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区块链应用场景迷雾 数据源真实性或是最大挑战

穿透区块链应用场景迷雾 数据源真实性或是最大挑战
2019年10月29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下载新浪财经app,追踪全球币市行情

  记者多方了解到,近年不少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都在研究如何将区块链技术更好更有效地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商品防伪、食品安全、智慧城市、教育与公益等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突然感觉区块链一下子又迎来了新投资风口。”一位正研发区块链技术提升各行业供应链融资运营效率的创业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这两天他接到多家创投机构负责人的约见电话,希望深入考察这个创业项目发展前景。

  在他看来,尽管区块链技术提升各行业供应链融资运营效率前景广阔,但这项技术离运作成熟尚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是区块链技术部署成本较高,若要改变一个底层技术参数需要耗费数十万元;此外部分行业核心企业担心核心经营数据泄露,对参与区块链+供应链融资的兴趣未必太高。

  记者多方了解到,近年不少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都在研究如何将区块链技术更好更有效地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商品防伪、食品安全、智慧城市、教育与公益等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在医疗健康管理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每份医疗诊疗方案与医院开销票据进行多方验证,从而有效遏制过度医疗现象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在金融领域,越来越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境贸易融资与动产融资等领域,有效提升贸易融资效率并降低重复抵押贷款风险等。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很多行业领域已经取得不错的应用,但要让它持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还需要解决数据来源真实性可靠性等问题。”这位创业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毕竟,区块链里的数据是难以篡改的,但若向区块链输入数据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那么整个区块链技术对数据真实性的保护就显得形同虚设。

  因此,越来越多科技公司都开始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技术,若对严格落实征信经营的企业,在区块链各个节点给予更多的“好评”,帮助企业更好地拓展业务范畴,反之对劣迹斑斑的企业则在各个节点进行“风险提示”,令其难有生存空间,最终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产业应用仍需解决数据源真伪问题

  所谓区块链,实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每个数据存储的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令信息透明且难以篡改。

  正是这种数据难以篡改与彼此共享的特性,令各行业各业务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数据安全等问题得到大幅解决,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发展红利。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以商品防伪与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为主。

  在供应链效率提升领域,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帮助各个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彼此了解相关原材料与半成品的最新生产、供货、物流、交付等状况,一方面能及时调整优化自身生产方案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能让金融机构掌握最新的商品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从而给予产业链上下游大量此前不受“重视”的中小企业低息供应链信贷资金,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多位区块链领域人士直言,区块链的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数据不可篡改与彼此共享,但这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否则区块链反而成为一些弄虚作假者骗取信任从中牟利的“工具”。

  “此前不少区块链技术研发公司一味侧重降低区块链技术的部署成本并吸引行业更多企业参与,忽略了数据源的真实可靠性审核,导致区块链技术所追溯的商品信息与企业经营数据良莠不齐,反而损害了行业很多企业对区块链技术的信任。”一位正打算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农产生产可追溯的创业公司技术总监向记者透露。这让很多行业意识到,要解决数据源真实可靠问题,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首先要了解各个产业上下游业务运作模式与商品生产各个节点存在的弄虚作假隐患。比如要让农产品品质通过区块链技术“增信”,相关参与方需借助很多企业组织化粮食生产体系,在原产地铺设大量IOT设备,严格要求农业种植工人、农业监管者、农场主和农户对输入区块链平台的相关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多方反复校验,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时对数据真实性客观性进行多维度检测。

  他直言,当前区块链技术不缺乏应用场景,缺乏的是通过技术开展扬善惩恶的监督机制。

  金融领域应用的成本收益考量

  相比产业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则显得“顺风顺水”。

  究其原因,金融领域存在大量数据与虚拟资产,以及相关数据均力求绝对真实可靠,既让区块链技术在应用环节避免数据来源失真的困扰,又给区块链+各类金融创新提供新的操作空间。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贸易融资与动产抵押融资等领域。

  以往,中国企业从海外进口采购原材料时,往往是通过信用证方式结算资金付款。但传统的信用证付款操作涉及纸质单证环节的核实(银行需确认各方贸易的真实性以避免骗取贷款行为发生),往往耗时4-5天,导致整个信用证付款操作流程相当漫长,令贸易企业深受融资难融资烦之苦。

  如今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下,越来越多银行正尝试将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与电子提单功能相结合,令银行、贸易双方与航运公司被连接到一个区块链网络“共同”处理单证交换与相关信息核对工作,从而将单证交换核对等工作压缩到一天内完成,并有效解决贸易合同真伪核实与骗贷风险防范问题,令企业贸易融资时间缩短至1天内。

  在动产抵押融资领域,区块链技术则帮助不同银行能在一个区块链平台了解到某项动产(比如大宗商品仓单或货物)此前被抵押融资状况,解决银行之间此前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一物多贷”与“重复抵押贷款”风险。

  一位正研发区块链技术防范动产多头抵押贷款风险的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此前向记者直言,当前这项技术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银行是否愿意将所有动产抵押融资信息搬到区块链平台进行共享。这背后,部分银行对此存在顾虑,一是担心自身与某些企业的商业合作隐私会泄密,二是他们担忧一旦部分动产因此被曝光存在多头抵押信贷,所有银行就会抢先冻结企业其他资产或要求提前还款“自保”,如此自己反而面临坏账风险增加困局,与其如此,不如先要求企业先想办法筹资将自己贷款偿还比较“稳妥”。

  除此之外,银行觉得这类区块链技术的部署成本偏高,也阻碍部分中小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步伐。

  一家东部地区城商行IT技术部门负责人直言,区块链技术的部署成本大大超过他们的预期,以跨境贸易融资为例,所有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节点设置,需完全按照跨境贸易融资业务设定,还要符合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监管要求规定,因此整个底层技术研发调整投入已超过他们当初的预算数百万元。而且目前银行高层认为这更像是“成本投入”,并没有看到相应的“收入增长”,因此他们对是否持续投入显得犹豫不决。

  原先他所在的城商行打算引入数字货币,作为跨境贸易融资环节的资金交付凭证或票据,从而在提高企业贸易融资与付款效率同时,给这项业务创造额外的数字货币升值收益,但鉴于相关部门尚未明确特定场景的区块链应用能否小范围使用数字货币,因此这项计划很快搁置。

  “我们内部认为,区块链作为提升银行贸易融资等业务效率的技术工具,有着很大发展前景,但要作为银行新的业务收入利润来源,依然道阻且长。”他直言。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责任编辑:唐婧

区块链 数据源 应用场景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6 指南针 300803 --
  • 11-06 三达膜 688101 --
  • 11-05 联瑞新材 688300 --
  • 11-05 贝斯美 300796 14.25
  • 11-05 矩子科技 30080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