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讲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09:14
毛腾飞:交流管理创新经验是振兴实体经济重要举措
毛腾飞:交流管理创新经验是振兴实体经济重要举措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致辞[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09:41
陈大洋:中国轨交装备实现了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陈大洋:中国轨交装备实现了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中国中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大洋致辞[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09:44
邵宁: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最大挑战
邵宁: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最大挑战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09:57
许科敏: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许科敏: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09:59
朱宏任:中车株机积淀了“我们是领跑者”的创新基因
朱宏任:中车株机积淀了“我们是领跑者”的创新基因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0:20
刘友梅:2020我国轨交干线将达15万公里 高速3万公里
刘友梅:2020我国轨交干线将达15万公里 高速3万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0:44
周清和谈株机经验:科研舍得投 花1元引进就投3元吸收
周清和谈株机经验:科研舍得投 花1元引进就投3元吸收

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发表主题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1:16

管理创新经验分享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4:03
阳卫国:期待株洲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阳卫国:期待株洲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4:16
傅成骏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
傅成骏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

中车株机总经理傅成骏分享中车株机公司国际化经营之道[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5:02
陈志新介绍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
陈志新介绍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

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新介绍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5:50
王秀华分享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打造五星级现场
王秀华分享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打造五星级现场

中车株机公司安全与保卫部部长王秀华分享中车株机企业“大安全”建设与实践经验[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6:01
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将中高层从烦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将中高层从烦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中车株机公司转向架事业部总经理徐海霞谈中车株机岗位标准化管理实践。[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6:28
张秋生谈株机狼性企业文化:狼王领舞更符合未来态势
张秋生谈株机狼性企业文化:狼王领舞更符合未来态势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解读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7:31

会议总结

于吉: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创造丰富创新经验
于吉: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创造丰富创新经验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做会议总结[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7:08

相关报道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湖南株洲召开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湖南株洲召开

中车株机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以新产业和海外市场各占三分之一份额的“一体两翼”发展目标,推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冲刺2000亿规模目标。[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6:09

活动安排

(一)参观中车株机
11 月29 日下午14:30-17:00
参观内容:轨道交通科技文化展示中心—轨道交通国家级实验室—电力机车、城轨车辆生产线—新型轨道交通车辆乘坐体验

(二)现场会
11 月30 日上午09:00-11:45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于吉
1.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致辞
2.中国中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大洋致辞
3.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讲话
4.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讲话
5.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讲话
6.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演讲-绿色智能交通的发展
7.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主题演讲

(三)中车株机管理实践经验分享
11 月30 日下午14:00-17:00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 程多生
一、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讲话
二、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分享
1.中车株机国际化经营之道
2.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
3.中车株机企业“大安全”建设与实践
4.中车株机岗位标准化管理实践
5.专家解读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
三、会议总结

