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20:00-20:03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双语主持人李斯璇开场
20:03-20:05
开场视频
20:05-20:10
主持人与苏世民对话
20:10-20:30
苏世民与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对话
20:30-20:50
苏世民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对话
20:50-21:00
主持人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对话
21:00-21:15
主持人代表网友提问
21:15
直播结束
国是访问 | 专访华尔街“私募之王”苏世民:从40万到5710亿 作者:夏宾 来源:国是直通车 他是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苏世民。 1985年,苏世民与当时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共同投资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由此踏上了一条未知的创业道路。 面临过多次危机,但总能“危中寻机”。 截至2019年末,黑石管理规模达5710亿美元资产,业务涉及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对冲基金解决方案、信贷投资等。 从40万到5710亿美元,苏世民如何成为华尔街的“私募之王”? 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了苏世民。 国是直通车:回顾过去,哪次投资交易让您最骄傲、最满意?哪一次又让您最失望、最后悔? 苏世民:我对于黑石的很多交易项目都非常自豪,并对投资过程中展现出黑石模式的一致性引以为傲。 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交易案例是黑石于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金收购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酒店是全球最知名的酒店品牌之一,收购希尔顿让我们获得了改善和拓展酒店业务的机会,为此我们很兴奋。 但是,在交易完成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让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希尔顿的价值比初始投资时下降了70%。 但作为长期投资者,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的转型计划:我们将酒店房间数量增加了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并努力改善公司文化。 2018年,在买入希尔顿11年后,黑石出售了希尔顿。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我们的投资者获益颇丰,同时希尔顿酒店经过我们的改造,也变得更好。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后期,黑石集团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Edgcomb)的钢铁公司进行了一次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 向我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告诉我,这是一笔伟大的投资;但另一位同事警告说,该公司存在缺陷。 我选错了人。交易完成后不久公司就分崩离析。尽管当时对我而言这不啻一场巨灾,但它也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集团评估交易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国是直通车:在您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提到,您曾经经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那么您如何看待现在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这次市场周期的影响极其深远。 我们从来没有自愿停止过如此规模的经济活动,这将带来广泛影响。但是,我相信世界将会度过这场危机,经济增长率也将大幅提高。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重要措施,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对于公司或投资者,我的建议是首先关注公司或所有被投企业中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与团队紧密合作巩固现有业务并帮助他们应对当前的危机。然后,从当前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创新或投资的机会。 国是直通车:有人说您的新书价值15亿美元的,大家都希望从里面学到投资妙方,您有什么妙方跟大家分享吗?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过去的35年里,我将黑石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有一些教训是从我的成就中学到的,但更多的是从我一生中所犯下的各种错误中学到的。 书中关于甄别机会、风险管理、招贤纳士、建立企业内部文化和回馈他人等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所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无论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也希望证明,挫折是职业生涯中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是你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国是直通车:这次疫情是否使黑石今年或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策略发生改变?房地产是黑石的重头业务,您如何看待当下和未来全球各地的房地产投资趋势和机会? 苏世民:黑石目前的企业运营状况非常强劲,我们的企业结构能够适应当前的环境。 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能够在困难时期支持我们投资的企业,也可以在当前市场混乱时期,寻找到新的高质量公司进行投资。 我们对这一策略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对那些顺应发展趋势的投资主题有很强的信心。 例如,我们注意到电子商务和仓储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物流行业带来重要发展机会。由于旅游和商业经营受到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均面临财务压力,受此影响,房地产的某些特定领域面临显著挑战。随着全球各地逐渐恢复正常,整体的情况将有所改善。 国是直通车:有人说,疫情下中国成了避风港,而人民币资产成了避险资产,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黑石如何看中国的投资机遇? 苏世民: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下降是在预料之中的,对中国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但我相信,全球将一起克服这场危机,我们将看到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 中国具有天然优势,这将使它再次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黑石集团自1992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未来也将会在这里持续寻找有吸引力的长期投资机会。 国是直通车:最近来看,华尔街情绪好像稳定一些了,美股也不再一路下跌,您如何看待美股之前经历的暴跌?现在的美股可是说是摆脱泥潭了吗? 苏世民:美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快速应对有助于缓解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这是值得赞扬的,但仍需继续努力,因为整体的复苏尚需时日。 当前市场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我们对病毒的进一步了解,这种不确定性将降低。我更关注的是经济的长期健康状况,而不是短期的股市动荡。 国是直通车:面对现在疫情在全球蔓延,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您对于各国政府有什么样的建议? 苏世民: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阶段,并面临严峻考验。此次疫情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独特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就如何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和经济挑战而借鉴彼此的最佳经验。 世界各国政府也似乎在短期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经济刺激措施。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经济度过初期困难阶段并实现复苏至关重要。 国是直通车:疫情是否会改变中美间的关系?疫情过后,中美的贸易摩擦走势会怎么样? 苏世民:2020年1月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中美两国各自忙于应对国内疫情带来的挑战,后续阶段的贸易谈判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局面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 我始终坚信,两国之间深层次的理解对两国长期和平繁荣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这也是我于2013年启动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初衷。该项目面向全球选拔最优秀、最具有智慧的本科毕业生,到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生学习,学业完成后将获得清华大学全球事务硕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人才,促进中国与世界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理解与交流。 国是直通车:您说过,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现在中国提出“新基建”,包括5G、AI、物联网的基础建设,您怎么看? 苏世民:信息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的决策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投资机构。在黑石,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一直以来特别注重在一些新领域的拓展,我们认为这些领域能够提升公司整体的智力资本,提升我们的投资能力。 受益于此,我们所投企业的范围之广、多元化程度之深,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过去,数据获取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最大的挑战,但如今手指一敲,源源不断的信息随之而来、取之不尽,因此,现在这一挑战演变成为如何找到其他人没有的数据获取模式。 于是,投资者转向人工智能这类科技,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我认为,我们将持续看到投资者们创造性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在这一领域是领先者,并且目前在人工智能和5G技术领域投入巨大,将带来长远的裨益。 人工智能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这源于我与马云的一次对话,马云当时提到对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利弊分析,商界与学术界领袖存在广泛分歧。 这最终使我将人工智能作为我近期慈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立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在牛津大学新成立的苏世民人文中心,都将继续探索这些相关话题。 附英文采访实录: Q:As we all know, you have had a very successful career. Looking back, which investment or transaction are you most proud of and satisfied with? Which ones disappointed you most? A:I am proud of so many of our individual deals at Blackstone – and am also proud of the consistency we have shown across our investing businesses. One highlight for me was Blackstone’s $26 billion acquisition of Hilton in the fall of 2007. Hilton was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brands and we were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and expand the busines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ly. Just months after we closed the deal, however, the world was upend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midst of the crisis, we calculated that the value of Hilton was down 70% from our initial investment. But we are long term investors – our model is uniquely suited to allow us to weather these types of market cycles. Despite some criticism from the press and others, we forged ahead with our plans to transform the company, doubling the number of rooms in the portfolio, implementing a variety of energy-efficiency initiatives, and making changes to improve the company culture. In 2018, 11 years after our initial investment, we finally sold the business and it was clear that our strategy paid off. It was the most profitable private equity deal in history, greatly benefiting our investors, and we had transformed the company for the better. I was immensely proud that Hilton was just named the #1 Best Place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Fortune Magazine for the second consecutive year, as well as the Best Workplace for Women. Our investment in Hilton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Blackstone model, even in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late-1980s, Blackstone made a very poor investment in a company called Edgcomb Steel and lost significant money for our investors. The person who pitched me the idea told me it was a great investment, but another colleague warned that the company was flawed. I picked the wrong person and soon after the company fell apart. While this was devastating at the time it forced me to completely reshape Blackstone’s process for evaluating deals, which has been a key to our success in the decades that followed. Q:You mention in your book t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seven market recessions. What is your opinion regarding COVID-19’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I have been through a lot of different market cycles in my career, and without a doubt this one is far reaching. Never before have we voluntarily suspended economic activity at this scale, and the impacts will be extensive. But I’m confident that the world will ge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is crisis and we will see economic growth rates improve materiall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re taking important steps to avoid a more severe scenario. My advice for companies or investors is to focus first on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employees at your firm or across your portfolio. Work closely with your teams to shore up your existing businesses and help them manage through the current crises. Then, you may begin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innovate or invest based on the current dislocation we are seeing. Q:Some people say that your new book is worth $1.5 billion. Everyone wants to learn more about your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What do you want readers to learn from your new book? A:I’ve learned a tremendous amount over my career, particularly in the last 35 years building Blackstone into the largest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r in the world. Some of these lessons were learned from my successes, but even more came from the various mistakes I made over my lifetime. The lessons in the book about identifying opportunity, managing risk, attracting talent, building an internal culture and giving back to others can help anyone be more successful in work and life, regardless of their pursuits. I also hope to demonstrate that setbacks are a natural part of a career. Learning and adapting from failures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hings you can do. Q:Has the pandemic changed Blackstone’s investment strategy this year or will it change in the near future? As real estate is Blackstone’s business focus, how do you view current and futur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A:Blackstone is in exceptionally strong shape and is structured to weather environments like this. We are long term investors, which means we can help support our current portfolio in times of crisis and also look for opportunities to invest in new, high-quality companies during the current market dislocation. Our confidence in this approach remains stronger than ever. In real estate, we are high conviction investors behind themes that have strong tailwinds. For example, we continue to see compelling opportunities in logistics from the growth in e-commerce and demand for warehouses. Certain areas of real estate face obvious challenges as travel and commerce is limited by the virus and 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are under financial stress. This will improve as the world returns to normal. Q:Some people say that China has become a safe haven and that the Renminbi is a safe haven asset in the midst of the pandemic. Do you agree with this? What is Blackstone’s opinion on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China? A:China experienced a sharp drop in the country’s first quarter GDP, which was expected but unprecedented for the country. But I’m confident that the world will ge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is crisis and we will see economic growth rates improve materially. China has natural advantages that will make it emerge again as one of the strongest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lackstone has been active in China since 1992 and will continue to look for compelling, long term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Q:Recent chaos on Wall Street has somewhat subsided and US equities are no longer falling. Has the US equity market seen the back of this downturn? A:Rapid efforts by the US government and others around the world deserve credit for helping to mitigate some of the immediate economic impacts, but the efforts will need to continue, and the recovery will take time. Much of the volatility in the markets was driven b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ituation, which will calm as we learn more about the virus. I am more focused on the long-term economic health rather than shorter term public market volatility. Q:In terms of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you have mentioned in your book that “most people in trouble only focus on their own affairs, and the way to get out of the trouble usually lies in solving others’ problems.”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a global pandemic?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virus on different timelines. This presents the unique opportunity for us to learn from one another on how best to respond to both the health threats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ppear to be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and economic stimulus in the near term. These actions are critical in a situation like this to allow the economy to make it through the initial period and to recovery. Q:Last year, Sino-US trade friction was a big concern. Now, however, COVID-19 has become a bigger issue. Do you think that the pandemic will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A:The initial trade agreement in January 2020 was a significant first step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Progress towards additional phases will naturally be impacted as the US and China each manage the domestic challenges of coronavirus, but it remains in the long-term mutual interest of both countries to resolve all trade tensions. I’ve been a firm believer that nurturing a deep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key to long-term prospects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This is what inspired me to establish Schwarzman Scholars in 2013, a highly selective global fellowship program that sponsors the best and brightest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spend a year at Schwarzman College in Beijing earning a one-year master’s degree in global affairs from the world-renown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program’s mission is to build a global network of dynamic leaders who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can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cross many different professional fields. Q:You mentioned in your book that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business asset and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What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the global digital technology in now? People think that China’s mobile internet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very well. What do you think? Currently, China is propo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5G, AI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information as a business asset? A:Information is critical to decision making at any company – particularly investment firms. We recognized this early at Blackstone and have been deliberate about expanding into new areas that we thought would add to the overall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the firm and strengthen everything we did on behalf of our clients. The scale and diversity of our investing businesses today is a unique benefit. Access to data used to be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investors, but today, with a seemingly endless amount of information at everyone’s fingertips, the challenge is more about spotting patterns that others have not. Investors are turning to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challenge, and I think you will continue to see investors use AI in creative ways. China is a leader in this area and is investing heavily in AI and 5G technologies, much to its long-term benefit. AI is a topic in which I have personally been interested. This was sparked by a conversation with Jack Ma, who described how business and academic leaders widely disagreed on whether AI was a benefit or threat to society. This eventually led me to make AI a key part of my recent philanthropic efforts, and I have helped create the new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at MIT and the new Schwarzman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 at Oxford University which will explore these topics. [详情]
跨国公司供应链会不会撤出中国?疫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什么样的创业者容易成功?黑石700笔投资中只出现一笔破产,是如何做到的?对年轻人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两人在对话中一一回应。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碧雯 图片来源 | 视频截图 现在不仅要“做强中国”,还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 4月23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云端对话。两位顶级投资人都坚信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黑石集团管理着5711亿美元的资产,业务涵盖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信贷基金、金融咨询等业务。 在这场45分钟的直播中,两个投资大佬的谈话吸引了超过158万人观看,渴望了解世界的年轻人想要从对话中窥探疫情后的全球经济走势,并希望得到指导自己投资和择业的建议。两位投资大佬显然没让用户失望。 沈南鹏称,过去10-15年,红杉资本在中国的成功秘诀,就是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在他看来,中国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转型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同时,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 苏世民分享了黑石集团一直以来坚守的商业原则——永远不亏钱。在苏世民看来,这就好比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一样,是投资的一条基本原则。在黑石集团过去的700笔投资中,只出现过一个破产。苏世民称,当你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此外,选择进入成长性行业是其投资的另一重要原则。“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苏世民称。 以下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的对话,有删减: 各国回撤供应链,逆全球化会发生吗 沈南鹏: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帮助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后重振信心? 苏世民:我们目前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此前都提出了关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而现在是时候重启经济活动了。我认为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人们有时会恐惧复工,怕会从他人身上感染病毒。因此,我觉得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国家的复苏将晚于中国,至少在西方国家要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上有所突破,或是最后开发出疫苗,这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复苏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经济各个部门不可能完全同步复工并取得同样的成效。我们如果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世界的情况就会更好。 中国已经处于不同阶段。中国开展了强有力的抗疫工作,中国通报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7(实际是6.8)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因此,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 沈南鹏:有一些国家正计划将其生产和供应链搬回国内。你对此有何见解?这是否预示着世界正走向逆全球化?如何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苏世民:我认为这并非是逆全球化。我认为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错位。 因此,一旦遭遇过这种情况,这与政府指令无关,普通的生意人就会说,我不能再让自己的风险敞口全部集中在一处,我必须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我认为世界各地都有人学到这样的教训,未必是要针对中国,也许是其他关闭边境的国家。 关闭边境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头一次发生。它带来的效果是,唤醒了几乎每一个生意人。至少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现状。目前,我认为可能会发生的是,与其说是撤走现有业务,不如说是增量业务可能将回归离本国更近的更多地方。 沈南鹏:你认为,无论是行业还是国家,显然都应该努力优化其供应链,避免过度集中? 苏世民:是的,我认为如此。但即便如此,那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还将处于优势地位。唯一的疑问是,未来它们会在供应链上占据多大的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满足中国国内的消费。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具备天然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还在继续内化。 苏世民:在理解中国市场上,你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关于在华投资机会方面,目前有哪些行业或地区是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 沈南鹏:过去15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的起伏。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至暗时刻”,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前环境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各个行业内去支持那些长跑冠军。 要说过去10-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而且我认为中国显然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将进一步升级,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因为来自民营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还将加大。这将涵盖疫苗、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更广阔的生命健康领域,我们还将看到不少新的创新和增长。 企业家和创业者要先于大趋势而动 沈南鹏:现在让我们回过来谈谈你的书。你谈到了许多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么,哪些核心价值观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愈发不确定的环境? 苏世民:首先是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你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巨大的能量,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 其次,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人都会犯错,但大多数犯错的人可能会假装这些错从未发生过。他们不去分析犯的错。他们不会剖析错误,找出症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我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另一项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放眼世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尚不存在、但一旦受你点破别人就会趋之若鹜的事物。 另一项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很难成功。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最后还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可能会带着这种敬畏心去做一些你平时可能考虑不到的降低风险的决策,而不采取这些风控,你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些都是优秀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沈南鹏:与以往相比,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你有什么具体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创业者吗? 苏世民:你也知道我经历过很多次经济的下行,在我生涯中可能有个五六次。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很吓人。这次看起来也很极端。你会觉得,人不应该躲在家里。人是社交动物。他们会想从家中走出来,想回去工作。我们知道人们的倾向,并且我们知道疫情的周期可能最多是一年半的时间。所以,我们知道人们会复工。 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旦复工开始,全世界的经济会走向恢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对此有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要客观审视,问首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会有更多人在网上见面,就像你我的对话一样。这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 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的充分的投资承诺。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这就是看到大势所趋、就会大胆行动的天性。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为什么“文化比管理更重要”?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企业文化比管理更重要。你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一理念吗?黑石如何塑造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文化?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树立这一非常独特的文化? 苏世民:你知道,不管多优秀,没有人可以通晓百般技能。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你的信仰,让他们保留你信仰的内核,而给予他们做事的自主性。 我们在黑石有各种必须坚持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 我们告诫大家,集体决策可胜于个人决策,并且决策应当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任何决策过程,都应列出所有的风险因子,然后召集6-8个非常聪明的人组成团队,让他们以开放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 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我不相信在企业中有所谓的做“付费观众”的人。在黑石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次决策都会有——但从不针对个人。一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会议都是这样的做法,你就可以体会到集思广益的好处,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还有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帮助社会,让员工有机会帮助企业外部他们个人关心的组织。而且我们对待公司的每一个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 我把黑石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现在,我们有超过50万的员工。母公司大概有3000人,其他员工分散在我们持有的企业和资产中。但我尽力确保黑石的高管团队每周一抽时间与每个业务条线的每一个人召开视频会。因为如果你要传递你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你不可能发一封邮件了事。你必须要亲自出场。 视频会已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我们四个人花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与大约250到300个专才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开会。我们会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梳理一遍,让每个人掌握全面的信息。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会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所以,这种打造组织的风格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员工,在他们独立应对的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观。 穿越周期的投资和人生原则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你有一条商业指导原则就是 “永远别亏钱”。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投资原则是你想和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分享的? 苏世民:当然可以。别亏钱可以比作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 我们做的第三笔投资是投资一家钢铁流通企业,出了问题,也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投资人最恨你亏钱。所以,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但是,当你做任何决策时,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 你之所以做如此认定,要么是你从一开始就很蠢,要么是你已经做过作业,分析过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且你已经讨论过、并有计划去除那些显然会伤害到任何新业务、新组织或新投资项目的事情,设计方案去规避。 而且我认为投资不均衡性很重要,亏钱的机会和赚钱的机会均等,在我看来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我的行业并不是你从事的风投,风投行业总有人这么操作。有时他们业绩可以非常亮眼,让人惊叹。黑石在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对于私募投资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资。实际上,黑石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我的经验是,当你在管大规模资金时,我们的责任是始终为投资人做到最好的业绩。我之前讲到的流程,即公开辩论所有的基本假设,使我们能大致做到不亏钱。 在我们过去的700笔投资项目中,我们只出现过一个破产——一次灾难性的亏损。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记录。 沈南鹏:除了“永远别亏钱”之外,如果还要选择一个投资原则和大家分享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苏世民: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你投的是整个领域都表现不错并且未来表现会超越你投资当日表现的领域,你就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你认为挺便宜但成长性很差的标的,那么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没办法去博得成功。 我用黑石的不动产业务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互联网高歌猛进时,我们出手了所持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类的资产。我们拿着套现的钱和追加的资本,购买了仓储类的资产。我们为什么要买仓库?因为所有互联网销售企业,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需要仓库来备货发货,把货运到客户手中。所以仓储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最终成为不动产领域中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类资产收购者。我们投资的思路是,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 沈南鹏: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你的书,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有益的建议。如果只能给他们一个建议的话,那会是什么? 苏世民:我认为其中一个建议,特别针对年轻一代而言,是投入到你钟爱的事业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你天生对口的事业,那你可以把这一事业做到极致。 苏世民:我也想问:看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目前造成的困扰,你对大家的首要职业建议是什么? 沈南鹏:我认为大家可以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建议大学毕业生留意这些择业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比薪酬重要得多。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 我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你必须有韧性,必须坚强,因为很多优秀的公司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非常时期。 苏世民:我告诫在黑石工作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很幸运,能在当前出现经济大脱节的时期投身到投资行业,他们将学会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对未来的描绘。因为我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学会了不要轻信人云亦云,总是假设它可能会出错,永远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详情]
作者|Eastland,虎嗅研究总监 头图|百科 2020年3月10日,路透社爆出SOHO中国(0410.HK)正与黑石集团(BX.N)就私有化进行谈判,据称交易价值40亿美元,SOHO中国的股价应声大涨37.33%。 2020年4月10日,黑石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73岁的施瓦茨曼(中文名苏世民)搞起了跨洋直播卖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2020年2月中信出版社)。50多位政商要人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足见苏氏人脉之广。周小川、马云的推荐语更是被印在腰封上。 周小川:作者在书中生动地讲述了他艰苦的创业经历和丰富的社会活动…… 马云: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人个都能复制的…… 一个夸“经历丰富”、一个说“不能复制”,周小川、马云对施瓦茨曼的为人及黑石对中国干过什么事绝口不提,耐人寻味。 翻开封面发现推荐语的画风突变:铸就卓越、卓越的企业文化、学习的榜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满纸都是溢美之辞。 按照2020年4月23日收盘价,黑石市值是阿里的零头、比京东低80亿美元。 韦尔奇去世了,孙正义凭实力打破自己的投资神话,中国企业家们不必再找一个偶像跪拜。 危机到来之前 黑石集团创立于1985年,主营业务有三项:私募股权、不动产和另类资产管理(包括私募股权基金、不动产基金、对冲基金),同时也提供财务咨询和基金配售等服务。 2006年,施瓦茨曼嗅到了异样的味道,他在书中写到“听到信息让我心惊肉跳”。在一个秋天的早上,负责西班牙市场的分析师报告“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开发商已忽视最基本的供求规律”。紧接着,负责印度方面分析师报告“过去18个月土地价格上涨了10倍”。 黑石旋即决定在全球(包括美国)收紧房地产风险敞口,命令对冲基金、信贷部门“不得再买入”。不仅是黑石,嗅觉灵敏的金融机构相继嗅到金融危机的味道。 危机临近促使黑石加紧IPO进程,借迈克尔(花旗银行投行业务负责人)之口,黑石喊出“350亿美元”这个“目标市值”。 2007年3月22日,黑石向美国SEC提效了招股文件(S-1表格)。 在招股文件中,黑石将营收分为基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利息及其它三个部分。 2003年至2005年,营收增长缓慢。2005年营收4.97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16.1%,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7.9%。 2006年,营收暴涨至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折射出资本市场在危机到来前最后的疯狂。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44亿美元,而2005年净流入27亿美元。 截至2007年3月1日,黑石资产管理规模(AUM)达883.7亿美元。其中,私募股权基金331亿美元、不动产基金199.5亿美元、另类资产353.4亿美元(对冲基金的基金、夹层基金、优先债、封闭式共同基金等)。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是黑石的“王牌业务”,2001年末规模近76亿美元,2007年3月1日达3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1.8%。2006年该项业务税前收入10.1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的3%。 不动产管理规模从2001年末的30亿美元起步,2007年3月1日达19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2.6%。2006年该项业务税前收入9.03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的4.5%。 另类资产管理规模从2001年末的35亿美元起步,2007年3月1日达3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2%。2006年该项业务税前收入1.92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的0.5%。 2006年黑石营收约为AUM(资产管理规模)的2.5%。2019年AUM达到5711亿美元,营收73.4亿美元,相当于AUM的1.3%。套用电商思维,黑石的变现率越来越低了。 2019年人力成本31亿美元,人均超过100万美元。在这类机构的心目中,个人收入永远摆在第一位,能为用户赚钱、赢些口碑最好,赚不了的话投资人就自认倒霉,至于股东利益,只能排在第三位。 中投往事 2007年3月黑石启动IPO时,资本市场已经风声鹤唳,都知道泡沫就要破了,只是不知哪天破。后来在回顾这场浩劫时,人们将危机开始的时点定为2007年3月。 危机已经拉开序幕,管理834亿美元资产的黑石要上市融资40亿美元,估值高达350亿美元。好比龙卷风的通天“烟柱”已经进了院子,却要开始盖房子。不料“喜从天降”,黑石遇到“贵人”了。 黑石的贵人是尚在筹办的中投公司(全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初始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由中国财政部发行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募集。 施瓦茨曼在书中透露,2007年初加入黑石的梁锦松带来“一个爆炸性消息”——中投公司意向投资黑石30亿美元! 施瓦茨曼难掩兴奋之情:“我们甚至还没有去做推销!”(P270)。更令其兴奋的事还在后面:“这笔交易需要得到中国核心权力机构的批准,令我惊讶的是我们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收到了回复。” (P271) 2007年5月20日,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认购1.01亿股,为黑石IPO充当基石投资者。在21日黑石提交的修订文件(S-1/A)中,首次出现中投公司的名号——State investment Company。 中投公司认购黑石股票的意义远远大于提供30亿美元现金,更重要的是给了投资人巨大遐想空间。正如施瓦茨曼所说:“全球下一个超级大国选中黑石了!”黑石再接再厉发售1.33亿新股,融资40亿美元。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拿到宝贵的70亿美元。 2007年6月15日房贷美(Freddie Mac)发布首次季度亏损2.11亿美元净亏损; 6月22日, 黑石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同日贝尔斯登宣布筹集32亿美元拯救旗下基金; 7月16日,贝尔斯登两只次级债对冲基金倒闭; 8月10全球央行联手为金融系统注资; 8月22日雷曼兄弟宣布裁员1200人; 9月18日摇摇欲坠的北岩银行遭到挤兑…… 黑石手握“带着体温”的70亿美元,虽然业绩难看、股价暴跌,却安然渡过了危机。 中投公司获得的“优待”是——没有投票权(更别提董事会席位);锁定7年(前4年完全不能卖,后3年每年最多卖三分之一),通常基石投资人禁售期仅3到6个月;假如中投公司增持,持股不得超过10%(参与IPO后中投已持有扩大后股本的9.4%)。 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黑石连营收都是负3.5亿美元,净亏损55.9亿美元,人力成本却高达38.6亿美元,比2007年高71%,充分体现出员工利益的“绝对优先”。 随着危机的过去,黑石营收逐步恢复。2008年营收17.7亿美元,2009年营收31.2亿美元,亏损收窄至6.1亿美元,人力成本微降至36.1亿美元。 危机中抢滩IPO,上市后股价走势可谓惨烈。2008年11月28日,黑石股价收于6.14美元,中投公司账面亏损23.8亿美元,浮亏近80%。中投公司咬牙又扔进2.5亿美元,不料2009年1月黑石连续跌破6美元、5美元,2月跌破4美元(2009年2月23日收盘价3.81美元)。 2012年黑石股价回到发行价以上,中投公司先将2008年逢低吸纳的股票抛出,“小赚一笔”。然后开始逐年清空2007年认购的股票。直到2014年“解套”,长达7年的“至暗时刻”总算结束。 七年间黑石每股累计分红15.56美元,由于中投一直在减持,拿到多少分红不得而知。 2017年7月,施瓦茨曼在北京宣布“我们的股票为中投创造了35%的总体回报”,俨然以中投贵人自居。投资7年获得35%收益,年化收益率4.38%,难怪网友戏称“买了个余额宝”。 中投公司对这笔投资讳莫如深,2008~2018年的11份年报对“黑石”只字未提。 重仓中国 2019年末,黑石管理资产规模已达5711亿美元,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信贷管理规模分别为1632亿美元、1829亿美元、807亿美元和1443亿美元。 黑石资产管理收益主要来自不动产和私募基金,2019年分别为94亿美元(年收益率7.5%)和97亿美元(年收益率9.5%),合计占净收益总额的90%。 2019年黑色管理对冲基金(年收益率5.7%)和信贷(年收益率1.4%)规模达2250亿美元,合计占总AUM的39.4%,产生净收益合计不到10%。 截至2019年末,黑石共有2905名员工,人均薪酬福利106万美元,个位数的资产管理收益率。说到管理,拥有几万、十几万员工的中国企业向黑石学不到多少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不要说马云了,王兴、王卫、刘强东管人的能力都不是苏世民可以相提并论的。 纵观往绩,黑石最擅长的还是不动产管理,剔除个别年份(2018年),不动产业务净收益都高于私募,尽管差异不大。 近年黑石对亚太地区不动产市场相当重视,在中国、日本、印度频频出手。不算SOHO中国这宗交易,黑石在中国房地产领域投资已近300亿,大部分发生在2018年以后。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场直播中,高瓴资本张磊喊出“重仓中国”,苏世民随声附和。 在中投的“至暗时刻”,施瓦茨曼不太好意思到中国活动。2013年,他拿出1亿美元到清华捐建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有为“重返中国”铺垫的意味。 据悉苏世民学院门槛极高,申请者均来自中国超一流高校及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比例仅为1%。美国人用庚子赔款捐建留美预备学校可谓深谋远虑,苏世民还要从精英中的精英中采撷1%,功利心未免有些明显,相比之下,“马老师”把资助重点放在乡村教师更值得敬佩。(据清华学生网上反映,“苏世民学院犹如紫禁城,本校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2013年清华预算114亿,2018年决算经费276亿) 苏世民重仓中国值得欢迎,高调做慈善比不做强。但不要忘记:他是来中国赚钱的。[详情]
苏世民对话沈南鹏:我不希望我的公司里有“付费观众” 狮刀 创业邦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如何建设可依赖的抗击系统化风险的能力? 经历过八次经济危机的苏世民对此的回答是:“看到大势所趋,就要大胆行动。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沈南鹏则观察得更为细致,在他看来,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4月23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在抖音、今日头条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巅峰对话。同为耶鲁校友,两位顶级投资家针对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当前环境下如何调整企业管理和投资策略,以及时下年轻人关心的人生理想、职业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黑石集团(Blackstone)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1985年,苏世民辞去雷曼兄弟合伙人的身份,拿着40万美元创立了黑石。从早年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起家,黑石横跨地产、PE、信贷和对冲基金四大领域,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450亿美元。 2013年,苏世民捐赠1亿美元成立了在清华大学成立了苏世民学者项目。初衷是模仿1902年创立的罗德奖学金,但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苏世民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愈发重要。“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他们会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苏世民在直播中说道。 如何才能让年轻人更好的成长?苏世民认为: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苏世民说。 沈南鹏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并且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理顺公司的现金流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沈南鹏说。 年龄相差30岁的苏世民和沈南鹏却有着相似的背景:同为耶鲁大学毕业;同在雷曼兄弟工作过;同样作为创业者将公司做上市;同样投资过数家上市企业;也同样是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黑天鹅”的历史见证者。 2020年又是“黑天鹅”频发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英国脱欧、石油危机……对此,苏世民和沈南鹏怎么看? “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沈南鹏曾在多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是“被时代推着前行”,可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季度是中国几十年来第一个负增长的季度,这是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苏世民却认为: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增长型国家。 “就任何人的记录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但是,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苏世民说。 成功的投资人常被别人误解成“幸运的赌徒”,或是行业的先知。而苏世民和沈南鹏用各自的业绩证明了,VC/PE的大成不是偶然,它是时代的推动、组织的进步和价值观的胜利。它证明了一个投资机构的成功可以是一种必然——就像其他成功的商业公司一样。 以下是翻译后的直播对话实录: 疫情之后,中国和世界经济将往何处去? 沈南鹏:晚上好。我想我们应该首先谈谈整体的经济形势, 苏先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帮助人们在这场新冠大流行后重振信心? 苏世民:我们目前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此前都提出了关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而现在是时候,就像中国已控制了疫情一样,重启经济活动了。我认为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人们有时会恐惧复工,怕会从他人身上感染病毒。因此,现在尤其在西方国家——中国可能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如果知道左右身边的人都没有问题,那么你也就可以知道你不会感染病毒。因此,我认为各国会加倍努力,确保测试量得以显著增加。如果可以做到,人们就可以更快地复工。复苏就不会非常缓慢,而是会快很多。人们也会更有信心,他们也将能够回归原本正常的生活。因此,我觉得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国家的复苏将晚于中国,至少在西方国家要在治疗新冠病的药物上有所突破,或是最后开发出疫苗,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对于全球而言,如果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人们完全不必恐惧。他们应该返回工作岗位。复苏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经济的各个部门不可能完全同步复工并取得同样的成效。我们如果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世界的情况就会更好。 中国已经处于不同的阶段。中国开展了强有力的抗疫工作。但是,美国时间今早,中国通报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7(实际是6.8%)个百分点。就任何人的记录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因此,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 沈南鹏:有一些国家正计划将其生产和供应链搬回国内。你对此有何见解?这是否预示着世界正走向逆全球化?你如何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苏世民:我认为这并非就是关于全球化的表态。我认为发生的情况是,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的错位,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之都。我认识一个时装业的老总,他说 “我的货源100%来自中国。我现在什么货都拿不到——我的公司要倒闭了,因为我根本拿不到货”。 因此,一旦遭遇过这种情况,并且这与政府指令无关,普通的生意人就会说,我不能再让自己的风险敞口全部集中在一处——不管是哪个国家——我必须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我认为世界各地都有人学到这样的教训,未必是要针对中国。 也许是其他关闭边境的国家。关闭边境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头一次发生。除了世界大战之外,不能从他国获得供应还是头一次。因此,它带来的效果是,它唤醒了几乎每一个生意人。至少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现状。目前,我认为可能会发生的是,与其说是撤走现有的业务,不如说是增量业务可能将回归离本国更近的更多地方。因为,各行各业的生意人都在说,我只是不想所有业务都集中在一个国家。 沈南鹏:你认为,无论是行业还是国家,显然都应该努力优化其供应链,避免过度集中?这是对国家和行业最有利的。 苏世民:是的,我认为如此。但即便如此,那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还将处于优势地位。唯一的疑问是,未来它们会在供应链上占据多大的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满足中国国内的消费。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具备天然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还在继续内化。 沈南鹏:我同意。显然中国拥有很多巨大的优势,比如在产业布局方面。 苏世民:在理解中国市场上,你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关于在华投资机会方面,目前有哪些行业或地区是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我也可以借鉴一下。 沈南鹏:谢谢。黑石在中国非常活跃。过去15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的起伏。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的时候,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前的环境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各个行业内去支持那些长跑冠军。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而且我认为中国显然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你也知道,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将进一步升级。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因为来自民营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还将加大。这将涵盖疫苗、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更广阔的生命健康领域,我们还将看到不少新的创新和增长。 不确定性上升,企业家和创业者该如何行动? 沈南鹏:现在让我们回过来谈谈你的书。你谈到了许多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么,哪些核心价值观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明显看来愈发不确定的环境? 苏世民:我想,在与创业者共事以及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你一定也能体会是有一些核心价值观的。首先是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你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巨大的能量,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 其次,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人都会犯错,但大多数犯错的人可能会假装这些错从未发生过。他们不去分析犯的错。他们不会剖析错误,找出症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我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另一项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只是模仿他人在做的事,可以,但这对拥有伟大的梦想而言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放眼世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尚不存在,但一旦受你点破别人就会趋之若鹜的事物。 另一项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他们必须能够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说服他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所以,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这些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所以,就是以上我讲到的价值观。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最后还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可能会带着这种敬畏心去做一些你平时可能考虑不到的降低风险的决策,而不采取这些风控,你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些都是优秀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沈南鹏:你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呢?与以往相比,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创业者吗? 苏世民:你也知道我经历过很多次经济的下行,在我生涯中可能有个五六次。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很吓人。这次看起来也很极端。你会觉得,好吧,人不应该躲在家里。人是社交动物。他们会想从家中走出来,他们会想回去工作。既然我们知道人们的倾向,并且我们知道疫情的周期可能最多是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和用药会不断改善。所以,我们知道人们会复工。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旦复工开始,全世界的经济会走向恢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对此有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要客观审视,问首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 会有更多人在网上见面,就像你我的对话一样。所以,这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的充分的投资承诺。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这就是看到大势所趋,就会大胆行动的天性。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为什么“文化比管理更重要”?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企业文化比管理更重要。你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一理念吗?黑石如何塑造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文化?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树立这一非常独特的文化? 苏世民:你知道,不管多优秀,没有人可以通晓百般技能。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你的信仰,让他们保留你信仰的内核,而给予他们做事的自主性。我们在黑石有各种必须坚持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必须招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工作必须是永远准确无误的。离开你办公桌,交到别人手里的工作成果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我相信,而且我们告诫大家,集体决策可胜于个人决策。并且决策应当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任何决策过程,都应列出所有的风险因子,然后召集6到8个非常聪明的人组成团队,让他们以开放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 我们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我不相信在企业中有所谓的做“付费观众”的人。你参加会议是来做贡献的,而不是坐在那里看别人发挥才智。我们在黑石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次决策都会有——但从不针对个人。因为在大多数的机构中,如果你提出与另一个人不同的意见,在别人看来实际上你就在攻击另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不好。所以,人们都不愿讲真话。 但在黑石,我们营造的环境是你必须要讲真话,讲你真实的想法,不针对个人。一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会议都是这样的作法,你就可以体会到集思广益的好处,而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还有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帮助社会,让员工们有机会帮助企业外部他们个人关心的组织。而且我们对待公司的每一个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 我把黑石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现在,我们有超过50万的员工。母公司大概有3000人,然后其他分散在我们持有的企业和资产中。但我尽力确保黑石的高管团队每周一抽时间与每个业务条线的每一个人召开视频会。因为如果你要传递你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你不可能发一封邮件了事。你必须要亲自出场。视频会已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和比如说私募股权投资组的全体员工开会,之后是不动产业务组,然后是信贷组、战术机会组。我们四个人花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与大约 250到300个专才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开会。我们会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梳理一遍,让每个人掌握全面的信息。即使你只有23岁,你掌握的信息也不亚于公司的高层员工。我们努力把每个人都当成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来对待。这是一种很美式的风格,很扁平,而非垂直的。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会尽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所以,这种打造组织的风格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员工,在他们独立应对的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观。你不需要告诉他们该说什么。他们知道该说什么。 沈南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对于黑石这样的大机构而言,让所有员工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做起来显然并非易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你几次提到过人才,说要招募一流的团队成员。你在书中讲到,“可以用9分的人才来打造成功的企业,但在开拓新业务上,需要用10分人才,他们都是自我驱动”。那么,你怎么知道某个人是“10分”人才呢?你是如何评估的? 苏世民:南鹏,你就是一位“10分”人才。那我怎么知道你就是10分呢?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而言,个人声誉就代表着他们的能力。如果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很了不起,那我很可能也会觉得你了不起。我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你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沈南鹏:谢谢。 苏世民:人在年轻的时候比较难评判,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我一生中面试过许多的人。我在商界打拼已有50多年的时间。面试是我最喜欢的事之一。我喜欢它是因为当一个求职者走进来的时候,你很难预判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这像是一场冒险。它不像你其他日常的工作。 通常我会拿到求职者的简历或履历表。通常情况下,至少在西方国家,尤其是针对年轻人,他们会描述自己的背景情况,然后在简历最下端会有“兴趣”一栏。也许他们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也许他们是最棒的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银牌,或者他们是美国四岁以下的国际象棋冠军——总之是一些有趣的事实。所以我的体会是,他们既然把这些信息放进简历里,那我就会问他们。我总是会问,因为这是一贯的表示友好的方式,也因为他们似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然后我们聊的内容才会转向其他方面。不管是什么内容,我都会顺势引导。 有时候,我在面试前可能刚刚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比如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将会传遍全中国的视频。我就会对下一个看到我的人说,天哪,我刚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刚才感觉在和中国1亿观众在对话,多有意思啊?如果对方不接我的话茬,那就有点奇怪了,因为我描述的不是一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那就说明他的求知欲不强。我想招的人是思想活跃的人、聪颖的人、灵活应变的人、有求知欲的人。 如果我们开始聊一些求职者不知道的内容,我也没有背景知识,那么他们要么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对戏,然后稍微露出些马脚。或者他们会说,我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背景知识。我可以做以下发言,但这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 我寻找的是能在压力下不慌乱的人。当你不面对压力时,做到镇定自若并不难。大家很清楚这一点,因为面试的环境会激发求职者的紧张情绪,但对我不会。所以,我会试着去考察求职者在这种压力下的表现。他们是否喜欢有压力?压力是否能激发他们的活力?还是在你问他们一些问题之后,你看到他们会往后坐,象征性地试图远离你?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形,那就没希望了。 我也会试想这个求职者入职黑石以后的情形。我还会想再见到这个人吗?他们有展示过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吗?告诉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一件事,是在我非专家的情况下?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快揣摩出这个人的水平。 轮到我面试别人的时候,求职者能不能胜任工作,公司的其他员工已经替我把好关了。不可能说一来面试就先找我。通常在我们公司的系统里,求职者都要先和十五到二十个人面试完,才会到我这一轮。所以我在这个阶段要做的评判是,他们有多大的潜力?如果我面一个人,实际我大约9个月前面过一个人来开辟我们成长性权益投资的一项新业务。这个人非常出类拔萃。我本来只是要面他半小时的,但我和他聊得根本停不下来。所以聊了一个半小时后,我说,虽然我还没征得其他人的同意,但大家都觉得你很不错,我们决定录用。你非常棒。我非常期待与你共事。这种情况当然并不经常发生,因为得10分的人才必定凤毛麟角。不管怎样,录用人才,判断他们具备的潜能,是成就伟大组织的必备要素。 你一定也有所体会。这就是我们看家的本领。不断面试他人,试图摸清他们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内驱力、才干、智慧、灵活性是否能助你成就一番事业。有时候在创投行业,一个棒的人才,也有很棒的想法,但是世事难料,那一笔投资可能成绩不太好。但这类人再做其他项目就会成功,因为他们是非凡的人才。 哪些投资和人生原则可以帮助你穿越周期? 沈南鹏:这个建议非常好。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与求职者交谈。你之所以能在面试时做出这些对人的判断和决定,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有非常成功的投资成绩。下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 你在书中提到,你有一条商业指导原则就是 “永远别亏钱”。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投资原则是你想和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分享的? 苏世民:当然可以。别亏钱可以比作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也就是别让病人进到你诊室,你做一番治疗,然后害死了病人。对不对?我们做的第三笔投资是投资一家钢铁流通企业,出了问题,也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投资人最恨你亏钱。如果你在某些投资上没赚足钱,那没关系。那只是一次失误。如果你亏了投资人的钱,他们就会对你出奇地愤怒,几乎不可能再给你追加资本。所以,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但是,当你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 你之所以做如此认定,要么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很蠢,你只是觉得没有在冒险而已,要么是你已经做过作业,分析过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且你已经讨论过,并有计划去除那些显然会伤害到任何新业务、新组织或新投资项目的事情,并且设计方案去规避。 而且我认为投资不均衡性很重要——亏钱的机会和赚钱的机会均等——在我看来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即使是大笔的钱。我的行业并不是你从事的风投,风投行业总有人这么操作。有时他们业绩可以非常亮眼,让人惊叹。但我的经验是,当你在管大规模的资金量时——黑石在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对于私募投资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资。实际上,黑石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我们的责任是始终为投资人做到最好的业绩,并用我之前讲到的流程,即公开辩论所有的基本假设。这使我们能够在大致做到不亏钱。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前,如何走出这次危机还需拭目以待。在我们过去的700笔投资项目中,我们只出现过一个破产——一次灾难性的亏损。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记录。试想你收购了如此多的资产,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借大量的资本。700笔投资,只有一笔破产,说明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不亏钱的。 沈南鹏:的确如此。我想这700个项目中每一个都含有一定风险,但你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并管理住了这些风险。这是让人惊叹的数字和记录。除了“永远别亏钱”之外,如果还要选择一个投资原则和大家分享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苏世民:好的。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你投的是整个领域都表现不错并且未来表现会超越你投资当日表现的领域,你就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你认为挺便宜的但是成长性很差的标的,那么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没办法去博得成功。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项原则。南鹏,我用黑石的不动产业务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互联网高歌猛进时,我们出手了所持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类的资产。在西方国家,别拥有这类资产是非常明智的。我们拿着套现的钱和追加的资本,购买了仓储类的资产。我们为什么要买仓库?因为所有的互联网销售企业,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需要仓库来备货发货,把货运到客户手中。所以仓储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最终成为了不动产领域中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类资产收购者。我们投资的思路是,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 沈南鹏:是的,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要好得多。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你的书,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有益的建议。如果只能给他们一个建议的话,那会是什么? 苏世民:我认为其中一个建议,特别针对年轻一辈而言,是投入到你钟爱的事业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你天生对口的事业——你的兴趣与能力适合某一类型的工作——那你可以把这一事业做到极致。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国有一个篮球运动员叫迈克尔·乔丹。他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他的父亲过世之后,他一度非常沮丧。他放弃了篮球,去尝试另一项运动——棒球。但是,乔丹是一个糟糕的棒球运动员。这个例子中,一项体育运动最优秀的选手选择从事另一项体育运动,表现只是平庸。 这怎么可能呢?两者都是体育运动。一年半以后,乔丹决定回去打篮球。我去看了他回归后的第二场比赛。他当时已经快两年没摸过篮球了,但第二场比赛他就得了40分。这是一个特别高的分数,因为他很有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你会更快乐,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功。 苏世民:南鹏,我也想问:看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目前造成的困扰,你对大家的首要的职业建议是什么? 沈南鹏:不管有无疫情干扰,这个规律一直适用。你也对此做出了精彩的阐述,那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此外,我认为大家可以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年轻大学毕业生留意这些择业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比薪酬重要得多。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我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你必须有韧性,必须坚强,因为很多优秀的公司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非常时期。 苏世民:我告诫黑石里工作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很幸运,能在当前出现经济大脱节的时期投身到我们的行业,也就是投资行业,因为他们将学会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对未来的描绘。 如你所述,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流,才能不至于陷入困境。年轻人初出茅庐时,他们会放眼世界,会看到自己构建的模型,满怀期待,而且他们未必做好了不遂人愿的预案。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1969年第一次创业,然后去上了商学院,1972年毕业回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当时美国有10年的时间内股票没有上涨。所以我知道了股票不会自动上涨。而且即使涨了,也是一种馈赠,也可能只是短暂的阳春。所以,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因为我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学会了不要轻信人云亦云。总是假设它可能会出错。永远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沈南鹏:还有未雨绸缪。 苏世民: 是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一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和企业的经营者,将学会什么是纪律性,以及学界常说的 “风险控制”。在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些原则将让他们受益匪浅。即使现在面对比较艰难的时期,他们也要把它看成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一时期,他们将学到有助于成功的原则。 沈南鹏:非常高兴和你进行今天的对话。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中国,与你的中国粉丝们面对面交谈。 苏世民:我确实想尽快回到中国。我在清华大学有一个“苏世民学者项目”。你知道,现在苏世民学者们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从留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想赶快回来。我们都需要保证安全,而我们政府的工作就是帮助营造安全的环境。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到中国。 沈南鹏:很好。谢谢你。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保重![详情]
