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演讲

单霁翔中发高演讲:故宫有3000多个高清摄像头(视频)
单霁翔中发高演讲:故宫有3000多个高清摄像头(视频)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7日  07:58
单霁翔:“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故宫来看门,很感激”
单霁翔:“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故宫来看门,很感激”

新京报|2019年04月08日  20:44
单霁翔:我采取了哪些措施让故宫活起来了?
单霁翔:我采取了哪些措施让故宫活起来了?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09:13
单霁翔: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 故宫文创要把握好度
单霁翔: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 故宫文创要把握好度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5日  23:09
故宫“掌门人”单霁翔:故宫开放步伐要坚持下去
故宫“掌门人”单霁翔:故宫开放步伐要坚持下去

中国新闻网|2019年03月17日  21:34
单霁翔:故宫口红的唯一缺点是买不着 面膜卖得不太好
单霁翔:故宫口红的唯一缺点是买不着 面膜卖得不太好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11:03
单霁翔:前年故宫文创产品营业额达15亿 希望把IP做大
单霁翔:前年故宫文创产品营业额达15亿 希望把IP做大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10:53
单霁翔:希望故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
单霁翔:希望故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10:07
故宫雪景成网红 单霁翔:这两年不下雪我们急啊
故宫雪景成网红 单霁翔:这两年不下雪我们急啊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09:52
单霁翔:故宫院长是高风险岗位"有今天没明天啊"
单霁翔:故宫院长是高风险岗位"有今天没明天啊"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09:38
单霁翔:将尽快完善智慧故宫 努力实现“5G故宫”
单霁翔:将尽快完善智慧故宫 努力实现“5G故宫”

新华网|2019年03月25日  21:41
单霁翔在亚布力论坛打广告:故宫将在元宵节开夜市
单霁翔在亚布力论坛打广告:故宫将在元宵节开夜市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7日  11:33

最新新闻

单霁翔离开故宫后的21天:卸任不意味着真正“退休”
单霁翔离开故宫后的21天:卸任不意味着真正“退休”

  中新网晋城4月29日电 题:离开故宫后的21天 作者 杨杰英 一身中山装,一双布鞋,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捏着遥控器,退了休的单霁翔,和往日并没什么不同。 单霁翔作专题报告。乔宇 摄 在他现身之前,不断有人打听他是否真的会出席,甚至有人站在“单霁翔”的座签前合影留念。直到他出现,人们才不再来回走动。全场聚焦的目光和不断地掌声,彰显着这位“网红院长”的流量号召力。 4月8日,做了七年“看门人”的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次日,单霁翔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故宫里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离开故宫后的第三天,单霁翔在安徽滁州作“坚定文化自信”的专题报告。第四天,单霁翔被2019中国(宁波)特色文博会聘为创意宁波顾问。 单霁翔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的身份,现身中国文物大省山西,出席“东西方古堡文明论坛”开幕式。杨杰英 摄 第六天,单霁翔现身浙江奉贤区作专题报告。第七天,单霁翔出现在山东烟台,继续为文物保护事业奔走。第九天,单霁翔在北京林业大学作题为《匠者仁心——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专题报告。 离开故宫后的第21天,单霁翔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的身份,现身中国文物大省山西。29日,在晋城市文体宫作《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主旨演讲。此前一天,他在“古堡之城”晋城市阳城县出席“东西方古堡文明论坛”开幕式。这21天内,单霁翔的足迹遍布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奔波在文物保护工作一线。 “退休后的生活?我刚退休20天,依然很忙,还没什么生活。等哪天我真正‘退休’了,再好好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单霁翔坦言,虽然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但还有一堆事要忙。对单霁翔而言,卸任不意味着真正的“退休”。 “东西方古堡文明论坛”与会嘉宾合影。杨杰英 摄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是单霁翔在山西的报告主题。“这需要我们风雨同舟,继续努力。”单霁翔认为,应该提倡公众参与进来,这对文物保护工作是一种助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推广者,这也是他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的初衷。 几乎在每次的报告中,单霁翔都会细数其在任七年时间中故宫博物院的改变。这七年,是故宫改革开放程度最大的七年。这七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30%扩大到80%。这七年,厕所革命、垃圾不落地、点亮故宫、数字化升级……一系列接地气的“操作”不断。这七年,这位“网红院长”用幽默的“段子”,让古老尘封的故宫“走下神坛”,变为一个超级IP。这七年,单霁翔没有停歇。 此番现身山西,单霁翔对这个文物大省的文保工作亦提出自己的思考。“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确实是个大课题。”单霁翔如是说。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存量占全国75%以上,是唯一保存了从唐至清完整建筑体系的省份。山西的古建筑不但有精美的文化建筑,而且有精美的彩绘和壁画。 “我很感动,汽车轱辘一转,没几步就是一个古建筑。我们下决心,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2005年,时任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赴山西晋东南进行早期木结构建筑群的调研工作时如是说。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先后投入近6亿元(人民币),对105组古建筑进行抢修性的修缮。 一直以来,单霁翔提倡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他认为如今民间自发的力量,对文物保护工作是一种助力。 “让我们的文物更有尊严地展示,民众才会更热爱,这是良性循环。山西在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很好,也动员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当地文物保护,守望文明文保工作。”单霁翔表示,文物保护不是单位的专利,也不是行业的工作,是全民的工作。 谈及在任时最大的遗憾,单霁翔告诉记者,“当然,遗憾很多。比如故宫的馆藏文物陈列比例还是少一些。我们一直在做文物保护,但什么叫真正把文物保护好?不是把它锁在库房里,不是沉睡,而是真正把它们修复好,每一件光彩照人、有尊严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过去展示的比例不到1%,几年下来达到3%,今年年底能到8%,明年到12%。等将来新的博物馆建成,文物的展示比例能达到30%。”单霁翔告诉记者,馆藏文物达到30%的陈列比例,是他认为的理想状态。 如今,从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到中华文化的“看门人”,单霁翔依然奔波在传承中华文化一线。(完)[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4月29日 13:21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书记院长同时获补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书记院长同时获补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后,敦煌研究院书记院长将同时获补 25日,甘肃省委组织部发布公示: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拟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现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赵声良拟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公示中介绍,马世林196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酒泉人,出生地甘肃酒泉,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赵声良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昭通人,出生地云南昭通,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研究馆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公示显示,原任该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敦煌研究院将迎来党委书记、院长职务分设。 本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单霁翔退休,王旭东继任。目前王旭东已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级。 王旭东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他从1991年开始在敦煌研究院工作,2013年11月,他出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次年12月获任院长,自此身兼党委书记、院长两职,直至本月履新。 根据公示,拟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的马世林,曾当过近3年的敦煌市市长。 马世林资料图 马世林一直在酒泉市工作,曾主政酒泉下辖的玉门市、瓜州县,2008年12月至2011年9月任敦煌市市长,后任瓜州县委书记,2014年底调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赵声良则是学者出身,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留学日本成城大学获美术史专业博士学位。他一直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是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此外,现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苏伯民拟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公示显示,苏伯民1964年12月出生,无党派,甘肃定西人,出生地甘肃白银,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馆员。 据公开资料,敦煌研究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地厅级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 其官网介绍,该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地厅级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 马世林简历 马世林,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酒泉人,出生地甘肃酒泉,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1980年11月至1983年3月在原酒泉市红山乡政府工作; 1983年3月至1990年9月任原酒泉市东洞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1990年9月至1995年5月任原酒泉市东洞乡、西峰乡乡长; 1995年5月至1997年9月任原酒泉市银达乡党委书记; 1997年9月至2000年11月任金塔县政府副县长; 2000年11月至2005年4月任中共金塔县委常委、副县长; 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任中共金塔县委副书记、副县长; 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任中共玉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共玉门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老市区管委会主任(兼); 2008年12月至2011年9月任中共敦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11年9月至今任中共瓜州县委书记; 2014.12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4月26日 19:46
单霁翔退休后:与新院长在故宫走了一万五千步
单霁翔退休后:与新院长在故宫走了一万五千步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退休后 4月11日晚,2019年宁波文博会“故宫论坛”第三季开讲,单霁翔作《紫禁城·正青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主旨演讲。 在开讲前,单院长还被聘为“宁波文博会”顾问、“创意宁波2020”建设计划顾问。 其间,他在谈到自己的退休生活时说:“4天前我退休了,我第一次体会到退休也很累,我连续看了几晚上的微信、微博。有人祝福我平安退休,也有同事说‘这老头终于退休了,可以休息休息了’”。 他同时透露,在卸任当天晚上,自己就与新任院长王旭东“夜查故宫中控室和安保部门”,第二天两人又在故宫里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对于继任者王旭东,单霁翔说他年富力强,有经验,有能力,有情怀,有水平。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也接受了不少企业家或企业的现金捐赠。单霁翔说,7个企业家或企业集团捐赠了大约7个亿。“故宫是一个差额拨款单位,大约40%靠我们自己创收,我们创收的钱不能分掉,而是全部用于事业发展。” “三年前我做过测试,我的心理年龄是28岁,现在过了三年再测试可能心理年龄就变25岁了。”单霁翔说。 “我们的故宫博物院里有200多只野猫,它们很有身份啊,它们可能是明代的后代、秦代的后代,但今天它们很幸福,每天都有人给它们送猫粮,从去年开始,居然有从福建送的、浙江送的、新疆送的猫粮寄过来。还特别嘱咐我们这个猫粮是给慈宁宫那只猫的,这个猫粮是给延禧宫那只猫的。” 对于故宫的商业化,单霁翔称,故宫不仅不以商业化为目标,反而致力于“去商业化”。 单霁翔表示,对于博物馆来说,市场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博物馆面临商业化的威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把握好这个度,有争议就遵从大家意见。” “女性洗手间是男性洗手间的2.6倍最合适,然后故宫就设置了女性专用卫生间,终于男女都不用再排队了。” “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没有一片垃圾,为什么?一片垃圾落地,2分钟之内我们的物业人员要扫掉。当地上没有一片垃圾的时候,大家就不会忍心去扔垃圾了。博物馆的环境是可以教育人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充满文化情怀的片子,却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今年故宫招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1万7千人参与考试,都想来故宫修文物。修文物建筑需要工匠精神,修文物更需要工匠精神。” 演讲中,单霁翔展示了两张照片。这是几年前,大高玄殿古建修缮开工仪式时的照片。 当时下着雨。其中一张照片是故宫博物院第四任院长张忠培讲话时,第五任院长郑欣淼给他打伞;另一张照片是第五任院长郑欣淼讲话时,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帮他打伞。 单霁翔指着照片说:“什么叫文化传承?这就叫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就是每一任都要为后一任打下好的基础,后一任也接好接力棒。” 郑欣淼任职期间,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进行清理,并大致确定了馆藏文物总数。单霁翔说,到了开总结大会时,台上、台下都落泪了,大家觉得终于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演讲最后,单霁翔在屏幕上放出一张照片,郑欣淼、单霁翔、王旭东三代故宫博物院院长坐在一起。他说:“我们全体领导班子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退休后的单霁翔活动密集。 4月8日,单霁翔退休。 4月9日,单霁翔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故宫里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4月10日,单霁翔做客安徽滁州,作“坚定文化自信”的专题报告。 4月11日,单霁翔作《紫禁城·正青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主旨演讲。 新京报记者 许腾飞  实习生 李京统 校对 刘军[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4月12日 19:37
单霁翔说退休也很累 刷了三个晚上的微信微博
单霁翔说退休也很累 刷了三个晚上的微信微博