最新新闻

张秋生谈株机狼性企业文化:狼王领舞更符合未来态势
张秋生谈株机狼性企业文化:狼王领舞更符合未来态势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解读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他表示,在过去将近80年中,无论在发展的哪个阶段,中车株机都是自强精神的体现。早上周清和董事长党委书记用了“引狼入室”、“与狼共舞”“把狼赶走”的狼性文化,前面两个我基本同意,但是后面的有讨论的空间。如果说狼性是中车株机企业文化的特性的话,这点是有待考证的。我更愿意说把狼赶走,还是用狼的话,如果把它变成“狼王领舞”可能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态势。 以下为会议实录: 今天会议开到这里所有在座的各位嘉宾,跟我一样都有非常深的体会和很好的收获。从今天这么大的会议厅到现在,这么高的座位率,我希望我后面的总结简短,把我个人的感觉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有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诗:地以人传人以地,我斗胆续了下一句:行为知源知为行。 我想今天在这里表达几个观点: 第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源自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基础。 今天很多领导说到了一句话,时代是思想之父,实践是理论之源,很多人感觉到这个地方是神农故里,也是红色的摇篮。株洲田心造就了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无论是院士也好、其他的科技创新也好,是值得投资和向往的热土。从1978年到今天,将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改革开放为中国的企业管理创新持续奠定了社会基础,中车株机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中国的强大而强大。中车株机从1936年到今天,80多年的时间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不服输的企业精神,有底蕴有底气的企业文化,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来源。这是中车株机人共同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中车株机的文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当中,包括今天我们交流的五位一体的安全观,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同时也赋予了中车株机文化新的内涵。 第二,中车株机的管理创新经验契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创新是新时代首位的发展理念。正像今天早上邵宁主任说的,中国发展到今天,人、才、物等等这些大的要素投入,发展到今天已经转移到了依靠知识驱动的时代,自从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之后,我们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摒弃过去的发展方式,中车株机的创新管理经验是中车株机长期经验的积累。也是中国管理财富对世界的贡献,是世界商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提出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的推广,在今天非常有意义。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具体体现。 第三,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的精髓,通过今天的会议,我进行了这样的概括,自强的企业精神,精湛的质量要求,安全的风险意识,全球的经营视野,人本的科学哲学。 在过去80多年中,无论在发展的哪个阶段,中车株机都是自强精神的体现。早上周清和董事长党委书记用了“引狼入室”、“与狼共舞”“把狼赶走”的狼性文化,前面两个我基本同意,但是后面的有讨论的空间。如果说狼性是中车株机企业文化的特性的话,这点是有待考证的。我更愿意说把狼赶走,还是用狼的话,如果把他变成“狼王领舞”可能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态势。 在精湛的质量要求上,不仅是产品上的一丝不苟,零风险,同时在管理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今天大会交流了两个跟这个有关的话题,其中一个是目标责任制,另外一个是岗位标准制度,这两个是相互联系的,体现在管理上的精湛质量要求。 安全的风险意识,这个安全今天下午是个主题,大家收获非常之大,也受到了冲击,安全不仅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管理的内容。 全球的经营视野,从第一个傅总经理的解读当中得到了体现,“五本”的全球视野观,从未来中车株机还会朝着更加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而且这里面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人本哲学是全方位的,人本哲学不仅仅强调技术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需要调动各种人的积极性,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的哲学观,管理创新也需要科学的哲学观。无论是企业高管、普通员工都是人的组成部分,同时客户包括具有法人特性的人,也是人的组成部分。人本科学哲学就是要把企业各方面的厉害关系的人得到平衡,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精神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世界文化、人本文化共同组成了中车株机的企业文化,中车株机的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各种管理活动在这样的文化中开展的。这些管理活动开展丰富和发展了中车株机的企业文化。 最后中车株机要把它的管理创新经验凝练成为中国智慧,贡献管理世界。上午,中车株机周清和董事长作了主旨演讲,下午四个专题演讲,我们收获了很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贡献商学智慧,培育领军人才。 我们还要在中国企联的指导下,对500个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也包括中车株机的管理创新经验。后面还需要继续的凝练,企业文化当中到底有哪些元素组成,怎么能体现今天所有讨论的内容,也包括周董事长的天道忌巧、天道忌盈。他们在管理当中是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等等这些。 今天进一步学习研究中车株机的管理经验,进一步的凝练使之成为中国智慧进行学术发表案例,进中国商学院课堂,贡献并引领国际管理界。 今天我们是以管理为主题的交流,活学活用中车株机的管理经验,是我们不同人的学习结果。中车株机的管理经验也好,都是大家可以借鉴学习的。我们共同来推进中国的管理常青,感谢工信部给予的这样机会。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提升中国管理,来贡献世界,我们是一体的。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7:31
于吉: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创造丰富创新经验
于吉: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创造丰富创新经验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做会议总结。他表示,企业无创造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企业在创新上如果等待观望、懈怠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于人,很可能是企业的灭顶之灾。株机没有等待,没有观望,没有失去发展机会。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傅成骏总经理、尊敬的张秋生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经过一天的时间,收获了丰盛的果实,即将满载而归。借此机会我谈两点体会。 一、中车株机创新经验有哪些突出特点,中车株机的创新经验非常的丰富,我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比较突出的三个特点: 1、中车株机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矢志不渝。高铁已经走出了国门,成为我国装备工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机车车辆是代表作,为什么株机能够成为代表作呢?成为总理在国际市场推销的产品呢?这与株机几代领导带领员工矢志不渝,创新不止密切相关。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撬动株机发展的第一杠杆。株机已经成立80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株机紧跟时代步伐,曾担任株机的主要领导有:丁爱国、赵小刚、李志轩、徐宗祥、周清和董事长、傅成骏总经理,各位领导接任前任领导,一棒接一棒,创新成为株机时代的召唤。达尔文说过,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去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强的,而是变化、反应最快的。企业无创造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企业在创新上如果等待观望、懈怠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于人,很可能是企业的灭顶之灾。柯达的兴起是抓住了照相机进入革命的机会,数码相机兴起之后,柯达等待观望,后来破产。摩托罗拉公司经过了40年,手机的创造者,因竞争意识松懈被谷歌公司收购。诺基亚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几十万诺基亚高管掉了眼泪,诺基亚是值得敬畏的公司。诺基亚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世界变化太快,错过了改变,错过了机会,而诺基亚不是错过了赚钱的机会,而是生存的机会。株机没有等待,没有观望,没有失去发展机会。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2、株机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我国有很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家都有很多的长处、优势,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换率很低。据有关统计只有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换率超过70%,为什么?必须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创新能否成功成为科技成果,株机是整机企业,在立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主动寻求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起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合力。株机以市场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株机根据自身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形成与高校科研院所、谋长远发展,可持续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成为创新型的领军企业。 3、株机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紧密结合。推动两个轮子一起,“两条腿”缺一不可,技术创新是株机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创新的牛鼻子,管理创新是株机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保障。株机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重视管理,从而株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开花结果。 二、这次现场会由于时间比较短,没有安排交流互动的环节,大家都希望更多的了解株机的经验,这只是个开始,株机的领导一定欢迎在座的朋友来学习。 提三点希望: 1、深刻领会株机创新的经验,关于领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创业创新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活动,培育和发现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增效好的做法。工信部产业政策司非常重视管理经验的学习和推广。已经召开海尔管理创新现场交流会,这一次组织了株机管理创新经验现场交流会。 2、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株机的创新经验。这次来参加的企业比较多,有制造企业、服务企业、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希望各个企业在学习株机经验的过程中,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学,结合本部门的需求学,在学习中融会贯通。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宗旨是为企业、企业家服务,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继续做好株机经验的宣传工作,为在座的企业经验交流提供服务。 3、株机创新经验应当不断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现在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株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中车株机继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成功经历,不断发展株机经验。株机可以说承载着我们各方面的中心任务和热切的期盼,迈入新时代,找准新定位,提出新要求,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这次会议株洲市委高度重视,株洲市有关部门为会议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中国中车集团非常的重视,领导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要求。中车株机的领导高度重视,周清和董事长、傅成骏总经理,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演讲,陈志新副总经理、王秀华部长、转向架事业部徐海霞总经理分别介绍了株机的经验。北京交通大学张秋生教授他是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做了非常精彩的点评。中车株机的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曾春来、运营管理部李一鸣主任,公司办赵毅副主任,等等做了大量的会务筹备工作,为我们在座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株洲市委市政府株洲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中国中车集团的领导,还有张秋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大家都非常忙,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现场会,说明大家对株机经验的重视,也说明大家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让我们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大贡献。 我们在这里代表会务组衷心的希望各位同志旅途平安、快乐,事业顺利,全家幸福安康。本次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7:08
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将中高层从烦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将中高层从烦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转向架事业部总经理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管理实践。她谈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岗位标准化实质就是用来规范和调整机构与成员的行为。二是利用标准性的管理,将企业经营的技术、经验用标准将其固化及储备。三是管理流程化、表单化、规范化能够帮助管理者检讨自身的管理工作;改善管理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四是协调管理的需要,将中高层管理领导能力从烦琐的管理事物中解脱出来。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中车株机岗位标准化管理实践。我的汇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个是岗位标准化的背景。株机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比如说我们如何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一体化的管控模式,覆盖我们分子公司的管理,如何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做好顶层设计。如何衡量我们各个部门岗位设计的合理性。如何开展我们的员工评价,如何让我们员工正确的做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了岗位标准化的概念。 我们认为岗位标准化有这么几个好处。它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宏观上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企业管理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质就是用来规范和调整机构与成员的行为。 二是利用标准性的管理,将企业经营的技术、经验用标准将其固化及储备; 三是管理流程化、表单化、规范化能够帮助管理者检讨自身的管理工作;改善管理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四是协调管理的需要,将中高层管理领导能力从烦琐的管理事物中解脱出来。 从微观的层面来讲,岗位标准化是一项基础的管理工作,它在传承知识经验、明晰职责流程,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岗位标准化,其实质就是在岗位工作明晰、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各岗位在所涉及的各流程上具体的工作实现操作规范化。 岗位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梳理以及标准化、工作标准的编写。 岗位职责的梳理:企业愿景、战略目标、组织设计、部门职能、岗位职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岗位职责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通过企业的愿景规划出这个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合适的组织架构设计,组织架构设计完成了之后可以定义我们部门的职责,通过部门的职责分解可以形成具体的岗位职责。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确保我们的岗位职责有源可寻,有岗可依。通过双向的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确保了我们岗位职责的统一,从而确保我们岗位职责的完整性。 以转向架事业部为例作为公司的核心生产部门,基于价值为导向的横向分工形成了四部三车间,29个管理业务组的基本架构。 工作流程的梳理以及标准化。针对每个具体的岗位可以梳理出多项岗位职责,每个岗位职责可以延伸出多个工作模块和工作事项。工作流程的梳理需要借助工作程序图,表达某项工作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流转,形成可指导决策的标准工作程序和步骤。 工作标准的编写,针对每个具体的工作事项依据5W1H的原则,谁来做、何时做、做什么、如何做。通过四个层次,24问的模式,确定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员、合适的地点、做更适合的事情。 基于岗位标准化建设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一个模块,在我们模块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讨论增加了工作经验点及注意事项,即开展工作每个阶段要注意一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岗位标准化的具体应用,还是以转向架事业部为例,首先我们要分解到转向架事业部的组织架构上来,分解到了业务组。分解到各个部门的组织架构,在分到岗位上去。以综合管理部为例,形成了四组17个岗位。形成小组和组织架构,细化到岗位职责上去。 具体的某个工作事项形成工作的程序图,工作程序图可以帮助我们明晰编写的标准步骤,同时也是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输入。 到了工作标准这里按照我们刚才说到的5W1H的方法,它的输出是什么。最后填写该项工作的注意事项,以及经验是什么,明确完成的时间周期。这个例子我只是简单的告诉大家,整个标准化作业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下面我具体的以一个工艺技术人员为例,到底是个怎样的写法或者怎么做,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我们发现我们需要新制定非常多的标准,依托岗位标准化我们是要新建两个标准的。其实这个案例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工艺人员分成了几个层级,最低层级的工艺人员大部分是在选择标准,应用标准,他只需要在数据库里选择他要的标准,这个里面用到了很多的标准数据库,标准的工艺库、工位库、设备库、工具库等等。 从我们的工艺人员来讲,是一场思维的变革,更多的工艺人员只是选择呈现标准数据的作业内容。他首先是想要知道他的产品是要在生产现场哪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这条生产线的节拍是多少,这个工位作业时间是哪里来呢?同时它还需要调用工位数据库,我们每个车型有标准的工位库,生产这个产品需要用到哪几个工位。完成这个产品在这个工位上所需要的物料到底是哪些?关键是他需要调用工位的编码库以及配送的地址库,确保这些无聊准确的送到工位上去。这些考虑清楚了以后,他着手编工艺文件,他要在标准的工艺库里面,给他做了一个结构化的工艺分工,选择要编译的产品,大部分的工艺人员只能对某一个具体的尺寸进行修订,其他的东西他是不能动的。他需要在结构化的工装库里选择他需要的工具,设备工具库里选择他所需要的设备,还需要明确这个工位上的物料是放在哪个盘里的,还要明确配送的频率是什么。  这些考虑完了还需要考虑这个产品编制成工艺文件,需要的数据标准有哪些,首先要选择质量信息模块,基于这个工位采集的目录,你是手工录入还是供应商自带的,还是要通过扫码形成的。如果说我们的数据类型是明确的,数据来源是明确的,可以自动生成产品明细表。如果你是一个机加工的产品,还需要在标准的程序数据库里选择你所要调用的程序完成你这个工艺。在作业人员的数据库里选择符合这个工位技能要求的技能操作员工。一流的工艺人员是编标准,二流的工艺人员是选择的,他只要会应用。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系统进行统一发布。最后通过系统下发到车间,我们生产车间的员工他能够看到的是什么东西?首先要刷卡来判断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这样的工艺文件降低了员工的操作难度,使员工的工作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我们所有作业类的标准,包括工艺质量标准,安全现场标准,等等这些标准需要在我们的车间落地,形成了操作员工的岗位标准化。在座的各位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是否可以解决生产线上的所有问题呢?答案是不可以。一部分手工作业还是需要培养一种高技能的员工来解决。 成果效益与改善创新。以转向架事业部为例,这是我们的成果。从成果上来看,岗位标准化和创新改善是个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我们的岗位标准化可以快速的推广复制到我们各个分子公司基地,同时每位员工不管是本部的还是基地的,它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有利于质量提高、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形成良性的PDCA循环,保证持续改善。 实际运用及联动效益,现场应用之工艺规划,工艺人员按照岗位标准化手册中产线设计工作事项,从分析生产需求、计算节拍、划分工位、流程。我们现场管理的各项标准,包括安全管理的标准,现场定制的标准,设备的标准,标识的标准等等,应用我们的现场管理,或者是我们的星级现场建设。我们的现场非常的整洁,规范有效,有序。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随时随地随时随刻大家去看都是保持这样的状态。 岗位标准化的培训,实现员工的快速上岗,缓解我们的用工压力,减少外派援助人次,确保援助质量,快速补充/替换内部岗位,解决许多专业人员共同解决策的课题。 目前事业部以岗位标准化作业手册,对专职一岗的员工开展多岗位标准化培训,使技术人员不仅具有解决生产环节的工艺质量问题的能力,同时兼备项目的能力。 岗位标准化用于部门岗位价值评估。基于岗位标准化作业手册,绘制岗位“三表”,工作时间干特图,明确部门的职责。这个岗位这个人在哪几个月会有一些事情。通过月度的干特图体现月度周期性的工作。这个人哪个月到哪个月是具体的事要做的。 通过三张表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对于上级领导管理,他可以合理的进行工作调配,这个岗位到底需要几个人,是两个人或者半个人,这项工作可以完全支持我们的定岗定编的工作。 岗位标准化应用岗位绩效管理,因为我们现在的绩效管理方式,大部分是沿用组织绩效管理的方式,采用的是KPI+GS的方式,我们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对照标准部分岗位很难提炼出KPI和GS。从写实性的角度来讲,不能完全反映出员工的日常绩效,这种方式操作起来非常的耗时。我们改进后的岗位评价方式是以岗位标准化手册为依托。最终形成覆盖所有岗位的所有工作,覆盖工作特性的评价模式,形成人手一册的绩效手册。这张表是我们最终形成的基础数据平分表,前面是基础数据,后面是符合得分。根据这张表完成的岗位绩效基础数据,按照岗位类别细化的平分原则,确定岗位基础得分。开发了岗位绩效的APP。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将知识管理自动化。标准的程序图以及聚焦工艺规划,31个基础数据库。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的系统,分别将不同的东西固化到不同的系统中。实现了我们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调用,最终实现我们支持管理的自动化。岗位标准化的应用方面,远远不止我说得这些方面,工艺人员是可以分处类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一一的赘述,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6:28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湖南株洲召开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6:09
王秀华分享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打造五星级现场
王秀华分享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打造五星级现场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安全与保卫部部长王秀华分享中车株机企业“大安全”建设与实践经验。王秀华表示,大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开始制定了宏观规划,还有每年的6步骤小循环,调研分析照准方向,对标诊断找出差距。现场安全,精心打造五星级现场。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非常的荣幸站在这里和各位分享株机公司大安全建设与实践。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人民日报社的评论部主任,曾经回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参加毕业典礼时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变得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很多,特定的是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包括了技术、价值观念,规范以及信仰。什么是安全?安全就是没有伤害,安全就是平安幸福,安全是稳定、是效益、是持续发展,安全就是和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年前当我走上安全管理岗位的时候,我到百度上搜了安全的字义,把安拆成了四个部首,每个字都跟我有关系。什么是安全文化呢?企业的安全文化是被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行为规范为一体的。 中车株机公司的大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标准化管理、文化引领。通俗的讲,大安全就是人人、处处、时时、事事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用一个金字塔对我们的大安全文化进行深度形象的描述,第一层是安全战略,第二层是愿景,第三层是五个安全,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模块。现场、设备、员工、产品、用户都是公司的有偿财富,员工安全是个负责任企业的最低底线。用户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让所有经营活动的过程安全受控,包括投资、市场、项目、财经人资、信息。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分为三个板块开展工作,设备安全、产品安全、用户安全。传统的安全管理重生产、重设备,构建了系统大安全管理体系。 个人目标,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人人分享安全。要实现文化引领就必须有一套高标准的理念体系。安全战略是我们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准则,生产安全四零一无,有的人认为是好高骛远,认为可望而不可及,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视频为什么这么有力量。伤害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但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事故。 中车株机公司的大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深刻的记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全员背诵我们生命法则。大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开始我们制定了宏观规划,还有每年的6步骤小循环,调研分析照准方向,对标诊断找出差距。现场安全,精心打造五星级现场。 设备安全:对标诊断促本安、源头投入防风险。还有我们取消底架的二次转胎。 员工安全方面我们举办大安全文化晚会,将大安全培训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各级领导层、各级员工。 产品安全方面贯彻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坚持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安全至上。建立产品风险控制流程,促进工艺质量完整提升。用户安全方面,建立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机制,建设三级服务体制,打造产品全寿命周期维保服务的4S店,让客户用好车、车好用、车用好。 株机公司为了让员工更好的理解融入大安全、践行大安全,我们建造体验式的安全文化中心,我们这个培训中心定位是三平台一中心,中国中车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机械制造行业安全教育标杆平台。培训中心建设原则是学以致用,功能齐备。同时采用数字多媒体,仿真VR等技术应用。展板展示、实景模拟、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这是我们大安全培训中心的楼,今年年底会把方案定下来。大安全之所以大,产品安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合格率逐年上升;我们会勇于继续探索实践,打造一个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展现出更多的成果,并以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为窗口,走出田心,走进新时代。 最后请各位欣赏我们公司大安全文化的宣传片。以上就是我今天汇报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6:01
陈志新介绍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
陈志新介绍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新介绍“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陈志新表示,株机公司通过对战略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联动,建立了三级目标体系,根据职能部门业务单元职责和指标的单元性,指标分解到职能部门。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车株机公司目标任务制全员绩效管理的体系,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建设目标任务制度全员绩效的构成背景。 中车株机公司继2009年实现百亿规模后保持增长势头,在提升盈利能力、加快新市场布局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公司基于行业前景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对于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及落实的机制不够完善。公司在海外市场开拓国际项目执行,供应链管控等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部门层面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支撑新环境下的战略目标落地;员工层面:职业化素养难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内部组织和员工主动担责为有效形成,员工的责任意识有待提升。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亟待建设一套与公司发展战略一致,标准量化、规范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 接下来介绍一下株机公司绩效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体系设计。 株机公司通过对战略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联动,建立了三级(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这里有张图大家看一看。目标体系是公司战略中可量化的部分分解,根据职能部门业务单元职责和指标的单元性,指标分解到职能部门。 任务体系,任务体系将公司战略中不可量化的目标分解可执行的任务指标。通过重点工作指标进行考核,重点工作管理采用加分机制,将任务下达转为任务申请。设置关联得分,强化部门协作。哪个部门的GS指标或者申请了重点工作越多,他在GS得分就越高,他在最终的评价得分上会越多,它的排名就越靠前。各个部门都在争取多申请一点重点工作指标,在月度、季度、年度的评价过程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营造一种大家都想申请重点工作,多干一点活。这样他的工作任务或者任务指标得分也会比较高,解决打碗效应,改变“多做多错多考核”的现象。 主要关注:时间跨度久,协作部门多,工作难度高的工作项点,强调与生产、经营核心价值链的关联;强调对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贡献;重点项目特殊贡献、任务突击,紧急满足客户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绩效改善,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建立执行有效性及问题识别机制。对已经造成后果的安全、质量、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责任追溯,对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力,履责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分数、金额考核。责任指标包括安全事故、质量事故、顾客投诉,党风廉政建设。 目标任务是全员绩效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力求到“四全”,考评维度、覆盖范围、考核周期、考评对象。同时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我们还覆盖了项目执行的专项领域,实现了设计、研发、经营管理全覆盖。 考核周期:将不同周期的重点进行规范,推进战略实施,有效落实公司年度工作目标,推进规划目标落实实施。 考评对象:覆盖51个部门,近万员工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三级四类指标。 下面与大家分享体系推行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亮点。 一是搭建了绩效管理组织流程体系,成立绩效委员会,下设组织绩效管理办公室和岗位绩效管理办公室。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分为组织绩效和岗位绩效。我们为此制订了组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对绩效管理的职责分工、评价流程、评价标准结果运用进行了规范。涵盖指标申报、评审、评价、补报等全套的流程。 二是构建联动考评体系,推动问题识别, (1)给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下达月度固定型重点工作,要求各部门对在工作开展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根据责任执规考核标准,输出固定数量的考核事项。 (2)加强考核针对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输出固定数量的考核指标中必须包含一定数量对职能履责类指标。 最近三个月我已经被考核了两次了。将考核金额直接落到责任人当月的薪酬中。 三是建立和完善“四会”沟通机制,推进全员绩效管理持续改进。“四会”机制推动企业在纵向、横向两个管理维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绩效沟通会、评审会分别召开了48场次,每月召开一次,四年召开了48场次,现场会是由质量工艺项目安全等职能部门针对各领域的典型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今天上午清和董事长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了,教育广大的管理人员对同类型的问题或者相关的人员让他们在别人犯的错误当中吸取经验。绩效发布会分为公司级、部门级,公司级召开38次,9600多人次参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改善机制,发现一个问题,落实一项考核,先后推进绩效发布会的决议落实。鼓励全员参与到绩效改善过程中,发布决议346项,职工代表提问35项,落实29项。 四是坚持目标牵引,引导各个基础管理平台系统提升。挖掘识别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以绩效目标为牵引,激发专业部门的活力,推动了一系列的基础管理开展。 五是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建立正激励机制。我们从2013年到现在,跟绩效结果直接挂钩的工资比例,在逐年上升,近两年在40%左右,今年我们的绩效工资会达到5个亿左右。 通过多维度、立体广、多层次的考评我们取得了一些基础管理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综合成效。夯实基础管理内核,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2016年实现全年86个项目并行制造。另一方面比较直接的通过技术管理的提升,也有专业领域的其他的特殊措施。2016年公司机车车辆机破件数较2013年下降了36.8%,城轨车辆救援率、故障率较2013年分别下降了61.5%和51.3%。开口项管理取得突破,机车项目实现零开口项交付。城轨项目开口项由2013到2016年,累计降幅达85%。 人力资源效能显著提升。重塑员工的职业状态,构建企业精神与活力的新常态。行业规范考核:39起/月,2起/月。员工作业规范合格提升90%以上,推诿不作为的现象直接减少。对事业的忠心凝聚,对业务的责任心强化。 实现企业经营压力共担,提升组织效率,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企业战略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得以层层分解落实,公司承担的市场经营压力转化为各项经营指标分解至各个业务单位、部门及员工。[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5:50
傅成骏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
傅成骏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总经理傅成骏分享“中车株机国际化经营之道”。他谈到,中车株机将国际化提升到空间的战略高度,明确推进策略,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形成思想共识。制造+服务、国内+国外等多格局并举,一体两翼业务形态,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强化技术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产品型谱最齐全,种类最丰富的研发体系,搭建了多样化的产品平台,为公司“走出去”创造了前提条件。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工信部为我们提供这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非常荣幸代表中车株机公司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实施背景,在国家层面、国家的战略政策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环境,2011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走出去”的工作会议,强调央企加快“走出去”的实施战略。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国家领导作为推销员,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推荐中国高铁系列产品,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一直成为全球的热点、焦点。抓住发展机遇,建筑政策的东风,扬帆起航。2011年以后,铁路政企分离,投资规模锐减,行业黄金十年结束,既有市场紧缩与新生力的持续放形成双重挤压。国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 对公司层面,2011年左右,国际基础薄弱,一是海外竞争力严重不足,比如说按照国际标准可出口的产品种类少,同时海外营销技术项目比较薄弱,在2005年到2010年海外订单平均每年在5亿元人民币。出口方式中基本依靠代理实现产品出口。同时出口的产品主要为电力机车,城轨、动车组产品还没有实现突破。 产品的覆盖面窄,集中在伊朗、哈萨克斯坦。 坚定不移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第二部分思路与举措。 将国际化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明确推进策略,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形成思想共识。 规划目标,制造+服务,国内+国外等多格局并举。“一体两翼”业务形态。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海。 强化技术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产品型谱最齐全、种类最丰富的研发体系,搭建了多样化的产品平台。为公司“走出去”创造了前提条件。 株机公司打造并充分用四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为产品提供实验验证保证、为客户提供精品。 调整境外市场的拓展方式,株机公司制订了量化的市场,从市场的规模、竞争态势、市场准入等,将全球轨道交通国际市场细分为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公司采取差异化的产品及市场策略,对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作为重要的市场。对欧洲市场、澳大利亚等界定为密切关注的市场,采取动车组加有轨电车,产品输出的市场策略。同时株机公司将资源整合分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并开展集团化作战。一是借船出海,实现伊朗、巴基斯坦市场的突破。 联合出海,和行业领先企业开启了密切的合作,南非投资建厂,通过联合竞标的形式综合优势等等。 战略合作,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选择实力相当的当地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或合并的方式,实现协作发展,互利共盈。 株机公司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需求。2011年公司在吉隆坡成立海外的4S店,为客户提供维护保养,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劳务输出、配件支持等全寿命周期服务。 强化海外项目履约能力。研发“四化”建设,平台化、简统化、模块化、标准化,同时成立欧洲子公司,降低采购金额。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市场,对产品有更苛刻的要求。株机公司不仅仅满足客户的需求,更要超越客户的期待。比如在南非的项目上,株机公司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完成了首台机车下线,为业主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在土耳其项目上,株机公司调整项目计划,重新配置资源,获得了当地执政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时任交通部长高度称赞合资公司。 “五本”模式,本地化经营新策略。向基地输出技术和管理,保证技术一致性的管理平台一体化。帮助基地形成制造和服务能力。本地化采购,株机公司以本部为核心,以海外子公司为支点,搭建本地化全球采购平台。积极在当地寻找本地供应商替代进口零部件,通过调查和全方位对比,挑选出最优本地的供应商,拓宽本地采购渠道。 本地用工,以文化为导向引领本地化用工。牢固树立本地化用工的概念,充实本地治理团队,加强本地化员工的技能、语言,提高职业素养,增进不同文化员工的互相了解和文化交流。近年来公司海外的员工持续上升。产品走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在马来西亚市场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中车株机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由我国提供的城际轨道列车,由中车株机公司提供售后服务。 本地化营销,深化“两级”营销发挥各子公司平台作用,结合市场特点制定营销策略。立足本土多元多层贴近客户。 建设国际化运营体系,为建立适应国际化的组织构架,中车株机公司成立了海外组织架构,另一方面根据业务的需要,调整组织架构。 完善海外子公司的管控模式,给海外子公司充分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强化总部对海外子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 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同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的投身国际化经营。发挥境外子公司平台,拓展招聘渠道,争取高端国际化人才。 公司制定了国际化人才计划,三类国际化人才、四大培训维度、五大职业发展通道、六大学习平台。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体系。在国际化培养人才方面公司投入巨额培训资金。 建立完备的外派员工制度,支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公司为驻外员工具有国际的薪酬待遇,最大限度地保障国际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允许家人陪同。中层管理者选拔任用优先考虑有海外经验的员工。 市场业绩的持续增长,累计获得了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马其顿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个项目订单,收获了骄人的成绩。在南非市场公司获得四个项目订单,总额300亿元人民币。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实现了五个跨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电力机车的出口,到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和工程维护车的全系列产品出口。由传统的投标到投标、议标、增购以及与总包商合作等;由出口产品,逐步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管理”。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 国际化经营要顺势而为。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拿出符合国际标准甚至中国标准的高端装备,对外进行技术和管理,以及资本的输出。有国家作为我们的强大后盾,中国企业“走出去”前景光明。 技术和质量是开拓市场的核心,搭建高标准的产品,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尊重。这是我们国际化能够走出去、走进去留下来的根本所在。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实现增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获得持续订单的前提,是与客户长期合作的基础。是我们全方位考虑业主及相关方包括政府、民众、团体社会企业的综合诉求。中车株机公司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20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实现中国梦靠每一个中国梦,实现美丽的田心梦靠我们每一个中车株机人。 今后中车株机公司将牢牢把握中国装备走出去,成为走出去的典范。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5:02
阳卫国:期待株洲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阳卫国:期待株洲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讲话。阳卫国表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国第一个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株洲航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加快发展,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现在国家大力拓展民营领域推进军民融合。还有一些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项目,期待未来株洲可以继轨道交通产业之后,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于吉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在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之际,我们特别高兴的迎来了由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举办的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在株洲召开。中车株机作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在一代又一代的株机人的贡献、努力奋斗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新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就是我们中车株机公司创造的,在新中国的工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国家、为湖南、为株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企联这一次专门在中车株机开企业管理的经验交流会,这不仅是对株机公司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们株洲的光荣,所以我代表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些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加快建设中国动力谷,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先行区,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的幸福区,产业发展城乡明显。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2.51个亿,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085亿。我们2017年经济增长的速度估计会在8%左右,经济规模2017年达到2700个亿或者还多一点。株洲的经济综合实力可以说是在湖南的第一方阵,株洲市是属于长株潭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政府一直把长株潭地区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株洲要走在前列,要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挑大梁,做贡献。今天上午腾飞书记已经对株洲的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 下午我们利用这个机会,结合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把株洲产业基础、产业优势给大家作个报告,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对株洲的产业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和全面的了解,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到株洲来,支持株洲的发展,把更多的项目落到株洲来。 株洲的产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个是产业基础坚实,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我们诞生了18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这个第一包括刚才报告的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我们这些第一,现在一直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第一。株洲所的IGBT也是填补国内的空白产品,高科技产品。还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的制造基地第一个也是落户在株洲,还包括我们株洲所世界首创的智能轨道列车,也是我们国家工业第一的,一直在续写。 目前全市形成了轨道交通、航空、汽车及零部件、服饰、陶瓷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标志性的名片。一是重点产业突出,近年来我们重点来围绕三个动力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特别是今年报道很集中,关于株洲的中国动力谷,像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湖南电视台都在重要的时段用很长的篇幅进行了宣传、报道。 今年6月人民日报就以“中国动力谷世界正瞩目”为题对我们的中国的动力谷进行了推介,轨道交通产业实力雄厚,聚集了中车株机等的交通装备、制造企业300多家,株洲生产的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到了全世界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也是株洲第一个过千亿的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优势明显,株洲是重点建设的六大工业之一,我们借助了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优势,株洲航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加快发展,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我们国家直升飞机的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是在我们株洲做的。我们的331、608,推动的不仅仅是原来的军工生产,现在利用国家放开中低航空市场的机遇,大力拓展民营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我们除了做军队配套的航空飞机之外,还做了三款飞机,其中包括一款直升机、两款固定翼的飞机,此外还有一些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项目,我们期待未来株洲可以继轨道交通产业之后,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得挺快,我们北汽株洲基地,原来株洲是不生产汽车的,北汽落户株洲之后,北汽形成了年产50万台的制造汽车的基地。其中有相当多的是新能源汽车。中车株洲所旗下的电动大巴制造也有很大的规模,今年预计实现60个亿左右的销售,这个规模在同行中居于前列,有同志跟我介绍大概排到国内的二三位左右。早几年也排过第一位。这是我介绍的动力三个相关的产业。 新材料方面具有规模以上的新材料企业76多家,以时代新材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以株硬集团为代表的先进材料享誉全国。生物医药方面现有规模以上的医药生产企业15家,拥有专利102个,千金药业是中国的驰名商标,2004年在上海上市。信息产业方面微软、大汉惠普、长城电脑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相继落户。电子元件及组建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电池原材料的产业链条加快完善。株洲电子机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传统产业蓬勃发展,陶瓷方面,株洲醴陵是全国八大陶瓷出产地之一,是世界釉下五彩的原产地,被评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产品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业陶瓷、艺术瓷、建筑瓷等4000多个品种,产量占到了全省总产量的94.7%,醴陵陶瓷被誉为当代国瓷,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非常喜欢用醴陵的日用陶瓷产品。醴陵还有很大一块是工业用瓷,工业用瓷占的比重非常大,这一块未来陶瓷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工业里面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蓝思科技,用陶瓷作为手机的高档面板,陶瓷不断的拓展它的应用领域。 服饰方面株洲有中南服饰市场的第一街,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的美誉,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推广、展示销售、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生产全产业链。服饰产业总产出超过了千亿,从生产到流通、到销售,这个产业规模非常的大。 我们全市有三千多个农户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了唐人神,他们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的重点工程企业。唐人神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从源头从饲料的生产、生猪的养殖、肉质品的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农业企业。已经形成了100多个亿的规模。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大家对株洲的印象是工业城市,实际上在农业方面株洲也是很有亮点的,除了唐人神之外,我们株洲曾经是全国第一个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株洲人种田的水平也很高。  产业的创新突出,我们先后九次获评了全国科技进步城市,是国家自主示范创新区,聚集了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人才资源。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有个叫立顿的,是上海的一家研究机构,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排了一个中国城市百强,这个城市百强是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排起。湖南有六个城市入了这个榜,我们省会长沙排在前面,排到十几名,湖南六个城市株洲排在第二,后面还有其他的几个城市,像岳阳、衡阳、郴州。株洲作为人口规模在湖南省是不多的,我们的人口规模排到了第10位,经济总量排到了前三。综合竞争能力排到湖南的第二,不仅仅是我们的总量,更多的是对我们城市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的肯定。株洲是有非常优越的、明显的科技人才优势。首先是科技人才云集,我们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2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338名,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有三位出自于在株洲本土的院士,刘友梅院士、尹泽勇院士、丁荣军院士,今年也有一名很年轻的同志,冯江华同志也是进入了院士的第一轮选举,他很年轻,我相信后面还有足够的机会。在株洲成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以院士为代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这是我们株洲非常宝贵的财富。拥有高素质、集聚创新能力和活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研机构齐全,我们是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研发平台8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家,博士工作站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加起来是有5家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的工程研究技术中心都是在某些领域标志着、代表着国家的最高科研水平机构的平台。说明我们株洲在科技方面的突出优势。 科技水平领先,我们研制了世界第一台储能式的有轨电车,世界最大功率的电力机车,国内首列商业运营中低速的磁浮列车,国内首条8英寸大功率的IGBT芯片生产线,国内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仅是株洲的名片也是国家的名片。 株洲具有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环境实力竞争力,着力营造优良环境,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政府的第一责任就是为企业好好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株洲有多层叠加的政策机遇,我们既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实力城市,我们同时还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城市,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国家对中西部的支持政策可以说在株洲全部汇聚在这里。 要素平台充足齐备,我们拥有各类技术院校有48所,我们投资近200个亿建设株洲职教城,是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职业教育基地,每年可以提供职业技术劳动力10万人以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可以订单式培养,我们职教城有十所职校,可以迅速的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和人才。 水、电、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充沛,价格相对低廉,有省级以上的产业园10个,建成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株洲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获评长江经济带国家转型省级示范开发区。 政府服务优质高效,加快转型政府职能,为投资客商提供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了70个工作日内,是湖南省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的地市之一,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这一块我们在2018年,我们正在研究明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也有个考虑,把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让老百姓、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国内有些地方在追求或者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让我们的老百姓、企业少跑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双赢是共同的愿望。今天的株洲可以说是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处处有干事创业的热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前景,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我们非常期待各位企业家关注、考察、洽谈和投资株洲,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用我们最好的政策,最优的环境来推动我们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和地方的共同发展。 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身体健康、事业辉煌,万事如意。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4:16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出席。[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4:03
周清和谈株机经验:科研舍得投 花1元引进就投3元吸收
周清和谈株机经验:科研舍得投 花1元引进就投3元吸收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发表主题演讲。周清和表示,中车株机公司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集聚,快速育成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在科研经费上舍得投入。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初,就提出了1:3的投入理念,即每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公司就要投入3元钱进行消化吸收。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主任、朱理事长、腾飞书记、大洋书记,以及各位朋友们、专家教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与大家相识,中国企业联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把管理创新经验交流现场会放在中车株机召开,这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鞭策和激励。我们这个行业特别不一样,我们面临的客户是大客户基本上是政府采购的市场主体,对我们株机这些年的发展起了关键、基础的作用。我们压力很大,不是来自市场的竞争。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和实践对我来说就是向大家分享中车株机的想法和实践,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创新管理、技术创新,我们企业发展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我们的管理创新,一个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这两个轮子来驱动我们的市场。 同时我们的安全保卫部的部长会就中车株机公司就企业的大安全文化体系向大家做个分享,为什么讲大安全体系、大安全文化,我们是个传统的制造业,我们几十年来还在讨论生产安全、制造安全,制造安全和生产安全是我们企业基础的管理和基本的要求,在制造安全的前提下怎样实现我们的产品安全、员工安全达到我们的用户安全,通过我们的财务风险控制等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企业经营安全,所以我们叫大安全文化。我们探索了很多年,形成了体系。 从部门管理到绩效管理怎么深入,标准化体系建设跟大家分享,通过这个标准化体系的目的是我们任何一个员工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拿到这个体系以后要干什么,需要哪些技能。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很多推动管理的方式和策略,由于这一点时间不能一一的跟大家汇报,相信通过这一次会议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交流。我作主题报告之前,花几分钟时间给各位就中车株机企业做个简单重复的介绍。从我们的文体设施、文体建设、到建设体系,产品的参观考察我们是全方位的向各位开放。我们株机公司起点很高,有院士的水准,因院士而生,是院士的摇篮,先后又诞生了刘友梅院士,2001年研究所的所长也获得了国家轨道牵引网络变流领域的院士,我们是院士的摇篮。我们在90年代以来生产了动车组蓝箭和中华之星,是我们刘友梅院士的牵头人,同时我们在60-70年代生产了第一条地下的铁路机车车辆,这是中国地铁最原始的地铁。 株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总部的高度重视,先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国、苏联、法国的合作,是非常有特色和实力的气色,形成了株机公司现有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我们株机公司得到了两级政府在企业的经营环境,我们腾飞书记陪我上北京、深圳跑市场,对我们高度的信任,高度的支持。两级政府和总部的支持是我们株机公司成长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株机公司有底蕴,有底气企业把事情做好,也必须做好。 把株机公司的特点简单的归纳一下,使大家对我们的株机公司对我们的田心有所了解,田心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保持千亿的产值,湖南省政府要求我们的产业集群在2020年做到两千亿,这个任务太艰巨了,但是我们还在谋划。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讲创新,介绍株机公司的创新,打造轨道交通装备的民族品牌。  一、为什么要创新——创新驱动成就行业“代表作” 说到创新,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创新无处不在,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就是企业间竞争而言,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谁就能掌握主动。最近,财富中文网进行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企业排行榜”的评选活动,跨行业评选出40家兼具“创新”与“影响力”的优秀企业,中国中车位居第7名,并在制造行业明星榜中位居第一名。可以看出,中国中车在评选中得到了受访者的高度认同,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形象和“金名片”。 作为中国中车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车株机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让中车株机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没有创新,就无法与国际高手同台比拼,在技术上就只能处于“跟随”地位,不能实现在全球工业技术地位的上升,也不会有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版本”的轨道交通装备,“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国内就会成为外资企业的“沦陷区”,铁路干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将受制于人,国家的战略、军事和经济利益将得不到保障;没有创新,我们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无法引领市场,再造新株机就会失去发展动力,企业将无法从百亿平台迈向更高的发展目标。中车株机因铁路而生,1936年在湘江之畔、原粤汉铁路之侧创立,195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1978年全面转产电力机车,是中国第一家轨道电力牵引装备制造企业;我们因创新而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研制出53种累计近9000台各型干线电力机车,为国内外21个城市提供城轨车辆约10000辆,“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代表了我国电动车组技术的原创,中低速磁浮列车、储能式现代电车等新型装备抢占同类技术制高点,是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依托于创新发展,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了我国在海外的首个铁路装备制造基地,代表我国电动车组首次出口海外,挺进欧洲,拿下国内轨道装备行业的出口之最,20年来累计出口17个国家共500亿订单,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先锋。可以说,中车株机81年来从零起步到创造诸多世界第一,就是一部在学习中追赶,在创新中超越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史。 二、从哪里去创新——创新驱动的逻辑与主线 分析那些不久不衰的企业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勇于创新,不断超越,与时代同行。中车株机以振兴民族轨道交通装备为己任。将企业战略与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合,形成了勇负重任的责任与敢为人先的领跑文化。“责任”体现在对国家负有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对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对用户提供舒适、安全、可靠的产品,“领跑”就是要做行业的领头兵,勇争第一,追求完美,致力于成为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 “责任·领跑”的文化基因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动着中车株机平稳快速发展。从修理蒸汽机车到全面转产电力机车,我们完成了“一”的奠基;在新世纪的前10年又孕育了城轨产业,取得了“一生二”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展第三次创业,动车组率先走出国门并获得国内制造型号许可,磁浮列车、储能式现代电车、维保服务等新产业也争相“绽放”。“二生三”“三生万物”蓄势待发。与发展同行,我们始终把确保产品安全摆在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位置。每年,我们的电力机车承担国内铁路50%货运、30%客运牵引任务;每年,全国30多亿人次乘坐我们的地铁车辆达到目的地。我们的产品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是我们时时刻刻必须确保的底线。我们这个企业跟很多大数企业不一样,质量就是安全。 在中车株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明显的感受到有四股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精湛制造提供重要的支撑力,经营创新释放发展的潜力,管理提升激发内在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创新牵引—管理强基”为主线的企业管理模式。 文化引领:我们立足于振兴民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责任·领跑”的文化内核中汲取营养,致力于成为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 创新引领:我们围绕企业的价值链,紧扣技术创新、制造创新、经营创新、锻造系统集成能力、精湛制造能力、经营发展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管理强基:我们倡导“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之以恒的强化管理基础,在管理创新中提升效率效益,增强企业素质,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去创新——从不停于想象、而是不断付诸行动 与创新同行,中车株机不停于想象。是不断付诸行动,特别是在轨道交通系统集成能力、精湛制造、国际化经营以及基础管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技术创新让中车株机成为行业领跑者 我们是向用户提供整车的系统集成商,我们实力最有力的表达就是整车性能的优势。专注于系统集成能力更有助于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我们坚持培育和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系统集成能力,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自主创新的三步曲,从“引狼入室”到“与狼共舞”,再到把狼赶走”,推动中国民族轨道交通装备在创新的轨道上加速。中车株机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源于全程创新、全产业链创新、全要素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 一是全程创新,坚持以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技术上,我们国家比发达国家可以说晚了100多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方式。但如何能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丧失自我?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走引进消化吸收之路,接受“输血”一方面坚定的走自主创新之路,自我“造血”。 电力机车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车株机先后学习前苏联、法国、德国、日本技术,边引进、边学习的同时,自主研制了90%以上的韶山系列直流机车。我们以前的机车叫韶山号,除了毛主席以外,我们株洲市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在50年代以前,他是湘潭的一个小镇不到七千人,我们的电力机车是以毛主席家乡命名的韶山系列产品。2000年后联合西门子研制大功率交流传动HXD1机车,在此基础上再创新HXD1B机车,自主研制HXD1C到HXD1G机车,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升级跨越。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集成能力实现了追赶和超越。有实力,在市场上才有主动权。2014年为南非定制的双流制窄轨六轴机车,填补了世界双流制窄轨领域的技术空白,一举击败了国际竞争对手。 这个很多同志们不知道,轨道分三大块,标准轨、宽轨、米轨,前苏联的宽轨1.5米左右,南非、印度尼都是米轨,一米的轨道轨距。要求的动力性能非常高,同时设备控制非常的困难,我们出口马来西亚的动车,它是密轨的,160的速度相当于标准轨在220公里的速度,很难的。 城轨车辆方面,中车株机2001年获得城轨车辆制造资质。国内此时已有3家企业从事城轨车辆的制造。我们要用好院士。怎样发挥后发优势,做到后来居上呢?我们全盘引进西门子的成熟城轨车辆制造技术,高起点打造基地,集中力量开展A型、B型、C型和不锈钢地铁车辆的系统集成研究,打造了城轨车辆自主创新平台。2007年我们将掌握集成创新技术运用于上海地铁102号列车升级改造中,成功将这列90年代进口的直流传动A型地铁改造为交流传动列车,开创了国内企业改造进口地铁列车的先例。2015年下线深圳11号线地铁,又成为国内首创的时速120公里、8节编组的地铁列车,加上蓝天白云的内饰,让车辆既有内涵又有颜值。 现在回过头看,我们的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现在可以自主研制,可以说是得益于长期向先进国家学习。在进行引进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三个关系: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的关系。在合资合作中牢牢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坚持以为主、为我所有、被我所用。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了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消化吸收,进行技术引进的配套投入。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技术后,快速建立基础的研发平台、制造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给自主创新预留空间。 二是全产业链创新,协同合作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过去的很多企业搞的是“封闭式创新”随着创新速度和复杂性的提高,创新越来越体现出开放性、跨领域、多元化、网络化,仅仅靠孤军奋战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创新发展的需求,需要打通创新链,发动多主体协同创新。中车株机作为产业链中游的骨干企业,立足于市场需求导向,带领产业链上下游的骨干企业,以联合研发、战略合作、产业联盟等形式,组成产学研“创新共同体”逐步建立了关键核心元器件到核心部件、核心系统再到整车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我们牵头的企业产业链成为全国唯一“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90%的零件核心部件和系统在这里(田心)集成,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以磁浮技术为例,我们利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式,用数年时间攻下了世界前沿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完成了中国首列、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自主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对于一些较前沿的科研项目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模式,使新产品开发周期更短,成本更优、竞争力更强、效果更好。 三是全要素创新,资源整合打造技术创新高地。我们在院士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突破了部分行业核心关键技术,收获了大批成果,秘诀在哪里。我们认为,技术可以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却要靠自己培育,只有具备这种创新能力,先进技术才能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中车株机公司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集聚,快速育成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在科研经费上舍得投入。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初,就提出了1:3的投入理念,即每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公司就要投入3元钱进行消化吸收。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第二,在人才资源上舍得投入。坚持一边做项目,一边打造人才工厂,通过做项目把人才队伍快速培养起来;每年选拔优秀技术人员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以及做访问学者、与国外公司联合设计;实行研发人员项目工资制、稀缺人才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工资分配形式,每年绩效投入向技术研发人员倾斜。 第三,在技术平台上舍得投入。建设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了设计技术平台、制造技术平台和产品技术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产品设计、研发、检测体系;推进“四化”(平台化、模块化、简统化、标准化)建设,强化设计、工艺、制造、市场的联动及一体化建设,打造面向市场和制造的精益设计创新体系。我们成立了“四化”的专门委员会,更快地响应市场非常的有意义。我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生产制造的设计体系。 (二)“精湛制造”让民族轨道交通装备品牌更亮 有了国际一流的技术,能否按照国际标准产生国际一流的产品,是对我们的又一考验。机车、地铁的研发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零部件过万,前后经历数百个工艺流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小失误都可能导致产品的致命缺陷。瞄准精品,我们从“文化引领——战略推进——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构建精湛制造体系,为中车株机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是倡导“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文化引领精湛制造。企业以前工艺水平低、工艺纪律执行不严等问题比较明显,制造境界与国际水平差距大。我们认识到,如果不自我革命,迟早会被市场革命。2001年起,我们在员工中推行“三精一认真”(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认真负责)行为准则。进入2013年,中车株机迈入发展快车道,机车、城轨几十个项目并行成为常态,研发制造周期紧张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新形势下、新要求下,我们在“三精一认真”的基础上提出“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的理念。将东方人本文化与西方管理理念完美融合。 我们当时与西门子合作了四年的时间,员工和西门子的专家说什么叫责任?他说“动手即负责”。产品如人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利用这个文化来激励员工,产品是人品的表现。 “产品如人品”的理念准确把握了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差的痼疾,从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这一环节入手,将人品(人的品牌)和产品(产品及服务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旗帜鲜明反对马马虎虎、粗制滥造、不按工艺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的不良习气。这个理念将产品质量形象化为人的品质,将隐性的人品转嫁到显性的产品上,人品如何靠产品说话,从刺痛灵魂入手,让员工时时刻刻把产品质量放在心上。“动手即负责”是西门子质量理念,更加强调工艺纪律,质量标准和标准化作业等管理标准,要求员工以“我对质量负责”的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围绕“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我们抓住人这个根本,着力打造精工细作的工匠团队,精打细算管理团队,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工艺团队,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工艺制造的技术创新团队,培养全体员工敢于担当的认真负责精神。几年下来,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的要求融入了到了每名员工的工作之中,灵魂之中,打造精品已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是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工作,战略推进精湛制造。向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从2013年开始,我们把“提质增效”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一手抓产品的可靠性,一手抓产品的效益,推动着中车株机更有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从工艺质量入手,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工艺提升方面,学习国际先进工艺制造技术,分步打造优秀工艺体系。一是推进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升级,实施工艺文件标准化,建立工装标准化模块库,提高工装的通用性,二是以点带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在手工工序和装备工序全面推行精细化作业;三是开展工艺技术攻关,产品更加高大上。过去的油漆是普通的喷漆,现在采用静电喷漆,对油漆的用量减少了40%。工艺手段降低了制造的成本。质量提升方面,按照“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合格品”的“三不”原则,推行产品质量“四零”管理,(员工操作零违章、确保工序质量零缺陷、达到产品运行零故障、实现客户零投诉),实现企业形象与实物质量零损失,同时通过执规考核、质量大会等方式强化质量压力,推动产品质量水平提升。 向管理要效益,增强产品综合竞争优势。2013年以来,我们全方位探索成本管控新思路,从设计、采购源头要效益,从工艺、质量、物流等制造过程要效益,四年分别降成本1.89亿、3.99亿、3.83亿、3.2亿,有力地支撑了利润指标的完成。在设计部门推行简统化设计,提高部件通用性,在采购部门消除独家供应商,实施海外代理转直采、中国中车集中采购、战略合作采购和建立通用件价格平台等措施,工艺、制造、物流等部门采取了工装平台化、优化工艺定额、优化库存策略等措施。如果不严格推进这些措施,公司的利润不可能迈入10亿级平台。 三是多举措践行“大安全”,机制保障精湛制造。安全,对内关乎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的安全,对外关乎铁路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始终把安全作为对员工、用户的最大承诺。中车株机在2013年提出“大安全”观,倡导将“大安全”观念贯彻经营管理全过程,将设备、产品、现场等物的因素当成生命来看待,确保“现场安全、设备安全、产品安全、员工安全、用户安全、”进而保障企业的经营安全,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从2013年首次提出“大安全”观以来,到2014年将其确定为安全战略,再到2015年启动“大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数年来,全体员工积极践行大安全文化,“大安全观立于心,四零一无践于行”已逐渐深入人心,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习惯得到大改善,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最佳水平。 (三)经营创新打通走出去的“任督二脉” 为什么要走向海外?从大的方面说,是履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使命和担当,从自身来说,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铁路“黄金十年”过后,国内铁路市场增长放缓,单纯依靠国内市场,远不能满足我们“再造一个新株机”。反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引领者,无一不将国际化经营作为重要战略。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来,更是提供了拓展全球市场的好机会。我们顺势而为,在海外经营上积极创新,通过“走出去、走进去、留下来、走上去”四步曲,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网络,海外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极。 一是“走出去”,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与世界接轨。在国内同行中,我们较早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1995年就设立进出口办公室,现在产品覆盖亚欧非17个国家。在“走出去”阶段,我们主要是单一的产品出口,市场进入策略主要是分而治之。对不同的市场实施不同营销策略。根据市场区域的重要性、可开发潜力,将全球市场划分为重要区域市场、密切关注市场和关注市场。在“走出去”的初始阶段,对重要区域市场派遣“游击队”紧盯目标项目,寻机突破,攻入市场;从97年开始我们的现在先后进入了伊朗、乌兹别克等,对密切关注区域市场,主要是寻找机遇,集中力量多好重要项目,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如通过在土耳其、马其顿市场的示范效应,先后打开了奥地利、捷克和德国市场,对关注区域市场,通过分析高端市场的最新动态来研判全球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进军高端市场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们还借船出海,与合作伙伴携手共拓海外市场,有力促进了中车株机的市场开拓。 二是“走进去”,从产品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转型。我们从2013年开展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这个阶段,订单获得手段更为多样化,市场开拓模式更为丰富,从产品销售的单一模式,逐步向“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的组合转变。采取的方式主要有: 组合出击,打好“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的组合拳,我们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一般以产品销售为起点,待时机成熟时,则与当地政府和知名企业合作,综合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扩展“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五位一体模式,提供全寿命周期服务,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向海外平移,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在出口产品的同时,我们在马来西亚、南非等多个国家建立新造及维保基地,提供生产制造、技术咨询、员工培训、配件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市场占有率达85%,在南非5年累计获得订单超过45亿美元,实现了“走出去”“走进来”的转变。 联合出海,与优势企业抱团经营海外市场。随着海外市场开拓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采取的合作模式也逐步从“借船出海”向“联合出海”转变。以南非电力机车项目为契机,我们联合株洲所、中车电机、联诚集团等企业在南非设立联合体公司。与西门子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联合拿下马来西亚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项目。我们还通过并购手段,利用对方成熟的市场运作及营销网络进入目标区域市场。我们正在做的每一个项目,在市场的开拓、技术开发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快速的对欧洲市场布局。 三是“走上去”,打造受人尊敬的本地化企业。海外20年打拼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持续获取市场订单的能力才能长期留下来。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开出的“药方”是推进“五本”(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就是要走上去、成为座上宾,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好海外。 本地化制造、采购、用工构建比较竞争优势。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虽然是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政策要求,但对我们来说也涉及交期、成本和物流优势的建立。以马来西亚为例,如今本地化率85%,较全部从株洲派出员工每年节约用工成本5000万元,如果再将其他海外派出员工80%的岗位用本地员工替代,每年还能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本地化服务拓展公司产业价值链。我们坚持“产品走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培育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依赖,技术依赖和服务依赖。当我们的产品进入某个市场后,我们会立即谋划将维保业务承担起来,通过维保业务带动当地化投资,可以与业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们获得马来西亚认可后,借鉴汽车“4S服务”模式,在吉隆坡设立中车株机维保公司,运作6年来,不仅有效地确保了公司动车组在当地的良好运营,以此为依托,获得了源源不断近百亿订单,现已成为马来西亚乃至东盟轨道交通装备的最大供应商。如今,这种模式已移植到南非、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中。 本地化营销提升在当地的品牌形象。通过“两级营销”机制,注重发挥海外基地及本地员工的营销作用。我们在海外基地建立了一套适应当地国情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关系维护体系,有层次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干系人进行管理与维护,对敏感信息进行快速跟踪与响应,为本地化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马来西亚,大选期间为选民提供72小时不间断运营服务,宗教节日为马来60万信徒民众提供无故障运输,塑造了在当地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南非,我们克服跨国、跨文化合作中的困难,采取非常措施帮助南非按时完成了95台机车项目的当地化生产,赢得了南非业主的高度肯定,祖马总统欣然为机车下线剪彩。 (四)基础管理创新夯实企业永续发展根基 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过去工业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想象力,是颠复。真是这样吗?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唯有拥有强大的“内核”方能支撑永续经营发展。这个“内核”就是基础管理。从2013年起,我们绕“人”这个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从提升人的素质、人的质量、人的行为、人的效率,人的关怀以及降低人工成本入手,全面启动基础管理提升工作。 着眼“人的素质”我们除了每年各项业务的培训,还常态化开展全员应知应会培训和考试,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让员工清晰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四年5.7万人次参加应知应会培训考试,员工职业素养和公司形象显著提升。我们目前把员工的培训常态化。着眼人的质量,制订了工程技术,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和机能操作四类人员200多个专业的任职标准并开展任职能力认可,有效促进了员工履职能力和职业化水平的提高。选拔国际化人才赴内地合资大学、欧美国家进行高端国际化培训,选送青年骨干到南非、马来西亚海外基地轮换培训。四年来参训850人次,为中车株机储备了坚实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将“四历(力)一品”(经历、阅历、资历、能力、品德)为必要条件,业绩为充分条件,品德为一票否决条件,培养好、选好干部人才。着眼人的行为。在技能员工中推行标准化作业,每一道工序、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装、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作业规程;在技术、管理人员中逐步推进岗位工作标准化。通过将优秀的工作经验显性化,并形成知识产权,告诉员工怎么做,避免新人走弯路,老人不安规矩走路,确保员工一次把事情做好,倡导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主张小题大作。用现场案例让员工受到深刻教育和反省,确保员工行为在正确的频道上。着眼人的效率,构建机遇战略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四年开展一级考评2万余项,考核力度为项目实施前的数十倍,300多场次6万人次参加绩效发布会,800场次7万人次参加现场案例教育会。绩效管理的深化,推动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质量大幅提升,企业和员工面貌焕然一新。着眼人的关怀,通过绩效手段纠正员工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和不规范的作业习惯,让无情考核胜似有情。践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是为了员工的福祉,为员工建设洗衣房、书吧,发起设立轨道交通行业首个公益基金会,联合各方对所有小区进行提质改造,建成省内一流的幼儿园、改造多个休闲广场和运动场馆,改善员工及家属医疗、教育条件,大幅提升了员工幸福指数。企业感恩员工,员工感恩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着眼人的成本。针对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效能低、增产人不增效等问题,聘请咨询机构系统开展了定岗定编项目,通过多技能培养、转岗分流、辞退劝退等方式,四年消化冗员1105人,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通过四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坚实基础。下午我的同事们、总经理他们还会就基础管理的话题进行具体的交流、分享。 四、创新的下一站——融入“中国制造2025”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中车株机公司将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和机遇,推进生产制造和产品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一是向智能制造转型,我们提前谋划并实施“株机智造”工程,在行业内率先启动了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国家工信部51个“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中位列第一名。从2015年开始,我们建设了转向架智能制造信息化平台,当前正在开展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明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届时,在生产组织、能源利用、人工成本、产品质量、柔性制造、示范效应等多方面为公司创造相当可观效益。 二是向智慧列车进军。智能装备和产品具有“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等特点,符合轨道交通装备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创新的主攻方向。近三年,我们精心建设三个“国字号”实验室,建立更加开放的校企(所)联盟和外部专家库,联合骨干企业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我们正在打造国家的创新中心。着力开发一批智能系统和智慧列车。当前我们正在自主研发“基于大数据的车辆全寿命远程跟踪、诊断、维护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增值服务;与外部设计机构联合开展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车辆研制。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通过协同创新,打造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列车。对于一个零件上万的轨道交通车辆来讲,打造智慧列车需要很多核心部分实现智能化。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智慧列车是这样的:车窗拥有OLED显示屏,旅客通过指尖在车窗上滑动,就可以看到车速、到站时间等列车运行信息;乘客可通过触摸操作实现视频或者电视节目的播放;座椅安装娱乐系统,旅客可以在旅途中收看视频、读新闻、逛网店及列车的运营者则可以根据车载无线局域网系统获得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习惯,推动产品设计更新,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是谋未来。对于我们做企业的来说,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精。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认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的走下去,这样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功。 希望这次会议能做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到零风险,通过我们的努力生活方面做到零投诉,体现服务好。通过这次充分的交流使我们的零距离,我们的感情更好。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1月30日 11:16
张秋生谈株机狼性企业文化:狼王领舞更符合未来态势
张秋生谈株机狼性企业文化:狼王领舞更符合未来态势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解读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他表示,在过去将近80年中,无论在发展的哪个阶段,中车株机都是自强精神的体现。早上周清和董事长党委书记用了“引狼入室”、“与狼共舞”“把狼赶走”的狼性文化,前面两个我基本同意,但是后面的有讨论的空间。如果说狼性是中车株机企业文化的特性的话,这点是有待考证的。我更愿意说把狼赶走,还是用狼的话,如果把它变成“狼王领舞”可能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态势。 以下为会议实录: 今天会议开到这里所有在座的各位嘉宾,跟我一样都有非常深的体会和很好的收获。从今天这么大的会议厅到现在,这么高的座位率,我希望我后面的总结简短,把我个人的感觉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有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诗:地以人传人以地,我斗胆续了下一句:行为知源知为行。 我想今天在这里表达几个观点: 第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源自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基础。 今天很多领导说到了一句话,时代是思想之父,实践是理论之源,很多人感觉到这个地方是神农故里,也是红色的摇篮。株洲田心造就了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无论是院士也好、其他的科技创新也好,是值得投资和向往的热土。从1978年到今天,将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改革开放为中国的企业管理创新持续奠定了社会基础,中车株机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中国的强大而强大。中车株机从1936年到今天,80多年的时间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不服输的企业精神,有底蕴有底气的企业文化,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来源。这是中车株机人共同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中车株机的文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当中,包括今天我们交流的五位一体的安全观,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同时也赋予了中车株机文化新的内涵。 第二,中车株机的管理创新经验契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创新是新时代首位的发展理念。正像今天早上邵宁主任说的,中国发展到今天,人、才、物等等这些大的要素投入,发展到今天已经转移到了依靠知识驱动的时代,自从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之后,我们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摒弃过去的发展方式,中车株机的创新管理经验是中车株机长期经验的积累。也是中国管理财富对世界的贡献,是世界商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提出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的推广,在今天非常有意义。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具体体现。 第三,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的精髓,通过今天的会议,我进行了这样的概括,自强的企业精神,精湛的质量要求,安全的风险意识,全球的经营视野,人本的科学哲学。 在过去80多年中,无论在发展的哪个阶段,中车株机都是自强精神的体现。早上周清和董事长党委书记用了“引狼入室”、“与狼共舞”“把狼赶走”的狼性文化,前面两个我基本同意,但是后面的有讨论的空间。如果说狼性是中车株机企业文化的特性的话,这点是有待考证的。我更愿意说把狼赶走,还是用狼的话,如果把他变成“狼王领舞”可能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态势。 在精湛的质量要求上,不仅是产品上的一丝不苟,零风险,同时在管理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今天大会交流了两个跟这个有关的话题,其中一个是目标责任制,另外一个是岗位标准制度,这两个是相互联系的,体现在管理上的精湛质量要求。 安全的风险意识,这个安全今天下午是个主题,大家收获非常之大,也受到了冲击,安全不仅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管理的内容。 全球的经营视野,从第一个傅总经理的解读当中得到了体现,“五本”的全球视野观,从未来中车株机还会朝着更加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而且这里面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人本哲学是全方位的,人本哲学不仅仅强调技术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需要调动各种人的积极性,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的哲学观,管理创新也需要科学的哲学观。无论是企业高管、普通员工都是人的组成部分,同时客户包括具有法人特性的人,也是人的组成部分。人本科学哲学就是要把企业各方面的厉害关系的人得到平衡,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精神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世界文化、人本文化共同组成了中车株机的企业文化,中车株机的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各种管理活动在这样的文化中开展的。这些管理活动开展丰富和发展了中车株机的企业文化。 最后中车株机要把它的管理创新经验凝练成为中国智慧,贡献管理世界。上午,中车株机周清和董事长作了主旨演讲,下午四个专题演讲,我们收获了很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贡献商学智慧,培育领军人才。 我们还要在中国企联的指导下,对500个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也包括中车株机的管理创新经验。后面还需要继续的凝练,企业文化当中到底有哪些元素组成,怎么能体现今天所有讨论的内容,也包括周董事长的天道忌巧、天道忌盈。他们在管理当中是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等等这些。 今天进一步学习研究中车株机的管理经验,进一步的凝练使之成为中国智慧进行学术发表案例,进中国商学院课堂,贡献并引领国际管理界。 今天我们是以管理为主题的交流,活学活用中车株机的管理经验,是我们不同人的学习结果。中车株机的管理经验也好,都是大家可以借鉴学习的。我们共同来推进中国的管理常青,感谢工信部给予的这样机会。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提升中国管理,来贡献世界,我们是一体的。谢谢![详情]

