府对于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的能力。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也有诸多益处,除了前述的方便了各种渠道的应用和安防,还能防止贩卖人口并找到失联儿童、追踪逃犯,间接降低犯罪率。且对于技术创新,中国一直抱持相对开放的态度。 事实上,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不得不承认,近几年由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普及,面部识别的准确率得以明显改善。但如何让技术的进步,在监管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决策者需要思考,且难以逃避的。 至少,监管者必须让公众确信,人脸识别只会被用于以合法化利益为目的的情况之下。政府也应该承诺只部署和采购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其设计宗旨是尊重法律和基本权利,符合伦理原则。 对于企业本身,也应该加强自律,怀有敬畏之心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不应为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伦理规则和忽视风险,事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一样会招致监管的严惩。[详情]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 罗亦丹 此前ZAO的用户协议引发广泛质疑,部分用户表达了关于隐私、肖像权等问题的担忧。 网红换脸应用ZAO,因工信部约谈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夜刷屏朋友圈,遭遇用户条款、隐私权限质疑,被微信朋友圈封杀,ZAO近日经历了大起大落。 9月4日,针对工信部约谈问询一事,ZAO运营团队回应称,上线以来,一直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目前ZAO已经上传了新版用户协议,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版协议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时必须由用户再次授权”的要求,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没问题了。 工信部约谈,要求自查整改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换脸社交软件在朋友圈刷屏,不少人称自己“刷了一整夜”。走红之后,ZAO的用户协议也引发了广泛质疑,部分用户在网络上公开表达了关于隐私、肖像权等问题的担忧。 根据工信部官网消息,2019年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应用程序ZAO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工信部网络安全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陌陌)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工信部网络安全局还要求北京陌陌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针对工信部的约谈和问询,ZAO运营团队回应称,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ZAO的运营主体是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喵咖)全资持有,而后者股东为自然人王力、雷小亮,分别持股50%,王力为陌陌总裁、首席运营官,雷小亮为陌陌联合创始人。海南喵咖的股权全部出质给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壹六零二),后者为北京陌陌的全资子公司,北京陌陌为陌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穿透后,无论从实控人还是股权出质角度,ZAO都是隶属于陌陌公司的一款产品。 一夜刷屏AI深度换脸技术惹争议 根据App Store介绍显示,ZAO使用AI技术,仅需要一张正脸照,用你的脸制作网络热门表情包,出演经典电影片段,跟idol、朋友飙戏。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件提示公众人物只能通过手机拍摄来添加面孔,确认肖像权有效后使用。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上述用户条款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引发热议,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程明霞提到这一应用程序的走红时表示,一方面可以看到人们对AI非常感兴趣,踊跃上传自己的照片,查看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仔细查看用户条约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她认为应该确保AI的“可知”、“可控”、“可用”、“可靠”。“科技公司应该追求长期价值,日活、月活、估值都是短期的,社会价值才是长期的。”程明霞说。 9月3日,ZAO运营团队在微博中公告回应隐私问题称:不存储面部生物特征,不影响支付。 ZAO运营团队在上述公告中称,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用户本人。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ZAO还称,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 ZAO紧急修改用户协议, 律师称新协议无隐私问题 新京报记者发现,9月3日,ZAO更新了隐私协议以及用户协议。 在新版协议中,此前颇受争议的“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以及“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两段表述已经删去。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此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旧版的用户协议严重限制用户的权利义务,且数据给第三方或关联方使用时没有说明给用户授权不合规。 而在新版协议中,ZAO表示用户上传的内容仅限用于“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内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对此,方超强9月4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版协议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时必须由用户再次授权”的要求,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没问题了。 而在肖像权属问题上,ZAO在用户协议中强调,其为保证肖像权不被冒用,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新京报记者使用ZAO发现,只有通过摄像头验证,才可以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若发布他人肖像制作的视频,则必须也请肖像权属人进行摄像头验证,或与已经验证好的用户加好友才可公开发布制作好的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更新的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用户若不同意该协议,ZAO会弹出“ZAO无法继续使用你的信息,可临时同意条款去保存数据,然后注销账号”的提示字样。 方超强表示,平台向用户提供条件,用户不同意就无法使用,这是合理的。而有从事隐私合规性方面研究的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用户不给APP开启权限,APP就不让用户使用的行为属于“强制索权”,并不合规,但若该项权限属于APP的基本业务范畴,若不授予APP就无法使用,则不属于“强制索权”。从这点看ZAO目前索取的储存和相机权限都属于其基本业务范围,肖像权的使用也对用户进行了明示提醒,在隐私规范方面已较为完善。 AI换脸技术易被黑产利用 AI换脸技术被应用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今年年初,一段通过AI技术将《射雕英雄传》中朱茵脸部替换成杨幂的视频就在网络引起热议。 多家外媒曾报道Deepfake和DeepNude在国外引起的热议。有报道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利用FakeApp制作名人的色情视频,FakeApp正在引起恐慌。 新京报此前报道,随着AI技术走红以及门槛降低,售卖明星换脸的淫秽视频已经成为一门地下生意。闲鱼上还有卖家提供“定制换脸”服务。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表示,“现在网上有换脸的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制造声音、视频,还可以用技术模拟出摄像头的录制,比如你没有到这里,但技术可以把你做到这里,很容易被黑产、灰产利用。这些让我一直思考技术的准则在哪里,底线在哪里。”他还表示,“黑产、灰产不断有对抗(技术)的手段,在解决对抗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推进技术往前发展。” 著名学者吴伯凡则认为,人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有初心,让科技向善。“之前的技术没有自主性和主动权,比如火、核能都不能自主做事,但人工智能是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是非常特殊的,就一定要解决向善的问题。” 对于“AI换脸技术”,网络安全专家张百川曾表示,技术本身没有问题,是有人利用技术作恶,大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隐私保护。那么该如何防范?其表示,“个人很难防范,如果你有照片在互联网上,就会有(被利用)的风险”。 App Annie数据显示,ZAO于8月31日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榜第二位,此后三天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榜榜首。[详情]
导读:ZAO悄然改变了其用户协议,旧版用户协议当中要求用户须授予该应用“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相关内容已经被删除。 作者 | 一财科技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在此前的8月30日晚间,“ZAO”App及它制作的视频在朋友圈呈霸屏之势,并蔓延至整个互联网。#Zao AI 换脸# 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7位,App在ios商店下载量攀升至娱乐类第二位。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该用户协议随后引发争议,因为安全存疑,ZAO悄然改变了其用户协议,以回应用户对其隐私泄露的质疑。旧版用户协议当中要求用户须授予该应用“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相关内容已经被删除。此外,ZAO的微信分享功能也已被屏蔽。 9月3日,ZAO在最新声明中回应称其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表示,用户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还设置真人验证环节。公司还表示,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 [详情]
“ZAO”被约谈!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网络安全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ZAO的运营主体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17年9月20日,最终受益人为王力、雷小亮,二者分别为陌陌公司董事、联合创始人。 2019年7月,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王力、雷小亮各持股50%),并由其100%控股。目前,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处于出质状态,质权人为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为北京陌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公司。换句话说,ZAO为陌陌旗下产品。 图片来源 / 天眼查 人民财评:AI关进笼子之前,“ZAO”们的用户需谨慎 崔传刚 最近几天,一款以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换脸为卖点的手机应用ZAO刷爆了朋友圈。利用AI,在手机上动动手指,通过把自己的脸替换到明星身上,完成与偶像同台飙戏、出演经典影视剧的夙愿。 这种深谙人性的产品设计得到追捧之余,也让受众产生了担忧:根据 ZAO在用户协议相关内容描述,该APP除了可免费使用并修改你的肖像,还可以将它任意授权给自己想授权的第三方,当做信息进行贩卖。尤其是协议中“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这些关键词,深深刺痛了大众的神经。虽然今天ZAO发布声明称,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但是仍无法消除大众的疑惑:在大数据和智能时代,我们的数据和隐私,到底是属于谁的? 我们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众所周知,当下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其发展的三大必需条件之一便是海量的数据。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人工智能也因为有了更多的可学习数据,才得以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样的循环逻辑难免会使人工智能的企业因利益驱动尽可能地获取和使用更多用户的数据。 但问题是企业并不生产数据,产生数据的其实是用户。这使得企业和用户之间产生了利益矛盾。 矛盾一是,用户的信息以及通过企业应用所产生的新数据,其归属权到底是谁的?用户自然会认为自己是个人信息及其行为数据的产生者和所有者,但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也希望因它而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归企业所有。 矛盾二在于,无论数据的归属权在谁处,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但是在ZAO的案例中,用户无意间签署了授权协议,“自愿”将个人隐私授权给ZAO转授和再许可。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尽管存在这些亟需理清的问题,但在当下的数据归属和使用上,那些人工智能企业明显占有主导地位,而用户则还基本上停留在小白鼠的状态。到目前为止,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大多数的用户都不太了解这种自己所谓数据生产者的意义,因此也不清楚自己在这其中所应当有的权利。 期待用户觉醒然后主动和企业博弈是不现实的,双方的力量对比始终悬殊。要防止数据出现被企业垄断和滥用的情况,政府的介入不可或缺。当然应该承认,目前全世界对于数据的监管都还远远落后于其发展,因此政府应当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介入,目前仍然还是一个待讨论的议题。 对于用户来讲,收集行为却必须是透明的,必须被得到充分告知,像苹果那样的偷听行为是坚决不能容忍的。绝大多数用户并不愿意自己脸出现在某些不必要的场合,更不希望隐私被利用于网上借款,盗刷银行卡等违法勾当。在监管暂时仍跟不上技术发展的当下时刻,用户应更加务实,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隐私保护。AI好玩归好玩,但如果它还没有被关进笼子,我们最好还是要对它有几分保守的警惕。 面对以ZAO为代表的企业为制造出让用户心动的影片而搜集数据的行为,只有对“ZAO们”如何使用及保管这些上传数据有更加详细、严格的合理管控,才能防止企业借机构成不必要的垄断和滥用,避免伤害到用户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此前报道:针对隐私安全争议 “ZAO”致歉 对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昨日,AI换脸软件 “ZAO”首次做出回应。相关话题也在昨日冲上热搜: 9月3日,“ZAO”运营团队发布声明称,“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ZAO的运营团队还对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再次致歉。 “ZAO”换脸软件刷屏后遭质疑 最近,这款名为“ZAO”的换脸软件在朋友圈刷屏,据了解,ZAO使用AI技术,用户只需要一张正脸照,就可以替换为影视作品或者小视频中的人物,生成以自己为主角的视频片段。 不过,在刷屏之后,ZAO的用户协议条款却引发网友争议,部分人呼吁大家不要盲目跟风。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 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该项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用户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其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其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和版权说明的相关规定,被指有过滥收集用户信息和侵犯版权的嫌疑。 