  单霁翔说退休也很累!连续几晚在做这件事... 导读昨晚,单霁翔在宁波进行演讲,来看看他说了啥。网友热议:还是不舍得单院长!谢谢你! 单霁翔退休也很累!刷了三个晚上的微信微博  “4天前我退休了,我第一次体会到,退休也很累。”4月11日晚,从故宫博物院退休的单霁翔在宁波进行演讲。 期间,他谈及自己的“退休生活”,“我连续看了几晚上的微信、微博。有人祝福我平安退休,也有同事说‘这老头终于退休了,可以休息休息了’。” 他同时透露,在卸任当天晚上,自己就与新任院长王旭东“夜查故宫中控室和安保部门”,第二天两人又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心理年龄是20几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有记者问,您是怎样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在文创产品中注入青春的活力。单霁翔的回答是,“我就比较年轻”。 “三年前我做过测试,我的心理年龄是28岁,现在过了三年再测试可能心理年龄就变25岁了。”但他觉得,做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生活、爱观众的心。 他说,我们的年轻人需要这些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古老的紫禁城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关注,也会变得更年轻。 在单霁翔任院长在任的七年多时间里,文创产品毫无疑问是一抹亮色。但同时,故宫博物院也曾因此被质疑“过度商业化”。 单霁翔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我们实实在在做的是去商业化。” 他举例说,过去在乾清门、隆宗门等地都存在与古建筑不协调的商店、餐厅,“这几年我们都去掉了”。 “文创产品要平衡游人的需要和游人的参观感受,这个平衡是要充满智慧的。我们过去的商店充满商业气氛,但博物馆的商店必须充满文化气息。”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也接受了不少企业家或企业的现金捐赠。为此,单霁翔列了一个榜单,7个企业家或企业集团捐赠了大约7个亿。 为什么要这么多钱?在单霁翔看来,这是他院长本职的一部分。 “任何一个博物馆、任何一个博物馆馆长,接受社会赞助都是他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博物馆要生存、发展,故宫是一个差额拨款单位,大约40%靠我们自己创收,我们创收的钱不能分掉,而是全部用于事业发展。” 他说,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保护文物、服务游人以及对孩子的公益教育上。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演讲中,单霁翔展示了两张照片。这是几年前,大高玄殿古建修缮开工仪式时的照片。 当时下着雨。其中一张照片是故宫博物院第四任院长张忠培讲话时,第五任院长郑欣淼给他打伞;另一张照片是第五任院长郑欣淼讲话时,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帮他打伞。 单霁翔指着照片说:“什么叫文化传承?这就叫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就是每一任都要为后一任打下好的基础,后一任也接好接力棒。” 这一点单霁翔深有感触。他说,故宫博物院有多少藏品过去谁也不知道,但有一个人刚到故宫就知道这个数字,“这人就是我”。“这是我的前任院长郑欣淼告诉我的。” 郑欣淼任职期间,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进行清理,并大致确定了馆藏文物总数。单霁翔说,到了开总结大会时,台上、台下都落泪了,大家觉得终于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有了七年多博物馆馆长的经历,单霁翔也有他自己的思考。 “什么才叫好的文物保护?只有文物拥有尊严、重新走到人们生活中,才叫好的文物保护。什么叫好的博物馆?只有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有一席之地,人们进了博物馆流连忘返,来了不愿意走,走了还想再来,才是好的博物馆。什么是好的博物馆馆长?尽心竭力、确保文物安全,把更多文物资源奉献给社会,才是好馆长。” 他说:“我们做得很不够,但是我们努力了。” 演讲最后,单霁翔在屏幕上放出一张照片,郑欣淼、单霁翔、王旭东三代故宫博物院院长坐在一起。他说:“我们全体领导班子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网友留言:还是不舍得单院长!谢谢你! @胶片小镇:羡慕他可以漫步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前朝的秘密…… @闲晚:还是很喜欢单院长的 @Y这是Dun吨呐:希望单院长退休后也可以在故宫继续“看门”[心] @他是信仰ai:最喜欢的院长没有之一 虽然不舍但是也希望您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过幸福的退休生活 希望您能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让我们这些关心喜欢您的人能够经常看到您的消息 感谢您的付出❤️ 相信您的名字会载入故宫史册。 @芊掌柜:这一辈子过的有意思啊 @梧紫舞女_804:只想说,谢谢你…… @简单爱玉琴:刷微博,这么多人关心,也很累…还是值守故宫轻松 @雪菲然:感谢他将与时俱进的故宫之美广而告之 @Sun_XTong:感觉是单院长把故宫带火的,最初就是因为单院长发言讲话感觉像段子一样,然后去关注他讲的内容,即而开始了解故宫爱上故宫! @李滚滚的微博呀_:退休了也很累 [酸] @遇上你这样迟--:还是不舍得单院长啊![详情]

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4月12日 15:27
北京日报:期待有更多的“单院长”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4月12日 07:31
故宫“换掌门”引发热议 网友不舍老院长期待新院长
故宫“换掌门”引发热议 网友不舍老院长期待新院长