原标题:刚刚,红杉沈南鹏与黑石苏世民罕见对话 来源:投资界 这是全球风投圈罕见的一幕4月23日,全球执行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在抖音、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巅峰对话。 同为耶鲁校友,两位顶级投资家针对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当前环境下如何调整企业管理和投资策略,以及时下年轻人关心的人生理想、职业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场金句频出,令人深思。 两人同框,实属难得。我们第一时间对一些精彩观点进行了摘录,以飨读者。 沈南鹏: 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 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展开剩余95% 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年轻人应该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并且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好得多。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理顺公司的现金流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 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因为危机总会过去。真正差异化的产品,可以让你在风雨过后以更强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中。 苏世民: 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 看到大势所趋,就要大胆行动。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必须招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工作必须永远是准确无误的。离开你办公桌、交到别人手里的工作成果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黑石有50万员工,但我一直都把它看成一个小微企业。 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在黑石,即使你只有23岁,你掌握的信息也不亚于公司的高层员工。我们努力把每个人都当成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来对待。这是一种很美式的风格,很扁平,而非垂直的。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他们会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 以下为翻译后的对话内容,原汁原味呈现: 疫情之后, 中国和世界经济将往何处去? 沈南鹏:晚上好。我想我们应该首先谈谈整体的经济形势, 苏先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帮助人们在这场新冠大流行后重振信心? 苏世民:我们目前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此前都提出了关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而现在是时候,就像中国已控制了疫情一样,重启经济活动了。我认为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人们有时会恐惧复工,怕会从他人身上感染病毒。因此,现在尤其在西方国家中国可能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如果知道左右身边的人都没有问题,那么你也就可以知道你不会感染病毒。因此,我认为各国会加倍努力,确保测试量得以显著增加。如果可以做到,人们就可以更快地复工。复苏就不会非常缓慢,而是会快很多。人们也会更有信心,他们也将能够回归原本正常的生活。因此,我觉得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国家的复苏将晚于中国,至少在西方国家要在治疗新冠病的药物上有所突破,或是最后开发出疫苗,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对于全球而言,如果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人们完全不必恐惧。他们应该返回工作岗位。复苏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经济的各个部门不可能完全同步复工并取得同样的成效。我们如果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世界的情况就会更好。 中国已经处于不同的阶段。中国开展了强有力的抗疫工作。但是,美国时间今早,中国通报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7(实际是6.8%)个百分点。就任何人的记录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因此,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 沈南鹏:有一些国家正计划将其生产和供应链搬回国内。你对此有何见解?这是否预示着世界正走向逆全球化?你如何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苏世民:我认为这并非就是关于全球化的表态。我认为发生的情况是,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的错位,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之都。我认识一个时装业的老总,他说 “我的货源100%来自中国。我现在什么货都拿不到我的公司要倒闭了,因为我根本拿不到货”。 因此,一旦遭遇过这种情况,并且这与政府指令无关,普通的生意人就会说,我不能再让自己的风险敞口全部集中在一处不管是哪个国家我必须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我认为世界各地都有人学到这样的教训,未必是要针对中国。 也许是其他关闭边境的国家。关闭边境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头一次发生。除了世界大战之外,不能从他国获得供应还是头一次。因此,它带来的效果是,它唤醒了几乎每一个生意人。至少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现状。目前,我认为可能会发生的是,与其说是撤走现有的业务,不如说是增量业务可能将回归离本国更近的更多地方。因为,各行各业的生意人都在说,我只是不想所有业务都集中在一个国家。 沈南鹏:你认为,无论是行业还是国家,显然都应该努力优化其供应链,避免过度集中?这是对国家和行业最有利的。 苏世民:是的,我认为如此。但即便如此,那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还将处于优势地位。唯一的疑问是,未来它们会在供应链上占据多大的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满足中国国内的消费。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具备天然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还在继续内化。 沈南鹏:我同意。显然中国拥有很多巨大的优势,比如在产业布局方面。 苏世民:在理解中国市场上,你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关于在华投资机会方面,目前有哪些行业或地区是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我也可以借鉴一下。 沈南鹏:谢谢。黑石在中国非常活跃。过去15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的起伏。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的时候,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前的环境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各个行业内去支持那些长跑冠军。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而且我认为中国显然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你也知道,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将进一步升级。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因为来自民营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还将加大。这将涵盖疫苗、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更广阔的生命健康领域,我们还将看到不少新的创新和增长。 不确定性上升, 企业家和创业者该如何行动? 沈南鹏:现在让我们回过来谈谈你的书。你谈到了许多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么,哪些核心价值观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明显看来愈发不确定的环境? 苏世民:我想,在与创业者共事以及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你一定也能体会是有一些核心价值观的。首先是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你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巨大的能量,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 其次,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人都会犯错,但大多数犯错的人可能会假装这些错从未发生过。他们不去分析犯的错。他们不会剖析错误,找出症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我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另一项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只是模仿他人在做的事,可以,但这对拥有伟大的梦想而言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放眼世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尚不存在,但一旦受你点破别人就会趋之若鹜的事物。 另一项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他们必须能够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说服他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所以,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这些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所以,就是以上我讲到的价值观。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最后还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可能会带着这种敬畏心去做一些你平时可能考虑不到的降低风险的决策,而不采取这些风控,你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些都是优秀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沈南鹏:你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呢?与以往相比,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创业者吗? 苏世民:你也知道我经历过很多次经济的下行,在我生涯中可能有个五六次。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很吓人。这次看起来也很极端。你会觉得,好吧,人不应该躲在家里。人是社交动物。他们会想从家中走出来,他们会想回去工作。既然我们知道人们的倾向,并且我们知道疫情的周期可能最多是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和用药会不断改善。所以,我们知道人们会复工。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旦复工开始,全世界的经济会走向恢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对此有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要客观审视,问首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 会有更多人在网上见面,就像你我的对话一样。所以,这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的充分的投资承诺。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这就是看到大势所趋,就会大胆行动的天性。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为什么“文化比管理更重要”?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企业文化比管理更重要。你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一理念吗?黑石如何塑造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文化?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树立这一非常独特的文化? 苏世民:你知道,不管多优秀,没有人可以通晓百般技能。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你的信仰,让他们保留你信仰的内核,而给予他们做事的自主性。我们在黑石有各种必须坚持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必须招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工作必须是永远准确无误的。离开你办公桌,交到别人手里的工作成果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我相信,而且我们告诫大家,集体决策可胜于个人决策。并且决策应当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任何决策过程,都应列出所有的风险因子,然后召集6到8个非常聪明的人组成团队,让他们以开放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 我们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我不相信在企业中有所谓的做“付费观众”的人。你参加会议是来做贡献的,而不是坐在那里看别人发挥才智。我们在黑石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次决策都会有但从不针对个人。因为在大多数的机构中,如果你提出与另一个人不同的意见,在别人看来实际上你就在攻击另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不好。所以,人们都不愿讲真话。 但在黑石,我们营造的环境是你必须要讲真话,讲你真实的想法,不针对个人。一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会议都是这样的作法,你就可以体会到集思广益的好处,而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还有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帮助社会,让员工们有机会帮助企业外部他们个人关心的组织。而且我们对待公司的每一个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 我把黑石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现在,我们有超过50万的员工。母公司大概有3000人,然后其他分散在我们持有的企业和资产中。但我尽力确保黑石的高管团队每周一抽时间与每个业务条线的每一个人召开视频会。因为如果你要传递你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你不可能发一封邮件了事。你必须要亲自出场。视频会已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和比如说私募股权投资组的全体员工开会,之后是不动产业务组,然后是信贷组、战术机会组。我们四个人花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与大约 250到300个专才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开会。我们会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梳理一遍,让每个人掌握全面的信息。即使你只有23岁,你掌握的信息也不亚于公司的高层员工。我们努力把每个人都当成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来对待。这是一种很美式的风格,很扁平,而非垂直的。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会近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所以,这种打造组织的风格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员工,在他们独立应对的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观。你不需要告诉他们该说什么。他们知道该说什么。 沈南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对于黑石这样的大机构而言,让所有员工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做起来显然并非易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你几次提到过人才,说要招募一流的团队成员。你在书中讲到,“可以用9分的人才来打造成功的企业,但在开拓新业务上,需要用10分人才,他们都是自我驱动”。那么,你怎么知道某个人是“10分”人才呢?你是如何评估的? 苏世民:南鹏,你就是一位“10分”人才。那我怎么知道你就是10分呢?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而言,个人声誉就代表着他们的能力。如果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很了不起,那我很可能也会觉得你了不起。我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你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沈南鹏:谢谢。 苏世民:人在年轻的时候比较难评判,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我一生中面试过许多的人。我在商界打拼已有50多年的时间。面试是我最喜欢的事之一。我喜欢它是因为当一个求职者走进来的时候,你很难预判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这像是一场冒险,它不像你其他日常的工作。 通常我会拿到求职者的简历或履历表。通常情况下,至少在西方国家,尤其是针对年轻人, 他们会描述自己的背景情况,然后在简历最下端会有“兴趣”一栏。也许他们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也许他们是最棒的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银牌,或者他们是美国四岁以下的国际象棋冠军总之是一些有趣的事实。所以我的体会是,他们既然把这些信息放进简历里,那我就会问他们。我总是会问,因为这是一贯的表示友好的方式,也因为他们似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然后我们聊的内容才会转向其他方面。不管是什么内容,我都会顺势引导。 有时候,我在面试前可能刚刚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比如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将会传遍全中国的视频。我就会对下一个看到我的人说,天哪,我刚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刚才感觉在和中国1亿观众在对话,多有意思啊?如果对方不接我的话茬,那就有点奇怪了,因为我描述的不是一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那就说明他的求知欲不强。我想招的人是思想活跃的人、聪颖的人、灵活应变的人、有求知欲的人。 如果我们开始聊一些求职者不知道的内容,我也没有背景知识,那么他们要么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对戏,然后稍微露出些马脚。或者他们会说,我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背景知识。我可以做以下发言,但这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 我寻找的是能在压力下不慌乱的人。当你不面对压力时,做到镇定自若并不难。大家很清楚这一点,因为面试的环境会激发求职者的紧张情绪,但对我不会。所以,我会试着去考察求职者在这种压力下的表现。他们是否喜欢有压力?压力是否能激发他们的活力?还是在你问他们一些问题之后,你看到他们会往后坐,象征性地试图远离你?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形,那就没希望了。 我也会试想这个求职者入职黑石以后的情形。我还会想再见到这个人吗?他们有展示过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吗?告诉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一件事,是在我非专家的情况下?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快揣摩出这个人的水平。 轮到我面试别人的时候,求职者能不能胜任工作,公司的其他员工已经替我把好关了。不可能说一来面试就先找我。通常在我们公司的系统里,求职者都要先和十五到二十个人面试完,才会到我这一轮。所以我在这个阶段要做的评判是,他们有多大的潜力?如果我面一个人,实际我大约9个月前面过一个人来开辟我们成长性权益投资的一项新业务。这个人非常出类拔萃。我本来只是要面他半小时的,但我和他聊得根本停不下来。所以聊了一个半小时后,我说,虽然我还没征得其他人的同意,但大家都觉得你很不错,我们决定录用。你非常棒。我非常期待与你共事。这种情况当然并不经常发生,因为得10分的人才必定凤毛麟角。不管怎样,录用人才,判断他们具备的潜能,是成就伟大组织的必备要素。 你一定也有所体会。这就是我们看家的本领。不断面试他人,试图摸清他们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内驱力、才干、智慧、灵活性是否能助你成就一番事业。有时候在创投行业,一个棒的人才,也有很棒的想法,但是世事难料,那一笔投资可能成绩不太好。但这类人再做其他项目就会成功,因为他们是非凡的人才。 哪些投资和人生原则可以帮助你穿越周期? 沈南鹏:这个建议非常好。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与求职者交谈。你之所以能在面试时做出这些对人的判断和决定,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有非常成功的投资成绩。下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 你在书中提到,你有一条商业指导原则就是 “永远别亏钱”。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投资原则是你想和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分享的? 苏世民:当然可以。别亏钱可以比作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也就是别让病人进到你诊室,你做一番治疗,然后害死了病人。对不对?我们做的第三笔投资是投资一家钢铁流通企业,出了问题,也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投资人最恨你亏钱。如果你在某些投资上没赚足钱,那没关系。那只是一次失误。如果你亏了投资人的钱,他们就会对你出奇地愤怒,几乎不可能再给你追加资本。所以,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但是,当你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 你之所以做如此认定,要么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很蠢,你只是觉得没有在冒险而已,要么是你已经做过作业,分析过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且你已经讨论过,并有计划去除那些显然会伤害到任何新业务、新组织或新投资项目的事情,并且设计方案去规避。 而且我认为投资不均衡性很重要亏钱的机会和赚钱的机会均等在我看来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即使是大笔的钱。我的行业并不是你从事的风投,风投行业总有人这么操作。有时他们业绩可以非常亮眼,让人惊叹。但我的经验是,当你在管大规模的资金量时黑石在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对于私募投资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资。实际上,黑石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我们的责任是始终为投资人做到最好的业绩,并用我之前讲到的流程,即公开辩论所有的基本假设。这使我们能够在大致做到不亏钱。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前,如何走出这次危机还需拭目以待。在我们过去的700笔投资项目中,我们只出现过一个破产一次灾难性的亏损。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记录。试想你收购了如此多的资产,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借大量的资本。700笔投资,只有一笔破产,说明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不亏钱的。 沈南鹏:的确如此。我想这700个项目中每一个都含有一定风险,但你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并管理住了这些风险。这是让人惊叹的数字和记录。除了“永远别亏钱”之外,如果还要选择一个投资原则和大家分享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苏世民:好的。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你投的是整个领域都表现不错并且未来表现会超越你投资当日表现的领域,你就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你认为挺便宜的但是成长性很差的标的,那么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没办法去博得成功。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项原则。南鹏,我用黑石的不动产业务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互联网猛进时,我们出手了所持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类的资产。在西方国家,别拥有这类资产是非常明智的。我们拿着套现的钱和追加的资本,购买了仓储类的资产。我们为什么要买仓库?因为所有的互联网销售企业,不管是还是京东,都需要仓库来备货发货,把货运到客户手中。所以仓储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最终成为了不动产领域中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类资产收购者。我们投资的思路是,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 沈南鹏: 是的,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要好得多。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你的书,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有益的建议。如果只能给他们一个建议的话,那会是什么? 苏世民: 我认为其中一个建议,特别针对年轻一辈而言,是投入到你钟爱的事业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你天生对口的事业你的兴趣与能力适合某一类型的工作那你可以把这一事业做到极致。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国有一个篮球运动员叫迈克尔·乔丹。他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他的父亲过世之后,他一度非常沮丧。他放弃了篮球,去尝试另一项运动棒球。但是,乔丹是一个糟糕的棒球运动员。这个例子中,一项体育运动最优秀的选手选择从事另一项体育运动,表现只是平庸。 这怎么可能呢?两者都是体育运动。一年半以后,乔丹决定回去打篮球。我去看了他回归后的第二场比赛。他当时已经快两年没摸过篮球了,但第二场比赛他就得了40分。这是一个特别高的分数,因为他很有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你会更快乐,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功。 苏世民: 南鹏,我也想问:看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目前造成的困扰,你对大家的首要的职业建议是什么? 沈南鹏:不管有无疫情干扰,这个规律一直适用。你也对此做出了精彩的阐述,那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此外,我认为大家可以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年轻大学毕业生留意这些择业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比薪酬重要得多。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我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你必须有韧性,必须坚强,因为很多优秀的公司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非常时期。 苏世民:我告诫黑石里工作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很幸运,能在当前出现经济大脱节的时期投身到我们的行业,也就是投资行业,因为他们将学会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对未来的描绘。 如你所述,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流,才能不至于陷入困境。年轻人初出茅庐时,他们会放眼世界,会看到自己构建的模型,满怀期待,而且他们未必做好了不遂人愿的预案。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1969年第一次创业,然后去上了商学院,1972年毕业回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当时美国有10年的时间内股票没有上涨。所以我知道了股票不会自动上涨。而且即使涨了,也是一种馈赠,也可能只是短暂的阳春。所以,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因为我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学会了不要轻信人云亦云。总是假设它可能会出错。永远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沈南鹏:还有未雨绸缪。 苏世民: 是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一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和企业的经营者,将学会什么是纪律性,以及学界常说的 “风险控制”。在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些原则将让他们受益匪浅。即使现在面对比较艰难的时期,他们也要把它看成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一时期,他们将学到有助于成功的原则。 沈南鹏:非常高兴和你进行今天的对话。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中国,与你的中国粉丝们面对面交谈。 苏世民:我确实想尽快回到中国。我在清华大学有一个“苏世民学者项目”。你知道,现在苏世民学者们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从留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想赶快回来。我们都需要保证安全,而我们政府的工作就是帮助营造安全的环境。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到中国。 沈南鹏:很好。谢谢你。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保重![详情]
冯仑风马牛 封面题图|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苏世民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人们很难想象马化腾、许家印、张一鸣等大佬会联手推荐同一本书,但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是苏世民,那么这一切似乎又变得理所当然。在那本名为《苏世民的经验和教训》的书封上,推荐栏里集满了如今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苏世民是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A. Schwarzman)的中文名。黑石集团自成立以来,资产规模以每年 50% 的速度增长,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并管理着全球超过 5500 亿美元的资产。这是一个富可敌国的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苏世民和他的黑石集团,也是历次金融危机的赢家。无论是 1987 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还是 2008 年的次贷危机,凭借对危机的敏锐预判,黑石集团最终都成功避过灾难,并从中获利。在苏世民的眼中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面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他说,‘在经济方面,(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人类的恐惧,(但)对于购买资产和发放信贷而言,这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不过,这位被称为‘私募界巴菲特’的商人并不是天生卓越,在他最近做直播宣传的那本自传里,记载了他最初的贫穷,以及充满挫败的创业时刻——他曾经因为付完账单后没钱打车,在深夜步行 50 个街区回家;也曾遭遇过上门谈融资却吃闭门羹,接着被大雨淋个湿透的狼狈时刻…… 作为一个出生并没有赢在起跑线的人,苏世民将自己的成功的秘密总结为: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永不放弃。 | 追求高难度的人生 | 苏世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犹太家庭。年幼时,他和两个弟弟需要通过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他的父亲在费城开了一家窗帘麻布店,读中学时,苏世民每个周末都在帮父母看店,他往往需要花几个小时打开几乎一样的手帕盒让顾客挑选,然后再花同样的时间把它叠好。这项繁琐的工作让他错过了很多足球赛和中学舞会,‘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自己理想世界的一员。’ 不过这样的抱怨没有持久,苏世民就开始了自己追求极致的人生:即使是叠手帕也要在最大的商店里叠。于是,他向父亲建议扩张店铺,做成像西尔斯百货那样的企业,但这个建议被小富即安的父亲拒绝了。 很多年后,苏世民再想起和父亲对话的场景,他说,‘我懂了,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者,甚至学着当领导者,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企业家。’ 而企业家所必须的探索与冒险精神,苏世民一直都有。纵观全书,苏世民的整个求学生涯写满追求高难度目标的故事。他的第一次天才创意是让当时受学生欢迎的乐队来自己学校演出,当然这件事他从来没做过,在打了很多电话,动用了很多同学和家人的关系之后,这件事成了现实。 类似的事情还包括,为了读哈佛大学,他想通过电话说服院长录取自己(他失败了,去了耶鲁);请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来给全是男生的耶鲁表演,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苏世民决定和有着 268 年历史的校规做斗争,用调查问卷联合媒体的方式废除了‘禁止女性在宿舍过夜’的规定。 在苏世民看来,追求大目标和小目标是一样的,二者皆会消耗精力,倒不如追求高难度的那一个。尽管追求高难度目标有时难免会事与愿违,不得其所,但这是志存高远的代价之一。 《亿万少年的顶级秘密》|永不放弃 这一系列的尝试让青年苏世民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是‘我想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从无数的电话线路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传递给世界。’ 做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管理者正是如今黑石集团在做的事情。如今,黑石集团通过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信贷等四大业务部门,将全世界的资产聚集再分配。黑石的使命正是‘通过谨慎管理资本,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 金融危机的赢家 | 苏世民本人追求高难度目标的特质,也被带进黑石集团的基因里。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黑石的第一个并购基金就立志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募股资金—— 10 亿美元。当时的联合创始人,也是苏世民在雷曼兄弟供职期间的老上司彼得认为他在做白日梦:‘我们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被人会给我们钱呢?’ ‘因为是我们呀,还有时机稍纵即逝。’苏世民自信地答道。经过‘开山劈路’般的过程,一年之后,苏世民和彼得终于募集起了 8.5 亿美元。 在雷曼兄弟任职期间的苏世民(中) 时间很快来到 1987 年 9 月。苏世民想起金融界预言性的说法,那就是时间会对所有交易产生消极影响,他又看到当时的股市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在股市转向之前,尽快关闭基金。最终,苏世民在 10 月 15 号拿到了所有的钱,而 4 天之后,就是史称‘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灾。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 2007 年,那一年黑石以每股价格 31 美元的价格上市,公开募资超过 40 亿元,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上岸。 股灾期间,无数的资产破产,而提前拿到钱的黑石集团则有能力开始进行抄底式的投资。20 世纪 80 年代,苏世民和彼得的第一个猎物就是USX钢铁公司,后者是他们的理想类型:规模巨大,情况复杂,有挑战性,但收益也十分丰厚。等到 2003 年,黑石卖出该公司最后一部分企业股权时,黑石的投资总回报金额是投资金额的 26 倍,年回报率高达 130%。 先瞄准一个未来前景乐观的行业,选择投资并不热门的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实现杠杆收购,然后对其进行资产拆分或者重组,使其能自动造血,最终获利。在黑石很多的投资操作中,人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模式。而黑石也在实际操练中,不断完善每一个细节来形成更为可靠的投资流程,这确保了苏世民能够实现他成功投资首要原则,那就是:不要赔钱! 关于抄底,苏世民是贪婪也是谨慎的。他认为市场从低估回弹需要时间,真正意义上的抄底其实并不存在。比如,休斯顿大楼在 1983 年由于油价崩溃而跌到谷底,但当时进入的投资者 10 年后也还在等待着地产价格复苏。所以应尽量挑在资产的价值从低谷至少弹回 10% 的时候才进场,避免‘群羊效应’。 在苏世民成功投资的十五条法则的最后一条,苏世民总结了自己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任何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经济周期的节点。周期会对企业的成长轨迹、估值及潜在回报率造成重大影响。周期最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供需因素决定的。理解这些供需因素,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确定你与市场离顶部或底部的距离。 在苏世民看来,在全球变局之中,企业如果想从低估走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保有足够的资金。第二,保护公司的人才资本。第三,信息,永远不要放弃对世界的观察。 黑石集团大厦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苏世民的黑石集团并不能总受人们的欢迎,有人甚至把私募股权投资者称为‘吞噬公司的蝗虫’。 面对质疑,苏世民曾回应道,‘但我是一个好蝗虫。’在他看来,从刚成立就确立了不会进行恶意交易的黑石是被需要者。‘当看到资源错位时,我们就会进入市场——一个伟大的公司遇到了困难,需要融资和运营干涉来帮助它渡过难关;公司希望出售一个部门将资本投入其他业务;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希望扩大规模,但银行不愿意为其提供资金等等,(这时)我们进入这些机构,通过融资、业务策略转型或专业的人员来改善公司现状,我们投入必要的时间,最终扭转局面。’ | 人才观和处世哲学 | ‘如果不幸,我不是 10 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 10 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在近日举行的对谈中,万科董事长郁亮向苏世民提问道。 资本管理需要卓越的人才。在黑石流传着‘八九十人才观’,即得 8 分的人是任务的执行者,得 9 分的人非常擅长执行和制定统一策略。如果公司全都是 9 分人才,那公司就可以成功。但 10 分人才,无需发动指令、就能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10 分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黑石的强大并不全是苏世民一人的成就。不过,在寻找 10 分人才的路上,苏世民依然表现敏锐。1988 年,苏世民从报纸上得知第一波士顿的拉里·芬克(Laurence D. Fink)从银行离职,后者 20 多岁就参与设计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法。苏世民马上找到对方,拉里后来进入黑石金融管理公司,苏世民将拉里称之为 11 分天才。 苏世民(左一)和拉里·芬克(右一) 在和帝杰的一次合作中,苏世民又将目光锁定在托尼·詹姆斯身上,后者是谈判过程中唯一力挺公司立场的人。托尼·詹姆斯最终于 2002 年进入黑石,并成为合伙人和 CEO。任职期间,托尼·詹姆斯推动了公司的组织、企业文化改革,并建立书面反馈和公开评论为核心的薪酬管理制度,他被苏世民看作是一个天生的管理者。如今,黑石已经在第三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在苏世民看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必须允许公司引入相关人才和管理系统,这是企业从作坊式企业转向管理良好的公司机器的关键。 苏世民善于溯源,他对人才的重视,很自然地过渡到教育领域。他认为‘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而中国人对他认知大多则来自与此有关的苏世民学院。2013 年,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 1 亿美元,用于建造苏世民书院,经过 3 年的筹建,该书院于 2016 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未来全球政商精英。这使苏世民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标杆性人物。 苏世民书院一角 苏世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 1990 年。那时大街上还全是自行车,但此后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他记忆深刻,他也从不吝啬对中国的赞美——‘西方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别的,而只是为了了解中国,这在 200 年来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次的新冠疫情,苏世民依然看好中国,并认为,疫情后中国会是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苏世民不仅是中国的老朋友,也是特朗普的座上宾,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在商界最常求助的是黑石创始人,‘任何(咨询顾问)名单第一位,总是苏世民’。在全世界范围交朋友,让他有资本成为美国和全球诸多事关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事件的核心人物。人们能够从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贸易谈判中,看到他的身影。 苏世民和特朗普一起出席会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苏世民曾这样总结道,‘我的一生都在倾听他人,积极打造人际网络,不断询问他人我能为其提供何种帮助。我的多重世界越大,它们彼此之间的重叠之处似乎就越多。’ | 苏世民的寄语 | 每年夏天,苏世民都会去北京参加苏世民学院的毕业典礼,并作为演讲嘉宾,其自传的最后则列出了他对毕业生的两段寄语。 一. 无论你的职业生涯如何开启,都要知道,你的生活不一定会直线前进,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有时,甚至像你们这样有天赋的人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磨难。在人的一生中,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诸多困难和艰辛。面临挫折时,你必须要想方设法继续前进。能够定义你个人品质的,永远是你在逆境中展现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态度,而不是逆境本身。 二.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上。热情所至,卓越必成,单纯为了他人的敬仰和尊重做事,则很少能带来成功。如果你对追求梦想充满热情,如果你能勇往直前,如果你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你的人生就会充实而有意义,你也永远有机会建功立业、成就不凡。你为他人付出的善意和努力,最终会给你自己、你所爱之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福报。 资料来源: 1.《苏世民的经验和教训》苏世民著 2.《高瓴资本张磊、黑石苏世民、万科郁亮最新交流:我们如何度过疫情危机》证券市场红周刊 3.《黑石集团苏世民: 耶鲁、哈佛到清华》 FT中文网 4.《一边是特朗普好‘闺蜜’,一边‘重仓’中国,苏世民到底站哪边?》创业邦[详情]
原标题:黑石的经验与教训:苏世民新书披露了顶级投资者的哪些秘诀 投资是件极其艰难的事。在投资过程中要时刻面对不确定性做出决策:如何判断投资标的价值是否合理?如何把握投资时机?如何防范投资风险……如果有一个环节失误,便会满盘皆输。因此,大部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往往以赔钱告终,即使是有着明确投资流程和专业风控团队的机构投资者,能赚钱的也是少数,能长期赚钱的更是凤毛麟角。私募巨头黑石集团可谓是投资行业的翘楚,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集团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能有此卓越业绩,必然有其独到之处。黑石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其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披露了黑石的投资流程和投资策略。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对金融从业者具有借鉴价值,也能对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有所启迪。 打造能瓦解所有风险点的风险评估流程 很多人都知道,黑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首要投资原则,那就是:不—要—赔—钱!而确保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原则落实到位,则得益于黑石程序严格、冷静稳健的风险评估流程。 在投资行业中,常由投资委员会来决定投资事宜:交易团队以备忘录的形式列出交易的种种好处、量化未来的赢利潜力,努力向投资委员会推介潜在的投资机会,然后由委员会的高管决定是否投资。 黑石也采用投资委员会的形式,但与其他投资机构不同的是,投资委员会的职责是发现交易、探讨交易,但没有批准权。黑石的投资流程是为民主化的决策服务的,鼓励包括交易团队和委员会成员的每个相关人士都进行思考和参与,共同研究确定影响交易的关键因素,分析在各种情况下这些因素会对投资的财务业绩造成什么影响。黑石规定,任何提案都必须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提交,备忘录必须完整翔实,并至少提前两天提供给参会人员,以便对其进行细致理性的评估。在提案交由投资委员会讨论时,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每个人无论资历和职务如何,都必须发言,没有一个人或一群人在讨论中占主导地位、手握批准权。这是一项团队运动,以确保每个投资决策是由集体制定的。第二,要把讨论重点放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尚未解决的问题。对负责推介的人来说,这种建设性质询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挑战,但黑石对质询过程进行了设计,保证质询只对事、不对人,让参会人员摆脱了束缚,可以在评判他人的提案时无须担心这可能伤害他人的情感。 在第一轮会议结束后,提案团队要进入更深入的研究,解决和回答会上各位参与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如果经济衰退,那么他们建议黑石收购的公司的业绩会如何变化?目标公司的利润会略有下降还是直线下降?如果目标公司被收购,那么其中最优秀的经理人是否会离职?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了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大宗商品价格崩溃,会对赢利水平造成什么影响?他们的财务模型是否考虑了所有这些可能性……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提案团队会对方案进行完善,提交公司再次开会讨论。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只要整个团队的成员意见不一致,交易就不会继续下去。直到找出所有的风险点,方案得到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认可后,才会进行交易。 这样的流程迫使团队中的每个人能够针对风险进行充分而激烈的辩论,以达到系统性分解风险的目的。同时,由于这样的机制安排,使每一位员工都像公司的主人翁一样做事。更重要的是,“噪声”和情绪往往会影响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上述方法既可以排除这些因素,又能消除个人风险,交易团队也不用承受压力,无须保证最终的结果是“正确”的。有时投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如果这种压力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就会给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而采用这样的机制,则能提高交易审查的客观性。 黑石成功的业绩记录足以证明这种决策流程的完善和科学。这样的流程不仅值得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学习,即使是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借鉴参考,通过不停地质询,找到投资的风险点,从而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辨别市场顶部和底部并采取合适的投资策略 黑石的投资流程也包括定期围绕“周期”展开讨论,苏世民在书中介绍了黑石判断市场顶部和底部的几项简单规则: 市场顶部相对容易识别。在这一阶段,市场总会充斥着过剩的相对廉价的债务资本,为热门市场的收购和投资提供资金。在某些情况下,贷款人甚至不会收取现金利息,同时还会降低或取消执行贷款限制条件。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杠杆水平迅速攀升,借款总量有时高达抵押资产净值的10倍,甚至更多。这时,买家开始愿意接受过于乐观的会计调整和财务预测,以证明承担高额债务的合理性。市场触顶的指标是身边赚到大钱的人数,声称表现优异的投资者数量随市场的走高而增长,没有任何既定投资策略或流程的人都能“无意中”赚到钱。如果出现以上特征,投资人就要小心规避风险了。 相对而言,市场底部则难以判别。大多数公共和私人投资者会低估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既没有信心和耐心,也缺乏自律精神,无法等到一个周期完全过去,会过早买入资产。苏世民认为优秀的投资者应保持沉着冷静,不要过快地做出反应。经济真正从衰退中走出来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即使市场开始出现转机,资产价值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意味着如果在市场触底前后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投资回报。比如,1983年油价暴跌,市场触底,一些投资者开始收购休斯敦的写字楼。10年过去了,这些投资者仍在等待价格的回升。更好的投资策略是在投资标的从低点回升至少10% 时再开始进行投资,最好放弃市场刚开始复苏时10%-15%的涨幅,以确保在恰当的时间买入资产。 中信出版集团 2020-4[详情]
原标题:黑石苏世民:谁说“没有人能看到泡沫” 来源:华夏时报 编者按: 苏世民创立的黑石集团是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黑石集团人均利润是高盛的9倍,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而苏世民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他的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这是一部投资、管理的图书,是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还是一部处世哲学的书。 苏世民 任何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经济周期的节点。周期会对企业的成长轨迹、估值及潜在回报率造成重大影响。黑石会定期围绕“周期”展开讨论,这是公司投资流程的一部分。以下是我识别市场顶部和底部的简单规则: 1,市场顶部相对容易识别,买家通常会越发自负并且坚信“这次肯定跟以往不一样”。但通常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 2,市场总会充斥着过剩的相对廉价的债务资本,为热门市场的收购和投资提供资金。在某些情况下,贷款人甚至不会收取现金利息,同时还会降低或取消执行贷款限制条件。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杠杆水平迅速攀升,借款总量有时高达抵押资产净值的10倍,甚至更多。这时,买家开始愿意接受过于乐观的会计调整和财务预测,以证明承担高额债务的合理性。不幸的是,一旦经济增长减速或经济下滑,大多数预测往往不会成为现实。 3,市场触顶的指标是身边赚到大钱的人数。声称表现优异的投资者数量随市场的走高而增长。信贷条件宽松,各类市场纷纷上扬,没有任何既定投资策略或流程的人都能“无意中”赚到钱。但在强劲市场中赚钱往往是昙花一现。相比之下,即使市场形势发生逆转,聪明的投资者还是可以凭借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健全的风险评估获得良好回报。 所有投资者都会告诉你市场具有周期性。然而,许多人的实际行动却与这一认识相悖。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 — 1992年、2001年,以及2008—2010年。经济衰退是正常现象。 随着市场疲软和经济下行,市场会逐渐触底,但其底部是难以发现的。大多数公共和私人投资者过早买入资产,低估了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此时的关键在于保持沉着冷静,不要过快地做出反应。投资者大都没有信心和耐心,也缺乏自律精神,无法等到一个周期完全过去。这些投资者没有自始至终地贯彻自己的投资理念,因此无法将获得的利润最大化。 要确定触底的具体时间并非易事,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原因在于,经济真正从衰退中走出来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即使市场开始出现转机,资产价值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意味着如果在市场触底前后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投资回报。举个例子:1983年,油价暴跌,市场触底,一些投资者开始收购休斯敦的写字楼。10年过去了,1993年这些投资者仍在等待价格的回升。 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当价值从低点回升至少10%时再开始进行投资。随着经济获得动力,资产价值往往会随之上扬。最好放弃市场刚开始复苏时10%—15%的涨幅,以确保在恰当的时间买入资产。 虽然投资者普遍表示自己的目标是赚钱,但事实上,他们只看重心理安慰。即使大家都在亏钱,他们也宁愿从众,而不愿意做出艰难决策,等待最大的回报。从表面上看,随大流可以避免遭人指责。这些投资者往往不会在市场底部附近投资,而是在市场顶部进行投资,但这样做恰恰与“赚钱”的投资理念背道而驰。他们喜欢看着资产价值上扬,这样心中会感觉舒适而安全。价格越高,越多投资者相信资产会继续升值。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一个周期的底部前后,新企业的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随着周期的发展,IPO的数量、规模和估值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 周期最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供需因素决定的。理解这些供需因素,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确定你与市场离顶部或底部的距离。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中,当现有建筑物的价值远高于迁建成本时,就会刺激建筑业的繁荣发展,因为开发商知道,他们可以开发新楼盘,以高出成本价的价格出售。如果只是开发一处房产,这当然是一个极佳的策略。但几乎每个开发商都会看到同样的机会,认为自己可以毫不费力地赚到钱。如果大量开发商同时开始建设,那么不难预测,市场上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房产价值将会下降,而且很可能是急剧下降。 美联储前主席曾经说过:“没有人能看到泡沫。”这一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本文节选自《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原题为“周期:通过市场涨落判断投资机会”)[详情]
原标题:“华尔街之王”苏世民宅家工作,感到人生第一次“被困住”了 “没有人愿意被锁在家里,即使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家。” 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号称“华尔街之王”的苏世民亦不能幸免。 近日,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中说,受疫情影响,他现在也每天在家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都在通过视频工作。 “我从来没有这样工作过。以往,我们偶尔举行视频会议,但现在是只有视频会议。” 这样的在家办公方式给苏世民带来了一些新奇的体验。“当我结束一天工作时,我已经在家里了,这有点令人惊讶。”他说,他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了更多的运动,并思考了一些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这种被迫宅在家里的生活也让他感到了不自由。“你知道,我现在有点无法自由行动,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被困。” 《21世纪》:你的生活和工作因疫情发生了什么改变? 苏世民: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待在家里。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通过视频工作。我从来没有这样工作过。以往,我们偶尔举行视频会议,但现在是只有视频会议。我的日程安排很像在上班,但我实际上不必去上班。当我结束一天工作时,我已经在家里了,这有点令人惊讶。我做了更多的运动,因为我有一些运动器材,并有更多时间去运动。我开始思考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因为反正我现在哪儿也去不了。你知道,我现在有点无法自由行动,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被困。丧失在西方国家被极为看重的个人自由,这是有点不同且难以被想象的事情。我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的每个人没有人愿意被锁在家里,即使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家。因此,新冠病毒带来了许多变化。[详情]
作者 | 王晓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这是一次全球PE圈罕见的对话——黑石集团CEO苏世民与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4月10日晚,黑石联合创始人苏世民的新书发布会在线上如约而至。作为老友,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现身捧场。从疫情走向,到企业信誉危机,再到未来投资机会,两位对话交流了一个小时。 两人同框,实属难得。苏世民,拿着7亿美元的年薪,被誉为新一代“华尔街之王”的投资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张磊,执掌的高瓴资本目前是亚洲管理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15年间,高瓴资本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发展至600亿美元。 两位PE大佬对话: 最好的投资就在当下,就在中国 对话开始,张磊向苏世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您有哪些建议? 对此,苏世民回答道:“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世界上很多国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隔离的、比较慌乱的状态,但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所以在疫情后,中国的发展会非常有前景。”谈到疫情影响下,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时,苏世明肯定了中国在疫情后的恢复速度。 在苏世民看来,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得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面也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其他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中国在疫情之后应该会非常好。” 张磊幽默了一下,“我也在和很多企业家交流,我告诉他们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要呆在家;第二个,记住第一条原则。” 随后,张磊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所以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的需求,从农村到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迁移,我相信这些都会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张磊说,当前中国市场存在一些有意思的机会: 第一是阿里巴巴、百度等致力于用技术提高生产力的互联网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高瓴创投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第二是现在才刚刚开始的医疗,医疗是中国社会保障网络里最关键的部分; 第三是一些需要转型的传统公司,比如百丽、格力,他们在不断的拓展渠道,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希望和消费者有更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也需要用一些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 我们该怎么做? 近期投资圈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瑞幸造假事件。10天前,身披光环无数的中概股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举世哗然。 这个巨震的影响正开始渐渐显现。4月7日晚,爱奇艺、好未来、跟谁学等知名中概股纷纷暴跌,中概股开始迎来大规模做空。“所有中概股、在华投资的美元基金都将被这杯注水的咖啡影响”,瑞幸给所有中概股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引发一场对中国企业的信誉危机。 “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这是昨晚这场对话中最意味深长的一个问题。 “企业估值都会有波动,尽管公司的估值可能有的高有的低,但是它背后的模式才是最关键的。对于投资人来讲,不会被短期波动困扰。”苏世民直接表态。 苏世民分享了黑石的经验。此前,黑石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但是据苏世民观察,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但是目光所及的很多做法都是趋同的。 苏世民表示,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既有模式下找到创新的机会,更多地关注利润、营利性以及市场变化。 “公司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商业模式才是长期投资的要点。在面对可能的机会的时候,先等待市场上涨10%-20%之后再下重注。”他建议道。 苏世民总结了自己的投资体会,“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的。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而对于这个问题,张磊直言,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人,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张磊补充说,我们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在看市场会给出多少估值时,也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虽然苏世民说自己是一个保守的投资人,但是在张磊眼中,苏世民却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人。 “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具有一些优秀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张磊说道。 PE巨头大扫货 黑石和高瓴正密集出手 昨晚一场直播,聚齐全球两家顶级PE巨头的掌门人,实属罕见。 黑石的辉煌历史早已为人熟知。苏世民曾在去年的财报电话会上透露,“2019年对黑石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1344亿美元的募资额和630亿美元的投资额都创了纪录,自2007年IPO以来,黑石的AUM已经增长了6.5倍。” 2019年,黑石管理资产规模达571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历史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这一年,对黑石而言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近两年,黑石在华投资热情高涨,其中包括收购了多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疫情之下,黑石依旧大动作不断。日前,路透引述两名消息人士透露,黑石集团正进行排他性谈判,计划私有化SOHO中国。此外,前者还将接管SOHO中国债务。 在昨晚的直播中,对于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苏世民以美国举例来作答。 “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而高瓴资本,则是眼下中国甚至亚洲风头最强劲的PE机构。即便是在疫情期间,高瓴出手的节奏也丝毫不受影响。 不久前,高瓴资本以23亿元重仓医药外包领军企业凯莱英。此前,还作为唯一机构投资者参股的民用电工龙头公牛电器上市,市值一路上涨破千亿大关。在年初,旗下投资主体珠海明骏以400多亿元收购格力电器15%的股份,跃居第一大股东。3月以来,又先后投资了贝壳找房、微创医疗、君乐宝、喜茶、华兰生物等。 不久前,堪称今年创投圈标志性事件是百亿规模的高瓴创投诞生。高瓴资本在给创业者的一封信中称,创造者不应茕茕孑立,创新者不应踽踽独行,以14亿人的人间烟火为底色的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所在。唯一限制我们的,可能是自己的想象力。高瓴创投自成立以来,已经密集落子,投资了一批科技创新公司和新兴消费品牌,包括驯鹿医疗、瑞博生物、Agile Robots、同余科技、喜茶、完美日记等。[详情]
观点|黑石集团苏世民:危机过后,对“安全感”的需求将成为机遇 博鳌亚洲论坛 今天 关于如何度过危机、危机下的中国机会,关于反全球化的趋势、公司治理及慈善捐赠,苏世民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2020年4月10日晚,有两个男人同时直播,其中一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73岁的美国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史蒂芬·施瓦茨曼)。 苏世民,一个穿越过七轮周期的投资者。马云评价苏世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苏世民的故事尤其曲折与传奇。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但他在这本书中坦诚讲述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让每个人受益。” 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场中美两地连线直播的由头,苏世民写的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文版2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上市,但由于疫情原因——尤其是美国现在成了全球的疫情中心——让这场原本应该是现场签售会的活动变成了线上直播。 这场直播还吸引来了两条大鳄——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和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整场直播下来的直观感受是:在苏世民这个“华尔街新王”面前,张磊收放自如、谈笑声风,郁亮则像个一心求问、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聆听大师教诲机会的学徒。 当主持人问郁亮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郁亮诚实地回答说:“没有。我主要是想向黑石学习,我觉得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根据郁亮透露,万科一直在学习黑石。包括日前4月2日万科捐赠价值50多亿的万科企业股在清华成立万科公共卫生学院,郁亮表示,也是受到了苏世民在清华捐赠1亿美元成立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1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共筹集3亿美元作为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永久运行基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2020年1月2日,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位列《福布斯》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第6。 多年前,郁亮去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参观,当他了解到黑石采用的是跟投制度后,万科也跟着推出了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郁亮对苏世民说。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的董事会主席,郁亮虔诚得让人费解,苏世民的这本书的中文版上市以后,他说自己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还推荐给了朋友、同事和他孩子。 1985年,苏世民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如今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房东”。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所以黑石又被称为PE无冕之王,而苏世民亦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或“私募界的巴菲特”。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线上对话涵盖了当下的新冠疫情、潜在的经济危机、全球化、慈善、财富、人才选拔等。 话题自然而言从眼下我们正在全球面临的新冠疫情危机开始。苏世民表示,这次的危机跟2008年的经济危机非常不同,“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我觉得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会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人们可能会觉得在中国比在其它地方更加安全一些。”苏世民说。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对话的原汁原味,虎嗅汇编了对话的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第二,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 第三,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重要的是我们对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李斯璇(主持人):很多国家封城或者是封国,美国的市场也经历了很多动荡,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能够转危为安,还是仍然还会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苏世民: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就是我们的中央银行,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更加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政府会使得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新的信息,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李斯璇:另一个问题,关于反全球化的趋势,您觉得它是正确的吗?有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吗? 苏世民:其实这个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再去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因为中国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一开始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是开始进入了一个暂停阶段,但是现在我们能够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其实对于中国的依赖性也是非常大的。虽然说各个国家也都在关闭自己的进出通道,但是毕竟我们大家面临着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灾难,肯定会对我们的生活、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很多的人在抱怨暂时性的关闭。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全球的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 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危机下的中国机会 李斯璇: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投资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这个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李斯璇:我们也看到全球的供应链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干扰。对于中国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他们想要去海外投资,这类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苏世民:我觉得未来也会在中国更多的投资,因为我觉得,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做得越来越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了。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慈善和捐赠 李斯璇:我代表一位来自新浪微博的网友提问: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会参与到公益当中,这会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文化。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是做公益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我们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资金。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不起的事情。 李斯璇:关于(外界对)财富的一些批评,我想听一下您的观点。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 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其它的一些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 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我在我们国家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毕业或者去研究生院进修,他们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建立了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 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年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苏世民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长期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自己都在永远不断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郁亮:在您的书里,我看到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苏先生有张戴着一顶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您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对我们来说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李斯璇:我还有一些问题向郁亮先生提问。万科最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清华设立了公共卫生学院,我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未来万科和黑石或者苏世民书院有没有考虑在公益方面、教育方面有具体的合作呢? 郁亮:我们在清华做的万科公共卫生学院,也是受到了苏先生在清华做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苏世民先生做公益慈善很久,在教育慈善方面也早很多,我们起步比较晚一点。正好新冠疫情使得我们全体员工做了决策,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情。当然,我们希望跟黑石不光在业务上有合作,未来也可以在公益上有合作。我觉得我应该像苏世民那样,戴着工程帽,去看看我在工地上能够做些什么。我希望向苏世民先生学习,重新回到创业状态,把项目做好。 企业的信誉问题 李斯璇:关于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他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张磊忍不住在那儿笑)。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他们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也需要挣钱,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 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的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李斯璇: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 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方面,有的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的公司,有时候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比如to B,或者to C,或者to VC这样的商业模型。 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有的时候关于时间,关于收益、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 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的。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 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苏世民)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人才选拔和公司治理 郁亮:在书里面,苏世民先生说了一条10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您本身就是一个10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您能够找到10分人才跟您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10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您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本。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两年之前,我们在黑石集团选举了一个新的主席,我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金钱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金钱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分、8分的人才,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10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者。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我们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我们的孩子,能够去获得和响应别人的拥抱。 张磊: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我们也尽量总结了我的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 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 我对于大家的一些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有一种叫“关系”的文化,我们可以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最后奉上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摘录自《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 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 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 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详情]
原标题:“封神”桥水达利欧,“封王”黑石苏世民 2018年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在中国出版后,畅销150万册,他也在中国收获了无数人的顶礼膜拜。 达利欧之所以被“封神”,因为他白手起家创立了一家极其成功的基金公司,管理的财富达到1600亿美元。特别是桥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逆势跑赢,盈利近10%。 其实,有的读者并不知道,早在达利欧成名之前,黑石和其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早已声名鹊起: 2008年,苏世民参与了危机救助建议的全过程——他亲自建议时任美国财长的汉克·保尔森要尽快恢复市场信心、推出财政刺激,更通过白宫办公厅主任向刚上任的奥巴马总统支招——要尽快向市场传递信心。随后,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经历千难万险后得以出台,这一规模对当时的美国而言史无前例。 2009年,在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还在犹豫央行是否该介入、并购买多余资产时,苏世民对他说——这是恢复金融体系信心的唯一途径。2009年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QE),买入国债和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美股在同年3月时触底并于2011年开启了牛市征程。 目前,黑石集团管理着超过5700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传统资产指的是现金、股票和债券,而“另类资产”含义宽泛,例如黑石专注于组建、收购、完善和出售公司和房地产。黑石及其投资的关联公司有超过50万名员工,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雇主之一。苏世民也被誉为“华尔街之王”和“美国房东”等。 从在政界的影响力、管理资产规模、个人成就而言,苏世民已在达利欧之上;苏世民与中国的渊源和高层关系也不弱于达利欧。2007年,黑石集团上市前夕,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以30亿美元入股了黑石;他也捐赠1亿美元在清华打造苏世民学者项目。 2020年,这位“华尔街之王”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也来到了中国。黑石每年以大约50%的速度增长,但成功并非易事,一路走来,苏世民也遭遇了诸多艰难。他对如何实现卓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这些都体现在了新书之中。 苏世民曾经跟中国的出版社开玩笑,这是一本价值15亿美元的书。因为他花了两年时间亲自撰写这本书(苏世民每年从黑石公司获取的薪酬是7~8亿美元),公司的事务,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话,他也几乎把它们放在一边。他说,“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30岁之前就了解这些,我做的事一定会更多,我会忽略一些想当然,更为专注,也更为广阔。” 创业风雨路 苏世民和“封神”的达利欧有极其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人都出身于美国中产家庭,年龄相近(苏世民出生于1947年,达里欧出生于1949年),而且基本都是白手起家。 其次,他们“发达”之时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繁荣的发展阶段。美国经济在里根总统任期内强劲复苏,贷款利率很低,借贷很容易。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而金融业正在调整架构以及提供新型业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再次,两个人的经历极其相似,都经历过创业维艰阶段,也都遭遇过各种投资风险,最终也都获得了极大成功。 最后,两个人身上都有着坚毅的个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两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都在追求卓越,看到独一无二的机会,都会竭尽全力去抓住。 但相对于“封神”的达利欧,苏世民的“封王”之路更加惊心动魄。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苏世民发展得顺风顺水,31岁就成为雷曼兄弟的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雷曼兄弟也连续5年获得创纪录的盈利,股本回报率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苏世民后来成为兼并和收购部门主席,其所在部门的交易规模仅次于高盛,但交易量已超越高盛,稳居华尔街第一。 同时,在雷曼兄弟时期的苏世民也接受了最为严格、全面的职场训练,奠定了其此后人生的腾飞基础。“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这是苏世民在书中总结的25条原则之一。 苏世民在38岁时开始自己创业,黑石从那时开始萌芽。在创业初期,为了推动业务发展,他给每个认识的人写信介绍黑石公司。在发出4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后,他的预期是找他们做业务的电话会响个不停。但结果只有几个电话打进来,还都是祝他好运的。他不断地恳求:“给我们点儿生意好吗?”但对方的回复一直是:“现在还不行,但将来我们会考虑你。”几周过去了,他仍然一无所获。苏世民每天都环顾四周,看着他们租来的办公室,感觉好像在盯着一个沙漏,时间和金钱在慢慢流逝,生意却一笔也没有。 在黑石成立一年时,苏世民和彼得从华尔街飞到了亚特兰大,想从达美航空基金公司那里募集一笔1000万美元的资金。但最终被无情拒绝,达美航空基金给出的理由相当简单、粗暴——“因为你们都是金融界的知名人士,我们想见见你们” 。 对于这件事,苏世民得到的教训是:“拒绝是可怕的,它会让人羞愧难当。挫折似乎无穷无尽。我们遇到过骗子,也曾经跨越整个美国去赴约却没有等到对方,也遭到过与我们关系很好的权威人士的拒绝。我们的遭遇几乎让我感到山穷水尽,我们的事业几乎让我深感挫败无望,我几乎看不到前面的路。但我绝不能回头,我必须勇往直前,百折不回!” 在埃德科姆交易中,苏世民由于投资判断失误导致巨亏,“我们预期的利润,也就是用于支付我们借贷成本的那笔钱,再也没有变为现实。我们无法偿还债务” 。为此,苏世民遭到了基金投资人劈头盖脸的训斥:“你是能力有问题,还是脑子不好使?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把钱浪费在如此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怎么能把钱交给你这种低能儿呢?” 苏世民的反应则是,“坐在客户的办公室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上来,双颊变得通红。我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不能哭出来。我说:‘我知道了,我们以后会努力改善的。’走在去停车场的路上,我对自己发誓,这样的事情,以后永远永远都不能再发生在我身上。” 在苏世民的投资生涯中,这样的投资风险不胜枚举。他一直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他看来,一家工业公司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会失去市场地位,最终破产,而一家金融机构破产只需要一天时间。在金融界,突如其来的运气逆转,一笔糟糕交易,一笔不良投资,都可能将你击垮。 金融危机中“封王” 如果你只知道桥水基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逆势跑赢,那么你必须再了解黑石和苏世民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重大角色——黑石不仅在危机中抓住了投资机遇,苏世民本人更是对推动危机中的政策建议起到关键作用。 回想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整个华尔街都懵了,用“天崩地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发酵。2008年9月15日,美联储“袖手旁观”,雷曼兄弟轰然倒闭,这一导火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今的疫情所造成的冲击虽然不亚于危机,但更多是“渐进式”的,但在2008年,一切都是轰然倒塌的,令人来不及反应,加之当时美联储根本还没有获得开启QE等救市的国会授权。 当时,苏世民向焦头烂额的财长保尔森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你需要阻止市场恐慌,你要让他们留在原地、不要轻举妄动,而方式就是让市场参与者失去做空金融股的能力、让信用违约掉期不可执行。此外,要立即宣布财政刺激政策,提供海量资金,救助AIG(美国国际集团)。 此后,保尔森努力说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令暂停卖空。布什总统也宣布,财政部部长已经要求国会划拨700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来遏制危机,这一法案被称为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但这一计划起初被投票反对,恐慌卷土重来。于是苏世民联系了黑石的政府关系顾问韦恩·伯曼,希望他可能会对如何挽救局势发表自己的想法。苏世民建议召集所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比尔·克林顿和乔治·布什在电视上进行全国演讲,敦促国会通过TARP。最终TARP获得通过。 2008年10月,当所有人认为危机还在肆虐时,苏世民就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同年11月美股阶段性触底、债券利差见顶,2009年3月美股二度触底后,就开启了11年的牛市。 就黑石自身而言,其并未涉及任何次贷投资,但危机伊始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黑石于2007年上市,到了2009年2月,股价从刚上市的31美元跌到了3.55美元低位。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黑市把私募股权投资组合的价值减计了20%,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价值减计了30%。 在2008年致黑石股东信中,苏世民明确表示——“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持有现有投资,直到市场走高、流动性增强、可以实现全价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快速去杠杆化的市场进行抛售。因为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萧条的环境下展开更为积极的操作。”黑石当时持有270亿美元的现金,可以抓住任何机会。 2008年黑石盈利出现下降,股息派发问题成了关键。一般而言,逆势需要削减股息,虽然这样投资者会不高兴,但最符合公司长期利益。黑石也预计到中方会不高兴,因为他们在黑石上市前夕投资了30亿美元,还要再等两年时间才能出售股票,但苏世民认为现在更重要的是保留资本而不是支付承诺的股息。有董事会成员提出异议,“这笔投资对中国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众多投资中的一笔,而且是中国刚刚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海外的第一笔重大投资,他们持有的黑市股票价值大跌,这已经让中国投资者吃惊了,如果再削减股息,会更加失望。”最后,黑石还是派发了5000万美元股息,换得了一份声誉。 颇为有趣的是,苏世民在书中还形容了他2008年后几度来到清华见到朱镕基时的场景。“你过来见见苏世民,”朱镕基对当时中投公司负责人楼继伟说,“这家伙把你的钱都赔了。”朱镕基只是半开玩笑,但苏世民知道必须要努力恢复他的信心。 2008年的12月,伯南克还正在考虑是否美联储要介入并购买多余资产。不过美联储的行动需要政府的支持,而苏世民担心新总统在鼓励经济参与者、激发市场信心方面做得不到位。2009年3月8日的晚上,苏世民见到奥巴马的第一任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就建议总统需要传递一些更为积极的信息,自总统1月上任以来,美股已经跌了25%。 第二天上午,拉姆已安排奥巴马在内的所有高级政府官员在电视上就美国经济中的“复苏绿芽”发表演讲,那一周,美股探底。 2009年,苏世民回到清华的时候,黑石股价并没有高于去年。“苏世民,黑石的股票,现在怎么样了?”朱镕基问,尽管他知道答案,“还能跌多低?” 此后,黑石开始发力。在危机期间,许多公司寻求黑石帮助,咨询和重组业务蓬勃发展。由于黑石的投资团队没有在危机时翻船湿身,因此无需浪费时间精力收拾残局。虽然其他公司饱受打击,但黑石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对增长和机会持开放态度。 黑石于2007年收购希尔顿集团,此后黑石投资人从这笔交易中赚了140亿美元。而后,黑石开始将目光转向从未涉足的出租公寓。 危机后,美国各地房价都出现急剧下跌,在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例如南加州、凤凰城、亚特兰大和弗罗里达州,新住宅建筑进程几乎全部停止。数百万美国人都在租房而不是买房。 在1300万套出租房屋中,大多数属于个人或小型房地产企业,许多房东都不在场,他们的房产也没有维持专业经营的公寓大楼标准。正值此时,黑石的房地产团队看到了行业整合和专业化提升的机会。 黑石收购连锁酒店、办公楼和仓库,做过数十亿美元的大型交易,交易规模在房地产行业居首,为什么会考虑小型的购房出租业务?当时黑石也无法说服银行,银行也不同意提供贷款,但黑石团队坚持了自己的判断,认为机会也是史无前例。原因在于——单户住宅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类别,位于美国境内,是黑石的主场,交易价格又处于历史低点,整个市场都被冻结了。这是周期中正确的时间节点,完全符合黑石这样的投资者的要求。 2012年春天,黑石在凤凰城收购了第一批房屋,交易价格为10万美元。同月房屋价格触底反弹。随后,黑石开始在全美范围内购买房屋,从西到东,从西雅图到拉斯维加斯到芝加哥再到奥兰多,逐个城市推进。黑石每周都会购买价值1.25亿美元的房屋,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 下一步则是翻新。黑石聘请了一万多名建筑师、画家、电工、木匠、水管工、园艺师(很多人因为经济衰退而失业)。每套房子的翻新成本约为2500美元。而最后一件事是成立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房屋的出租和维护。黑石把这个公司命名为邀请家园(Invitation Homes)。 黑石最终拥有了超过五万套房屋,成为美国最大的住宅业主,也在美国经济的关键时刻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黑石的一些投资者是公共养老基金,他们很赞赏在其他机构都畏缩退却的时候,黑石表现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 创立苏世民书院:为什么是苏世民? 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苏世民一直以坚韧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被投资同行所称颂。苏世民认为,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也更善于挑战别人不能解决、不能完成的任务和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世民和黑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参与了更多的慈善事业,并开始思考,除了捐钱以外,他还能做些什么呢?当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去巴黎找他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开始思考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络为清华做些什么了。 在苏世民看来,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也许创立苏世民书院正是他这种坚毅的个性、该做点什么的想法、超脱的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产物。 但在中国的一所传统大学创立一所书院绝非易事,尤其是这所书院需要承担非凡的使命:要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在清华大学一起学习;这些学生在中西方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在这些前辈的帮助下,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当他们日后成为影响各自国家的领军人物时,他们可以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信仰,他们会在友情和理性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摒弃导致各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疑虑和不信任。当然,困难远非这些,还要招聘教师、募集后续投入资金、建设校舍…… 在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之时,苏世民捐赠了1亿美元,但他很快发现这1亿美元对自己设想中的规模宏大的苏世民学者项目来说是杯水车薪。于是,他一边确定师资队伍,一边找更多出资人来向这个项目捐赠。 用苏世民的话说就是:“我又回到了推销创意的阶段,从商业圆桌会议到婚礼殿堂、从达沃斯经济论坛到纽约派对,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跟身边的人讨论这个项目。如果我认为与我交谈的人对中国或教育有一丁点兴趣,我就会提出让他参与出资,每个有钱人都逃避不开我不厌其烦的推销。” 当时,苏世民还向达利欧推销想法,并邀请他出资2500万美元,但在获悉苏世民的伟大“设想”后,达利欧还奉劝他,“你对即将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一无所知”,他最初只是友情出资了1000万美元,后来增资了1500万美元。 后来迈克·布隆伯格给他开了一张支票,他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苏世民会一直不停地要他捐款。 除了募集款项之外,还要进行硬件建设,也就是说苏世民学者项目需要在清华大学校园里从无到有建设一座“实体”的苏世民书院。苏世民的想法是,建设这个项目的主旨应当不仅仅是让全球各地的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彼此在学习期间建立起良好关系。他希望在书院的设计中倾注自己设计黑石办公室的心血和理念。 最终经过了反复的沟通、研究,甚至是唇枪舌剑,集古朴、典雅、现代于一体,融合中西方特色的苏世民书院得以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落成。项目启动之际,中央领导人也发来了贺信:“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识,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祝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取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这也许是苏世民投资创立苏世民书院的初衷和情怀。中国古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苏世民书院这一创举,若以成败论英雄,苏世民肯定算得上一位英雄。[详情]