于吉: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创造丰富创新经验
于吉: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创造丰富创新经验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做会议总结。他表示,企业无创造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企业在创新上如果等待观望、懈怠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于人,很可能是企业的灭顶之灾。株机没有等待,没有观望,没有失去发展机会。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傅成骏总经理、尊敬的张秋生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经过一天的时间,收获了丰盛的果实,即将满载而归。借此机会我谈两点体会。 一、中车株机创新经验有哪些突出特点,中车株机的创新经验非常的丰富,我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比较突出的三个特点: 1、中车株机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矢志不渝。高铁已经走出了国门,成为我国装备工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机车车辆是代表作,为什么株机能够成为代表作呢?成为总理在国际市场推销的产品呢?这与株机几代领导带领员工矢志不渝,创新不止密切相关。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撬动株机发展的第一杠杆。株机已经成立80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株机紧跟时代步伐,曾担任株机的主要领导有:丁爱国、赵小刚、李志轩、徐宗祥、周清和董事长、傅成骏总经理,各位领导接任前任领导,一棒接一棒,创新成为株机时代的召唤。达尔文说过,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去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强的,而是变化、反应最快的。企业无创造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企业在创新上如果等待观望、懈怠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于人,很可能是企业的灭顶之灾。柯达的兴起是抓住了照相机进入革命的机会,数码相机兴起之后,柯达等待观望,后来破产。摩托罗拉公司经过了40年,手机的创造者,因竞争意识松懈被谷歌公司收购。诺基亚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几十万诺基亚高管掉了眼泪,诺基亚是值得敬畏的公司。诺基亚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世界变化太快,错过了改变,错过了机会,而诺基亚不是错过了赚钱的机会,而是生存的机会。株机没有等待,没有观望,没有失去发展机会。株机几代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2、株机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我国有很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家都有很多的长处、优势,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换率很低。据有关统计只有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换率超过70%,为什么?必须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创新能否成功成为科技成果,株机是整机企业,在立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主动寻求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起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合力。株机以市场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株机根据自身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形成与高校科研院所、谋长远发展,可持续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成为创新型的领军企业。 3、株机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紧密结合。推动两个轮子一起,“两条腿”缺一不可,技术创新是株机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创新的牛鼻子,管理创新是株机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保障。株机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重视管理,从而株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开花结果。 二、这次现场会由于时间比较短,没有安排交流互动的环节,大家都希望更多的了解株机的经验,这只是个开始,株机的领导一定欢迎在座的朋友来学习。 提三点希望: 1、深刻领会株机创新的经验,关于领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创业创新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活动,培育和发现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增效好的做法。工信部产业政策司非常重视管理经验的学习和推广。已经召开海尔管理创新现场交流会,这一次组织了株机管理创新经验现场交流会。 2、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株机的创新经验。这次来参加的企业比较多,有制造企业、服务企业、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希望各个企业在学习株机经验的过程中,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学,结合本部门的需求学,在学习中融会贯通。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宗旨是为企业、企业家服务,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继续做好株机经验的宣传工作,为在座的企业经验交流提供服务。 3、株机创新经验应当不断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现在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株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中车株机继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成功经历,不断发展株机经验。株机可以说承载着我们各方面的中心任务和热切的期盼,迈入新时代,找准新定位,提出新要求,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这次会议株洲市委高度重视,株洲市有关部门为会议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中国中车集团非常的重视,领导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要求。中车株机的领导高度重视,周清和董事长、傅成骏总经理,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演讲,陈志新副总经理、王秀华部长、转向架事业部徐海霞总经理分别介绍了株机的经验。北京交通大学张秋生教授他是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做了非常精彩的点评。中车株机的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曾春来、运营管理部李一鸣主任,公司办赵毅副主任,等等做了大量的会务筹备工作,为我们在座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株洲市委市政府株洲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中国中车集团的领导,还有张秋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大家都非常忙,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现场会,说明大家对株机经验的重视,也说明大家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让我们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大贡献。 我们在这里代表会务组衷心的希望各位同志旅途平安、快乐,事业顺利,全家幸福安康。本次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将中高层从烦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将中高层从烦琐事物中解脱出来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转向架事业部总经理徐海霞谈岗位标准化管理实践。她谈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岗位标准化实质就是用来规范和调整机构与成员的行为。二是利用标准性的管理,将企业经营的技术、经验用标准将其固化及储备。三是管理流程化、表单化、规范化能够帮助管理者检讨自身的管理工作;改善管理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四是协调管理的需要,将中高层管理领导能力从烦琐的管理事物中解脱出来。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中车株机岗位标准化管理实践。我的汇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个是岗位标准化的背景。株机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比如说我们如何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一体化的管控模式,覆盖我们分子公司的管理,如何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做好顶层设计。如何衡量我们各个部门岗位设计的合理性。如何开展我们的员工评价,如何让我们员工正确的做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了岗位标准化的概念。 我们认为岗位标准化有这么几个好处。它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宏观上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企业管理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质就是用来规范和调整机构与成员的行为。 二是利用标准性的管理,将企业经营的技术、经验用标准将其固化及储备; 三是管理流程化、表单化、规范化能够帮助管理者检讨自身的管理工作;改善管理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四是协调管理的需要,将中高层管理领导能力从烦琐的管理事物中解脱出来。 从微观的层面来讲,岗位标准化是一项基础的管理工作,它在传承知识经验、明晰职责流程,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岗位标准化,其实质就是在岗位工作明晰、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各岗位在所涉及的各流程上具体的工作实现操作规范化。 岗位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梳理以及标准化、工作标准的编写。 岗位职责的梳理:企业愿景、战略目标、组织设计、部门职能、岗位职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岗位职责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通过企业的愿景规划出这个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合适的组织架构设计,组织架构设计完成了之后可以定义我们部门的职责,通过部门的职责分解可以形成具体的岗位职责。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确保我们的岗位职责有源可寻,有岗可依。通过双向的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确保了我们岗位职责的统一,从而确保我们岗位职责的完整性。 以转向架事业部为例作为公司的核心生产部门,基于价值为导向的横向分工形成了四部三车间,29个管理业务组的基本架构。 工作流程的梳理以及标准化。针对每个具体的岗位可以梳理出多项岗位职责,每个岗位职责可以延伸出多个工作模块和工作事项。工作流程的梳理需要借助工作程序图,表达某项工作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流转,形成可指导决策的标准工作程序和步骤。 工作标准的编写,针对每个具体的工作事项依据5W1H的原则,谁来做、何时做、做什么、如何做。通过四个层次,24问的模式,确定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员、合适的地点、做更适合的事情。 基于岗位标准化建设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一个模块,在我们模块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讨论增加了工作经验点及注意事项,即开展工作每个阶段要注意一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岗位标准化的具体应用,还是以转向架事业部为例,首先我们要分解到转向架事业部的组织架构上来,分解到了业务组。分解到各个部门的组织架构,在分到岗位上去。以综合管理部为例,形成了四组17个岗位。形成小组和组织架构,细化到岗位职责上去。 具体的某个工作事项形成工作的程序图,工作程序图可以帮助我们明晰编写的标准步骤,同时也是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输入。 到了工作标准这里按照我们刚才说到的5W1H的方法,它的输出是什么。最后填写该项工作的注意事项,以及经验是什么,明确完成的时间周期。这个例子我只是简单的告诉大家,整个标准化作业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下面我具体的以一个工艺技术人员为例,到底是个怎样的写法或者怎么做,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我们发现我们需要新制定非常多的标准,依托岗位标准化我们是要新建两个标准的。其实这个案例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工艺人员分成了几个层级,最低层级的工艺人员大部分是在选择标准,应用标准,他只需要在数据库里选择他要的标准,这个里面用到了很多的标准数据库,标准的工艺库、工位库、设备库、工具库等等。 从我们的工艺人员来讲,是一场思维的变革,更多的工艺人员只是选择呈现标准数据的作业内容。他首先是想要知道他的产品是要在生产现场哪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这条生产线的节拍是多少,这个工位作业时间是哪里来呢?同时它还需要调用工位数据库,我们每个车型有标准的工位库,生产这个产品需要用到哪几个工位。完成这个产品在这个工位上所需要的物料到底是哪些?关键是他需要调用工位的编码库以及配送的地址库,确保这些无聊准确的送到工位上去。这些考虑清楚了以后,他着手编工艺文件,他要在标准的工艺库里面,给他做了一个结构化的工艺分工,选择要编译的产品,大部分的工艺人员只能对某一个具体的尺寸进行修订,其他的东西他是不能动的。他需要在结构化的工装库里选择他需要的工具,设备工具库里选择他所需要的设备,还需要明确这个工位上的物料是放在哪个盘里的,还要明确配送的频率是什么。  这些考虑完了还需要考虑这个产品编制成工艺文件,需要的数据标准有哪些,首先要选择质量信息模块,基于这个工位采集的目录,你是手工录入还是供应商自带的,还是要通过扫码形成的。如果说我们的数据类型是明确的,数据来源是明确的,可以自动生成产品明细表。如果你是一个机加工的产品,还需要在标准的程序数据库里选择你所要调用的程序完成你这个工艺。在作业人员的数据库里选择符合这个工位技能要求的技能操作员工。一流的工艺人员是编标准,二流的工艺人员是选择的,他只要会应用。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系统进行统一发布。最后通过系统下发到车间,我们生产车间的员工他能够看到的是什么东西?首先要刷卡来判断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这样的工艺文件降低了员工的操作难度,使员工的工作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我们所有作业类的标准,包括工艺质量标准,安全现场标准,等等这些标准需要在我们的车间落地,形成了操作员工的岗位标准化。在座的各位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是否可以解决生产线上的所有问题呢?答案是不可以。一部分手工作业还是需要培养一种高技能的员工来解决。 成果效益与改善创新。以转向架事业部为例,这是我们的成果。从成果上来看,岗位标准化和创新改善是个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我们的岗位标准化可以快速的推广复制到我们各个分子公司基地,同时每位员工不管是本部的还是基地的,它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有利于质量提高、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形成良性的PDCA循环,保证持续改善。 实际运用及联动效益,现场应用之工艺规划,工艺人员按照岗位标准化手册中产线设计工作事项,从分析生产需求、计算节拍、划分工位、流程。我们现场管理的各项标准,包括安全管理的标准,现场定制的标准,设备的标准,标识的标准等等,应用我们的现场管理,或者是我们的星级现场建设。我们的现场非常的整洁,规范有效,有序。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随时随地随时随刻大家去看都是保持这样的状态。 岗位标准化的培训,实现员工的快速上岗,缓解我们的用工压力,减少外派援助人次,确保援助质量,快速补充/替换内部岗位,解决许多专业人员共同解决策的课题。 目前事业部以岗位标准化作业手册,对专职一岗的员工开展多岗位标准化培训,使技术人员不仅具有解决生产环节的工艺质量问题的能力,同时兼备项目的能力。 岗位标准化用于部门岗位价值评估。基于岗位标准化作业手册,绘制岗位“三表”,工作时间干特图,明确部门的职责。这个岗位这个人在哪几个月会有一些事情。通过月度的干特图体现月度周期性的工作。这个人哪个月到哪个月是具体的事要做的。 通过三张表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对于上级领导管理,他可以合理的进行工作调配,这个岗位到底需要几个人,是两个人或者半个人,这项工作可以完全支持我们的定岗定编的工作。 岗位标准化应用岗位绩效管理,因为我们现在的绩效管理方式,大部分是沿用组织绩效管理的方式,采用的是KPI+GS的方式,我们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对照标准部分岗位很难提炼出KPI和GS。从写实性的角度来讲,不能完全反映出员工的日常绩效,这种方式操作起来非常的耗时。我们改进后的岗位评价方式是以岗位标准化手册为依托。最终形成覆盖所有岗位的所有工作,覆盖工作特性的评价模式,形成人手一册的绩效手册。这张表是我们最终形成的基础数据平分表,前面是基础数据,后面是符合得分。根据这张表完成的岗位绩效基础数据,按照岗位类别细化的平分原则,确定岗位基础得分。开发了岗位绩效的APP。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将知识管理自动化。标准的程序图以及聚焦工艺规划,31个基础数据库。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的系统,分别将不同的东西固化到不同的系统中。实现了我们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调用,最终实现我们支持管理的自动化。岗位标准化的应用方面,远远不止我说得这些方面,工艺人员是可以分处类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一一的赘述,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详情]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湖南株洲召开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湖南株洲召开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提供指导,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承办,湖南省和株洲市协办的“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今日在湖南省株洲市召开。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和中国中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大洋分别致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以及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先后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发表主题为《绿色智能交通的发展》的演讲,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发表《创新牵引、管理强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的民族品牌》的主题演讲。 株洲市市长阳卫国推介了株洲市的产业发展环境,株机公司分享了管理创新经验、中车株机公司总经理傅成骏介绍了中车株机国际化经营(五本)之道;会议还展示了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中车株机企业“大安全”建设与实践、中车株机岗位标准化作业的实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关专家就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进行了解读。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主持交流会。 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表示,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制了中国首台商用中低速磁浮列车,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这5年来的海外订单金额超过420亿元人民币,是上一个5年的6倍;近年,公司成功助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突破千亿目标;获得创纪录的南非电力机车与维保订单,并首次将中国动车组打入欧洲市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名片”。 近年来,中车株机公司先后开展了“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管理 ”“提升高性能轨道交通装备自主研制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全面绩效管理”等创新工作,先后4次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周清和介绍,中车株机公司基础管理的提升,不仅有效保证了公司稳步、健康发展,更为长远战略目标提供了原动力。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73.8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263万元。 中车株机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以新产业和海外市场各占三分之一份额的“一体两翼”发展目标,推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冲刺2000亿规模目标。[详情]