  故宫“换掌门”引发热议 在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单霁翔(中间白衣者)在“非遗传承 活力再现”活动中讲授雕版印刷术。 新华社记者 刘 潺摄 今年1月,故宫文创快闪店现身上海南京路,300多种文创产品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王 初摄(人民视觉) 春日里,游客在故宫的梨花树下拍照。祝振强摄 冬日里,故宫雪景如画。丁帮学摄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在任时,妙语频出的单霁翔是“网红”,他的各种言论在网上红极一时,因其幽默诙谐而不失正能量的表达而受到年轻人喜爱,他的退休消息也引发热烈关注。 将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2020年,将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此前,单霁翔说,“我们希望故宫600岁生日那天到来的时候,能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话,成为网上对这位退休院长最常见的评价之一。 “【把一个完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今天,执掌故宫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谢谢您,把一个如此可爱的故宫交给我们。”4月8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这一条得到了2000多次转发。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栏目“你好,明天”特地点评了单霁翔退休,并获得了超过1.6万个赞。“单霁翔退休了,满屏的祝福是最佳的肯定。他自称故宫看门人,但在他治下,故宫大门越开越大,近600岁更显青春。在特展与上元夜中显大手笔,在各色文创中见小细节,单霁翔的‘火’其实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国宝守护,是使命,更是能力。故宫是中国的奢侈品,必须完整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事实上,这“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本身,就非常艰难。 刚刚上任时,有媒体问单霁翔:“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回答说:“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尽管如此,单霁翔在故宫进行的改革,最终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网友“泰有财的新生”对他的改革如数家珍:“上任后他解决了故宫的许多问题,在经营挣钱的同时思考如何让故宫文化、传统文化变得不再‘老气’‘单调’,变得有意思起来,让更多的人接受,愿意了解、传承。总结一起就是,他用几年的努力,克服了很多不可能,大开故宫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故宫,了解故宫,爱上故宫。” 财新网推出一组图表,总结了单霁翔在故宫任职7年间故宫的变化。其中包括更受年轻人青睐,游客比例最大的年龄层是30岁以下,2019年前两个月,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已经达到50%;限流天数逐年增加,2015年还只有32天,2018年就到了76天;开放面积不断扩大,从2014年的52%,到如今已有超过80%的故宫宫殿对外开放。 财新网还特意提到,单霁翔2012年1月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在调整票价、游客限流、安保升级上作出多项改革。 走向互联网,走向年轻人 从2012年1月10日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起,在单霁翔任内,他自己和故宫都成了“网红”。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总结,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诞生了批量“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成为热点。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把186万多件藏品的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 凭借“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等一系列操作,故宫品牌成功打进年轻人市场。前不久,故宫口红等产品更是卖到脱销。 网友“Crystal星盘塔罗”说:“值得尊敬的故宫掌门人,单院长辛苦了。如果不是单院长,可能我的手机里是不会有‘每日故宫’和‘故宫展览’这两个App的。” 《环球人物》的一句评论让众多网友转发:“就这样,他把一个四平八稳的故宫‘调教’成了‘网红’,他自己也被网友捧成了‘网红’院长——不仅是故宫和单霁翔,连故宫的猫都成了‘网红’。” 早在4年前,知乎上便有了一个提问,“如何评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上任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几年间积攒了几百条回答,总体来说,网友们对这位院长的评价非常积极。 网友“天天懒床”说:“谢谢您把故宫从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做成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奢侈品。” 网友“迷路的三刀流”说:“以前知道故宫的伟大,却觉得文物离我很远,因为单院长,开始知道了故宫文物的故事,也才知道文物的美可以离我们这么近!感谢单院长,祝您老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新院长备受期待 “单霁翔退休,故宫上新了!”澎湃新闻微信公号这篇文章,生动介绍了故宫换院长一事,阅读量已是“10万+”。 这篇文章介绍了新任院长王旭东在敦煌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在任期间,他希望“在有效保护好莫高窟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面向公众的更完善的开放服务策略”,并且“借助互联网,讲好‘敦煌故事’”。 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也特意贴出了故宫新院长王旭东此前的简历。 让外界更为期待的是,王旭东曾经成功接班过的,也是深受公众认可的“掌门人”。2015年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的3位前任都可称得上驰名中外的大学者——“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上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他就表示:“我的首要工作,是延续上一届班子的理念,首先就是把我的思想和大家的思想融合,为真正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新京报注意到,故宫和敦煌莫高窟在改革方面的相似性。今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连续两晚开展“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一时引起轰动。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则将面向公众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包括“夜游莫高窟”“夜游莫高窟,诗意边关行”“游姊妹双窟,走玄奘之路”。 网友“局座大大是真爱”说:“希望新院长可以延续好的传统,创造新辉煌。那是故宫啊。” 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博物院什么样的新视野?人们拭目以待。[详情]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2日 04:30
视频丨单霁翔谈文创:中国的嘴唇最好抹中国的口红
澎湃新闻 | 2019年04月11日 22:59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山村 花8年攻读硕博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山村 花8年攻读硕博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山村,误入千佛深处 故宫上新了,不过这次上新的不是文创产品,而是院长。 4月8日,65岁的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位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也在“部领导”栏目更新信息,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同时担任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并明确为副部长级。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对单霁翔的退休表达不舍和祝福,也对新任院长王旭东表示好奇和期待:过去7年,单院长三天两头送故宫上热搜,未来,上新的王院长能否再创辉煌,带领故宫走向新纪元? 事实上,1967年出生的王旭东虽然比单霁翔小13岁,但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时间比单霁翔还长。28年,西北大漠的沙,王旭东不是白吃的——他从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水利工程师,变身对莫高窟壁画了如指掌的资深文保专家,之后又推动敦煌学跨界融合。 与“段子手”单霁翔相比,老同事对王旭东的评价是“低调少话”,面对风头正盛的博物馆IP开发,长期身在敦煌的王旭东一直持谨慎态度:“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那么王院长履新之后,此前高速发展的故宫IP,会放慢脚步吗? 对敦煌一无所知的“扫沙僧” 冲动可以是魔鬼,也可以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如果没有28年前的“一时冲动”,今天的王旭东,或许会离文物保护工作十万八千里远。 1967年2月,王旭东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农村。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187.7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600立方米,只达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7%。 而在王旭东的家乡,那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不超过1000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缺水情况更不言而喻。童年时,王旭东只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水利工程师,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所以在高考志愿上,从一本、二本再到专科,王旭东全填的是水利专业。 1986年,王旭东如愿以偿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在张掖地区的水电处当水利技术员。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美方专家建议,石窟保护需要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加入。在大学老师的推荐下,王旭东进入敦煌研究院的视野。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汉书》中对敦煌的解读。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中西交通的要塞,东西文化在此汇合,佛教文化也穿过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渐入中原,敦煌一时成为佛学重镇。 自晋代开始,不断有僧侣、信众以及信奉佛教的王公贵族在敦煌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光莫高窟就有735个石窟,南北全长1680米,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古代文物超过5万件。 石窟艺术星河灿烂,修复工作也艰难浩繁。壁画剥落,彩绘褪色……长期以来,敦煌石窟饱受风沙、风化之苦,不仅需要艺术家的描摹,还需要地质、化学等专业人才的常年参与。 来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但起初,满腔治水理想的王旭东并不太情愿:“因为是老师推荐,所以我勉强决定去敦煌看看。”1991年农历正月十七,敦煌下起鹅毛大雪,王旭东从张掖坐上长途客车,踏雪来到莫高窟。 雪中莫高窟 此前,王旭东从未来过莫高窟,对莫高窟的唯一印象只有父亲旅行时在九层楼前的合影。 雪中的莫高窟,收敛起戈壁飞沙的狂躁,万籁俱静,尤其是夜里,面对空寂无人的三危山,王旭东独自绕着莫高窟漫步,突然对这片静谧的千年古迹心生好感,而且觉得窟区很像小时候生活的小山村。第二天,“对敦煌文化一无所知”的王旭东就答应留在研究院。 多年后,王旭东回忆道:“决定留下来,有点‘一时冲动’。”全家人中,只有王旭东的父亲同意他留在敦煌的决定。 奔赴敦煌,这位理工男又遇上新困惑。“那时的我,对艺术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那些佛教壁画。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往往只是土,只是矿物。”王旭东还记得第一次修壁画时,“手颤抖得根本无法下手”。 上世纪90年代初,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依然严重,王旭东刚去研究院工作时,“每天都要在窟区扫沙子。” 放弃年少时的理想,到黄沙肆虐、清冷幽静的石窟当“扫沙僧”,与青灯古佛相伴,年轻的王旭东面临重重考验。 “佛系”文物“救火队长”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幸运的是,王旭东很快就用专业知识,在艺术家云集的敦煌研究院站稳脚跟,也找到对艺术的敬畏。 进入研究院,王旭东接手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与他的专业非常吻合。他有幸拿着钥匙,用了半年时间走遍莫高窟有壁画和雕塑492个洞窟,越走越有干劲。 1999年7月,王旭东(右三)与中外专家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现场讨论(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敦煌,王旭东用专业知识攻克了不少难题。比如,壁画反复脱落,曾被研究员们称为“石窟癌症”,但王旭东们经过对颜料、岩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原来是壁画颜料中的盐分太高,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反复溶解、结晶。“所以,要给壁画治病,首先要了解岩体的结构和其中的水盐运移规律。我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高窟壁画修复流程图 莫 但常年参与修复工作,同时意味着常年与清寂相伴。敦煌研究院距离敦煌市区有25公里,刮起沙尘来,“最厉害的时候,十来米之内都看不见”,冬天气温在零下20度上下,洞窟内冷得像冰窖。而且当时王旭东与妻子两地分居,也曾动过离开的心思。 最终王旭东还是留了下来。经常在洞窟里打转,王旭东越发对石窟艺术感兴趣,通过读书、咨询,“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王旭东曾说,与千年石窟相比,自己20多年的保护工作算不上什么,并从敦煌前人的身上找到了定力:“有坚守、不随大流,是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先生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觉得我们不是懒惰,而是要有一种定力。” 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有一片简朴的公墓,那里埋葬着十多位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文物工作者、艺术家,包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敦煌学者史苇湘和欧阳琳伉俪。 守得定,或许也与王旭东“喜静”的性格有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王旭东称,莫高窟中,最打动他的是158窟——“涅槃窟”。在这个窟内,古代艺术家创作出释迦摩尼进入涅槃境界的雕塑,王旭东说,一进入涅槃窟,浮躁、痛苦的感受就会消失,代之以清净喜乐,“这可能与我自己整个的性格有关系吧”。 敦煌158窟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王旭东,有强烈的乡村情结,他喜欢自然纯朴的乡野,去国外考察,也最中意小镇、田园城市,还坦言,不喜欢大城市,只喜欢那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 据全天候科技报道,敦煌研究院的老同事们对王旭东的评价也是“平时不怎么爱和其他人说话,低调实干”,但一说起地质知识就滔滔不绝,而且每次从洞窟里回来就会做笔记,办公室里他的笔记堆得像小山一样,数量最多,还时不时翻看。工作后,王旭东曾熬夜复习,周五下班还要坐一夜火车到兰州考学,用8年时间攻读下兰州大学地质系硕士和博士。 2018年,王旭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甘肃日报》写道:“王旭东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干旱环境土遗址与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实现了保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在保护理念、病害护理、保护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其成果应用于我国2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术辐射。”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同时,王旭东还抢救了不少地区的古迹、重点文物。 王旭东主持承担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项目(部分) 带着敦煌玩跨界 文物需要“守旧”,但文化需要创新。2014年12月,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在敦煌文化的推广上动了不少脑筋。 进入“数字敦煌”官方网站,点击观看洞窟,你会被屏幕前丝毫毕现、清晰可见的壁画与雕塑震撼,仿佛正在远程游览莫高窟。放大,还可以看到佛像身上细腻的服饰纹理。如果看不懂壁画内容,可以通过网页上的文字介绍辅助理解。 通过互联网远程欣赏敦煌石窟,是“数字敦煌”项目中的一部分。这个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在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任院长樊锦诗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的全面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以全新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延续石窟艺术的生命,促进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的研究。 2016年4月底,在王旭东任上,倾多部门之力,“数字敦煌”互联网平台得以面世,网友和研究者可以在网上对30个敦煌石窟一探究竟。 游客的体温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面对激增的游客数量,王旭东也用了不少法子。从2015年5月开始,莫高窟实行“前端数字体验+后端实体洞窟参观”的“一票制”模式。为了应对已经超过200万的年游客数量,莫高窟将从今年4月起推出6种“套餐”。 2017年,敦煌研究院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定程度上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推广获取了更多机会和资源。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带着“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进了30多个高校,同时经常强调敦煌研究的国际化,与多国科研院校达成合作。 故宫IP火热开发时,敦煌IP也在王旭东的推动下有序展开。从2016年开始,敦煌研究院文创中心推出了羊毛丝绸手作和敦煌色系口红定制课程。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创产品上也有所发力。截至2017年底,共取得注册商标108个,其他知识产权30项,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708.3万元,开发超过42类文创产品,着重建设“星空下阐释敦煌”“如是敦煌”“念念敦煌”三大文创品牌,并和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合作运用敦煌元素开发手机、阅读器。 与超过1万种的故宫文创产品相比,敦煌文创的体量和营收规模要小很多,脚步小一些,速度也慢一些,但有鲜明的三大特点:体验化、品牌化、精品化。 这样的特点,一来,是因为敦煌研究院一直以保护、抢救石窟为重点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二来,敦煌石窟的游客量较故宫要小得多,而且佛教文化更为小众,特征明显;三来,也与王旭东对文博IP开发的谨慎态度有关。 在接受采访时,王旭东曾表态,粗制滥造的东西不是文创,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敦煌研究院在选取合作伙伴时必须谨慎小心,在文创开发时不要太急躁。王旭东曾经提出质疑:“大家是真心愿意做文创,还是社会趋势推着走?恐怕我们得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要通过文化创意让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消费它。” 他强调:“慈悲、智慧和美,是敦煌的价值。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莫高窟在,后人还会继续去做。但如果敦煌在人们心中垮掉,再扶起来很难。”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王旭东即将掌管的“顶级网红”故宫。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种类超万种,光是手机壳就超过480种,影视综艺、APP等也到处开花,火锅、咖啡馆的话题度超高。 但近两年,故宫IP的跨越式发展也引来授权纠纷和对品质的质疑,元宵夜游活动也褒贬不一。 无疑,王旭东眼前的这盘棋,并不好下,但人们还是充满期待:守得定千年石窟,何尝守不定600年故宫?[详情]