网友“瑟瑟发抖”:信息时代是不是真的无秘密可言? [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约谈“ZAO”,用户面部信息安全再被热议 除了用户急剧增长导致的服务器频频崩溃,ZAO的运营团队还要面临监管层对用户隐私安全的重视。 9月3日,工信部约谈ZAO的运营团队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 ZAO是首款提供视频换脸的App,某种意义上它先行于现有法律法规,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运营这款App是ZAO管理层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法律风险待解决 ZAO所提供的视频换脸功能是此前App所没有的。借助于ZAO,用户可以将某段视频主角替换成自己或他人脸部。但这项功能在法律上有多重风险,某种意义上,ZAO先行于现有法律法规。 “关于用户生物信息、面部信息保护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细则进行保护,我们主张肖像权的保护还是基于现有法规。人脸信息立法也是可以跟上的。一个人可以有几万张照片,但一个人的指纹信息、瞳孔信息是有唯一性的。”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昆蔚对第一财经表示。 李昆蔚同时指出,“AI换脸技术在法律上有很多障碍,第一是肖像权,在没有经过公众人物允许下把他的脸进行变换涉嫌侵犯公众人物的肖像权;第二是著作权,把一部视频作品进行变脸修改了其中素材,但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作品不被他人任意修改和改编的权利;第三,换脸技术或许会对造谣、诽谤等潜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手段和技术辅助。”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用照片PS来证明视频换脸并不会为违法犯罪提供辅助。但在李昆蔚看来,照片可信度和视频可信度完全不同,AI换脸尚处在初级阶段已经可以产生以假乱真的效果,如果发展得稍为精细,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AI换脸技术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如果有限使用,例如用在电影行业是很好的。但如果推广到每个人都可以用它的技术,那可能会产生潜在的违法犯罪问题。真正普及开来这三个法律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如果没有解决就把它拿出来使用,这是对公众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李昆蔚称。 隐私问题被热议 在工信部约谈之前,ZAO已经面临用户和律师对其用户协议中隐私条例的指责。 例如ZAO用户协议有以下内容,“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消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这在用户和法律界引起强烈反弹,行业认为ZAO过度使用用户数据——原本属于用户的肖像权,为何被过渡至ZAO上? ZAO 8月30日晚间突然蹿红于网络,9月1日服务器因用户数量过多而崩溃。也是在9月1日,ZAO紧锣密鼓地修改用户协议,删除了原有的上传肖像权可被ZAO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等描述。但依然保留“您同意对用户内容进行网络信息传播的权利”。 但这无法令监管层满意。9月3日ZAO被监管层约谈,工信部要求ZAO的运营团队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9月3日,ZAO再度声明,表示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技术叠加呈现的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真实信息;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ZAO在声明中表示,在产品中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详情]
原标题:一款AI换脸APP的跌宕命运:ZAO从爆款到被约谈,只用了4天时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钱玉娟从8月31日一夜刷屏,到9月3日一朝约谈,ZAO只用了4天时间。 4天时间内,ZAO经历了投资人追捧,服务器承压,隐私权受质疑,微信封杀等种种事件。9月3日,政府部门出手,工信部约谈陌陌,要求对ZAO存在的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等问题,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当天,ZAO在微博作出回应,表示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短短4天,瞬息万变,也可从中看出当下新生APP的艰难之路。与移动互联网草莽时期野蛮生长早期相比,时代大不相同了。在法律法规趋于完善,用户隐私意识逐渐觉醒的当下,成为一时爆款后如何保持长久,是创新产品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夜刷屏 8月31日,一个正常的周六上午,不少人醒来后刷朋友圈发现,自己的朋友们变成了“演员”——在他们分享的小视频里,演员的脸是自己的朋友,他们演绎着经典影视剧的悲欢人生。 这些用户都使用了ZAO。这款主打视频换脸功能的App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夜爆红,8月31日上午, #Zao AI 换脸# 话题快速登上微博热搜,iOS商店内的App下载量排名第二。由于用户太多,从排队制作到最后直接“服务器繁忙”。微博上“ZAO官方助手”说,这个月花700万租的服务器,一晚上就消耗了1/3。 投资圈的人闻风而动,投资人“朱啸虎”当天转了一条朋友圈,说目前已经有10多家VC主动约ZAO团队见了面,同时模仿ZAO的开发者们已经把复制版应用提交审核。 媒体界也纷纷出动,8月31日上午,ZAO背后的公司就被挖出,ZAO所属的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海南喵咖网络的全资子公司。而海南喵咖网络的实际控制人则是两位陌陌联合创始人,王力、雷小亮。 看起来是一款有光明未来的爆款APP,出乎意料的是,当天下午,这款APP就迎来反转质疑,这比之前同类产品的反转来的更加迅速。 隐私质疑 在“ZAO”和“AI换脸”突然火爆起来后,隐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按照当时ZAO默认的用户协议,即“同意或者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这项条款被指出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ZAO 作为一款免费产品,因为处于完全免费状态,产品内部又使用了大量新老影视频的片段,用户流量巨大。据悉,用户使用时必须通过手机号注册登录,其次将手机动态拍摄的面部图片上传以制作视频,即便用户选择了使用手机内的静态图片,也要通过拍摄动态视频加以验证。 一位隐私保护从业者指出,ZAO的用户隐私协议埋了不少雷,建议大家谨慎使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ZAO涉及的是人脸识别等敏感个人信息,在其隐私政策中,ZAO收集用户隐私信息范围包括:人脸的肖像及面部识别特征、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身份信息,这是隐私的核心。 这些条款也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质疑。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醒说,ZAO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相关协议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他还提醒说,即使ZAO下线,留存的用户信息,还是要集中处理才安全。 9月3日,ZAO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作为一个初创产品,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这两天一直在反思和修正。并就《用户协议》引发的争议做了四点说明。 ZAO表示,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技术叠加呈现的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真实信息;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 9月1日上午,ZAO微信分享链接被停止访问。页面显示,“网页存在安全风险,被多人投诉”。 政府约谈 9月4日,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工信部约谈ZAO的原因,是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 工信部还要求陌陌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对于此次约谈,ZAO运营团队回应经济观察网称,ZAO上线以来,我们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关注,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回应了大家的核心关切,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详情]
原标题:ZAO回应工信部约谈:加强内容管理,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新京报讯(记者 白金蕾)9月4日,针对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下称:工信部网络安全局)约谈问询一事,ZAO运营团队回应称,上线以来,一直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2019年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应用程序ZAO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下称:工信部网络安全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陌陌)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工信部网络安全局还要求北京陌陌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9月3日,ZAO运营团队在微博中公告回应隐私问题称:不存储面部生物特征,不影响支付。 ZAO运营团队上述公告中称,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用户本人,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ZAO强调,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 目前ZAO已经上传了新版用户协议,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版协议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时必须有用户再次授权”的要求,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没问题了。 新近网红换脸应用ZAO,再次被工信部的约谈推上风口浪尖。此前ZAO经历了一夜刷屏朋友圈,遭遇用户条款、隐私权限质疑,被微信朋友圈封杀,被正在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热议等大起大落。 即使如此,ZAO的使用者依然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有人向记者表示“不在意隐私条款问题,刷一晚上很开心。”App Annie数据显示,ZAO于8月31日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榜第二位,此后三天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榜榜首。[详情]
新浪科技讯 9月4日下午消息,近日,工信部就“ZAO”App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开展问询约谈。 对此,ZAO运营团队回应称:ZAO上线以来,我们和各主管部门保持着积极顺畅的沟通。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关注,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回应了大家的核心关切,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据悉,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雪梅) // // ]]> // [详情]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 近日,随着此类换脸软件火爆网络,针对此类换脸应用的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大,涉及隐私、数据安全、版权等问题。 昨天,央视财经就曾对此类“换脸软件”进行调查。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 工信部就“ZAO”App 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开展问询约谈 约谈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要求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 刚火就凉了? “ZAO”App应用市场评分滑坡 截至发稿,“ZAO”App虽然下载热度仍居各大手机应用市场前列,但是其用户评分已由此前的4.6分,下降到2分左右。 苹果App Store应用市场↓↓↓ [详情]
9月2日,AI换脸软件“ZAO”评分暴跌引发关注。截至发稿“ZAO”在App Store评分已由4.6分降至1.9分。天眼查显示 “ZAO”属于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陌陌总裁王力及联合创始人雷小亮间接控股该公司。“ZAO”刷屏后也引发了一系列隐私安全焦虑,部分用户担心自己上传的照片遭到乱用,以及会使一些“刷脸”支付的应用变得不安全。目前已有用户聚集在“ZAO”官博下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本地面[详情]
原标题:换脸换出大事了,“ZAO”被工信部约谈!现在它道歉还来得及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因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AI换脸软件ZAO火速发布致歉声明,将自己再次送上了微博热搜。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昨日(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 因“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 陌陌被工信部约谈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要求,相关负责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 为什么约谈的是陌陌负责人? 启信宝数据显示,ZAO的运营主体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17年9月20日,最终受益人为王力、雷小亮,二者分别为陌陌公司董事、联合创始人。2019年7月,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王力、雷小亮各持股50%),并由其100%控股。 图片来源:截自启信宝 目前,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处于出质状态,质权人为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为北京陌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公司。 换句话说,ZAO为陌陌旗下产品。 AI换脸App“ZAO”终于道歉 只要在APP中上传一张照片,你想变成哪个明星,就能变成哪个明星。听起来很梦幻,但却触手可及。 AI换脸App“ZAO”零门槛,操作简单……具备走红基因。然而,一夜“爆火”被追捧,一天就“爆雷”被封杀,短短不过24小时。 身处舆论风暴中心,也没有妨碍“ZAO”的炙手可热。网友说,现在唯一能阻止ZAO刷屏的,可能是服务器…… 昨日(9月3日)上午,面对种种争议,“ZAO”终于道歉了。“ZAO”运营团队发布声明称: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ZAO的运营团队还对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再次致歉。 隐私协议不规范在哪里? “ZAO”道歉的相关话题很快冲上热搜榜,但由此引发的隐私保护争议和反思并未平息。 此前,“ZAO”的用户协议显示:用户在使用“ZAO”的时候,如果把脸换成自己或其他人的脸,意味着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有法律专家表示,这种用户协议由ZAO单方制定,属于俗称的霸王条款,在法律上无效,ZAO也在新版用户协议中删除该条。但这一条款仍引发网友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信息时代是不是真的无秘密可言?” 此外据长江商报报道,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政指出:“用户无法直接删除自行体验并上传的图片,只能根据平台要求上传新的脸部照片用于替代,从而达到删除旧照片的效果;用户无法通过自行操作注销自己的ID;用户协议存在霸王条款,严重损害用户合法权益,且其用户协议违反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详情]
