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作者: 葛怡婷
[ 越来越多的影视项目综合成本、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考量,大规模的外景拍摄、实景拍摄开始考虑用科技手段在影棚里替代。郗岳表示:“下半年,我们希望能够对上海的一些非常有拍摄价值的场景进行数字化的扫描,做成数字资产。” ]
每年6月,来自全国影视行业从业者、影视文化爱好者都会齐聚上海,分享艺术与商业的最新动态。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这场备受期待的相聚,还需等上一年。
日前,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先后宣布,原定于2022年6月举办的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28届上海电视节顺延至明年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发布公告称,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今年下半年陆续策划举行有关影展和主题活动。
上海历来是全国影视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21年,上海全市影院票房共计25.44亿元,票房成绩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影院关停,影响着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经历寒冬与疫情的影视行业,从创作端到影院端都在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进行自救。但是,即便是影院开业、行业重启,从恢复期到真正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能否坚持下去,考验着从业者的信心与意志力。
影院:主业缩水,创新经营
灯塔专业版显示,自3月16日起,上海所有影院暂停营业。这是继2020年上半年之后,上海电影院经历的又一次漫长歇业。6月1日,上海市电影局发布《关于申报上海市电影院疫情停业补贴的通知》,为缓解本市电影院因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上海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因疫情管控暂停营业、承诺愿意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及时恢复营业的专营商业影院,给予适当的补贴和支持。
一家地处上海繁华商圈的影城经理向第一财经表示,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海地区影城的租金减免比较困难:“它不是全国性的停工。2020年上半年是全行业都停了,国家电影局鼓励出租方对电影院减免租金。今年是局部的,所以需要影院自己去和业主谈,没法强制。”对于影院经营者而言,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控制成本,降低能耗,争取税收返还政策,“但这也是杯水车薪。”
第一财经了解到,部分影投公司正在上海地区以外的影城进行创新经营模式的探索,以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票房不再是唯一的营收渠道。一家影投公司管理者告诉第一财经,尽管上海地区影城目前无法开展任何经营活动,全国其他地区影城眼下正在结合当地城市资源进行脱口秀、电影衍生科普活动、儿童剧演出等多种经营方式的探索,增加营收。待上海影院恢复营业后,多种经营模式也将同步推进。
后疫情时代,影院经营者意识到,长期以来影城盈利模式单一,无法抵抗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风险,进而探索多种经营模式,但过程中还是会遭遇各种政策限制,比如对银幕的使用、各种证照的申请等。目前来看,多种经营模式起到的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影院主业仍旧是票房业务。
截至6月15日,全国影院营业率恢复至八成,总出票数约为去年同期的70%。从关停到开业,恢复期所供给的影片数量和质量,对观众观影意愿的回归至关重要。“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容供给上面,其他一切都不能改变主业的供给不足,创新做得再好,也弥补不了这么大的缺口。”上述影城经理表示。
影院主营业务票房收入下降,带来的是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背后指向的是观影人次的下降。多位从业者向第一财经坦言,他们最担忧的,是观众不爱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疫情掩盖了电影业本身存在的内容供给问题。2019年,电影票房达到峰值,增速放缓。这一年的电影作品百花齐放,在多个类型上诞生了诸多标杆性的作品,获得了口碑与票房双赢,比如《哪吒》《流浪地球》《少年的你》等等。但近两年,电影市场上的头部影片类型较为单一。影院在硬件上升级设备,最后长期闲置,市场上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影片支撑这些特效厅,吸引用户的最终还是内容。
上述影投公司管理者认为,政策应当给予电影产业更大的扶持力度,包括专资的减免和返还、税收优惠,对影片创作进行扶持,鼓励更多类型的创作和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留住宝贵的电影人才,“影院阵地上能够百花齐放,为的是影院能够挣到更多钱,持续地生存下去,员工才有士气去服务好更多用户,行业才能够运转起来。”
影视中心:行业信心正在恢复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总投资近百亿级的项目、地处上海松江的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宣布首期工程和招商进展。今年6月1日,受到疫情影响停工两个多月的工地恢复施工。上海策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郗岳告诉第一财经,在两个多月的闭环管理中,近400名建筑工人没有出现一例感染,平稳度过了疫情高发阶段,并于第一时间复工。
由于上海与外地间的物流尚未完全通畅,涉及需要在外地进行加工的大型建材的运输还是受到一定影响,但他们正在加紧施工作业,努力赶上进度。按照最新计划,首期项目的东区在今年下半年竣工,西区在2023年竣工。
实际上,就在上海地区疫情暴发前,已建成的1号LED虚拟摄影棚进入试运营阶段,完成了对外开放展示。当时有电影、电视剧、综艺、广告等20多个项目洽谈合作:“当时大家还是希望能在我们基地拍摄。使用新的拍摄手段,通过虚拟拍摄的方式,少拍一些实景和转场,不用离开上海。”然而,受到疫情影响,当时在谈的项目基本都黄了。其中一些项目在疫情期间选择在外地完成了拍摄和制作,有的项目已经在平台上播出,另有两到三个项目拍摄计划搁浅,目前正在观望当中。
郗岳透露,LED摄影棚将增加投资,进一步升级虚拟拍摄条件,以更好的状态吸引其他项目来到上海进行拍摄。目前已经找到了契合的合作方,彼此都认同这项业务未来有发展前景。
越来越多的影视项目综合成本、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考量,大规模的外景拍摄、实景拍摄开始考虑用科技手段在影棚里实现:“影棚毕竟是一个非常可控的环境。在园区管理下,拍摄是能够继续下去的。目前上海还没有特别大规模的LED虚拟影棚。下半年,我们希望能够对上海的一些非常有拍摄价值的场景进行数字化的扫描,做成数字资产。”
郗岳向第一财经坦言,整个园区的项目一直是边建设、边招商,过去两个多月,招商方面的成果无法落地,整体运营压力较大。但是,他们也正在采取一系列的动作,提振行业信心。近日,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云招商”专场进行直播,发布最新版《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影视服务手册》,涵盖从虚拟拍摄、实景协拍、企业入驻、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业务的服务措施。
“我们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全国相关同行,上海的文化行业还是会回来的。目前情况下,还是要想办法把希望留住。”令郗岳感到欣慰的是,在一系列动作之后,不少项目与他们重新建立联系,多家影视文化企业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咨询注册事宜。与同行的交流令他看到了希望,但由于疫情未完全平稳,上海与外地之间的交通尚未完全开放,从联络洽谈到最后真正的业务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郗岳预计,大约在7月之后,才会有更加实质性的招商成果。
郗岳认为,行业短期内,的确需要一些更大力度的支持:“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每一家公司、每一个个人都真的靠自己就能够挺过去的。”但是,政策方面的扶持,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给予多少补贴,而是在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景和价值基础上,以相对稳定的规划、清晰的规范,给影视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长期发展的空间。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希望能够实现的,便是常态化的产业集聚:“大家能够在一个区域内稳定地生存、创作和发展,抱团取暖。”
责任编辑:王茂桦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