原标题:围观 | 郁亮追问苏世民:如何寻找“10分人才”?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公众号 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 中房报记者 秦佳丽 | 北京报道 4月10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掌门人苏世民,加入到了“直播带货”热潮。 当天《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正式发售,苏世民出现在线上直播中,另两位重量级人物——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磊、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隔空“捧场”。 两个小时的线上对话中,苏世民的新作只是话题的由头,三位大咖谈疫情经济、谈慈善、谈教育、谈房地产、谈人才管理,更多探讨危机下的企业生存之道。 在投资领域,黑石无异于一个神话,苏世民和彼得·彼得森两位创始人,在1985年以40万美元启动发展至今,集团资产管理规模已达5500亿美元,其中房地产的资产管理规模3250亿美元。近两年,黑石集团瞄准在华房地产和物流仓储资源,先后拿下了新加坡丰树集团在上海的商业项目、香港国际建投和上海长泰广场,投资热情高涨。苏世民本人也因此获称“私募界的巴菲特”“美国房东”。 对话苏世民,郁亮不吝赞美对方“传奇的商界前辈”“机会难得”。如果透视万科过去数年的运转轨迹,便不难理解郁亮对苏世民的这份尊崇。 近年万科与黑石在物流、投资领域有过不少合作,2016年,万科曾以128.7亿元代价,从黑石手中购入印力集团。郁亮说,万科的合伙人机制、跟投机制,乃至捐助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专项基,都离不开黑石的启发。 整场隔空对话中,郁亮对于寻找“10分人才”问题格外执着,他认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但似乎苦于如何寻找。 以下是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与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的对话实录(有删减): 郁亮:在您的书里,有一张您戴着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非常打动我。书里面您说“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作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是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我想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苏世民书院。 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郁亮: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2000年之后,又发现这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企业有两个问题,发展急需资金资本,也需要知识资本,两者平衡非常难。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苏世民: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 举个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例子,两年前,黑石准备在内部晋升一位人才成为总裁,我们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进而才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郁亮:我明白了,先要找到人再找到钱。但我的疑问在于,苏世民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8分的人才,那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十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需要去做决定,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 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 [详情]
莫让浮云遮望眼:从脱钩说起 || 大视野 来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秦朔 地球正在艰难中转动。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今天全球共同的枷锁就是新冠病毒。它销蚀活力,阻碍交流,压抑人心,制造矛盾,而且一波一波,从快战到慢战,远比我们预料的要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4月9日说,“虽然大家已经目睹了新冠病毒对发达国家造成的危害,但它在更贫穷和更脆弱的国家可能造成的破坏仍未完全显现”。非洲的疫情已经在冒烟。 在某种意义上,新冠病毒才是全球化的象征,一地不宁,天下不宁,“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病毒无形,伤害无穷。世贸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2.5%到8.8%,全球贸易将下降13%到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 病毒也让无数预测变成“测不准”。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2月6日预测,今年美国GDP增速为2.25%,受新冠病毒拖累约0.4个百分点。4月8日他说,美国GDP二季度可能萎缩25%到35%,全年萎缩4%到5%。比他悲观的是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他说二季度美国GDP可能出现50%的萎缩。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4月底将有超过2000万人失业,全国失业率将达到15%。 这就是新冠病毒对第一经济大国的打击力度。有人计算,如果美国二季度GDP真的下降35%到50%,中国GDP有可能在当季成为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不会有谁对这个苦涩的第一感兴趣,但这种可能性还是有助于我们用稍微平和一点的心情看待自己:相比起来,我们逆转危机的时间算是快的。 周五晚上,中信出版集团举行《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文版在线发布会(新浪财经视频直播专题)。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家之一,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说:“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恢复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世界版图扮演很重要的地位。” 和苏世民对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家之一、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说:“到哪里投资?Here!在何时投资?Now!就是今天的中国。”今年2月高瓴集团逆势成立了高瓴创投,专注投资早期项目,首期资金100亿元。 把整个逻辑梳理一下,并不复杂: 1、如果疫情长期化,无论是哪里,最终都要靠科学解决。急也没用。按医学专家要求做好防范就行了。不适应就慢慢去适应。 2、如果疫情很快结束,或影响最小化,无论哪里经济都会迅速反弹,正常化。 3、如果疫情结束,但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国际秩序产生深刻的后续影响,则我们现在就要仔细研判,但绝不要惊慌失措。要尽可能不受疫情带来的恐慌的影响。否则,以为得出了正确判断,其实这些判断是在特定时期所积郁的情绪中形成的,很难说没有偏差。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我曾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交流,当时不少企业也很恐慌,我说,我们要坚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站位,“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强定力,勠力同心,共赴未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是元代王冕写梅花的诗,后面一句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时此刻,无论看人看己,看天下,胸中确实要有点清气,才能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疫情会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什么深刻影响呢? 从最近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交流看,人们最大的担心不是经济复苏,而是疫情会不会成为全球化的转折点,从此开始“去全球化”,“脱钩”?从开放渐渐走向封闭,从合作渐渐走向分离,各顾各的,各防各的,民族主义高涨,民粹主义升级,国与国、人与人、族与族、层与层的冲突常态化,而安宁的净土和稳定的发展环境离我们远去。 如果是这样,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外部环境就会起变化,而当压力由外传导于内,又会促使内部矛盾显性化,复杂化。中国本有很大潜力和增量空间,通过发展消化存量的问题,但如果全球化天花板提前触碰,外部空间收窄,矛盾就可能内卷化,发生所谓“熵增”,即整个系统内部出现混乱的概率大大提高。 不少朋友惴惴不安,又无可奈何,觉得脱钩很难避免,眼睁睁看着世界一步步向“脱”的方向走,而“后真相”时代的社交媒体又不断强化冲突性的一面,扮演着“脱钩助推器”的作用,殊不知今天的口水也可能变成明天的火药。 如此气氛之下,人们无法不联想起各种“陷阱说”—— “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在总结雅典和斯巴达的30年战争时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金德尔伯格陷阱”:发展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最早提出,正是美国取代了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却未能跟进发挥英国提供全球公共品的作用,因而导致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十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后来引申说,和“修昔底德陷阱”一样让人焦虑的,是一个无力或不愿意提供充分全球公共品的新兴大国。 这些说法,过去十年已在流行,映射的都是中美关系。但最近几年特别是由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加剧了双边关系中对抗性的一面,让“陷阱说”似乎成了“必然如此”的宿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最近指出,近两年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智库、媒体、民间舆论,对美国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不再容忍美国攻击中国。双边关系下滑的速度加快,战略互信缺失日益严重,民间相互反感的情绪前所未有,经济和技术逐步脱钩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各方面的交流也将进一步压缩。在经济、技术、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方都在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中国不希望中美经贸、技术脱钩,但正在为此做思想和物质的双重准备,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整体而言,我们对美国的不信任和反感达到了中美建交41年从未有过的程度,这是中美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的时间和下滑的底线均难以预料。 王教授的悲观溢于言表,而大半年前,他在文章中还强调,尽管两国各自的情况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但双方仍应不忘初心、保持定力,不被一时一事所惑,不为一局一域所扰,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他说,同美方“对骂”“对打”,恐怕正中美国那些反华分子之下怀。中方不能按美方的脚步和节奏起舞,而是应反其道而行之:美国有人想让两国“经贸脱钩”“技术脱钩”,中方就应当坚持在经贸和技术领域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多边合作;美国政府要封杀华为,华为就要坚持同美国企业合作,继续聘用各国科学家,而没有必要在中国封杀苹果公司;美国要限制双边教育和人文交流,中国就应当继续努力扩大同美国社会各界的交往;美国官员到世界各国渲染“中国威胁”,中国就应当加大同这些国家的接触力度,而无须复制美国的方式,比拼谁的嗓门更高。 可见形势正急剧变化,且“自我加强”。 去年任正非多次说,反对抵制苹果公司,“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但今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说,“中国政府不会让华为任人宰割,或者对华为置之不理。为什么不能基于同样的网络安全原因,禁止美国公司的5G 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机、各种智能终端在中国使用呢?” 如果真的出现大脱钩,全脱钩,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此时脱钩,不是像上世纪50年代中美本来就没有怎么融合的脱钩,也不像美苏冷战时期各组一个阵营对抗的脱钩,这两种情况本质是“疏离”,即本来就不在一起,只是隔空对抗而已。 现在的情况是,中美已如此之深地交融了40多年,两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此时脱钩是要剥开已经长在一起的关系。不仅艰难,而且残酷,对世界也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 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就是再有几个月的事情。如果中美脱钩,影响也许是几十年,几代人。 20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卡尔·多伊奇在《国际关系分析》中写道:“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横遭扼杀的话,那么,凶手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将会是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我们能够战胜饥荒和瘟疫,却无法对付我们自己铸造的武器威力和我们作为民族国家所变现出来的行为。……既然我们的生活如此深受国际事务的影响,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反应又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决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先有准确的理解,才有明智的决断,才有经得起考验的行动。 中国国家领导人2015年访美时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们无畏挑战,要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但更要防止战略误判,不要把“脱钩”简单化,扩大化,推到极致,变成一种思维范式甚至“政治正确”。我们要更全面和透彻地思考脱钩,从中找出最符合中国大局和世界大局的前进路径。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脱钩在哪些方面是可能的与现实的? 举个身边的例子。长三角A市前一段被划为疫情所在区,该市一部分肉菜供应一直从邻省B市的几个大仓调运。由于疫情,B市禁止车辆开往A市。A市只好选择本省非疫情区的C市作为中转站,调集一批集装箱车头开到C市,物流车也从B市开到C市,在这里“甩挂”(换车头交接)。A市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保基本”必须百分百由自己做,即猪肉和绿叶菜全部本地解决,目前已经开始做了。“否则,老百姓一投诉,市领导每天打几个电话,今天这个超市缺货,明天那里又没有了,怎么受得了?” 我们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同样的种族和语言,有强大的国家调动能力,尚且出现了对疫情区域断路、封堵、断供等情况,对那里的人也充满不信任,因此要打破原有地域分工,加强自控力自给力、对本地百姓负责;那么在全球,经过疫情冲击,有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在与基本安全保障相关的领域,更加回归本土化,打造“安全供应链”,这不是很正常吗? 再从全球贸易占GDP比重的下降,全球价值链增速的放缓,全球化分工带来中间产品运输距离变长、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等等因素看,在贸易发展和专业分工这个方面,“去全球化”的调整,从2008年之后已经发生,疫情只是新的推动因素。 中国是全球化受益者。但不少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导致其母国产业空心化,失业增加,政府补贴与资助增加,而跨国公司为赢得资本收益最大化在全球寻找“纳税洼地”,在母国纳税比重很小,如此就会造成资本和就业、国家之间的冲突,这也是特朗普一直呼吁制造业回流、缓解国家压力的原因。 我们也要明白,即使没有疫情,中国供应链也有可能发生一定的调整。 一是中国自己的外向型制造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和国外“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压力,近年一直在加强海外投资。中国资本到海外形成的资产,还是中国人的。这和当年日本从GDP(国内生产总值)时代到GNP(国民生产总值)时代的变迁很相似。 二是在中国投资的外企,基于成本等原因也有迁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最近发布了2019年度“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展开相关问卷调查”,有3563家企业(其中2990家为中小企业)参与。在回答“在海外设有基地,将进一步扩大进驻”的企业中,列举中国的企业的比率减少7.3个百分点,减至48.1%,回答越南的企业则增加5.5个百分点,增至41%,越南与中国的差距从2018年度的19.9个百分点缩小至7.1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的情况。 一是作为全球供应链龙头,又有庞大的市场,中国供应链整体优势依然明显,有移出,也有大量流入(如特斯拉)。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4年下降,2019年比2015年下降了31.5%,但中国占全球FDI的比重从2015年的6.7%提升到2019年的10.1%。这说明,中国市场规模以及开放程度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依然吸引着大量资本流入。全球资本并未和中国脱钩。 二是不少国家都在推进制造业向母国回流,但基本上事与愿违,说明要逆转产业规律和效率原则,并不现实。以美国为例,美国在高端制造(如芯片)方面有强大优势,但一般制造业已经不是其优势,很难再回到本土复兴。就算回来了,也没有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大量经过培训的熟练工人去支撑。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乏力,制造业岗位一直空缺,而且工人的劳动效率并不高。美国如果一定要复兴制造业,出路不是提高贸易壁垒和惩罚性关税,而是要从基础设施系统和劳工培训体系这些方面扎实用力。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单从供应链看脱钩,我们在分析后就会明白——供应链的脱钩会有,但是是局部的,小规模的,而且是被疫情压力强化的。疫情一旦过去,真要脱钩,也不容易。同时,有些领域的供应链集聚在加强,就像最近全球多国都希望中国生产和出口更多的医疗防护用品,供不应求。指望每个国家的医疗物资将来都自产自供,是不可能的。除非发生冷战,中国被极度孤立,否则,始终在造福全球消费者的中国供应链的地位不会动摇。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同时也要清醒,千万不要把某些枝节性的调整扩大成所谓全面、全局的脱钩,自乱阵脚。 我在上周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傲慢》中指出,人类在21世纪前后几十年的商业文明史,中国篇章可能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亦指出,中国走过的道路,显示出了制度变迁的能动性、浮动性,以及自我调整的可能性。这是中国成就的一个关键。 我从不浮泛地夸耀中国道路,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现代主体性的建立,民智民情的理性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还是“半成品”状态,还在路上,但我对中国抱有坚定信心。信心在于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过去几十年,由于对外开放和对内激活,中国吸纳了最多的信息,产生了最大的变化。我们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们肯干,“实践出真知”,“干中学”,熟能生巧,越干越会干,中国道路不是说出来的,是亿万人民干出来的。 如同《麦肯锡中国报告》(2019)指出的,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相对在上升”。 我真正担心的是,在全球经济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中国也有潜力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大趋势之下,我们因为心态的问题,认知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克服大国崛起中一定会遭遇的困难,回到非黑即白的二元框架,自己踩灭复兴的火把。 再回到脱钩问题,我们不要把脱钩概念化,简单化,而要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层次上详加区别,寻找最优解—— 在贸易和供应链意义上,我们如何认识脱钩?如何善加应对? 如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如何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创造更多“中国人的GDP”? 无论是出口还是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如何变革自身的思维和行为,以诚信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贸易环境中,中国该如何从中日韩和东南亚等近邻做起,在自由贸易方面进一步突破,又该如何考虑到美国的切身需求,实实在在推动两国已经达成的第一阶段协定并在未来开启第二阶段的谈判? 我们如何和欧盟之间加强互信互利,又该如何在“一带一路”上释放创新的力量? 面对脱钩的压力,最忌不加区分,不作消化,一脱了之! 第二个层面是国际秩序。近年来,特朗普以自我为中心,不断退群,中国反而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因素,有什么理由和国际脱钩呢?在中美关系的大变局中,我们也要异常冷静,从中国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利益出发,尽可能寻找更多的压舱石。第一块压舱石依然是经贸关系。在美国政府不断情绪化变脸时,中国对美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也是一块宝贵的压舱石。希望民间通道也能成为压舱石。对美国一部分政客、媒体的抹黑,相关部门要针锋相对地回应,但我们更要心中有底,抹黑中国是一些美国人的饭碗和“不变的永远”,抹黑了几十年了,但中国黑了吗?清者自清,中国的健康发展就是对抹黑的最好回答。同时,我们一定要谨防“中美关系无所谓”、“美国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离了谁照样发展”、“大不了重头来过”等等迷思,防止出现不可控、不可逆的重大变局。我们也要更加开放,让别人更便利地了解自己,即使有些批评也不要惧怕。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中国人都是外交工作者,都应该更加负责。 去年底,我在西安听了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的演讲。他刚去过阿富汗,讲了一个“阿富汗陷阱”的故事。在1840年前后,英属印度和阿富汗之间发生过一场英阿战争。战争的背景是英俄在中亚地区的角力。战争的结局,则如马克思在《印度史编年稿》所写的,“1842年1月13日,贾拉拉巴德(注:阿富汗东部城市)城墙上的哨兵们眺望到一个穿英国军装的人,褴褛不堪,骑在一匹瘦马上,马和骑者都受重伤;这人就是布赖顿医生,是三星期以前从喀布尔退出的一万五千人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因饥饿而濒于死亡……”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这里不作展开,余永定所强调的是,战争最初的起源是1839年,一个从未到过阿富汗的英国政府的主要顾问,怀疑俄国要把阿富汗作为进入英属印度的垫脚石,阿富汗领导人是“亲俄的代理人”,于是英国要推翻他,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台,为此远征喀布尔,建立了傀儡政权,阿富汗人坚决反抗,1841年底英军撤退,山路崎岖,一路被阿富汗人伏击,全军覆没。 事后的文献表明,英国政府顾问一开始的怀疑并没有什么依据。 “阿富汗陷阱”说明,大国角力存在各种可能,不一定导向战争,但如果一开始就被错误的预设(如英国的“俄国威胁论”)牵引,不断加强,没有回旋调整机制,最终真的会发生战争。 很希望余老师能把这个故事用英文写出来,在Project Syndicate(财经专栏辛迪加)发表,让美国政客读读,同时,中国人读一读也会有所启发,就是我们在面对客观问题时,能不能仔细辨析,看到更大的大局,从建设性角度寻找生机?太平洋的宽度真的容不下两边的分歧了吗?两个世界同样需要的伟大国家真的只能向剑拔弩张的方向迈进了吗? 上周我和一位著名投资人交流,我说想写一篇“永远不要和改革开放脱钩”的文章,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中国的底线思维。如果和外部世界真的有所脱钩,我们更要加强对内开放,让要素更加公平、自由、高效地流动,稳定预期,激发活力。而且,这不应该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益之计,应该是中国发展之基,是全社会的共识。 朋友说,希望你加一个观点,某些局部的脱钩和调整不可怕,中国也有消化能力,但是千万不要脱轨。 所谓脱轨,就是和追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大目标脱轨,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秩序脱轨,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现代价值观脱轨。 从我几十年和社会各界、企业以及公务员的交流看,大家都深深热爱自己的国家,珍惜国运,希望不折腾不摇摆,一直向前走。中国能复兴,不仅靠生产力的进步,更是现代价值观确立的结果,即尊重个人权利,释放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定需要一个改革、开放、稳定、激活的大环境才行。 最近看到社交媒体上的很多污名、攻击、仇视,以及对复杂、专业问题随意的、不加思考的乱议,南辕北辙,我深感担心。很多人说,美国社交媒体上仇视中国的声音很多,我想说,美国一些人把自己命运的沉浮归咎于中国这个“假想敌”,这不是明智的表现,而是下沉的表征。不值得仿效。同时要看到,美国始终也有严肃的自我批判的声音,促使其校正。对这个民族内蓄的力量,千万不要有丝毫低估。总之,我们不必在这方面消耗太多精力,中国要做的事太多,要补的短板也很多,如果让“口水”影响政策,声音越极端越有市场,绝非国家的福音。 中国要光荣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商业创新等等。只有在文明意义上得到世界认可,我们才算真正实现了复兴。 美国近年来的软实力一直在流失,但美国当初能成为“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主要推动建立者,软实力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早在“一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就到欧洲,力图推行“理想主义”外交,他推崇普济主义和个人理性,但他提出的外交公开、航海自由、民族自决、门户开放等国际新秩序(“十四点和平原则”),与英法等国的秘密外交、殖民统治、海上霸权、肢解德国等特权政治思想存在深刻矛盾,最后被英法拒绝。“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承袭了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并加上了大国责任、权力和协调一致的考虑,最后美国推动在战后建立了联合国安理会、大国否决权等机制,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和“一战”后对德国的残酷打击不同,“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支持了德国的经济复兴。 回顾历史,美国之所以能超越英国等老牌国家的旧秩序,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了更加开放和平等的价值观,所以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今天中国的文明崛起以及新型领导力的确立,仍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过有一点很明确,我们只有向世界证明,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是更具友好性、建设性、正外部性的,才能得人心,拥抱世界。 这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心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历史所形成的基因,既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一面,也有愚昧的一面。我们有过很多教训。所以一点也不能浮躁,不能浅薄,不能轻狂,不能内心焦躁又脆弱,那样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浮云迷雾。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路还长,要沉住气,和时间为友,与规律相伴。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赵可金,《理论驱动与大国崛起——美国的经验》,国际展望,2013年第6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详情]
原标题:张磊、郁亮对话苏世民: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机会吗? 头图|IC photo,图为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 2020年4月10日晚,有两个男人同时直播,一个是广为人知的、做企业家失败后勇敢当起了主播、卖货还债的罗永浩,另一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73岁的美国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史蒂芬·施瓦茨曼)。 我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罗永浩,选择了苏世民,一个穿越过七轮周期的投资者。 我们的选择遵循了苏世民25条生活和工作原则的第一条:“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苏世民对选拔人才的渴求更高,他说黑石只招10分人才。他有一个“八九十”人才观:得8分的人是任务执行者,得9分的人非常擅长执行和制订一流策略。如果公司都是9分人才,就可以获得成功。但10分人才,无须得到指令,就能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10分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在其个人传记《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里,他写道:“我和彼得(虎嗅注:黑石另一位联合创始人Peter G. Peterson,彼得·彼得森)向来坚持招聘10分人才。今天的黑石可以从最优秀的年轻毕业生中进行选择。2018年,我们的初级投资分析师岗位收到了14906份申请,而我们的岗位机会只有86个。黑石的录取率为0.6%,远远低于世界上最难进的大学。如果现在要我申请进入自己的公司工作,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被录用。” 这本书的腰封上挤满了大佬,随便一个都可以拍一部个人传记片。 马云评价苏世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苏世民的故事尤其曲折与传奇。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但他在这本书中坦诚讲述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让每个人受益。” 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场中美两地连线直播的由头,苏世民写的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文版2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上市,但由于疫情原因——尤其是美国现在成了全球的疫情中心——让这场原本应该是现场签售会的活动变成了线上直播,虎嗅也进行了同步直播。 虎嗅直播间,图为虎嗅编辑敲敲格跟网友互动 虎嗅也借新浪财经直播间的主持人之口问了苏世民一个问题:美国目前普通阶层到经营阶层的跃迁难度大不大,跟1980年代相比,一个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 苏世民回答道:“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人们的购买力旺盛,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到60、70、80年代也是非常好的。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发展得很好。这帮助了人们去实现美国梦。其实,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看到其他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也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当然,还有一些政治性的力量也变得不再那么具有敌对性了,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财富也在不断增长,中国梦就像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那样,也是可以实现的。我想,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是乐观的。” 这场直播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来了两条大鳄——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和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 整场直播下来的直观感受是:在苏世民这个“华尔街新王”面前,张磊收放自如、谈笑声风,郁亮则像个一心求问、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聆听大师教诲机会的学徒。 当主持人问郁亮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郁亮诚实地回答说:“没有。我主要是想向黑石学习,我觉得这次机会太难得了。” 根据郁亮透露,万科一直在学习黑石。包括日前4月2日万科捐赠价值50多亿的万科企业股在清华成立万科公共卫生学院,郁亮表示,也是受到了苏世民在清华捐赠1亿美元成立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1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共筹集3亿美元作为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永久运行基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2020年1月2日,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位列《福布斯》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第6。 多年前,郁亮去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参观,当他了解到黑石采用的是跟投制度后,万科也跟着推出了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郁亮对苏世民说。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的董事会主席,郁亮虔诚得让人费解,苏世民的这本书的中文版上市以后,他说自己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还推荐给了朋友、同事和他孩子。 1985年,苏世民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如今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房东”。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所以黑石又被称为PE无冕之王,而苏世民亦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或“私募界的巴菲特”。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线上对话涵盖了当下的新冠疫情、潜在的经济危机、全球化、慈善、财富、人才选拔等。 话题自然而言从眼下我们正在全球面临的新冠疫情危机开始。苏世民表示,这次的危机跟2008年的经济危机非常不同,“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我觉得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会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人们可能会觉得在中国比在其它地方更加安全一些。”苏世民说。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对话的原汁原味,虎嗅汇编了对话的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第二,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 第三,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重要的是我们对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左:苏世民,右:张磊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李斯璇(主持人):很多国家封城或者是封国,美国的市场也经历了很多动荡,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能够转危为安,还是仍然还会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苏世民: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就是我们的中央银行,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更加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政府会使得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新的信息,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李斯璇:另一个问题,关于反全球化的趋势,您觉得它是正确的吗?有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吗? 苏世民:其实这个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再去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因为中国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一开始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是开始进入了一个暂停阶段,但是现在我们能够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其实对于中国的依赖性也是非常大的。虽然说各个国家也都在关闭自己的进出通道,但是毕竟我们大家面临着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灾难,肯定会对我们的生活、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很多的人在抱怨暂时性的关闭。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全球的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 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危机下的中国机会 李斯璇: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投资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这个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李斯璇:我们也看到全球的供应链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干扰。对于中国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他们想要去海外投资,这类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苏世民:我觉得未来也会在中国更多的投资,因为我觉得,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做得越来越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了。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慈善和捐赠 李斯璇:我代表一位来自新浪微博的网友提问: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会参与到公益当中,这会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文化。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是做公益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我们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资金。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不起的事情。 李斯璇:关于(外界对)财富的一些批评,我想听一下您的观点。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 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其它的一些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 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我在我们国家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毕业或者去研究生院进修,他们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建立了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 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苏世民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长期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自己都在永远不断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左:苏世民,右:郁亮 郁亮:在您的书里,我看到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苏先生有张戴着一顶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您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对我们来说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李斯璇:我还有一些问题向郁亮先生提问。万科最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清华设立了公共卫生学院,我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未来万科和黑石或者苏世民书院有没有考虑在公益方面、教育方面有具体的合作呢?(详见虎嗅4月2日发表的《捐给清华50亿,王石和万科的初心有了归宿》) 郁亮:我们在清华做的万科公共卫生学院,也是受到了苏先生在清华做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苏世民先生做公益慈善很久,在教育慈善方面也早很多,我们起步比较晚一点。正好新冠疫情使得我们全体员工做了决策,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情。当然,我们希望跟黑石不光在业务上有合作,未来也可以在公益上有合作。我觉得我应该像苏世民那样,戴着工程帽,去看看我在工地上能够做些什么。我希望向苏世民先生学习,重新回到创业状态,把项目做好。 企业的信誉问题 李斯璇:关于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他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张磊忍不住在那儿笑)。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他们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也需要挣钱,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 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的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左:主持人李斯璇,右:苏世民 李斯璇: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 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方面,有的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的公司,有时候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比如to B,或者to C,或者to VC这样的商业模型。 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有的时候关于时间,关于收益、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 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的。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 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苏世民)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人才选拔和公司治理 郁亮:在书里面,苏世民先生说了一条10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您本身就是一个10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您能够找到10分人才跟您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10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您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本。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两年之前,我们在黑石集团选举了一个新的主席,我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金钱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金钱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分、8分的人才,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10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者。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我们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我们的孩子,能够去获得和响应别人的拥抱。 张磊: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我们也尽量总结了我的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 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 我对于大家的一些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有一种叫“关系”的文化,我们可以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最后奉上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摘录自《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 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 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 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详情]
来源:e公司官微 “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逐渐弱化对外的依赖,内部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20年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暨《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发布会全球同步直播,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高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等诸多大咖一起探讨疫情之下的全球投资新趋势。 此次对话中,最受关注的可能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和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的对话,这也是因为黑石和高瓴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决定的。以下是苏世民和张磊的一些重要观点: 苏世民:未来世界蓝图中国举足轻重 苏世民认为,受疫情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危机加深了世界的联系,改变了政府的管理策略,减缓了民众的正常生活节奏。同时,这一冲击将在未来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疫情肆虐的全球环境之下,企业如何实现逆袭,苏世民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保有足够的资金。保持警惕,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保持克难攻坚的态度是一家企业永恒的主题。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持有现有投资,直到市场走高、流动性增强、可以实现全价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快速去杠杆化的市场进行抛售。 第二,保护公司的人才资本。雇用和保护优秀人才是一家企业进行高效管理的秘诀。每个人的创新和成长都会为企业注入不竭的动力。因此,危机面前,员工是企业最应该保护好的资产。 第三,信息。在一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能像医生一样诊断出危机带来的影响,然而,能够拨开危机的外壳,提出解决方案,抢占先机,思他人之所思,为他人所不为,才能获得持续赢利的可能。 苏世民还指出,现在全球处在一场人工智能浪潮之中,很多革命性质的变革正在发生,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帮助大家更加真实地体验和感知这个世界。而一个拥有稳固基础的国家则可以迅速回暖重生,中国则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逐渐弱化对外的依赖,内部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苏世民还谈到很多具体的问题,下面列举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 与80年代相比,实现美国梦更难了吗? 在回答“普通阶层到精英阶层跃升的难度大不大,与1980年代相比,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的问题时,苏世民称,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发展是非常好。“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就业体系在美国发展得很好,这会影响人们去实现美国梦,这仍然是可能的,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 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政府干预经济下行是必要的,年轻人有很多机会可以翻 谈及经济危机和信贷危机的区别时,苏世民表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苏世民指出,对年轻人来讲,经历全球性的疫情危机确实是不容易应对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年轻,你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翻盘。 我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不太容易赔钱 “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得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子。也许我本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张磊:投资的机会就在中国 高瓴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近期可谓动作频频,战略进入格力电器、独吞凯莱英23亿定增、携手并购女皇刘晓丹入局华兰生物子公司等等。 张磊认为,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需基础,持续刺激经济的增长,现在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时机。下面是他认为国内极具投资价值的几个方向: 一是新兴企业。中国的电商、科技企业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目前都致力于利用技术手段让生产力更高效,在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发展。这些企业是高瓴资本重点关注的方向。 二是愿意为技术敞开怀抱的传统公司。国内很多老牌公司,像格力电器,也在不断演进和升级。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来不断拓宽渠道,并密切和消费者的沟通。同时,这些公司也在寻找和尝试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并利用先进技术来帮助企业升级和转型。 三是医疗产业。国内的医疗产业现在还在起步阶段,而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医疗,这其中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 张磊和苏世民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来回报这个社会。同时,教育也能够改变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命运。 张磊还表示,虽然中国同西方国家一样,有着人口老龄化和负债的问题。但中国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从农村到城市,这些需求将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中概股投资如何应对? 近期瑞幸造假事件导致市场对整个中概股的关注度上升,不少分析认为,此次造假事件可能对中概股形成较大的信任危机。 对于中概股的投资机会,张磊认为,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人,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张磊补充说,我们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在看市场会给出多少估值时,也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最全干货)高瓴资本张磊、黑石苏世民、万科郁亮最新交流:我们如何度过疫情危机 记者|林伟萍 李健 精句摘录: 苏世民精句: △ 我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基本恢复之前的水平。 △ 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当前环境下,很多人认为“逆全球化”被加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 △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 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 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 张磊精句: △ 当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机会。 △ 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同时比如2B或者2C,或者2B+2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比如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 2020年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暨《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发布会上,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与高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就疫情之下如何评估资本市场的表现,投资人如何调整策略、规避风险,如何判断新的投资机遇等话题展开“云对话”。 苏世民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时刻也要发现转机所在。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而张磊在交流过程中则直接坦言,当下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是在中国,当前是重仓中国的好时机。郁亮则与苏世民探讨了合伙人机制等话题。 以下是苏世民精彩观点摘录: 大家晚上好,因为在中国可能是晚上了,但是我这边是早上。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会和大家来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大家在现在这样一个比较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有一个好的前景,我也相信我们的情况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在努力工作,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其中有一些是成功的经验,有一些是我犯过的错误,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在将来更加成功。 我知道现在的环境很有些艰难,我之前经历过很多次全球性的危机。最近一次遭遇的危机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现在是非常不一样的,当年是一个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危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冠肺炎)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美国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很多干预,美联储也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美股市场)的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目前大家会争议市场是否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或者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具体而言,我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基本恢复之前的水平。但我认为,中国的财富在不断增长,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是乐观的。但中国目前的供应链可能会遇到一些影响,但我认为,中国企业也会在中国做出更多的投资,因为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一些年内,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在当前环境下,很多人认为“逆全球化”被加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对于中国的依赖性很高,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全球化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容易应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年轻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很多时候,一些周期性的问题我们是没办法避免。我们也需要仰仗这些年轻人,让年轻人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其实,我们公司也经历了很多的危机,而且每一次我们遇到这样的经济危机时,我们都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能够观察到一些新趋势。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我想从宏观的角度去大概谈一下,因为每个政府都有一些自己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果你觉得你的国家基础很强,那么在疫情过后可能会有一个反弹。另外,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眼光去分析,比如,美国人在1982年的时候买一个房子是非常便宜的,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变。也就是说,你在1982年买的一个房产,在1992年还没有增值,但是在后续它有一个增值空间的可能,会增值15%-20%。所以你要有一个判断,对于它的增值时间或者区域。你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因为它会发生的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中期性的影响。 高瓴资本张磊对话黑石CEO苏世民: 当下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非常高兴在这里能够看到您。我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这是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企业家,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其次,也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最后,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我们现在有很多远程的学习机会,在家里面也能够和世界各地进行连接。例如,现在沟通的方式特别便捷,不管是在北京、上海、香港或者其它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一些新技术、新观点、新机会。 掌握跨行业的技术知识是比较难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也在和很多企业家交流,我告诉他们有两个原则:第一个,要呆在家。第二个,记住第一条原则。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我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可以说我们现在都在关注这些国家发生的情况,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通过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 张磊:比如说您的书里面有一些您的照片,我们能看到您在不同年龄段的一些经历,我们也非常钦佩您的成就。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能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大体总结一下我们公司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有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与我们公司的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 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我们对于大家的一点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处于一种“关系”的文化中,我们需要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互动提问: 提问1: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参与到公益当中,目的在于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如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这是做公益一个强大的动力。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 最近我留意到,万科向清华大学捐赠了50亿元人民币建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我也在慈善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举个例子,在美国,我帮助了大概一千名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完成学业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一般的美国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在2011年开始筹办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年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的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先生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一些人的各种各样的世界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每一个自己都需要永远不断地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提问2: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以下是在中国的一些潜在的机会,我觉得比较有趣。 一是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电商,或者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他们都发展得很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的就是如何利用技术让生产力更加高效,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更关注这些方面。 二是医疗产业。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医疗,这其中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我们还有一些传统公司需要转型比如百丽女鞋、格力电器等他们也在不断演进,希望进一步升级,做得更好。他们也在不断拓展他们的渠道,把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更好地和消费者进行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术来帮助传统企业进一步升级和转型。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用技术使得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别人。我们也希望能够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为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我们现在是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具有革命性质变革。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个阶段,会有很多人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提问3: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它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也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是需要挣钱的,所以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会有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提问4: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 也许我本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觉得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当然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一些事件,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同时比如2B或者2C,或者2B+2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比如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哪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否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对话苏世民: 郁亮:大家晚上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黑石,黑石目前的房地产投资组合超过3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当年苏世民先生在哈佛商学院读 MBA的时候,写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投资银行的装修风格会对这些银行的文化或者他们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最早去雷曼,看了他们的风格,预计雷曼有一天会倒掉。苏世民还谈到了“苏世民书院”的整个装修过程都是苏世民先生亲历亲为的,书里面有非常多关于房地产经验方面的细节。 首先祝贺苏先生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在中国出版,看完之后我很受启发,也推荐给了我的朋友、同事,也给我的孩子读。这本书无论对于做企业还是做投资的人都很有帮助,对于年轻人的成长也很有帮助,谢谢苏先生的新书。 在书里面你并不像一个著名企业家,而是像一个朋友,像个长者一样娓娓道来,我想读者一定会很受启发。 第二,我要感谢万科跟黑石的合作,八年前我们两家公司有过在物流、商业跟基金投资方面的合作,双方都觉得非常愉快。我也到过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等,发现黑石的办公室确实像苏先生所说的那样,特别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我发现我们遇到的不同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很勤奋、很优秀。更关键的是,不同办公室的人就像同一个团队,同一个船上一样。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黑石这边采用跟投的制度,把所有合伙人放在一条船上去了。所以万科之后,我们自己也推出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 借这个机会,我想还是能够继续向苏先生请教几个问题。在您的书里,有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有一张苏先生戴着工程帽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视察,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我相信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作为以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我们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一个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 非常感谢您从另外一个角度做出了很好的观察和评价,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郁亮:谢谢苏先生,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内心有股力量,支持他不断做下去,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最终把这么难的事做成了,苏世民先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在书里面,苏先生说了一条十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苏世民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找到十分人才跟他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十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进入了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十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中国企业有两个问题,发展急需资金资本,也需要知识资本,尤其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这两者平衡就非常难。我想问一下苏先生,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金。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举个关于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例子,两年之前,黑石准备在内部晋升一位人才成为总裁,我不会在意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医疗公司。 资金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资金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觉得先要找到人再找到钱,我明白了。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十分人才,书里面说十分人才找十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十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十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七八分人才,但是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十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 [详情]