原标题:凭童年照找回被拐孩子,示范了AI的正确玩法 AI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其效果、利弊,关键还是看它怎么用,用在哪些地方。 ▲工信部就ZAO安全问题约谈陌陌:强化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最近AI与“脸”搭配的新闻“露脸”几率比较高。 在“ZAO”引发用户信息泄露担忧的另一边,AI人脸识别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关注。据央视报道,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五官的成长规律,凭借一张孩子儿时的照片,就能实现跨年龄识别人脸。截至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深圳市公安局已经用这项技术成功找到了12名被拐超过十年的孩子。 父母丢失孩子之痛、社会打拐之难,这在近几年的相关新闻和电影中,都有不少呈现。本次媒体报道的案例中,就有“三岁儿子被拐12年,父母一年走烂12双鞋苦寻儿子”的悲情细节。 AI跨年龄识别技术帮助公安机构让多个丢失孩子十年以上的家庭破镜重圆,不仅再次展现了技术创新在侦查领域的重要性,也拓宽了社会对AI应用范畴的认知。 其实,AI在“人脸”上做文章,远不只是“换脸”这么简单。在张学友演唱会上多次抓捕逃犯、在重庆机场抓获学霸弑母案嫌疑人等事件背后,都有AI人脸识别的功劳。 这些现实案例说明,AI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其效果、利弊,关键还是看它怎么用,用在哪些地方。 毫无疑问,AI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性趋势。然而,由于法律及相关边界、伦理的争议,AI的推广应用还存在诸多模糊地带,也需要社会对AI技术的推广保持必要的审慎。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这项技术本身的应用前景。 当前不少科技创新首先是应用于消费领域。像AI自动驾驶、娱乐化的AI换脸,都拉近了人们与AI的距离。不过与此同时,这也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商业就是技术的唯一价值。但其实,AI应用的范畴非常广,既要对技术本身带来的“滥用”及其次生问题予以警惕,也不宜盲目压缩其在其他领域发挥价值的可能性。 AI技术是专业的,其应用上的合理边界,社会大众自有其判断。将AI用在换脸或监控学生上课表情上,确实容易招致争议,用于抓逃犯和打拐,却收获了明显不同的社会反馈,这其实也代表了主流民意的态度——AI人脸识别可以有,但不该被滥用。 当然,无论是帮助警方找回丢失被拐孩子,还是识别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度,都意味着AI人脸识别本身的强大功能。而AI越是强大,越要适配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样才能“尽收其利而避其害”。 □任然( 媒体人)[详情]
你“ZAO”吗?“ZAO”被约谈了! “换脸”有风险 个人信息或遭泄露 利用“ZAO”App“换脸”,首先需要用手机号动态验证码进行验证登录。换脸时需要进行眨眼、抬头等各种验证,这与刷脸支付时采集的脸部信息类似。 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个技术,盗取用户换脸的信息,包括其它的个人信息,一旦匹配成功,轻则是精准诈骗,重则有可能致使用户账号、密码洞开。这样一来,不仅“丢了脸”,还可能丢了钱。 “换脸” 存在侵权的可能性 虽然该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肖像权进行验证,但是每张用户所上传的未经验证的照片都会拥有10次制作视频的机会。这意味着,用户有机会利用他人照片制作“换脸”视频,可能触及他人肖像权。 “ZAO”用户协议内容受质疑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该项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用户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其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其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和版权说明的相关规定,被指有过滥收集用户信息和侵犯版权的嫌疑。 针对隐私安全争议 “ZAO”首次回应 对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9月3日,AI换脸软件 “ZAO”首次做出回应。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 “ZAO”运营团队发布声明称,“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ZAO”的运营团队还对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再次致歉。 [详情]
原标题:AI换脸成就黑产,75元40位明星换脸情色视频,闲鱼成传播通道 ZAO的大火让AI换脸技术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AI换脸技术引发了国内的热议。AI换脸技术其实早已出现,换脸技术在国外被称为“deepfakes”,是一种逼真交换面孔的新视频技术。 这种技术,在影视剧制作中早已有之,例如《速度与激情7》里为了让保罗﹒沃克回归就用了视频换脸技术。但是AI换脸出现的时间却并不长,2017年12月一位叫Deepfakes的用户把情色电影里的女主角换成了好莱坞明星盖尔·加朵,这也是人们第一次公开见识到AI换脸这项技术。 虽然ZAO让AI换脸技术火了一把,但随着财经网的了解,AI换脸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近日,财经网在闲鱼上搜索换脸关键词,出现了换脸合集等相关商户,通过聊天,对方表示按照图片的信息来购买,图片显示,需要加微信或者QQ群才能购买相关视频。 财经网在进入QQ群之后,与管理员交谈中,管理员给出一份套餐价格,上面显示,“40多位女明星上百部AI换脸网盘在线打包观看,其价格为75元;此外,还有价格99元的套餐。”这位管理员表示,在自己的QQ空间还有试看的AI换脸相关淫秽色情视频,满意后再付款。 此外,经财经网调查发现,AI换脸黑产从下游的成品情色视频、中游定制视频到上游软件及交成都有提供,有的卖家甚至提供全产业链产品和售后服务。可见,AI换脸给色情产业带来了春天。 从业十余年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的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洪江律师认为:正如制作和销售菜刀本身并不违法,但是利用菜刀杀人显然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随着AI技术不断演进,换脸技术本身并不违法,但是利用AI换脸技术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将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当然枪支本身虽然不违法,但是制作和贩卖枪支将不被允许,因此,如何界定AI换脸技术将会考研法律人的智慧。 对明星而言,部分AI换脸技术用户直接侵犯了明星的肖像权,如果用于制作淫秽物品并造成其他危害的,还有可能构成侮辱罪,因此对此行为应该进行规制 对于购买这种AI换脸视频人来说,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了”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即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至于购买者如果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传播应该不够罪。 李洪江进一步表示,网络平台方的责任仍然需要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避风港选择,作为平台方只能审核网络用户上传内容的形式合法性,对于其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名誉权等,平台方没有能力也没有审核的法定义务,但是如果平台方拒不履行对淫秽物品的事前审核义务,是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此外,面对AI换脸技术的成熟,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改进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如果某项技术仅仅适用于黑产而很少用于上述目的,国家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禁止技术本身虽然存在一刀切的嫌疑,但是道德观的选择是法律制度的必然选择。[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约谈陌陌:要求对“ZAO”APP数据安全问题自查整改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约谈陌陌 要求“ZAO”App就数据安全问题自查整改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9月4日讯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就“ZAO”APP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开展问询约谈。具体如下: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网络安全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详情]
原标题:工信部就“ZAO”App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开展问询约谈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详情]
原标题:给了戏精一个表演舞台:AI换脸软件从业者这么看ZAO爆红 “ZAO”一夜之间爆红,让AI(人工智能)换脸软件引发广泛关注。 8月30晚间,打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口号的“ZAO”刷屏朋友圈。大量用户使用这款App,上传自拍照片,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的主角,并将这些“改头换面”过的视频片段,上传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 短短两天之后的9月1日,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免费App下载排名中,陌陌系出品的“ZAO”已经雄踞第一。 “ZAO”的走红,让更多AI换脸软件引发关注。比如“颜技”,它的口号是“与明星或偶像同框出现在影视剧中,体验做一名演员的奇妙。” 截至9月3日23时,在App Store免费App排行榜中,“ZAO”排名第一,“颜技”排名第14。在娱乐子类免费App排行榜中,“ZAO”排名第一,“颜技”排名第三。 为何AI换脸App能够走红?这样一款App是如何打造出来的?未来面临哪些考验?就此,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颜技App的市场负责人刘一(化名)。 技术“攻关” :“AI换脸”专业化到全民化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苹果App Store搜索“ZAO”,下面会出现另一款功能类似的名为“颜技”的App。9月2日下午,颜技App显示“今日本时段新用户注册名额已满,稍后时段将开放下一批次注册。”可见这款App的受欢迎程度。 打开颜技App可发现,它的功能与“ZAO”十分相似,但功能比“ZAO”多。主要功能包括:自主表情和台词替换剧中人物(影人版),拍一张照片实现换脸(初级版),录制表情操实现替换任何角色(AI换脸),双人互动演绎经典片段(对手戏)。 苹果App Store显示,颜技App的开发者是上海极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上海极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极选)是一家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专业从事互联网领域内的开发与咨询,创立于2015年6月。 颜技App市场负责人刘一(化名)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上海极选是一家十个人不到的创业团队,目前技术人员有4位,颜技App也是公司唯一一款产品,“我们这个产品是从去年6月1号左右开始做的,一直做到今年4月份上线的。目前我们只上了iOS版本,因为一直内测在优化东西。” 对此,刘一表示:“这是国内最新的一个产品体验,在我们产品上线前,国内市面上是没有的,我们在拍摄等方面都是不断根据用户体验去调的。” 其实早在2017年底,这种技术就已经被部分国外网友用来“换脸”,此后在网络上获得广泛应用。 有分析认为,这次“ZAO”的刷屏,是因为它降低了AI换脸的门槛:原本还需要制作者掌握一定的技术,甚至要与一定的设备,如今普通手机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玩了。 刘一表示:“之前AI换脸技术只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人才可以用一些国外的开源软件去换。因为它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其实我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攻克。” 提及攻克技术难点的过程,刘一说:“我们前后一共用了10个月的时间才把App做出来,其中也是在几个大的环节里,包括底层的算法,应用层的效果,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对不同人脸型如何应用到同一个模型中的不断尝试等。我们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吃螃蟹也是要付出代价,那就是在不断地试错。” 初衷:给戏精一个表演舞台 至于做这款产品的初衷,刘一吐露道:“我们想做这款软件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想要让用户与影视作品能够深入的互动。因为现在几乎大部分行业都已经在与用户互动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唯独影视作品这一方面,用户没办法介入到影视作品本身去,只能是在被动地接受了导演/编剧想要表达给用户看的东西之后,最多就是发发弹幕,吐吐槽。所以我们想要做一个可以让用户与影视作品有深入互动的一个这样的产品。” 刘一还提到,他们还要继续优化App,还在研发几项新的技术,将会比现在的换脸更好玩,互动更强。 “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慢慢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知。我们的初衷其实还有另一层,那就是让广大戏精有一个可以表演的场所,音乐爱好者可以在线下的KTV、线上的全民K歌来享受,但表演爱好者并没有任何一个场所或是环境可以用。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来了,我们之所以叫颜技,就是希望表演爱好者可以磨练演技,提升颜值,有颜有技,可以在这里释放戏精的天性,可以让表演的爱好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不止只是换脸,我们还会有更好玩的功能正在试验阶段。” “ZAO”先红了:换脸软件走进大众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颜技App比“ZAO”的上线时间还早。颜技App官方微博的认证是:首款全民AI换脸App。 然而,在正式班发布短短两天之后的9月1日,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免费App下载排名中,“ZAO”已经雄踞第一。 谈及爆红了三天的竞争者“ZAO”,刘一坦言,冲击其实真的挺大的。“有些打乱了我们原定的节奏,让我们从一个小众的App一下子走到了大众的视野中。我们这几天几乎都没怎么睡过,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扩容,不断地与进来的用户进行互动。” 为什么“ZAO”先红了而颜技App没有? 对此,刘一笑言:“很简单,我们没钱,从开始到现在,一分钱市场的费用都没花过,而对于懂市场的人应该能算得出,对方单第一天就用了多少的市场费用。” 目前,颜技App只有iOS版本,至于会不会有安卓版本,刘一表示:“会的,不过还得过一段时间,因为服务器太贵了。” 陌陌系产品“ZAO”的研发团队至今尚未正式接受外界采访。8月31日,陌陌相关人士曾告诉澎湃新闻,陌陌孵化的产品不少,但还处于创新试探阶段。 隐私安全质疑 随着“ZAO”在用户协议和隐私安全方面引发巨大争议,颜技的隐私安全也引发广泛关注。 8月31日,颜技官方微博发声称:“今天受ZAO的困扰,很多用户觉得我们的用户协议是霸王条款,其实, 我们是不一样的。” 颜技App的《隐私政策》提及: 1.为帮助你浏览推荐、发布信息、直播互动、交流沟通、注册认证,我们会收集你的部分必要信息; 2.为提供上述服务,我们可能会收集联络⽅方式、位置、音视频、通讯录等敏感信息,你有权拒绝或撤回授权; 3.未经你同意,我们不会从第三⽅获取、共享或对外提供你的信息; 4.你可以访问、更正、删除你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将提供注销、投诉⽅式。 如果你点击不同意,我们将仅⼿机浏览推荐所必须的信息,不会收集上述敏感信息,但发布视频、 直播互动、交流沟通等功能可能会受影响。 颜技相关人员表示,自从颜技上线以来,上述隐私政策并未修改过。 即便如此,在颜技App的官微下,仍有不少网民要求注销账号。颜技官方表示,请用户们把账号发给颜技,方可注销。 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专家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换脸软件)风险不是换脸,而是App是否远程保存用户的个人脸部私照,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们保存这些个人肖像照之后的用途。如果平台储存或利用不当,很有可能被恶意分子利用,比如欺骗注册等,给用户造成损失。” 9月3日,“ZAO”发布声明称,作为一个初创产品,其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这两天,我们一直在反思和修正。”ZAO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出说明,称不会存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无支付风险。[详情]