中国经营网 | 2019年04月11日 14:51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农村 误入千佛深处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农村 误入千佛深处

  故宫上新了,不过这次上新的不是文创产品,而是院长。 4月8日,65岁的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位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也在“部领导”栏目更新信息,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同时担任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并明确为副部长级。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对单霁翔的退休表达不舍和祝福,也对新任院长王旭东表示好奇和期待:过去7年,单院长三天两头送故宫上热搜,未来,上新的王院长能否再创辉煌,带领故宫走向新纪元? 事实上,1967年出生的王旭东虽然比单霁翔小13岁,但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时间比单霁翔还长。28年,西北大漠的沙,王旭东不是白吃的——他从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水利工程师,变身对莫高窟壁画了如指掌的资深文保专家,之后又推动敦煌学跨界融合。 与“段子手”单霁翔相比,老同事对王旭东的评价是“低调少话”,面对风头正盛的博物馆IP开发,长期身在敦煌的王旭东一直持谨慎态度:“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那么王院长履新之后,此前高速发展的故宫IP,会放慢脚步吗? 对敦煌一无所知的“扫沙僧” 冲动可以是魔鬼,也可以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如果没有28年前的“一时冲动”,今天的王旭东,或许会离文物保护工作十万八千里远。 1967年2月,王旭东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农村。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187.7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600立方米,只达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7%。 而在王旭东的家乡,那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不超过1000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缺水情况更不言而喻。童年时,王旭东只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水利工程师,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所以在高考志愿上,从一本、二本再到专科,王旭东全填的是水利专业。 1986年,王旭东如愿以偿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在张掖地区的水电处当水利技术员。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美方专家建议,石窟保护需要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加入。在大学老师的推荐下,王旭东进入敦煌研究院的视野。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汉书》中对敦煌的解读。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中西交通的要塞,东西文化在此汇合,佛教文化也穿过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渐入中原,敦煌一时成为佛学重镇。 自晋代开始,不断有僧侣、信众以及信奉佛教的王公贵族在敦煌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光莫高窟就有735个石窟,南北全长1680米,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古代文物超过5万件。 石窟艺术星河灿烂,修复工作也艰难浩繁。壁画剥落,彩绘褪色……长期以来,敦煌石窟饱受风沙、风化之苦,不仅需要艺术家的描摹,还需要地质、化学等专业人才的常年参与。 来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但起初,满腔治水理想的王旭东并不太情愿:“因为是老师推荐,所以我勉强决定去敦煌看看。”1991年农历正月十七,敦煌下起鹅毛大雪,王旭东从张掖坐上长途客车,踏雪来到莫高窟。 雪中莫高窟 此前,王旭东从未来过莫高窟,对莫高窟的唯一印象只有父亲旅行时在九层楼前的合影。 雪中的莫高窟,收敛起戈壁飞沙的狂躁,万籁俱静,尤其是夜里,面对空寂无人的三危山,王旭东独自绕着莫高窟漫步,突然对这片静谧的千年古迹心生好感,而且觉得窟区很像小时候生活的小山村。第二天,“对敦煌文化一无所知”的王旭东就答应留在研究院。 多年后,王旭东回忆道:“决定留下来,有点‘一时冲动’。”全家人中,只有王旭东的父亲同意他留在敦煌的决定。 奔赴敦煌,这位理工男又遇上新困惑。“那时的我,对艺术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那些佛教壁画。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往往只是土,只是矿物。”王旭东还记得第一次修壁画时,“手颤抖得根本无法下手”。 上世纪90年代初,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依然严重,王旭东刚去研究院工作时,“每天都要在窟区扫沙子。” 放弃年少时的理想,到黄沙肆虐、清冷幽静的石窟当“扫沙僧”,与青灯古佛相伴,年轻的王旭东面临重重考验。 “佛系”文物“救火队长”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幸运的是,王旭东很快就用专业知识,在艺术家云集的敦煌研究院站稳脚跟,也找到对艺术的敬畏。 进入研究院,王旭东接手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与他的专业非常吻合。他有幸拿着钥匙,用了半年时间走遍莫高窟有壁画和雕塑492个洞窟,越走越有干劲。 1999年7月,王旭东(右三)与中外专家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现场讨论(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敦煌,王旭东用专业知识攻克了不少难题。比如,壁画反复脱落,曾被研究员们称为“石窟癌症”,但王旭东们经过对颜料、岩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原来是壁画颜料中的盐分太高,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反复溶解、结晶。“所以,要给壁画治病,首先要了解岩体的结构和其中的水盐运移规律。我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莫高窟壁画修复流程图 但常年参与修复工作,同时意味着常年与清寂相伴。敦煌研究院距离敦煌市区有25公里,刮起沙尘来,“最厉害的时候,十来米之内都看不见”,冬天气温在零下20度上下,洞窟内冷得像冰窖。而且当时王旭东与妻子两地分居,也曾动过离开的心思。 最终王旭东还是留了下来。经常在洞窟里打转,王旭东越发对石窟艺术感兴趣,通过读书、咨询,“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王旭东曾说,与千年石窟相比,自己20多年的保护工作算不上什么,并从敦煌前人的身上找到了定力:“有坚守、不随大流,是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先生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觉得我们不是懒惰,而是要有一种定力。” 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有一片简朴的公墓,那里埋葬着十多位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文物工作者、艺术家,包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敦煌学者史苇湘和欧阳琳伉俪。 守得定,或许也与王旭东“喜静”的性格有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王旭东称,莫高窟中,最打动他的是158窟——“涅槃窟”。在这个窟内,古代艺术家创作出释迦摩尼进入涅槃境界的雕塑,王旭东说,一进入涅槃窟,浮躁、痛苦的感受就会消失,代之以清净喜乐,“这可能与我自己整个的性格有关系吧”。 敦煌158窟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王旭东,有强烈的乡村情结,他喜欢自然纯朴的乡野,去国外考察,也最中意小镇、田园城市,还坦言,不喜欢大城市,只喜欢那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 据全天候科技报道,敦煌研究院的老同事们对王旭东的评价也是“平时不怎么爱和其他人说话,低调实干”,但一说起地质知识就滔滔不绝,而且每次从洞窟里回来就会做笔记,办公室里他的笔记堆得像小山一样,数量最多,还时不时翻看。工作后,王旭东曾熬夜复习,周五下班还要坐一夜火车到兰州考学,用8年时间攻读下兰州大学地质系硕士和博士。 2018年,王旭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甘肃日报》写道:“王旭东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干旱环境土遗址与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实现了保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在保护理念、病害护理、保护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其成果应用于我国2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术辐射。”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同时,王旭东还抢救了不少地区的古迹、重点文物。 王旭东主持承担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项目(部分) 带着敦煌玩跨界 文物需要“守旧”,但文化需要创新。2014年12月,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在敦煌文化的推广上动了不少脑筋。 进入“数字敦煌”官方网站,点击观看洞窟,你会被屏幕前丝毫毕现、清晰可见的壁画与雕塑震撼,仿佛正在远程游览莫高窟。放大,还可以看到佛像身上细腻的服饰纹理。如果看不懂壁画内容,可以通过网页上的文字介绍辅助理解。 通过互联网远程欣赏敦煌石窟,是“数字敦煌”项目中的一部分。这个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在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任院长樊锦诗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的全面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以全新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延续石窟艺术的生命,促进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的研究。 2016年4月底,在王旭东任上,倾多部门之力,“数字敦煌”互联网平台得以面世,网友和研究者可以在网上对30个敦煌石窟一探究竟。 游客的体温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面对激增的游客数量,王旭东也用了不少法子。从2015年5月开始,莫高窟实行“前端数字体验+后端实体洞窟参观”的“一票制”模式。为了应对已经超过200万的年游客数量,莫高窟将从今年4月起推出6种“套餐”。 2017年,敦煌研究院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定程度上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推广获取了更多机会和资源。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带着“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进了30多个高校,同时经常强调敦煌研究的国际化,与多国科研院校达成合作。 故宫IP火热开发时,敦煌IP也在王旭东的推动下有序展开。从2016年开始,敦煌研究院文创中心推出了羊毛丝绸手作和敦煌色系口红定制课程。2017年底,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达成合作,推出“数字供养人”和“数字丝路”计划。 在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的敦煌系列皮肤,销售很火爆; “敦煌诗巾”小程序取用了敦煌壁画中的元素,让用户自主设计、定制丝巾,同样引来赞叹。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创产品上也有所发力。截至2017年底,共取得注册商标108个,其他知识产权30项,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708.3万元,开发超过42类文创产品,着重建设“星空下阐释敦煌”“如是敦煌”“念念敦煌”三大文创品牌,并和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合作运用敦煌元素开发手机、阅读器。 与超过1万种的故宫文创产品相比,敦煌文创的体量和营收规模要小很多,脚步小一些,速度也慢一些,但有鲜明的三大特点:体验化、品牌化、精品化。 这样的特点,一来,是因为敦煌研究院一直以保护、抢救石窟为重点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二来,敦煌石窟的游客量较故宫要小得多,而且佛教文化更为小众,特征明显;三来,也与王旭东对文博IP开发的谨慎态度有关。 在接受采访时,王旭东曾表态,粗制滥造的东西不是文创,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敦煌研究院在选取合作伙伴时必须谨慎小心,在文创开发时不要太急躁。王旭东曾经提出质疑:“大家是真心愿意做文创,还是社会趋势推着走?恐怕我们得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要通过文化创意让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消费它。” 他强调:“慈悲、智慧和美,是敦煌的价值。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莫高窟在,后人还会继续去做。但如果敦煌在人们心中垮掉,再扶起来很难。”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王旭东即将掌管的“顶级网红”故宫。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种类超万种,光是手机壳就超过480种,影视综艺、APP等也到处开花,火锅、咖啡馆的话题度超高。 但近两年,故宫IP的跨越式发展也引来授权纠纷和对品质的质疑,元宵夜游活动也褒贬不一。 无疑,王旭东眼前的这盘棋,并不好下,但人们还是充满期待:守得定千年石窟,何尝守不定600年故宫?[详情]

中国经营报 | 2019年04月11日 14:35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已明确为副部长级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已明确为副部长级