原标题:高瓴张磊对话黑石苏世民: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开始,高瓴资本更关注这些方面… 来源:私木盈家 作者:慧羊羊 鹤九 田心 ‘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 ‘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以上,是黑石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今天中信出版社举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线上新书发布会上,交流的精彩观点。对话视频可在新浪财经回看。 前段时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向下熔断,在被问及现在是否已经见底了,是否能够乐观的问题时,苏世民表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现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投资使得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在其看来,政府之所以强力干预是为了能够稳定经济,给人们以信心。 至于是否可以乐观,苏世民表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美国政府目前的措施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苏世民称,是有可能的。‘赤字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就像美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的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00%-125%,这就需要我们考虑税收以及其它方面的措施,我们需要去进行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些刺激’。 谈到当下动荡的市场,苏世民表示,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这也是有一系列的信号。美联储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使得我们的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政府会说我们会使得这个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还有经济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以新的信心,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波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进行了干预。可能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在被问及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如何取舍时,苏世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他强调,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如果有优秀的人才,就能够吸引到资金。‘没有合适的人,即便说有很多金钱,但是也很难持续下去’。 苏世民表示,自己并不在意给人才支付了多昂贵的薪酬,而是更关注人才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我们就没办法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资源,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够把现有的资金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他强调。 在回答‘普通阶层到精英阶层跃升的难度大不大,与1980年代相比,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的问题时,苏世民称,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发展是非常好。 ‘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就业体系在美国发展得很好,这会影响人们去实现美国梦,这仍然是可能的,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他强调,现在有了互联网,完全的透明,人们可以看到其他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也会激励他们去努力。 在谈到疫情产生的影响时,苏世民称,现在人们更加习惯于在家工作,这可能会对商业地产等行业产生长期影响,‘人们发现在家工作有时候是很容易的’,‘可以充分地利用技术,开视频会议’。 ‘我们不需要大的办公室,这种趋势可能会改变商业地产’,他说,新冠病毒给人们带来很多影响,特别是在社交疏离方面。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苏世民强调,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外,‘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 他表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至于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他认为,各地恢复的节奏不会一样,某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快一点,有些可能慢一点。 苏世民同时指出,对年轻人来讲,确实是不容易应对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年轻,你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翻盘。很多的组织也是和很多年轻人一起去寻找一些新的机会,当经济的一些波动发生的时候,他们也是尽量地能够去找一些新的灵感,因为很多时候周期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是没办法避免。 所以,我们也是需要仰仗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当然我们也需要继续找到合适的人才,看哪些适合做哪些工作。同时也要让这些人锻炼他们的耐力,能够持续地去做一些事情。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现在的通讯方式非常便捷,不管在香港地区还是北京、上海,或者是其它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追踪到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观点,让我们能够捕捉到社会上的机会’,他说。 ‘一定要确保你现在的精力是能够稳住阵脚的。另外,要去观察到危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苏世民强调。 在对话中,二人谈到了当下市场,以及未来投资前景,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的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益去帮助别人 问:现在的很多企业家都愿意参与到公益中去,这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也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不是一味看好的声音,两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苏世民:可以说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捐赠文化,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很多这种很强大的捐赠文化,向医院还有一些其他的公益机构,企业界的人会对他们进行捐赠,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 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致力于奉献,这也有一个强大的动力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 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帮助,包括我们也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书院。 每个人都可以去采取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公益的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问:如何看待对财富的一些批评? 张磊:关于社会的流动性,我们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我觉得在中国慈善的捐赠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可以说是企业家很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去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想着怎么能够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面提醒大家注意,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他具体去做哪件事情,只要他做的这些事情是能够与更多人的分享,不管大小,我们都应该鼓励这些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有人是对教育,有人是对医疗,有的人是对扶贫,各种各样的领域和角度,只要他能够去帮助社会更加美好,能够去触及到一些这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Stephen先生做了很多的好事情,您对麻省理工的有很多的捐赠,比如说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还有其他的一些学校等等。 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AI,比如说我们在独立大学也去一做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去奉献于社会,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 慈善在中国可能是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去做一些改变,去更多的分享、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上做了一些工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可以说是通往生活的一本护照,可能你的教育程度越好,就越容易谋生。 在我的国家,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贫穷的学生,能够让他们毕业,或者去研究院,他们最终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比普通美国人做的更好。 中国慈善的话,我也建立了苏世明学院,在2011年去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结果非常好,中国有很多的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从2000年以来有很大的变化。 发展慈善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去捐赠,去奉献我们的资金,能够去帮助别人。 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用在很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我想插一句,因为Stephen也是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也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因为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为什么?因为只有教育是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各种各样世界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我们自己都永远需要接受教育。 很有意思的一点,我和Stephen都是耶鲁大学,中国第1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Stephen回来了以后是在清华大学建,我觉得这有一个很有趣的轮回,这一轮回说明教育给更多不同年轻同学们的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的话,他们能有很大的机会能回报这个社会,所以说我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像Stephen一样。 美国房地产和证券有很多价值可以去挖掘,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问:在长期周期里面,我们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一个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能不能和我们稍微预测一下将来的前景? 苏世民:现在来讲,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对于很多公司来讲,他们在房产这方面能够得到的一些回报仍然还是非常理想的。因为我们现在也遭受疫情,可能很多人也都被迫困在家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实体接触,但是通过一些高科技可以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真实的体验来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你的意思,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所以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得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面也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我们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保存彼此隔离的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人民、让社会迅速恢复到之前状态的方面做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我们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中国在疫情之后应该会非常好。 张磊:在西方世界像负债和人口问题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中国从人口的方面来分析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很大的需求,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迁移,我相信这些也都会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中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还有面临着一些问题,我想给您举几个例子,我觉得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机会。 一个就是说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其他的电商,还有比如说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我们还有一些传统的公司,他们需要转型,比如说百丽女鞋,格力电器或者一些其他的传统公司也在不断的演进,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升级,能够做得更好。 他们也在不断的拓展渠道,而且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他们也希望能和消费者有更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也需要用一些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能够用技术帮这些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同时我们希望自己去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对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是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的变革。当然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部分中,会有很多人能够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我们要在既有模式下寻找创新机会 问: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因为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可能他们里面的一些公司经历了发布虚假数据汇报带来的信誉危机,很多的公司可能也是被低估了,张磊应该知道更多的细节。 很多人也是非常质疑,觉得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在世界各地都能够看到很多IPO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也都在重新调整你们的投资战略,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苏世民:我可以稍微说几句,因为我接触的更多可能是一些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 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非传统的技术和方式,像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可能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在1999年的时候可能也就是100家的风投,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到底我们未来应该怎样去做?或者说前景会是怎样?我们要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怎样能够去找到一些新的创新机会? 即便说,我们关注的内容可能更多的还是它的利润、盈利性,但是我们要始终去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这个公司的估值可能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的一些波动,但是它背后的模式仍然还是奏效的。 对于投资人来讲,我们肯定不会被这样的短期波动造成困扰的。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它们做的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的时候也比较成功。 我一直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问:有没有一些很好的估值的方法?有时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它们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 苏世民:在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模式,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它是一个风投的话,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的。 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我们不仅仅考虑利润,估值要问你自己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张磊:在您的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考虑我们投资的一致性,考虑估值,您的书里面也给我们很多思考的东西,特别在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于技术公司,我们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投资方面,有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盈利的公司。 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 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一个概念,人家说你怎么看待这个商业模型,比如说toB或者to C或者to B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投资者,像我这样的投资者有些事情很简单,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 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我们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但它的估值是要问你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不断的发展,利用市场这些模式,比如说卫生保健等这些领域,在中国投资也是很有前景的,有很多的创业精神,消费者现在也是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 你是一个保守投资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你会冒险,去做很多事情。所以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是投资者,就像你们一样,你们谈论自己是投资保守者,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有企业家的一些精神,比如说冒险、追求卓越等等这些精神。 长按二维码看对话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万科郁亮向黑石苏世民请教了三个问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雅楠 2020年,哪怕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掌门人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也没有逃脱直播带货的命运。 4月10日,苏世民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正式发售,他出现在了一场直播中,与中国经济领域两位重量级人物——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磊、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进行了交流。 在投资领域,黑石就像一个神话,彼得·彼得森和苏世民两位创始人在1985年以40万美元启动发展至今,资产管理规模已达5500亿美元,其中房地产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250亿美元。 没有对照可能很难理解这组数字的意义,中国的房企从住宅销售业务成长起来,向来以销售规模排座次,近几年才对以“投融管退”为核心能力的资产管理业务稍有积累,大多企业还没有对等的指标,万科早年提出过万亿资产管理规模的目标,至2018年初,其旗下商业地产平台印力的资产管理规模刚过800亿元人民币。 半小时的交流中,郁亮对苏世民不吝赞美,其实从万科过去多年的运转轨迹中,不难理解郁亮对苏世民的这份尊敬。 2016年,万科以128.7亿元的代价,从黑石手中购入了印力集团,通过这次收购,此前一直专注于住宅开发的万科,实现了持有型商业的弯道超车,朝着数一数二、领先领跑的目标迈了一大步。 除了商业,两家公司在物流、投资领域也多有合作,此外,郁亮透露,万科的跟投机制、捐助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都离不开黑石的启发。 彼得·彼得森和苏世民在创立黑石之前,曾在雷曼兄弟共事,在彼得森的回忆录里,雷曼兄弟的内部关系并不像公司名字那样团结,相反充斥着窝里斗,因而黑石创建时,两个人决定建立一间真正的公司,不依赖一个单枪匹马的英雄,而是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使他们相信双方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极力避免像雷曼兄弟那样的祸起萧墙。 郁亮说,参观黑石时,发现不同办公室里的人都很优秀,像在一条船上,得知黑石采取了跟投机制,后来,万科也学习了跟投。 此外,万科企业股中心捐赠2亿股万科股票设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发展专项基金”,也受到了苏世民的影响。 2013年,苏世民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发起筹款设立永久基金,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攻读为期一年的硕士项目,书院的官网上,醒目地显示着苏世民的头像和名言——“未来之领袖须读懂今日之中国”。 面对这样一位传奇的商界前辈,郁亮直言机会太难得了,他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书里有一张照片是苏世民当年带着安全帽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建筑工地铲土,郁亮问,如何保持这种充满热情的初始状态? 苏世民回答,动力来自想要创造一个东西的愿景,比如建立苏世民书院是为了在中国和世界间搭起桥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释很多事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去努力,当然过程中会遇到不舒服、很艰难的事,需要向内心寻找力量。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书院建设时,苏世民希望建筑风格与清华大学呼应,会亲自到中国各地选砖,他不在工地时,会在工地周围架上十几个摄像头,早早当上了“云监工”。 郁亮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都与人才相关。其实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万科屡屡因人事变动上头条,外界无从知晓,在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中,郁亮是否也有困惑。 郁亮问苏世民,2000年之前是资本为王的时代,2000年之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原来越重要,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黑石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苏世民说,这两类资本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很难聘请到优秀的人才,黑石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人才,因为优秀的人才可以创造资金,他不介意给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重要的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知识资源、要有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把现有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人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苏世民说。 “先要找到人,再要找到钱。”郁亮说,我明白了,我的疑问是,苏世民先生是10分人才,10分人才容易找到10分人才,如果不是10分人才,怎么找到10分人才呢?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回答,如果组织里有更多7分或8分的人才,可能现在他没办法做到最好,但是我们要看他有没有渴望做到优秀; 作为领导也需要做决定,能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改变别人,这个过程对你个人和整个组织会有风险,但是我们别无选择; 当然要去寻找这样的人才,同时把近况和他沟通,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需要三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培养出来,也能帮业务做得更好。 苏世民回答完,主持人特意邀请郁亮对这三个问题也分享一下看法,郁亮很干脆地说,主要向黑石学习,机会太难得了,在结束对话时,郁亮说要学习苏世民,带着安全帽去工地看看能做点什么,重新回到创业的状态。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专访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这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衰退 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疫情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4月9日,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正式开通微博账号。他在一段视频中称,将在微博上分享他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于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 苏世民被称为“私募界的巴菲特”。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全球私募基金巨头。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实至名归的PE无冕之王。 自1992年以来,黑石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2007年,在黑石上市前夕,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这是中投的第一笔海外投资。苏世民称,正是通过这项投资,黑石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关系,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近日,因新冠疫情而取消访华的苏世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面专访。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毫无疑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与2008年不同的是,当前的情况是各国为遏制疫情蔓延而主动停止商业活动,而且美国的银行体系比2008年时坚实得多,各国政府也都在提供经济援助计划。 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商业智囊,苏世民曾在美国对外贸易谈判中发挥斡旋作用,包括中美贸易谈判。他表示,当前中美都在忙于解决疫情问题,下一阶段的谈判“自然会受到影响”,但疫情过去之后,两国合作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除了商业合作,苏世民还在中国开展教育慈善。2013年,他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以鼓励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加强对中国的了解。“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当前与2008年有两点不同 《21世纪》:你在书中说,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分别是: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年以及2008-2010年。这次让你想到任何以上的危机吗?与以往经验相比,这次危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当前的危机影响深远。但是,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场危机的经济影响是各国自愿做出停止商业活动决定的结果,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衰退。现在和2008年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今天的美国银行体系的基础要坚实得多。虽然有些公司和行业会遇到困难,但整个系统的状况要更好。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似乎都在短期内提供强有力的援助和经济刺激措施。 《21世纪》: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大幅下跌,你觉得市场是否过度反应?现在市场已经触底了吗?股市的大幅波动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欧美已经宣布的宏观政策足够救市吗? 苏世民:我们看到市场正在发生巨大波动,这主要是由形势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我觉得,随着各国政府继续采取行动,以减轻各种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市场将会平静下来。我更关注长期的经济健康状况,而不是短期的公开市场波动。 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做了所有正确的事情——它为需要直接支援的失业者和社会个人提供了直接注资;为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让它们可以继续雇佣员工并维持员工的医疗计划;还帮助了较大的公司,让它们可以熬过停工的时期。最初的财政刺激法案可能并没有达到美国经济最终所需的全部金额,但作为开始,这确实是很大的帮助。 其他发达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中国、韩国和日本在西方国家之前就面临这场危机,它们对疫情做出了良好的应对。我认为,你会看到一些国家互相借鉴,比如,在寻求最佳应对方法方面。 《21世纪》:你曾经做出过多次有预见性的判断,成功避免了投资损失,比如2006年消除全球房地产风险敞口的决定。在此次疫情演变为 全球大流行之前,你有发现它可能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迹象吗?在投资决策方面,你在什么时间进行了哪些调整? 苏世民:我认为没有人能预见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后果。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话虽如此,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是不懈地专注于投资高质量的业务并利用审慎的资本结构的长期投资者。我们目前正在与被投公司合作,以帮助它们对资产进行长期管理。 《21世纪》:怎么看待近期原油价格暴跌对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影响?黑石从中发现了哪些投资机会?还准备按照每股22.45美元购美国输油管道公司塔尔格拉斯能源公司(Tallgrass Energy)吗?为什么? 苏世民:供需两侧同时发生的冲击无疑已经影响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导致了更广泛的市场波动。但是,我们继续看到选择性的投资机会,包括在相邻行业。黑石集团已公开表示,我们打算继续履行与塔尔格拉斯达成的合并协议的义务。 大部分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明年会消失 《21世纪》:怎么看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是否已开始触底反弹?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商机在哪里?中国有没有可能成为资产避风港? 苏世民:尽管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要比美国早几个月,但要精准预测近期的经济前景还为时过早。毫无疑问,这种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将超出病毒被遏制的初期阶段。但是我认为,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21世纪》:在疫情冲击下,中美经贸关系走势如何? 苏世民:美中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重要的第一步。美国和中国都在忙着应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两国朝着下一阶段谈判的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关系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双方对当前的危机都有些敏感。但最终,当眼前的疫情问题被解决后,世界将希望重振经济,美国和中国的合作将是互惠互利的。 《21世纪》:你在2013年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推动成立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项目实现了你当初的期望吗?有多少培训生进入黑石集团工作? 苏世民:我希望苏世民学者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和政治领袖方面的独特机会,并为学者们创造能够面对面交流学习的独特条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资。该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越来越多学生从该项目毕业,其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黑石集团已经聘请了一些苏世民学者,但这绝不是该计划的目的。我们希望苏世民学者们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工作。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最骄傲的投资是收购希尔顿 《21世纪》:作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创始人,你过去35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你最骄傲的一笔交易和你最遗憾错过的一笔交易分别是什么? 苏世民:一个经验是雇用10分人才做负责人的重要性。我在书中用很大篇幅谈到了举贤任能的重要性,理想的情况是,如果满分是10分,要尽量雇佣10分人才。这些人可以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其他10分人才,这将使你的业务获得成功。即使你的公司很小,找到合适的人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我为黑石集团的许多交易项目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在整个投资业务中表现出的一致性感到自豪。对我而言,一大亮点是黑石集团在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元收购了希尔顿。希尔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我们为能拥有改善和扩展它现有业务的机会感到兴奋。但是,在我们达成交易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使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在危机期间,我们计算出希尔顿的价值比我们的初始投资下降了70%。但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我们的模型非常适合让我们度过这些类型的市场周期。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改造希尔顿的计划——将房间数量增加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以及改善公司文化。2018年,就是11年后,我们最终出售了该业务,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极大地使我们的投资者受益,并且已经使公司变得更好。希尔顿刚刚连续第二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佳工作场所以及女性最佳工作场所,我对此感到无比自豪。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中期,黑石集团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的钢铁加工公司进行了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我选错人了,不久之后埃德科姆土崩瓦解。尽管当时这是灾难性的,但它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集团评估交易的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详情]
原标题:专访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这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衰退 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疫情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4月9日,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正式开通微博账号。他在一段视频中称,将在微博上分享他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于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 苏世民被称为“私募界的巴菲特”。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全球私募基金巨头。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实至名归的PE无冕之王。 自1992年以来,黑石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2007年,在黑石上市前夕,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这是中投的第一笔海外投资。苏世民称,正是通过这项投资,黑石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关系,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近日,因新冠疫情而取消访华的苏世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面专访。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毫无疑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与2008年不同的是,当前的情况是各国为遏制疫情蔓延而主动停止商业活动,而且美国的银行体系比2008年时坚实得多,各国政府也都在提供经济援助计划。 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商业智囊,苏世民曾在美国对外贸易谈判中发挥斡旋作用,包括中美贸易谈判。他表示,当前中美都在忙于解决疫情问题,下一阶段的谈判“自然会受到影响”,但疫情过去之后,两国合作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除了商业合作,苏世民还在中国开展教育慈善。2013年,他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以鼓励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加强对中国的了解。“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苏世民。视觉中国 当前与2008年有两点不同 《21世纪》:你在书中说,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分别是: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年以及2008-2010年。这次让你想到任何以上的危机吗?与以往经验相比,这次危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当前的危机影响深远。但是,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场危机的经济影响是各国自愿做出停止商业活动决定的结果,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衰退。现在和2008年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今天的美国银行体系的基础要坚实得多。虽然有些公司和行业会遇到困难,但整个系统的状况要更好。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似乎都在短期内提供强有力的援助和经济刺激措施。 《21世纪》: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大幅下跌,你觉得市场是否过度反应?现在市场已经触底了吗?股市的大幅波动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欧美已经宣布的宏观政策足够救市吗? 苏世民:我们看到市场正在发生巨大波动,这主要是由形势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我觉得,随着各国政府继续采取行动,以减轻各种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市场将会平静下来。我更关注长期的经济健康状况,而不是短期的公开市场波动。 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做了所有正确的事情——它为需要直接支援的失业者和社会个人提供了直接注资;为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让它们可以继续雇佣员工并维持员工的医疗计划;还帮助了较大的公司,让它们可以熬过停工的时期。最初的财政刺激法案可能并没有达到美国经济最终所需的全部金额,但作为开始,这确实是很大的帮助。 其他发达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中国、韩国和日本在西方国家之前就面临这场危机,它们对疫情做出了良好的应对。我认为,你会看到一些国家互相借鉴,比如,在寻求最佳应对方法方面。 《21世纪》:你曾经做出过多次有预见性的判断,成功避免了投资损失,比如2006年消除全球房地产风险敞口的决定。在此次疫情演变为全球大流行之前,你有发现它可能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迹象吗?在投资决策方面,你在什么时间进行了哪些调整? 苏世民:我认为没有人能预见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后果。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话虽如此,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是不懈地专注于投资高质量的业务并利用审慎的资本结构的长期投资者。我们目前正在与被投公司合作,以帮助它们对资产进行长期管理。 《21世纪》:怎么看待近期原油价格暴跌对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影响?黑石从中发现了哪些投资机会?还准备按照每股22.45美元购美国输油管道公司塔尔格拉斯能源公司(Tallgrass Energy)吗?为什么? 苏世民:供需两侧同时发生的冲击无疑已经影响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导致了更广泛的市场波动。但是,我们继续看到选择性的投资机会,包括在相邻行业。黑石集团已公开表示,我们打算继续履行与塔尔格拉斯达成的合并协议的义务。 大部分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明年会消失 《21世纪》:怎么看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是否已开始触底反弹?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商机在哪里?中国有没有可能成为资产避风港? 苏世民:尽管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要比美国早几个月,但要精准预测近期的经济前景还为时过早。毫无疑问,这种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将超出病毒被遏制的初期阶段。但是我认为,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21世纪》:在疫情冲击下,中美经贸关系走势如何? 苏世民:美中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重要的第一步。美国和中国都在忙着应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两国朝着下一阶段谈判的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关系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双方对当前的危机都有些敏感。但最终,当眼前的疫情问题被解决后,世界将希望重振经济,美国和中国的合作将是互惠互利的。 《21世纪》:你在2013年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推动成立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项目实现了你当初的期望吗?有多少培训生进入黑石集团工作? 苏世民:我希望苏世民学者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和政治领袖方面的独特机会,并为学者们创造能够面对面交流学习的独特条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资。该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越来越多学生从该项目毕业,其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黑石集团已经聘请了一些苏世民学者,但这绝不是该计划的目的。我们希望苏世民学者们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工作。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最骄傲的投资是收购希尔顿 《21世纪》:作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创始人,你过去35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你最骄傲的一笔交易和你最遗憾错过的一笔交易分别是什么? 苏世民:一个经验是雇用10分人才做负责人的重要性。我在书中用很大篇幅谈到了举贤任能的重要性,理想的情况是,如果满分是10分,要尽量雇佣10分人才。这些人可以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其他10分人才,这将使你的业务获得成功。即使你的公司很小,找到合适的人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我为黑石集团的许多交易项目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在整个投资业务中表现出的一致性感到自豪。对我而言,一大亮点是黑石集团在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元收购了希尔顿。希尔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我们为能拥有改善和扩展它现有业务的机会感到兴奋。但是,在我们达成交易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使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在危机期间,我们计算出希尔顿的价值比我们的初始投资下降了70%。但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我们的模型非常适合让我们度过这些类型的市场周期。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改造希尔顿的计划——将房间数量增加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以及改善公司文化。2018年,就是11年后,我们最终出售了该业务,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极大地使我们的投资者受益,并且已经使公司变得更好。希尔顿刚刚连续第二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佳工作场所以及女性最佳工作场所,我对此感到无比自豪。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中期,黑石集团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的钢铁加工公司进行了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我选错人了,不久之后埃德科姆土崩瓦解。尽管当时这是灾难性的,但它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集团评估交易的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长按二维码看苏世民演讲全程视频 [详情]
聪明投资者 “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 “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以上,是黑石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今天中信出版社举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线上新书发布会上,交流的精彩观点。对话视频可在新浪财经回看。 前段时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向下熔断,在被问及现在是否已经见底了,是否能够乐观的问题时,苏世民表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现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投资使得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在其看来,政府之所以强力干预是为了能够稳定经济,给人们以信心。 至于是否可以乐观,苏世民表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美国政府目前的措施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苏世民称,是有可能的。“赤字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就像美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的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00%-125%,这就需要我们考虑税收以及其它方面的措施,我们需要去进行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些刺激”。 谈到当下动荡的市场,苏世民表示,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这也是有一系列的信号。美联储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使得我们的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政府会说我们会使得这个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还有经济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以新的信心,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波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进行了干预。可能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在谈到疫情产生的影响时,苏世民称,现在人们更加习惯于在家工作,这可能会对商业地产等行业产生长期影响,“人们发现在家工作有时候是很容易的”,“可以充分地利用技术,开视频会议”。 “我们不需要大的办公室,这种趋势可能会改变商业地产”,他说,新冠病毒给人们带来很多影响,特别是在社交疏离方面。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苏世民强调,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外,“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现在的通讯方式非常便捷,不管在香港地区还是北京、上海,或者是其它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追踪到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观点,让我们能够捕捉到社会上的机会”,他说。 “一定要确保你现在的精力是能够稳住阵脚的。另外,要去观察到危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苏世民强调。 在对话中,二人谈到了当下市场,以及未来投资前景,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的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益去帮助别人 问:现在的很多企业家都愿意参与到公益中去,这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也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不是一味看好的声音,两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苏世民:可以说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捐赠文化,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很多这种很强大的捐赠文化,向医院还有一些其他的公益机构,企业界的人会对他们进行捐赠,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 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致力于奉献,这也有一个强大的动力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 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帮助,包括我们也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书院。 每个人都可以去采取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公益的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问:如何看待对财富的一些批评? 张磊:关于社会的流动性,我们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我觉得在中国慈善的捐赠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可以说是企业家很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去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想着怎么能够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面提醒大家注意,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他具体去做哪件事情,只要他做的这些事情是能够与更多人的分享,不管大小,我们都应该鼓励这些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有人是对教育,有人是对医疗,有的人是对扶贫,各种各样的领域和角度,只要他能够去帮助社会更加美好,能够去触及到一些这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Stephen先生做了很多的好事情,您对麻省理工的有很多的捐赠,比如说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还有其他的一些学校等等。 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AI,比如说我们在独立大学也去一做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去奉献于社会,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 慈善在中国可能是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去做一些改变,去更多的分享、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上做了一些工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可以说是通往生活的一本护照,可能你的教育程度越好,就越容易谋生。 在我的国家,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贫穷的学生,能够让他们毕业,或者去研究院,他们最终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比普通美国人做的更好。 中国慈善的话,我也建立了苏世明学院,在2011年去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结果非常好,中国有很多的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从2000年以来有很大的变化。 发展慈善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去捐赠,去奉献我们的资金,能够去帮助别人。 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用在很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我想插一句,因为Stephen也是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也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因为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为什么?因为只有教育是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各种各样世界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我们自己都永远需要接受教育。 很有意思的一点,我和Stephen都是耶鲁大学,中国第1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Stephen回来了以后是在清华大学建,我觉得这有一个很有趣的轮回,这一轮回说明教育给更多不同年轻同学们的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的话,他们能有很大的机会能回报这个社会,所以说我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像Stephen一样。 美国房地产和证券有很多价值可以去挖掘 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问:在长期周期里面,我们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一个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能不能和我们稍微预测一下将来的前景? 苏世民:现在来讲,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对于很多公司来讲,他们在房产这方面能够得到的一些回报仍然还是非常理想的。因为我们现在也遭受疫情,可能很多人也都被迫困在家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实体接触,但是通过一些高科技可以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真实的体验来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你的意思,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所以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得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面也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我们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保存彼此隔离的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人民、让社会迅速恢复到之前状态的方面做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我们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中国在疫情之后应该会非常好。 张磊:在西方世界像负债和人口问题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中国从人口的方面来分析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很大的需求,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迁移,我相信这些也都会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中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还有面临着一些问题,我想给您举几个例子,我觉得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机会。 一个就是说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其他的电商,还有比如说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我们还有一些传统的公司,他们需要转型,比如说百丽女鞋,格力电器或者一些其他的传统公司也在不断的演进,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升级,能够做得更好。 他们也在不断的拓展渠道,而且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他们也希望能和消费者有更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也需要用一些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能够用技术帮这些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同时我们希望自己去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对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是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的变革。当然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部分中,会有很多人能够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我们要在既有模式下寻找创新机会 问: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因为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可能他们里面的一些公司经历了发布虚假数据汇报带来的信誉危机,很多的公司可能也是被低估了,张磊应该知道更多的细节。 很多人也是非常质疑,觉得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在世界各地都能够看到很多IPO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也都在重新调整你们的投资战略,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苏世民:我可以稍微说几句,因为我接触的更多可能是一些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 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非传统的技术和方式,像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可能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在1999年的时候可能也就是100家的风投,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到底我们未来应该怎样去做?或者说前景会是怎样?我们要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怎样能够去找到一些新的创新机会? 即便说,我们关注的内容可能更多的还是它的利润、盈利性,但是我们要始终去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这个公司的估值可能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的一些波动,但是它背后的模式仍然还是奏效的。 对于投资人来讲,我们肯定不会被这样的短期波动造成困扰的。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它们做的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的时候也比较成功。 我一直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问:有没有一些很好的估值的方法?有时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它们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 苏世民:在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模式,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它是一个风投的话,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的。 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我们不仅仅考虑利润 估值要问你自己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张磊:在您的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考虑我们投资的一致性,考虑估值,您的书里面也给我们很多思考的东西,特别在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于技术公司,我们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投资方面,有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盈利的公司。 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 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一个概念,人家说你怎么看待这个商业模型,比如说toB或者to C或者to B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投资者,像我这样的投资者有些事情很简单,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 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我们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但它的估值是要问你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不断的发展,利用市场这些模式,比如说卫生保健等这些领域,在中国投资也是很有前景的,有很多的创业精神,消费者现在也是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 你是一个保守投资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你会冒险,去做很多事情。所以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是投资者,就像你们一样,你们谈论自己是投资保守者,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有企业家的一些精神,比如说冒险、追求卓越等等这些精神。 长按二维码看对话全程视频 [详情]
苏世民认为,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也会扮演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月10日晚,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开启其首场中国直播。在直播中,苏世民表示,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在这次疫情过后,苏世民认为,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也会扮演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彼此隔离的状态,但很多其它的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市场才会触底反弹时,苏世民表示,目前房地产和证券方面都有很好的、可以发掘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对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比如远程技术、虚拟技术等。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黑石集团苏世民:面对危机来临先要确保足够的资金 4月10日,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企业如何面临危机的话题上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件事情是确保资金,当经济危机来临,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企业家必须随时做好明天一团糟的准备;第二点,是确保你的团队好好的,因为你的团队就是你的财产;第三,你必须密切注视世界的变化和趋势,确保稳住阵脚之后能观察到危机之后的机会。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则表示,第一好好待在家,第二是记住第一条原则。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黑石集团苏世民:市场复苏需要政府干预和资金支持 4月10日,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贷危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但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目前让市场复苏并不容易,世界各地恢复的节奏并不一样,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长按二维码看苏世民演讲全程视频 [详情]
国是访问 | 专访华尔街“私募之王”苏世民:从40万到5710亿 作者:夏宾 来源:国是直通车 他是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苏世民。 1985年,苏世民与当时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共同投资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由此踏上了一条未知的创业道路。 面临过多次危机,但总能“危中寻机”。 截至2019年末,黑石管理规模达5710亿美元资产,业务涉及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对冲基金解决方案、信贷投资等。 从40万到5710亿美元,苏世民如何成为华尔街的“私募之王”? 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了苏世民。 国是直通车:回顾过去,哪次投资交易让您最骄傲、最满意?哪一次又让您最失望、最后悔? 苏世民:我对于黑石的很多交易项目都非常自豪,并对投资过程中展现出黑石模式的一致性引以为傲。 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交易案例是黑石于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金收购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酒店是全球最知名的酒店品牌之一,收购希尔顿让我们获得了改善和拓展酒店业务的机会,为此我们很兴奋。 但是,在交易完成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让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希尔顿的价值比初始投资时下降了70%。 但作为长期投资者,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的转型计划:我们将酒店房间数量增加了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并努力改善公司文化。 2018年,在买入希尔顿11年后,黑石出售了希尔顿。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我们的投资者获益颇丰,同时希尔顿酒店经过我们的改造,也变得更好。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后期,黑石集团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Edgcomb)的钢铁公司进行了一次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 向我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告诉我,这是一笔伟大的投资;但另一位同事警告说,该公司存在缺陷。 我选错了人。交易完成后不久公司就分崩离析。尽管当时对我而言这不啻一场巨灾,但它也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集团评估交易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国是直通车:在您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提到,您曾经经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那么您如何看待现在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这次市场周期的影响极其深远。 我们从来没有自愿停止过如此规模的经济活动,这将带来广泛影响。但是,我相信世界将会度过这场危机,经济增长率也将大幅提高。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重要措施,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对于公司或投资者,我的建议是首先关注公司或所有被投企业中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与团队紧密合作巩固现有业务并帮助他们应对当前的危机。然后,从当前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创新或投资的机会。 国是直通车:有人说您的新书价值15亿美元的,大家都希望从里面学到投资妙方,您有什么妙方跟大家分享吗?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过去的35年里,我将黑石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有一些教训是从我的成就中学到的,但更多的是从我一生中所犯下的各种错误中学到的。 书中关于甄别机会、风险管理、招贤纳士、建立企业内部文化和回馈他人等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所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无论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也希望证明,挫折是职业生涯中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是你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国是直通车:这次疫情是否使黑石今年或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策略发生改变?房地产是黑石的重头业务,您如何看待当下和未来全球各地的房地产投资趋势和机会? 苏世民:黑石目前的企业运营状况非常强劲,我们的企业结构能够适应当前的环境。 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能够在困难时期支持我们投资的企业,也可以在当前市场混乱时期,寻找到新的高质量公司进行投资。 我们对这一策略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对那些顺应发展趋势的投资主题有很强的信心。 例如,我们注意到电子商务和仓储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物流行业带来重要发展机会。由于旅游和商业经营受到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均面临财务压力,受此影响,房地产的某些特定领域面临显著挑战。随着全球各地逐渐恢复正常,整体的情况将有所改善。 国是直通车:有人说,疫情下中国成了避风港,而人民币资产成了避险资产,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黑石如何看中国的投资机遇? 苏世民: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下降是在预料之中的,对中国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但我相信,全球将一起克服这场危机,我们将看到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 中国具有天然优势,这将使它再次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黑石集团自1992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未来也将会在这里持续寻找有吸引力的长期投资机会。 国是直通车:最近来看,华尔街情绪好像稳定一些了,美股也不再一路下跌,您如何看待美股之前经历的暴跌?现在的美股可是说是摆脱泥潭了吗? 苏世民:美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快速应对有助于缓解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这是值得赞扬的,但仍需继续努力,因为整体的复苏尚需时日。 当前市场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我们对病毒的进一步了解,这种不确定性将降低。我更关注的是经济的长期健康状况,而不是短期的股市动荡。 国是直通车:面对现在疫情在全球蔓延,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您对于各国政府有什么样的建议? 苏世民: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阶段,并面临严峻考验。此次疫情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独特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就如何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和经济挑战而借鉴彼此的最佳经验。 世界各国政府也似乎在短期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经济刺激措施。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经济度过初期困难阶段并实现复苏至关重要。 国是直通车:疫情是否会改变中美间的关系?疫情过后,中美的贸易摩擦走势会怎么样? 苏世民:2020年1月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中美两国各自忙于应对国内疫情带来的挑战,后续阶段的贸易谈判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局面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 我始终坚信,两国之间深层次的理解对两国长期和平繁荣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这也是我于2013年启动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初衷。该项目面向全球选拔最优秀、最具有智慧的本科毕业生,到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生学习,学业完成后将获得清华大学全球事务硕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人才,促进中国与世界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理解与交流。 国是直通车:您说过,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现在中国提出“新基建”,包括5G、AI、物联网的基础建设,您怎么看? 苏世民:信息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的决策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投资机构。在黑石,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一直以来特别注重在一些新领域的拓展,我们认为这些领域能够提升公司整体的智力资本,提升我们的投资能力。 受益于此,我们所投企业的范围之广、多元化程度之深,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过去,数据获取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最大的挑战,但如今手指一敲,源源不断的信息随之而来、取之不尽,因此,现在这一挑战演变成为如何找到其他人没有的数据获取模式。 于是,投资者转向人工智能这类科技,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我认为,我们将持续看到投资者们创造性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在这一领域是领先者,并且目前在人工智能和5G技术领域投入巨大,将带来长远的裨益。 人工智能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这源于我与马云的一次对话,马云当时提到对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利弊分析,商界与学术界领袖存在广泛分歧。 这最终使我将人工智能作为我近期慈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立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在牛津大学新成立的苏世民人文中心,都将继续探索这些相关话题。 附英文采访实录: Q:As we all know, you have had a very successful career. Looking back, which investment or transaction are you most proud of and satisfied with? Which ones disappointed you most? A:I am proud of so many of our individual deals at Blackstone – and am also proud of the consistency we have shown across our investing businesses. One highlight for me was Blackstone’s $26 billion acquisition of Hilton in the fall of 2007. Hilton was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brands and we were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and expand the busines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ly. Just months after we closed the deal, however, the world was upend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midst of the crisis, we calculated that the value of Hilton was down 70% from our initial investment. But we are long term investors – our model is uniquely suited to allow us to weather these types of market cycles. Despite some criticism from the press and others, we forged ahead with our plans to transform the company, doubling the number of rooms in the portfolio, implementing a variety of energy-efficiency initiatives, and making changes to improve the company culture. In 2018, 11 years after our initial investment, we finally sold the business and it was clear that our strategy paid off. It was the most profitable private equity deal in history, greatly benefiting our investors, and we had transformed the company for the better. I was immensely proud that Hilton was just named the #1 Best Place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Fortune Magazine for the second consecutive year, as well as the Best Workplace for Women. Our investment in Hilton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Blackstone model, even in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late-1980s, Blackstone made a very poor investment in a company called Edgcomb Steel and lost significant money for our investors. The person who pitched me the idea told me it was a great investment, but another colleague warned that the company was flawed. I picked the wrong person and soon after the company fell apart. While this was devastating at the time it forced me to completely reshape Blackstone’s process for evaluating deals, which has been a key to our success in the decades that followed. Q:You mention in your book t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seven market recessions. What is your opinion regarding COVID-19’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I have been through a lot of different market cycles in my career, and without a doubt this one is far reaching. Never before have we voluntarily suspended economic activity at this scale, and the impacts will be extensive. But I’m confident that the world will ge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is crisis and we will see economic growth rates improve materiall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re taking important steps to avoid a more severe scenario. My advice for companies or investors is to focus first on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employees at your firm or across your portfolio. Work closely with your teams to shore up your existing businesses and help them manage through the current crises. Then, you may begin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innovate or invest based on the current dislocation we are seeing. Q:Some people say that your new book is worth $1.5 billion. Everyone wants to learn more about your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What do you want readers to learn from your new book? A:I’ve learned a tremendous amount over my career, particularly in the last 35 years building Blackstone into the largest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r in the world. Some of these lessons were learned from my successes, but even more came from the various mistakes I made over my lifetime. The lessons in the book about identifying opportunity, managing risk, attracting talent, building an internal culture and giving back to others can help anyone be more successful in work and life, regardless of their pursuits. I also hope to demonstrate that setbacks are a natural part of a career. Learning and adapting from failures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hings you can do. Q:Has the pandemic changed Blackstone’s investment strategy this year or will it change in the near future? As real estate is Blackstone’s business focus, how do you view current and futur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A:Blackstone is in exceptionally strong shape and is structured to weather environments like this. We are long term investors, which means we can help support our current portfolio in times of crisis and also look for opportunities to invest in new, high-quality companies during the current market dislocation. Our confidence in this approach remains stronger than ever. In real estate, we are high conviction investors behind themes that have strong tailwinds. For example, we continue to see compelling opportunities in logistics from the growth in e-commerce and demand for warehouses. Certain areas of real estate face obvious challenges as travel and commerce is limited by the virus and 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are under financial stress. This will improve as the world returns to normal. Q:Some people say that China has become a safe haven and that the Renminbi is a safe haven asset in the midst of the pandemic. Do you agree with this? What is Blackstone’s opinion on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China? A:China experienced a sharp drop in the country’s first quarter GDP, which was expected but unprecedented for the country. But I’m confident that the world will ge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is crisis and we will see economic growth rates improve materially. China has natural advantages that will make it emerge again as one of the strongest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lackstone has been active in China since 1992 and will continue to look for compelling, long term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Q:Recent chaos on Wall Street has somewhat subsided and US equities are no longer falling. Has the US equity market seen the back of this downturn? A:Rapid efforts by the US government and others around the world deserve credit for helping to mitigate some of the immediate economic impacts, but the efforts will need to continue, and the recovery will take time. Much of the volatility in the markets was driven b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ituation, which will calm as we learn more about the virus. I am more focused on the long-term economic health rather than shorter term public market volatility. Q:In terms of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you have mentioned in your book that “most people in trouble only focus on their own affairs, and the way to get out of the trouble usually lies in solving others’ problems.”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a global pandemic?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virus on different timelines. This presents the unique opportunity for us to learn from one another on how best to respond to both the health threats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ppear to be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and economic stimulus in the near term. These actions are critical in a situation like this to allow the economy to make it through the initial period and to recovery. Q:Last year, Sino-US trade friction was a big concern. Now, however, COVID-19 has become a bigger issue. Do you think that the pandemic will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A:The initial trade agreement in January 2020 was a significant first step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Progress towards additional phases will naturally be impacted as the US and China each manage the domestic challenges of coronavirus, but it remains in the long-term mutual interest of both countries to resolve all trade tensions. I’ve been a firm believer that nurturing a deep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key to long-term prospects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This is what inspired me to establish Schwarzman Scholars in 2013, a highly selective global fellowship program that sponsors the best and brightest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spend a year at Schwarzman College in Beijing earning a one-year master’s degree in global affairs from the world-renown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program’s mission is to build a global network of dynamic leaders who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can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cross many different professional fields. Q:You mentioned in your book that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business asset and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What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the global digital technology in now? People think that China’s mobile internet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very well. What do you think? Currently, China is propo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5G, AI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information as a business asset? A:Information is critical to decision making at any company – particularly investment firms. We recognized this early at Blackstone and have been deliberate about expanding into new areas that we thought would add to the overall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the firm and strengthen everything we did on behalf of our clients. The scale and diversity of our investing businesses today is a unique benefit. Access to data used to be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investors, but today, with a seemingly endless amount of information at everyone’s fingertips, the challenge is more about spotting patterns that others have not. Investors are turning to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challenge, and I think you will continue to see investors use AI in creative ways. China is a leader in this area and is investing heavily in AI and 5G technologies, much to its long-term benefit. AI is a topic in which I have personally been interested. This was sparked by a conversation with Jack Ma, who described how business and academic leaders widely disagreed on whether AI was a benefit or threat to society. This eventually led me to make AI a key part of my recent philanthropic efforts, and I have helped create the new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at MIT and the new Schwarzman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 at Oxford University which will explore these topics. [详情]