原标题:从一夜刷屏到隐私爆雷,AI换脸软件如何ZAO起来的? 来源:新京报 ZAO软件一夜爆红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AI换脸”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 | 张靖天(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事件概述: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在网络中受到较高关注,不但风靡朋友圈,甚至一度入围了App Store免费排行前三名。 用户只需上传一张清晰的正面照片,即可将该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进行孔置换,不少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以进行“换脸”娱乐。然而就在该软件一夜爆红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AI换脸”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络热词图 根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曝光量较多的词汇包括AI换脸、ZAO、肖像权、识别、涉嫌、风险、盗刷、法律等,反映出舆论对本次事件的主要关注点。整体走势来看,该话题于31日中午前后到达舆情峰值,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和信息安全问题被媒体和网民进一步探讨,舆情态势持续波动,使该话题多日成为网络热点,舆情发酵按照ZAO App走红网络遭质疑——修改用户协议——官方回应致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AI换脸软件“ZAO”在全网迅速爆红后被质疑 时间: 8月31日 图:第一阶段全网舆情走势(红色区域) 在“ZAO”App被指该用户协议条款中蕴含猫腻,若使用不当将面临侵权、盗刷等方面的法律风险,业内大V呼吁用户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勿轻易跟风上传自己人脸信息。 图:知名法律博主提出质疑 同时,支付宝针对AI换脸引发的安全问题及时发声,表示目前各类换脸软件都无法突破刷脸支付,账户被冒用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支付宝会通过保险公司进行全额赔付。 图:支付宝官方回应 但AI换脸技术所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依然使公众产生了担忧,权威媒体相继发布报道表达看法。 第二阶段: ZAO App针对舆论质疑做出回应 时间:8月31日晚-9月3日上午 图:第二阶段全网段舆情走势(绿色区域) 针对“AI换脸”话题引发的舆情,ZAO方面在该时段未对此做出说明,但ZAO App于31日晚间修改了部分用户协议条款的内容并新增了“特别提示”。 最具争议的用户协议第六条第二款中要求用户须授予 ZAO“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许可的权利”的字段现已删除。同时AI换脸App ZAO已被微信屏蔽分享链接,提示的理由是“被多人投诉”。 尽管企业在舆论压力下对其用户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但风险依然存在。新华社9月2日发布文章《账户被盗窃、名誉遭侵害、无端“被贷款”……AI“换脸”游戏时,你知道“丢脸”的后果吗?》,内容针对用户一旦“丢脸”(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将面临的三大风险进行梳理。 对此,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建议,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技术进行评估,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此外,北京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以及光明网等均发布了相关报道并进行评论。 第三阶段:ZAO官方首次回应隐私问题,不会采集面部信息,更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时间:9月3日10时29分起 图:第三阶段全网舆情走势(蓝色区域) 9月3日10时29分,@ ZAO官方助手发布文字版回应,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ZAO致歉# 成为最新的热点话题,多家媒体和微博大V对相关消息进行转发,同时众多网民参与有关“换脸软件”的投票并参评。 图:ZAO官方致歉微博消息 微博舆情分析: 图:“AI换脸”事件微博舆情走势 从AI换脸的App走红到被质疑,8月31日起舆情在网络中持续发酵,截至9月3日15时,新华社、北京日报、新京报、人民法院报、光明网、证券时报网、新浪网、财经网、澎湃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重点关注此事件,并在各渠道发布报道,相关消息在网络各平台广泛传播,带动网民积极参与到微博平台的评论。9月3日该事件的最新话题为“ZAO致歉”,相关消息在持续被传播、热议。 图:博主地域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的微博用户关注热情最高,此外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的网友活跃度也在全国处于较高位置。 图:本次事件影响力前十的微博博主 众多业内人士、媒体账号、知名演员等微博大V针对本事件进行转发和评论,呼吁大家认真阅读用户协议,保护好自身权益。新浪科技和财经网发布主题调查,众多网民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网民出于对协议中“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等内容,担心会带来隐私安全方面的问题。 本次“AI换脸”一事在网络中出现后迅速成为热点事件,从近几日的网民参评中可以看出,如何既能利用高科技进行娱乐,又可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是大家切实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当今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品的同时,企业如何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并且不断完善商业伦理建设,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命题。[详情]
原标题:换脸软件ZAO回应: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新京报快讯 据“ZAO-逢脸造戏”APP官方微博消息,今日(3日),ZAO发文回应近期质疑。 “ZAO“回应称,APP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官方也表示,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 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说明全文如下: [详情]
ZAO致歉了! 导读:对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今天(9月3日)AI换脸软件 “ZAO”首次做出回应。“ZAO”运营团队发布声明称: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ZAO”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针对隐私安全争议 “ZAO”首次回应 对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今日,AI换脸软件 “ZAO”首次做出回应。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 9月3日,“ZAO”运营团队发布声明称,“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 ZAO的运营团队还对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再次致歉。 声明全文 各位关心“ZAO”的朋友: 很抱歉,新生的“ZAO”给大家带来了诸多疑虑。 作为一个初创产品,我们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这两天,我们一直在反思和修正。 我们非常理解大家对于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很重视大家的各种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第一时间对《用户协议》条款的文本进行彻底地梳理,对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以下说明: 1.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在您的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您上传的照片是您本人,为确保您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2.“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我们根据您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您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您的真实信息。 3.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权威支付平台也均从专业技术角度,强调“换脸”完全不可能威胁支付安全。 4.您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 我们非常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在产品中也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我们再次致歉。感谢大家对我们产品的关注,我们会积极更新和完善服务,给大家带来更多新技术的愉快体验。 “ZAO”运营团队 2019年9月3日 “ZAO”换脸软件刷屏后遭质疑 最近,这款名为“ZAO”的换脸软件在朋友圈刷屏,据了解,ZAO使用AI技术,用户只需要一张正脸照,就可以替换为影视作品或者小视频中的人物,生成以自己为主角的视频片段。 不过,在刷屏之后,ZAO的用户协议条款却引发网友争议,部分人呼吁大家不要盲目跟风。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 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该项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用户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其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其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和版权说明的相关规定,被指有过滥收集用户信息和侵犯版权的嫌疑。 网友“瑟瑟发抖”:信息时代是不是真的无秘密可言? [详情]
“换脸”好玩?就怕“丢脸”!这款APP只火了两天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换脸APP爆火。用户只需提交清晰面部照片就可以将影视剧片段中男女主角的脸替换成自己的。 因短时间大量用户涌入,8月31日当天,该APP还一度显示“服务器制作量过大,请稍后再试”。 或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将自己的脸直接上传到第三方应用上,尤其是还要进行手机短信认证,眨眼、抬头等各种验证,这无疑将让该APP所有公司掌握了用户大量敏感信息。 这意味着,如果该公司不具备对这些信息的安全保护能力极易造成用户的隐私泄露,甚至犯罪嫌疑人可以直接利用“ZAO”服务器中的敏感信息假冒他人实施诈骗。 例如,犯罪嫌疑人可根据手机号信息掌握相关联系人,并可通过软件做出虚拟人物,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诈骗。 此外,“ZAO”的“不平等”授权协议也让用户的肖像权荡然无存。据“ZAO”的用户协议条款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不过,对于现在大火的“ZAO”APP也有不少网友保持了谨慎、冷静的态度。 影视片段存在侵权可能 除了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外,在“ZAO”上出现的大量《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还珠格格》等影视作品片段也有被侵权的可能。 法律专家岳屾山认为,在这个软件的应用过程之中,版权问题是法律的底线,不能随便逾越。这个软件的开发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应该是明显清晰地知道里面有版权的问题,却把版权的锅甩给了用户,说这些是用户自己上传的,有问题由用户承担。看似他这个锅是甩了,实际上从法律的规定来看,平台明知道有侵权的视频存在,仍然进行播放和链接,他仍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刷脸支付安全 不构成威胁 对于大家担心的刷脸支付安全问题,事实上这一安全风险远比隐私泄露风险更低。随着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仅靠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早就不能突破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银行的安全认证了。 业内专家介绍,以刷脸取款为例,采用红外活体检测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可抵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3D头套等面具攻击。“目前,网上各类换脸软件有很多,但不管换得有多逼真,都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 蚂蚁金服称:“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也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以避免人脸伪造带来的冒用情况。 银行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在手机银行应用人脸识别是作为辅助认证,要辅以短信等其他认证工具。小额支付领域风险较小,强调便捷,在有相关赔付保障情况下采取人脸识别问题应该也不大。” 目前,“ZAO”微信分享链接已停止访问,页面显示“网页存在安全风险,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详情]