王秀华分享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打造五星级现场
王秀华分享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打造五星级现场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安全与保卫部部长王秀华分享中车株机企业“大安全”建设与实践经验。王秀华表示,大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开始制定了宏观规划,还有每年的6步骤小循环,调研分析照准方向,对标诊断找出差距。现场安全,精心打造五星级现场。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非常的荣幸站在这里和各位分享株机公司大安全建设与实践。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人民日报社的评论部主任,曾经回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参加毕业典礼时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变得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很多,特定的是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包括了技术、价值观念,规范以及信仰。什么是安全?安全就是没有伤害,安全就是平安幸福,安全是稳定、是效益、是持续发展,安全就是和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年前当我走上安全管理岗位的时候,我到百度上搜了安全的字义,把安拆成了四个部首,每个字都跟我有关系。什么是安全文化呢?企业的安全文化是被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行为规范为一体的。 中车株机公司的大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标准化管理、文化引领。通俗的讲,大安全就是人人、处处、时时、事事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用一个金字塔对我们的大安全文化进行深度形象的描述,第一层是安全战略,第二层是愿景,第三层是五个安全,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模块。现场、设备、员工、产品、用户都是公司的有偿财富,员工安全是个负责任企业的最低底线。用户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让所有经营活动的过程安全受控,包括投资、市场、项目、财经人资、信息。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分为三个板块开展工作,设备安全、产品安全、用户安全。传统的安全管理重生产、重设备,构建了系统大安全管理体系。 个人目标,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人人分享安全。要实现文化引领就必须有一套高标准的理念体系。安全战略是我们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准则,生产安全四零一无,有的人认为是好高骛远,认为可望而不可及,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视频为什么这么有力量。伤害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但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事故。 中车株机公司的大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深刻的记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全员背诵我们生命法则。大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开始我们制定了宏观规划,还有每年的6步骤小循环,调研分析照准方向,对标诊断找出差距。现场安全,精心打造五星级现场。 设备安全:对标诊断促本安、源头投入防风险。还有我们取消底架的二次转胎。 员工安全方面我们举办大安全文化晚会,将大安全培训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各级领导层、各级员工。 产品安全方面贯彻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坚持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安全至上。建立产品风险控制流程,促进工艺质量完整提升。用户安全方面,建立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机制,建设三级服务体制,打造产品全寿命周期维保服务的4S店,让客户用好车、车好用、车用好。 株机公司为了让员工更好的理解融入大安全、践行大安全,我们建造体验式的安全文化中心,我们这个培训中心定位是三平台一中心,中国中车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机械制造行业安全教育标杆平台。培训中心建设原则是学以致用,功能齐备。同时采用数字多媒体,仿真VR等技术应用。展板展示、实景模拟、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这是我们大安全培训中心的楼,今年年底会把方案定下来。大安全之所以大,产品安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合格率逐年上升;我们会勇于继续探索实践,打造一个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展现出更多的成果,并以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为窗口,走出田心,走进新时代。 最后请各位欣赏我们公司大安全文化的宣传片。以上就是我今天汇报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 谢谢大家![详情]