跨国公司供应链会不会撤出中国?疫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什么样的创业者容易成功?黑石700笔投资中只出现一笔破产,是如何做到的?对年轻人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两人在对话中一一回应。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碧雯 图片来源 | 视频截图 现在不仅要“做强中国”,还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 4月23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云端对话。两位顶级投资人都坚信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黑石集团管理着5711亿美元的资产,业务涵盖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信贷基金、金融咨询等业务。 在这场45分钟的直播中,两个投资大佬的谈话吸引了超过158万人观看,渴望了解世界的年轻人想要从对话中窥探疫情后的全球经济走势,并希望得到指导自己投资和择业的建议。两位投资大佬显然没让用户失望。 沈南鹏称,过去10-15年,红杉资本在中国的成功秘诀,就是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在他看来,中国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转型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同时,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 苏世民分享了黑石集团一直以来坚守的商业原则——永远不亏钱。在苏世民看来,这就好比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一样,是投资的一条基本原则。在黑石集团过去的700笔投资中,只出现过一个破产。苏世民称,当你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此外,选择进入成长性行业是其投资的另一重要原则。“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苏世民称。 以下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的对话,有删减: 各国回撤供应链,逆全球化会发生吗 沈南鹏: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帮助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后重振信心? 苏世民:我们目前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此前都提出了关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而现在是时候重启经济活动了。我认为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人们有时会恐惧复工,怕会从他人身上感染病毒。因此,我觉得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国家的复苏将晚于中国,至少在西方国家要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上有所突破,或是最后开发出疫苗,这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复苏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经济各个部门不可能完全同步复工并取得同样的成效。我们如果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世界的情况就会更好。 中国已经处于不同阶段。中国开展了强有力的抗疫工作,中国通报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7(实际是6.8)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因此,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 沈南鹏:有一些国家正计划将其生产和供应链搬回国内。你对此有何见解?这是否预示着世界正走向逆全球化?如何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苏世民:我认为这并非是逆全球化。我认为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错位。 因此,一旦遭遇过这种情况,这与政府指令无关,普通的生意人就会说,我不能再让自己的风险敞口全部集中在一处,我必须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我认为世界各地都有人学到这样的教训,未必是要针对中国,也许是其他关闭边境的国家。 关闭边境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头一次发生。它带来的效果是,唤醒了几乎每一个生意人。至少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现状。目前,我认为可能会发生的是,与其说是撤走现有业务,不如说是增量业务可能将回归离本国更近的更多地方。 沈南鹏:你认为,无论是行业还是国家,显然都应该努力优化其供应链,避免过度集中? 苏世民:是的,我认为如此。但即便如此,那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还将处于优势地位。唯一的疑问是,未来它们会在供应链上占据多大的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满足中国国内的消费。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具备天然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还在继续内化。 苏世民:在理解中国市场上,你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关于在华投资机会方面,目前有哪些行业或地区是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 沈南鹏:过去15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的起伏。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至暗时刻”,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前环境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各个行业内去支持那些长跑冠军。 要说过去10-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而且我认为中国显然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将进一步升级,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因为来自民营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还将加大。这将涵盖疫苗、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更广阔的生命健康领域,我们还将看到不少新的创新和增长。 企业家和创业者要先于大趋势而动 沈南鹏:现在让我们回过来谈谈你的书。你谈到了许多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么,哪些核心价值观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愈发不确定的环境? 苏世民:首先是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你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巨大的能量,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 其次,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人都会犯错,但大多数犯错的人可能会假装这些错从未发生过。他们不去分析犯的错。他们不会剖析错误,找出症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我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另一项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放眼世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尚不存在、但一旦受你点破别人就会趋之若鹜的事物。 另一项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很难成功。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最后还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可能会带着这种敬畏心去做一些你平时可能考虑不到的降低风险的决策,而不采取这些风控,你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些都是优秀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沈南鹏:与以往相比,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你有什么具体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创业者吗? 苏世民:你也知道我经历过很多次经济的下行,在我生涯中可能有个五六次。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很吓人。这次看起来也很极端。你会觉得,人不应该躲在家里。人是社交动物。他们会想从家中走出来,想回去工作。我们知道人们的倾向,并且我们知道疫情的周期可能最多是一年半的时间。所以,我们知道人们会复工。 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旦复工开始,全世界的经济会走向恢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对此有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要客观审视,问首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会有更多人在网上见面,就像你我的对话一样。这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 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的充分的投资承诺。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这就是看到大势所趋、就会大胆行动的天性。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为什么“文化比管理更重要”?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企业文化比管理更重要。你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一理念吗?黑石如何塑造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文化?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树立这一非常独特的文化? 苏世民:你知道,不管多优秀,没有人可以通晓百般技能。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你的信仰,让他们保留你信仰的内核,而给予他们做事的自主性。 我们在黑石有各种必须坚持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 我们告诫大家,集体决策可胜于个人决策,并且决策应当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任何决策过程,都应列出所有的风险因子,然后召集6-8个非常聪明的人组成团队,让他们以开放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 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我不相信在企业中有所谓的做“付费观众”的人。在黑石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次决策都会有——但从不针对个人。一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会议都是这样的做法,你就可以体会到集思广益的好处,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还有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帮助社会,让员工有机会帮助企业外部他们个人关心的组织。而且我们对待公司的每一个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 我把黑石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现在,我们有超过50万的员工。母公司大概有3000人,其他员工分散在我们持有的企业和资产中。但我尽力确保黑石的高管团队每周一抽时间与每个业务条线的每一个人召开视频会。因为如果你要传递你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你不可能发一封邮件了事。你必须要亲自出场。 视频会已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我们四个人花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与大约250到300个专才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开会。我们会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梳理一遍,让每个人掌握全面的信息。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会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所以,这种打造组织的风格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员工,在他们独立应对的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观。 穿越周期的投资和人生原则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你有一条商业指导原则就是 “永远别亏钱”。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投资原则是你想和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分享的? 苏世民:当然可以。别亏钱可以比作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 我们做的第三笔投资是投资一家钢铁流通企业,出了问题,也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投资人最恨你亏钱。所以,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但是,当你做任何决策时,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 你之所以做如此认定,要么是你从一开始就很蠢,要么是你已经做过作业,分析过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且你已经讨论过、并有计划去除那些显然会伤害到任何新业务、新组织或新投资项目的事情,设计方案去规避。 而且我认为投资不均衡性很重要,亏钱的机会和赚钱的机会均等,在我看来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我的行业并不是你从事的风投,风投行业总有人这么操作。有时他们业绩可以非常亮眼,让人惊叹。黑石在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对于私募投资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资。实际上,黑石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我的经验是,当你在管大规模资金时,我们的责任是始终为投资人做到最好的业绩。我之前讲到的流程,即公开辩论所有的基本假设,使我们能大致做到不亏钱。 在我们过去的700笔投资项目中,我们只出现过一个破产——一次灾难性的亏损。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记录。 沈南鹏:除了“永远别亏钱”之外,如果还要选择一个投资原则和大家分享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苏世民: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你投的是整个领域都表现不错并且未来表现会超越你投资当日表现的领域,你就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你认为挺便宜但成长性很差的标的,那么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没办法去博得成功。 我用黑石的不动产业务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互联网高歌猛进时,我们出手了所持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类的资产。我们拿着套现的钱和追加的资本,购买了仓储类的资产。我们为什么要买仓库?因为所有互联网销售企业,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需要仓库来备货发货,把货运到客户手中。所以仓储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最终成为不动产领域中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类资产收购者。我们投资的思路是,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 沈南鹏: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你的书,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有益的建议。如果只能给他们一个建议的话,那会是什么? 苏世民:我认为其中一个建议,特别针对年轻一代而言,是投入到你钟爱的事业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你天生对口的事业,那你可以把这一事业做到极致。 苏世民:我也想问:看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目前造成的困扰,你对大家的首要职业建议是什么? 沈南鹏:我认为大家可以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建议大学毕业生留意这些择业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比薪酬重要得多。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 我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你必须有韧性,必须坚强,因为很多优秀的公司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非常时期。 苏世民:我告诫在黑石工作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很幸运,能在当前出现经济大脱节的时期投身到投资行业,他们将学会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对未来的描绘。因为我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学会了不要轻信人云亦云,总是假设它可能会出错,永远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详情]
作者|Eastland,虎嗅研究总监 头图|百科 2020年3月10日,路透社爆出SOHO中国(0410.HK)正与黑石集团(BX.N)就私有化进行谈判,据称交易价值40亿美元,SOHO中国的股价应声大涨37.33%。 2020年4月10日,黑石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73岁的施瓦茨曼(中文名苏世民)搞起了跨洋直播卖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2020年2月中信出版社)。50多位政商要人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足见苏氏人脉之广。周小川、马云的推荐语更是被印在腰封上。 周小川:作者在书中生动地讲述了他艰苦的创业经历和丰富的社会活动…… 马云: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人个都能复制的…… 一个夸“经历丰富”、一个说“不能复制”,周小川、马云对施瓦茨曼的为人及黑石对中国干过什么事绝口不提,耐人寻味。 翻开封面发现推荐语的画风突变:铸就卓越、卓越的企业文化、学习的榜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满纸都是溢美之辞。 按照2020年4月23日收盘价,黑石市值是阿里的零头、比京东低80亿美元。 韦尔奇去世了,孙正义凭实力打破自己的投资神话,中国企业家们不必再找一个偶像跪拜。 危机到来之前 黑石集团创立于1985年,主营业务有三项:私募股权、不动产和另类资产管理(包括私募股权基金、不动产基金、对冲基金),同时也提供财务咨询和基金配售等服务。 2006年,施瓦茨曼嗅到了异样的味道,他在书中写到“听到信息让我心惊肉跳”。在一个秋天的早上,负责西班牙市场的分析师报告“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开发商已忽视最基本的供求规律”。紧接着,负责印度方面分析师报告“过去18个月土地价格上涨了10倍”。 黑石旋即决定在全球(包括美国)收紧房地产风险敞口,命令对冲基金、信贷部门“不得再买入”。不仅是黑石,嗅觉灵敏的金融机构相继嗅到金融危机的味道。 危机临近促使黑石加紧IPO进程,借迈克尔(花旗银行投行业务负责人)之口,黑石喊出“350亿美元”这个“目标市值”。 2007年3月22日,黑石向美国SEC提效了招股文件(S-1表格)。 在招股文件中,黑石将营收分为基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利息及其它三个部分。 2003年至2005年,营收增长缓慢。2005年营收4.97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16.1%,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7.9%。 2006年,营收暴涨至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折射出资本市场在危机到来前最后的疯狂。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44亿美元,而2005年净流入27亿美元。 截至2007年3月1日,黑石资产管理规模(AUM)达883.7亿美元。其中,私募股权基金331亿美元、不动产基金199.5亿美元、另类资产353.4亿美元(对冲基金的基金、夹层基金、优先债、封闭式共同基金等)。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是黑石的“王牌业务”,2001年末规模近76亿美元,2007年3月1日达3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1.8%。2006年该项业务税前收入10.1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的3%。 不动产管理规模从2001年末的30亿美元起步,2007年3月1日达19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2.6%。2006年该项业务税前收入9.03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的4.5%。 另类资产管理规模从2001年末的35亿美元起步,2007年3月1日达3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2%。2006年该项业务税前收入1.92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的0.5%。 2006年黑石营收约为AUM(资产管理规模)的2.5%。2019年AUM达到5711亿美元,营收73.4亿美元,相当于AUM的1.3%。套用电商思维,黑石的变现率越来越低了。 2019年人力成本31亿美元,人均超过100万美元。在这类机构的心目中,个人收入永远摆在第一位,能为用户赚钱、赢些口碑最好,赚不了的话投资人就自认倒霉,至于股东利益,只能排在第三位。 中投往事 2007年3月黑石启动IPO时,资本市场已经风声鹤唳,都知道泡沫就要破了,只是不知哪天破。后来在回顾这场浩劫时,人们将危机开始的时点定为2007年3月。 危机已经拉开序幕,管理834亿美元资产的黑石要上市融资40亿美元,估值高达350亿美元。好比龙卷风的通天“烟柱”已经进了院子,却要开始盖房子。不料“喜从天降”,黑石遇到“贵人”了。 黑石的贵人是尚在筹办的中投公司(全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初始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由中国财政部发行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募集。 施瓦茨曼在书中透露,2007年初加入黑石的梁锦松带来“一个爆炸性消息”——中投公司意向投资黑石30亿美元! 施瓦茨曼难掩兴奋之情:“我们甚至还没有去做推销!”(P270)。更令其兴奋的事还在后面:“这笔交易需要得到中国核心权力机构的批准,令我惊讶的是我们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收到了回复。” (P271) 2007年5月20日,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认购1.01亿股,为黑石IPO充当基石投资者。在21日黑石提交的修订文件(S-1/A)中,首次出现中投公司的名号——State investment Company。 中投公司认购黑石股票的意义远远大于提供30亿美元现金,更重要的是给了投资人巨大遐想空间。正如施瓦茨曼所说:“全球下一个超级大国选中黑石了!”黑石再接再厉发售1.33亿新股,融资40亿美元。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拿到宝贵的70亿美元。 2007年6月15日房贷美(Freddie Mac)发布首次季度亏损2.11亿美元净亏损; 6月22日, 黑石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同日贝尔斯登宣布筹集32亿美元拯救旗下基金; 7月16日,贝尔斯登两只次级债对冲基金倒闭; 8月10全球央行联手为金融系统注资; 8月22日雷曼兄弟宣布裁员1200人; 9月18日摇摇欲坠的北岩银行遭到挤兑…… 黑石手握“带着体温”的70亿美元,虽然业绩难看、股价暴跌,却安然渡过了危机。 中投公司获得的“优待”是——没有投票权(更别提董事会席位);锁定7年(前4年完全不能卖,后3年每年最多卖三分之一),通常基石投资人禁售期仅3到6个月;假如中投公司增持,持股不得超过10%(参与IPO后中投已持有扩大后股本的9.4%)。 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黑石连营收都是负3.5亿美元,净亏损55.9亿美元,人力成本却高达38.6亿美元,比2007年高71%,充分体现出员工利益的“绝对优先”。 随着危机的过去,黑石营收逐步恢复。2008年营收17.7亿美元,2009年营收31.2亿美元,亏损收窄至6.1亿美元,人力成本微降至36.1亿美元。 危机中抢滩IPO,上市后股价走势可谓惨烈。2008年11月28日,黑石股价收于6.14美元,中投公司账面亏损23.8亿美元,浮亏近80%。中投公司咬牙又扔进2.5亿美元,不料2009年1月黑石连续跌破6美元、5美元,2月跌破4美元(2009年2月23日收盘价3.81美元)。 2012年黑石股价回到发行价以上,中投公司先将2008年逢低吸纳的股票抛出,“小赚一笔”。然后开始逐年清空2007年认购的股票。直到2014年“解套”,长达7年的“至暗时刻”总算结束。 七年间黑石每股累计分红15.56美元,由于中投一直在减持,拿到多少分红不得而知。 2017年7月,施瓦茨曼在北京宣布“我们的股票为中投创造了35%的总体回报”,俨然以中投贵人自居。投资7年获得35%收益,年化收益率4.38%,难怪网友戏称“买了个余额宝”。 中投公司对这笔投资讳莫如深,2008~2018年的11份年报对“黑石”只字未提。 重仓中国 2019年末,黑石管理资产规模已达5711亿美元,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信贷管理规模分别为1632亿美元、1829亿美元、807亿美元和1443亿美元。 黑石资产管理收益主要来自不动产和私募基金,2019年分别为94亿美元(年收益率7.5%)和97亿美元(年收益率9.5%),合计占净收益总额的90%。 2019年黑色管理对冲基金(年收益率5.7%)和信贷(年收益率1.4%)规模达2250亿美元,合计占总AUM的39.4%,产生净收益合计不到10%。 截至2019年末,黑石共有2905名员工,人均薪酬福利106万美元,个位数的资产管理收益率。说到管理,拥有几万、十几万员工的中国企业向黑石学不到多少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不要说马云了,王兴、王卫、刘强东管人的能力都不是苏世民可以相提并论的。 纵观往绩,黑石最擅长的还是不动产管理,剔除个别年份(2018年),不动产业务净收益都高于私募,尽管差异不大。 近年黑石对亚太地区不动产市场相当重视,在中国、日本、印度频频出手。不算SOHO中国这宗交易,黑石在中国房地产领域投资已近300亿,大部分发生在2018年以后。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场直播中,高瓴资本张磊喊出“重仓中国”,苏世民随声附和。 在中投的“至暗时刻”,施瓦茨曼不太好意思到中国活动。2013年,他拿出1亿美元到清华捐建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有为“重返中国”铺垫的意味。 据悉苏世民学院门槛极高,申请者均来自中国超一流高校及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比例仅为1%。美国人用庚子赔款捐建留美预备学校可谓深谋远虑,苏世民还要从精英中的精英中采撷1%,功利心未免有些明显,相比之下,“马老师”把资助重点放在乡村教师更值得敬佩。(据清华学生网上反映,“苏世民学院犹如紫禁城,本校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2013年清华预算114亿,2018年决算经费276亿) 苏世民重仓中国值得欢迎,高调做慈善比不做强。但不要忘记:他是来中国赚钱的。[详情]
苏世民对话沈南鹏:我不希望我的公司里有“付费观众” 狮刀 创业邦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如何建设可依赖的抗击系统化风险的能力? 经历过八次经济危机的苏世民对此的回答是:“看到大势所趋,就要大胆行动。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沈南鹏则观察得更为细致,在他看来,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4月23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在抖音、今日头条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巅峰对话。同为耶鲁校友,两位顶级投资家针对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当前环境下如何调整企业管理和投资策略,以及时下年轻人关心的人生理想、职业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黑石集团(Blackstone)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1985年,苏世民辞去雷曼兄弟合伙人的身份,拿着40万美元创立了黑石。从早年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起家,黑石横跨地产、PE、信贷和对冲基金四大领域,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450亿美元。 2013年,苏世民捐赠1亿美元成立了在清华大学成立了苏世民学者项目。初衷是模仿1902年创立的罗德奖学金,但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苏世民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愈发重要。“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他们会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苏世民在直播中说道。 如何才能让年轻人更好的成长?苏世民认为: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苏世民说。 沈南鹏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并且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理顺公司的现金流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沈南鹏说。 年龄相差30岁的苏世民和沈南鹏却有着相似的背景:同为耶鲁大学毕业;同在雷曼兄弟工作过;同样作为创业者将公司做上市;同样投资过数家上市企业;也同样是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黑天鹅”的历史见证者。 2020年又是“黑天鹅”频发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英国脱欧、石油危机……对此,苏世民和沈南鹏怎么看? “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沈南鹏曾在多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是“被时代推着前行”,可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季度是中国几十年来第一个负增长的季度,这是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苏世民却认为: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增长型国家。 “就任何人的记录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但是,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苏世民说。 成功的投资人常被别人误解成“幸运的赌徒”,或是行业的先知。而苏世民和沈南鹏用各自的业绩证明了,VC/PE的大成不是偶然,它是时代的推动、组织的进步和价值观的胜利。它证明了一个投资机构的成功可以是一种必然——就像其他成功的商业公司一样。 以下是翻译后的直播对话实录: 疫情之后,中国和世界经济将往何处去? 沈南鹏:晚上好。我想我们应该首先谈谈整体的经济形势, 苏先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帮助人们在这场新冠大流行后重振信心? 苏世民:我们目前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此前都提出了关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而现在是时候,就像中国已控制了疫情一样,重启经济活动了。我认为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人们有时会恐惧复工,怕会从他人身上感染病毒。因此,现在尤其在西方国家——中国可能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如果知道左右身边的人都没有问题,那么你也就可以知道你不会感染病毒。因此,我认为各国会加倍努力,确保测试量得以显著增加。如果可以做到,人们就可以更快地复工。复苏就不会非常缓慢,而是会快很多。人们也会更有信心,他们也将能够回归原本正常的生活。因此,我觉得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国家的复苏将晚于中国,至少在西方国家要在治疗新冠病的药物上有所突破,或是最后开发出疫苗,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对于全球而言,如果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人们完全不必恐惧。他们应该返回工作岗位。复苏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经济的各个部门不可能完全同步复工并取得同样的成效。我们如果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世界的情况就会更好。 中国已经处于不同的阶段。中国开展了强有力的抗疫工作。但是,美国时间今早,中国通报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7(实际是6.8%)个百分点。就任何人的记录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因此,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 沈南鹏:有一些国家正计划将其生产和供应链搬回国内。你对此有何见解?这是否预示着世界正走向逆全球化?你如何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苏世民:我认为这并非就是关于全球化的表态。我认为发生的情况是,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的错位,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之都。我认识一个时装业的老总,他说 “我的货源100%来自中国。我现在什么货都拿不到——我的公司要倒闭了,因为我根本拿不到货”。 因此,一旦遭遇过这种情况,并且这与政府指令无关,普通的生意人就会说,我不能再让自己的风险敞口全部集中在一处——不管是哪个国家——我必须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我认为世界各地都有人学到这样的教训,未必是要针对中国。 也许是其他关闭边境的国家。关闭边境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头一次发生。除了世界大战之外,不能从他国获得供应还是头一次。因此,它带来的效果是,它唤醒了几乎每一个生意人。至少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现状。目前,我认为可能会发生的是,与其说是撤走现有的业务,不如说是增量业务可能将回归离本国更近的更多地方。因为,各行各业的生意人都在说,我只是不想所有业务都集中在一个国家。 沈南鹏:你认为,无论是行业还是国家,显然都应该努力优化其供应链,避免过度集中?这是对国家和行业最有利的。 苏世民:是的,我认为如此。但即便如此,那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还将处于优势地位。唯一的疑问是,未来它们会在供应链上占据多大的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满足中国国内的消费。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具备天然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还在继续内化。 沈南鹏:我同意。显然中国拥有很多巨大的优势,比如在产业布局方面。 苏世民:在理解中国市场上,你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关于在华投资机会方面,目前有哪些行业或地区是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我也可以借鉴一下。 沈南鹏:谢谢。黑石在中国非常活跃。过去15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的起伏。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的时候,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前的环境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各个行业内去支持那些长跑冠军。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而且我认为中国显然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你也知道,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将进一步升级。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因为来自民营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还将加大。这将涵盖疫苗、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更广阔的生命健康领域,我们还将看到不少新的创新和增长。 不确定性上升,企业家和创业者该如何行动? 沈南鹏:现在让我们回过来谈谈你的书。你谈到了许多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么,哪些核心价值观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明显看来愈发不确定的环境? 苏世民:我想,在与创业者共事以及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你一定也能体会是有一些核心价值观的。首先是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你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巨大的能量,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 其次,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人都会犯错,但大多数犯错的人可能会假装这些错从未发生过。他们不去分析犯的错。他们不会剖析错误,找出症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我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另一项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只是模仿他人在做的事,可以,但这对拥有伟大的梦想而言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放眼世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尚不存在,但一旦受你点破别人就会趋之若鹜的事物。 另一项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他们必须能够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说服他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所以,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这些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所以,就是以上我讲到的价值观。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最后还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可能会带着这种敬畏心去做一些你平时可能考虑不到的降低风险的决策,而不采取这些风控,你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些都是优秀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沈南鹏:你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呢?与以往相比,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创业者吗? 苏世民:你也知道我经历过很多次经济的下行,在我生涯中可能有个五六次。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很吓人。这次看起来也很极端。你会觉得,好吧,人不应该躲在家里。人是社交动物。他们会想从家中走出来,他们会想回去工作。既然我们知道人们的倾向,并且我们知道疫情的周期可能最多是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和用药会不断改善。所以,我们知道人们会复工。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旦复工开始,全世界的经济会走向恢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对此有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要客观审视,问首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 会有更多人在网上见面,就像你我的对话一样。所以,这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的充分的投资承诺。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这就是看到大势所趋,就会大胆行动的天性。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为什么“文化比管理更重要”?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企业文化比管理更重要。你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一理念吗?黑石如何塑造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文化?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树立这一非常独特的文化? 苏世民:你知道,不管多优秀,没有人可以通晓百般技能。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你的信仰,让他们保留你信仰的内核,而给予他们做事的自主性。我们在黑石有各种必须坚持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必须招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工作必须是永远准确无误的。离开你办公桌,交到别人手里的工作成果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我相信,而且我们告诫大家,集体决策可胜于个人决策。并且决策应当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任何决策过程,都应列出所有的风险因子,然后召集6到8个非常聪明的人组成团队,让他们以开放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 我们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我不相信在企业中有所谓的做“付费观众”的人。你参加会议是来做贡献的,而不是坐在那里看别人发挥才智。我们在黑石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次决策都会有——但从不针对个人。因为在大多数的机构中,如果你提出与另一个人不同的意见,在别人看来实际上你就在攻击另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不好。所以,人们都不愿讲真话。 但在黑石,我们营造的环境是你必须要讲真话,讲你真实的想法,不针对个人。一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会议都是这样的作法,你就可以体会到集思广益的好处,而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还有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帮助社会,让员工们有机会帮助企业外部他们个人关心的组织。而且我们对待公司的每一个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 我把黑石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现在,我们有超过50万的员工。母公司大概有3000人,然后其他分散在我们持有的企业和资产中。但我尽力确保黑石的高管团队每周一抽时间与每个业务条线的每一个人召开视频会。因为如果你要传递你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你不可能发一封邮件了事。你必须要亲自出场。视频会已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和比如说私募股权投资组的全体员工开会,之后是不动产业务组,然后是信贷组、战术机会组。我们四个人花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与大约 250到300个专才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开会。我们会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梳理一遍,让每个人掌握全面的信息。即使你只有23岁,你掌握的信息也不亚于公司的高层员工。我们努力把每个人都当成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来对待。这是一种很美式的风格,很扁平,而非垂直的。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会尽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所以,这种打造组织的风格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员工,在他们独立应对的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观。你不需要告诉他们该说什么。他们知道该说什么。 沈南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对于黑石这样的大机构而言,让所有员工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做起来显然并非易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你几次提到过人才,说要招募一流的团队成员。你在书中讲到,“可以用9分的人才来打造成功的企业,但在开拓新业务上,需要用10分人才,他们都是自我驱动”。那么,你怎么知道某个人是“10分”人才呢?你是如何评估的? 苏世民:南鹏,你就是一位“10分”人才。那我怎么知道你就是10分呢?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而言,个人声誉就代表着他们的能力。如果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很了不起,那我很可能也会觉得你了不起。我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你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沈南鹏:谢谢。 苏世民:人在年轻的时候比较难评判,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我一生中面试过许多的人。我在商界打拼已有50多年的时间。面试是我最喜欢的事之一。我喜欢它是因为当一个求职者走进来的时候,你很难预判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这像是一场冒险。它不像你其他日常的工作。 通常我会拿到求职者的简历或履历表。通常情况下,至少在西方国家,尤其是针对年轻人,他们会描述自己的背景情况,然后在简历最下端会有“兴趣”一栏。也许他们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也许他们是最棒的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银牌,或者他们是美国四岁以下的国际象棋冠军——总之是一些有趣的事实。所以我的体会是,他们既然把这些信息放进简历里,那我就会问他们。我总是会问,因为这是一贯的表示友好的方式,也因为他们似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然后我们聊的内容才会转向其他方面。不管是什么内容,我都会顺势引导。 有时候,我在面试前可能刚刚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比如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将会传遍全中国的视频。我就会对下一个看到我的人说,天哪,我刚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刚才感觉在和中国1亿观众在对话,多有意思啊?如果对方不接我的话茬,那就有点奇怪了,因为我描述的不是一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那就说明他的求知欲不强。我想招的人是思想活跃的人、聪颖的人、灵活应变的人、有求知欲的人。 如果我们开始聊一些求职者不知道的内容,我也没有背景知识,那么他们要么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对戏,然后稍微露出些马脚。或者他们会说,我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背景知识。我可以做以下发言,但这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 我寻找的是能在压力下不慌乱的人。当你不面对压力时,做到镇定自若并不难。大家很清楚这一点,因为面试的环境会激发求职者的紧张情绪,但对我不会。所以,我会试着去考察求职者在这种压力下的表现。他们是否喜欢有压力?压力是否能激发他们的活力?还是在你问他们一些问题之后,你看到他们会往后坐,象征性地试图远离你?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形,那就没希望了。 我也会试想这个求职者入职黑石以后的情形。我还会想再见到这个人吗?他们有展示过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吗?告诉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一件事,是在我非专家的情况下?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快揣摩出这个人的水平。 轮到我面试别人的时候,求职者能不能胜任工作,公司的其他员工已经替我把好关了。不可能说一来面试就先找我。通常在我们公司的系统里,求职者都要先和十五到二十个人面试完,才会到我这一轮。所以我在这个阶段要做的评判是,他们有多大的潜力?如果我面一个人,实际我大约9个月前面过一个人来开辟我们成长性权益投资的一项新业务。这个人非常出类拔萃。我本来只是要面他半小时的,但我和他聊得根本停不下来。所以聊了一个半小时后,我说,虽然我还没征得其他人的同意,但大家都觉得你很不错,我们决定录用。你非常棒。我非常期待与你共事。这种情况当然并不经常发生,因为得10分的人才必定凤毛麟角。不管怎样,录用人才,判断他们具备的潜能,是成就伟大组织的必备要素。 你一定也有所体会。这就是我们看家的本领。不断面试他人,试图摸清他们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内驱力、才干、智慧、灵活性是否能助你成就一番事业。有时候在创投行业,一个棒的人才,也有很棒的想法,但是世事难料,那一笔投资可能成绩不太好。但这类人再做其他项目就会成功,因为他们是非凡的人才。 哪些投资和人生原则可以帮助你穿越周期? 沈南鹏:这个建议非常好。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与求职者交谈。你之所以能在面试时做出这些对人的判断和决定,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有非常成功的投资成绩。下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 你在书中提到,你有一条商业指导原则就是 “永远别亏钱”。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投资原则是你想和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分享的? 苏世民:当然可以。别亏钱可以比作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也就是别让病人进到你诊室,你做一番治疗,然后害死了病人。对不对?我们做的第三笔投资是投资一家钢铁流通企业,出了问题,也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投资人最恨你亏钱。如果你在某些投资上没赚足钱,那没关系。那只是一次失误。如果你亏了投资人的钱,他们就会对你出奇地愤怒,几乎不可能再给你追加资本。所以,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但是,当你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 你之所以做如此认定,要么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很蠢,你只是觉得没有在冒险而已,要么是你已经做过作业,分析过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且你已经讨论过,并有计划去除那些显然会伤害到任何新业务、新组织或新投资项目的事情,并且设计方案去规避。 而且我认为投资不均衡性很重要——亏钱的机会和赚钱的机会均等——在我看来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即使是大笔的钱。我的行业并不是你从事的风投,风投行业总有人这么操作。有时他们业绩可以非常亮眼,让人惊叹。但我的经验是,当你在管大规模的资金量时——黑石在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对于私募投资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资。实际上,黑石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我们的责任是始终为投资人做到最好的业绩,并用我之前讲到的流程,即公开辩论所有的基本假设。这使我们能够在大致做到不亏钱。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前,如何走出这次危机还需拭目以待。在我们过去的700笔投资项目中,我们只出现过一个破产——一次灾难性的亏损。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记录。试想你收购了如此多的资产,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借大量的资本。700笔投资,只有一笔破产,说明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不亏钱的。 沈南鹏:的确如此。我想这700个项目中每一个都含有一定风险,但你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并管理住了这些风险。这是让人惊叹的数字和记录。除了“永远别亏钱”之外,如果还要选择一个投资原则和大家分享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苏世民:好的。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你投的是整个领域都表现不错并且未来表现会超越你投资当日表现的领域,你就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你认为挺便宜的但是成长性很差的标的,那么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没办法去博得成功。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项原则。南鹏,我用黑石的不动产业务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互联网高歌猛进时,我们出手了所持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类的资产。在西方国家,别拥有这类资产是非常明智的。我们拿着套现的钱和追加的资本,购买了仓储类的资产。我们为什么要买仓库?因为所有的互联网销售企业,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需要仓库来备货发货,把货运到客户手中。所以仓储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最终成为了不动产领域中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类资产收购者。我们投资的思路是,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 沈南鹏:是的,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要好得多。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你的书,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有益的建议。如果只能给他们一个建议的话,那会是什么? 苏世民:我认为其中一个建议,特别针对年轻一辈而言,是投入到你钟爱的事业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你天生对口的事业——你的兴趣与能力适合某一类型的工作——那你可以把这一事业做到极致。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国有一个篮球运动员叫迈克尔·乔丹。他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他的父亲过世之后,他一度非常沮丧。他放弃了篮球,去尝试另一项运动——棒球。但是,乔丹是一个糟糕的棒球运动员。这个例子中,一项体育运动最优秀的选手选择从事另一项体育运动,表现只是平庸。 这怎么可能呢?两者都是体育运动。一年半以后,乔丹决定回去打篮球。我去看了他回归后的第二场比赛。他当时已经快两年没摸过篮球了,但第二场比赛他就得了40分。这是一个特别高的分数,因为他很有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你会更快乐,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功。 苏世民:南鹏,我也想问:看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目前造成的困扰,你对大家的首要的职业建议是什么? 沈南鹏:不管有无疫情干扰,这个规律一直适用。你也对此做出了精彩的阐述,那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此外,我认为大家可以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年轻大学毕业生留意这些择业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比薪酬重要得多。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我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你必须有韧性,必须坚强,因为很多优秀的公司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非常时期。 苏世民:我告诫黑石里工作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很幸运,能在当前出现经济大脱节的时期投身到我们的行业,也就是投资行业,因为他们将学会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对未来的描绘。 如你所述,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流,才能不至于陷入困境。年轻人初出茅庐时,他们会放眼世界,会看到自己构建的模型,满怀期待,而且他们未必做好了不遂人愿的预案。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1969年第一次创业,然后去上了商学院,1972年毕业回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当时美国有10年的时间内股票没有上涨。所以我知道了股票不会自动上涨。而且即使涨了,也是一种馈赠,也可能只是短暂的阳春。所以,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因为我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学会了不要轻信人云亦云。总是假设它可能会出错。永远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沈南鹏:还有未雨绸缪。 苏世民: 是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一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和企业的经营者,将学会什么是纪律性,以及学界常说的 “风险控制”。在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些原则将让他们受益匪浅。即使现在面对比较艰难的时期,他们也要把它看成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一时期,他们将学到有助于成功的原则。 沈南鹏:非常高兴和你进行今天的对话。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中国,与你的中国粉丝们面对面交谈。 苏世民:我确实想尽快回到中国。我在清华大学有一个“苏世民学者项目”。你知道,现在苏世民学者们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从留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想赶快回来。我们都需要保证安全,而我们政府的工作就是帮助营造安全的环境。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到中国。 沈南鹏:很好。谢谢你。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保重![详情]
原标题:刚刚,红杉沈南鹏与黑石苏世民罕见对话 来源:投资界 这是全球风投圈罕见的一幕4月23日,全球执行与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在抖音、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巅峰对话。 同为耶鲁校友,两位顶级投资家针对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当前环境下如何调整企业管理和投资策略,以及时下年轻人关心的人生理想、职业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场金句频出,令人深思。 两人同框,实属难得。我们第一时间对一些精彩观点进行了摘录,以飨读者。 沈南鹏: 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 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展开剩余95% 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年轻人应该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并且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好得多。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理顺公司的现金流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 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因为危机总会过去。真正差异化的产品,可以让你在风雨过后以更强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中。 苏世民: 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 看到大势所趋,就要大胆行动。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必须招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工作必须永远是准确无误的。离开你办公桌、交到别人手里的工作成果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黑石有50万员工,但我一直都把它看成一个小微企业。 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在黑石,即使你只有23岁,你掌握的信息也不亚于公司的高层员工。我们努力把每个人都当成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来对待。这是一种很美式的风格,很扁平,而非垂直的。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他们会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 以下为翻译后的对话内容,原汁原味呈现: 疫情之后, 中国和世界经济将往何处去? 沈南鹏:晚上好。我想我们应该首先谈谈整体的经济形势, 苏先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帮助人们在这场新冠大流行后重振信心? 苏世民:我们目前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此前都提出了关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而现在是时候,就像中国已控制了疫情一样,重启经济活动了。我认为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人们有时会恐惧复工,怕会从他人身上感染病毒。因此,现在尤其在西方国家中国可能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如果知道左右身边的人都没有问题,那么你也就可以知道你不会感染病毒。因此,我认为各国会加倍努力,确保测试量得以显著增加。如果可以做到,人们就可以更快地复工。复苏就不会非常缓慢,而是会快很多。人们也会更有信心,他们也将能够回归原本正常的生活。因此,我觉得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国家的复苏将晚于中国,至少在西方国家要在治疗新冠病的药物上有所突破,或是最后开发出疫苗,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对于全球而言,如果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人们完全不必恐惧。他们应该返回工作岗位。复苏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经济的各个部门不可能完全同步复工并取得同样的成效。我们如果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世界的情况就会更好。 中国已经处于不同的阶段。中国开展了强有力的抗疫工作。但是,美国时间今早,中国通报称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7(实际是6.8%)个百分点。就任何人的记录来看,这是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因此,人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 沈南鹏:有一些国家正计划将其生产和供应链搬回国内。你对此有何见解?这是否预示着世界正走向逆全球化?你如何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苏世民:我认为这并非就是关于全球化的表态。我认为发生的情况是,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的错位,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之都。我认识一个时装业的老总,他说 “我的货源100%来自中国。我现在什么货都拿不到我的公司要倒闭了,因为我根本拿不到货”。 因此,一旦遭遇过这种情况,并且这与政府指令无关,普通的生意人就会说,我不能再让自己的风险敞口全部集中在一处不管是哪个国家我必须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我认为世界各地都有人学到这样的教训,未必是要针对中国。 也许是其他关闭边境的国家。关闭边境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头一次发生。除了世界大战之外,不能从他国获得供应还是头一次。因此,它带来的效果是,它唤醒了几乎每一个生意人。至少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现状。目前,我认为可能会发生的是,与其说是撤走现有的业务,不如说是增量业务可能将回归离本国更近的更多地方。因为,各行各业的生意人都在说,我只是不想所有业务都集中在一个国家。 沈南鹏:你认为,无论是行业还是国家,显然都应该努力优化其供应链,避免过度集中?这是对国家和行业最有利的。 苏世民:是的,我认为如此。但即便如此,那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还将处于优势地位。唯一的疑问是,未来它们会在供应链上占据多大的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满足中国国内的消费。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最强的增长型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具备天然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还在继续内化。 沈南鹏:我同意。显然中国拥有很多巨大的优势,比如在产业布局方面。 苏世民:在理解中国市场上,你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关于在华投资机会方面,目前有哪些行业或地区是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我也可以借鉴一下。 沈南鹏:谢谢。黑石在中国非常活跃。过去15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的起伏。许多领先企业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它们在各自行业内不断做大做强。即使在面对“至暗时刻”的时候,他们也能主动出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前的环境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各个行业内去支持那些长跑冠军。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而且我认为中国显然具备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科技和创新。你也知道,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将进一步升级。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因为来自民营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还将加大。这将涵盖疫苗、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更广阔的生命健康领域,我们还将看到不少新的创新和增长。 不确定性上升, 企业家和创业者该如何行动? 沈南鹏:现在让我们回过来谈谈你的书。你谈到了许多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关的内容。那么,哪些核心价值观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明显看来愈发不确定的环境? 苏世民:我想,在与创业者共事以及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你一定也能体会是有一些核心价值观的。首先是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你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巨大的能量,因为你会不断地遇到挫折。 其次,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人都会犯错,但大多数犯错的人可能会假装这些错从未发生过。他们不去分析犯的错。他们不会剖析错误,找出症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我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另一项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只是模仿他人在做的事,可以,但这对拥有伟大的梦想而言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放眼世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尚不存在,但一旦受你点破别人就会趋之若鹜的事物。 另一项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他们必须能够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说服他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所以,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这些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所以,就是以上我讲到的价值观。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最后还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可能会带着这种敬畏心去做一些你平时可能考虑不到的降低风险的决策,而不采取这些风控,你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些都是优秀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沈南鹏:你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呢?与以往相比,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创业者吗? 苏世民:你也知道我经历过很多次经济的下行,在我生涯中可能有个五六次。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很吓人。这次看起来也很极端。你会觉得,好吧,人不应该躲在家里。人是社交动物。他们会想从家中走出来,他们会想回去工作。既然我们知道人们的倾向,并且我们知道疫情的周期可能最多是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和用药会不断改善。所以,我们知道人们会复工。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一旦复工开始,全世界的经济会走向恢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对此有情绪化的反应,而是要客观审视,问首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 会有更多人在网上见面,就像你我的对话一样。所以,这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的充分的投资承诺。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这就是看到大势所趋,就会大胆行动的天性。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为什么“文化比管理更重要”? 沈南鹏:你在书中提到,企业文化比管理更重要。你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一理念吗?黑石如何塑造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文化?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树立这一非常独特的文化? 苏世民:你知道,不管多优秀,没有人可以通晓百般技能。你无法控制每个人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你的信仰,让他们保留你信仰的内核,而给予他们做事的自主性。我们在黑石有各种必须坚持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招人,必须招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必须招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坚信要有高水平的合作。我信奉零缺陷的文化,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判断上出错,但在工作中绝不能出错。工作必须是永远准确无误的。离开你办公桌,交到别人手里的工作成果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我相信,而且我们告诫大家,集体决策可胜于个人决策。并且决策应当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任何决策过程,都应列出所有的风险因子,然后召集6到8个非常聪明的人组成团队,让他们以开放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 我们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我不相信在企业中有所谓的做“付费观众”的人。你参加会议是来做贡献的,而不是坐在那里看别人发挥才智。我们在黑石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次决策都会有但从不针对个人。因为在大多数的机构中,如果你提出与另一个人不同的意见,在别人看来实际上你就在攻击另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不好。所以,人们都不愿讲真话。 但在黑石,我们营造的环境是你必须要讲真话,讲你真实的想法,不针对个人。一旦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会议都是这样的作法,你就可以体会到集思广益的好处,而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还有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帮助社会,让员工们有机会帮助企业外部他们个人关心的组织。而且我们对待公司的每一个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 我把黑石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现在,我们有超过50万的员工。母公司大概有3000人,然后其他分散在我们持有的企业和资产中。但我尽力确保黑石的高管团队每周一抽时间与每个业务条线的每一个人召开视频会。因为如果你要传递你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你不可能发一封邮件了事。你必须要亲自出场。视频会已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和比如说私募股权投资组的全体员工开会,之后是不动产业务组,然后是信贷组、战术机会组。我们四个人花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与大约 250到300个专才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开会。我们会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梳理一遍,让每个人掌握全面的信息。即使你只有23岁,你掌握的信息也不亚于公司的高层员工。我们努力把每个人都当成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来对待。这是一种很美式的风格,很扁平,而非垂直的。 当你把非常有才华的人当作极其重要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会近全身心地为公司的利益付出,因为他们的思想与你保持了统一。所以,这种打造组织的风格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员工,在他们独立应对的情况下,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观。你不需要告诉他们该说什么。他们知道该说什么。 沈南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对于黑石这样的大机构而言,让所有员工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做起来显然并非易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你几次提到过人才,说要招募一流的团队成员。你在书中讲到,“可以用9分的人才来打造成功的企业,但在开拓新业务上,需要用10分人才,他们都是自我驱动”。那么,你怎么知道某个人是“10分”人才呢?你是如何评估的? 苏世民:南鹏,你就是一位“10分”人才。那我怎么知道你就是10分呢?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而言,个人声誉就代表着他们的能力。如果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很了不起,那我很可能也会觉得你了不起。我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你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沈南鹏:谢谢。 苏世民:人在年轻的时候比较难评判,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我一生中面试过许多的人。我在商界打拼已有50多年的时间。面试是我最喜欢的事之一。我喜欢它是因为当一个求职者走进来的时候,你很难预判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这像是一场冒险,它不像你其他日常的工作。 通常我会拿到求职者的简历或履历表。通常情况下,至少在西方国家,尤其是针对年轻人, 他们会描述自己的背景情况,然后在简历最下端会有“兴趣”一栏。也许他们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也许他们是最棒的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银牌,或者他们是美国四岁以下的国际象棋冠军总之是一些有趣的事实。所以我的体会是,他们既然把这些信息放进简历里,那我就会问他们。我总是会问,因为这是一贯的表示友好的方式,也因为他们似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然后我们聊的内容才会转向其他方面。不管是什么内容,我都会顺势引导。 有时候,我在面试前可能刚刚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比如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将会传遍全中国的视频。我就会对下一个看到我的人说,天哪,我刚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刚才感觉在和中国1亿观众在对话,多有意思啊?如果对方不接我的话茬,那就有点奇怪了,因为我描述的不是一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那就说明他的求知欲不强。我想招的人是思想活跃的人、聪颖的人、灵活应变的人、有求知欲的人。 如果我们开始聊一些求职者不知道的内容,我也没有背景知识,那么他们要么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对戏,然后稍微露出些马脚。或者他们会说,我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背景知识。我可以做以下发言,但这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 我寻找的是能在压力下不慌乱的人。当你不面对压力时,做到镇定自若并不难。大家很清楚这一点,因为面试的环境会激发求职者的紧张情绪,但对我不会。所以,我会试着去考察求职者在这种压力下的表现。他们是否喜欢有压力?压力是否能激发他们的活力?还是在你问他们一些问题之后,你看到他们会往后坐,象征性地试图远离你?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形,那就没希望了。 我也会试想这个求职者入职黑石以后的情形。我还会想再见到这个人吗?他们有展示过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吗?告诉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一件事,是在我非专家的情况下?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快揣摩出这个人的水平。 轮到我面试别人的时候,求职者能不能胜任工作,公司的其他员工已经替我把好关了。不可能说一来面试就先找我。通常在我们公司的系统里,求职者都要先和十五到二十个人面试完,才会到我这一轮。所以我在这个阶段要做的评判是,他们有多大的潜力?如果我面一个人,实际我大约9个月前面过一个人来开辟我们成长性权益投资的一项新业务。这个人非常出类拔萃。我本来只是要面他半小时的,但我和他聊得根本停不下来。所以聊了一个半小时后,我说,虽然我还没征得其他人的同意,但大家都觉得你很不错,我们决定录用。你非常棒。我非常期待与你共事。这种情况当然并不经常发生,因为得10分的人才必定凤毛麟角。不管怎样,录用人才,判断他们具备的潜能,是成就伟大组织的必备要素。 你一定也有所体会。这就是我们看家的本领。不断面试他人,试图摸清他们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内驱力、才干、智慧、灵活性是否能助你成就一番事业。有时候在创投行业,一个棒的人才,也有很棒的想法,但是世事难料,那一笔投资可能成绩不太好。但这类人再做其他项目就会成功,因为他们是非凡的人才。 哪些投资和人生原则可以帮助你穿越周期? 沈南鹏:这个建议非常好。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与求职者交谈。你之所以能在面试时做出这些对人的判断和决定,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有非常成功的投资成绩。下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 你在书中提到,你有一条商业指导原则就是 “永远别亏钱”。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投资原则是你想和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分享的? 苏世民:当然可以。别亏钱可以比作医生行医立誓时说的 “不可伤害病人”。也就是别让病人进到你诊室,你做一番治疗,然后害死了病人。对不对?我们做的第三笔投资是投资一家钢铁流通企业,出了问题,也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投资人最恨你亏钱。如果你在某些投资上没赚足钱,那没关系。那只是一次失误。如果你亏了投资人的钱,他们就会对你出奇地愤怒,几乎不可能再给你追加资本。所以,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但是,当你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要认定,你没有在冒风险。 你之所以做如此认定,要么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很蠢,你只是觉得没有在冒险而已,要么是你已经做过作业,分析过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且你已经讨论过,并有计划去除那些显然会伤害到任何新业务、新组织或新投资项目的事情,并且设计方案去规避。 而且我认为投资不均衡性很重要亏钱的机会和赚钱的机会均等在我看来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即使是大笔的钱。我的行业并不是你从事的风投,风投行业总有人这么操作。有时他们业绩可以非常亮眼,让人惊叹。但我的经验是,当你在管大规模的资金量时黑石在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对于私募投资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资。实际上,黑石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我们的责任是始终为投资人做到最好的业绩,并用我之前讲到的流程,即公开辩论所有的基本假设。这使我们能够在大致做到不亏钱。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前,如何走出这次危机还需拭目以待。在我们过去的700笔投资项目中,我们只出现过一个破产一次灾难性的亏损。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记录。试想你收购了如此多的资产,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借大量的资本。700笔投资,只有一笔破产,说明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不亏钱的。 沈南鹏:的确如此。我想这700个项目中每一个都含有一定风险,但你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并管理住了这些风险。这是让人惊叹的数字和记录。除了“永远别亏钱”之外,如果还要选择一个投资原则和大家分享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苏世民:好的。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你投的是整个领域都表现不错并且未来表现会超越你投资当日表现的领域,你就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你认为挺便宜的但是成长性很差的标的,那么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没办法去博得成功。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项原则。南鹏,我用黑石的不动产业务来举例。当我们看到互联网猛进时,我们出手了所持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类的资产。在西方国家,别拥有这类资产是非常明智的。我们拿着套现的钱和追加的资本,购买了仓储类的资产。我们为什么要买仓库?因为所有的互联网销售企业,不管是还是京东,都需要仓库来备货发货,把货运到客户手中。所以仓储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最终成为了不动产领域中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类资产收购者。我们投资的思路是,认准增长的领域、社会变革的方向,把认为行将不振的资产脱手,并对我们认定的主题投入巨大的资本。 沈南鹏: 是的,在一个成长型行业里顺风而为,肯定要比顶风前行要好得多。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你的书,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有益的建议。如果只能给他们一个建议的话,那会是什么? 苏世民: 我认为其中一个建议,特别针对年轻一辈而言,是投入到你钟爱的事业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如果你能找到一些你天生对口的事业你的兴趣与能力适合某一类型的工作那你可以把这一事业做到极致。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国有一个篮球运动员叫迈克尔·乔丹。他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他的父亲过世之后,他一度非常沮丧。他放弃了篮球,去尝试另一项运动棒球。但是,乔丹是一个糟糕的棒球运动员。这个例子中,一项体育运动最优秀的选手选择从事另一项体育运动,表现只是平庸。 这怎么可能呢?两者都是体育运动。一年半以后,乔丹决定回去打篮球。我去看了他回归后的第二场比赛。他当时已经快两年没摸过篮球了,但第二场比赛他就得了40分。这是一个特别高的分数,因为他很有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你会更快乐,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功。 苏世民: 南鹏,我也想问:看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目前造成的困扰,你对大家的首要的职业建议是什么? 沈南鹏:不管有无疫情干扰,这个规律一直适用。你也对此做出了精彩的阐述,那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此外,我认为大家可以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年轻大学毕业生留意这些择业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比薪酬重要得多。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我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你必须有韧性,必须坚强,因为很多优秀的公司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非常时期。 苏世民:我告诫黑石里工作的年轻人们,他们都很幸运,能在当前出现经济大脱节的时期投身到我们的行业,也就是投资行业,因为他们将学会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对未来的描绘。 如你所述,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流,才能不至于陷入困境。年轻人初出茅庐时,他们会放眼世界,会看到自己构建的模型,满怀期待,而且他们未必做好了不遂人愿的预案。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1969年第一次创业,然后去上了商学院,1972年毕业回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当时美国有10年的时间内股票没有上涨。所以我知道了股票不会自动上涨。而且即使涨了,也是一种馈赠,也可能只是短暂的阳春。所以,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因为我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学会了不要轻信人云亦云。总是假设它可能会出错。永远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沈南鹏:还有未雨绸缪。 苏世民: 是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一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和企业的经营者,将学会什么是纪律性,以及学界常说的 “风险控制”。在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些原则将让他们受益匪浅。即使现在面对比较艰难的时期,他们也要把它看成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一时期,他们将学到有助于成功的原则。 沈南鹏:非常高兴和你进行今天的对话。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中国,与你的中国粉丝们面对面交谈。 苏世民:我确实想尽快回到中国。我在清华大学有一个“苏世民学者项目”。你知道,现在苏世民学者们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从留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想赶快回来。我们都需要保证安全,而我们政府的工作就是帮助营造安全的环境。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到中国。 沈南鹏:很好。谢谢你。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保重![详情]
4月23日消息,苏世民发微博感谢杨元庆为自己的新书站台,杨元庆提到苏世民新书既是一本回忆录,也是一本领导力指南,是其今年来读到的最诚恳、最无所保留的分享。 以下为微博原文: 谢谢老朋友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为我的新书站台,近期我也陆续收到网友们的读后感悟,谢谢大家的分享和关注,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朋友能有所收获,得到启发。 [详情]