“ZAO”了一夜:微信出手,支付宝回应,陌陌私人社交梦遇冷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社交是刚性需求,但社交APP不是 “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近日,一款AI换脸APP——ZAO成功刷屏。 ZAO的产品逻辑和玩法都非常简单。用户上传一张自己的正脸照,通过AI技术替换短视频中某位演员的脸,满足用户出演经典影视片段,跟偶像、好友飙戏的愿望。制作完成后,用户还可以将其分享到微信、微博、QQ等平台上。 8月30日,陌陌推出ZAO几个小时后,花700万租的服务器就消耗了1/3。 “现在服务器每天都在宕机,他们团队已经忙得不能睡觉了”,陌陌一位员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ZAO的爆红,远超陌陌预料,同时它引起的舆论风暴,或许也令陌陌意想不到。在ZAO一夜走红之后,霸王条款、信息安全、用户隐私、伦理道德……,各种问题纷至沓来。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挺过2天,9月2日早上,ZAO的微信分享链接已被停止访问,截至发稿,依旧未恢复。 进军私人社交 据企查查,ZAO的运营企业是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为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喵咖”)。海南喵咖的股东已经将股权全部质押给了北京1602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是陌陌的全资子公司。 据媒体报道,ZAO是“陌陌深度学习实验室”的诸多尝试之一。“陌陌深度学习实验室”最早成立于2016年,一直在做人脸、人体、AI相关的尝试,承担的是陌陌对于创新业务的基础创新业务。 自去年5月份收购探探后,陌陌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陌陌也在积极筹备进军私人社交的产品。 今年3月份,陌陌曾秘密发布6款产品,其中3款主打社交,分别是MEET、赫兹、CUE,3款应用开发者均是海南喵咖,其中MEET和CUE是陌陌对私人社交的初步“试水”。MEET主打的口号是,“遇见最熟悉的陌生人”,CUE则类似朋友圈,“看朋友在干嘛”“想起朋友CUE下他”。 图/华为应用商城截图 8月30日,在ZAO上线几小时后,ZAO官方助手在官微上发布一条动态,“你们要记得,ZAO的精髓在于加好友玩。过几天你们就会懂。” 图/ZAO官方助手微博截图 很明显,这是擅长做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在私人社交领域的又一次探索。 对于ZAO的一夜走红,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认为,ZAO支持添加微信、QQ好友功能,平台还会根据共同好友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进一步为用户扩充社交关系网络。产品本身的趣味性和社交分享的爆发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ZAO一夜成名的火爆。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ZAO的爆红,是因为它激发了互联网用户的新奇猎奇的心理。“因为之前受技术限制,并没有实现很好的效果”。 有专家表示,相比于两年前必须输入视频才能换脸,ZAO的算法更加先进,一幅图片的信息量便能实现功能。 岑赛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陌陌一直在密集地孵化新产品,试图构建一个社交的产品矩阵。除了ZAO,陌陌还孵化了是他、瞧瞧、Cue、赫兹、MEET等五款社交产品”。 备受质疑 ZAO的爆红,引发了社会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的一次深刻探讨,一时间ZAO成为引爆多个话题的暴风眼。 面部信息被采集后,用户担心刷脸支付可能导致账户被盗。支付宝对刷脸支付的安全性紧急回应,“目前各类换脸软件不管换的有多逼真,都无法突破刷脸支付。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由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 担心被盗刷只是一个方面,目前,社会对ZAO的质疑,集中在信息安全和伦理方面。 由于最初的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以及霸王条款和推卸法律责任,ZAO被用户声讨,并引起舆论热议。9月2日, ZAO的微信分享链接已停止访问,页面显示“网页存在安全风险,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但目前,QQ链接依旧有效。 有评论称,用户协议中的条款不是最重要的,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对用户生物识别信息的采集。密码忘了你可以换,但是指纹或者面部信息被采集盗用,怎么办?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更重视流量和体验,没有把用户的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跟其他所有信息一样,生物特征认证也有自己的数据库,而所有的数据只要进入电脑,就会被转换成代码。而只要是代码,就存在被截获、重放、重新编辑的风险。”与之相对的,却是生物信息的不可替代性。 在被舆论质疑后,ZAO多次修改用户协议。在9月3日更新后的用户协议中,ZAO在特别提示中表示,真人验证环节仅为验证上传的照片是否为用户本人,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特征信息,并且完全删除了之前被声讨的“ZAO及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的内容。 三版用户协议的修改 图/网络及ZAO APP截图 但是,用户协议中的一些条款依然受到质疑。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铭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特别提示”条款中,ZAO规定了可以使用用户上传的短视频或人脸的两种情形:一是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另一种是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其中改善服务就是一个模糊的兜底条款,它没有明确列举将改善何种服务,这其实为ZAO用户的隐私被肆无忌惮地泄露或侵权埋下了一颗炸弹。” 由信息安全问题随着而来的是伦理道德问题。据报道,目前国内AI换脸黑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下游成品情色视频、中游定制视频到上游软件及教程都有提供,有的卖家甚至提供全产业链产品和售后服务。 一位专家指出,如果普通人在网上搜索自己名字时,结果中出现被换了脸的低俗视频,很难把它改回来。 2017年12月,国外某ID名为“deepfakes”的Reddit论坛用户,将情色电影里的女主角换成了盖尔·加朵等好莱坞明星,这是全世界第一次见识到AI换脸的强大。随后,由于大量受害者的投诉,Reddit论坛迫于压力封杀了“deepfakes”的账号,不过这次封杀却让“deepfakes”直接开源了其AI换脸项目的代码。 “无论是社交、支付还是其他验证环节,刷脸的普及仍在初级阶段”,岑赛铟认为,从“刷脸时代”到来的整个进程来看,ZAO的爆火具有更宏观的意义,让更多用户开始认识到人脸数据的重要性。由此引发的讨论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更多用户对人脸数据的敏感度,并建立准确而理性的认知,做好“刷脸”的准备。这种讨论也会督促企业和监管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让所有涉及生物信息数据的公司,都必须在开发这类应用时更为慎重,承担应尽的责任。 直播业务入瓶颈 进军私人社交领域的背后,则是陌陌深耕的直播和陌生人社交领域进入瓶颈期。 今年4月份,探探宣布全网下架,不久陌陌也发布公告称,自5月11日起一个月中,暂时性关闭用户发布动态功能。 8月27日,陌陌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陌陌净营收为78.755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为10.211亿元,同比下降35.18%,其中,直播业务营收为57.89亿元,同比增长16.23%,营收占比为73.5%。截至今年上半年,探探依旧亏损。 自2016年进军直播以来,直播业务一直是陌陌收入来源中最重要的一块,营收占比在80%左右。但是,随着抖音和快手的崛起,直播行业红利期已过,陌陌的直播业务增速明显放缓。 以半年为单位来看,2018年上半年、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陌陌直播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55.07%、35.82%和16.23%。若从环比来看,直播业务增速放缓迹象更明显,今年上半年,陌陌直播业务营收较去年下半年的增幅仅为1.06%。 “直播门槛低,而重度消费群体规模有限,因此真正可以转化为收益的部分增长有限,而成本却在不断增加。”沈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岑赛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18年直播为陌陌贡献了107亿元的收入,毫无疑问,直播仍然还是一头现金奶牛。但是风口过去后的直播,只能支撑起一家还算赚钱的公司,却难以再孵化一个巨头”。 对探探的收购,岑赛铟则认为,除了用户规模外,陌陌更看重的是探探6:4的男女用户比例。“从产品上看,陌陌几乎是一个男性用户主导的社交工具,而探探则极力维护女性用户的权益,且以女性用户为主导,双方的合并就好像街头搭讪的坏男孩,终于得到了非诚勿扰女嘉宾的欢心。” 沈萌认为,“收购有时候不一定是为了增加收益,也可能是减少流血竞争。” “凭借直播这头现金奶牛,也无需过分担忧陌陌的未来收入,陌陌在持续开发和推进新产品矩阵,它们的表现,后期也值得关注”,岑赛铟说道。 在陌陌今年推出的众多新产品中,目前只有ZAO一炮打响。而一夜爆红的ZAO,在备受质疑之后能走多远,无人知晓。 “社交的核心在于交流的内容而不是交流的工具”,沈萌表示,社交是刚性需求,但社交APP不是,各种新奇的功能都只是一时好奇所致。[详情]
裸奔在互联网时代 来源:冰点周刊 人们嘴上喊着侵犯隐私、数据安全,身体却很诚实地在用它。 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为了获取生活上的便利,你不得不让渡一些基本的隐私权。 作者 | 王嘉兴 上周末,我的朋友圈又成了一场大型撕裂现场。 一半人靠一款名叫“ZAO”的软件圆了多年戏精梦,他们在众多影视剧的名场面中出镜,与最爱的明星演对手戏。另一半人则对这款软件的用户协议开炮——在最初的版本中,用户需要授权ZAO“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还有人担心,别有用心的人会拿这款软件生成的视频盗刷自己的支付宝。 因涉嫌过面对汹涌的舆论,软件很快更新了有关协议,修改了那些拗口的、令人不舒服的内容,但新的协议只是用更委婉的说法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人们嘴上喊着侵犯隐私、数据安全,身体却很诚实地在用它。这款软件在8月31日登上了微博热搜前十,不到24小时后,它登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名榜首位。上一个拥有如此热度的软件,还是王思聪每日“撒币”10万元的冲顶大会。 如果完整地看过ZAO的相关协议,可能就不会那么愤怒。至少从协议本身看,它和我们轻易就会同意的刷脸解锁、刷脸登录和刷脸支付相关条款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表述方式傲慢了一些。 这样的傲慢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发微博之前,你要先同意“用户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一切内容,微博都将享有独家发布平台权益”,你只拥有署名权;为了点一个外卖,你得向软件开放通讯录,还要允许它读取相册照片。 不同意?程序立刻退出。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为了获取生活上的便利,你不得不让渡一些基本的隐私权。 李彦宏曾经表示,“中国人对隐私不那么敏感……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服务或效率。”这话引起过轩然大波,但实际上在这个互联网巨头相互比拼谁更流氓的大环境下,用户实在没有什么“敏感”的资本。计较隐私,结果就是活回上个世纪。 站在互联网公司的立场,不难理解他们对数据的渴求。用户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往往花钱都买不到。 有些时候,这些数据的应用显得也不那么“恶”。基于我过去听过的音乐、看过的电影,平台能推荐我可能喜爱的作品;搜索记录让淘宝更清楚我需要什么商品。 但作为用户,对隐私无限度的刺探只会让人感到不适。更何况,用户数据被盗取甚至被服务商售卖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条包含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的个人信息在黑市价值不过几毛钱。花不到100元,你可以轻松获取一个人的开房记录、飞机行程,乃至他在什么时间、点了什么外卖、送到什么地点。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隐私是一件几乎不存在的事情。你连接的WiFi暴露了你的行踪,你在搜索引擎点击的链接和广告暴露了你的爱好,你在淘宝搜索的商品暴露了你的消费水平。《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仅在美国,就有至少75家公司从事与定位有关的业务,追踪的手机多达2亿部。 盗刷不是最应该担心的问题,因为它发生的概率极小。包括ZAO在内,目前所有的换脸软件,都基于一款名为GANs的开源AI技术,有非常成熟的鉴别机制。当前的技术也一直致力于填补可能的数据泄露带来的漏洞。身份认证时,光有身份证不够,用户往往被要求本人手持身份证拍照。首次使用面部识别前,用户往往被要求眨眨眼、点头摇头。我们或许更应该担心,这些看起来我出镜拍摄的视频被用在了哪里,被怎样使用。 9月3日,ZAO也发布声明,称ZAO不会储存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法律层面上,ZAO很容易做到合规,但用户仍然要应对巨大的风险,不是每一个公司都具备保密用户信息的能力。即使是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发生过大规模的用户账号及密码泄露的事件。 不得不承认,在应用新技术上,黑产比一般人更用心钻研。2018年3月,Facebook被曝超过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并用于影响美国大选;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人猜测,AI换脸可能被用于蒙骗老人,或是冒充公检法诈骗。不是每个人都听说过这项技术,目前也只有少数几家AI公司向公众提供甄别换脸视频的服务。 对此,欧盟于2018年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规定用户拥有被遗忘权等权利。违法企业罚金可达2000万欧元,或其全球营业额的4%,以高者为准。条例生效后,不少网站和软件直接屏蔽了欧盟地区,或是对欧盟用户提供简陋的纯文字版网站。 2017年3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内容也被写入我国民法总则,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包含保护个人信息的条目,最高法和最高检也出台了有关公民个人信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GDPR定义的数据还包括基因数据、包括人脸和指纹在内的生物识别数据。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人脸识别技术中,人脸图像是隐私,但人脸图像在识别系统中对应的数字算不算个人信息呢?虽然这串数字不能反推出图像,但它就像身份证号一样,每张脸都不同,且一一对应。针对这类技术细节的立法仍是空白。 活在这个信息社会,虽然我一直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但在事实层面上,泡在互联网多年的我早就近乎“裸奔”的状态。意识到这一点,我便不再计较互联网公司软硬兼施让我点下的那个“同意”。我只能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出台得更快一点,最好比技术被滥用的速度还要快。[详情]
这是一个脸孔不再明确的时代,高度修改的照片和自拍占领了社交媒体的同时,又有新的数字技术被应用到了人们的脸上。8月30日,打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口号的AI换脸App“ZAO”刷屏了许多人的朋友圈。 通过该App,用户仅需上传一张照片,就能用自己的脸替换视频中别人的脸,从而“穿越”到视频中和偶像明星同屏“出演”电影。上线第二天,“ZAO”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免费下载排名中已跃居第二,其火爆可见一斑。 换脸app Zao的下载页面,打出了“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口号。 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滤镜、美图、捏脸、换脸……每隔一阵就更新迭代、不断进步并大受欢迎的技术,宣告计算机软件正谱写着这个时代的新身体——一种可以任意编辑、改写、替换甚至重造的数字身体。徘徊在虚拟与真实的肉身之间的我们,即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撰文 | 阿莫 从自拍、美颜到换脸,数字时代脸的消失史 “变脸”是现在永不过时,不断往复的热门话题。 前不久,一位ID为“乔碧萝殿下”的斗鱼主播引起热议。这是一位以游戏和唱歌为主要内容的主播,她直播时并不露脸,但依旧获得了大批粉丝欢迎。原因除了声音甜美之外,自然还有一些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照。在照片中,“乔碧萝殿下”肤白貌美,是一位年轻可爱的少女。但在一次直播中不小心露脸以后,人们发现她与照片中的形象相差甚远。在此之后,“乔碧萝殿下”连发几条美颜十级滤镜视频,想证明自己依然很美,这些视频中的她和之前直播中的她长得完全不同。 与主播连线中的“乔碧萝殿下”与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照。 三种长相的“乔碧萝殿下”不断转换这一耐人寻味的事件揭示了当今数字面孔世界的一角。不管是直播还是抖音短视频,镜头前清一色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姑娘们,长相十分相似。她们的“造假功力”也许没有乔碧萝这么夸张,但也大都“见光死”。人们对此心照不宣,很多时候也不愿戳破。毕竟重重叠叠的滤镜和特效是一层又一层的屏障,保护着现代人脆弱的自我认知。人们在网上称“不开美颜就无法面对自己”、“手机的前置镜头是最残忍的”、“不修片就会变成数字时代唯一的丑女”……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内心宣言。 视频滤镜还没流行的年代,编辑照片早已十分风靡。早在2016年6月,美图秀秀发布产品报告便提及:用户总数达到 7.24 亿人,遍布全球各地,日均生产照片2.1 亿张。可见美图市场之庞大。人们习惯了“改造”过的自拍。随着修图软件的越发发达,这种改造过程也越发犹如外科整容手术般精确,不断修正着图片中的躯体。“磨皮”“美肤”“化妆”“瘦脸”“拉伸腿部”等等便捷的修改工具帮助用户形成理想的 “镜中自我”。不需要那些向身体进犯的手术,从普通人到光辉耀眼的帅哥美女,只需要一个软件和一点时间即可。 不仅需要通过修改让自己的身体脱离真实,人们甚至开始尝试完全创造出虚拟的数字之脸。2018年风靡一时的Zepeto 是一款创建用户专属3D表情包的APP。在这款软件中,用户可以一键录入自己的面部,创造出另一个Q版的自己,还可以改变脸型、身材、服装、发型等,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形象创造出各种表情包。虽然打着“把握用户特点”的旗号,但无论是谁,经过软件创造出来的都是面容相似、圆脸、大眼睛、充满萌感的可爱卡通形象。 Zepeto 是一款创建用户专属3D表情包的APP。 如果说“捏脸”是虚拟面容的创作,近来流行的“换脸”则是对“真实”的再造。这种AI换脸术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生成的假脸 (通称Deep Fake) ,首先,程序会对照片/视频中的人采集数据标准化及分割算法处理等,接下来,会将这些数据投射到另一张“脸”上完成替换。