陈志新介绍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
陈志新介绍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新介绍“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陈志新表示,株机公司通过对战略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联动,建立了三级目标体系,根据职能部门业务单元职责和指标的单元性,指标分解到职能部门。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车株机公司目标任务制全员绩效管理的体系,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建设目标任务制度全员绩效的构成背景。 中车株机公司继2009年实现百亿规模后保持增长势头,在提升盈利能力、加快新市场布局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公司基于行业前景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对于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及落实的机制不够完善。公司在海外市场开拓国际项目执行,供应链管控等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部门层面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支撑新环境下的战略目标落地;员工层面:职业化素养难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内部组织和员工主动担责为有效形成,员工的责任意识有待提升。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亟待建设一套与公司发展战略一致,标准量化、规范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 接下来介绍一下株机公司绩效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体系设计。 株机公司通过对战略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联动,建立了三级(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这里有张图大家看一看。目标体系是公司战略中可量化的部分分解,根据职能部门业务单元职责和指标的单元性,指标分解到职能部门。 任务体系,任务体系将公司战略中不可量化的目标分解可执行的任务指标。通过重点工作指标进行考核,重点工作管理采用加分机制,将任务下达转为任务申请。设置关联得分,强化部门协作。哪个部门的GS指标或者申请了重点工作越多,他在GS得分就越高,他在最终的评价得分上会越多,它的排名就越靠前。各个部门都在争取多申请一点重点工作指标,在月度、季度、年度的评价过程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营造一种大家都想申请重点工作,多干一点活。这样他的工作任务或者任务指标得分也会比较高,解决打碗效应,改变“多做多错多考核”的现象。 主要关注:时间跨度久,协作部门多,工作难度高的工作项点,强调与生产、经营核心价值链的关联;强调对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贡献;重点项目特殊贡献、任务突击,紧急满足客户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绩效改善,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建立执行有效性及问题识别机制。对已经造成后果的安全、质量、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责任追溯,对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力,履责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分数、金额考核。责任指标包括安全事故、质量事故、顾客投诉,党风廉政建设。 目标任务是全员绩效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力求到“四全”,考评维度、覆盖范围、考核周期、考评对象。同时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我们还覆盖了项目执行的专项领域,实现了设计、研发、经营管理全覆盖。 考核周期:将不同周期的重点进行规范,推进战略实施,有效落实公司年度工作目标,推进规划目标落实实施。 考评对象:覆盖51个部门,近万员工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三级四类指标。 下面与大家分享体系推行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亮点。 一是搭建了绩效管理组织流程体系,成立绩效委员会,下设组织绩效管理办公室和岗位绩效管理办公室。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分为组织绩效和岗位绩效。我们为此制订了组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对绩效管理的职责分工、评价流程、评价标准结果运用进行了规范。涵盖指标申报、评审、评价、补报等全套的流程。 二是构建联动考评体系,推动问题识别, (1)给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下达月度固定型重点工作,要求各部门对在工作开展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根据责任执规考核标准,输出固定数量的考核事项。 (2)加强考核针对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输出固定数量的考核指标中必须包含一定数量对职能履责类指标。 最近三个月我已经被考核了两次了。将考核金额直接落到责任人当月的薪酬中。 三是建立和完善“四会”沟通机制,推进全员绩效管理持续改进。“四会”机制推动企业在纵向、横向两个管理维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绩效沟通会、评审会分别召开了48场次,每月召开一次,四年召开了48场次,现场会是由质量工艺项目安全等职能部门针对各领域的典型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今天上午清和董事长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了,教育广大的管理人员对同类型的问题或者相关的人员让他们在别人犯的错误当中吸取经验。绩效发布会分为公司级、部门级,公司级召开38次,9600多人次参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改善机制,发现一个问题,落实一项考核,先后推进绩效发布会的决议落实。鼓励全员参与到绩效改善过程中,发布决议346项,职工代表提问35项,落实29项。 四是坚持目标牵引,引导各个基础管理平台系统提升。挖掘识别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以绩效目标为牵引,激发专业部门的活力,推动了一系列的基础管理开展。 五是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建立正激励机制。我们从2013年到现在,跟绩效结果直接挂钩的工资比例,在逐年上升,近两年在40%左右,今年我们的绩效工资会达到5个亿左右。 通过多维度、立体广、多层次的考评我们取得了一些基础管理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综合成效。夯实基础管理内核,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2016年实现全年86个项目并行制造。另一方面比较直接的通过技术管理的提升,也有专业领域的其他的特殊措施。2016年公司机车车辆机破件数较2013年下降了36.8%,城轨车辆救援率、故障率较2013年分别下降了61.5%和51.3%。开口项管理取得突破,机车项目实现零开口项交付。城轨项目开口项由2013到2016年,累计降幅达85%。 人力资源效能显著提升。重塑员工的职业状态,构建企业精神与活力的新常态。行业规范考核:39起/月,2起/月。员工作业规范合格提升90%以上,推诿不作为的现象直接减少。对事业的忠心凝聚,对业务的责任心强化。 实现企业经营压力共担,提升组织效率,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企业战略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得以层层分解落实,公司承担的市场经营压力转化为各项经营指标分解至各个业务单位、部门及员工。[详情]

傅成骏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
傅成骏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总经理傅成骏分享“中车株机国际化经营之道”。他谈到,中车株机将国际化提升到空间的战略高度,明确推进策略,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形成思想共识。制造+服务、国内+国外等多格局并举,一体两翼业务形态,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场。强化技术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产品型谱最齐全,种类最丰富的研发体系,搭建了多样化的产品平台,为公司“走出去”创造了前提条件。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工信部为我们提供这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非常荣幸代表中车株机公司分享国际化经营之道。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实施背景,在国家层面、国家的战略政策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环境,2011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走出去”的工作会议,强调央企加快“走出去”的实施战略。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国家领导作为推销员,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推荐中国高铁系列产品,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一直成为全球的热点、焦点。抓住发展机遇,建筑政策的东风,扬帆起航。2011年以后,铁路政企分离,投资规模锐减,行业黄金十年结束,既有市场紧缩与新生力的持续放形成双重挤压。国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 对公司层面,2011年左右,国际基础薄弱,一是海外竞争力严重不足,比如说按照国际标准可出口的产品种类少,同时海外营销技术项目比较薄弱,在2005年到2010年海外订单平均每年在5亿元人民币。出口方式中基本依靠代理实现产品出口。同时出口的产品主要为电力机车,城轨、动车组产品还没有实现突破。 产品的覆盖面窄,集中在伊朗、哈萨克斯坦。 坚定不移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第二部分思路与举措。 将国际化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明确推进策略,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形成思想共识。 规划目标,制造+服务,国内+国外等多格局并举。“一体两翼”业务形态。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海。 强化技术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产品型谱最齐全、种类最丰富的研发体系,搭建了多样化的产品平台。为公司“走出去”创造了前提条件。 株机公司打造并充分用四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为产品提供实验验证保证、为客户提供精品。 调整境外市场的拓展方式,株机公司制订了量化的市场,从市场的规模、竞争态势、市场准入等,将全球轨道交通国际市场细分为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公司采取差异化的产品及市场策略,对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作为重要的市场。对欧洲市场、澳大利亚等界定为密切关注的市场,采取动车组加有轨电车,产品输出的市场策略。同时株机公司将资源整合分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并开展集团化作战。一是借船出海,实现伊朗、巴基斯坦市场的突破。 联合出海,和行业领先企业开启了密切的合作,南非投资建厂,通过联合竞标的形式综合优势等等。 战略合作,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选择实力相当的当地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或合并的方式,实现协作发展,互利共盈。 株机公司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需求。2011年公司在吉隆坡成立海外的4S店,为客户提供维护保养,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劳务输出、配件支持等全寿命周期服务。 强化海外项目履约能力。研发“四化”建设,平台化、简统化、模块化、标准化,同时成立欧洲子公司,降低采购金额。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市场,对产品有更苛刻的要求。株机公司不仅仅满足客户的需求,更要超越客户的期待。比如在南非的项目上,株机公司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完成了首台机车下线,为业主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在土耳其项目上,株机公司调整项目计划,重新配置资源,获得了当地执政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时任交通部长高度称赞合资公司。 “五本”模式,本地化经营新策略。向基地输出技术和管理,保证技术一致性的管理平台一体化。帮助基地形成制造和服务能力。本地化采购,株机公司以本部为核心,以海外子公司为支点,搭建本地化全球采购平台。积极在当地寻找本地供应商替代进口零部件,通过调查和全方位对比,挑选出最优本地的供应商,拓宽本地采购渠道。 本地用工,以文化为导向引领本地化用工。牢固树立本地化用工的概念,充实本地治理团队,加强本地化员工的技能、语言,提高职业素养,增进不同文化员工的互相了解和文化交流。近年来公司海外的员工持续上升。产品走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在马来西亚市场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中车株机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由我国提供的城际轨道列车,由中车株机公司提供售后服务。 本地化营销,深化“两级”营销发挥各子公司平台作用,结合市场特点制定营销策略。立足本土多元多层贴近客户。 建设国际化运营体系,为建立适应国际化的组织构架,中车株机公司成立了海外组织架构,另一方面根据业务的需要,调整组织架构。 完善海外子公司的管控模式,给海外子公司充分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强化总部对海外子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 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同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的投身国际化经营。发挥境外子公司平台,拓展招聘渠道,争取高端国际化人才。 公司制定了国际化人才计划,三类国际化人才、四大培训维度、五大职业发展通道、六大学习平台。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体系。在国际化培养人才方面公司投入巨额培训资金。 建立完备的外派员工制度,支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公司为驻外员工具有国际的薪酬待遇,最大限度地保障国际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允许家人陪同。中层管理者选拔任用优先考虑有海外经验的员工。 市场业绩的持续增长,累计获得了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马其顿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个项目订单,收获了骄人的成绩。在南非市场公司获得四个项目订单,总额300亿元人民币。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实现了五个跨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电力机车的出口,到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和工程维护车的全系列产品出口。由传统的投标到投标、议标、增购以及与总包商合作等;由出口产品,逐步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管理”。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 国际化经营要顺势而为。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拿出符合国际标准甚至中国标准的高端装备,对外进行技术和管理,以及资本的输出。有国家作为我们的强大后盾,中国企业“走出去”前景光明。 技术和质量是开拓市场的核心,搭建高标准的产品,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尊重。这是我们国际化能够走出去、走进去留下来的根本所在。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实现增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获得持续订单的前提,是与客户长期合作的基础。是我们全方位考虑业主及相关方包括政府、民众、团体社会企业的综合诉求。中车株机公司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20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实现中国梦靠每一个中国梦,实现美丽的田心梦靠我们每一个中车株机人。 今后中车株机公司将牢牢把握中国装备走出去,成为走出去的典范。 谢谢大家![详情]