冯仑风马牛 封面题图|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苏世民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人们很难想象马化腾、许家印、张一鸣等大佬会联手推荐同一本书,但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是苏世民,那么这一切似乎又变得理所当然。在那本名为《苏世民的经验和教训》的书封上,推荐栏里集满了如今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苏世民是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A. Schwarzman)的中文名。黑石集团自成立以来,资产规模以每年 50% 的速度增长,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并管理着全球超过 5500 亿美元的资产。这是一个富可敌国的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苏世民和他的黑石集团,也是历次金融危机的赢家。无论是 1987 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还是 2008 年的次贷危机,凭借对危机的敏锐预判,黑石集团最终都成功避过灾难,并从中获利。在苏世民的眼中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面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他说,‘在经济方面,(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人类的恐惧,(但)对于购买资产和发放信贷而言,这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不过,这位被称为‘私募界巴菲特’的商人并不是天生卓越,在他最近做直播宣传的那本自传里,记载了他最初的贫穷,以及充满挫败的创业时刻——他曾经因为付完账单后没钱打车,在深夜步行 50 个街区回家;也曾遭遇过上门谈融资却吃闭门羹,接着被大雨淋个湿透的狼狈时刻…… 作为一个出生并没有赢在起跑线的人,苏世民将自己的成功的秘密总结为: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永不放弃。 | 追求高难度的人生 | 苏世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犹太家庭。年幼时,他和两个弟弟需要通过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他的父亲在费城开了一家窗帘麻布店,读中学时,苏世民每个周末都在帮父母看店,他往往需要花几个小时打开几乎一样的手帕盒让顾客挑选,然后再花同样的时间把它叠好。这项繁琐的工作让他错过了很多足球赛和中学舞会,‘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自己理想世界的一员。’ 不过这样的抱怨没有持久,苏世民就开始了自己追求极致的人生:即使是叠手帕也要在最大的商店里叠。于是,他向父亲建议扩张店铺,做成像西尔斯百货那样的企业,但这个建议被小富即安的父亲拒绝了。 很多年后,苏世民再想起和父亲对话的场景,他说,‘我懂了,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者,甚至学着当领导者,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企业家。’ 而企业家所必须的探索与冒险精神,苏世民一直都有。纵观全书,苏世民的整个求学生涯写满追求高难度目标的故事。他的第一次天才创意是让当时受学生欢迎的乐队来自己学校演出,当然这件事他从来没做过,在打了很多电话,动用了很多同学和家人的关系之后,这件事成了现实。 类似的事情还包括,为了读哈佛大学,他想通过电话说服院长录取自己(他失败了,去了耶鲁);请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来给全是男生的耶鲁表演,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苏世民决定和有着 268 年历史的校规做斗争,用调查问卷联合媒体的方式废除了‘禁止女性在宿舍过夜’的规定。 在苏世民看来,追求大目标和小目标是一样的,二者皆会消耗精力,倒不如追求高难度的那一个。尽管追求高难度目标有时难免会事与愿违,不得其所,但这是志存高远的代价之一。 《亿万少年的顶级秘密》|永不放弃 这一系列的尝试让青年苏世民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是‘我想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从无数的电话线路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传递给世界。’ 做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管理者正是如今黑石集团在做的事情。如今,黑石集团通过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信贷等四大业务部门,将全世界的资产聚集再分配。黑石的使命正是‘通过谨慎管理资本,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 金融危机的赢家 | 苏世民本人追求高难度目标的特质,也被带进黑石集团的基因里。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黑石的第一个并购基金就立志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募股资金—— 10 亿美元。当时的联合创始人,也是苏世民在雷曼兄弟供职期间的老上司彼得认为他在做白日梦:‘我们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被人会给我们钱呢?’ ‘因为是我们呀,还有时机稍纵即逝。’苏世民自信地答道。经过‘开山劈路’般的过程,一年之后,苏世民和彼得终于募集起了 8.5 亿美元。 在雷曼兄弟任职期间的苏世民(中) 时间很快来到 1987 年 9 月。苏世民想起金融界预言性的说法,那就是时间会对所有交易产生消极影响,他又看到当时的股市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在股市转向之前,尽快关闭基金。最终,苏世民在 10 月 15 号拿到了所有的钱,而 4 天之后,就是史称‘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灾。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 2007 年,那一年黑石以每股价格 31 美元的价格上市,公开募资超过 40 亿元,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上岸。 股灾期间,无数的资产破产,而提前拿到钱的黑石集团则有能力开始进行抄底式的投资。20 世纪 80 年代,苏世民和彼得的第一个猎物就是USX钢铁公司,后者是他们的理想类型:规模巨大,情况复杂,有挑战性,但收益也十分丰厚。等到 2003 年,黑石卖出该公司最后一部分企业股权时,黑石的投资总回报金额是投资金额的 26 倍,年回报率高达 130%。 先瞄准一个未来前景乐观的行业,选择投资并不热门的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实现杠杆收购,然后对其进行资产拆分或者重组,使其能自动造血,最终获利。在黑石很多的投资操作中,人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模式。而黑石也在实际操练中,不断完善每一个细节来形成更为可靠的投资流程,这确保了苏世民能够实现他成功投资首要原则,那就是:不要赔钱! 关于抄底,苏世民是贪婪也是谨慎的。他认为市场从低估回弹需要时间,真正意义上的抄底其实并不存在。比如,休斯顿大楼在 1983 年由于油价崩溃而跌到谷底,但当时进入的投资者 10 年后也还在等待着地产价格复苏。所以应尽量挑在资产的价值从低谷至少弹回 10% 的时候才进场,避免‘群羊效应’。 在苏世民成功投资的十五条法则的最后一条,苏世民总结了自己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任何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经济周期的节点。周期会对企业的成长轨迹、估值及潜在回报率造成重大影响。周期最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供需因素决定的。理解这些供需因素,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确定你与市场离顶部或底部的距离。 在苏世民看来,在全球变局之中,企业如果想从低估走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保有足够的资金。第二,保护公司的人才资本。第三,信息,永远不要放弃对世界的观察。 黑石集团大厦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苏世民的黑石集团并不能总受人们的欢迎,有人甚至把私募股权投资者称为‘吞噬公司的蝗虫’。 面对质疑,苏世民曾回应道,‘但我是一个好蝗虫。’在他看来,从刚成立就确立了不会进行恶意交易的黑石是被需要者。‘当看到资源错位时,我们就会进入市场——一个伟大的公司遇到了困难,需要融资和运营干涉来帮助它渡过难关;公司希望出售一个部门将资本投入其他业务;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希望扩大规模,但银行不愿意为其提供资金等等,(这时)我们进入这些机构,通过融资、业务策略转型或专业的人员来改善公司现状,我们投入必要的时间,最终扭转局面。’ | 人才观和处世哲学 | ‘如果不幸,我不是 10 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 10 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在近日举行的对谈中,万科董事长郁亮向苏世民提问道。 资本管理需要卓越的人才。在黑石流传着‘八九十人才观’,即得 8 分的人是任务的执行者,得 9 分的人非常擅长执行和制定统一策略。如果公司全都是 9 分人才,那公司就可以成功。但 10 分人才,无需发动指令、就能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10 分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黑石的强大并不全是苏世民一人的成就。不过,在寻找 10 分人才的路上,苏世民依然表现敏锐。1988 年,苏世民从报纸上得知第一波士顿的拉里·芬克(Laurence D. Fink)从银行离职,后者 20 多岁就参与设计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法。苏世民马上找到对方,拉里后来进入黑石金融管理公司,苏世民将拉里称之为 11 分天才。 苏世民(左一)和拉里·芬克(右一) 在和帝杰的一次合作中,苏世民又将目光锁定在托尼·詹姆斯身上,后者是谈判过程中唯一力挺公司立场的人。托尼·詹姆斯最终于 2002 年进入黑石,并成为合伙人和 CEO。任职期间,托尼·詹姆斯推动了公司的组织、企业文化改革,并建立书面反馈和公开评论为核心的薪酬管理制度,他被苏世民看作是一个天生的管理者。如今,黑石已经在第三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在苏世民看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必须允许公司引入相关人才和管理系统,这是企业从作坊式企业转向管理良好的公司机器的关键。 苏世民善于溯源,他对人才的重视,很自然地过渡到教育领域。他认为‘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而中国人对他认知大多则来自与此有关的苏世民学院。2013 年,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 1 亿美元,用于建造苏世民书院,经过 3 年的筹建,该书院于 2016 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未来全球政商精英。这使苏世民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标杆性人物。 苏世民书院一角 苏世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 1990 年。那时大街上还全是自行车,但此后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他记忆深刻,他也从不吝啬对中国的赞美——‘西方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别的,而只是为了了解中国,这在 200 年来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次的新冠疫情,苏世民依然看好中国,并认为,疫情后中国会是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苏世民不仅是中国的老朋友,也是特朗普的座上宾,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在商界最常求助的是黑石创始人,‘任何(咨询顾问)名单第一位,总是苏世民’。在全世界范围交朋友,让他有资本成为美国和全球诸多事关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事件的核心人物。人们能够从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贸易谈判中,看到他的身影。 苏世民和特朗普一起出席会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苏世民曾这样总结道,‘我的一生都在倾听他人,积极打造人际网络,不断询问他人我能为其提供何种帮助。我的多重世界越大,它们彼此之间的重叠之处似乎就越多。’ | 苏世民的寄语 | 每年夏天,苏世民都会去北京参加苏世民学院的毕业典礼,并作为演讲嘉宾,其自传的最后则列出了他对毕业生的两段寄语。 一. 无论你的职业生涯如何开启,都要知道,你的生活不一定会直线前进,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有时,甚至像你们这样有天赋的人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磨难。在人的一生中,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诸多困难和艰辛。面临挫折时,你必须要想方设法继续前进。能够定义你个人品质的,永远是你在逆境中展现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态度,而不是逆境本身。 二.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上。热情所至,卓越必成,单纯为了他人的敬仰和尊重做事,则很少能带来成功。如果你对追求梦想充满热情,如果你能勇往直前,如果你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你的人生就会充实而有意义,你也永远有机会建功立业、成就不凡。你为他人付出的善意和努力,最终会给你自己、你所爱之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福报。 资料来源: 1.《苏世民的经验和教训》苏世民著 2.《高瓴资本张磊、黑石苏世民、万科郁亮最新交流:我们如何度过疫情危机》证券市场红周刊 3.《黑石集团苏世民: 耶鲁、哈佛到清华》 FT中文网 4.《一边是特朗普好‘闺蜜’,一边‘重仓’中国,苏世民到底站哪边?》创业邦[详情]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苏世民讲《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听黑石掌门人畅谈投资中的经验和教训。 原标题:看好中国优质物流和房地产 □本报记者 吴娟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导致全球经济承压。擅长风险管理,经历了多次“危中掘金”机会的黑石集团如今拥有1500亿美元“弹药”。该集团董事长苏世民表示,当前黑石的第一要务是保障员工安全、帮助被投企业渡过难关。他表示看好中国的优质物流和房地产,将继续在中国寻找有吸引力的投资机遇。 截至2019年末,黑石管理规模5710亿美元资产,业务涉及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对冲基金解决方案、信贷投资等。 继续在中国寻找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黑石目前关注的投资机遇有哪些? 苏世民:过去20多年,我们一直在中国积极投资。将来,我们会继续在中国寻找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遇。目前,黑石集团拥有1500亿美元的可投资资金。这些资金可投向高质量的公司和地产项目,潜在投资目标包含亚洲资产。不过,就当下而言,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保障黑石员工的安全以及帮助被投企业渡过难关。 近年来,黑石积极投资中国商业地产。例如,2019年以15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买下上海长泰广场。据媒体统计,2019年全年黑石在中国地产领域的投资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中国商业地产的投资机会? 苏世民:在地产领域,我们对那些顺应发展趋势的投资主题很有信心。例如,中国在线电商的发展会衍生出很大的仓储需求和物流需求。我们认为这两个领域有着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遇。在中国,我们在核心物资集散中心拥有仓储物业,我们把这些物业租给了头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中国的科技公司。我们还关注中国甚至亚洲A级写字楼,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不募集超过投资能力的钱 中国证券报:在1985年创立黑石后,你决定去募集创业后的第一只基金,定下的目标是10亿美元。在此之前,从没有首次募集的PE基金募集规模达到过10亿美元。你当时有没有后悔自己的目标太有“野心”了? 苏世民:我一直相信如果要投入到一件事中,这件事必须配得上你的热情。我们希望投入到那种一旦达成,会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的事情中去。我相信做任何事都必须投入100%的努力,这意味着一次只能投入地做一件事,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目标。 尽管当时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但是上面这种信念驱使我去募集当时规模最大的PE基金。我和合伙人当时还没什么投资经验。但是,我们知道为一只规模为5000万美元的基金募来500万美元或1000万美元,与为一只规模更大的基金募来5000万美元或1亿美元的难度是一样的。当然,基金规模大小要与投资机遇相匹配。永远不应该募集超过投资能力的钱。 中国证券报:黑石成立不久后经历了分化,分化出来的团队最终演变为另一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如何看待与当年与贝莱德的“分手”? 苏世民:我在自己写过的书中称这是一次“英雄主义的错误”。我对创业者的建议是:创业者需要保留一定的灵活性。事情会发生变化。这要求你回到谈判桌去重新协商你和合作伙伴之前签订的协议和商业安排。回头看,我应该找到与合作伙伴求同存异的方法。 中国证券报:你对中国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苏世民:我经常对年轻人说的是,首先,选择你有热情的领域。你会发现从事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情会更容易成功。第二,不要惧怕与你所向往工作领域的人接触并寻求建议。[详情]
原标题:黑石的经验与教训:苏世民新书披露了顶级投资者的哪些秘诀 投资是件极其艰难的事。在投资过程中要时刻面对不确定性做出决策:如何判断投资标的价值是否合理?如何把握投资时机?如何防范投资风险……如果有一个环节失误,便会满盘皆输。因此,大部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往往以赔钱告终,即使是有着明确投资流程和专业风控团队的机构投资者,能赚钱的也是少数,能长期赚钱的更是凤毛麟角。私募巨头黑石集团可谓是投资行业的翘楚,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集团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能有此卓越业绩,必然有其独到之处。黑石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其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披露了黑石的投资流程和投资策略。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对金融从业者具有借鉴价值,也能对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有所启迪。 打造能瓦解所有风险点的风险评估流程 很多人都知道,黑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首要投资原则,那就是:不—要—赔—钱!而确保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原则落实到位,则得益于黑石程序严格、冷静稳健的风险评估流程。 在投资行业中,常由投资委员会来决定投资事宜:交易团队以备忘录的形式列出交易的种种好处、量化未来的赢利潜力,努力向投资委员会推介潜在的投资机会,然后由委员会的高管决定是否投资。 黑石也采用投资委员会的形式,但与其他投资机构不同的是,投资委员会的职责是发现交易、探讨交易,但没有批准权。黑石的投资流程是为民主化的决策服务的,鼓励包括交易团队和委员会成员的每个相关人士都进行思考和参与,共同研究确定影响交易的关键因素,分析在各种情况下这些因素会对投资的财务业绩造成什么影响。黑石规定,任何提案都必须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提交,备忘录必须完整翔实,并至少提前两天提供给参会人员,以便对其进行细致理性的评估。在提案交由投资委员会讨论时,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每个人无论资历和职务如何,都必须发言,没有一个人或一群人在讨论中占主导地位、手握批准权。这是一项团队运动,以确保每个投资决策是由集体制定的。第二,要把讨论重点放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尚未解决的问题。对负责推介的人来说,这种建设性质询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挑战,但黑石对质询过程进行了设计,保证质询只对事、不对人,让参会人员摆脱了束缚,可以在评判他人的提案时无须担心这可能伤害他人的情感。 在第一轮会议结束后,提案团队要进入更深入的研究,解决和回答会上各位参与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如果经济衰退,那么他们建议黑石收购的公司的业绩会如何变化?目标公司的利润会略有下降还是直线下降?如果目标公司被收购,那么其中最优秀的经理人是否会离职?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了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大宗商品价格崩溃,会对赢利水平造成什么影响?他们的财务模型是否考虑了所有这些可能性……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提案团队会对方案进行完善,提交公司再次开会讨论。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只要整个团队的成员意见不一致,交易就不会继续下去。直到找出所有的风险点,方案得到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认可后,才会进行交易。 这样的流程迫使团队中的每个人能够针对风险进行充分而激烈的辩论,以达到系统性分解风险的目的。同时,由于这样的机制安排,使每一位员工都像公司的主人翁一样做事。更重要的是,“噪声”和情绪往往会影响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上述方法既可以排除这些因素,又能消除个人风险,交易团队也不用承受压力,无须保证最终的结果是“正确”的。有时投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如果这种压力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就会给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而采用这样的机制,则能提高交易审查的客观性。 黑石成功的业绩记录足以证明这种决策流程的完善和科学。这样的流程不仅值得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学习,即使是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借鉴参考,通过不停地质询,找到投资的风险点,从而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辨别市场顶部和底部并采取合适的投资策略 黑石的投资流程也包括定期围绕“周期”展开讨论,苏世民在书中介绍了黑石判断市场顶部和底部的几项简单规则: 市场顶部相对容易识别。在这一阶段,市场总会充斥着过剩的相对廉价的债务资本,为热门市场的收购和投资提供资金。在某些情况下,贷款人甚至不会收取现金利息,同时还会降低或取消执行贷款限制条件。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杠杆水平迅速攀升,借款总量有时高达抵押资产净值的10倍,甚至更多。这时,买家开始愿意接受过于乐观的会计调整和财务预测,以证明承担高额债务的合理性。市场触顶的指标是身边赚到大钱的人数,声称表现优异的投资者数量随市场的走高而增长,没有任何既定投资策略或流程的人都能“无意中”赚到钱。如果出现以上特征,投资人就要小心规避风险了。 相对而言,市场底部则难以判别。大多数公共和私人投资者会低估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既没有信心和耐心,也缺乏自律精神,无法等到一个周期完全过去,会过早买入资产。苏世民认为优秀的投资者应保持沉着冷静,不要过快地做出反应。经济真正从衰退中走出来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即使市场开始出现转机,资产价值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意味着如果在市场触底前后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投资回报。比如,1983年油价暴跌,市场触底,一些投资者开始收购休斯敦的写字楼。10年过去了,这些投资者仍在等待价格的回升。更好的投资策略是在投资标的从低点回升至少10% 时再开始进行投资,最好放弃市场刚开始复苏时10%-15%的涨幅,以确保在恰当的时间买入资产。 中信出版集团 2020-4[详情]
原标题:黑石苏世民:谁说“没有人能看到泡沫” 来源:华夏时报 编者按: 苏世民创立的黑石集团是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黑石集团人均利润是高盛的9倍,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而苏世民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他的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这是一部投资、管理的图书,是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还是一部处世哲学的书。 苏世民 任何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经济周期的节点。周期会对企业的成长轨迹、估值及潜在回报率造成重大影响。黑石会定期围绕“周期”展开讨论,这是公司投资流程的一部分。以下是我识别市场顶部和底部的简单规则: 1,市场顶部相对容易识别,买家通常会越发自负并且坚信“这次肯定跟以往不一样”。但通常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 2,市场总会充斥着过剩的相对廉价的债务资本,为热门市场的收购和投资提供资金。在某些情况下,贷款人甚至不会收取现金利息,同时还会降低或取消执行贷款限制条件。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杠杆水平迅速攀升,借款总量有时高达抵押资产净值的10倍,甚至更多。这时,买家开始愿意接受过于乐观的会计调整和财务预测,以证明承担高额债务的合理性。不幸的是,一旦经济增长减速或经济下滑,大多数预测往往不会成为现实。 3,市场触顶的指标是身边赚到大钱的人数。声称表现优异的投资者数量随市场的走高而增长。信贷条件宽松,各类市场纷纷上扬,没有任何既定投资策略或流程的人都能“无意中”赚到钱。但在强劲市场中赚钱往往是昙花一现。相比之下,即使市场形势发生逆转,聪明的投资者还是可以凭借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健全的风险评估获得良好回报。 所有投资者都会告诉你市场具有周期性。然而,许多人的实际行动却与这一认识相悖。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 — 1992年、2001年,以及2008—2010年。经济衰退是正常现象。 随着市场疲软和经济下行,市场会逐渐触底,但其底部是难以发现的。大多数公共和私人投资者过早买入资产,低估了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此时的关键在于保持沉着冷静,不要过快地做出反应。投资者大都没有信心和耐心,也缺乏自律精神,无法等到一个周期完全过去。这些投资者没有自始至终地贯彻自己的投资理念,因此无法将获得的利润最大化。 要确定触底的具体时间并非易事,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原因在于,经济真正从衰退中走出来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即使市场开始出现转机,资产价值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意味着如果在市场触底前后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投资回报。举个例子:1983年,油价暴跌,市场触底,一些投资者开始收购休斯敦的写字楼。10年过去了,1993年这些投资者仍在等待价格的回升。 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当价值从低点回升至少10%时再开始进行投资。随着经济获得动力,资产价值往往会随之上扬。最好放弃市场刚开始复苏时10%—15%的涨幅,以确保在恰当的时间买入资产。 虽然投资者普遍表示自己的目标是赚钱,但事实上,他们只看重心理安慰。即使大家都在亏钱,他们也宁愿从众,而不愿意做出艰难决策,等待最大的回报。从表面上看,随大流可以避免遭人指责。这些投资者往往不会在市场底部附近投资,而是在市场顶部进行投资,但这样做恰恰与“赚钱”的投资理念背道而驰。他们喜欢看着资产价值上扬,这样心中会感觉舒适而安全。价格越高,越多投资者相信资产会继续升值。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一个周期的底部前后,新企业的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随着周期的发展,IPO的数量、规模和估值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 周期最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供需因素决定的。理解这些供需因素,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确定你与市场离顶部或底部的距离。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中,当现有建筑物的价值远高于迁建成本时,就会刺激建筑业的繁荣发展,因为开发商知道,他们可以开发新楼盘,以高出成本价的价格出售。如果只是开发一处房产,这当然是一个极佳的策略。但几乎每个开发商都会看到同样的机会,认为自己可以毫不费力地赚到钱。如果大量开发商同时开始建设,那么不难预测,市场上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房产价值将会下降,而且很可能是急剧下降。 美联储前主席曾经说过:“没有人能看到泡沫。”这一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本文节选自《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原题为“周期:通过市场涨落判断投资机会”)[详情]
原标题:“华尔街之王”苏世民宅家工作,感到人生第一次“被困住”了 “没有人愿意被锁在家里,即使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家。” 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号称“华尔街之王”的苏世民亦不能幸免。 近日,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中说,受疫情影响,他现在也每天在家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都在通过视频工作。 “我从来没有这样工作过。以往,我们偶尔举行视频会议,但现在是只有视频会议。” 这样的在家办公方式给苏世民带来了一些新奇的体验。“当我结束一天工作时,我已经在家里了,这有点令人惊讶。”他说,他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了更多的运动,并思考了一些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这种被迫宅在家里的生活也让他感到了不自由。“你知道,我现在有点无法自由行动,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被困。” 《21世纪》:你的生活和工作因疫情发生了什么改变? 苏世民: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待在家里。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通过视频工作。我从来没有这样工作过。以往,我们偶尔举行视频会议,但现在是只有视频会议。我的日程安排很像在上班,但我实际上不必去上班。当我结束一天工作时,我已经在家里了,这有点令人惊讶。我做了更多的运动,因为我有一些运动器材,并有更多时间去运动。我开始思考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因为反正我现在哪儿也去不了。你知道,我现在有点无法自由行动,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被困。丧失在西方国家被极为看重的个人自由,这是有点不同且难以被想象的事情。我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的每个人没有人愿意被锁在家里,即使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家。因此,新冠病毒带来了许多变化。[详情]
4月14日消息,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发布微博感谢读者对于自己新书发布会的关注,并表示深切感受到中国朋友们的热情,期待接下来有更多的交流。 以下为微博原文: 感谢大家对我上周五新书发布会的关注和分享! 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朋友们的热情,十分高兴能和大家在这个特殊时期进行深入的沟通,期待接下来能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详情]
作者 | 王晓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这是一次全球PE圈罕见的对话——黑石集团CEO苏世民与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4月10日晚,黑石联合创始人苏世民的新书发布会在线上如约而至。作为老友,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现身捧场。从疫情走向,到企业信誉危机,再到未来投资机会,两位对话交流了一个小时。 两人同框,实属难得。苏世民,拿着7亿美元的年薪,被誉为新一代“华尔街之王”的投资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张磊,执掌的高瓴资本目前是亚洲管理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15年间,高瓴资本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发展至600亿美元。 两位PE大佬对话: 最好的投资就在当下,就在中国 对话开始,张磊向苏世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您有哪些建议? 对此,苏世民回答道:“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世界上很多国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隔离的、比较慌乱的状态,但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所以在疫情后,中国的发展会非常有前景。”谈到疫情影响下,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时,苏世明肯定了中国在疫情后的恢复速度。 在苏世民看来,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得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面也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其他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中国在疫情之后应该会非常好。” 张磊幽默了一下,“我也在和很多企业家交流,我告诉他们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要呆在家;第二个,记住第一条原则。” 随后,张磊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所以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的需求,从农村到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迁移,我相信这些都会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张磊说,当前中国市场存在一些有意思的机会: 第一是阿里巴巴、百度等致力于用技术提高生产力的互联网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高瓴创投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第二是现在才刚刚开始的医疗,医疗是中国社会保障网络里最关键的部分; 第三是一些需要转型的传统公司,比如百丽、格力,他们在不断的拓展渠道,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希望和消费者有更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也需要用一些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 我们该怎么做? 近期投资圈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瑞幸造假事件。10天前,身披光环无数的中概股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举世哗然。 这个巨震的影响正开始渐渐显现。4月7日晚,爱奇艺、好未来、跟谁学等知名中概股纷纷暴跌,中概股开始迎来大规模做空。“所有中概股、在华投资的美元基金都将被这杯注水的咖啡影响”,瑞幸给所有中概股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引发一场对中国企业的信誉危机。 “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这是昨晚这场对话中最意味深长的一个问题。 “企业估值都会有波动,尽管公司的估值可能有的高有的低,但是它背后的模式才是最关键的。对于投资人来讲,不会被短期波动困扰。”苏世民直接表态。 苏世民分享了黑石的经验。此前,黑石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但是据苏世民观察,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但是目光所及的很多做法都是趋同的。 苏世民表示,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既有模式下找到创新的机会,更多地关注利润、营利性以及市场变化。 “公司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商业模式才是长期投资的要点。在面对可能的机会的时候,先等待市场上涨10%-20%之后再下重注。”他建议道。 苏世民总结了自己的投资体会,“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的。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而对于这个问题,张磊直言,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人,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张磊补充说,我们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在看市场会给出多少估值时,也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虽然苏世民说自己是一个保守的投资人,但是在张磊眼中,苏世民却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人。 “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具有一些优秀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张磊说道。 PE巨头大扫货 黑石和高瓴正密集出手 昨晚一场直播,聚齐全球两家顶级PE巨头的掌门人,实属罕见。 黑石的辉煌历史早已为人熟知。苏世民曾在去年的财报电话会上透露,“2019年对黑石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1344亿美元的募资额和630亿美元的投资额都创了纪录,自2007年IPO以来,黑石的AUM已经增长了6.5倍。” 2019年,黑石管理资产规模达571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历史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这一年,对黑石而言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近两年,黑石在华投资热情高涨,其中包括收购了多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疫情之下,黑石依旧大动作不断。日前,路透引述两名消息人士透露,黑石集团正进行排他性谈判,计划私有化SOHO中国。此外,前者还将接管SOHO中国债务。 在昨晚的直播中,对于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苏世民以美国举例来作答。 “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而高瓴资本,则是眼下中国甚至亚洲风头最强劲的PE机构。即便是在疫情期间,高瓴出手的节奏也丝毫不受影响。 不久前,高瓴资本以23亿元重仓医药外包领军企业凯莱英。此前,还作为唯一机构投资者参股的民用电工龙头公牛电器上市,市值一路上涨破千亿大关。在年初,旗下投资主体珠海明骏以400多亿元收购格力电器15%的股份,跃居第一大股东。3月以来,又先后投资了贝壳找房、微创医疗、君乐宝、喜茶、华兰生物等。 不久前,堪称今年创投圈标志性事件是百亿规模的高瓴创投诞生。高瓴资本在给创业者的一封信中称,创造者不应茕茕孑立,创新者不应踽踽独行,以14亿人的人间烟火为底色的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所在。唯一限制我们的,可能是自己的想象力。高瓴创投自成立以来,已经密集落子,投资了一批科技创新公司和新兴消费品牌,包括驯鹿医疗、瑞博生物、Agile Robots、同余科技、喜茶、完美日记等。[详情]
观点|黑石集团苏世民:危机过后,对“安全感”的需求将成为机遇 博鳌亚洲论坛 今天 关于如何度过危机、危机下的中国机会,关于反全球化的趋势、公司治理及慈善捐赠,苏世民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2020年4月10日晚,有两个男人同时直播,其中一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73岁的美国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史蒂芬·施瓦茨曼)。 苏世民,一个穿越过七轮周期的投资者。马云评价苏世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苏世民的故事尤其曲折与传奇。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但他在这本书中坦诚讲述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让每个人受益。” 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场中美两地连线直播的由头,苏世民写的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文版2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上市,但由于疫情原因——尤其是美国现在成了全球的疫情中心——让这场原本应该是现场签售会的活动变成了线上直播。 这场直播还吸引来了两条大鳄——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和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整场直播下来的直观感受是:在苏世民这个“华尔街新王”面前,张磊收放自如、谈笑声风,郁亮则像个一心求问、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聆听大师教诲机会的学徒。 当主持人问郁亮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郁亮诚实地回答说:“没有。我主要是想向黑石学习,我觉得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根据郁亮透露,万科一直在学习黑石。包括日前4月2日万科捐赠价值50多亿的万科企业股在清华成立万科公共卫生学院,郁亮表示,也是受到了苏世民在清华捐赠1亿美元成立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1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共筹集3亿美元作为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永久运行基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2020年1月2日,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位列《福布斯》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第6。 多年前,郁亮去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参观,当他了解到黑石采用的是跟投制度后,万科也跟着推出了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郁亮对苏世民说。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的董事会主席,郁亮虔诚得让人费解,苏世民的这本书的中文版上市以后,他说自己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还推荐给了朋友、同事和他孩子。 1985年,苏世民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如今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房东”。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所以黑石又被称为PE无冕之王,而苏世民亦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或“私募界的巴菲特”。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线上对话涵盖了当下的新冠疫情、潜在的经济危机、全球化、慈善、财富、人才选拔等。 话题自然而言从眼下我们正在全球面临的新冠疫情危机开始。苏世民表示,这次的危机跟2008年的经济危机非常不同,“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我觉得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会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人们可能会觉得在中国比在其它地方更加安全一些。”苏世民说。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对话的原汁原味,虎嗅汇编了对话的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第二,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 第三,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重要的是我们对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李斯璇(主持人):很多国家封城或者是封国,美国的市场也经历了很多动荡,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能够转危为安,还是仍然还会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苏世民: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就是我们的中央银行,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更加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政府会使得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新的信息,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李斯璇:另一个问题,关于反全球化的趋势,您觉得它是正确的吗?有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吗? 苏世民:其实这个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再去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因为中国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一开始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是开始进入了一个暂停阶段,但是现在我们能够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其实对于中国的依赖性也是非常大的。虽然说各个国家也都在关闭自己的进出通道,但是毕竟我们大家面临着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灾难,肯定会对我们的生活、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很多的人在抱怨暂时性的关闭。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全球的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 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危机下的中国机会 李斯璇: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投资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这个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李斯璇:我们也看到全球的供应链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干扰。对于中国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他们想要去海外投资,这类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苏世民:我觉得未来也会在中国更多的投资,因为我觉得,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做得越来越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了。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慈善和捐赠 李斯璇:我代表一位来自新浪微博的网友提问: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会参与到公益当中,这会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文化。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是做公益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我们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资金。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不起的事情。 李斯璇:关于(外界对)财富的一些批评,我想听一下您的观点。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 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其它的一些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 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我在我们国家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毕业或者去研究生院进修,他们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建立了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 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年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苏世民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长期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自己都在永远不断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郁亮:在您的书里,我看到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苏先生有张戴着一顶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您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对我们来说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李斯璇:我还有一些问题向郁亮先生提问。万科最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清华设立了公共卫生学院,我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未来万科和黑石或者苏世民书院有没有考虑在公益方面、教育方面有具体的合作呢? 郁亮:我们在清华做的万科公共卫生学院,也是受到了苏先生在清华做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苏世民先生做公益慈善很久,在教育慈善方面也早很多,我们起步比较晚一点。正好新冠疫情使得我们全体员工做了决策,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情。当然,我们希望跟黑石不光在业务上有合作,未来也可以在公益上有合作。我觉得我应该像苏世民那样,戴着工程帽,去看看我在工地上能够做些什么。我希望向苏世民先生学习,重新回到创业状态,把项目做好。 企业的信誉问题 李斯璇:关于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他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张磊忍不住在那儿笑)。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他们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也需要挣钱,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 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的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李斯璇: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 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方面,有的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的公司,有时候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比如to B,或者to C,或者to VC这样的商业模型。 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有的时候关于时间,关于收益、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 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的。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 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苏世民)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人才选拔和公司治理 郁亮:在书里面,苏世民先生说了一条10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您本身就是一个10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您能够找到10分人才跟您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10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您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本。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两年之前,我们在黑石集团选举了一个新的主席,我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金钱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金钱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分、8分的人才,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10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者。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我们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我们的孩子,能够去获得和响应别人的拥抱。 张磊: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我们也尽量总结了我的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 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 我对于大家的一些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有一种叫“关系”的文化,我们可以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最后奉上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摘录自《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 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 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 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详情]
原标题:“封神”桥水达利欧,“封王”黑石苏世民 2018年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在中国出版后,畅销150万册,他也在中国收获了无数人的顶礼膜拜。 达利欧之所以被“封神”,因为他白手起家创立了一家极其成功的基金公司,管理的财富达到1600亿美元。特别是桥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逆势跑赢,盈利近10%。 其实,有的读者并不知道,早在达利欧成名之前,黑石和其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早已声名鹊起: 2008年,苏世民参与了危机救助建议的全过程——他亲自建议时任美国财长的汉克·保尔森要尽快恢复市场信心、推出财政刺激,更通过白宫办公厅主任向刚上任的奥巴马总统支招——要尽快向市场传递信心。随后,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经历千难万险后得以出台,这一规模对当时的美国而言史无前例。 2009年,在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还在犹豫央行是否该介入、并购买多余资产时,苏世民对他说——这是恢复金融体系信心的唯一途径。2009年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QE),买入国债和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美股在同年3月时触底并于2011年开启了牛市征程。 目前,黑石集团管理着超过5700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传统资产指的是现金、股票和债券,而“另类资产”含义宽泛,例如黑石专注于组建、收购、完善和出售公司和房地产。黑石及其投资的关联公司有超过50万名员工,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雇主之一。苏世民也被誉为“华尔街之王”和“美国房东”等。 从在政界的影响力、管理资产规模、个人成就而言,苏世民已在达利欧之上;苏世民与中国的渊源和高层关系也不弱于达利欧。2007年,黑石集团上市前夕,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以30亿美元入股了黑石;他也捐赠1亿美元在清华打造苏世民学者项目。 2020年,这位“华尔街之王”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也来到了中国。黑石每年以大约50%的速度增长,但成功并非易事,一路走来,苏世民也遭遇了诸多艰难。他对如何实现卓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这些都体现在了新书之中。 苏世民曾经跟中国的出版社开玩笑,这是一本价值15亿美元的书。因为他花了两年时间亲自撰写这本书(苏世民每年从黑石公司获取的薪酬是7~8亿美元),公司的事务,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话,他也几乎把它们放在一边。他说,“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30岁之前就了解这些,我做的事一定会更多,我会忽略一些想当然,更为专注,也更为广阔。” 创业风雨路 苏世民和“封神”的达利欧有极其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人都出身于美国中产家庭,年龄相近(苏世民出生于1947年,达里欧出生于1949年),而且基本都是白手起家。 其次,他们“发达”之时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繁荣的发展阶段。美国经济在里根总统任期内强劲复苏,贷款利率很低,借贷很容易。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而金融业正在调整架构以及提供新型业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再次,两个人的经历极其相似,都经历过创业维艰阶段,也都遭遇过各种投资风险,最终也都获得了极大成功。 最后,两个人身上都有着坚毅的个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两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都在追求卓越,看到独一无二的机会,都会竭尽全力去抓住。 但相对于“封神”的达利欧,苏世民的“封王”之路更加惊心动魄。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苏世民发展得顺风顺水,31岁就成为雷曼兄弟的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雷曼兄弟也连续5年获得创纪录的盈利,股本回报率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苏世民后来成为兼并和收购部门主席,其所在部门的交易规模仅次于高盛,但交易量已超越高盛,稳居华尔街第一。 同时,在雷曼兄弟时期的苏世民也接受了最为严格、全面的职场训练,奠定了其此后人生的腾飞基础。“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这是苏世民在书中总结的25条原则之一。 苏世民在38岁时开始自己创业,黑石从那时开始萌芽。在创业初期,为了推动业务发展,他给每个认识的人写信介绍黑石公司。在发出4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后,他的预期是找他们做业务的电话会响个不停。但结果只有几个电话打进来,还都是祝他好运的。他不断地恳求:“给我们点儿生意好吗?”但对方的回复一直是:“现在还不行,但将来我们会考虑你。”几周过去了,他仍然一无所获。苏世民每天都环顾四周,看着他们租来的办公室,感觉好像在盯着一个沙漏,时间和金钱在慢慢流逝,生意却一笔也没有。 在黑石成立一年时,苏世民和彼得从华尔街飞到了亚特兰大,想从达美航空基金公司那里募集一笔1000万美元的资金。但最终被无情拒绝,达美航空基金给出的理由相当简单、粗暴——“因为你们都是金融界的知名人士,我们想见见你们” 。 对于这件事,苏世民得到的教训是:“拒绝是可怕的,它会让人羞愧难当。挫折似乎无穷无尽。我们遇到过骗子,也曾经跨越整个美国去赴约却没有等到对方,也遭到过与我们关系很好的权威人士的拒绝。我们的遭遇几乎让我感到山穷水尽,我们的事业几乎让我深感挫败无望,我几乎看不到前面的路。但我绝不能回头,我必须勇往直前,百折不回!” 在埃德科姆交易中,苏世民由于投资判断失误导致巨亏,“我们预期的利润,也就是用于支付我们借贷成本的那笔钱,再也没有变为现实。我们无法偿还债务” 。为此,苏世民遭到了基金投资人劈头盖脸的训斥:“你是能力有问题,还是脑子不好使?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把钱浪费在如此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怎么能把钱交给你这种低能儿呢?” 苏世民的反应则是,“坐在客户的办公室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上来,双颊变得通红。我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不能哭出来。我说:‘我知道了,我们以后会努力改善的。’走在去停车场的路上,我对自己发誓,这样的事情,以后永远永远都不能再发生在我身上。” 在苏世民的投资生涯中,这样的投资风险不胜枚举。他一直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他看来,一家工业公司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会失去市场地位,最终破产,而一家金融机构破产只需要一天时间。在金融界,突如其来的运气逆转,一笔糟糕交易,一笔不良投资,都可能将你击垮。 金融危机中“封王” 如果你只知道桥水基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逆势跑赢,那么你必须再了解黑石和苏世民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重大角色——黑石不仅在危机中抓住了投资机遇,苏世民本人更是对推动危机中的政策建议起到关键作用。 回想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整个华尔街都懵了,用“天崩地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发酵。2008年9月15日,美联储“袖手旁观”,雷曼兄弟轰然倒闭,这一导火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今的疫情所造成的冲击虽然不亚于危机,但更多是“渐进式”的,但在2008年,一切都是轰然倒塌的,令人来不及反应,加之当时美联储根本还没有获得开启QE等救市的国会授权。 当时,苏世民向焦头烂额的财长保尔森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你需要阻止市场恐慌,你要让他们留在原地、不要轻举妄动,而方式就是让市场参与者失去做空金融股的能力、让信用违约掉期不可执行。此外,要立即宣布财政刺激政策,提供海量资金,救助AIG(美国国际集团)。 此后,保尔森努力说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令暂停卖空。布什总统也宣布,财政部部长已经要求国会划拨700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来遏制危机,这一法案被称为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但这一计划起初被投票反对,恐慌卷土重来。于是苏世民联系了黑石的政府关系顾问韦恩·伯曼,希望他可能会对如何挽救局势发表自己的想法。苏世民建议召集所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比尔·克林顿和乔治·布什在电视上进行全国演讲,敦促国会通过TARP。最终TARP获得通过。 2008年10月,当所有人认为危机还在肆虐时,苏世民就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同年11月美股阶段性触底、债券利差见顶,2009年3月美股二度触底后,就开启了11年的牛市。 就黑石自身而言,其并未涉及任何次贷投资,但危机伊始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黑石于2007年上市,到了2009年2月,股价从刚上市的31美元跌到了3.55美元低位。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黑市把私募股权投资组合的价值减计了20%,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价值减计了30%。 在2008年致黑石股东信中,苏世民明确表示——“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持有现有投资,直到市场走高、流动性增强、可以实现全价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快速去杠杆化的市场进行抛售。因为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萧条的环境下展开更为积极的操作。”黑石当时持有270亿美元的现金,可以抓住任何机会。 2008年黑石盈利出现下降,股息派发问题成了关键。一般而言,逆势需要削减股息,虽然这样投资者会不高兴,但最符合公司长期利益。黑石也预计到中方会不高兴,因为他们在黑石上市前夕投资了30亿美元,还要再等两年时间才能出售股票,但苏世民认为现在更重要的是保留资本而不是支付承诺的股息。有董事会成员提出异议,“这笔投资对中国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众多投资中的一笔,而且是中国刚刚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海外的第一笔重大投资,他们持有的黑市股票价值大跌,这已经让中国投资者吃惊了,如果再削减股息,会更加失望。”最后,黑石还是派发了5000万美元股息,换得了一份声誉。 颇为有趣的是,苏世民在书中还形容了他2008年后几度来到清华见到朱镕基时的场景。“你过来见见苏世民,”朱镕基对当时中投公司负责人楼继伟说,“这家伙把你的钱都赔了。”朱镕基只是半开玩笑,但苏世民知道必须要努力恢复他的信心。 2008年的12月,伯南克还正在考虑是否美联储要介入并购买多余资产。不过美联储的行动需要政府的支持,而苏世民担心新总统在鼓励经济参与者、激发市场信心方面做得不到位。2009年3月8日的晚上,苏世民见到奥巴马的第一任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就建议总统需要传递一些更为积极的信息,自总统1月上任以来,美股已经跌了25%。 第二天上午,拉姆已安排奥巴马在内的所有高级政府官员在电视上就美国经济中的“复苏绿芽”发表演讲,那一周,美股探底。 2009年,苏世民回到清华的时候,黑石股价并没有高于去年。“苏世民,黑石的股票,现在怎么样了?”朱镕基问,尽管他知道答案,“还能跌多低?” 此后,黑石开始发力。在危机期间,许多公司寻求黑石帮助,咨询和重组业务蓬勃发展。由于黑石的投资团队没有在危机时翻船湿身,因此无需浪费时间精力收拾残局。虽然其他公司饱受打击,但黑石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对增长和机会持开放态度。 黑石于2007年收购希尔顿集团,此后黑石投资人从这笔交易中赚了140亿美元。而后,黑石开始将目光转向从未涉足的出租公寓。 危机后,美国各地房价都出现急剧下跌,在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例如南加州、凤凰城、亚特兰大和弗罗里达州,新住宅建筑进程几乎全部停止。数百万美国人都在租房而不是买房。 在1300万套出租房屋中,大多数属于个人或小型房地产企业,许多房东都不在场,他们的房产也没有维持专业经营的公寓大楼标准。正值此时,黑石的房地产团队看到了行业整合和专业化提升的机会。 黑石收购连锁酒店、办公楼和仓库,做过数十亿美元的大型交易,交易规模在房地产行业居首,为什么会考虑小型的购房出租业务?当时黑石也无法说服银行,银行也不同意提供贷款,但黑石团队坚持了自己的判断,认为机会也是史无前例。原因在于——单户住宅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类别,位于美国境内,是黑石的主场,交易价格又处于历史低点,整个市场都被冻结了。这是周期中正确的时间节点,完全符合黑石这样的投资者的要求。 2012年春天,黑石在凤凰城收购了第一批房屋,交易价格为10万美元。同月房屋价格触底反弹。随后,黑石开始在全美范围内购买房屋,从西到东,从西雅图到拉斯维加斯到芝加哥再到奥兰多,逐个城市推进。黑石每周都会购买价值1.25亿美元的房屋,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 下一步则是翻新。黑石聘请了一万多名建筑师、画家、电工、木匠、水管工、园艺师(很多人因为经济衰退而失业)。每套房子的翻新成本约为2500美元。而最后一件事是成立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房屋的出租和维护。黑石把这个公司命名为邀请家园(Invitation Homes)。 黑石最终拥有了超过五万套房屋,成为美国最大的住宅业主,也在美国经济的关键时刻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黑石的一些投资者是公共养老基金,他们很赞赏在其他机构都畏缩退却的时候,黑石表现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 创立苏世民书院:为什么是苏世民? 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苏世民一直以坚韧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被投资同行所称颂。苏世民认为,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也更善于挑战别人不能解决、不能完成的任务和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世民和黑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参与了更多的慈善事业,并开始思考,除了捐钱以外,他还能做些什么呢?当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去巴黎找他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开始思考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络为清华做些什么了。 在苏世民看来,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也许创立苏世民书院正是他这种坚毅的个性、该做点什么的想法、超脱的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产物。 但在中国的一所传统大学创立一所书院绝非易事,尤其是这所书院需要承担非凡的使命:要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在清华大学一起学习;这些学生在中西方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在这些前辈的帮助下,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当他们日后成为影响各自国家的领军人物时,他们可以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信仰,他们会在友情和理性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摒弃导致各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疑虑和不信任。当然,困难远非这些,还要招聘教师、募集后续投入资金、建设校舍…… 在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之时,苏世民捐赠了1亿美元,但他很快发现这1亿美元对自己设想中的规模宏大的苏世民学者项目来说是杯水车薪。于是,他一边确定师资队伍,一边找更多出资人来向这个项目捐赠。 用苏世民的话说就是:“我又回到了推销创意的阶段,从商业圆桌会议到婚礼殿堂、从达沃斯经济论坛到纽约派对,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跟身边的人讨论这个项目。如果我认为与我交谈的人对中国或教育有一丁点兴趣,我就会提出让他参与出资,每个有钱人都逃避不开我不厌其烦的推销。” 当时,苏世民还向达利欧推销想法,并邀请他出资2500万美元,但在获悉苏世民的伟大“设想”后,达利欧还奉劝他,“你对即将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一无所知”,他最初只是友情出资了1000万美元,后来增资了1500万美元。 后来迈克·布隆伯格给他开了一张支票,他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苏世民会一直不停地要他捐款。 除了募集款项之外,还要进行硬件建设,也就是说苏世民学者项目需要在清华大学校园里从无到有建设一座“实体”的苏世民书院。苏世民的想法是,建设这个项目的主旨应当不仅仅是让全球各地的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彼此在学习期间建立起良好关系。他希望在书院的设计中倾注自己设计黑石办公室的心血和理念。 最终经过了反复的沟通、研究,甚至是唇枪舌剑,集古朴、典雅、现代于一体,融合中西方特色的苏世民书院得以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落成。项目启动之际,中央领导人也发来了贺信:“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识,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祝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取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这也许是苏世民投资创立苏世民书院的初衷和情怀。中国古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苏世民书院这一创举,若以成败论英雄,苏世民肯定算得上一位英雄。[详情]
原标题:围观 | 郁亮追问苏世民:如何寻找“10分人才”?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公众号 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 中房报记者 秦佳丽 | 北京报道 4月10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掌门人苏世民,加入到了“直播带货”热潮。 当天《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正式发售,苏世民出现在线上直播中,另两位重量级人物——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磊、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隔空“捧场”。 两个小时的线上对话中,苏世民的新作只是话题的由头,三位大咖谈疫情经济、谈慈善、谈教育、谈房地产、谈人才管理,更多探讨危机下的企业生存之道。 在投资领域,黑石无异于一个神话,苏世民和彼得·彼得森两位创始人,在1985年以40万美元启动发展至今,集团资产管理规模已达5500亿美元,其中房地产的资产管理规模3250亿美元。近两年,黑石集团瞄准在华房地产和物流仓储资源,先后拿下了新加坡丰树集团在上海的商业项目、香港国际建投和上海长泰广场,投资热情高涨。苏世民本人也因此获称“私募界的巴菲特”“美国房东”。 对话苏世民,郁亮不吝赞美对方“传奇的商界前辈”“机会难得”。如果透视万科过去数年的运转轨迹,便不难理解郁亮对苏世民的这份尊崇。 近年万科与黑石在物流、投资领域有过不少合作,2016年,万科曾以128.7亿元代价,从黑石手中购入印力集团。郁亮说,万科的合伙人机制、跟投机制,乃至捐助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专项基,都离不开黑石的启发。 整场隔空对话中,郁亮对于寻找“10分人才”问题格外执着,他认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但似乎苦于如何寻找。 以下是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与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的对话实录(有删减): 郁亮:在您的书里,有一张您戴着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非常打动我。书里面您说“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作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是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我想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苏世民书院。 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郁亮: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2000年之后,又发现这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企业有两个问题,发展急需资金资本,也需要知识资本,两者平衡非常难。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苏世民: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 举个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例子,两年前,黑石准备在内部晋升一位人才成为总裁,我们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进而才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郁亮:我明白了,先要找到人再找到钱。但我的疑问在于,苏世民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8分的人才,那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十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需要去做决定,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 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 [详情]
莫让浮云遮望眼:从脱钩说起 || 大视野 来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秦朔 地球正在艰难中转动。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今天全球共同的枷锁就是新冠病毒。它销蚀活力,阻碍交流,压抑人心,制造矛盾,而且一波一波,从快战到慢战,远比我们预料的要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4月9日说,“虽然大家已经目睹了新冠病毒对发达国家造成的危害,但它在更贫穷和更脆弱的国家可能造成的破坏仍未完全显现”。非洲的疫情已经在冒烟。 在某种意义上,新冠病毒才是全球化的象征,一地不宁,天下不宁,“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病毒无形,伤害无穷。世贸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2.5%到8.8%,全球贸易将下降13%到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 病毒也让无数预测变成“测不准”。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2月6日预测,今年美国GDP增速为2.25%,受新冠病毒拖累约0.4个百分点。4月8日他说,美国GDP二季度可能萎缩25%到35%,全年萎缩4%到5%。比他悲观的是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他说二季度美国GDP可能出现50%的萎缩。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4月底将有超过2000万人失业,全国失业率将达到15%。 这就是新冠病毒对第一经济大国的打击力度。有人计算,如果美国二季度GDP真的下降35%到50%,中国GDP有可能在当季成为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不会有谁对这个苦涩的第一感兴趣,但这种可能性还是有助于我们用稍微平和一点的心情看待自己:相比起来,我们逆转危机的时间算是快的。 周五晚上,中信出版集团举行《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文版在线发布会(新浪财经视频直播专题)。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家之一,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说:“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恢复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世界版图扮演很重要的地位。” 和苏世民对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家之一、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说:“到哪里投资?Here!在何时投资?Now!就是今天的中国。”今年2月高瓴集团逆势成立了高瓴创投,专注投资早期项目,首期资金100亿元。 把整个逻辑梳理一下,并不复杂: 1、如果疫情长期化,无论是哪里,最终都要靠科学解决。急也没用。按医学专家要求做好防范就行了。不适应就慢慢去适应。 2、如果疫情很快结束,或影响最小化,无论哪里经济都会迅速反弹,正常化。 3、如果疫情结束,但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国际秩序产生深刻的后续影响,则我们现在就要仔细研判,但绝不要惊慌失措。要尽可能不受疫情带来的恐慌的影响。否则,以为得出了正确判断,其实这些判断是在特定时期所积郁的情绪中形成的,很难说没有偏差。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我曾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交流,当时不少企业也很恐慌,我说,我们要坚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站位,“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强定力,勠力同心,共赴未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是元代王冕写梅花的诗,后面一句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时此刻,无论看人看己,看天下,胸中确实要有点清气,才能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疫情会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什么深刻影响呢? 从最近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交流看,人们最大的担心不是经济复苏,而是疫情会不会成为全球化的转折点,从此开始“去全球化”,“脱钩”?从开放渐渐走向封闭,从合作渐渐走向分离,各顾各的,各防各的,民族主义高涨,民粹主义升级,国与国、人与人、族与族、层与层的冲突常态化,而安宁的净土和稳定的发展环境离我们远去。 如果是这样,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外部环境就会起变化,而当压力由外传导于内,又会促使内部矛盾显性化,复杂化。中国本有很大潜力和增量空间,通过发展消化存量的问题,但如果全球化天花板提前触碰,外部空间收窄,矛盾就可能内卷化,发生所谓“熵增”,即整个系统内部出现混乱的概率大大提高。 不少朋友惴惴不安,又无可奈何,觉得脱钩很难避免,眼睁睁看着世界一步步向“脱”的方向走,而“后真相”时代的社交媒体又不断强化冲突性的一面,扮演着“脱钩助推器”的作用,殊不知今天的口水也可能变成明天的火药。 如此气氛之下,人们无法不联想起各种“陷阱说”—— “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在总结雅典和斯巴达的30年战争时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金德尔伯格陷阱”:发展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最早提出,正是美国取代了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却未能跟进发挥英国提供全球公共品的作用,因而导致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十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后来引申说,和“修昔底德陷阱”一样让人焦虑的,是一个无力或不愿意提供充分全球公共品的新兴大国。 这些说法,过去十年已在流行,映射的都是中美关系。但最近几年特别是由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加剧了双边关系中对抗性的一面,让“陷阱说”似乎成了“必然如此”的宿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最近指出,近两年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智库、媒体、民间舆论,对美国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不再容忍美国攻击中国。双边关系下滑的速度加快,战略互信缺失日益严重,民间相互反感的情绪前所未有,经济和技术逐步脱钩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各方面的交流也将进一步压缩。在经济、技术、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方都在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中国不希望中美经贸、技术脱钩,但正在为此做思想和物质的双重准备,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整体而言,我们对美国的不信任和反感达到了中美建交41年从未有过的程度,这是中美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的时间和下滑的底线均难以预料。 王教授的悲观溢于言表,而大半年前,他在文章中还强调,尽管两国各自的情况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但双方仍应不忘初心、保持定力,不被一时一事所惑,不为一局一域所扰,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他说,同美方“对骂”“对打”,恐怕正中美国那些反华分子之下怀。中方不能按美方的脚步和节奏起舞,而是应反其道而行之:美国有人想让两国“经贸脱钩”“技术脱钩”,中方就应当坚持在经贸和技术领域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多边合作;美国政府要封杀华为,华为就要坚持同美国企业合作,继续聘用各国科学家,而没有必要在中国封杀苹果公司;美国要限制双边教育和人文交流,中国就应当继续努力扩大同美国社会各界的交往;美国官员到世界各国渲染“中国威胁”,中国就应当加大同这些国家的接触力度,而无须复制美国的方式,比拼谁的嗓门更高。 可见形势正急剧变化,且“自我加强”。 去年任正非多次说,反对抵制苹果公司,“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但今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说,“中国政府不会让华为任人宰割,或者对华为置之不理。为什么不能基于同样的网络安全原因,禁止美国公司的5G 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机、各种智能终端在中国使用呢?” 如果真的出现大脱钩,全脱钩,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此时脱钩,不是像上世纪50年代中美本来就没有怎么融合的脱钩,也不像美苏冷战时期各组一个阵营对抗的脱钩,这两种情况本质是“疏离”,即本来就不在一起,只是隔空对抗而已。 现在的情况是,中美已如此之深地交融了40多年,两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此时脱钩是要剥开已经长在一起的关系。不仅艰难,而且残酷,对世界也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 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就是再有几个月的事情。如果中美脱钩,影响也许是几十年,几代人。 20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卡尔·多伊奇在《国际关系分析》中写道:“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横遭扼杀的话,那么,凶手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将会是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我们能够战胜饥荒和瘟疫,却无法对付我们自己铸造的武器威力和我们作为民族国家所变现出来的行为。……既然我们的生活如此深受国际事务的影响,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反应又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决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先有准确的理解,才有明智的决断,才有经得起考验的行动。 中国国家领导人2015年访美时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们无畏挑战,要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但更要防止战略误判,不要把“脱钩”简单化,扩大化,推到极致,变成一种思维范式甚至“政治正确”。我们要更全面和透彻地思考脱钩,从中找出最符合中国大局和世界大局的前进路径。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脱钩在哪些方面是可能的与现实的? 举个身边的例子。长三角A市前一段被划为疫情所在区,该市一部分肉菜供应一直从邻省B市的几个大仓调运。由于疫情,B市禁止车辆开往A市。A市只好选择本省非疫情区的C市作为中转站,调集一批集装箱车头开到C市,物流车也从B市开到C市,在这里“甩挂”(换车头交接)。A市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保基本”必须百分百由自己做,即猪肉和绿叶菜全部本地解决,目前已经开始做了。“否则,老百姓一投诉,市领导每天打几个电话,今天这个超市缺货,明天那里又没有了,怎么受得了?” 我们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同样的种族和语言,有强大的国家调动能力,尚且出现了对疫情区域断路、封堵、断供等情况,对那里的人也充满不信任,因此要打破原有地域分工,加强自控力自给力、对本地百姓负责;那么在全球,经过疫情冲击,有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在与基本安全保障相关的领域,更加回归本土化,打造“安全供应链”,这不是很正常吗? 再从全球贸易占GDP比重的下降,全球价值链增速的放缓,全球化分工带来中间产品运输距离变长、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等等因素看,在贸易发展和专业分工这个方面,“去全球化”的调整,从2008年之后已经发生,疫情只是新的推动因素。 中国是全球化受益者。但不少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导致其母国产业空心化,失业增加,政府补贴与资助增加,而跨国公司为赢得资本收益最大化在全球寻找“纳税洼地”,在母国纳税比重很小,如此就会造成资本和就业、国家之间的冲突,这也是特朗普一直呼吁制造业回流、缓解国家压力的原因。 我们也要明白,即使没有疫情,中国供应链也有可能发生一定的调整。 一是中国自己的外向型制造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和国外“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压力,近年一直在加强海外投资。中国资本到海外形成的资产,还是中国人的。这和当年日本从GDP(国内生产总值)时代到GNP(国民生产总值)时代的变迁很相似。 二是在中国投资的外企,基于成本等原因也有迁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最近发布了2019年度“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展开相关问卷调查”,有3563家企业(其中2990家为中小企业)参与。在回答“在海外设有基地,将进一步扩大进驻”的企业中,列举中国的企业的比率减少7.3个百分点,减至48.1%,回答越南的企业则增加5.5个百分点,增至41%,越南与中国的差距从2018年度的19.9个百分点缩小至7.1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的情况。 一是作为全球供应链龙头,又有庞大的市场,中国供应链整体优势依然明显,有移出,也有大量流入(如特斯拉)。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4年下降,2019年比2015年下降了31.5%,但中国占全球FDI的比重从2015年的6.7%提升到2019年的10.1%。这说明,中国市场规模以及开放程度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依然吸引着大量资本流入。全球资本并未和中国脱钩。 二是不少国家都在推进制造业向母国回流,但基本上事与愿违,说明要逆转产业规律和效率原则,并不现实。以美国为例,美国在高端制造(如芯片)方面有强大优势,但一般制造业已经不是其优势,很难再回到本土复兴。就算回来了,也没有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大量经过培训的熟练工人去支撑。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乏力,制造业岗位一直空缺,而且工人的劳动效率并不高。美国如果一定要复兴制造业,出路不是提高贸易壁垒和惩罚性关税,而是要从基础设施系统和劳工培训体系这些方面扎实用力。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单从供应链看脱钩,我们在分析后就会明白——供应链的脱钩会有,但是是局部的,小规模的,而且是被疫情压力强化的。疫情一旦过去,真要脱钩,也不容易。同时,有些领域的供应链集聚在加强,就像最近全球多国都希望中国生产和出口更多的医疗防护用品,供不应求。指望每个国家的医疗物资将来都自产自供,是不可能的。除非发生冷战,中国被极度孤立,否则,始终在造福全球消费者的中国供应链的地位不会动摇。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同时也要清醒,千万不要把某些枝节性的调整扩大成所谓全面、全局的脱钩,自乱阵脚。 我在上周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傲慢》中指出,人类在21世纪前后几十年的商业文明史,中国篇章可能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亦指出,中国走过的道路,显示出了制度变迁的能动性、浮动性,以及自我调整的可能性。这是中国成就的一个关键。 我从不浮泛地夸耀中国道路,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现代主体性的建立,民智民情的理性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还是“半成品”状态,还在路上,但我对中国抱有坚定信心。信心在于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过去几十年,由于对外开放和对内激活,中国吸纳了最多的信息,产生了最大的变化。我们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们肯干,“实践出真知”,“干中学”,熟能生巧,越干越会干,中国道路不是说出来的,是亿万人民干出来的。 如同《麦肯锡中国报告》(2019)指出的,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相对在上升”。 我真正担心的是,在全球经济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中国也有潜力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大趋势之下,我们因为心态的问题,认知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克服大国崛起中一定会遭遇的困难,回到非黑即白的二元框架,自己踩灭复兴的火把。 再回到脱钩问题,我们不要把脱钩概念化,简单化,而要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层次上详加区别,寻找最优解—— 在贸易和供应链意义上,我们如何认识脱钩?如何善加应对? 如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如何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创造更多“中国人的GDP”? 无论是出口还是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如何变革自身的思维和行为,以诚信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贸易环境中,中国该如何从中日韩和东南亚等近邻做起,在自由贸易方面进一步突破,又该如何考虑到美国的切身需求,实实在在推动两国已经达成的第一阶段协定并在未来开启第二阶段的谈判? 我们如何和欧盟之间加强互信互利,又该如何在“一带一路”上释放创新的力量? 面对脱钩的压力,最忌不加区分,不作消化,一脱了之! 第二个层面是国际秩序。近年来,特朗普以自我为中心,不断退群,中国反而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因素,有什么理由和国际脱钩呢?在中美关系的大变局中,我们也要异常冷静,从中国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利益出发,尽可能寻找更多的压舱石。第一块压舱石依然是经贸关系。在美国政府不断情绪化变脸时,中国对美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也是一块宝贵的压舱石。希望民间通道也能成为压舱石。对美国一部分政客、媒体的抹黑,相关部门要针锋相对地回应,但我们更要心中有底,抹黑中国是一些美国人的饭碗和“不变的永远”,抹黑了几十年了,但中国黑了吗?清者自清,中国的健康发展就是对抹黑的最好回答。同时,我们一定要谨防“中美关系无所谓”、“美国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离了谁照样发展”、“大不了重头来过”等等迷思,防止出现不可控、不可逆的重大变局。我们也要更加开放,让别人更便利地了解自己,即使有些批评也不要惧怕。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中国人都是外交工作者,都应该更加负责。 去年底,我在西安听了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的演讲。他刚去过阿富汗,讲了一个“阿富汗陷阱”的故事。在1840年前后,英属印度和阿富汗之间发生过一场英阿战争。战争的背景是英俄在中亚地区的角力。战争的结局,则如马克思在《印度史编年稿》所写的,“1842年1月13日,贾拉拉巴德(注:阿富汗东部城市)城墙上的哨兵们眺望到一个穿英国军装的人,褴褛不堪,骑在一匹瘦马上,马和骑者都受重伤;这人就是布赖顿医生,是三星期以前从喀布尔退出的一万五千人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因饥饿而濒于死亡……”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这里不作展开,余永定所强调的是,战争最初的起源是1839年,一个从未到过阿富汗的英国政府的主要顾问,怀疑俄国要把阿富汗作为进入英属印度的垫脚石,阿富汗领导人是“亲俄的代理人”,于是英国要推翻他,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台,为此远征喀布尔,建立了傀儡政权,阿富汗人坚决反抗,1841年底英军撤退,山路崎岖,一路被阿富汗人伏击,全军覆没。 事后的文献表明,英国政府顾问一开始的怀疑并没有什么依据。 “阿富汗陷阱”说明,大国角力存在各种可能,不一定导向战争,但如果一开始就被错误的预设(如英国的“俄国威胁论”)牵引,不断加强,没有回旋调整机制,最终真的会发生战争。 很希望余老师能把这个故事用英文写出来,在Project Syndicate(财经专栏辛迪加)发表,让美国政客读读,同时,中国人读一读也会有所启发,就是我们在面对客观问题时,能不能仔细辨析,看到更大的大局,从建设性角度寻找生机?太平洋的宽度真的容不下两边的分歧了吗?两个世界同样需要的伟大国家真的只能向剑拔弩张的方向迈进了吗? 上周我和一位著名投资人交流,我说想写一篇“永远不要和改革开放脱钩”的文章,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中国的底线思维。如果和外部世界真的有所脱钩,我们更要加强对内开放,让要素更加公平、自由、高效地流动,稳定预期,激发活力。而且,这不应该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益之计,应该是中国发展之基,是全社会的共识。 朋友说,希望你加一个观点,某些局部的脱钩和调整不可怕,中国也有消化能力,但是千万不要脱轨。 所谓脱轨,就是和追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大目标脱轨,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秩序脱轨,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现代价值观脱轨。 从我几十年和社会各界、企业以及公务员的交流看,大家都深深热爱自己的国家,珍惜国运,希望不折腾不摇摆,一直向前走。中国能复兴,不仅靠生产力的进步,更是现代价值观确立的结果,即尊重个人权利,释放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定需要一个改革、开放、稳定、激活的大环境才行。 最近看到社交媒体上的很多污名、攻击、仇视,以及对复杂、专业问题随意的、不加思考的乱议,南辕北辙,我深感担心。很多人说,美国社交媒体上仇视中国的声音很多,我想说,美国一些人把自己命运的沉浮归咎于中国这个“假想敌”,这不是明智的表现,而是下沉的表征。不值得仿效。同时要看到,美国始终也有严肃的自我批判的声音,促使其校正。对这个民族内蓄的力量,千万不要有丝毫低估。总之,我们不必在这方面消耗太多精力,中国要做的事太多,要补的短板也很多,如果让“口水”影响政策,声音越极端越有市场,绝非国家的福音。 中国要光荣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商业创新等等。只有在文明意义上得到世界认可,我们才算真正实现了复兴。 美国近年来的软实力一直在流失,但美国当初能成为“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主要推动建立者,软实力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早在“一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就到欧洲,力图推行“理想主义”外交,他推崇普济主义和个人理性,但他提出的外交公开、航海自由、民族自决、门户开放等国际新秩序(“十四点和平原则”),与英法等国的秘密外交、殖民统治、海上霸权、肢解德国等特权政治思想存在深刻矛盾,最后被英法拒绝。“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承袭了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并加上了大国责任、权力和协调一致的考虑,最后美国推动在战后建立了联合国安理会、大国否决权等机制,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和“一战”后对德国的残酷打击不同,“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支持了德国的经济复兴。 回顾历史,美国之所以能超越英国等老牌国家的旧秩序,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了更加开放和平等的价值观,所以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今天中国的文明崛起以及新型领导力的确立,仍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过有一点很明确,我们只有向世界证明,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是更具友好性、建设性、正外部性的,才能得人心,拥抱世界。 这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心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历史所形成的基因,既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一面,也有愚昧的一面。我们有过很多教训。所以一点也不能浮躁,不能浅薄,不能轻狂,不能内心焦躁又脆弱,那样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浮云迷雾。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路还长,要沉住气,和时间为友,与规律相伴。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赵可金,《理论驱动与大国崛起——美国的经验》,国际展望,2013年第6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详情]