2017年底,这项技术在美国Reddit网站亮相时,就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换头”让明星们的头出现在了情色演员身上,除了对明星的名誉和隐私造成伤害之外,几乎以假乱真的面容让大家意识到,技术让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同时,也有人把这项技术用来恶搞政客,录制出以政客面容发表离谱演讲的视频等等,一时间,以假乱真的视频引起了不少争议,也导致多个网站禁止用户使用这项技术。尽管有科学家提出,目前“换脸”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程序很难模拟人的眨眼,可以靠是否眨眼来分辨视频真伪,但是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然真假难辨的模拟也许并不是难题。不久之后,也许人们还能在这投射的面孔上进行编辑和改造,继续拓展真实和虚拟的边界。 脸,本来是最简单而直接地构成“我”的要素,是自我最直观的表现。在脸的中心区域,我们的眼睛、嘴巴和鼻子等器官的3D数据组成了个体独一无二的特征。目前,各大支付系统纷纷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被业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准确、最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现在这种“安全”已荡然无存。 《脸的历史》,(德)汉斯·贝尔廷 著,史竞舟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 德国著名艺术史学者汉斯·贝尔廷 (Hans Belting) 在他的著作《脸的历史》中提到,在虚拟空间里,脸仿佛已经化成了一个飘忽不定的幽灵,它并不是脸,而是数字面具。曼弗雷德·法斯勒 (Manfred Fabler) 在描述这一体验时用了“无镜生存”一词,意味着我们不再借助属于自己的脸——那张我们只能通过镜子来加以认识,且总是习惯从镜中寻找的脸——来进行交流,“脸的未来扑朔迷离”。 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居民成日沉迷在虚拟空间一个个视图之中,我们从这些图文视频信息获得别人的消息,远多于在现实生活中直视他人的面容。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所言,“符号比符号所示的事物更重要,复制物比原作更重要,再现比现实更重要,现象比本质更重要。”当人们可以精心地修饰每一张照片和视频,编辑每一段文字,扮演和展现一个最想要展现的自己时,真实的脸还重要吗?而另一个由此引发的重大问题是:虚拟的数字面容又意味着什么? 摆脱身体意味着美丽新世界? “他究竟有多大?30岁还是50岁?抑或是55岁?真的说不清楚。但是,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福特纪元632年,并没有谁想去问个究竟。” 数百年之后,人类个体的容貌将可以被掌控,美貌也能在胚胎孵化过程中通过添加药物来获取, 人类在成年之后,还能通过服药来维持青春时候的娇嫩面容直至老死。这是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未来生活。 改造身体的执念由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纵观历史,人类为了外表甘愿承受许多痛苦,无所不用其极:节食、整形、药物、昂贵的服装和妆容设计、高强度运动……一切只是为了通过外形的改变而获得其他人的喜爱和认可。无论哪个时代,都一定有某一种外表成为所有人奋斗的标准,而这种外表和社会身份、地位息息相关——在食物短缺的年代,人们追求白皙丰腴的体态,在垃圾食品廉价的今天,大家又热衷于各种肌群锻炼,积极地沐浴在海滩阳光里。无数次“减肥失败”的哀鸣响彻朋友圈,提醒我们真实肉身是一种巨大的人生负担。 《美丽新世界》,(英)奥尔德斯·赫胥黎 著,陈超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6月版。 在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 (Marcel Mauss) 看来,“身体是一个人最初的也是最天然的工具,或者更确切一些,身体是人的最初的和最天然的技术对象,同时也是人的技术手段。”这就是“身体技术”说。莫斯认为,身体是被文化所塑造的,人的每一种行为都与身体所处的文化背景直接相关,是社会文化加诸个体自身的表现。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诸多学者的支持,例如《区隔》中,法国哲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也强调,不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决定了不同阶层的品位、性情倾向、生活方式、社会表现等,而这些都通过特殊的符号加之于身体并通过身体表现出来。身体的差异性标志着阶层之间的区隔,也建构着阶层之间的区隔。同时, 它更体现了一种权力和社会不平等。 18世纪至20世纪中期,性别、种族、阶级,这三个身份认同的范畴,标志着西方启蒙主体的三项伟大成果。而这三种身份的历史建构,同男性对女性的威权、殖民帝国对被殖民国人民的暴力以及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压制纠缠在一起,并把威权、暴力和压制铭刻在有机体生命的负载者——身体之上。身体,是最直观的将我们区分为不同的性别、人种、民族、阶级,进而使得我们成为不同个体的证据。通过皮肤和头发的颜色、面部特征和行为举止,人们彼此定位,选择相聚、排异、交流、伤害。 在数千数万年间,我们的身体都因它的非人工性而体现为神意或者自然的结果,身体的性别、身体与自然之间的区分是纯粹的,不可侵犯的,因而在此基础上文化建构身体的各种观念不可撼动。但如果身体的确定性消失呢?如果我们以数字面孔交流,不断编辑和改写自己的身份呢? 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部分实现在互联网上。“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人们的互联网身份不一定依赖于视觉特征,而是可以用虚拟的面孔 (甚至没有面孔) 进行不同身份的扮演。由此,终端身份 (terminal identity) 的概念开始出现,终端身份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创作人造主体角色。该角色即为用户的“面具”,不同于无法选择的肉身面貌,终端身份的选择既可以被视为最真实的人格表现,也可以被视为社会的某种真实写照,它反映了当下人类面临的现实。 《朋友圈》 (The Cricle) 是一档英国Channel 4新的真人秀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住在同一栋大楼里的选手互不相见,而是通过节目组特别设计的名为“The Circle”的社交软件来彼此沟通,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试图获得其他人的喜爱,整季节目最有人气的选手将赢得巨额奖金。“随心所欲”的意思是:他们可以采用任何一种面貌出现——身份、性别、姓名、职业、年龄、经历,一切都可真可假,任凭选手选择。当然,多数选手还是选择了采用真实身份参赛。 耐人寻味的是,与众多真实的选手相比,社交平台中广受欢迎,多次荣获最受欢迎第一名的一位“漂亮女性”是由男性选手假扮的。他借用女友的照片,虚拟了女孩的身份和经历。在几轮社交过后,他竟然成功地成为了不少男选手的梦中情人,也成为了一些女选手的好闺蜜。大家对他的身份并没有产生丝毫怀疑,并深深沉醉在他塑造的完美角色当中。 这是否意味着,当身体的界限不再存在,当面孔可以随意更换,我们有机会去寻找更完美的自己?其实,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和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家们都已经设想过这种超人类主义 (transhumanism) 的未来——主体彻底摆脱自然的掌控,完全的意识数据化,抛却沉重的肉身,迎来一个新天地。 《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 (美)唐娜·哈拉维 著,陈静 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985年,美国后现代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 (Donna Haraway) 发表了著名的《赛博格宣言》 (A CyborgManifesto) 。哈拉维认为,超越自然躯体,由数字/机械组成的赛博格人类不仅能够构建一个多元的、界限模糊的社会,更可能消灭今天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她写道:“我们是赛博公民。赛博是我们的存在本体,它赋予了我们的政治......” 作为人机杂交的赛博公民摧毁了所有现代社会所熟知的确定之物,它设想一个没有性别、种族、年龄、具体面容的场景,充分发扬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创造以差异、多元为基础的自由世界。而人们渴望进入这种不被差异束缚的世界。 正如1993年《时代》杂志的一期封面展现了通过一个眺望未来的年轻女性的形象,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理想面孔——一张融合了不同民族特征的脸。杂志前言中称,这一“多种族混杂体”呈现出令人折服的魅力。编者将这一形象誉为“我们的新夏娃”。 人类面容在数字洪流中全面消失的年代真的是完美的吗? 不久前的2019年8月31日,是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的12岁“生日”,为了庆祝这一天,公司为她在东京举办了魔法未来演唱会。演唱会现场充满了热泪盈眶的粉丝们,疯狂地叫喊着她的名字。同时,演唱会的盛况还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国家。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个完全没有实体,外表和性格都是虚拟的歌手从诞生起便大获喜爱,甚至有粉丝选择了和她举办结婚仪式,许下了一生一世的诺言。 虚拟偶像初音未来 当数字的面孔和真实面孔同时存在的时候,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就像初音未来等虚拟偶像一样,有些时候数字面孔甚至并不需要实体,并不以一张实际的脸为参照,而是由数字乌托邦中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换句话说,当数字技术制造出可以模拟生命的面孔时,如何定义人类的身份成为了新的难题。毕竟在未来的虚拟世界中,和siri说话以及电脑另一端的人说话,似乎也不一定会有多大的区别。也许,数字技术正在以一种看似温和和娱乐的方式彻底取代人类,或者说,我们无法确定在纯粹数字年代时候存活的还是不是人类。 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在其著作《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坚持“人之本性” (humannature) 的存在,并主张对此的保护。福山认为,“当我们去除掉人身上偶发的、突生的特质,在其下潜存着一些根本的生命品质,它值得要求最起码的尊严”,如果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数字技术等等手段改造人类,人的可辨识性就消失了,与这种可辨识性密切相关的尊严也消失了。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美) 弗朗西斯·福山 著,黄立志 译,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 这种看似危言耸听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可编辑的面孔固然能够为人类带来自由,但奇妙的状况已经在逐步发生——在社交平台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通过滤镜或者技术处理过的面孔相当相似和标准,几乎像是同一个人,很难看出区别。随着一个社会的“标志性面容”被复制到更多人的脸上,一方面这副面容获得了永生,另一方面身体却逐渐失去了它的特征,成为了消费的对象。这时的身体既不是内在生命的反映,也不存在独一无二性,不再有自然身体的“灵晕” (aura) ,它以无限复制的方式克服了死亡,也因此失去了美感。这便是数字时代的美的消失。 另一方面,假设人们真的摆脱肉身投入数字的世界,任何人的关系是否真的像想象的那般平等和自由呢?权力与愉悦、共情与悲痛,这些与身体体验紧密相关的情绪是否还存在呢?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质疑隐匿身体的赛博格想象但并没有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道德问题,反而导致与他者的身体共在的机会减少,自我主义的增加,甚至对人的存在本身也产生了威胁。 《神经漫游者》,(美)威廉·吉布森 著,Denovo 译,读客|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6月版。 1984年,威廉·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以《神经漫游者》 (Neuromancer) 获得了许多科幻小说奖项,时至今日依旧是一部非常先锋的作品。《神经漫游者》中幻想后人类身体变为一种摆脱了肉身的虚拟存在,是信息组成的肉体,这种肉体存在的方式既自由又束缚。一方面,人们获得自由,他们不用困于自己的外貌和身份,他们是“资讯的星丛”、“数据的组合”、“共通的幻觉”,另一方面,庞大的资本和技术垄断造成了极端权威,人们沦为被权威操控的细胞和被掠夺的资源。由于个性和器官是可以不断地编辑、重装、升级。男主角凯斯活得浑浑噩噩,他对自己的身体不屑一顾,觉得所有和肉体相关的欲望体验都既不重要,也没有意义。集体力量的不复存在和个体情感的消失,这便是吉布森所构想的某种意义上的“人的终结”。 美好的平权世界或是内心空洞的数字僵尸,都是淹没面容的数字洪流可能带领我们前去的未来。尽管现在,当我们看向数据化的面容时,往往是用一种戏谑和娱乐的态度:不断下载可爱的新滤镜,讨论“p图只p自己”的塑料友情,或者玩笑般地把某个明星的脸换到搞笑的角色上去……但也许有一天会猛然发现,这些虚拟的面容变成了绝对的真实。[详情]
原标题:ZAO回应隐私问题: 不存储面部生物特征,不影响支付 新京报讯(记者 白金蕾)一夜刷屏朋友圈的换脸应用程序,今日(9月3日)通过公告形式回应隐私问题,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针对此前引发热议的ZAO的用户协议。ZAO运营团队表示,非常理解用户对于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很重视用户的各种反馈、意见和建议。已经第一时间对《用户协议》条款的文本进行彻底地梳理,对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您上传的照片是您本人,为确保您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其次,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再次,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权威支付平台也均从专业技术角度,强调“换脸”完全不可能威胁支付安全。 最后,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 ZAO运营团队还表示,非常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在产品中也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再次致歉。 此前引发热议的是ZAO的用户协议。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App Store 介绍显示,ZAO使用AI技术,仅需要一张正脸照,用你的脸制作网络热门表情包,出演经典电影片段,跟idol、朋友飙戏。ZAO称,拥有极快的换脸融合速度,丰富的素材库,惊人的相似度。三个月前上线第一版0.2版,一个月前上线第二版1.0版,两天前上线最近一版2.0版。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件提示公众人物只能通过手机拍摄来添加面孔,确认肖像权有效后使用。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ZAO的运营主体是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喵咖)全资持有,而后者股东为自然人王力、雷小亮,分别持股50%,王力为陌陌总裁、首席运营官,雷小亮为陌陌联合创始人。 海南喵咖的股权全部出质给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壹六零二),后者为北京陌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陌陌)的全资子公司,北京陌陌为陌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香港陌陌)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穿透后,无论从实控人还是股权出质角度,ZAO都是隶属于陌陌公司的一款产品。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详情]