  明确副部,中候补、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部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刚刚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已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长级。 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单霁翔退休,原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王旭东继任。 王旭东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据公开资料,他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在还是兰州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王旭东来到敦煌研究院,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 他于2005年1月任副院长、后任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2014年12月出任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他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除院长调整外,今年3月,原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纪天斌卸任,新任党委书记为都海江,此前任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北京兴旅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兴旅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单霁翔生于1954年,今年已65岁,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2012年1月任原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长级。 王旭东简历 王旭东,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甘肃山丹人,200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馆员。 1991年6月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 200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2011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3年11月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2019年4月至今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4月10日 19:40
单霁翔离开故宫后的21天:卸任不意味着真正“退休”
单霁翔离开故宫后的21天:卸任不意味着真正“退休”

  中新网晋城4月29日电 题:离开故宫后的21天 作者 杨杰英 一身中山装,一双布鞋,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捏着遥控器,退了休的单霁翔,和往日并没什么不同。 单霁翔作专题报告。乔宇 摄 在他现身之前,不断有人打听他是否真的会出席,甚至有人站在“单霁翔”的座签前合影留念。直到他出现,人们才不再来回走动。全场聚焦的目光和不断地掌声,彰显着这位“网红院长”的流量号召力。 4月8日,做了七年“看门人”的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次日,单霁翔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故宫里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离开故宫后的第三天,单霁翔在安徽滁州作“坚定文化自信”的专题报告。第四天,单霁翔被2019中国(宁波)特色文博会聘为创意宁波顾问。 单霁翔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的身份,现身中国文物大省山西,出席“东西方古堡文明论坛”开幕式。杨杰英 摄 第六天,单霁翔现身浙江奉贤区作专题报告。第七天,单霁翔出现在山东烟台,继续为文物保护事业奔走。第九天,单霁翔在北京林业大学作题为《匠者仁心——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专题报告。 离开故宫后的第21天,单霁翔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的身份,现身中国文物大省山西。29日,在晋城市文体宫作《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主旨演讲。此前一天,他在“古堡之城”晋城市阳城县出席“东西方古堡文明论坛”开幕式。这21天内,单霁翔的足迹遍布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奔波在文物保护工作一线。 “退休后的生活?我刚退休20天,依然很忙,还没什么生活。等哪天我真正‘退休’了,再好好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单霁翔坦言,虽然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但还有一堆事要忙。对单霁翔而言,卸任不意味着真正的“退休”。 “东西方古堡文明论坛”与会嘉宾合影。杨杰英 摄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是单霁翔在山西的报告主题。“这需要我们风雨同舟,继续努力。”单霁翔认为,应该提倡公众参与进来,这对文物保护工作是一种助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推广者,这也是他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的初衷。 几乎在每次的报告中,单霁翔都会细数其在任七年时间中故宫博物院的改变。这七年,是故宫改革开放程度最大的七年。这七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30%扩大到80%。这七年,厕所革命、垃圾不落地、点亮故宫、数字化升级……一系列接地气的“操作”不断。这七年,这位“网红院长”用幽默的“段子”,让古老尘封的故宫“走下神坛”,变为一个超级IP。这七年,单霁翔没有停歇。 此番现身山西,单霁翔对这个文物大省的文保工作亦提出自己的思考。“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确实是个大课题。”单霁翔如是说。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存量占全国75%以上,是唯一保存了从唐至清完整建筑体系的省份。山西的古建筑不但有精美的文化建筑,而且有精美的彩绘和壁画。 “我很感动,汽车轱辘一转,没几步就是一个古建筑。我们下决心,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2005年,时任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赴山西晋东南进行早期木结构建筑群的调研工作时如是说。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先后投入近6亿元(人民币),对105组古建筑进行抢修性的修缮。 一直以来,单霁翔提倡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他认为如今民间自发的力量,对文物保护工作是一种助力。 “让我们的文物更有尊严地展示,民众才会更热爱,这是良性循环。山西在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很好,也动员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当地文物保护,守望文明文保工作。”单霁翔表示,文物保护不是单位的专利,也不是行业的工作,是全民的工作。 谈及在任时最大的遗憾,单霁翔告诉记者,“当然,遗憾很多。比如故宫的馆藏文物陈列比例还是少一些。我们一直在做文物保护,但什么叫真正把文物保护好?不是把它锁在库房里,不是沉睡,而是真正把它们修复好,每一件光彩照人、有尊严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过去展示的比例不到1%,几年下来达到3%,今年年底能到8%,明年到12%。等将来新的博物馆建成,文物的展示比例能达到30%。”单霁翔告诉记者,馆藏文物达到30%的陈列比例,是他认为的理想状态。 如今,从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到中华文化的“看门人”,单霁翔依然奔波在传承中华文化一线。(完)[详情]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书记院长同时获补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书记院长同时获补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后,敦煌研究院书记院长将同时获补 25日,甘肃省委组织部发布公示: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拟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现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赵声良拟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公示中介绍,马世林196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酒泉人,出生地甘肃酒泉,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赵声良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昭通人,出生地云南昭通,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研究馆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公示显示,原任该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敦煌研究院将迎来党委书记、院长职务分设。 本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单霁翔退休,王旭东继任。目前王旭东已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级。 王旭东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他从1991年开始在敦煌研究院工作,2013年11月,他出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次年12月获任院长,自此身兼党委书记、院长两职,直至本月履新。 根据公示,拟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的马世林,曾当过近3年的敦煌市市长。 马世林资料图 马世林一直在酒泉市工作,曾主政酒泉下辖的玉门市、瓜州县,2008年12月至2011年9月任敦煌市市长,后任瓜州县委书记,2014年底调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赵声良则是学者出身,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留学日本成城大学获美术史专业博士学位。他一直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是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此外,现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苏伯民拟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公示显示,苏伯民1964年12月出生,无党派,甘肃定西人,出生地甘肃白银,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馆员。 据公开资料,敦煌研究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地厅级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 其官网介绍,该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地厅级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 马世林简历 马世林,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酒泉人,出生地甘肃酒泉,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1980年11月至1983年3月在原酒泉市红山乡政府工作; 1983年3月至1990年9月任原酒泉市东洞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1990年9月至1995年5月任原酒泉市东洞乡、西峰乡乡长; 1995年5月至1997年9月任原酒泉市银达乡党委书记; 1997年9月至2000年11月任金塔县政府副县长; 2000年11月至2005年4月任中共金塔县委常委、副县长; 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任中共金塔县委副书记、副县长; 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任中共玉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共玉门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老市区管委会主任(兼); 2008年12月至2011年9月任中共敦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11年9月至今任中共瓜州县委书记; 2014.12任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详情]

单霁翔退休后:与新院长在故宫走了一万五千步
单霁翔退休后:与新院长在故宫走了一万五千步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退休后 4月11日晚,2019年宁波文博会“故宫论坛”第三季开讲,单霁翔作《紫禁城·正青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主旨演讲。 在开讲前,单院长还被聘为“宁波文博会”顾问、“创意宁波2020”建设计划顾问。 其间,他在谈到自己的退休生活时说:“4天前我退休了,我第一次体会到退休也很累,我连续看了几晚上的微信、微博。有人祝福我平安退休,也有同事说‘这老头终于退休了,可以休息休息了’”。 他同时透露,在卸任当天晚上,自己就与新任院长王旭东“夜查故宫中控室和安保部门”,第二天两人又在故宫里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对于继任者王旭东,单霁翔说他年富力强,有经验,有能力,有情怀,有水平。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也接受了不少企业家或企业的现金捐赠。单霁翔说,7个企业家或企业集团捐赠了大约7个亿。“故宫是一个差额拨款单位,大约40%靠我们自己创收,我们创收的钱不能分掉,而是全部用于事业发展。” “三年前我做过测试,我的心理年龄是28岁,现在过了三年再测试可能心理年龄就变25岁了。”单霁翔说。 “我们的故宫博物院里有200多只野猫,它们很有身份啊,它们可能是明代的后代、秦代的后代,但今天它们很幸福,每天都有人给它们送猫粮,从去年开始,居然有从福建送的、浙江送的、新疆送的猫粮寄过来。还特别嘱咐我们这个猫粮是给慈宁宫那只猫的,这个猫粮是给延禧宫那只猫的。” 对于故宫的商业化,单霁翔称,故宫不仅不以商业化为目标,反而致力于“去商业化”。 单霁翔表示,对于博物馆来说,市场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博物馆面临商业化的威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把握好这个度,有争议就遵从大家意见。” “女性洗手间是男性洗手间的2.6倍最合适,然后故宫就设置了女性专用卫生间,终于男女都不用再排队了。” “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没有一片垃圾,为什么?一片垃圾落地,2分钟之内我们的物业人员要扫掉。当地上没有一片垃圾的时候,大家就不会忍心去扔垃圾了。博物馆的环境是可以教育人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充满文化情怀的片子,却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今年故宫招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1万7千人参与考试,都想来故宫修文物。修文物建筑需要工匠精神,修文物更需要工匠精神。” 演讲中,单霁翔展示了两张照片。这是几年前,大高玄殿古建修缮开工仪式时的照片。 当时下着雨。其中一张照片是故宫博物院第四任院长张忠培讲话时,第五任院长郑欣淼给他打伞;另一张照片是第五任院长郑欣淼讲话时,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帮他打伞。 单霁翔指着照片说:“什么叫文化传承?这就叫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就是每一任都要为后一任打下好的基础,后一任也接好接力棒。” 郑欣淼任职期间,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进行清理,并大致确定了馆藏文物总数。单霁翔说,到了开总结大会时,台上、台下都落泪了,大家觉得终于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演讲最后,单霁翔在屏幕上放出一张照片,郑欣淼、单霁翔、王旭东三代故宫博物院院长坐在一起。他说:“我们全体领导班子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退休后的单霁翔活动密集。 4月8日,单霁翔退休。 4月9日,单霁翔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故宫里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4月10日,单霁翔做客安徽滁州,作“坚定文化自信”的专题报告。 4月11日,单霁翔作《紫禁城·正青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主旨演讲。 新京报记者 许腾飞  实习生 李京统 校对 刘军[详情]

