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组团采购原油:联手有先例 实操不容易
文|刘丽丽 8号楼工作室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化集团在商议组团联合采购原油,以增加议价能力、避免互相竞价。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事由来已久,“四桶油”联手全球“团购”,听起来很美,其实这事很复杂。
大企业联手采购,在国际油气市场上是有先例的,比如日本的JERA。JERA成立于2015年4月30日,由东京电力公司、中部电力公司合资组建,双方各持有50%股份。其主要业务包括:火力发电、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业务、可再生能源,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工程与咨询等。JERA已经整合了热力发电业务,统一了从上游投资到燃料采购,发电以及电力和天然气销售的整个价值链。
作为世界最大的LNG买家之一,JERA长期以来的LNG年贸易量保持在3500万吨。2019年,全球LNG贸易量为3.61亿吨(4910亿立方米),JERA的LNG年贸易量占全球LNG贸易量的约9.7%。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澳大利亚能源转型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施训鹏介绍,JERA作为日本最大的天然气采购财团,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协调。他认为,联合采购是有必要的,因为国际原油市场越来越政治化,“一个体现就是现在的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介入,以及俄罗斯加入欧佩克联盟后,供给端的政治化进程很快,需求侧也应该有反应,中国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
“供应方在有组织的控制市场,需求方也应该组织一定力量进行平衡。”他表示,企业的应对实际上是个好事,中国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己的利益。
民企怎么办?
有报道称,此次组团方案已获得监管机构的支持,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一位来自“三桶油”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这个事情其实几家大石油公司一直在呼吁,但也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他认为,本质上,这是计划经济的做法,民营企业肯定是反对的,因为这种模式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上述专家表示,石油民企们很可能会独立决策和行动。如果国家石油公司们抱团,石油民企却是各行其是,市场依旧会混乱无序。
在2016年进口原油使用权对地炼放开、国家允许地炼成品油出口等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地方炼厂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以及原油进口权基本全面并轨运行,原油供应实现自采自用。中国民营企业开始成为国际石油贸易领域活跃而重要的参与力量,已经形成了多元主体竞争的原油进口经营体制,打破了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进口创纪录的5.06亿吨原油,同比增长9.5%。沙特超越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其中民营企业的进口对沙特反超俄罗斯贡献很大。2019年3月以前,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不过由于沙特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的大型化工厂开始投产,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大增,取代了俄罗斯的地位。
近年来,千万吨级大型民营炼化项目相继投产。其中包括大连长兴岛恒力石化一体化项目,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恒力石化是第一家获得沙特原油长期供应协议的中国民营炼化企业。沙特原油是该项目设计生产加工的主力油种。
还有,浙江石化在舟山建设的世界最大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有望在2020年完全投产。
相应的,近年来商务部下发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也逐年递增。今年的表现尤其典型。疫情以来的低油价,独立炼厂炼油效益表现强劲,也刺激了炼油厂对于贸易配额的超前需求,加大了原油采购力度。可以断言,民企在原油市场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大。
“组团”实操不易
据悉,这一购买联盟初始将在现货市场上集体对特定品位的俄罗斯和非洲原油出价。如果按照四家企业的日原油进口量合计500万桶计算,相当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产量的近五分之一,理论上这个组织将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买家。但实际上,各家也有各家的诉求。
一位石油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抱团采购涉及很多问题,各家公司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操作细节需考虑企业不同诉求,比如原油品种等。”
在这个合作组织中,即使是国有石油公司之间,也会因为业务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差异,而产生不少需要协调的问题。
如果扩大组团的范围和规模,吸纳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进入,是否会在国际原油市场更有话语权呢?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估计民营企业的参与意愿不会高。“联盟肯定想统一行动,但不大可行,如果民营企业不理会,就会行不通。一切都通过平台,相当于又是一个大一统,市场机遇可能转瞬即逝。”
而且,合作组织的成立时机,也是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目前的时间点,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本身就是买方市场,买家联盟存在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大,这是否是一个尴尬的时间点。
“其实,这个事情在油价较高的时候就有提议,那时候是卖方市场”,上述人士表示。
当然,只要参与者有足够强的意愿,方式和条件都可以谈。但,模式和规则的设置安排应该会很费一番功夫。
以股份形式合作,操作相对简单的JERA,也在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有消息称,虽然JERA公司长期承购的LNG数量是3500万吨/年,但该公司的长期LNG承购数量将在2030-2031年减少至1500万吨/年,并且还将这些长期LNG合同更改成高度灵活的短期/现货合同和经济高效/稳定的长期合同。
责任编辑:霍琦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陈永乐
- 邮箱:building8@staff.sina.com.cn
-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