原标题:ZAO致歉:称不会存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无支付风险 对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AI换脸软件 “ZAO”首次做出回应。 9月3日,“ZAO”发布声明称,作为一个初创产品,其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这两天,我们一直在反思和修正。” “我们非常理解大家对于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很重视大家的各种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第一时间对《用户协议》条款的文本进行彻底地梳理,对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ZAO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以下说明: 1.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ZAO”称,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用户上传的照片是您本人,为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2.“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用户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3.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权威支付平台也均从专业技术角度,强调“换脸”完全不可能威胁支付安全。 4.用户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 我们非常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在产品中也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ZAO的运营团队,还对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再次致歉。 8月30以来,打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口号的“ZAO”刷屏朋友圈。大量用户使用这款App,上传自拍照片,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的主角,并将这些“改头换面”过的视频片段,上传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 短短两天之后的9月1日,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免费App下载排名中,“ZAO”已经雄踞第一。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作为一款AI换脸软件,“ZAO”刷屏后引发的隐私安全焦虑也迅速升温。8月31日晚间开始,有网友聚集在“ZAO”的官方微博,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本地面孔。至9月1日晚间,“ZAO”在App Store的评分已由此前的4.6分降至1.9分。 声明全文: ZAO: 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各位关心“ZAO”的朋友: 很抱歉,新生的“ZAO”给大家带来了诸多疑虑。 作为一个初创产品,我们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这两天,我们一直在反思和修正。 我们非常理解大家对于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很重视大家的各种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第一时间对《用户协议》条款的文本进行彻底地梳理,对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以下说明: 1. “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在您的使用过程中,为保护肖像权不被冒用,“ZAO”设置了真人验证环节,整个过程仅为验证您上传的照片是您本人,为确保您的信息安全,“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2.“ZAO”所呈现的“换脸”效果,是我们根据您提交的头像照片,按照您选定的素材场景,通过后期技术叠加所实现的虚构图像,并没有采集任何个人生物识别特征。虚构图像能达到肉眼上近似,但并不是您的真实信息。 3.使用“ZAO”不会产生支付风险。 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权威支付平台也均从专业技术角度,强调“换脸”完全不可能威胁支付安全。 4.您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信息。目前有用户看到注销后的缓存信息,会在后续更新版本时修复。 我们非常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在产品中也运用了加密存储等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此前给大家造成疑虑和困扰,我们再次致歉。感谢大家对我们产品的关注,我们会积极更新和完善服务,给大家带来更多新技术的愉快体验。 “ZAO”运营团队 2019年9月3日[详情]
换脸软件会让我“丢脸”又丢钱吗?法律专家说…… 近日,一款换脸软件刷屏了社交网络。通过这款软件,用户可实现与明星换脸,“一键”进入明星出演的影视片段中,过把戏瘾。然而,随着这款软件火爆网络,大家也开始关注其背后涉及的隐私、肖像权、版权等相关问题。 “换脸”有风险 个人信息或遭泄露 这款软件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标语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该软件使用AI技术,将用户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换脸。 利用这款软件进行“换脸”,首先需要用手机号动态验证码进行验证登录。换脸时需要进行眨眼、抬头等各种验证,这与刷脸支付时采集的脸部信息类似。 对此,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个技术,盗取了用户换脸的信息,包括其它的个人信息,一旦匹配成功了,轻则是精准诈骗,重则的话有可能用户的账号、密码洞开 。这样一来,不仅“丢了脸”,还可能丢了钱。 法律专家 岳屾山: 这里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个软件如果被不法分子所掌握,就很可能造成危险。现在,国内很多应用在索要用户信息方面都很野蛮,过度要求用户提供信息,这是一个通病。用户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开发者也应该遵法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来收集信息;监管部门也要出手,对于不规范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进行规范。 “换脸” 存在侵权的可能性 把AI换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还有对肖像权和版权的忧虑。 虽然该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肖像权进行验证,但是每张用户所上传的未经验证的照片都会拥有10次制作视频的机会。这意味着,用户有机会利用他人照片制作换脸视频,可能触及他人肖像权。 与此同时,软件内置可供选择的影视剧片段中,有包括《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还珠格格》在内的多部热门电视剧,还有大量热门的综艺片段。那么,使用影视剧片段“换脸”,是否也存在侵权隐患? 法律专家 岳屾山: 在这个软件的应用过程之中,版权问题是法律的底线,不能随便逾越。我认为这个软件的开发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应该是明显清晰地知道里面有版权的问题,却把版权的锅甩给了用户,说这些是用户自己上传的,有问题由用户承担。看似他这个锅是甩了,实际上从法律的规定来看,平台明知道有侵权的视频存在,仍然进行播放和链接,他仍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AI换脸曾被利用制作淫秽视频 AI换脸技术被公众注意,还因为其先前被应用于制作淫秽视频。多家外媒曾报道“Deepfake”和“DeepNude”在国外引起的热议,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利用该技术制作名人的色情视频,AI换脸正在引起恐慌。英国《卫报》称,此类软件是“对未来可怕的一瞥”,显示了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造成的伦理问题的担忧。爆款“躁”起来 防火墙更要“造”起来 显然,迅速“躁”起来的换脸应用里面的风险,也让用户迅速“糟心“起来。而这不仅仅是这一个爆款应用面临的问题。当企业再“造”这类爆款应用时,应该更早地把防火墙“造”起来,而且要把防火墙“造”得更坚固。当然,光靠有着创造爆款冲动的企业还不够,更早介入的监管力量显然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作为用户,看到这类“躁起来”的爆款,应用前请先确认安全风险,“稍安勿躁”。[详情]
原标题:修改用户协议难阻评分暴跌 ZAO是陌陌旗下爆品还是雷品? ■本报记者 何文英 近日,网红AI换脸APP——ZAO因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和版权说明的相关规定而备受争议。9月1日,ZAO微信分享链接因多人投诉已被停止访问。同日,ZAO虽然修改了部分用户协议内容,但仍避免不了其评分直线下滑。 9月2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ZAO所属公司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示的办公地点,只见其大门紧闭,敲门也无人应答,门口也并无公司名牌或标识。 同层其他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个办公室有人租,但是通常没有人,大概一个星期能碰到一次。”不过,记者在ZAO的隐私协议中看到,公司的常用办公地址在北京市朝阳区。 或迫于压力修改用户协议 资料显示,ZAO是一款AI换脸软件,用户只需要一张正脸照就可以将视频中的人物替换为自己的脸,从而实现自己的“明星梦”。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以及抖音等社交软件上被大量用户的视频刷屏。 一夜爆红之后,ZAO的用户协议被网友质疑过于霸道。该APP的原用户协议显示:“在您上传及/或发布用户内容之前,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等”。对此,很多网友认为用户隐私、肖像权等或被侵犯,法律界人士也指出这款软件或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工具。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ZAO随后对上述用户协议条款做出了调整,删除了“不可撤销”、“永久授权”、“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等说法,ZAO 获取的授权也由“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改为“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部分的修改或编辑”,并在协议的开头以加粗字体做了特别提示,承诺该协议只用于对用户上传内容进行换脸等内容修改操作,不会另作他用。 9月1日,ZAO官方助手在微博回应称:“我们十分理解大家对隐私问题的担忧,你们提的问题都已收到,考虑不周的地方我们会去改,需要一点时间。” 有网友留言问:“用户注销后的视频、照片和电话号码等信息,会在你们数据终端删除吗?”对此,ZAO官方助手表示:“动态识别的影像并不保存和上传,仅用于验证,我们会在新版本里详细解释这个过程。” 然而,从App Store以及华为应用市场的评分来看,网友似乎并不买账。9月1日晚间,App Store中ZAO的评分已由此前的4.6分降至1.9分。截至记者发稿,华为应用市场中ZAO的评分也已低至2.1分。 对于修改后的用户协议以及隐私协议,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钟文科认为其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该软件可能会搜集位置信息、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相册等,这些都是个人用户极为敏感的信息,一旦平台出现故障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将会对用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产品或脱胎于陌陌 天眼查信息显示,ZAO所属公司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度融合”),注册资本5000万元,成立日期为2017年9月20日,法定代表人为雷小亮。 根据天眼查资料来看,该公司大股东为海南猫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南猫咖”),其股东为雷小亮和王力,两人各持50%股份。值得注意的是,深度融合2018年年报信息显示,公司社保信息为0人,海南猫咖社保信息显示为3人。 ZAO似乎与陌陌公司脱不开干系。王力为陌陌公司董事、总裁及COO,雷小亮则是陌陌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游戏业务部总裁。此外,深度融合2018年年报中股东及出资信息一栏显示,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2日实缴出资1000万元。 而以社交软件闻名的陌陌自身也并不太平。2018年年底,陌陌因旗下《逍遥西游》侵权《新大话西游2》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被判处向网易公司赔偿400万元。之后,陌陌在官网刊登致歉声明并表示公司已于2017年11月份全面停止运营该游戏,同时删除在各大应用平台中发布的该手机应用。 此外,天眼查信息显示,2018年8月份,陌陌因“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而受到行政处罚。 而对于这款疑似陌陌新产品的ZAO在红极一时后口碑遭遇滑铁卢,其究竟会成为陌陌的爆品还是雷品,唯有待时间检验。[详情]
原标题:陌陌旗下“ZAO”刷屏朋友圈 用户协议被指霸王条款侵犯隐私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讯(记者 陈妮希)近日,陌陌旗下一款名为“ZAO”的换脸软件在朋友圈刷屏,用户上传自拍,就可以把多部经典影视剧主角的脸替换用户自己的脸。一夜爆红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其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和版权说明的相关规定,被指有过滥收集用户信息和侵犯版权的嫌疑。 ZAO对于用户信息究竟是如何管理?长江商报记者向陌陌方面发去采访大纲,对方并未就此事做出正面回应。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目前,ZAO修改了其用户协议内容,在用户协议的开头部分增加了“特别提示”。但这仍不足以打消用户的担忧。 那么,“ZAO”APP是否存在严重侵犯用户合法权益行为?对此,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政表示,变脸APP“ZAO”虽短时间内走红网络,获得大量的下载次数,但经媒体报道其存在一些违背用户意愿,甚至违反相关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的行为。从相关报道及其隐私政策、用户协议可得知“ZAO”有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汪政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用户无法直接删除自行体验并上传的图片,只能根据平台要求上传新的脸部照片用于替代,从而达到删除旧照片的效果;用户无法通过自行操作注销自己的ID;用户协议存在霸王条款,严重损害用户合法权益,且其用户协议违反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在汪政看来,用户上传至“ZAO”平台的自身脸部照片属于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中第三条第二款对于“个人敏感信息”的界定范围:“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银行账号、通信记录和内容、财产信息、征信信息、行踪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14岁以下(含)儿童的个人信息等。”其中,脸部照片属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类,其特征定义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极易导致个人名誉、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或歧视性待遇等的个人信息。”故用户上传至“ZAO”的脸部照片属于不得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的受保护的个人敏感信息。 此外,“ZAO”属于该规范中第三条第五款中界定的“个人信息控制者”,其有权决定个人信息处理目的、方式等的组织或个人。但需遵循:“权责一致原则、选择同意原则、选择同意原则、最少够用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安全原则、以及主体参与原则。” 9月1日下午,一个未经认证的微博账号“ZAO官方助手”发消息称,我们十分理解大家对隐私问题的担忧。你们提的问题都已收到,考虑不周的地方我们会去改,需要一点时间。 但截至目前,其官方并未对此事表态,不足以打消用户的担忧。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律师表示,平台要求用户对其上传的内容进行授权,实际上是希望用户对于获取平台服务支付一定对价。ZAO作为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于免除或者限制自己责任的格式条款,应采取显著、醒目的方式提醒用户注意。但该授权淹没在用户协议中,绝大多数用户根本注意不到。 [详情]
原标题:AI“换脸”软件涉嫌侵权 近日,换脸软件ZAO走红网络,用户上传个人照片后可“一键”进入一些明星出演的影视片段中,生成新视频,同时还能制作表情包。但是,因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9月1日该软件微信分享链接已停止访问。 【短评】AI换脸技术近年来逐渐成熟,技术门槛随之降低,已被应用于影视、娱乐等各方面,但也存在非法滥用和隐私泄露情况,存在财产安全和法律风险。一方面,有些换脸软件的“用户协议”中包含霸王条款,涉嫌过度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侵犯用户肖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的换脸软件涉嫌侵犯影视剧著作权、版权等问题。对此,主管部门有必要对AI换脸技术及时评估,对其使用范围严格约束,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特别是数据安全,避免其成为侵权乃至犯罪的工具。[详情]