对话内容精选: 关于投资机会: 张磊:“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现在就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苏世民:“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于企业应对危机 苏世民:“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张磊:“活下来,保证在游戏中不出局(Stay in the game)。” 关于教育与公益捐赠 张磊:“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苏世民:“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 这是一场中美“PE之王”之间的对话。 4月10日晚,在中信出版社举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线上新书发布会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为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站台,并与后者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张磊掌舵的高瓴资本,如今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资金管理规模超过650亿美元。而苏世民则被媒体称为“私募界的巴菲特”,他创立的黑石集团业务领域涉及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等,素有“PE之王”之称。 一直以来,PE投资都被认为是以高效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深度参与、助推产业变革的积极力量。在资本市场风雨飘摇、全球化前景云波诡谲的当下,中美“PE之王”的跨洋对话,就有了一层特别的意义。 “现在就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两位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面对以“发现周期”、“穿越周期”著称的中美两位PE掌门人,当晚的主持人开场就问出了观众最关心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的董事长,苏世民首先选择了为房地产代言。他认为,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全球范围内,在地产领域,买仓储地产是个大机会,源于各类地产价格都下降,而仓储空间是全球越来越多国家更多利用网购环境下最需要的。 除此之外,苏世民也认为,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在家隔离,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而张磊的回答就更为直接,“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现在就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在张磊看来,虽然中国也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但是中国也蕴藏着让其他国家羡慕的巨大需求潜力。比如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仍然会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他还具体解释了自己眼中的中国产业投资机会: 一是科技创新企业。如今消费互联网的渗透总的来说已基本到头,未来机会在服务企业。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和无数科技创业公司,正在以前沿科技激发新的产业变革。高瓴创立至今15年来,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很重要的投资领域。近期,百亿规模高瓴创投的推出,正是希望延续高瓴持续创新的基因,专注技术和产业创新方向,激励这个领域的创业者。 二是医疗健康产业。现在中国还在起步阶段,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当然,这个领域创新的规律决定了,其需要的是“不求短期回报”的长期价值投资的支持。 另外,实体企业转型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比如百丽、格力电器等优秀实体产业代表,正在在不断拓展他们的渠道,把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高瓴愿意与这些公司一起拥抱变化,向新兴科技敞开怀抱,帮他们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企业经营更高效、数字化,甚至能更直接地触达消费者。 张磊的强力推介,把话题引到了“中国时间”。苏世民也补充道,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23亿定增凯莱英,还是超13亿增持微创医疗,抑或是参与国产乳业品牌君乐宝的融资,高瓴资本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也在践行着张磊强调的“重仓中国”理念。而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其在2月底逆势成立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高瓴创投,首期规模约100亿元,挖掘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的优秀创业公司。高瓴创投自成立以来,已经密集落子,投资了一批科技创新公司和新兴消费品牌,包括驯鹿医疗、瑞博生物、Agile Robots、同余科技、喜茶、完美日记等。 “活下来,Stay in the game” 在面对“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的问题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第二,也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第三,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苏世民强调。 对此,张磊深表赞同。危机之中,企业只有两个原则,第一是活下来, 保持在游戏中不要出局(stay in the game)。只有保持在场,才能看到许多东西,把自己对于市场的反应鉴别出来,成为经验或者教训。第二个原则是,记住第一条原则。 “我们推出了百亿级规模的高瓴创投,也在以各种方式、全天候地加大对我们看好企业的支持,可以说疫情并未打断我们“重仓中国”的节奏;相反,我们认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通过积极有效的资源配置,去支持创新、创业的力量。”张磊说。 而对于如何识别好的公司,并给出恰当的估值。两位掌门人的观点也颇为相近。 苏世民说,黑石的做法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去追随着市场的新趋势。但同时强调估值原则的一致性,“我们不会被暂时性的,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困扰。”苏世民强调,“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 张磊则进一步强调,要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新概念。“在实践中分辨并不容易。我们的长期标准包括时间,包括价值创造。投资要做时间的朋友,我们看待商业模式也是关注‘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伟大的公司都以时间维度,关注长期价值。比如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价值,而不是短期内是不是能挣钱。比如,2014年我们投资了会议平台公司Zoom,该公司也是直到大概一年前才开始盈利。对于企业家来说也是一样,‘不要看市场能给你何种估值,而是看你创造何种价值。’”张磊说。 同时,张磊也呼应了苏世民“估值的一致性原则”:投资有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我们坚持投资的一致性,看起来似乎有些保守,但有时候我们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碰巧成为了投资人”。苏世民先生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他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除了黑石掌门人这个身份,苏世民在中国为更多普通公众所认知,可能源于其在2013年启动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项目。而张磊在产业投资之外,也做了很多教育、公益捐赠,包括对人民大学和西湖大学的捐赠。当晚,两人也分享了各自对于教育、公益理念的看法。 苏世民认为,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这都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对此张磊深表赞同。他同时表示,在中国,慈善捐赠可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参与其中,这是非常积极的趋势。他同时强调,对于慈善行为,应该不问动机,不管多寡,都应该鼓励。每个人做慈善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捐赠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的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只要他的努力能够帮助这个社会,那么他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 而对于两人都持续投入的教育捐赠事业。苏世民说,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谋生。他介绍,在美国自己帮助了大概一千名贫穷学生完成学业,之后他们都拥有了很好的事业。而在中国,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张磊也认为,教育捐赠能给更多的年轻人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实际上,张磊跟苏世民是老朋友了,还都是耶鲁的校友。“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就是去耶鲁留学。今天,苏世民先生作为耶鲁的毕业生回到中国,把许多外国学生带到中国留学。”在张磊看来,“这好像一个奇妙的轮回。” “包括我跟苏世民先生在内,一代代人的发展都受益于教育,所以,我们对教育捐赠都充满激情。”张磊说,“在我看来,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详情]
原标题:张磊、郁亮对话苏世民: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机会吗? 头图|IC photo,图为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 2020年4月10日晚,有两个男人同时直播,一个是广为人知的、做企业家失败后勇敢当起了主播、卖货还债的罗永浩,另一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73岁的美国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史蒂芬·施瓦茨曼)。 我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罗永浩,选择了苏世民,一个穿越过七轮周期的投资者。 我们的选择遵循了苏世民25条生活和工作原则的第一条:“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苏世民对选拔人才的渴求更高,他说黑石只招10分人才。他有一个“八九十”人才观:得8分的人是任务执行者,得9分的人非常擅长执行和制订一流策略。如果公司都是9分人才,就可以获得成功。但10分人才,无须得到指令,就能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10分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在其个人传记《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里,他写道:“我和彼得(虎嗅注:黑石另一位联合创始人Peter G. Peterson,彼得·彼得森)向来坚持招聘10分人才。今天的黑石可以从最优秀的年轻毕业生中进行选择。2018年,我们的初级投资分析师岗位收到了14906份申请,而我们的岗位机会只有86个。黑石的录取率为0.6%,远远低于世界上最难进的大学。如果现在要我申请进入自己的公司工作,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被录用。” 这本书的腰封上挤满了大佬,随便一个都可以拍一部个人传记片。 马云评价苏世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苏世民的故事尤其曲折与传奇。苏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但他在这本书中坦诚讲述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让每个人受益。” 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场中美两地连线直播的由头,苏世民写的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文版2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上市,但由于疫情原因——尤其是美国现在成了全球的疫情中心——让这场原本应该是现场签售会的活动变成了线上直播,虎嗅也进行了同步直播。 虎嗅直播间,图为虎嗅编辑敲敲格跟网友互动 虎嗅也借新浪财经直播间的主持人之口问了苏世民一个问题:美国目前普通阶层到经营阶层的跃迁难度大不大,跟1980年代相比,一个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 苏世民回答道:“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人们的购买力旺盛,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到60、70、80年代也是非常好的。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发展得很好。这帮助了人们去实现美国梦。其实,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看到其他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也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当然,还有一些政治性的力量也变得不再那么具有敌对性了,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财富也在不断增长,中国梦就像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那样,也是可以实现的。我想,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是乐观的。” 这场直播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来了两条大鳄——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和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 整场直播下来的直观感受是:在苏世民这个“华尔街新王”面前,张磊收放自如、谈笑声风,郁亮则像个一心求问、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聆听大师教诲机会的学徒。 当主持人问郁亮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郁亮诚实地回答说:“没有。我主要是想向黑石学习,我觉得这次机会太难得了。” 根据郁亮透露,万科一直在学习黑石。包括日前4月2日万科捐赠价值50多亿的万科企业股在清华成立万科公共卫生学院,郁亮表示,也是受到了苏世民在清华捐赠1亿美元成立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1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共筹集3亿美元作为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永久运行基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2020年1月2日,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位列《福布斯》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第6。 多年前,郁亮去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参观,当他了解到黑石采用的是跟投制度后,万科也跟着推出了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郁亮对苏世民说。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的董事会主席,郁亮虔诚得让人费解,苏世民的这本书的中文版上市以后,他说自己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还推荐给了朋友、同事和他孩子。 1985年,苏世民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如今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房东”。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所以黑石又被称为PE无冕之王,而苏世民亦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或“私募界的巴菲特”。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线上对话涵盖了当下的新冠疫情、潜在的经济危机、全球化、慈善、财富、人才选拔等。 话题自然而言从眼下我们正在全球面临的新冠疫情危机开始。苏世民表示,这次的危机跟2008年的经济危机非常不同,“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我觉得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会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人们可能会觉得在中国比在其它地方更加安全一些。”苏世民说。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对话的原汁原味,虎嗅汇编了对话的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第二,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 第三,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重要的是我们对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左:苏世民,右:张磊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李斯璇(主持人):很多国家封城或者是封国,美国的市场也经历了很多动荡,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能够转危为安,还是仍然还会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苏世民: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就是我们的中央银行,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更加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政府会使得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新的信息,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李斯璇:另一个问题,关于反全球化的趋势,您觉得它是正确的吗?有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吗? 苏世民:其实这个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再去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因为中国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一开始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是开始进入了一个暂停阶段,但是现在我们能够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其实对于中国的依赖性也是非常大的。虽然说各个国家也都在关闭自己的进出通道,但是毕竟我们大家面临着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灾难,肯定会对我们的生活、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很多的人在抱怨暂时性的关闭。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全球的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 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危机下的中国机会 李斯璇: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投资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这个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李斯璇:我们也看到全球的供应链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干扰。对于中国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他们想要去海外投资,这类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苏世民:我觉得未来也会在中国更多的投资,因为我觉得,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做得越来越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了。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慈善和捐赠 李斯璇:我代表一位来自新浪微博的网友提问: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会参与到公益当中,这会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文化。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是做公益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我们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资金。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不起的事情。 李斯璇:关于(外界对)财富的一些批评,我想听一下您的观点。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 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其它的一些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 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我在我们国家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毕业或者去研究生院进修,他们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建立了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 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苏世民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长期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自己都在永远不断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左:苏世民,右:郁亮 郁亮:在您的书里,我看到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苏先生有张戴着一顶工程帽在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视察的照片,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您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对我们来说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李斯璇:我还有一些问题向郁亮先生提问。万科最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清华设立了公共卫生学院,我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未来万科和黑石或者苏世民书院有没有考虑在公益方面、教育方面有具体的合作呢?(详见虎嗅4月2日发表的《捐给清华50亿,王石和万科的初心有了归宿》) 郁亮:我们在清华做的万科公共卫生学院,也是受到了苏先生在清华做的苏世民书院的影响。苏世民先生做公益慈善很久,在教育慈善方面也早很多,我们起步比较晚一点。正好新冠疫情使得我们全体员工做了决策,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情。当然,我们希望跟黑石不光在业务上有合作,未来也可以在公益上有合作。我觉得我应该像苏世民那样,戴着工程帽,去看看我在工地上能够做些什么。我希望向苏世民先生学习,重新回到创业状态,把项目做好。 企业的信誉问题 李斯璇:关于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他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张磊忍不住在那儿笑)。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他们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也需要挣钱,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 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的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左:主持人李斯璇,右:苏世民 李斯璇: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 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方面,有的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的公司,有时候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比如to B,或者to C,或者to VC这样的商业模型。 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有的时候关于时间,关于收益、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 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的。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 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苏世民)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人才选拔和公司治理 郁亮:在书里面,苏世民先生说了一条10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您本身就是一个10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您能够找到10分人才跟您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10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是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10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您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是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本。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两年之前,我们在黑石集团选举了一个新的主席,我不会在意为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医疗公司。 金钱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金钱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10分人才,书里面说10分人才找10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10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10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7分、8分的人才,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10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者。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我们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我们的孩子,能够去获得和响应别人的拥抱。 张磊: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我们也尽量总结了我的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 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 我对于大家的一些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有一种叫“关系”的文化,我们可以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最后奉上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摘录自《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 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 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 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详情]
原标题:高瓴资本张磊、黑石苏世民、万科郁亮最新交流:我们如何度过疫情危机 精句摘录: 苏世民精句: △ 我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基本恢复之前的水平。 △ 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当前环境下,很多人认为“逆全球化”被加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 △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 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 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 张磊精句: △ 当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机会。 △ 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同时比如2B或者2C,或者2B+2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比如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 2020年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暨《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发布会上,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与高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就疫情之下如何评估资本市场的表现,投资人如何调整策略、规避风险,如何判断新的投资机遇等话题展开“云对话”。 苏世民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时刻也要发现转机所在。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而张磊在交流过程中则直接坦言,当下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是在中国,当前是重仓中国的好时机。郁亮则与苏世民探讨了合伙人机制等话题。 以下是苏世民精彩观点摘录: 大家晚上好,因为在中国可能是晚上了,但是我这边是早上。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会和大家来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大家在现在这样一个比较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有一个好的前景,我也相信我们的情况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在努力工作,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其中有一些是成功的经验,有一些是我犯过的错误,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在将来更加成功。 我知道现在的环境很有些艰难,我之前经历过很多次全球性的危机。最近一次遭遇的危机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现在是非常不一样的,当年是一个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危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冠肺炎)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美国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很多干预,美联储也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美股市场)的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目前大家会争议市场是否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或者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具体而言,我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基本恢复之前的水平。但我认为,中国的财富在不断增长,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是乐观的。但中国目前的供应链可能会遇到一些影响,但我认为,中国企业也会在中国做出更多的投资,因为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一些年内,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在当前环境下,很多人认为“逆全球化”被加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对于中国的依赖性很高,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全球化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容易应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年轻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很多时候,一些周期性的问题我们是没办法避免。我们也需要仰仗这些年轻人,让年轻人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其实,我们公司也经历了很多的危机,而且每一次我们遇到这样的经济危机时,我们都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能够观察到一些新趋势。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我想从宏观的角度去大概谈一下,因为每个政府都有一些自己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果你觉得你的国家基础很强,那么在疫情过后可能会有一个反弹。另外,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眼光去分析,比如,美国人在1982年的时候买一个房子是非常便宜的,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变。也就是说,你在1982年买的一个房产,在1992年还没有增值,但是在后续它有一个增值空间的可能,会增值15%-20%。所以你要有一个判断,对于它的增值时间或者区域。你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因为它会发生的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中期性的影响。 高瓴资本张磊对话黑石CEO苏世民: 当下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非常高兴在这里能够看到您。我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这是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企业家,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其次,也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最后,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我们现在有很多远程的学习机会,在家里面也能够和世界各地进行连接。例如,现在沟通的方式特别便捷,不管是在北京、上海、香港或者其它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一些新技术、新观点、新机会。 掌握跨行业的技术知识是比较难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也在和很多企业家交流,我告诉他们有两个原则:第一个,要呆在家。第二个,记住第一条原则。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我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可以说我们现在都在关注这些国家发生的情况,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通过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 张磊:比如说您的书里面有一些您的照片,我们能看到您在不同年龄段的一些经历,我们也非常钦佩您的成就。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能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大体总结一下我们公司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有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与我们公司的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 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我们对于大家的一点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处于一种“关系”的文化中,我们需要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互动提问: 提问1: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参与到公益当中,目的在于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如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这是做公益一个强大的动力。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 最近我留意到,万科向清华大学捐赠了50亿元人民币建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我也在慈善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举个例子,在美国,我帮助了大概一千名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完成学业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一般的美国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在2011年开始筹办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年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的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先生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一些人的各种各样的世界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每一个自己都需要永远不断地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提问2: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以下是在中国的一些潜在的机会,我觉得比较有趣。 一是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电商,或者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他们都发展得很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的就是如何利用技术让生产力更加高效,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更关注这些方面。 二是医疗产业。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医疗,这其中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我们还有一些传统公司需要转型比如百丽女鞋、格力电器等他们也在不断演进,希望进一步升级,做得更好。他们也在不断拓展他们的渠道,把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更好地和消费者进行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术来帮助传统企业进一步升级和转型。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用技术使得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别人。我们也希望能够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为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我们现在是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具有革命性质变革。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个阶段,会有很多人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提问3: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它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也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是需要挣钱的,所以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会有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提问4: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 也许我本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觉得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当然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一些事件,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同时比如2B或者2C,或者2B+2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比如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哪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否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对话苏世民: 郁亮:大家晚上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黑石,黑石目前的房地产投资组合超过3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当年苏世民先生在哈佛商学院读 MBA的时候,写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投资银行的装修风格会对这些银行的文化或者他们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最早去雷曼,看了他们的风格,预计雷曼有一天会倒掉。苏世民还谈到了“苏世民书院”的整个装修过程都是苏世民先生亲历亲为的,书里面有非常多关于房地产经验方面的细节。 首先祝贺苏先生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在中国出版,看完之后我很受启发,也推荐给了我的朋友、同事,也给我的孩子读。这本书无论对于做企业还是做投资的人都很有帮助,对于年轻人的成长也很有帮助,谢谢苏先生的新书。 在书里面你并不像一个著名企业家,而是像一个朋友,像个长者一样娓娓道来,我想读者一定会很受启发。 第二,我要感谢万科跟黑石的合作,八年前我们两家公司有过在物流、商业跟基金投资方面的合作,双方都觉得非常愉快。我也到过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等,发现黑石的办公室确实像苏先生所说的那样,特别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我发现我们遇到的不同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很勤奋、很优秀。更关键的是,不同办公室的人就像同一个团队,同一个船上一样。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黑石这边采用跟投的制度,把所有合伙人放在一条船上去了。所以万科之后,我们自己也推出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 借这个机会,我想还是能够继续向苏先生请教几个问题。在您的书里,有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有一张苏先生戴着工程帽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视察,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我相信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作为以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我们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一个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 非常感谢您从另外一个角度做出了很好的观察和评价,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郁亮:谢谢苏先生,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内心有股力量,支持他不断做下去,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最终把这么难的事做成了,苏世民先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在书里面,苏先生说了一条十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苏世民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找到十分人才跟他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十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进入了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十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中国企业有两个问题,发展急需资金资本,也需要知识资本,尤其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这两者平衡就非常难。我想问一下苏先生,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金。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举个关于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例子,两年之前,黑石准备在内部晋升一位人才成为总裁,我不会在意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医疗公司。 资金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资金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觉得先要找到人再找到钱,我明白了。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十分人才,书里面说十分人才找十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十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十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七八分人才,但是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十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详情]
来源:e公司官微 “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逐渐弱化对外的依赖,内部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20年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暨《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发布会全球同步直播,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高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等诸多大咖一起探讨疫情之下的全球投资新趋势。 此次对话中,最受关注的可能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和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的对话,这也是因为黑石和高瓴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决定的。以下是苏世民和张磊的一些重要观点: 苏世民:未来世界蓝图中国举足轻重 苏世民认为,受疫情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危机加深了世界的联系,改变了政府的管理策略,减缓了民众的正常生活节奏。同时,这一冲击将在未来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疫情肆虐的全球环境之下,企业如何实现逆袭,苏世民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保有足够的资金。保持警惕,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保持克难攻坚的态度是一家企业永恒的主题。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持有现有投资,直到市场走高、流动性增强、可以实现全价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快速去杠杆化的市场进行抛售。 第二,保护公司的人才资本。雇用和保护优秀人才是一家企业进行高效管理的秘诀。每个人的创新和成长都会为企业注入不竭的动力。因此,危机面前,员工是企业最应该保护好的资产。 第三,信息。在一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能像医生一样诊断出危机带来的影响,然而,能够拨开危机的外壳,提出解决方案,抢占先机,思他人之所思,为他人所不为,才能获得持续赢利的可能。 苏世民还指出,现在全球处在一场人工智能浪潮之中,很多革命性质的变革正在发生,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帮助大家更加真实地体验和感知这个世界。而一个拥有稳固基础的国家则可以迅速回暖重生,中国则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逐渐弱化对外的依赖,内部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苏世民还谈到很多具体的问题,下面列举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 与80年代相比,实现美国梦更难了吗? 在回答“普通阶层到精英阶层跃升的难度大不大,与1980年代相比,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的问题时,苏世民称,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发展是非常好。“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就业体系在美国发展得很好,这会影响人们去实现美国梦,这仍然是可能的,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 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政府干预经济下行是必要的,年轻人有很多机会可以翻 谈及经济危机和信贷危机的区别时,苏世民表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苏世民指出,对年轻人来讲,经历全球性的疫情危机确实是不容易应对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年轻,你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翻盘。 我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不太容易赔钱 “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得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子。也许我本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张磊:投资的机会就在中国 高瓴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近期可谓动作频频,战略进入格力电器、独吞凯莱英23亿定增、携手并购女皇刘晓丹入局华兰生物子公司等等。 张磊认为,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需基础,持续刺激经济的增长,现在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时机。下面是他认为国内极具投资价值的几个方向: 一是新兴企业。中国的电商、科技企业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目前都致力于利用技术手段让生产力更高效,在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发展。这些企业是高瓴资本重点关注的方向。 二是愿意为技术敞开怀抱的传统公司。国内很多老牌公司,像格力电器,也在不断演进和升级。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来不断拓宽渠道,并密切和消费者的沟通。同时,这些公司也在寻找和尝试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并利用先进技术来帮助企业升级和转型。 三是医疗产业。国内的医疗产业现在还在起步阶段,而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医疗,这其中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 张磊和苏世民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来回报这个社会。同时,教育也能够改变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命运。 张磊还表示,虽然中国同西方国家一样,有着人口老龄化和负债的问题。但中国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从农村到城市,这些需求将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中概股投资如何应对? 近期瑞幸造假事件导致市场对整个中概股的关注度上升,不少分析认为,此次造假事件可能对中概股形成较大的信任危机。 对于中概股的投资机会,张磊认为,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人,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张磊补充说,我们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同样,我们在看市场会给出多少估值时,也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最全干货)高瓴资本张磊、黑石苏世民、万科郁亮最新交流:我们如何度过疫情危机 记者|林伟萍 李健 精句摘录: 苏世民精句: △ 我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基本恢复之前的水平。 △ 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当前环境下,很多人认为“逆全球化”被加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 △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 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 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 张磊精句: △ 当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机会。 △ 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同时比如2B或者2C,或者2B+2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比如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 2020年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暨《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新书发布会上,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与高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就疫情之下如何评估资本市场的表现,投资人如何调整策略、规避风险,如何判断新的投资机遇等话题展开“云对话”。 苏世民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时刻也要发现转机所在。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而张磊在交流过程中则直接坦言,当下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是在中国,当前是重仓中国的好时机。郁亮则与苏世民探讨了合伙人机制等话题。 以下是苏世民精彩观点摘录: 大家晚上好,因为在中国可能是晚上了,但是我这边是早上。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会和大家来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大家在现在这样一个比较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有一个好的前景,我也相信我们的情况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在努力工作,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其中有一些是成功的经验,有一些是我犯过的错误,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在将来更加成功。 我知道现在的环境很有些艰难,我之前经历过很多次全球性的危机。最近一次遭遇的危机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现在是非常不一样的,当年是一个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危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冠肺炎)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很多的政府,还有商界人士,大家需要在家隔离,商业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美国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很多干预,美联储也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保证我们的证券市场(美股市场)的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信心。目前大家会争议市场是否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挫折,或者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也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 具体而言,我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基本恢复之前的水平。但我认为,中国的财富在不断增长,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是乐观的。但中国目前的供应链可能会遇到一些影响,但我认为,中国企业也会在中国做出更多的投资,因为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对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可以在本国内部为人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一些年内,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在当前环境下,很多人认为“逆全球化”被加速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反全球化,更多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经商。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对于中国的依赖性很高,各个国家的公司都需要从中国来进口很多的资源。大公司会想,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销售的市场,我们怎么做生意呢?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的。所以我们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东西的成本在美国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全球化运作,我们不能把这个概念和政治上很多概念相混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我们并不是把全球化这样一个趋势完全去除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 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容易应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年轻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很多时候,一些周期性的问题我们是没办法避免。我们也需要仰仗这些年轻人,让年轻人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其实,我们公司也经历了很多的危机,而且每一次我们遇到这样的经济危机时,我们都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能够观察到一些新趋势。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我想从宏观的角度去大概谈一下,因为每个政府都有一些自己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果你觉得你的国家基础很强,那么在疫情过后可能会有一个反弹。另外,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眼光去分析,比如,美国人在1982年的时候买一个房子是非常便宜的,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变。也就是说,你在1982年买的一个房产,在1992年还没有增值,但是在后续它有一个增值空间的可能,会增值15%-20%。所以你要有一个判断,对于它的增值时间或者区域。你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因为它会发生的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中期性的影响。 高瓴资本张磊对话黑石CEO苏世民: 当下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非常高兴在这里能够看到您。我想让您给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黑石集团是如何做的? 苏世民:这是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企业家,必须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够懈怠,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其次,也要确保你的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你的资产。最后,从概念上来讲,你必须要观察到全球的趋势是怎样走的。比如说要跟进资本市场的情况,抓住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对金融领域的洞察,你就不知道未来世界会往什么方向走。 我们现在有很多远程的学习机会,在家里面也能够和世界各地进行连接。例如,现在沟通的方式特别便捷,不管是在北京、上海、香港或者其它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一些新技术、新观点、新机会。 掌握跨行业的技术知识是比较难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新事物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后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密切的关注新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一定要先确保当下的经营业务是稳定的,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趋势。 张磊: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也在和很多企业家交流,我告诉他们有两个原则:第一个,要呆在家。第二个,记住第一条原则。当然在现在的这种时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趋势。在我阅读您的著作时,我能够看到,每一次遭遇危机的时候,您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危机会带来什么吗? 苏世民: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诊断出危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其他人发现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去修正问题的话,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同时思考在这个危机之后,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去从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看到,人们从很多角度都能够感受到对于安全的威胁,所以我想,未来人们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我们明白了怎么能够让人有这种安全感,我们就能够持续赢利。 张磊:我的儿子今年十几岁,他也对您的书很感兴趣,您的书中提到了诚实、热情,您也提到了很多您的大学生活,提到了雷曼兄弟。可以说,这本书能给年轻人很多帮助,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忠告和建议。 苏世民:可以说我们现在都在关注这些国家发生的情况,我们会关注未来的趋势。我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挫折,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最终取得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培训,通过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 张磊:比如说您的书里面有一些您的照片,我们能看到您在不同年龄段的一些经历,我们也非常钦佩您的成就。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品质,使您能更好地用不同视角去看。 苏世民:大体总结一下我们公司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比如,我们的资产有数千亿美元,我们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公司雇佣了一些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非常年轻。当然我也雇佣一些年长的人,我们需要这些聪明的员工,但也要关注那些不仅聪明,而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在我们共事过程中,我们看出这些人非常坚韧、具有灵活性,而且有一种冒险的精神,而且能够冷静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优秀的人才,跟他们合作,这些人既非常聪明,为人又非常好。我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很多讨厌的人,这与我们公司的文化有关,我们会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贡献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指导年轻人取得成绩。 看到这些现象,我也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我在书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我们对于大家的一点忠告就是,在人们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乐于冒险。但当人们超过40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他们的声誉已经初步建立,他们不想再冒险了。 张磊:可否分享您和同事们共事的一些经验。 苏世民:像年轻人,我们要信任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人们愿意在你的机构跟你合作,这样你的机构会比其它机构更成功。尤其在中国,处于一种“关系”的文化中,我们需要跟大家、跟同事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互动提问: 提问1: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参与到公益当中,目的在于极大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质疑的声音。请问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世民:每个国家有各种不同捐赠的文化。如美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捐赠文化,像商界的人会捐助一些医院或者其他公益机构。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或者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也会去致力于奉献,帮助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这是做公益一个强大的动力。对于个人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捐助。 最近我留意到,万科向清华大学捐赠了50亿元人民币建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利用公益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我也在慈善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认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可以说教育程度越高,你就越容易谋生。举个例子,在美国,我帮助了大概一千名贫穷学生,让他们能够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完成学业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一般的美国人做得更好。 在中国的慈善方面,我在2011年开始筹办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中国现在有很多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现在也从2000年以来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发现慈善非常重要,人们不仅仅考虑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捐赠来帮助别人。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够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这是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在中国,现在慈善捐赠是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是企业家们很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去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具体做哪件事情,只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多寡,我们都应该鼓励、激励这些事情。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有人对教育感兴趣,有人对医疗感兴趣,有的人对扶贫感兴趣,不管什么领域和角度,只要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触及到一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做的就都是好的事情。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做了很多好事情,对麻省理工进行了大量的捐赠,比如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等等,让我们能够把AI发展得更好。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能奉献于社会,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非常高兴。慈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些改变,现在的企业家都有很好的捐赠记录。我们想更多的去分享,更多的进行捐赠。 苏世民先生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对教育也很有激情,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这是因为只有教育是能够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一些人的各种各样的世界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每一个自己都需要永远不断地接受教育。我和苏世民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教育能够给年轻的学生们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提问2:目前的经济周期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呢?您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投资前景? 苏世民:我觉得现在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方向可以去挖掘,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大家在买房这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房地产仍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现在还有很多高科技投资的机会,比如在线学习或远程技术,都是很热门。再比如一些虚拟技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家隔离,我们减少了很多实体接触,但是通过高科技可以以真实的体验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当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全球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蓝图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很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十分有成效。但是有些国家还处在慌乱的阶段,特别需要中国供给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疫情之后会非常好的。 张磊:在西方国家,负债和人口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比如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内部迁移。这都会刺激经济的增长,以下是在中国的一些潜在的机会,我觉得比较有趣。 一是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电商,或者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他们都发展得很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的就是如何利用技术让生产力更加高效,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更关注这些方面。 二是医疗产业。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医疗,这其中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我们还有一些传统公司需要转型比如百丽女鞋、格力电器等他们也在不断演进,希望进一步升级,做得更好。他们也在不断拓展他们的渠道,把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更好地和消费者进行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术来帮助传统企业进一步升级和转型。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用技术使得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别人。我们也希望能够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为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我们现在是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具有革命性质变革。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个阶段,会有很多人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提问3: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很多信誉危机,比如它们可能遭遇了发布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IPO的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都在重新调整投资战略,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吗? 苏世民:我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传统的方式,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重点内容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时候可能就是100家的风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家?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技术公司,也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是需要挣钱的,所以我们也要关注怎样能够把这个商业规模扩大,占领市场份额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到底在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是这个前景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找到一些新的创新的机会。即便说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但是我们始终要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公司的估值可能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会有一些波动,但是其背后的模式还是奏效的。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肯定也不会被这样暂时性的,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是比较成功的。 提问4:您有没有一些估值的好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您是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呢? 苏世民:确实,有的公司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并不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是风投的话,它可能在评估时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 也许我本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觉得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 张磊:当然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一些事件,在您的这个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要考虑我们的一致性,考虑的是估值,您的书里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关于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技术公司,我们需要去考虑技术,特别是投资一些不太赢利甚至亏钱的公司,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上升,有的时候公司发展不是那么好,我们也不一定能考虑利润。 我再回到您说的话,我们需要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概念,你怎么看这个商业模型,同时比如2B或者2C,或者2B+2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像我这样的投资者,可能很简单,我们有一些西方的标准,比如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比如像亚马逊,他们关注一些十年二十年的产品的利益,有的公司看十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去赚钱。我们要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估值,要问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哪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否能够去不断发展,并利用市场这种模式。比如IP或者是卫生保健等等这些领域,在中国可以说这是最有前景的,最能体现商业精神,现在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人们干劲充足。有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悖论,你是一个保守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要做很多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你说自己是保守的人,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比如冒险、追求卓越等等。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对话苏世民: 郁亮:大家晚上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黑石,黑石目前的房地产投资组合超过3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当年苏世民先生在哈佛商学院读 MBA的时候,写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投资银行的装修风格会对这些银行的文化或者他们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最早去雷曼,看了他们的风格,预计雷曼有一天会倒掉。苏世民还谈到了“苏世民书院”的整个装修过程都是苏世民先生亲历亲为的,书里面有非常多关于房地产经验方面的细节。 首先祝贺苏先生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在中国出版,看完之后我很受启发,也推荐给了我的朋友、同事,也给我的孩子读。这本书无论对于做企业还是做投资的人都很有帮助,对于年轻人的成长也很有帮助,谢谢苏先生的新书。 在书里面你并不像一个著名企业家,而是像一个朋友,像个长者一样娓娓道来,我想读者一定会很受启发。 第二,我要感谢万科跟黑石的合作,八年前我们两家公司有过在物流、商业跟基金投资方面的合作,双方都觉得非常愉快。我也到过黑石的纽约办公室、香港办公室等,发现黑石的办公室确实像苏先生所说的那样,特别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我发现我们遇到的不同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很勤奋、很优秀。更关键的是,不同办公室的人就像同一个团队,同一个船上一样。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黑石这边采用跟投的制度,把所有合伙人放在一条船上去了。所以万科之后,我们自己也推出事业合伙人的跟投机制,这个是跟黑石学的,对万科过去几年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谢谢苏先生,谢谢黑石。 借这个机会,我想还是能够继续向苏先生请教几个问题。在您的书里,有几张照片非常打动我。有一张苏先生戴着工程帽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视察,书里面说你仿佛又回到了创业模式。我相信你已经离开校园很长时间了,在中国进行一个建设项目还是有非常挑战性的。那么我想问对于苏先生,作为以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怎么可以放下已有的成就,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我们很好奇的。 苏世民:我喜欢创建一些新东西,无论是黑石还是一些程序性的思考,我想具有创造性。在商界,我们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在教育界或其它领域中,我们也要有所成就。 对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来说,我想搭建一个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把各个国家的学生引入到中国,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开始筹备建造这个学院。当明确一个愿景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可能你会遇到一些不舒服或者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寻找力量,你知道这些只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而已,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随着你的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肯定能够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我19岁的时候,在牛津大学也做了一些现在年轻人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我很喜欢设计和建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于装修我都会给出一些意见。我希望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 非常感谢您从另外一个角度做出了很好的观察和评价,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环境。 郁亮:谢谢苏先生,我觉得苏世民先生内心有股力量,支持他不断做下去,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最终把这么难的事做成了,苏世民先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在书里面,苏先生说了一条十分人才的原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我发现苏世民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人才,他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够坚持不断把它推动实施,同时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找到十分人才跟他合作。 下面我的问题跟十分人才有关系,我发现在200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是一个金钱资本为主的时代,或者叫资本为王的时代。毫无疑问,金钱资本是特别重要的。2000年之后,我们发现进入了知识资本为主的时代。以人力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提高。黑石作为私募之王管理着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有巨大的金钱资本,同时又有很多的十分人才,拥有非常多的知识资本,怎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中国企业有两个问题,发展急需资金资本,也需要知识资本,尤其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这两者平衡就非常难。我想问一下苏先生,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 苏世民:很明显,这两类的资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是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你需要进行选择,往往我们会倾向于选择人才资本,如果优秀的人才,他本身就能够吸引到资本。像这样的人才他自己就能够更多去创造资金。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便有很多的金钱资本,还是很难持续下去。 举个关于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例子,两年之前,黑石准备在内部晋升一位人才成为总裁,我不会在意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才,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医疗产业方面,有一些很出色的医疗研究人员,他们能够创造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许将来他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好最大医疗公司。 资金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知识资本,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把现有的资金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郁亮:谢谢苏世民先生的指点,我觉得先要找到人再找到钱,我明白了。我的疑问在于说,苏先生本身是个十分人才,书里面说十分人才找十分人才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不幸,我不是十分人才,怎么能够找到十分人才,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大部分都是七八分人才,但是我们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样的渴望成为十分人才,他是否想要做到出色和优秀。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去做决定的。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去做决定,需要去改变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风险,包括对你个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都会有风险。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去培养出来这样一个人才,你的业务就会做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 [详情]