单霁翔说退休也很累 刷了三个晚上的微信微博
单霁翔说退休也很累 刷了三个晚上的微信微博

  单霁翔说退休也很累!连续几晚在做这件事... 导读昨晚,单霁翔在宁波进行演讲,来看看他说了啥。网友热议:还是不舍得单院长!谢谢你! 单霁翔退休也很累!刷了三个晚上的微信微博  “4天前我退休了,我第一次体会到,退休也很累。”4月11日晚,从故宫博物院退休的单霁翔在宁波进行演讲。 期间,他谈及自己的“退休生活”,“我连续看了几晚上的微信、微博。有人祝福我平安退休,也有同事说‘这老头终于退休了,可以休息休息了’。” 他同时透露,在卸任当天晚上,自己就与新任院长王旭东“夜查故宫中控室和安保部门”,第二天两人又走了一万五千步,进行查看和交接工作。 心理年龄是20几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有记者问,您是怎样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在文创产品中注入青春的活力。单霁翔的回答是,“我就比较年轻”。 “三年前我做过测试,我的心理年龄是28岁,现在过了三年再测试可能心理年龄就变25岁了。”但他觉得,做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生活、爱观众的心。 他说,我们的年轻人需要这些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古老的紫禁城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关注,也会变得更年轻。 在单霁翔任院长在任的七年多时间里,文创产品毫无疑问是一抹亮色。但同时,故宫博物院也曾因此被质疑“过度商业化”。 单霁翔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我们实实在在做的是去商业化。” 他举例说,过去在乾清门、隆宗门等地都存在与古建筑不协调的商店、餐厅,“这几年我们都去掉了”。 “文创产品要平衡游人的需要和游人的参观感受,这个平衡是要充满智慧的。我们过去的商店充满商业气氛,但博物馆的商店必须充满文化气息。”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也接受了不少企业家或企业的现金捐赠。为此,单霁翔列了一个榜单,7个企业家或企业集团捐赠了大约7个亿。 为什么要这么多钱?在单霁翔看来,这是他院长本职的一部分。 “任何一个博物馆、任何一个博物馆馆长,接受社会赞助都是他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博物馆要生存、发展,故宫是一个差额拨款单位,大约40%靠我们自己创收,我们创收的钱不能分掉,而是全部用于事业发展。” 他说,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保护文物、服务游人以及对孩子的公益教育上。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演讲中,单霁翔展示了两张照片。这是几年前,大高玄殿古建修缮开工仪式时的照片。 当时下着雨。其中一张照片是故宫博物院第四任院长张忠培讲话时,第五任院长郑欣淼给他打伞;另一张照片是第五任院长郑欣淼讲话时,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帮他打伞。 单霁翔指着照片说:“什么叫文化传承?这就叫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就是每一任都要为后一任打下好的基础,后一任也接好接力棒。” 这一点单霁翔深有感触。他说,故宫博物院有多少藏品过去谁也不知道,但有一个人刚到故宫就知道这个数字,“这人就是我”。“这是我的前任院长郑欣淼告诉我的。” 郑欣淼任职期间,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进行清理,并大致确定了馆藏文物总数。单霁翔说,到了开总结大会时,台上、台下都落泪了,大家觉得终于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有了七年多博物馆馆长的经历,单霁翔也有他自己的思考。 “什么才叫好的文物保护?只有文物拥有尊严、重新走到人们生活中,才叫好的文物保护。什么叫好的博物馆?只有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有一席之地,人们进了博物馆流连忘返,来了不愿意走,走了还想再来,才是好的博物馆。什么是好的博物馆馆长?尽心竭力、确保文物安全,把更多文物资源奉献给社会,才是好馆长。” 他说:“我们做得很不够,但是我们努力了。” 演讲最后,单霁翔在屏幕上放出一张照片,郑欣淼、单霁翔、王旭东三代故宫博物院院长坐在一起。他说:“我们全体领导班子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网友留言:还是不舍得单院长!谢谢你! @胶片小镇:羡慕他可以漫步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前朝的秘密…… @闲晚:还是很喜欢单院长的 @Y这是Dun吨呐:希望单院长退休后也可以在故宫继续“看门”[心] @他是信仰ai:最喜欢的院长没有之一 虽然不舍但是也希望您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过幸福的退休生活 希望您能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让我们这些关心喜欢您的人能够经常看到您的消息 感谢您的付出❤️ 相信您的名字会载入故宫史册。 @芊掌柜:这一辈子过的有意思啊 @梧紫舞女_804:只想说,谢谢你…… @简单爱玉琴:刷微博,这么多人关心,也很累…还是值守故宫轻松 @雪菲然:感谢他将与时俱进的故宫之美广而告之 @Sun_XTong:感觉是单院长把故宫带火的,最初就是因为单院长发言讲话感觉像段子一样,然后去关注他讲的内容,即而开始了解故宫爱上故宫! @李滚滚的微博呀_:退休了也很累 [酸] @遇上你这样迟--:还是不舍得单院长啊![详情]

北京日报:期待有更多的“单院长”
北京日报:期待有更多的“单院长”

   期待有更多的“单院长” 来源: 北京日报 姜忠奇 “快乐退休!我每天都在故宫等您!”近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引发舆论场上一阵热议。 近年来,单霁翔治下的故宫,以“网红”姿态刷新了公众认知。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推广传统文化的探索,让人由衷感慨故宫离大家更近了。增置休息木椅、推进“厕所革命”,让游客愈加舒适地游览;实行网络售票、扩大开放面积,参观人次屡创新高;“故宫系”纪录片一路走红,文创产品广受好评,紫禁城以花式面貌走进千家万户……如今,“进宫打卡”已经成为时尚潮流,文物特展引来阵阵“故宫跑”,文创更是一年卖出15亿元。可以说,如今的故宫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的双赢,而且闯出了发展的新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盘活故宫这个大宝藏,离不开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作为传统博物馆的守门人,单霁翔带领博物院上下兴利除弊、推行新政,比如要求故宫“禁车”,哪怕是外国元首也不能“特殊化”,比如挂牌文物医院、申遗周边古建筑群等等。更为社会关注的是,这位任职7年零3个月的“故宫男神”还有一身讲段子、开现挂的本事,面对媒体妙语连珠、金句频出,每每成功地引领了舆论热点。懂文物、接地气、能干事、会传播、语言生动、身段柔软……这些特质不仅为其个人增添了魅力,也成为故宫热的一大助力。 单院长光荣退休,而他身上的这些特质,何尝不是当下我们的领导干部所需要的呢?身处网络传播时代,不少地方坐拥丰富资源、享有便利条件,原本“只取一瓢饮”便能做出大文章,却依旧“抱着水缸喊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如何盘活本地区、本领域的资源,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发展机遇,依然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正因此,我们才需要更多像单霁翔一样的干部。尤其是近年来,“直播问政解民生难题”“县长化身代言人推销特产”等新闻屡受好评,也折射出社会对广大干部的新期待。有更多这样的人,才能培育出更多“网红”品牌,搅动起一池池春水。 [详情]

故宫“换掌门”引发热议 网友不舍老院长期待新院长
故宫“换掌门”引发热议 网友不舍老院长期待新院长

  故宫“换掌门”引发热议 在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单霁翔(中间白衣者)在“非遗传承 活力再现”活动中讲授雕版印刷术。 新华社记者 刘 潺摄 今年1月,故宫文创快闪店现身上海南京路,300多种文创产品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王 初摄(人民视觉) 春日里,游客在故宫的梨花树下拍照。祝振强摄 冬日里,故宫雪景如画。丁帮学摄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在任时,妙语频出的单霁翔是“网红”,他的各种言论在网上红极一时,因其幽默诙谐而不失正能量的表达而受到年轻人喜爱,他的退休消息也引发热烈关注。 将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2020年,将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此前,单霁翔说,“我们希望故宫600岁生日那天到来的时候,能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话,成为网上对这位退休院长最常见的评价之一。 “【把一个完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今天,执掌故宫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谢谢您,把一个如此可爱的故宫交给我们。”4月8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这一条得到了2000多次转发。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栏目“你好,明天”特地点评了单霁翔退休,并获得了超过1.6万个赞。“单霁翔退休了,满屏的祝福是最佳的肯定。他自称故宫看门人,但在他治下,故宫大门越开越大,近600岁更显青春。在特展与上元夜中显大手笔,在各色文创中见小细节,单霁翔的‘火’其实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国宝守护,是使命,更是能力。故宫是中国的奢侈品,必须完整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事实上,这“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本身,就非常艰难。 刚刚上任时,有媒体问单霁翔:“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回答说:“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尽管如此,单霁翔在故宫进行的改革,最终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网友“泰有财的新生”对他的改革如数家珍:“上任后他解决了故宫的许多问题,在经营挣钱的同时思考如何让故宫文化、传统文化变得不再‘老气’‘单调’,变得有意思起来,让更多的人接受,愿意了解、传承。总结一起就是,他用几年的努力,克服了很多不可能,大开故宫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故宫,了解故宫,爱上故宫。” 财新网推出一组图表,总结了单霁翔在故宫任职7年间故宫的变化。其中包括更受年轻人青睐,游客比例最大的年龄层是30岁以下,2019年前两个月,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已经达到50%;限流天数逐年增加,2015年还只有32天,2018年就到了76天;开放面积不断扩大,从2014年的52%,到如今已有超过80%的故宫宫殿对外开放。 财新网还特意提到,单霁翔2012年1月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在调整票价、游客限流、安保升级上作出多项改革。 走向互联网,走向年轻人 从2012年1月10日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起,在单霁翔任内,他自己和故宫都成了“网红”。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总结,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诞生了批量“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成为热点。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把186万多件藏品的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 凭借“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等一系列操作,故宫品牌成功打进年轻人市场。前不久,故宫口红等产品更是卖到脱销。 网友“Crystal星盘塔罗”说:“值得尊敬的故宫掌门人,单院长辛苦了。如果不是单院长,可能我的手机里是不会有‘每日故宫’和‘故宫展览’这两个App的。” 《环球人物》的一句评论让众多网友转发:“就这样,他把一个四平八稳的故宫‘调教’成了‘网红’,他自己也被网友捧成了‘网红’院长——不仅是故宫和单霁翔,连故宫的猫都成了‘网红’。” 早在4年前,知乎上便有了一个提问,“如何评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上任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几年间积攒了几百条回答,总体来说,网友们对这位院长的评价非常积极。 网友“天天懒床”说:“谢谢您把故宫从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做成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奢侈品。” 网友“迷路的三刀流”说:“以前知道故宫的伟大,却觉得文物离我很远,因为单院长,开始知道了故宫文物的故事,也才知道文物的美可以离我们这么近!感谢单院长,祝您老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新院长备受期待 “单霁翔退休,故宫上新了!”澎湃新闻微信公号这篇文章,生动介绍了故宫换院长一事,阅读量已是“10万+”。 这篇文章介绍了新任院长王旭东在敦煌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在任期间,他希望“在有效保护好莫高窟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面向公众的更完善的开放服务策略”,并且“借助互联网,讲好‘敦煌故事’”。 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也特意贴出了故宫新院长王旭东此前的简历。 让外界更为期待的是,王旭东曾经成功接班过的,也是深受公众认可的“掌门人”。2015年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的3位前任都可称得上驰名中外的大学者——“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上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他就表示:“我的首要工作,是延续上一届班子的理念,首先就是把我的思想和大家的思想融合,为真正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新京报注意到,故宫和敦煌莫高窟在改革方面的相似性。今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连续两晚开展“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一时引起轰动。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则将面向公众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包括“夜游莫高窟”“夜游莫高窟,诗意边关行”“游姊妹双窟,走玄奘之路”。 网友“局座大大是真爱”说:“希望新院长可以延续好的传统,创造新辉煌。那是故宫啊。” 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博物院什么样的新视野?人们拭目以待。[详情]