原标题:AI换脸和偶像同框 你想要怎么“造” 王钟的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款名叫Zao的App占领了朋友圈。很多人分享着自己与偶像、明星的“同框画面”。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换上了自己的脸,人们乐此不疲。此前,AI换脸技术更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Zao的流行,让AI换脸在更大范围内被国内用户直观认识。 正如很多产业评论所分析的那样,这款通过AI换脸让用户形象出现在影视剧画面里的趣味性应用,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它虽然摘得了“现象级应用”的荣誉,但如果没有新的功能被不断开发出来,人们很快就会厌倦现有的模式——归根结底,这只是一款逗你一乐的小游戏而已。 在专业应用领域,AI换脸并不稀奇。即便是最讲究“看脸”的影视业,在现代影视工业的推动下,演员的形象也是虚虚实实。在很多科幻大片里,动作演员的表演被捕捉下来,但他们并不在成片里露脸,而是被计算机替换成全新的形象,可能是“阿凡达”,可能是“灭霸”。你能想到什么“牛鬼蛇神”,计算机都可以帮你“造”出来。 不过,平常人终究没有机会投身耗资巨大、制作周期漫长的现代影视工业,更不太可能成为主角。类似Zao这样的App,满足的就是人们求之而不得的愿望。很多人都有一个表演梦,或者是明星梦,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美梦成真。把主角的脸换成自己的,当然是最傻瓜化的操作了。 通过AI换脸,部分人还得以释放“视奸”的欲望。和自己中意的女演员表演“对手戏”,大概是许多宅男梦寐以求的机会。这未必是见不得人的心理诉求,对于美好而遥远的事物,人人都有表达欣赏的权利,而AI终于让人们表达欣赏的方式更进一步。 把AI换脸技术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在于对隐私和肖像权的忧虑。最恶劣的情形,无疑就属于女艺人的脸被“造”进色情影片了。而且,通过AI换脸技术“出演”影视片,是否要意味着对原创者的侵权,也是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另外,面部肖像是重要的身份识别特征,有人担心,AI换脸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侵害。种种现实的担忧,让人们看到AI换脸技术危险的一面。 技术本身并不表达价值观,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一夜之间,Zao流行大江南北,甚至屡次传出服务器崩溃的消息,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在于这款趣味性应用有多长远的生命力,而在于AI换脸技术本身可能顺应了时代的某种需求。 就拿影视剧来说,观众被动接受演员表演的传统模式可能要改一改了。现在,很多人都在提“沉浸式”的概念,AI换脸大概是最能带给人沉浸之感的方式了。在不久的将来,一些主打AI技术的影视剧不再只有唯一的版本,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版本,让自己成为主角,决定剧情走向。去年年底,交互式影片《黑镜:潘达斯奈基》的发布就让人看到了这种可能。 就像最近人们争议的美颜直播那样,越来越丰富的AI技术,混淆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然而,外貌的真与假,难道是最重要的吗?如果技术赋予人改变面貌的可能性,哪怕仅仅是在虚拟环境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与身俱来的东西不再局限人的一生?消除外貌给人带来的制约,由此创造更加平等的机会,比抱守刻板的“真实”更有意义。 随着AI技术越来越大众化、傻瓜化,很多准则无疑需要进一步厘清,更多从前看来不重要的权利需要进一步强调。不过,每一种颠覆时代的新技术的出现与普及,社会都会产生不适感,而消除这种不适感的方法,不应该封杀与逃避,而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发展的后果,规避相应的风险,让未来与当下无缝衔接。[详情]
原标题:好玩的AI换脸,也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ZAO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和不安全性,也是人工智能为社会提供产品的同时人们必然面临的挑战。 名为ZAO的AI换脸软件红遍网络,然而好景不长,一夜爆红“ZAO”的微信分享链接目前已经被停止访问了。关于“ZAO”刷屏后所带来的隐私焦虑与风险担忧,仍在蔓延。 实际上,ZAO软件就是一款经改造的换脸APP,2017年发源于美国,称Deepfakes,是深度机器学习(deep machine learning)和假照片(fake photo)的简称(合称),最生动的称呼是深度(照片)造假。 既然是造假,当然要禁止。它不仅可能产生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种种不安全,如果涉及犯罪,轻而易举的换脸操作也会让真假罪犯难辨,同时加大司法成本。当然,在一些国家,如美国,换脸还可能成为反恐的梦魇,既可以让恐怖分子很容易通过换脸作案和逃脱,也加大了安全部门反恐的难度。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ZAO和相似软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和不安全性,这也是人工智能为社会提供产品的同时人们必然面临的挑战。因此,如何监管才是最现实和最严峻的问题。 现在ZAO软件就面临着管理者禁与放的困难抉择。而对于换脸,美国欧盟等认为,即便是潜在的威胁,也极其严重,必须先出手防范。 今年1月28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门发表文章《国家如何应对Deepfakes?》,指出,以Deepfakes为代表的换脸技术具有一系列潜在的危害,包括煽动政治暴力、破坏选举、扰乱外交关系、提供虚假证据并干扰司法、实施敲诈等,希望各国明确定义Deepfakes的不正当使用,亟须社会定义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这既有利于社会和法律的管理,也有利于社交媒体规范其平台,管理网上内容。 今年6月13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Deepfakes举行了听证会,会上该委员会主席、众议员亚当·希夫称,篡改视频的传播为2020年总统大选带来了一种“噩梦般的”场景,让议员、新闻媒体和公众“难以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因此,他和美国马里兰法学院教授达尼埃尔·西特龙建议国会考虑对《通信规范法》第230条(互联网服务不必为其用户的行为负责)进行修改,以打击Deepfakes,保护用户免受假新闻的误导。 针对Deepfakes换脸技术产生的具有破坏性的危险性内容,欧盟也在2019年初出台了应对指南,以帮助公众分辨某条信息的来源,信息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信息是否值得信赖。 可以看到,对换脸技术的潜在危险极为重视的美国和欧盟现在还没有出台法律予以禁止,只是在进行论证。但迫于压力,美国的Reddit上关于换脸技术的讨论版被删除,换脸技术也在美国被全网封禁,其GitHub开源代码也被清除。 尽管目前看来,ZAO软件还没有造成实际上的危害,但是,正如网友所指出,一个潜在危害非常实在:“有手机号,有面部图像,通过技术合成,犯罪分子可以替你和你家人通话了。”因此,公众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有必要及早以明确的法律条款予以规范。 □张田勘(专栏作者)[详情]
这样做,可能会“丢脸”,甚至会“丢钱”“丢清白” 近日,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换脸”APP走红网络。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即可将本人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置换。既可以自己过明星瘾,又可与心爱偶像“同框”出演,大量年轻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换脸”娱乐。 新华社记者发现,如此“换脸”,用户面部生物特征信息被盗或失控的“丢脸”风险不小。该款APP用户协议中载明:用户一旦上传自己的照片进行视频“换脸”,将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地将包括人脸照片在内的肖像资料授权给该公司和其关联公司。虽然此后相关企业在舆论压力下,对其用户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但风险依然存在。 一旦“丢脸”,我们将面临哪些风险?漏洞又该如何堵上?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风险一:“丢脸”能导致“丢钱” 当前,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陆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莫大风险。 企业通过用户协议等手段取得的用户面部识别信息面临被泄露风险。据记者了解,今年2月,国内某面部识别公司的数据库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数百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8月,欧洲一家公司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公众面部信息被滥用风险增大。 记者在一些知名网购平台输入“人脸面具”“硅胶头套”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商户出售“人脸头套式面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按客户提供照片定制。记者获知,通过3D打印等技术,“人脸面具”可以获得较高仿真度,且面部识别数据越详实仿真度越高,对以面部识别信息作为密码账户的突破力就越强。此前已有人使用3D打印面具通过某知名网络支付平台面部验证。 “贸然将自己的清晰正面照上传并授权他人进行存储或另作他用,关乎‘钱袋子’安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目前法律对“AI换脸技术”规范不足,因此保护好自己的面部信息在当下十分必要。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广相关技术规范落地应用。 记者从多家已启用人脸识别功能的金融机构处了解到:当前金融机构设置的人脸识别安全等级高于智能手机相关功能,但由于不少交易场景中识别标准并不统一,因此风险仍在。多名专家建议,用户将面部识别设置为财产账户密码时,应同时设置其他验证办法,减小风险。 风险二:“丢脸”能导致“丢清白” 当前,“换脸”技术被用在一些涉嫌违法犯罪领域的情况已不少见。记者发现一些网站用“AI换脸”“换脸视频”等方式提供用知名艺人“面孔”“嫁接”出的视频。这些视频往往涉嫌色情淫秽,且难辨真假。另外,记者在QQ群和百度贴吧中以“换脸”和“换脸视频”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不少社交群组打着“技术交流”幌子兜售此类“明星换脸”视频。 知情人告诉记者,除贩卖“换脸”非法音视频产品牟利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手中掌握的贷款人人脸信息,以此类技术进行非法催收活动,直接侵害贷款人人格权、名誉权,甚至滋生出敲诈勒索等其他严重犯罪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认为,AI“换脸”法律风险点多,从现实案例看,名誉侵权是高发问题。尤其是恶意拼接制作侮辱性、污蔑性视图素材或者予以非法传播、利用的,将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积极预防。他建议,由于该领域技术性强,相关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应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力度,杜绝选择性事后执法,建立全行业全流程公平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违规主体,打造稳定、良性的可预期市场环境。 风险三:“丢脸”能导致“被贷款” 有过网贷申请经历的人对于“点点头”“摇摇头”“张张嘴”之类的动作也许并不陌生。借贷者在录入身份信息后,网贷机构会对申请人进行“活体检测”,以确保放款对象为本人,把关借贷安全。但记者发现,一些基于相关技术的修图APP能够“起死回生”,让静态面部照片模仿生物活体“动”起来。 记者使用一款知名修图软件,载入一张包含人物面孔的照片后使用其“3D塑颜”的功能,图片中的人物便能按记者需要完成“上下点头”和“左右摇头”等“动作”。 在另一款宣传语为“让你的照片活过来”的APP中,只要载入一张包含人物面孔的照片,就可以一键让照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记者发现,使用者还能利用该APP决定说话内容,并可对录入声音进行声线处理,调整音色音调,视听感觉十分逼真。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不少网贷机构进行“活体检测”时仍使用人工审核或技术含量偏低的机器审核,一旦公众的面部识别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用这些黑科技“活”过来的面孔,很可能以假乱真,让不知情者“被网贷”背上巨额债务。此前“3·15”晚会上就有人演示用“活”照片成功突破某款手机的“刷脸”登陆系统。记者还发现,在苹果和安卓手机商店中有不少利用AI“换脸”类APP供人挑选。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来筛选相关视频是否由“换脸术”完成。他建议,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技术进行评估,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新华社记者颜之宏) [详情]
AI换脸和偶像同框 你想要怎么“造”? 一夜之间,Zao流行大江南北,甚至屡次传出服务器崩溃的消息,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趋势。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款名叫Zao的App占领了朋友圈。很多人分享着自己与偶像、明星的“同框画面”。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换上了自己的脸,人们乐此不疲。此前,AI换脸技术更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Zao的流行,让AI换脸在更大范围内被国内用户直观认识。 正如很多产业评论所分析的那样,这款通过AI换脸让用户形象出现在影视剧画面里的趣味性应用,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它虽然摘得了“现象级应用”的荣誉,但如果没有新的功能被不断开发出来,人们很快就会厌倦现有的模式——归根结底,这只是一款逗你一乐的小游戏而已。 在专业应用领域,AI换脸并不稀奇。即便是最讲究“看脸”的影视业,在现代影视工业的推动下,演员的形象也是虚虚实实。在很多科幻大片里,动作演员的表演被捕捉下来,但他们并不在成片里露脸,而是被计算机替换成全新的形象,可能是“阿凡达”,可能是“灭霸”。你能想到什么“牛鬼蛇神”,计算机都可以帮你“造”出来。 不过,平常人终究没有机会投身耗资巨大、制作周期漫长的现代影视工业,更不太可能成为主角。类似Zao这样的App,满足的就是人们求之而不得的愿望。很多人都有一个表演梦,或者是明星梦,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美梦成真。把主角的脸换成自己的,当然是最傻瓜化的操作了。 通过AI换脸,部分人还得以释放“视奸”的欲望。和自己中意的女演员表演“对手戏”,大概是许多宅男梦寐以求的机会。这未必是见不得人的心理诉求,对于美好而遥远的事物,人人都有表达欣赏的权利,而AI终于让人们表达欣赏的方式更进一步。 把AI换脸技术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在于对隐私和肖像权的忧虑。最恶劣的情形,无疑就属于女艺人的脸被“造”进色情影片了。而且,通过AI换脸技术“出演”影视片,是否要意味着对原创者的侵权,也是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另外,面部肖像是重要的身份识别特征,有人担心,AI换脸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侵害。种种现实的担忧,让人们看到AI换脸技术危险的一面。 技术本身并不表达价值观,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一夜之间,Zao流行大江南北,甚至屡次传出服务器崩溃的消息,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在于这款趣味性应用有多长远的生命力,而在于AI换脸技术本身可能顺应了时代的某种需求。 就拿影视剧来说,观众被动接受演员表演的传统模式可能要改一改了。现在,很多人都在提“沉浸式”的概念,AI换脸大概是最能带给人沉浸之感的方式了。在不久的将来,一些主打AI技术的影视剧不再只有唯一的版本,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版本,让自己成为主角,决定剧情走向。去年年底,交互式影片《黑镜:潘达斯奈基》的发布就让人看到了这种可能。 就像最近人们争议的美颜直播那样,越来越丰富的AI技术,混淆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然而,外貌的真与假,难道是最重要的吗?如果技术赋予人改变面貌的可能性,哪怕仅仅是在虚拟环境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与身俱来的东西不再局限人的一生?消除外貌给人带来的制约,由此创造更加平等的机会,比抱守刻板的“真实”更有意义。 随着AI技术越来越大众化、傻瓜化,很多准则无疑需要进一步厘清,更多从前看来不重要的权利需要进一步强调。不过,每一种颠覆时代的新技术的出现与普及,社会都会产生不适感,而消除这种不适感的方法,不应该封杀与逃避,而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发展的后果,规避相应的风险,让未来与当下无缝衔接。 撰文/王钟的[详情]
专题评论加载中...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