阳卫国:期待株洲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阳卫国:期待株洲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讲话。阳卫国表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国第一个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株洲航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加快发展,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现在国家大力拓展民营领域推进军民融合。还有一些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项目,期待未来株洲可以继轨道交通产业之后,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于吉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在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之际,我们特别高兴的迎来了由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举办的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在株洲召开。中车株机作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在一代又一代的株机人的贡献、努力奋斗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新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就是我们中车株机公司创造的,在新中国的工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国家、为湖南、为株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企联这一次专门在中车株机开企业管理的经验交流会,这不仅是对株机公司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们株洲的光荣,所以我代表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些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加快建设中国动力谷,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先行区,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的幸福区,产业发展城乡明显。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2.51个亿,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085亿。我们2017年经济增长的速度估计会在8%左右,经济规模2017年达到2700个亿或者还多一点。株洲的经济综合实力可以说是在湖南的第一方阵,株洲市是属于长株潭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政府一直把长株潭地区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株洲要走在前列,要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挑大梁,做贡献。今天上午腾飞书记已经对株洲的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 下午我们利用这个机会,结合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把株洲产业基础、产业优势给大家作个报告,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对株洲的产业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和全面的了解,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到株洲来,支持株洲的发展,把更多的项目落到株洲来。 株洲的产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个是产业基础坚实,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我们诞生了18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这个第一包括刚才报告的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我们这些第一,现在一直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第一。株洲所的IGBT也是填补国内的空白产品,高科技产品。还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的制造基地第一个也是落户在株洲,还包括我们株洲所世界首创的智能轨道列车,也是我们国家工业第一的,一直在续写。 目前全市形成了轨道交通、航空、汽车及零部件、服饰、陶瓷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标志性的名片。一是重点产业突出,近年来我们重点来围绕三个动力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特别是今年报道很集中,关于株洲的中国动力谷,像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湖南电视台都在重要的时段用很长的篇幅进行了宣传、报道。 今年6月人民日报就以“中国动力谷世界正瞩目”为题对我们的中国的动力谷进行了推介,轨道交通产业实力雄厚,聚集了中车株机等的交通装备、制造企业300多家,株洲生产的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到了全世界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也是株洲第一个过千亿的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优势明显,株洲是重点建设的六大工业之一,我们借助了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优势,株洲航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加快发展,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我们国家直升飞机的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是在我们株洲做的。我们的331、608,推动的不仅仅是原来的军工生产,现在利用国家放开中低航空市场的机遇,大力拓展民营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我们除了做军队配套的航空飞机之外,还做了三款飞机,其中包括一款直升机、两款固定翼的飞机,此外还有一些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项目,我们期待未来株洲可以继轨道交通产业之后,在航空领域打造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得挺快,我们北汽株洲基地,原来株洲是不生产汽车的,北汽落户株洲之后,北汽形成了年产50万台的制造汽车的基地。其中有相当多的是新能源汽车。中车株洲所旗下的电动大巴制造也有很大的规模,今年预计实现60个亿左右的销售,这个规模在同行中居于前列,有同志跟我介绍大概排到国内的二三位左右。早几年也排过第一位。这是我介绍的动力三个相关的产业。 新材料方面具有规模以上的新材料企业76多家,以时代新材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以株硬集团为代表的先进材料享誉全国。生物医药方面现有规模以上的医药生产企业15家,拥有专利102个,千金药业是中国的驰名商标,2004年在上海上市。信息产业方面微软、大汉惠普、长城电脑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相继落户。电子元件及组建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电池原材料的产业链条加快完善。株洲电子机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传统产业蓬勃发展,陶瓷方面,株洲醴陵是全国八大陶瓷出产地之一,是世界釉下五彩的原产地,被评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产品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业陶瓷、艺术瓷、建筑瓷等4000多个品种,产量占到了全省总产量的94.7%,醴陵陶瓷被誉为当代国瓷,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非常喜欢用醴陵的日用陶瓷产品。醴陵还有很大一块是工业用瓷,工业用瓷占的比重非常大,这一块未来陶瓷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工业里面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蓝思科技,用陶瓷作为手机的高档面板,陶瓷不断的拓展它的应用领域。 服饰方面株洲有中南服饰市场的第一街,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的美誉,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推广、展示销售、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生产全产业链。服饰产业总产出超过了千亿,从生产到流通、到销售,这个产业规模非常的大。 我们全市有三千多个农户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了唐人神,他们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的重点工程企业。唐人神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从源头从饲料的生产、生猪的养殖、肉质品的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农业企业。已经形成了100多个亿的规模。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大家对株洲的印象是工业城市,实际上在农业方面株洲也是很有亮点的,除了唐人神之外,我们株洲曾经是全国第一个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株洲人种田的水平也很高。  产业的创新突出,我们先后九次获评了全国科技进步城市,是国家自主示范创新区,聚集了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人才资源。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有个叫立顿的,是上海的一家研究机构,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排了一个中国城市百强,这个城市百强是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排起。湖南有六个城市入了这个榜,我们省会长沙排在前面,排到十几名,湖南六个城市株洲排在第二,后面还有其他的几个城市,像岳阳、衡阳、郴州。株洲作为人口规模在湖南省是不多的,我们的人口规模排到了第10位,经济总量排到了前三。综合竞争能力排到湖南的第二,不仅仅是我们的总量,更多的是对我们城市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的肯定。株洲是有非常优越的、明显的科技人才优势。首先是科技人才云集,我们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2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338名,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有三位出自于在株洲本土的院士,刘友梅院士、尹泽勇院士、丁荣军院士,今年也有一名很年轻的同志,冯江华同志也是进入了院士的第一轮选举,他很年轻,我相信后面还有足够的机会。在株洲成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以院士为代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这是我们株洲非常宝贵的财富。拥有高素质、集聚创新能力和活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研机构齐全,我们是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研发平台8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家,博士工作站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加起来是有5家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的工程研究技术中心都是在某些领域标志着、代表着国家的最高科研水平机构的平台。说明我们株洲在科技方面的突出优势。 科技水平领先,我们研制了世界第一台储能式的有轨电车,世界最大功率的电力机车,国内首列商业运营中低速的磁浮列车,国内首条8英寸大功率的IGBT芯片生产线,国内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仅是株洲的名片也是国家的名片。 株洲具有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环境实力竞争力,着力营造优良环境,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政府的第一责任就是为企业好好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株洲有多层叠加的政策机遇,我们既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实力城市,我们同时还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城市,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国家对中西部的支持政策可以说在株洲全部汇聚在这里。 要素平台充足齐备,我们拥有各类技术院校有48所,我们投资近200个亿建设株洲职教城,是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职业教育基地,每年可以提供职业技术劳动力10万人以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可以订单式培养,我们职教城有十所职校,可以迅速的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和人才。 水、电、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充沛,价格相对低廉,有省级以上的产业园10个,建成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株洲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获评长江经济带国家转型省级示范开发区。 政府服务优质高效,加快转型政府职能,为投资客商提供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了70个工作日内,是湖南省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的地市之一,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这一块我们在2018年,我们正在研究明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也有个考虑,把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让老百姓、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国内有些地方在追求或者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让我们的老百姓、企业少跑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双赢是共同的愿望。今天的株洲可以说是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处处有干事创业的热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前景,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我们非常期待各位企业家关注、考察、洽谈和投资株洲,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用我们最好的政策,最优的环境来推动我们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和地方的共同发展。 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身体健康、事业辉煌,万事如意。谢谢大家![详情]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出席。[详情]