视频丨单霁翔谈文创:中国的嘴唇最好抹中国的口红
视频丨单霁翔谈文创:中国的嘴唇最好抹中国的口红

  甬派客户端4月11日消息,今晚,宁波文博会“故宫论坛”第三季开讲,四天前刚退休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作《紫禁城·正青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主旨演讲[详情]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山村 花8年攻读硕博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山村 花8年攻读硕博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山村,误入千佛深处 故宫上新了,不过这次上新的不是文创产品,而是院长。 4月8日,65岁的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位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也在“部领导”栏目更新信息,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同时担任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并明确为副部长级。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对单霁翔的退休表达不舍和祝福,也对新任院长王旭东表示好奇和期待:过去7年,单院长三天两头送故宫上热搜,未来,上新的王院长能否再创辉煌,带领故宫走向新纪元? 事实上,1967年出生的王旭东虽然比单霁翔小13岁,但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时间比单霁翔还长。28年,西北大漠的沙,王旭东不是白吃的——他从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水利工程师,变身对莫高窟壁画了如指掌的资深文保专家,之后又推动敦煌学跨界融合。 与“段子手”单霁翔相比,老同事对王旭东的评价是“低调少话”,面对风头正盛的博物馆IP开发,长期身在敦煌的王旭东一直持谨慎态度:“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那么王院长履新之后,此前高速发展的故宫IP,会放慢脚步吗? 对敦煌一无所知的“扫沙僧” 冲动可以是魔鬼,也可以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如果没有28年前的“一时冲动”,今天的王旭东,或许会离文物保护工作十万八千里远。 1967年2月,王旭东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农村。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187.7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600立方米,只达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7%。 而在王旭东的家乡,那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不超过1000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缺水情况更不言而喻。童年时,王旭东只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水利工程师,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所以在高考志愿上,从一本、二本再到专科,王旭东全填的是水利专业。 1986年,王旭东如愿以偿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在张掖地区的水电处当水利技术员。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美方专家建议,石窟保护需要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加入。在大学老师的推荐下,王旭东进入敦煌研究院的视野。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汉书》中对敦煌的解读。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中西交通的要塞,东西文化在此汇合,佛教文化也穿过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渐入中原,敦煌一时成为佛学重镇。 自晋代开始,不断有僧侣、信众以及信奉佛教的王公贵族在敦煌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光莫高窟就有735个石窟,南北全长1680米,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古代文物超过5万件。 石窟艺术星河灿烂,修复工作也艰难浩繁。壁画剥落,彩绘褪色……长期以来,敦煌石窟饱受风沙、风化之苦,不仅需要艺术家的描摹,还需要地质、化学等专业人才的常年参与。 来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但起初,满腔治水理想的王旭东并不太情愿:“因为是老师推荐,所以我勉强决定去敦煌看看。”1991年农历正月十七,敦煌下起鹅毛大雪,王旭东从张掖坐上长途客车,踏雪来到莫高窟。 雪中莫高窟 此前,王旭东从未来过莫高窟,对莫高窟的唯一印象只有父亲旅行时在九层楼前的合影。 雪中的莫高窟,收敛起戈壁飞沙的狂躁,万籁俱静,尤其是夜里,面对空寂无人的三危山,王旭东独自绕着莫高窟漫步,突然对这片静谧的千年古迹心生好感,而且觉得窟区很像小时候生活的小山村。第二天,“对敦煌文化一无所知”的王旭东就答应留在研究院。 多年后,王旭东回忆道:“决定留下来,有点‘一时冲动’。”全家人中,只有王旭东的父亲同意他留在敦煌的决定。 奔赴敦煌,这位理工男又遇上新困惑。“那时的我,对艺术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那些佛教壁画。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往往只是土,只是矿物。”王旭东还记得第一次修壁画时,“手颤抖得根本无法下手”。 上世纪90年代初,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依然严重,王旭东刚去研究院工作时,“每天都要在窟区扫沙子。” 放弃年少时的理想,到黄沙肆虐、清冷幽静的石窟当“扫沙僧”,与青灯古佛相伴,年轻的王旭东面临重重考验。 “佛系”文物“救火队长”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幸运的是,王旭东很快就用专业知识,在艺术家云集的敦煌研究院站稳脚跟,也找到对艺术的敬畏。 进入研究院,王旭东接手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与他的专业非常吻合。他有幸拿着钥匙,用了半年时间走遍莫高窟有壁画和雕塑492个洞窟,越走越有干劲。 1999年7月,王旭东(右三)与中外专家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现场讨论(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敦煌,王旭东用专业知识攻克了不少难题。比如,壁画反复脱落,曾被研究员们称为“石窟癌症”,但王旭东们经过对颜料、岩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原来是壁画颜料中的盐分太高,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反复溶解、结晶。“所以,要给壁画治病,首先要了解岩体的结构和其中的水盐运移规律。我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高窟壁画修复流程图 莫 但常年参与修复工作,同时意味着常年与清寂相伴。敦煌研究院距离敦煌市区有25公里,刮起沙尘来,“最厉害的时候,十来米之内都看不见”,冬天气温在零下20度上下,洞窟内冷得像冰窖。而且当时王旭东与妻子两地分居,也曾动过离开的心思。 最终王旭东还是留了下来。经常在洞窟里打转,王旭东越发对石窟艺术感兴趣,通过读书、咨询,“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王旭东曾说,与千年石窟相比,自己20多年的保护工作算不上什么,并从敦煌前人的身上找到了定力:“有坚守、不随大流,是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先生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觉得我们不是懒惰,而是要有一种定力。” 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有一片简朴的公墓,那里埋葬着十多位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文物工作者、艺术家,包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敦煌学者史苇湘和欧阳琳伉俪。 守得定,或许也与王旭东“喜静”的性格有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王旭东称,莫高窟中,最打动他的是158窟——“涅槃窟”。在这个窟内,古代艺术家创作出释迦摩尼进入涅槃境界的雕塑,王旭东说,一进入涅槃窟,浮躁、痛苦的感受就会消失,代之以清净喜乐,“这可能与我自己整个的性格有关系吧”。 敦煌158窟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王旭东,有强烈的乡村情结,他喜欢自然纯朴的乡野,去国外考察,也最中意小镇、田园城市,还坦言,不喜欢大城市,只喜欢那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 据全天候科技报道,敦煌研究院的老同事们对王旭东的评价也是“平时不怎么爱和其他人说话,低调实干”,但一说起地质知识就滔滔不绝,而且每次从洞窟里回来就会做笔记,办公室里他的笔记堆得像小山一样,数量最多,还时不时翻看。工作后,王旭东曾熬夜复习,周五下班还要坐一夜火车到兰州考学,用8年时间攻读下兰州大学地质系硕士和博士。 2018年,王旭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甘肃日报》写道:“王旭东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干旱环境土遗址与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实现了保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在保护理念、病害护理、保护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其成果应用于我国2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术辐射。”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同时,王旭东还抢救了不少地区的古迹、重点文物。 王旭东主持承担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项目(部分) 带着敦煌玩跨界 文物需要“守旧”,但文化需要创新。2014年12月,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在敦煌文化的推广上动了不少脑筋。 进入“数字敦煌”官方网站,点击观看洞窟,你会被屏幕前丝毫毕现、清晰可见的壁画与雕塑震撼,仿佛正在远程游览莫高窟。放大,还可以看到佛像身上细腻的服饰纹理。如果看不懂壁画内容,可以通过网页上的文字介绍辅助理解。 通过互联网远程欣赏敦煌石窟,是“数字敦煌”项目中的一部分。这个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在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任院长樊锦诗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的全面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以全新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延续石窟艺术的生命,促进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的研究。 2016年4月底,在王旭东任上,倾多部门之力,“数字敦煌”互联网平台得以面世,网友和研究者可以在网上对30个敦煌石窟一探究竟。 游客的体温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面对激增的游客数量,王旭东也用了不少法子。从2015年5月开始,莫高窟实行“前端数字体验+后端实体洞窟参观”的“一票制”模式。为了应对已经超过200万的年游客数量,莫高窟将从今年4月起推出6种“套餐”。 2017年,敦煌研究院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定程度上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推广获取了更多机会和资源。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带着“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进了30多个高校,同时经常强调敦煌研究的国际化,与多国科研院校达成合作。 故宫IP火热开发时,敦煌IP也在王旭东的推动下有序展开。从2016年开始,敦煌研究院文创中心推出了羊毛丝绸手作和敦煌色系口红定制课程。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创产品上也有所发力。截至2017年底,共取得注册商标108个,其他知识产权30项,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708.3万元,开发超过42类文创产品,着重建设“星空下阐释敦煌”“如是敦煌”“念念敦煌”三大文创品牌,并和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合作运用敦煌元素开发手机、阅读器。 与超过1万种的故宫文创产品相比,敦煌文创的体量和营收规模要小很多,脚步小一些,速度也慢一些,但有鲜明的三大特点:体验化、品牌化、精品化。 这样的特点,一来,是因为敦煌研究院一直以保护、抢救石窟为重点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二来,敦煌石窟的游客量较故宫要小得多,而且佛教文化更为小众,特征明显;三来,也与王旭东对文博IP开发的谨慎态度有关。 在接受采访时,王旭东曾表态,粗制滥造的东西不是文创,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敦煌研究院在选取合作伙伴时必须谨慎小心,在文创开发时不要太急躁。王旭东曾经提出质疑:“大家是真心愿意做文创,还是社会趋势推着走?恐怕我们得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要通过文化创意让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消费它。” 他强调:“慈悲、智慧和美,是敦煌的价值。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莫高窟在,后人还会继续去做。但如果敦煌在人们心中垮掉,再扶起来很难。”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王旭东即将掌管的“顶级网红”故宫。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种类超万种,光是手机壳就超过480种,影视综艺、APP等也到处开花,火锅、咖啡馆的话题度超高。 但近两年,故宫IP的跨越式发展也引来授权纠纷和对品质的质疑,元宵夜游活动也褒贬不一。 无疑,王旭东眼前的这盘棋,并不好下,但人们还是充满期待:守得定千年石窟,何尝守不定600年故宫?[详情]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农村 误入千佛深处
故宫新院长啥来头?出身甘肃农村 误入千佛深处