原标题:高瓴张磊对话黑石苏世民: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开始,高瓴资本更关注这些方面… 来源:私木盈家 作者:慧羊羊 鹤九 田心 ‘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 ‘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以上,是黑石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今天中信出版社举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线上新书发布会上,交流的精彩观点。对话视频可在新浪财经回看。 前段时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向下熔断,在被问及现在是否已经见底了,是否能够乐观的问题时,苏世民表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现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投资使得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在其看来,政府之所以强力干预是为了能够稳定经济,给人们以信心。 至于是否可以乐观,苏世民表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美国政府目前的措施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苏世民称,是有可能的。‘赤字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就像美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的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00%-125%,这就需要我们考虑税收以及其它方面的措施,我们需要去进行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些刺激’。 谈到当下动荡的市场,苏世民表示,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这也是有一系列的信号。美联储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使得我们的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政府会说我们会使得这个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还有经济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以新的信心,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波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进行了干预。可能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在被问及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如何取舍时,苏世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他强调,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很难雇到合适的人才,但如果有优秀的人才,就能够吸引到资金。‘没有合适的人,即便说有很多金钱,但是也很难持续下去’。 苏世民表示,自己并不在意给人才支付了多昂贵的薪酬,而是更关注人才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非常大,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我们就没办法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资源,要有非常出色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够把现有的资金资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他强调。 在回答‘普通阶层到精英阶层跃升的难度大不大,与1980年代相比,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的问题时,苏世民称,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发展是非常好。 ‘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就业体系在美国发展得很好,这会影响人们去实现美国梦,这仍然是可能的,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他强调,现在有了互联网,完全的透明,人们可以看到其他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也会激励他们去努力。 在谈到疫情产生的影响时,苏世民称,现在人们更加习惯于在家工作,这可能会对商业地产等行业产生长期影响,‘人们发现在家工作有时候是很容易的’,‘可以充分地利用技术,开视频会议’。 ‘我们不需要大的办公室,这种趋势可能会改变商业地产’,他说,新冠病毒给人们带来很多影响,特别是在社交疏离方面。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苏世民强调,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外,‘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 他表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至于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他认为,各地恢复的节奏不会一样,某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快一点,有些可能慢一点。 苏世民同时指出,对年轻人来讲,确实是不容易应对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年轻,你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翻盘。很多的组织也是和很多年轻人一起去寻找一些新的机会,当经济的一些波动发生的时候,他们也是尽量地能够去找一些新的灵感,因为很多时候周期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是没办法避免。 所以,我们也是需要仰仗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当然我们也需要继续找到合适的人才,看哪些适合做哪些工作。同时也要让这些人锻炼他们的耐力,能够持续地去做一些事情。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现在的通讯方式非常便捷,不管在香港地区还是北京、上海,或者是其它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追踪到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观点,让我们能够捕捉到社会上的机会’,他说。 ‘一定要确保你现在的精力是能够稳住阵脚的。另外,要去观察到危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苏世民强调。 在对话中,二人谈到了当下市场,以及未来投资前景,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的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益去帮助别人 问:现在的很多企业家都愿意参与到公益中去,这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也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不是一味看好的声音,两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苏世民:可以说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捐赠文化,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很多这种很强大的捐赠文化,向医院还有一些其他的公益机构,企业界的人会对他们进行捐赠,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 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致力于奉献,这也有一个强大的动力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 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帮助,包括我们也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书院。 每个人都可以去采取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公益的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问:如何看待对财富的一些批评? 张磊:关于社会的流动性,我们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我觉得在中国慈善的捐赠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可以说是企业家很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去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想着怎么能够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面提醒大家注意,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他具体去做哪件事情,只要他做的这些事情是能够与更多人的分享,不管大小,我们都应该鼓励这些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有人是对教育,有人是对医疗,有的人是对扶贫,各种各样的领域和角度,只要他能够去帮助社会更加美好,能够去触及到一些这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Stephen先生做了很多的好事情,您对麻省理工的有很多的捐赠,比如说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还有其他的一些学校等等。 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AI,比如说我们在独立大学也去一做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去奉献于社会,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 慈善在中国可能是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去做一些改变,去更多的分享、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上做了一些工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可以说是通往生活的一本护照,可能你的教育程度越好,就越容易谋生。 在我的国家,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贫穷的学生,能够让他们毕业,或者去研究院,他们最终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比普通美国人做的更好。 中国慈善的话,我也建立了苏世明学院,在2011年去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结果非常好,中国有很多的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从2000年以来有很大的变化。 发展慈善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去捐赠,去奉献我们的资金,能够去帮助别人。 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用在很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我想插一句,因为Stephen也是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也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因为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为什么?因为只有教育是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各种各样世界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我们自己都永远需要接受教育。 很有意思的一点,我和Stephen都是耶鲁大学,中国第1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Stephen回来了以后是在清华大学建,我觉得这有一个很有趣的轮回,这一轮回说明教育给更多不同年轻同学们的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的话,他们能有很大的机会能回报这个社会,所以说我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像Stephen一样。 美国房地产和证券有很多价值可以去挖掘,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问:在长期周期里面,我们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一个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能不能和我们稍微预测一下将来的前景? 苏世民:现在来讲,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对于很多公司来讲,他们在房产这方面能够得到的一些回报仍然还是非常理想的。因为我们现在也遭受疫情,可能很多人也都被迫困在家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实体接触,但是通过一些高科技可以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真实的体验来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你的意思,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所以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得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面也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我们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保存彼此隔离的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人民、让社会迅速恢复到之前状态的方面做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我们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中国在疫情之后应该会非常好。 张磊:在西方世界像负债和人口问题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中国从人口的方面来分析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很大的需求,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迁移,我相信这些也都会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中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还有面临着一些问题,我想给您举几个例子,我觉得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机会。 一个就是说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其他的电商,还有比如说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我们还有一些传统的公司,他们需要转型,比如说百丽女鞋,格力电器或者一些其他的传统公司也在不断的演进,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升级,能够做得更好。 他们也在不断的拓展渠道,而且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他们也希望能和消费者有更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也需要用一些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能够用技术帮这些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同时我们希望自己去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对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是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的变革。当然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部分中,会有很多人能够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我们要在既有模式下寻找创新机会 问: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因为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可能他们里面的一些公司经历了发布虚假数据汇报带来的信誉危机,很多的公司可能也是被低估了,张磊应该知道更多的细节。 很多人也是非常质疑,觉得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在世界各地都能够看到很多IPO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也都在重新调整你们的投资战略,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苏世民:我可以稍微说几句,因为我接触的更多可能是一些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 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非传统的技术和方式,像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可能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在1999年的时候可能也就是100家的风投,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到底我们未来应该怎样去做?或者说前景会是怎样?我们要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怎样能够去找到一些新的创新机会? 即便说,我们关注的内容可能更多的还是它的利润、盈利性,但是我们要始终去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这个公司的估值可能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的一些波动,但是它背后的模式仍然还是奏效的。 对于投资人来讲,我们肯定不会被这样的短期波动造成困扰的。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它们做的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的时候也比较成功。 我一直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问:有没有一些很好的估值的方法?有时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它们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 苏世民:在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模式,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它是一个风投的话,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的。 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我们不仅仅考虑利润,估值要问你自己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张磊:在您的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考虑我们投资的一致性,考虑估值,您的书里面也给我们很多思考的东西,特别在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于技术公司,我们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投资方面,有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盈利的公司。 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 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一个概念,人家说你怎么看待这个商业模型,比如说toB或者to C或者to B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投资者,像我这样的投资者有些事情很简单,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 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我们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但它的估值是要问你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不断的发展,利用市场这些模式,比如说卫生保健等这些领域,在中国投资也是很有前景的,有很多的创业精神,消费者现在也是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 你是一个保守投资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你会冒险,去做很多事情。所以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是投资者,就像你们一样,你们谈论自己是投资保守者,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有企业家的一些精神,比如说冒险、追求卓越等等这些精神。 长按二维码看对话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万科郁亮向黑石苏世民请教了三个问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雅楠 2020年,哪怕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掌门人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也没有逃脱直播带货的命运。 4月10日,苏世民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正式发售,他出现在了一场直播中,与中国经济领域两位重量级人物——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磊、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进行了交流。 在投资领域,黑石就像一个神话,彼得·彼得森和苏世民两位创始人在1985年以40万美元启动发展至今,资产管理规模已达5500亿美元,其中房地产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250亿美元。 没有对照可能很难理解这组数字的意义,中国的房企从住宅销售业务成长起来,向来以销售规模排座次,近几年才对以“投融管退”为核心能力的资产管理业务稍有积累,大多企业还没有对等的指标,万科早年提出过万亿资产管理规模的目标,至2018年初,其旗下商业地产平台印力的资产管理规模刚过800亿元人民币。 半小时的交流中,郁亮对苏世民不吝赞美,其实从万科过去多年的运转轨迹中,不难理解郁亮对苏世民的这份尊敬。 2016年,万科以128.7亿元的代价,从黑石手中购入了印力集团,通过这次收购,此前一直专注于住宅开发的万科,实现了持有型商业的弯道超车,朝着数一数二、领先领跑的目标迈了一大步。 除了商业,两家公司在物流、投资领域也多有合作,此外,郁亮透露,万科的跟投机制、捐助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都离不开黑石的启发。 彼得·彼得森和苏世民在创立黑石之前,曾在雷曼兄弟共事,在彼得森的回忆录里,雷曼兄弟的内部关系并不像公司名字那样团结,相反充斥着窝里斗,因而黑石创建时,两个人决定建立一间真正的公司,不依赖一个单枪匹马的英雄,而是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使他们相信双方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极力避免像雷曼兄弟那样的祸起萧墙。 郁亮说,参观黑石时,发现不同办公室里的人都很优秀,像在一条船上,得知黑石采取了跟投机制,后来,万科也学习了跟投。 此外,万科企业股中心捐赠2亿股万科股票设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发展专项基金”,也受到了苏世民的影响。 2013年,苏世民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发起筹款设立永久基金,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攻读为期一年的硕士项目,书院的官网上,醒目地显示着苏世民的头像和名言——“未来之领袖须读懂今日之中国”。 面对这样一位传奇的商界前辈,郁亮直言机会太难得了,他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书里有一张照片是苏世民当年带着安全帽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建筑工地铲土,郁亮问,如何保持这种充满热情的初始状态? 苏世民回答,动力来自想要创造一个东西的愿景,比如建立苏世民书院是为了在中国和世界间搭起桥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释很多事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去努力,当然过程中会遇到不舒服、很艰难的事,需要向内心寻找力量。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书院建设时,苏世民希望建筑风格与清华大学呼应,会亲自到中国各地选砖,他不在工地时,会在工地周围架上十几个摄像头,早早当上了“云监工”。 郁亮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都与人才相关。其实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万科屡屡因人事变动上头条,外界无从知晓,在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中,郁亮是否也有困惑。 郁亮问苏世民,2000年之前是资本为王的时代,2000年之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原来越重要,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黑石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苏世民说,这两类资本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很难聘请到优秀的人才,黑石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人才,因为优秀的人才可以创造资金,他不介意给最好的人才支付比较高的薪酬,重要的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知识资源、要有出色的个人能力,才能把现有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人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苏世民说。 “先要找到人,再要找到钱。”郁亮说,我明白了,我的疑问是,苏世民先生是10分人才,10分人才容易找到10分人才,如果不是10分人才,怎么找到10分人才呢?有什么方法?还是没可能? 苏世民回答,如果组织里有更多7分或8分的人才,可能现在他没办法做到最好,但是我们要看他有没有渴望做到优秀; 作为领导也需要做决定,能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也需要改变别人,这个过程对你个人和整个组织会有风险,但是我们别无选择; 当然要去寻找这样的人才,同时把近况和他沟通,也许让一个人才成长起来需要三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培养出来,也能帮业务做得更好。 苏世民回答完,主持人特意邀请郁亮对这三个问题也分享一下看法,郁亮很干脆地说,主要向黑石学习,机会太难得了,在结束对话时,郁亮说要学习苏世民,带着安全帽去工地看看能做点什么,重新回到创业的状态。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专访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这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衰退 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疫情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4月9日,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正式开通微博账号。他在一段视频中称,将在微博上分享他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于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 苏世民被称为“私募界的巴菲特”。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全球私募基金巨头。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实至名归的PE无冕之王。 自1992年以来,黑石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2007年,在黑石上市前夕,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这是中投的第一笔海外投资。苏世民称,正是通过这项投资,黑石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关系,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近日,因新冠疫情而取消访华的苏世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面专访。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毫无疑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与2008年不同的是,当前的情况是各国为遏制疫情蔓延而主动停止商业活动,而且美国的银行体系比2008年时坚实得多,各国政府也都在提供经济援助计划。 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商业智囊,苏世民曾在美国对外贸易谈判中发挥斡旋作用,包括中美贸易谈判。他表示,当前中美都在忙于解决疫情问题,下一阶段的谈判“自然会受到影响”,但疫情过去之后,两国合作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除了商业合作,苏世民还在中国开展教育慈善。2013年,他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以鼓励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加强对中国的了解。“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当前与2008年有两点不同 《21世纪》:你在书中说,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分别是: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年以及2008-2010年。这次让你想到任何以上的危机吗?与以往经验相比,这次危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当前的危机影响深远。但是,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场危机的经济影响是各国自愿做出停止商业活动决定的结果,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衰退。现在和2008年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今天的美国银行体系的基础要坚实得多。虽然有些公司和行业会遇到困难,但整个系统的状况要更好。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似乎都在短期内提供强有力的援助和经济刺激措施。 《21世纪》: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大幅下跌,你觉得市场是否过度反应?现在市场已经触底了吗?股市的大幅波动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欧美已经宣布的宏观政策足够救市吗? 苏世民:我们看到市场正在发生巨大波动,这主要是由形势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我觉得,随着各国政府继续采取行动,以减轻各种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市场将会平静下来。我更关注长期的经济健康状况,而不是短期的公开市场波动。 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做了所有正确的事情——它为需要直接支援的失业者和社会个人提供了直接注资;为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让它们可以继续雇佣员工并维持员工的医疗计划;还帮助了较大的公司,让它们可以熬过停工的时期。最初的财政刺激法案可能并没有达到美国经济最终所需的全部金额,但作为开始,这确实是很大的帮助。 其他发达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中国、韩国和日本在西方国家之前就面临这场危机,它们对疫情做出了良好的应对。我认为,你会看到一些国家互相借鉴,比如,在寻求最佳应对方法方面。 《21世纪》:你曾经做出过多次有预见性的判断,成功避免了投资损失,比如2006年消除全球房地产风险敞口的决定。在此次疫情演变为 全球大流行之前,你有发现它可能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迹象吗?在投资决策方面,你在什么时间进行了哪些调整? 苏世民:我认为没有人能预见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后果。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话虽如此,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是不懈地专注于投资高质量的业务并利用审慎的资本结构的长期投资者。我们目前正在与被投公司合作,以帮助它们对资产进行长期管理。 《21世纪》:怎么看待近期原油价格暴跌对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影响?黑石从中发现了哪些投资机会?还准备按照每股22.45美元购美国输油管道公司塔尔格拉斯能源公司(Tallgrass Energy)吗?为什么? 苏世民:供需两侧同时发生的冲击无疑已经影响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导致了更广泛的市场波动。但是,我们继续看到选择性的投资机会,包括在相邻行业。黑石集团已公开表示,我们打算继续履行与塔尔格拉斯达成的合并协议的义务。 大部分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明年会消失 《21世纪》:怎么看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是否已开始触底反弹?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商机在哪里?中国有没有可能成为资产避风港? 苏世民:尽管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要比美国早几个月,但要精准预测近期的经济前景还为时过早。毫无疑问,这种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将超出病毒被遏制的初期阶段。但是我认为,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21世纪》:在疫情冲击下,中美经贸关系走势如何? 苏世民:美中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重要的第一步。美国和中国都在忙着应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两国朝着下一阶段谈判的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关系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双方对当前的危机都有些敏感。但最终,当眼前的疫情问题被解决后,世界将希望重振经济,美国和中国的合作将是互惠互利的。 《21世纪》:你在2013年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推动成立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项目实现了你当初的期望吗?有多少培训生进入黑石集团工作? 苏世民:我希望苏世民学者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和政治领袖方面的独特机会,并为学者们创造能够面对面交流学习的独特条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资。该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越来越多学生从该项目毕业,其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黑石集团已经聘请了一些苏世民学者,但这绝不是该计划的目的。我们希望苏世民学者们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工作。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最骄傲的投资是收购希尔顿 《21世纪》:作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创始人,你过去35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你最骄傲的一笔交易和你最遗憾错过的一笔交易分别是什么? 苏世民:一个经验是雇用10分人才做负责人的重要性。我在书中用很大篇幅谈到了举贤任能的重要性,理想的情况是,如果满分是10分,要尽量雇佣10分人才。这些人可以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其他10分人才,这将使你的业务获得成功。即使你的公司很小,找到合适的人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我为黑石集团的许多交易项目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在整个投资业务中表现出的一致性感到自豪。对我而言,一大亮点是黑石集团在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元收购了希尔顿。希尔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我们为能拥有改善和扩展它现有业务的机会感到兴奋。但是,在我们达成交易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使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在危机期间,我们计算出希尔顿的价值比我们的初始投资下降了70%。但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我们的模型非常适合让我们度过这些类型的市场周期。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改造希尔顿的计划——将房间数量增加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以及改善公司文化。2018年,就是11年后,我们最终出售了该业务,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极大地使我们的投资者受益,并且已经使公司变得更好。希尔顿刚刚连续第二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佳工作场所以及女性最佳工作场所,我对此感到无比自豪。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中期,黑石集团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的钢铁加工公司进行了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我选错人了,不久之后埃德科姆土崩瓦解。尽管当时这是灾难性的,但它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集团评估交易的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详情]
原标题:专访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这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衰退 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疫情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4月9日,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正式开通微博账号。他在一段视频中称,将在微博上分享他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于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 苏世民被称为“私募界的巴菲特”。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全球私募基金巨头。自成立以来,黑石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9年,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实至名归的PE无冕之王。 自1992年以来,黑石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2007年,在黑石上市前夕,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这是中投的第一笔海外投资。苏世民称,正是通过这项投资,黑石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关系,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近日,因新冠疫情而取消访华的苏世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面专访。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毫无疑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与2008年不同的是,当前的情况是各国为遏制疫情蔓延而主动停止商业活动,而且美国的银行体系比2008年时坚实得多,各国政府也都在提供经济援助计划。 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商业智囊,苏世民曾在美国对外贸易谈判中发挥斡旋作用,包括中美贸易谈判。他表示,当前中美都在忙于解决疫情问题,下一阶段的谈判“自然会受到影响”,但疫情过去之后,两国合作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除了商业合作,苏世民还在中国开展教育慈善。2013年,他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以鼓励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加强对中国的了解。“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苏世民。视觉中国 当前与2008年有两点不同 《21世纪》:你在书中说,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分别是: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年以及2008-2010年。这次让你想到任何以上的危机吗?与以往经验相比,这次危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当前的危机影响深远。但是,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场危机的经济影响是各国自愿做出停止商业活动决定的结果,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衰退。现在和2008年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今天的美国银行体系的基础要坚实得多。虽然有些公司和行业会遇到困难,但整个系统的状况要更好。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似乎都在短期内提供强有力的援助和经济刺激措施。 《21世纪》: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大幅下跌,你觉得市场是否过度反应?现在市场已经触底了吗?股市的大幅波动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欧美已经宣布的宏观政策足够救市吗? 苏世民:我们看到市场正在发生巨大波动,这主要是由形势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我觉得,随着各国政府继续采取行动,以减轻各种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市场将会平静下来。我更关注长期的经济健康状况,而不是短期的公开市场波动。 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做了所有正确的事情——它为需要直接支援的失业者和社会个人提供了直接注资;为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让它们可以继续雇佣员工并维持员工的医疗计划;还帮助了较大的公司,让它们可以熬过停工的时期。最初的财政刺激法案可能并没有达到美国经济最终所需的全部金额,但作为开始,这确实是很大的帮助。 其他发达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中国、韩国和日本在西方国家之前就面临这场危机,它们对疫情做出了良好的应对。我认为,你会看到一些国家互相借鉴,比如,在寻求最佳应对方法方面。 《21世纪》:你曾经做出过多次有预见性的判断,成功避免了投资损失,比如2006年消除全球房地产风险敞口的决定。在此次疫情演变为全球大流行之前,你有发现它可能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迹象吗?在投资决策方面,你在什么时间进行了哪些调整? 苏世民:我认为没有人能预见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后果。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话虽如此,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是不懈地专注于投资高质量的业务并利用审慎的资本结构的长期投资者。我们目前正在与被投公司合作,以帮助它们对资产进行长期管理。 《21世纪》:怎么看待近期原油价格暴跌对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影响?黑石从中发现了哪些投资机会?还准备按照每股22.45美元购美国输油管道公司塔尔格拉斯能源公司(Tallgrass Energy)吗?为什么? 苏世民:供需两侧同时发生的冲击无疑已经影响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导致了更广泛的市场波动。但是,我们继续看到选择性的投资机会,包括在相邻行业。黑石集团已公开表示,我们打算继续履行与塔尔格拉斯达成的合并协议的义务。 大部分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明年会消失 《21世纪》:怎么看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是否已开始触底反弹?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商机在哪里?中国有没有可能成为资产避风港? 苏世民:尽管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要比美国早几个月,但要精准预测近期的经济前景还为时过早。毫无疑问,这种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将超出病毒被遏制的初期阶段。但是我认为,到2021年,我们将走出其中绝大部分的影响,各国将在不同程度恢复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将看到经济增速恢复到与大流行之前相似的水平。 《21世纪》:在疫情冲击下,中美经贸关系走势如何? 苏世民:美中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重要的第一步。美国和中国都在忙着应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两国朝着下一阶段谈判的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关系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双方对当前的危机都有些敏感。但最终,当眼前的疫情问题被解决后,世界将希望重振经济,美国和中国的合作将是互惠互利的。 《21世纪》:你在2013年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推动成立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项目实现了你当初的期望吗?有多少培训生进入黑石集团工作? 苏世民:我希望苏世民学者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和政治领袖方面的独特机会,并为学者们创造能够面对面交流学习的独特条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资。该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越来越多学生从该项目毕业,其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黑石集团已经聘请了一些苏世民学者,但这绝不是该计划的目的。我们希望苏世民学者们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工作。50年后,将有一个由10,000多名苏世民学者组成的网络,我们希望它可以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 最骄傲的投资是收购希尔顿 《21世纪》:作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创始人,你过去35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你最骄傲的一笔交易和你最遗憾错过的一笔交易分别是什么? 苏世民:一个经验是雇用10分人才做负责人的重要性。我在书中用很大篇幅谈到了举贤任能的重要性,理想的情况是,如果满分是10分,要尽量雇佣10分人才。这些人可以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其他10分人才,这将使你的业务获得成功。即使你的公司很小,找到合适的人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我为黑石集团的许多交易项目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在整个投资业务中表现出的一致性感到自豪。对我而言,一大亮点是黑石集团在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元收购了希尔顿。希尔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我们为能拥有改善和扩展它现有业务的机会感到兴奋。但是,在我们达成交易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使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在危机期间,我们计算出希尔顿的价值比我们的初始投资下降了70%。但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我们的模型非常适合让我们度过这些类型的市场周期。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改造希尔顿的计划——将房间数量增加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以及改善公司文化。2018年,就是11年后,我们最终出售了该业务,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极大地使我们的投资者受益,并且已经使公司变得更好。希尔顿刚刚连续第二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佳工作场所以及女性最佳工作场所,我对此感到无比自豪。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中期,黑石集团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的钢铁加工公司进行了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我选错人了,不久之后埃德科姆土崩瓦解。尽管当时这是灾难性的,但它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集团评估交易的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长按二维码看苏世民演讲全程视频 [详情]
聪明投资者 “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 “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以上,是黑石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今天中信出版社举办的“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线上新书发布会上,交流的精彩观点。对话视频可在新浪财经回看。 前段时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向下熔断,在被问及现在是否已经见底了,是否能够乐观的问题时,苏世民表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美联储现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投资使得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在其看来,政府之所以强力干预是为了能够稳定经济,给人们以信心。 至于是否可以乐观,苏世民表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美国政府目前的措施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苏世民称,是有可能的。“赤字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就像美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的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00%-125%,这就需要我们考虑税收以及其它方面的措施,我们需要去进行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些刺激”。 谈到当下动荡的市场,苏世民表示,我认为美国政府会进行干预,这也是有一系列的信号。美联储像中国人民银行一样,现在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的投资来使得我们的证券市场能够加以稳定。这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多信心。 政府会说我们会使得这个系统加以稳定,能够向好处发展。市场的真实情况还有经济的真实情况,能够给人们以新的信心,能够让人们看到回报。可能大家会争论市场是否是探底了,是否还会有一些波折,是否会缓慢地回暖,对于投资者来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进行了干预。可能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好转,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在谈到疫情产生的影响时,苏世民称,现在人们更加习惯于在家工作,这可能会对商业地产等行业产生长期影响,“人们发现在家工作有时候是很容易的”,“可以充分地利用技术,开视频会议”。 “我们不需要大的办公室,这种趋势可能会改变商业地产”,他说,新冠病毒给人们带来很多影响,特别是在社交疏离方面。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苏世民强调,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外,“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现在的通讯方式非常便捷,不管在香港地区还是北京、上海,或者是其它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追踪到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观点,让我们能够捕捉到社会上的机会”,他说。 “一定要确保你现在的精力是能够稳住阵脚的。另外,要去观察到危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苏世民强调。 在对话中,二人谈到了当下市场,以及未来投资前景,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的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益去帮助别人 问:现在的很多企业家都愿意参与到公益中去,这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公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也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不是一味看好的声音,两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苏世民:可以说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捐赠文化,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直有很多这种很强大的捐赠文化,向医院还有一些其他的公益机构,企业界的人会对他们进行捐赠,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捐赠。 比如在中国,当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成功的时候,他们也会致力于奉献,这也有一个强大的动力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 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慈善机构,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帮助,包括我们也在清华设立了一个50亿人民币的书院。 每个人都可以去采取行动,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公益的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问:如何看待对财富的一些批评? 张磊:关于社会的流动性,我们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我觉得在中国慈善的捐赠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可以说是企业家很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去带动更多的人在他事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想着怎么能够把自己所得到的成功与更多人分享。 我想在这里面提醒大家注意,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他具体去做哪件事情,只要他做的这些事情是能够与更多人的分享,不管大小,我们都应该鼓励这些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点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有人是对教育,有人是对医疗,有的人是对扶贫,各种各样的领域和角度,只要他能够去帮助社会更加美好,能够去触及到一些这些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都是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Stephen先生做了很多的好事情,您对麻省理工的有很多的捐赠,比如说建立他们的人工智能学院,还有其他的一些学校等等。 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AI,比如说我们在独立大学也去一做些捐赠,而且我们都相信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两位对教育都有一种激情,只要人们去奉献于社会,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 慈善在中国可能是一个初级阶段,我们想去做一些改变,去更多的分享、捐赠。 苏世民:我也在慈善上做了一些工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可以说是通往生活的一本护照,可能你的教育程度越好,就越容易谋生。 在我的国家,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了成千上万贫穷的学生,能够让他们毕业,或者去研究院,他们最终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比普通美国人做的更好。 中国慈善的话,我也建立了苏世明学院,在2011年去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结果非常好,中国有很多的亿万富翁,中国的慈善从2000年以来有很大的变化。 发展慈善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不仅仅考虑自己,就像我,我们可以去捐赠,去奉献我们的资金,能够去帮助别人。 在我离开世间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善行,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创造的财富,希望能用在很有意义的事情上。 张磊:我想插一句,因为Stephen也是对教育非常有激情,我也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因为我经常讲“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为什么?因为只有教育是最好的、能够长期改变各种各样世界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是因为我们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我们自己都永远需要接受教育。 很有意思的一点,我和Stephen都是耶鲁大学,中国第1个留学生也是去耶鲁大学学习的,Stephen回来了以后是在清华大学建,我觉得这有一个很有趣的轮回,这一轮回说明教育给更多不同年轻同学们的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的话,他们能有很大的机会能回报这个社会,所以说我是对教育很有激情,像Stephen一样。 美国房地产和证券有很多价值可以去挖掘 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问:在长期周期里面,我们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一个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能不能和我们稍微预测一下将来的前景? 苏世民:现在来讲,在美国的房地产还有证券这方面,其实都有很好的价值可以去挖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买房这方面同样还有很多需求。 对于很多公司来讲,他们在房产这方面能够得到的一些回报仍然还是非常理想的。因为我们现在也遭受疫情,可能很多人也都被迫困在家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实体接触,但是通过一些高科技可以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真实的体验来感知这个世界。 张磊:我想稍微补充一下你的意思,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所以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苏世民: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得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面也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我们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保存彼此隔离的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人民、让社会迅速恢复到之前状态的方面做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我们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中国在疫情之后应该会非常好。 张磊:在西方世界像负债和人口问题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中国从人口的方面来分析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很大的需求,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迁移,我相信这些也都会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中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还有面临着一些问题,我想给您举几个例子,我觉得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机会。 一个就是说企业,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其他的电商,还有比如说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很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快。下一步他们可能想要利用技术来让生产力更加具有高效性,所以我们高瓴创投也是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医疗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中国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这里有非常大的需求。 我们还有一些传统的公司,他们需要转型,比如说百丽女鞋,格力电器或者一些其他的传统公司也在不断的演进,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升级,能够做得更好。 他们也在不断的拓展渠道,而且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他们也希望能和消费者有更密切的沟通,所以我们也需要用一些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我们需要有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怎么能够用技术帮这些落后的公司赶上来甚至是超越。同时我们希望自己去投资的公司都是愿意对技术敞开怀抱的。 苏世民: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是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很多的变革。当然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期的一部分中,会有很多人能够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我们要在既有模式下寻找创新机会 问:刚才大家也谈到了声誉和信任,因为现在很多的中国公司面临着信誉危机,可能他们里面的一些公司经历了发布虚假数据汇报带来的信誉危机,很多的公司可能也是被低估了,张磊应该知道更多的细节。 很多人也是非常质疑,觉得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在世界各地都能够看到很多IPO大爆发,很多的投资人可能也都在重新调整你们的投资战略,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苏世民:我可以稍微说几句,因为我接触的更多可能是一些传统的技术公司,而且我本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背景和经验。 我觉得人们现在采纳了很多非传统的技术和方式,像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可能跟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在1999年的时候可能也就是100家的风投,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家。 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现在越来越先进了,像亚马逊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公司也是面临着很多利润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们需要去挣钱,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关注怎样能够把商业规模扩大来占领市场份额等等。 但是现在很多做法大家都是比较趋同的,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到底我们未来应该怎样去做?或者说前景会是怎样?我们要在一些既有的模式下,怎样能够去找到一些新的创新机会? 即便说,我们关注的内容可能更多的还是它的利润、盈利性,但是我们要始终去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估值,这个公司的估值可能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会有这样的一些波动,但是它背后的模式仍然还是奏效的。 对于投资人来讲,我们肯定不会被这样的短期波动造成困扰的。像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它们做的也是非常好,我们在投的时候也比较成功。 我一直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问:有没有一些很好的估值的方法?有时新的公司出现的时候,它们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模式,怎样理解这些新出现的模式? 苏世民:在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模式,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本身是风投的投资人,如果说它是一个风投的话,看的这些点是不太一样的。 可能我本人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的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的。 也许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然后去追随着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我们不仅仅考虑利润 估值要问你自己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张磊:在您的书里面,您也谈到了一些持续性。我们考虑我们投资的一致性,考虑估值,您的书里面也给我们很多思考的东西,特别在技术投资方面,我想说投资于技术公司,我们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投资方面,有时候我们投资一些不太盈利的公司。 后来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估值会上升,有时候这个公司可能发展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也不仅仅考虑利润。 我们确实关注长期价值,有人可能仅仅是创造一个概念,人家说你怎么看待这个商业模型,比如说toB或者to C或者to BC这样的商业模型。作为投资者,像我这样的投资者有些事情很简单,我们有投资的标准,比如说关于时间、关于收益,还有朋友敌人。 时间是你的朋友,比如说像亚马逊,它们就关注一些10年20年的产品利益,有时候它们去公司看10年内是不是能挣钱,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会议平台公司,它们一开始可能也不挣钱,花很多时间才能够赚钱。 我们考虑这种商业模型,然后我们再去重新思考,时间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 同样,我们要看市场,但它的估值是要问你自己,你能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能够创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能够不断的发展,利用市场这些模式,比如说卫生保健等这些领域,在中国投资也是很有前景的,有很多的创业精神,消费者现在也是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概念,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 你是一个保守投资者,你关注投资的一致性,但有时候你会冒险,去做很多事情。所以需要两者的结合,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同时也是投资者,就像你们一样,你们谈论自己是投资保守者,但是你们的投资也是有企业家的一些精神,比如说冒险、追求卓越等等这些精神。 长按二维码看对话全程视频 [详情]
苏世民认为,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也会扮演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月10日晚,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开启其首场中国直播。在直播中,苏世民表示,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在这次疫情过后,苏世民认为,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也会扮演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彼此隔离的状态,但很多其它的国家,也许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市场才会触底反弹时,苏世民表示,目前房地产和证券方面都有很好的、可以发掘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对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比如远程技术、虚拟技术等。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黑石集团苏世民:面对危机来临先要确保足够的资金 4月10日,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企业如何面临危机的话题上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件事情是确保资金,当经济危机来临,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企业家必须随时做好明天一团糟的准备;第二点,是确保你的团队好好的,因为你的团队就是你的财产;第三,你必须密切注视世界的变化和趋势,确保稳住阵脚之后能观察到危机之后的机会。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则表示,第一好好待在家,第二是记住第一条原则。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 [详情]
原标题:黑石集团苏世民:市场复苏需要政府干预和资金支持 4月10日,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贷危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但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目前让市场复苏并不容易,世界各地恢复的节奏并不一样,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长按二维码看苏世民演讲全程视频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张磊:您好苏世民先生。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看到您,我有一个问题,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给一些企业家一些建议?他们是怎么应对这些一些危机的?你们的投资组合的公司,你们是怎样来建议企业和企业家来应对这场危机? 在回答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提出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应对这场由疫情而引发的危机”时,苏世民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现在的通讯方式非常便捷,不管在香港地区还是北京、上海,或者是其它地方,我们都可以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追踪到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观点,让我们能够捕捉到社会上的机会”,他说。 “一定要确保你现在的精力是能够稳住阵脚的。另外,要去观察到危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苏世民强调。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原标题: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中国直播首秀明确看好中国经济,张磊、郁亮等大佬隔空对话,七大看点都在这里了!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芮冬 4月9日,全球知名另类资管机构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入驻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4月10日晚上,苏世民又通过多个平台开启其首场中国直播。直播时,更有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等大佬与其进行隔空对话。 成立于1985年的黑石集团于2007年6月22日登陆纽交所,并且早就开始布局在中国的投资。今年3月初,有市场消息称黑石集团与SOHO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SOHO中国港股彼时应声暴涨37.58%,随后停牌。而在近日的采访中,苏世民也公开表示看好中国的仓储物流和优质办公楼。 在今晚的对话中,苏世民谈到了多个方面的话题。他指出,疫情之后,中国可能会是所有国家里恢复最快、最好的,在未来的世界蓝图里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隔离的、比较慌乱的状态,但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所以在疫情后,中国(的发展)会非常有前景。” 张磊也指出,最重要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当前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机会”。 苏世民与张磊 图片来源:直播画面截图 观点分享: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一定要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它 《每日经济新闻》为大家总结了苏世民在直播中提到的多个观点。 1、当前是最好重仓中国的机会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市场才会触底反弹时,苏世民表示,目前房地产和证券方面都有很好的、可以发掘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对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比如远程技术、虚拟技术等。 他表示,疫情之后,中国可能会是所有国家里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蓝图里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隔离的、比较慌乱的状态,但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所以在疫情后,中国(的发展)会非常有前景。” 张磊进一步补充道,现在最重要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当前是最好的重仓中国的机会。” 2、谈投资战略的调整:在既有模式下找到创新的机会 在这个话题下,两位投资人都分享了非常精彩的观点。苏世民介绍道,黑石此前接触更多的是传统的技术公司,但目前大的趋势是技术越来越先进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既有模式下找到创新的机会,即便更多地在关注利润和营利性,也要紧密关注市场变化。“企业估值都会有波动,但背后的模式仍然是奏效的。投资人不会被短期波动困扰,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生物科技的公司做得非常好。” 张磊也表示,中国市场存在一些有意思的机会:“第一,不管是科技公司还是其他的电商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百度等很多互联网巨头,他们都发展得特别快,下一步可能想要利用技术让生产力更高效。第二是医疗,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中国很大一部分来自内需,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最关键的是医疗,这是有非常大的需求。还有一些传统公司,他们需要转型,比如百丽、格力或者其他公司,他们也在不断演进、升级、拓展渠道,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 3、给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建议: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资金 苏世民建议道,在遇到大环境变化时,企业首先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永远要为明天做好准备,不能懈怠。第二,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第三,必须能够知道全球的发展趋势。所以要先确保稳住阵脚,再观察危机之后有什么机会。 张磊给大家的建议则是:第一好好待在家,第二是记住第一条原则。 4、政府干预能够尽量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 苏世民表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还是能尽量阻止信贷危机下行的趋势。但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在一年或一年半之后可能才能看出。 5、谈慈善:教育是通往成功的一本护照 谈到慈善事业,苏世民表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教育可能都是通往成功的一本护照。“在美国,我所做的事情是帮助成千上万的贫穷学生进修,他们最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国,我们也建立了苏世民学院。中国有很多亿万富翁,他们做慈善目前也在发生很多的变化,现在人们普遍发现做慈善特别重要。” 张磊则提醒,不管慈善的动机是什么,只要做的事情是与更多人分享,不管大小都应该去激励、鼓励。“有的人感兴趣的点不一样,比如对教育、医疗、扶贫等,只要能够帮助社会更加美好,能触及社会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都是好的事情。在中国慈善还是初级阶段,我们想做一些改变。” 6、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一定要有勇气去面对它 在谈到当前大环境与2008年、2009年相比时,苏世民表示,二者的情况非常不一样,现在主要是新冠疫情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家禁足,很多商业活动也没办法正常进行,这样的情况非常困难,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资金的支持。“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世界是彼此相连、无法分开的。在经历过这样的危机后,怎样可以让市场进一步复苏是不容易的,因为世界各地恢复的节奏并不同。” 在整个直播过程中,苏世民多次强调世界各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孤岛”,他强调一定要有全球化运作。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一定要有勇气去面对它。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7、未来对中国会有更多投资 在直播的最后,苏世民表示未来对中国会有更多投资。他指出:“中国未来的内部需求和增长点会更强劲。中国做得越来越好,对外部依赖性越来越小,可以在本国内部为很多人创造就业机会。” 苏世民与郁亮 图片来源:直播画面截图 庞大的投资版图:早已启动在华布局 纵观黑石的投资版图,会发现其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拥有者以及最大的物业公司之一。公开数据显示,从1992年创建至2007年,黑石的房地产合伙人基金实现了39.2%的年回报率。 2018年9月,黑石集团成立了全球领先的房地产基金,募资金额预计为205亿美元。2018年,该公司为其在亚洲最大的房地产基金筹集了71亿美元。2019年黑石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711亿美元,而房地产基金管理规模为1282亿美元,高于私募股权的977亿美元。 而在中国市场,黑石也早有布局。公开信息显示,黑石早在2007年就将触角伸至中国并开始设立公司,而真正在中国开始做PE投资是2009年之后的事。在房地产领域,黑石此前投资了上海怡丰城及其相邻办公大楼、香港国际建投以及上海长泰广场等。 每经记者也为大家做了一个黑石旗下基金的情况统计,数据来自私募通: 除此之外,黑石还在华投资了多个项目,我们也为大家列了一个清单: 此前黑石集团董事总经理罗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黑石集团全球的PE投资数量每年都控制在12个~15个左右,同时对于私募股权投资,黑石集团有着明确的投资纪律。专注寻找在全球战略范围内的医疗健康、科技服务类产业内的投资机会,是其在PE领域一致的投资方向。为此,与不少外资机构喜欢设立区域基金有所不同的是,黑石在私募股权领域仅有一个全球基金,目前正在运作的是从2011年开始投资的6号全球基金。 根据他的介绍,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黑石都是用同一套全球投资标准,即:首先是规模,原则上单笔投资不低于1亿美元;其次,从产业角度来讲,不一味追求热门的朝阳行业或是摒弃夕阳传统行业,相反更看重企业管理层、产品、营销网络未来的提升空间能有多大。黑石在PE领域全球基金的设置外加“5+5”年的基金存续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黑石集团一直奉行以较低成本拿到“不良资产”,通过后续的改造、经营和盘活后,再以较高的价格卖出。但近年来,黑石在华的投资风格有所“变脸”,转向寻找一些易于把控、升值可期的“稳当投资”和优质资产。就在不久之前的3月初,SOHO中国传出私有化的消息,背后据称正是黑石在与其进行排他性谈判。此后,SOHO中国发布公告确认,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在谈到疫情时期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时,苏世民强调,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中国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很多国外公司都需要到中国进口物资,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彼此相联系的。 “有的时候,一些东西在美国价格更贵,一些行业在美国的成本更高。所以,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运作”,苏世民强调,经济与政治概念不同,“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并不是要把全球化的趋势完全去掉,而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彼此紧密相连”,他认为。 在谈及中国时,苏世民也表示,未来,来自中国内部的的需求和增长点会更强劲。“中国做得越来越好了,对于外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中国是可以在内部为很多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苏世民表示,未来在中国会有更多的投资,中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点在未来也会更强劲一些。中国做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对于外部的依赖性也在越来越小,中国可以在本国内部为很多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全球供应链受到很大干扰,对于中国公司会有什么样影响?如果说他们想要在海外投资,这一类公司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苏世民表示,“我觉得可能未来也会在中国有更多的投资,中国未来可能内部的需求和增长点会更强劲一些。中国也是做得越来越好了,而且对于外部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小了,中国也是可以在本国内部为更多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在回答“普通阶层到精英阶层跃升的难度大不大,与1980年代相比,普通人要实现美国梦是不是更难了”的问题时,苏世民称,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发展是非常好。 “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就业体系在美国发展得很好,这会影响人们去实现美国梦,这仍然是可能的,美国梦一直在被实现之中”,他强调,现在有了互联网,完全的透明,人们可以看到其他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也会激励他们去努力。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在谈到疫情产生的影响时,苏世民称,现在人们更加习惯于在家工作,这可能会对商业地产等行业产生长期影响,“人们发现在家工作有时候是很容易的”,“可以充分地利用技术,开视频会议”。 “我们不需要大的办公室,这种趋势可能会改变商业地产”,他说,新冠病毒给人们带来很多影响,特别是在社交疏离方面。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时,苏世民表示,消费者需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自己国家地产政策的走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话,疫情过后会有反弹”。 他以美国为例,1982年时,买房子是非常便宜的,甚至到了1992年,房价还是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继续持有,房子就会产生15%-20%的增值。“你需要对增值的时间、区域有一个判断,可能也需要做出很多的投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周期性的影响”。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一些新的技术出现会颠覆传统的模式,应该怎样理解这些颠覆性的模式呢? 苏世民表示,确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是我们并不是本身是风投的投资人,但是如果说它是一个风投的话,它可能会看的这些点是不一样的。可能我本人的成功率并不是像他们做得那么高,但是我一直都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不太容易赔钱,就是这样子。也许我本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去追随着这个市场的趋势去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比较幸运的事件。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苏世民表示,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国会是所有国家里面恢复最快、最好的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蓝图里,也会扮演者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我们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彼此隔离的这样的一个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人民,让这个社会迅速恢复到它之前的这种状态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一些工作,也是非常有成效。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其它的国家,也许它还处在一个比较慌乱的阶段,而且也特别需要从中国供给很多的物资。所以,我觉得中国如果说在疫情之后,应该会是非常好的、有前景的。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全程视频[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在被问及疫情产生的危机会对年轻人产生何种影响时,苏世民表示,对年轻人来讲,疫情确实是不容易应对的一件事情。“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年轻,你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翻盘”。 在其看来,当下有很多的组织在帮助年轻人寻找机会,“当经济波动时,他们也尽量地能够去找一些新的灵感,因为很多时候,周期问题我们没办法避免的”。 但苏世民也强调,经济还是需要仰仗年轻人,去发挥他们能力。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对的困难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是不一样的。现在世界各地对抗疫情的普遍做法是禁足在家,所以很多商业的活动就没办法正常进行。 苏世民强调,当下的经济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外,“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疫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是彼此相连的,是没办法分开的”。 至于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他认为,各地恢复的节奏不会一样,某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快一点,有些可能慢一点。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4月10日消息,中信出版社与新浪财经独家连线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解析“2020,市场破局与投资趋势”。 苏世民认为,过去200年中的经济危机与现在的情况相比很不一样。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在家隔离。它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怎样进一步地让市场复苏是不容易的,因为世界各地恢复的节奏并不一样。 谈及经济危机和信贷危机的区别时,苏世民表示,如果有政府的干预的话,还是能够尽量地去阻止经济下行的趋势。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才能够看出它能够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苏世民同时指出,对年轻人来讲,经历全球性的疫情危机确实是不容易应对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年轻,你就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翻盘。 据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已正式发行。 长按二维码看视频全程 [详情]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