周清和谈株机经验:科研舍得投 花1元引进就投3元吸收
周清和谈株机经验:科研舍得投 花1元引进就投3元吸收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发表主题演讲。周清和表示,中车株机公司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集聚,快速育成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在科研经费上舍得投入。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初,就提出了1:3的投入理念,即每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公司就要投入3元钱进行消化吸收。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主任、朱理事长、腾飞书记、大洋书记,以及各位朋友们、专家教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与大家相识,中国企业联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把管理创新经验交流现场会放在中车株机召开,这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鞭策和激励。我们这个行业特别不一样,我们面临的客户是大客户基本上是政府采购的市场主体,对我们株机这些年的发展起了关键、基础的作用。我们压力很大,不是来自市场的竞争。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和实践对我来说就是向大家分享中车株机的想法和实践,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创新管理、技术创新,我们企业发展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我们的管理创新,一个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这两个轮子来驱动我们的市场。 同时我们的安全保卫部的部长会就中车株机公司就企业的大安全文化体系向大家做个分享,为什么讲大安全体系、大安全文化,我们是个传统的制造业,我们几十年来还在讨论生产安全、制造安全,制造安全和生产安全是我们企业基础的管理和基本的要求,在制造安全的前提下怎样实现我们的产品安全、员工安全达到我们的用户安全,通过我们的财务风险控制等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企业经营安全,所以我们叫大安全文化。我们探索了很多年,形成了体系。 从部门管理到绩效管理怎么深入,标准化体系建设跟大家分享,通过这个标准化体系的目的是我们任何一个员工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拿到这个体系以后要干什么,需要哪些技能。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很多推动管理的方式和策略,由于这一点时间不能一一的跟大家汇报,相信通过这一次会议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交流。我作主题报告之前,花几分钟时间给各位就中车株机企业做个简单重复的介绍。从我们的文体设施、文体建设、到建设体系,产品的参观考察我们是全方位的向各位开放。我们株机公司起点很高,有院士的水准,因院士而生,是院士的摇篮,先后又诞生了刘友梅院士,2001年研究所的所长也获得了国家轨道牵引网络变流领域的院士,我们是院士的摇篮。我们在90年代以来生产了动车组蓝箭和中华之星,是我们刘友梅院士的牵头人,同时我们在60-70年代生产了第一条地下的铁路机车车辆,这是中国地铁最原始的地铁。 株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总部的高度重视,先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国、苏联、法国的合作,是非常有特色和实力的气色,形成了株机公司现有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我们株机公司得到了两级政府在企业的经营环境,我们腾飞书记陪我上北京、深圳跑市场,对我们高度的信任,高度的支持。两级政府和总部的支持是我们株机公司成长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株机公司有底蕴,有底气企业把事情做好,也必须做好。 把株机公司的特点简单的归纳一下,使大家对我们的株机公司对我们的田心有所了解,田心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保持千亿的产值,湖南省政府要求我们的产业集群在2020年做到两千亿,这个任务太艰巨了,但是我们还在谋划。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讲创新,介绍株机公司的创新,打造轨道交通装备的民族品牌。  一、为什么要创新——创新驱动成就行业“代表作” 说到创新,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创新无处不在,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就是企业间竞争而言,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谁就能掌握主动。最近,财富中文网进行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企业排行榜”的评选活动,跨行业评选出40家兼具“创新”与“影响力”的优秀企业,中国中车位居第7名,并在制造行业明星榜中位居第一名。可以看出,中国中车在评选中得到了受访者的高度认同,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形象和“金名片”。 作为中国中车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车株机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让中车株机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没有创新,就无法与国际高手同台比拼,在技术上就只能处于“跟随”地位,不能实现在全球工业技术地位的上升,也不会有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版本”的轨道交通装备,“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国内就会成为外资企业的“沦陷区”,铁路干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将受制于人,国家的战略、军事和经济利益将得不到保障;没有创新,我们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无法引领市场,再造新株机就会失去发展动力,企业将无法从百亿平台迈向更高的发展目标。中车株机因铁路而生,1936年在湘江之畔、原粤汉铁路之侧创立,195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1978年全面转产电力机车,是中国第一家轨道电力牵引装备制造企业;我们因创新而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研制出53种累计近9000台各型干线电力机车,为国内外21个城市提供城轨车辆约10000辆,“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代表了我国电动车组技术的原创,中低速磁浮列车、储能式现代电车等新型装备抢占同类技术制高点,是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依托于创新发展,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了我国在海外的首个铁路装备制造基地,代表我国电动车组首次出口海外,挺进欧洲,拿下国内轨道装备行业的出口之最,20年来累计出口17个国家共500亿订单,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先锋。可以说,中车株机81年来从零起步到创造诸多世界第一,就是一部在学习中追赶,在创新中超越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史。 二、从哪里去创新——创新驱动的逻辑与主线 分析那些不久不衰的企业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勇于创新,不断超越,与时代同行。中车株机以振兴民族轨道交通装备为己任。将企业战略与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合,形成了勇负重任的责任与敢为人先的领跑文化。“责任”体现在对国家负有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对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对用户提供舒适、安全、可靠的产品,“领跑”就是要做行业的领头兵,勇争第一,追求完美,致力于成为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 “责任·领跑”的文化基因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动着中车株机平稳快速发展。从修理蒸汽机车到全面转产电力机车,我们完成了“一”的奠基;在新世纪的前10年又孕育了城轨产业,取得了“一生二”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展第三次创业,动车组率先走出国门并获得国内制造型号许可,磁浮列车、储能式现代电车、维保服务等新产业也争相“绽放”。“二生三”“三生万物”蓄势待发。与发展同行,我们始终把确保产品安全摆在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位置。每年,我们的电力机车承担国内铁路50%货运、30%客运牵引任务;每年,全国30多亿人次乘坐我们的地铁车辆达到目的地。我们的产品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是我们时时刻刻必须确保的底线。我们这个企业跟很多大数企业不一样,质量就是安全。 在中车株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明显的感受到有四股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精湛制造提供重要的支撑力,经营创新释放发展的潜力,管理提升激发内在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创新牵引—管理强基”为主线的企业管理模式。 文化引领:我们立足于振兴民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责任·领跑”的文化内核中汲取营养,致力于成为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 创新引领:我们围绕企业的价值链,紧扣技术创新、制造创新、经营创新、锻造系统集成能力、精湛制造能力、经营发展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管理强基:我们倡导“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之以恒的强化管理基础,在管理创新中提升效率效益,增强企业素质,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去创新——从不停于想象、而是不断付诸行动 与创新同行,中车株机不停于想象。是不断付诸行动,特别是在轨道交通系统集成能力、精湛制造、国际化经营以及基础管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技术创新让中车株机成为行业领跑者 我们是向用户提供整车的系统集成商,我们实力最有力的表达就是整车性能的优势。专注于系统集成能力更有助于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我们坚持培育和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系统集成能力,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自主创新的三步曲,从“引狼入室”到“与狼共舞”,再到把狼赶走”,推动中国民族轨道交通装备在创新的轨道上加速。中车株机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源于全程创新、全产业链创新、全要素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 一是全程创新,坚持以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技术上,我们国家比发达国家可以说晚了100多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方式。但如何能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丧失自我?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走引进消化吸收之路,接受“输血”一方面坚定的走自主创新之路,自我“造血”。 电力机车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车株机先后学习前苏联、法国、德国、日本技术,边引进、边学习的同时,自主研制了90%以上的韶山系列直流机车。我们以前的机车叫韶山号,除了毛主席以外,我们株洲市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在50年代以前,他是湘潭的一个小镇不到七千人,我们的电力机车是以毛主席家乡命名的韶山系列产品。2000年后联合西门子研制大功率交流传动HXD1机车,在此基础上再创新HXD1B机车,自主研制HXD1C到HXD1G机车,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升级跨越。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集成能力实现了追赶和超越。有实力,在市场上才有主动权。2014年为南非定制的双流制窄轨六轴机车,填补了世界双流制窄轨领域的技术空白,一举击败了国际竞争对手。 这个很多同志们不知道,轨道分三大块,标准轨、宽轨、米轨,前苏联的宽轨1.5米左右,南非、印度尼都是米轨,一米的轨道轨距。要求的动力性能非常高,同时设备控制非常的困难,我们出口马来西亚的动车,它是密轨的,160的速度相当于标准轨在220公里的速度,很难的。 城轨车辆方面,中车株机2001年获得城轨车辆制造资质。国内此时已有3家企业从事城轨车辆的制造。我们要用好院士。怎样发挥后发优势,做到后来居上呢?我们全盘引进西门子的成熟城轨车辆制造技术,高起点打造基地,集中力量开展A型、B型、C型和不锈钢地铁车辆的系统集成研究,打造了城轨车辆自主创新平台。2007年我们将掌握集成创新技术运用于上海地铁102号列车升级改造中,成功将这列90年代进口的直流传动A型地铁改造为交流传动列车,开创了国内企业改造进口地铁列车的先例。2015年下线深圳11号线地铁,又成为国内首创的时速120公里、8节编组的地铁列车,加上蓝天白云的内饰,让车辆既有内涵又有颜值。 现在回过头看,我们的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现在可以自主研制,可以说是得益于长期向先进国家学习。在进行引进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三个关系: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的关系。在合资合作中牢牢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坚持以为主、为我所有、被我所用。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了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消化吸收,进行技术引进的配套投入。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技术后,快速建立基础的研发平台、制造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给自主创新预留空间。 二是全产业链创新,协同合作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过去的很多企业搞的是“封闭式创新”随着创新速度和复杂性的提高,创新越来越体现出开放性、跨领域、多元化、网络化,仅仅靠孤军奋战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创新发展的需求,需要打通创新链,发动多主体协同创新。中车株机作为产业链中游的骨干企业,立足于市场需求导向,带领产业链上下游的骨干企业,以联合研发、战略合作、产业联盟等形式,组成产学研“创新共同体”逐步建立了关键核心元器件到核心部件、核心系统再到整车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我们牵头的企业产业链成为全国唯一“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90%的零件核心部件和系统在这里(田心)集成,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以磁浮技术为例,我们利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式,用数年时间攻下了世界前沿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完成了中国首列、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自主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对于一些较前沿的科研项目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模式,使新产品开发周期更短,成本更优、竞争力更强、效果更好。 三是全要素创新,资源整合打造技术创新高地。我们在院士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突破了部分行业核心关键技术,收获了大批成果,秘诀在哪里。我们认为,技术可以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却要靠自己培育,只有具备这种创新能力,先进技术才能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中车株机公司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集聚,快速育成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在科研经费上舍得投入。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初,就提出了1:3的投入理念,即每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公司就要投入3元钱进行消化吸收。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第二,在人才资源上舍得投入。坚持一边做项目,一边打造人才工厂,通过做项目把人才队伍快速培养起来;每年选拔优秀技术人员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以及做访问学者、与国外公司联合设计;实行研发人员项目工资制、稀缺人才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工资分配形式,每年绩效投入向技术研发人员倾斜。 第三,在技术平台上舍得投入。建设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了设计技术平台、制造技术平台和产品技术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产品设计、研发、检测体系;推进“四化”(平台化、模块化、简统化、标准化)建设,强化设计、工艺、制造、市场的联动及一体化建设,打造面向市场和制造的精益设计创新体系。我们成立了“四化”的专门委员会,更快地响应市场非常的有意义。我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生产制造的设计体系。 (二)“精湛制造”让民族轨道交通装备品牌更亮 有了国际一流的技术,能否按照国际标准产生国际一流的产品,是对我们的又一考验。机车、地铁的研发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零部件过万,前后经历数百个工艺流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小失误都可能导致产品的致命缺陷。瞄准精品,我们从“文化引领——战略推进——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构建精湛制造体系,为中车株机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是倡导“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文化引领精湛制造。企业以前工艺水平低、工艺纪律执行不严等问题比较明显,制造境界与国际水平差距大。我们认识到,如果不自我革命,迟早会被市场革命。2001年起,我们在员工中推行“三精一认真”(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认真负责)行为准则。进入2013年,中车株机迈入发展快车道,机车、城轨几十个项目并行成为常态,研发制造周期紧张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新形势下、新要求下,我们在“三精一认真”的基础上提出“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的理念。将东方人本文化与西方管理理念完美融合。 我们当时与西门子合作了四年的时间,员工和西门子的专家说什么叫责任?他说“动手即负责”。产品如人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利用这个文化来激励员工,产品是人品的表现。 “产品如人品”的理念准确把握了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差的痼疾,从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这一环节入手,将人品(人的品牌)和产品(产品及服务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旗帜鲜明反对马马虎虎、粗制滥造、不按工艺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的不良习气。这个理念将产品质量形象化为人的品质,将隐性的人品转嫁到显性的产品上,人品如何靠产品说话,从刺痛灵魂入手,让员工时时刻刻把产品质量放在心上。“动手即负责”是西门子质量理念,更加强调工艺纪律,质量标准和标准化作业等管理标准,要求员工以“我对质量负责”的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围绕“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我们抓住人这个根本,着力打造精工细作的工匠团队,精打细算管理团队,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工艺团队,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工艺制造的技术创新团队,培养全体员工敢于担当的认真负责精神。几年下来,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的要求融入了到了每名员工的工作之中,灵魂之中,打造精品已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是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工作,战略推进精湛制造。向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从2013年开始,我们把“提质增效”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一手抓产品的可靠性,一手抓产品的效益,推动着中车株机更有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从工艺质量入手,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工艺提升方面,学习国际先进工艺制造技术,分步打造优秀工艺体系。一是推进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升级,实施工艺文件标准化,建立工装标准化模块库,提高工装的通用性,二是以点带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在手工工序和装备工序全面推行精细化作业;三是开展工艺技术攻关,产品更加高大上。过去的油漆是普通的喷漆,现在采用静电喷漆,对油漆的用量减少了40%。工艺手段降低了制造的成本。质量提升方面,按照“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合格品”的“三不”原则,推行产品质量“四零”管理,(员工操作零违章、确保工序质量零缺陷、达到产品运行零故障、实现客户零投诉),实现企业形象与实物质量零损失,同时通过执规考核、质量大会等方式强化质量压力,推动产品质量水平提升。 向管理要效益,增强产品综合竞争优势。2013年以来,我们全方位探索成本管控新思路,从设计、采购源头要效益,从工艺、质量、物流等制造过程要效益,四年分别降成本1.89亿、3.99亿、3.83亿、3.2亿,有力地支撑了利润指标的完成。在设计部门推行简统化设计,提高部件通用性,在采购部门消除独家供应商,实施海外代理转直采、中国中车集中采购、战略合作采购和建立通用件价格平台等措施,工艺、制造、物流等部门采取了工装平台化、优化工艺定额、优化库存策略等措施。如果不严格推进这些措施,公司的利润不可能迈入10亿级平台。 三是多举措践行“大安全”,机制保障精湛制造。安全,对内关乎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的安全,对外关乎铁路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始终把安全作为对员工、用户的最大承诺。中车株机在2013年提出“大安全”观,倡导将“大安全”观念贯彻经营管理全过程,将设备、产品、现场等物的因素当成生命来看待,确保“现场安全、设备安全、产品安全、员工安全、用户安全、”进而保障企业的经营安全,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从2013年首次提出“大安全”观以来,到2014年将其确定为安全战略,再到2015年启动“大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数年来,全体员工积极践行大安全文化,“大安全观立于心,四零一无践于行”已逐渐深入人心,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习惯得到大改善,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最佳水平。 (三)经营创新打通走出去的“任督二脉” 为什么要走向海外?从大的方面说,是履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使命和担当,从自身来说,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铁路“黄金十年”过后,国内铁路市场增长放缓,单纯依靠国内市场,远不能满足我们“再造一个新株机”。反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引领者,无一不将国际化经营作为重要战略。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来,更是提供了拓展全球市场的好机会。我们顺势而为,在海外经营上积极创新,通过“走出去、走进去、留下来、走上去”四步曲,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网络,海外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极。 一是“走出去”,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与世界接轨。在国内同行中,我们较早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1995年就设立进出口办公室,现在产品覆盖亚欧非17个国家。在“走出去”阶段,我们主要是单一的产品出口,市场进入策略主要是分而治之。对不同的市场实施不同营销策略。根据市场区域的重要性、可开发潜力,将全球市场划分为重要区域市场、密切关注市场和关注市场。在“走出去”的初始阶段,对重要区域市场派遣“游击队”紧盯目标项目,寻机突破,攻入市场;从97年开始我们的现在先后进入了伊朗、乌兹别克等,对密切关注区域市场,主要是寻找机遇,集中力量多好重要项目,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如通过在土耳其、马其顿市场的示范效应,先后打开了奥地利、捷克和德国市场,对关注区域市场,通过分析高端市场的最新动态来研判全球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进军高端市场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们还借船出海,与合作伙伴携手共拓海外市场,有力促进了中车株机的市场开拓。 二是“走进去”,从产品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转型。我们从2013年开展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这个阶段,订单获得手段更为多样化,市场开拓模式更为丰富,从产品销售的单一模式,逐步向“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的组合转变。采取的方式主要有: 组合出击,打好“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的组合拳,我们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一般以产品销售为起点,待时机成熟时,则与当地政府和知名企业合作,综合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扩展“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五位一体模式,提供全寿命周期服务,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向海外平移,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在出口产品的同时,我们在马来西亚、南非等多个国家建立新造及维保基地,提供生产制造、技术咨询、员工培训、配件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市场占有率达85%,在南非5年累计获得订单超过45亿美元,实现了“走出去”“走进来”的转变。 联合出海,与优势企业抱团经营海外市场。随着海外市场开拓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采取的合作模式也逐步从“借船出海”向“联合出海”转变。以南非电力机车项目为契机,我们联合株洲所、中车电机、联诚集团等企业在南非设立联合体公司。与西门子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联合拿下马来西亚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项目。我们还通过并购手段,利用对方成熟的市场运作及营销网络进入目标区域市场。我们正在做的每一个项目,在市场的开拓、技术开发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快速的对欧洲市场布局。 三是“走上去”,打造受人尊敬的本地化企业。海外20年打拼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持续获取市场订单的能力才能长期留下来。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开出的“药方”是推进“五本”(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就是要走上去、成为座上宾,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好海外。 本地化制造、采购、用工构建比较竞争优势。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虽然是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政策要求,但对我们来说也涉及交期、成本和物流优势的建立。以马来西亚为例,如今本地化率85%,较全部从株洲派出员工每年节约用工成本5000万元,如果再将其他海外派出员工80%的岗位用本地员工替代,每年还能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本地化服务拓展公司产业价值链。我们坚持“产品走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培育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依赖,技术依赖和服务依赖。当我们的产品进入某个市场后,我们会立即谋划将维保业务承担起来,通过维保业务带动当地化投资,可以与业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们获得马来西亚认可后,借鉴汽车“4S服务”模式,在吉隆坡设立中车株机维保公司,运作6年来,不仅有效地确保了公司动车组在当地的良好运营,以此为依托,获得了源源不断近百亿订单,现已成为马来西亚乃至东盟轨道交通装备的最大供应商。如今,这种模式已移植到南非、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中。 本地化营销提升在当地的品牌形象。通过“两级营销”机制,注重发挥海外基地及本地员工的营销作用。我们在海外基地建立了一套适应当地国情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关系维护体系,有层次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干系人进行管理与维护,对敏感信息进行快速跟踪与响应,为本地化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马来西亚,大选期间为选民提供72小时不间断运营服务,宗教节日为马来60万信徒民众提供无故障运输,塑造了在当地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南非,我们克服跨国、跨文化合作中的困难,采取非常措施帮助南非按时完成了95台机车项目的当地化生产,赢得了南非业主的高度肯定,祖马总统欣然为机车下线剪彩。 (四)基础管理创新夯实企业永续发展根基 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过去工业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想象力,是颠复。真是这样吗?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唯有拥有强大的“内核”方能支撑永续经营发展。这个“内核”就是基础管理。从2013年起,我们绕“人”这个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从提升人的素质、人的质量、人的行为、人的效率,人的关怀以及降低人工成本入手,全面启动基础管理提升工作。 着眼“人的素质”我们除了每年各项业务的培训,还常态化开展全员应知应会培训和考试,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让员工清晰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四年5.7万人次参加应知应会培训考试,员工职业素养和公司形象显著提升。我们目前把员工的培训常态化。着眼人的质量,制订了工程技术,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和机能操作四类人员200多个专业的任职标准并开展任职能力认可,有效促进了员工履职能力和职业化水平的提高。选拔国际化人才赴内地合资大学、欧美国家进行高端国际化培训,选送青年骨干到南非、马来西亚海外基地轮换培训。四年来参训850人次,为中车株机储备了坚实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将“四历(力)一品”(经历、阅历、资历、能力、品德)为必要条件,业绩为充分条件,品德为一票否决条件,培养好、选好干部人才。着眼人的行为。在技能员工中推行标准化作业,每一道工序、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装、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作业规程;在技术、管理人员中逐步推进岗位工作标准化。通过将优秀的工作经验显性化,并形成知识产权,告诉员工怎么做,避免新人走弯路,老人不安规矩走路,确保员工一次把事情做好,倡导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主张小题大作。用现场案例让员工受到深刻教育和反省,确保员工行为在正确的频道上。着眼人的效率,构建机遇战略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四年开展一级考评2万余项,考核力度为项目实施前的数十倍,300多场次6万人次参加绩效发布会,800场次7万人次参加现场案例教育会。绩效管理的深化,推动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质量大幅提升,企业和员工面貌焕然一新。着眼人的关怀,通过绩效手段纠正员工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和不规范的作业习惯,让无情考核胜似有情。践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是为了员工的福祉,为员工建设洗衣房、书吧,发起设立轨道交通行业首个公益基金会,联合各方对所有小区进行提质改造,建成省内一流的幼儿园、改造多个休闲广场和运动场馆,改善员工及家属医疗、教育条件,大幅提升了员工幸福指数。企业感恩员工,员工感恩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着眼人的成本。针对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效能低、增产人不增效等问题,聘请咨询机构系统开展了定岗定编项目,通过多技能培养、转岗分流、辞退劝退等方式,四年消化冗员1105人,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通过四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坚实基础。下午我的同事们、总经理他们还会就基础管理的话题进行具体的交流、分享。 四、创新的下一站——融入“中国制造2025”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中车株机公司将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和机遇,推进生产制造和产品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一是向智能制造转型,我们提前谋划并实施“株机智造”工程,在行业内率先启动了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国家工信部51个“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中位列第一名。从2015年开始,我们建设了转向架智能制造信息化平台,当前正在开展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明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届时,在生产组织、能源利用、人工成本、产品质量、柔性制造、示范效应等多方面为公司创造相当可观效益。 二是向智慧列车进军。智能装备和产品具有“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等特点,符合轨道交通装备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创新的主攻方向。近三年,我们精心建设三个“国字号”实验室,建立更加开放的校企(所)联盟和外部专家库,联合骨干企业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我们正在打造国家的创新中心。着力开发一批智能系统和智慧列车。当前我们正在自主研发“基于大数据的车辆全寿命远程跟踪、诊断、维护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增值服务;与外部设计机构联合开展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车辆研制。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通过协同创新,打造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列车。对于一个零件上万的轨道交通车辆来讲,打造智慧列车需要很多核心部分实现智能化。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智慧列车是这样的:车窗拥有OLED显示屏,旅客通过指尖在车窗上滑动,就可以看到车速、到站时间等列车运行信息;乘客可通过触摸操作实现视频或者电视节目的播放;座椅安装娱乐系统,旅客可以在旅途中收看视频、读新闻、逛网店及列车的运营者则可以根据车载无线局域网系统获得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习惯,推动产品设计更新,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是谋未来。对于我们做企业的来说,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精。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认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的走下去,这样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功。 希望这次会议能做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到零风险,通过我们的努力生活方面做到零投诉,体现服务好。通过这次充分的交流使我们的零距离,我们的感情更好。 谢谢大家![详情]

刘友梅:2020我国轨交干线将达15万公里 高速3万公里
刘友梅:2020我国轨交干线将达15万公里 高速3万公里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演讲。刘友梅表示,到2016年底我们国家已经有12.4万公里轨道交通干线。进入高速时代以后,到2016年底有了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实现了“四纵四横”。我们国家在“十三五”末期,在2020年我们的干线将达到15万公里,高速3万公里。现在动车组已经成为主流的模式,自主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京沪高铁运营,最高运营速度350Km/h,居世界第一。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主任、朱会长、许司长,以及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借这个现场会,我谈一谈自己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绿色智能交通发展做一点思考。 讲两个部分,一是发展动态,二是战略思考。 现在我们轨道交通原来有个定义,它有专门的路轨,目前的轨道交通在全球来讲已经成为一种大运量、快捷、安全、环保的大众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包含轨道交通运输、公路交通运输、航空运输在内的,轨道交通运输是地面的主干地位。包含干线、区域、城市。 轨道交通发展的动态首先要说到它是随着世界上工业革命的崛起而崛起来的。1769年瓦特现代蒸汽机诞生,在1876年内燃机诞生,使得轨道牵引动力换代了;1831年法拉第发明的电磁感应发电成为现代电机工业的先驱,成为了动力的主流。1947年以后半导体的诞生及计算机的问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轨道交通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产业,到2016年底我们国家已经有12.4万公里轨道交通干线。进入高速时代以后,到2016年底有了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实现了“四纵四横”。我们国家在“十三五”末期,在2020年我们的干线将达到15万公里,高速3万公里。现在动车组已经成为主流的模式,自主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京沪高铁运营,最高运营速度350Km/h,居世界第一。 重载电力机车实现了单轴功率为1200kw,形成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4、8、12轴列重载机车组系列,最大机车功率达到14400kw,居世界第一。2016年全路机车投入运营2.1万台。其中电力机车1.2万台。城市轨道交通动态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我就比较快的展示了一下。 下面讲一下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当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基础与优势:拥有巨大国内市场依托,市场需求是发展的动力;已形成研究、设计、制造、运营、服务完整的体系,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已基本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体现人才资源的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职业管理人才已形成优势;尤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株机公司看到了资源的集聚。我们行业的两位院士都在株洲田心。在这几年株洲田心产业集群完成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取得了一些成就。 通过轨道交通技术进步我国已经有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这个目标确定了我们技术进步的趋势。为什么这次提出来先进轨道交通。目前全国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比重达6%;结构优化希望在我们国家形成三到四个千亿产业集群,株洲已经成为第一个产业集群了。这个指标是我在参加中国工程院关于株洲制造2025的会议我提出的建议。 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制造业目前在美国来讲不如我们,推动智能制造是我们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线,尤其要通过这个智能制造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效率,改善品质,这是我们企业创新的需要。通过智能化来带动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快速发展。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株洲在这方面是比较明显的。 制造业革命性产业变革,首先是质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成本,这是我们制造业永恒的主题。因为传统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很难满足广大用户高端个性化的需求。这点很重要。我们在座的企业领导,应该特别的关注这个,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服务模式或者说管理模式已经不相适应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必须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系统实行了一种新的有效运营机制。 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制造科技发展的重点,其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多维性和高层次性,需要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传播处和海量数据信息管理上进一步突破。知识的学习与传承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关键,可以说制造业急需通过高端化、个性化、智能化产业变革与技术升级。 最近我们在工程院一个国家的课题,在制造业如何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当中抓住机遇。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演示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第四次革命当中,有望在全球制造业当中进入革命新时代,我们起引领作用。人工智能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智能制造是个大概念,不断演进的大系统,按照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先后顺序,可归纳三种基本范式: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根据不同的企业来创新引领产业的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领。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强调并推行和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是搞完一代再搞一代,而是并行推进。智能制造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发展。 智能化新工业革命的核心。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核心,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模式将产生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巨大推动力。 目前我们国家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大家都看到了,这是我们的“复兴号”完全通过数字化来实现的。我们中国中车集团所具有的产品创新能力。管理服务的信息化,今天的现场会是个管理经验的创新推广交流会。我们管理目标,还要再强调,它是追求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强化,要求它有一种最佳的应用模式和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应用服务,包含制造、生产过程、现场运行、物料管理、产品服务来实现管理创新。对我们企业来讲,从制造型企业转向服务型企业。 轨道交通装备前面强调绿色智能,轨道交通是有动力的,这个动力涉及到要能量,光能量高效利用目前是需要的,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能量循环,基于能量守恒的机理在我们的工业产品中实现。能量循环利用技术基于能量守恒的运行能量循环利用率提升。 根据参加工程院的项目提出了智能制造在中国实现两个阶段性的目标,一个是2025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在制造业全面普及。新一代之制造在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开始推广应用。 2035年制造业基本完成智能化转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总体水平达到先进世界水平,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为我国建成世界一流制造强国打下基础。 当前制造业通信系技术的深度融合,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要率先开展新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模式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整合组建跨国经营,构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协同出海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中国的力量。希望在座的大家共同努力。谢谢![详情]

朱宏任:中车株机积淀了“我们是领跑者”的创新基因
朱宏任:中车株机积淀了“我们是领跑者”的创新基因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讲话。朱宏任表示,中车株机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淀了“我们是领跑者”的创新文化基因,特别是经过探索创新,在全面营造企业创新氛围的同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了“大安全”观文化品牌。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主任、许司长、毛书记、友梅院士,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 在全党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我们聚会在美丽的株洲,召开中车株机公司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本次会议给予精心指导、大力支持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诚挚的敬意,向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给予大力支持、进行周到安排的株洲市委市政府、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以及中车株机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对于新时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承担“大国重器、产业引擎”责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全球高端装备品牌企业。2014年7月,克强总理在株洲考察时勉励中车株机公司:“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对株洲的经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车株机公司能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代表和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金名片”,得益于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方面积累形成了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我们今天召开现场会,宣传推广和交流中车株机公司管理创新经验,就是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委《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激励广大企业与时俱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企业在科技、管理、商业模式及文化上不断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创新活动的牛鼻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做到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综合起来,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立健全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中车株机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公司基于国家创新战略的指引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大国重器的担当,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愿景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相结合,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的创新之路,树立了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一是瞄准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精湛制造。二是强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方式。三是重视协同创新。以联合研发、战略合作、产业联盟等形式,组成产学研“创新共同体”,研制出了中低速磁浮列车“追风者”,填补了我国中低速磁浮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运用领域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二、强化实施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企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两个“轮子”。企业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思维和观念不断革新其管理职能和方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勇于变革创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坚守破冰前行的勇气,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二是精心谋划部署。要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技术资源、营销资源、人才激励等方面加强整合和管理创新。三是注重激励保障。要突出以人为本,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分配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车株机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公司强化“人人都是创客、事事皆可创新”的理念,通过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的激励薪酬机制,实现“人人都成创新主体、人人都有创新用武之地”。一是设置“行政管理”和“专业技能”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将6个职类、25个职群和104个职种的所有职位,对接嵌入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二是推行全面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覆盖组织、部门、员工三级,关键绩效指标、重点工作指标、责任指标以及执规指标四个维度的绩效体系,层层分解、量化经营目标,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激励机制。三是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按照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实行中层管理者目标年收入制、研发人员项目工资制、营销人员提成工资制、直接生产人员计件工资+质量工资制、稀缺人才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工资分配机制,共享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 三、大力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的关键。当前商业模式创新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更加重视客户需求。强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把竞争的视角深入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层面。二是更加具有差异性。商业模式创新既要不同于原有普通模式,又要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模仿。三是更加明确的价值取向。商业模式创新大多基于明确的价值取向,采取目标管理的策略,避免企业失误。四是更加系统和协调的运行机制。包括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整合与价值主张的协调,以及企业内各要素、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协调。 中车株机公司多年来持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特别是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按照“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运作”的原则,着力提升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从单一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出口,转变为“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的综合输出,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的国际化之路。一是明确价值主张,坚持国际化经营战略思维。通过海外项目的执行以及海外子公司的建设,积累国际化经验,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二是重视客户需求,深化实施“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维保、本土化管理”为特色的“五本”模式,通过“借船出海”、“联合出海”、“对点营销”等方式,实现业务的本地化和国际化经营的转型升级。三是注重文化融合。公司在出口高铁的同时,创新合作模式,发挥“文化的‘传译者’、人才的‘孵化池’、产业的‘推进器’和社区的‘好邻居’”四种角色。 四、大力开展文化创新,增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创新要营造创新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一是敢于强化理念创新。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认真研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创新实践,从中提炼优秀文化理念,构建独具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二是善于营造创新氛围。要鼓励员工敢想、敢说、敢为,增强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三是勇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文化创新要融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坚守诚信底线、坚持质量标准、坚持安全生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品质、诚信、责任赢得市场。 中车株机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淀了“我们是领跑者”的创新文化基因,特别是经过探索创新,在全面营造企业创新氛围的同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了“大安全”观文化品牌。一是持续创新安全理念。公司创新性地提出“现场安全、设备安全、员工安全、产品安全、用户安全”五位一体的安全理念,创新性的建立了“四零一无”安全准则和简单实用的安全导向(如“零缺陷,质量好;零投诉,服务好;零距离,感情好”的“三零三好”用户安全承诺),形成了以《大安全文化手册》和《大安全一口清》为构架的理念支撑体系。二是开展系统对标诊断。公司注重将安全文化融入运营管理各环节、全过程,每年组织开展大安全文化诊断,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三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公司通过打造体验式“大安全”培训中心,以及各种形式的理念宣传和培训,促进安全文化落地生根,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主要一极,既是神农故里、红色摇篮,又是动力之都、山水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刚才腾飞书记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从今年的5月份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了企业家活动日,又再一次在这里召开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场会,两次活动都得到了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通力支持和积极的帮助。利用这样的机会,我们也能和株洲市的企业以更多的形式开展交流、开展沟通,同时把株洲好的经验带到全国。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创新管理,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详情]

许科敏: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许科敏: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讲话。许科敏表示,过去一些企业很注重技术,不太重视管理,技术和管理如鸟的双翼,能给企业带来一些效果。很难想象管理落后的企业,会持续开发出新的技术。企业必须把管理和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技术创新一样重视管理创新。二是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三是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主任、毛书记,各位领导、代表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为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我们选择了一批优秀的管理经验作为推广,中车株机管理经验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我谈三点意见: 1、高度重视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落实这些要求离不开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际,市场致胜之道在于创新,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先之本,加强管理的创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要素积极活跃,应用广泛,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一些企业很注重技术,不太重视管理,技术和管理如鸟的双翼,能给企业带来一些效果。很难想象管理落后的企业,会持续开发出新的技术。企业必须把管理和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技术创新一样重视管理创新。二是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三是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外贸出口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与此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随着技术扩张的速度进一步的加大,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日益趋同化。在这种形势下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稳增长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长期任务。 2、切实抓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管理意见印发了以后组织开展了各地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参加的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还做了一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向企业送管理的活动,指导意见提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企业送管理的活动,今年在财政的指出下,选择一些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向企业送管理的公益培训。二是加强优秀成果的总结和推广,总结推广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我们召开了2017年全国企业家大会,目前我们正在与有关协会地方加强交流合作。下大力气搞好推广;三是组织开展地方协会的活动,研究建立对标的体系,优选一批同行业企业作为标杆,对照标杆查找差距,加以改进,向标杆企业看齐。四是研究总结新形势下,总结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经验,总结提炼一系列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典型经验,为企业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指导。五是加强领导和服务,同时指导第三方机构组织编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推荐名录,引导管理咨询业向专业化发展。 3、深入探索实践,新时代管理经验和模式。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为企业管理指明了方向。希望我国企业抓住机遇,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一代管理模式,向世界输出中国的管理经验。一是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随着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全球的生产方式颠覆性的变革。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搭建客户零距离的互动平台。积极发展工业电子商务的营销渠道发展线上线下的营销新模式,二是随着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制造业的价值变革开始向服务转型。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调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特点,既可以发展研发设计,也可以提供生产装备的租赁、产能出租、在线检测的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产品保险等延伸性服务,由卖产品向卖服务发展。三要推进企业内部的创新,建议企业学习新型企业的经验,整合全球的创新创业资源,采取创业优化,创业资金扶持等措施,全流程帮助创业者创业,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全员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四是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对价值创造机制,实现机制的变革。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塑造竞争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创新的指导点,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再造,基于自身的优势,打破产品的限制,提高服务水平。抓住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契机。 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中车集团、中车株机公司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协助。我代表产业政策司表示衷心地感谢。希望参会的企业代表珍惜交流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企业管理创新的新经验结合企业实践加以借鉴,勇于变革,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加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详情]

邵宁: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最大挑战
邵宁: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最大挑战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讲话。邵宁表示,随着这几年国内外产业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趋势使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短板,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抓自主的技术创新,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建立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氛围和容错机制、完善激励措施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以掌握今后若干年全球产业竞争的主动权。 以下为会议实录: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的指导下,中国企业联合会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这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创建80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制造能力升级,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纪录,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和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先锋。李克强总理评价其产品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作。中车株机公司《提升高性能轨道交通装备自主研制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管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全面绩效管理》等管理创新实践,先后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一等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内涵,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大局观和前瞻性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由此实现了巨大飞跃,使我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上中等收入国家。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更多地建筑在我们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低的职工收入水平加上低的环保要求。低成本、低价格使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强,我们的竞争对手既难以仿效也难于抗衡。 在30年高增长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的要素成本正处在快速上升的过程中,中国产业和企业长期依靠的低成本优势已被大大削弱。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重新构造自己的竞争力基础,从主要依靠成本和价格转到更多地依靠技术和质量的基础上来。这种竞争力基础的转换对企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技术的企业、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水平的管理来保证。可以说,中国企业正面临一次从技术到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提升。我们的企业必须看清这个大势、顺应这个大势。如果我们实现不了这样的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困难。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就是因为中车株机公司在这个大势的方向上给我们作出了表率。 中车株机公司的经验是综合性的,既包括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的创新。中国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整体性的提升。对中车株机公司的经验我有感而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下最大的决心抓自主的技术创新。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我国在高铁、核电、特高压、军工装备等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产业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水平科技供给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相适应。这种状态很大程度上与我们长期依靠引进技术有关。随着这几年国内外产业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趋势使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短板,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抓自主的技术创新,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建立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氛围和容错机制、完善激励措施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以掌握今后若干年全球产业竞争的主动权。 第二,扎扎实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从学习、模仿中起步,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水平已不差于国际先进企业。但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松弛的问题。低成本、低价格可以掩盖很多不足,尤其是管理方面的缺陷,而企业在技术、质量上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管理升级来维护。技术突破了管理跟不上,导致市场竞争失利,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首先是一个认识和态度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工作。同时也有一个方法问题。在这方面,学习借鉴先进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实践是一个捷径。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长期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活动已进行了23届,每年我们都要把先进企业创造出的优秀成果评选出来推荐给大家。这项活动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让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广泛传播。我们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机会,利用好这样的机会。 第三,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本次全球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技术手段的可能性,使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面貌焕然一新。对企业来说,信息化包含了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其应用的边际成本很低而潜在的效益非常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用信息技术武装企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提升空间,也带给我们更高层面的博弈和挑战。掌握了信息技术,企业就有可能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否则就会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一带一路建设是今后若干年我国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多边合作、实现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国内市场饱和且产能严重过剩,今后我们的市场在境外、资源也在境外,走出去海阔天空。信息化和一带一路建设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能否抓住这样的机遇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自身的能力。能不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有没有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和能力,都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对大型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做出了总体设计。新的时代我们要解决好大量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我们的管理水平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中国企业竞争力基础的尽快转换,是我们必须承担好的历史责任。 最后,预祝本次推广经验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陈大洋:中国轨交装备实现了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陈大洋:中国轨交装备实现了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中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大洋致辞。陈大洋表示,作为“大国重器,产业引擎”,中国中车矢志追求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中国高铁已经成为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国家名片,产生出口全球五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由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宁主任、尊敬的朱宏任会长、尊敬的许科敏司长、毛腾飞书记、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主办本次会议的中国企业联合会、指导本次会议的工作和信息化部表示诚挚的敬意!向协办本次会议的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组织召开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会,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思想、重要观点和重大判断,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发展战略,作了一系列重大安排。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证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处在创新、变革和发展的新时代,必将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必将引发企业和企业家更大的创新动力。 作为“大国重器,产业引擎”,中国中车矢志追求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中国高铁已经成为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国家名片,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由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正处于“十三五”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期。中国中车以“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为己任,紧扣创新、变革、发展的时代主题,围绕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和高端装备发展战略机遇,全面推进以“转型升级、跨国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战略,把中国中车建设成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跨国经营、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车智慧和中车力量。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株洲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株机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构建了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巩固了其电力机车、成规车辆、动车组三大产业市场地位,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悬浮、车辆储能、铰接轻轨车辆、高速受电弓、超级电容等各项前瞻技术,也始终处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前列。在管理创新上,株机公司始终注重夯实基础,持续优化绩效管理,努力修炼内功内力,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激活企业发展活力,大幅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推进国际化经营,株机公司创新发展的实践,也是中车企业创新发展的样板和典范。这次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中车株机公司举行,既是对株机公司的鼓励,也是鞭策。借此机会,再次感谢中国企业联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感谢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代表和新闻媒体朋友,感谢社会各界对中国中车、中车株机公司的信任、关爱和支持!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朋友们,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新思想引领新发展。让我们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预祝大会取得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毛腾飞:交流管理创新经验是振兴实体经济重要举措
毛腾飞:交流管理创新经验是振兴实体经济重要举措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致辞。毛腾飞表示,推广交流管理创新经验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可以引导企业更好地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推广这种大型企业的管理创新经验,通过我们的这种产业链的建设,大中小企业的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的带动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提升,而且通过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和政府的管理创新实现互动。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邵宁副主任、尊敬的宏任常务副理事长、尊敬的科敏司长、大洋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希尔顿大酒店湖南厅高朋满座、群英荟萃,来自全国自各地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集聚株洲,出席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株洲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今年5月在株洲召开了一次中国企业家的年会,给我们株洲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珍贵的客人,对株洲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那一次会议上印象特别的深刻,在会上专门研究了一个文件的出稿,就是出台怎么发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后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9月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了这么一个文件,《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我们觉得这个《意见》非常的重要,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靠企业家,企业家要把他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是抓关键环节。今天的会议我们宏任理事长又聚焦在这个企业的管理创新这么一个主题。十九大的报告专门说了,时代是思想之父,实践是理论之源,聚焦管理创新,非常契合十九大的精神,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对引导企业创新管理和提升竞争力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广交流管理创新经验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可以引导企业更好地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推广这种大型企业的管理创新经验,通过我们的这种产业链的建设,大中小企业的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的带动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提升,而且通过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和政府的管理创新实现互动,实现共赢的局面,政府也在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最终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服务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倒逼和提升政府的管理创新工作,这是一个带动全局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 我们中车株机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是今天我们更多的是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你们有更好的经验带到株洲来了,我们也特别高兴,一定虚心向各位企业家学习。 株洲可能有一些领导是第一次来,花几分钟的时间简要的介绍一下株洲。株洲这个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员,“三老三新”城市,是老祖宗福地,炎帝老祖宗在株洲炎陵县境内,香火特别旺。老革命根据地,当年毛主席上井冈山闹革命,带着很多的子弟兵都是株洲人,所以这里出了很多的将军。老工业基地,国家一五、二五时候重点建设的全国八个工业基地之一。在这个土地上产生了中国工业史上220多个工业第一。“三新”国家发展理念的角度,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新区,从发展动力的角度株洲是国家建设的示范区,发展打造载体的角度,株洲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试点示范市,株洲还有很多别的上升了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的一些平台。株洲这个城市有鲜明的产业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火车动力、汽车动力、飞机的动力,技术基础、产业基础、人才优势明显。我们正在打造中国动力谷,中国动力谷的打造,不仅这三个产业现在高速发展,而且带动了与这三个产业高度关联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也在加速发展。在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多次大幅度的报道株洲动力谷,甚至把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支撑里面的重大工程,多次点了五个地方,第一个株洲的动力谷,第二是武汉的光谷,第三是沈阳的机器人,第四是西安的航空产业,第五是无锡的物联网。中国动力谷的来势还是不错的。我们的陶瓷、服装也特别具有优势。今年我们的陶瓷节来了近60多万人,来了近30多个国家,株洲的陶瓷、艺术瓷、日用瓷很值得一看,我们的陶瓷艺术城全部是用钵子、碗、瓶瓶罐罐的形状构成的艺术城,那个里面是展览室、也是酒店,有很多的功能,可以到里面感受一下,非常欢迎。株洲也是个服装城,中国每三条女裤中就有一条株洲生产的,我们脚下芦淞区的小市场一年的营业额500个亿。当然我们株洲因为它生态环境特别好,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其他的产业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天这么多企业家来了之后,我把株洲介绍一下,株洲的发展环境也是非常好的,这个地方解放初才7000人,现在这个城市常住人口120多万人,全是全国各地过来的人到这里来生活、居住的。我们也是全国的优秀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蝉联,上届也是的,这次总书记专门接见了,我也去参加了那个会。森林绿化率特别好,特别是炎陵森林绿化率最高,我们神农谷号称亚洲氧吧,炎陵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3%。上次有个单位在会上发言,一个林场的森林覆盖率是81%,我们整个区域整个县都是森林覆盖率83%,这个环境也是特别好的。我们诚挚的邀请各位企业家、领导到株洲多看看、多走走,希望你们关注株洲、考察株洲、投资株洲。 最后衷心的祝愿这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的祝愿各位企业家、领导、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详情]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7年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主持。[详情]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将举行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将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现场交流和互动学习,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管理创新经验,推动我国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委托,中国企业联合会将于11月29日-30日组织召开“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 主要议程 (一)参观中车株机 11 月29 日下午14:30-17:00 参观内容:轨道交通科技文化展示中心—轨道交通国家级实验室—电力机车、城轨车辆生产线—新型轨道交通车辆乘坐体验 (二)现场会 11 月30 日上午09:00-11:45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于吉 1.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致辞 2.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领导致辞 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讲话 4.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讲话 5.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讲话 6.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梅演讲-绿色智能交通的发展 7.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主题演讲 8.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讲话 (三)中车株机管理实践经验分享 11 月30 日下午14:00-17:00 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 程多生 1.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 2.中车株机国际化经营之道 3.中车株机公司企业“大安全”建设与实践 4.专家解读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 5.会议总结[详情]

会议信息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承办单位: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

时间地点
时间:2017 年11 月29-30 日
地点:湖南省株洲市大汉希尔顿酒店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沿江路8 号

参会代表:
中国企业联合会有关会员企业、两化融合有关贯标企业、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获奖企业等相关单位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部分省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人;管理咨询公司主要负责人等。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