  故宫上新了,不过这次上新的不是文创产品,而是院长。 4月8日,65岁的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位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也在“部领导”栏目更新信息,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同时担任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并明确为副部长级。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对单霁翔的退休表达不舍和祝福,也对新任院长王旭东表示好奇和期待:过去7年,单院长三天两头送故宫上热搜,未来,上新的王院长能否再创辉煌,带领故宫走向新纪元? 事实上,1967年出生的王旭东虽然比单霁翔小13岁,但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时间比单霁翔还长。28年,西北大漠的沙,王旭东不是白吃的——他从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水利工程师,变身对莫高窟壁画了如指掌的资深文保专家,之后又推动敦煌学跨界融合。 与“段子手”单霁翔相比,老同事对王旭东的评价是“低调少话”,面对风头正盛的博物馆IP开发,长期身在敦煌的王旭东一直持谨慎态度:“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那么王院长履新之后,此前高速发展的故宫IP,会放慢脚步吗? 对敦煌一无所知的“扫沙僧” 冲动可以是魔鬼,也可以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如果没有28年前的“一时冲动”,今天的王旭东,或许会离文物保护工作十万八千里远。 1967年2月,王旭东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农村。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187.7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600立方米,只达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7%。 而在王旭东的家乡,那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不超过1000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缺水情况更不言而喻。童年时,王旭东只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水利工程师,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所以在高考志愿上,从一本、二本再到专科,王旭东全填的是水利专业。 1986年,王旭东如愿以偿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在张掖地区的水电处当水利技术员。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美方专家建议,石窟保护需要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加入。在大学老师的推荐下,王旭东进入敦煌研究院的视野。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汉书》中对敦煌的解读。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中西交通的要塞,东西文化在此汇合,佛教文化也穿过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渐入中原,敦煌一时成为佛学重镇。 自晋代开始,不断有僧侣、信众以及信奉佛教的王公贵族在敦煌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光莫高窟就有735个石窟,南北全长1680米,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古代文物超过5万件。 石窟艺术星河灿烂,修复工作也艰难浩繁。壁画剥落,彩绘褪色……长期以来,敦煌石窟饱受风沙、风化之苦,不仅需要艺术家的描摹,还需要地质、化学等专业人才的常年参与。 来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但起初,满腔治水理想的王旭东并不太情愿:“因为是老师推荐,所以我勉强决定去敦煌看看。”1991年农历正月十七,敦煌下起鹅毛大雪,王旭东从张掖坐上长途客车,踏雪来到莫高窟。 雪中莫高窟 此前,王旭东从未来过莫高窟,对莫高窟的唯一印象只有父亲旅行时在九层楼前的合影。 雪中的莫高窟,收敛起戈壁飞沙的狂躁,万籁俱静,尤其是夜里,面对空寂无人的三危山,王旭东独自绕着莫高窟漫步,突然对这片静谧的千年古迹心生好感,而且觉得窟区很像小时候生活的小山村。第二天,“对敦煌文化一无所知”的王旭东就答应留在研究院。 多年后,王旭东回忆道:“决定留下来,有点‘一时冲动’。”全家人中,只有王旭东的父亲同意他留在敦煌的决定。 奔赴敦煌,这位理工男又遇上新困惑。“那时的我,对艺术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那些佛教壁画。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往往只是土,只是矿物。”王旭东还记得第一次修壁画时,“手颤抖得根本无法下手”。 上世纪90年代初,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依然严重,王旭东刚去研究院工作时,“每天都要在窟区扫沙子。” 放弃年少时的理想,到黄沙肆虐、清冷幽静的石窟当“扫沙僧”,与青灯古佛相伴,年轻的王旭东面临重重考验。 “佛系”文物“救火队长”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幸运的是,王旭东很快就用专业知识,在艺术家云集的敦煌研究院站稳脚跟,也找到对艺术的敬畏。 进入研究院,王旭东接手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与他的专业非常吻合。他有幸拿着钥匙,用了半年时间走遍莫高窟有壁画和雕塑492个洞窟,越走越有干劲。 1999年7月,王旭东(右三)与中外专家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现场讨论(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敦煌,王旭东用专业知识攻克了不少难题。比如,壁画反复脱落,曾被研究员们称为“石窟癌症”,但王旭东们经过对颜料、岩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原来是壁画颜料中的盐分太高,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反复溶解、结晶。“所以,要给壁画治病,首先要了解岩体的结构和其中的水盐运移规律。我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莫高窟壁画修复流程图 但常年参与修复工作,同时意味着常年与清寂相伴。敦煌研究院距离敦煌市区有25公里,刮起沙尘来,“最厉害的时候,十来米之内都看不见”,冬天气温在零下20度上下,洞窟内冷得像冰窖。而且当时王旭东与妻子两地分居,也曾动过离开的心思。 最终王旭东还是留了下来。经常在洞窟里打转,王旭东越发对石窟艺术感兴趣,通过读书、咨询,“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王旭东曾说,与千年石窟相比,自己20多年的保护工作算不上什么,并从敦煌前人的身上找到了定力:“有坚守、不随大流,是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先生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觉得我们不是懒惰,而是要有一种定力。” 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有一片简朴的公墓,那里埋葬着十多位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文物工作者、艺术家,包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敦煌学者史苇湘和欧阳琳伉俪。 守得定,或许也与王旭东“喜静”的性格有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王旭东称,莫高窟中,最打动他的是158窟——“涅槃窟”。在这个窟内,古代艺术家创作出释迦摩尼进入涅槃境界的雕塑,王旭东说,一进入涅槃窟,浮躁、痛苦的感受就会消失,代之以清净喜乐,“这可能与我自己整个的性格有关系吧”。 敦煌158窟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王旭东,有强烈的乡村情结,他喜欢自然纯朴的乡野,去国外考察,也最中意小镇、田园城市,还坦言,不喜欢大城市,只喜欢那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 据全天候科技报道,敦煌研究院的老同事们对王旭东的评价也是“平时不怎么爱和其他人说话,低调实干”,但一说起地质知识就滔滔不绝,而且每次从洞窟里回来就会做笔记,办公室里他的笔记堆得像小山一样,数量最多,还时不时翻看。工作后,王旭东曾熬夜复习,周五下班还要坐一夜火车到兰州考学,用8年时间攻读下兰州大学地质系硕士和博士。 2018年,王旭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甘肃日报》写道:“王旭东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干旱环境土遗址与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实现了保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在保护理念、病害护理、保护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其成果应用于我国2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术辐射。”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同时,王旭东还抢救了不少地区的古迹、重点文物。 王旭东主持承担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项目(部分) 带着敦煌玩跨界 文物需要“守旧”,但文化需要创新。2014年12月,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在敦煌文化的推广上动了不少脑筋。 进入“数字敦煌”官方网站,点击观看洞窟,你会被屏幕前丝毫毕现、清晰可见的壁画与雕塑震撼,仿佛正在远程游览莫高窟。放大,还可以看到佛像身上细腻的服饰纹理。如果看不懂壁画内容,可以通过网页上的文字介绍辅助理解。 通过互联网远程欣赏敦煌石窟,是“数字敦煌”项目中的一部分。这个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在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任院长樊锦诗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的全面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以全新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延续石窟艺术的生命,促进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的研究。 2016年4月底,在王旭东任上,倾多部门之力,“数字敦煌”互联网平台得以面世,网友和研究者可以在网上对30个敦煌石窟一探究竟。 游客的体温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面对激增的游客数量,王旭东也用了不少法子。从2015年5月开始,莫高窟实行“前端数字体验+后端实体洞窟参观”的“一票制”模式。为了应对已经超过200万的年游客数量,莫高窟将从今年4月起推出6种“套餐”。 2017年,敦煌研究院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定程度上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推广获取了更多机会和资源。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带着“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进了30多个高校,同时经常强调敦煌研究的国际化,与多国科研院校达成合作。 故宫IP火热开发时,敦煌IP也在王旭东的推动下有序展开。从2016年开始,敦煌研究院文创中心推出了羊毛丝绸手作和敦煌色系口红定制课程。2017年底,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达成合作,推出“数字供养人”和“数字丝路”计划。 在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的敦煌系列皮肤,销售很火爆; “敦煌诗巾”小程序取用了敦煌壁画中的元素,让用户自主设计、定制丝巾,同样引来赞叹。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创产品上也有所发力。截至2017年底,共取得注册商标108个,其他知识产权30项,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708.3万元,开发超过42类文创产品,着重建设“星空下阐释敦煌”“如是敦煌”“念念敦煌”三大文创品牌,并和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合作运用敦煌元素开发手机、阅读器。 与超过1万种的故宫文创产品相比,敦煌文创的体量和营收规模要小很多,脚步小一些,速度也慢一些,但有鲜明的三大特点:体验化、品牌化、精品化。 这样的特点,一来,是因为敦煌研究院一直以保护、抢救石窟为重点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二来,敦煌石窟的游客量较故宫要小得多,而且佛教文化更为小众,特征明显;三来,也与王旭东对文博IP开发的谨慎态度有关。 在接受采访时,王旭东曾表态,粗制滥造的东西不是文创,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敦煌研究院在选取合作伙伴时必须谨慎小心,在文创开发时不要太急躁。王旭东曾经提出质疑:“大家是真心愿意做文创,还是社会趋势推着走?恐怕我们得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要通过文化创意让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消费它。” 他强调:“慈悲、智慧和美,是敦煌的价值。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莫高窟在,后人还会继续去做。但如果敦煌在人们心中垮掉,再扶起来很难。”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王旭东即将掌管的“顶级网红”故宫。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种类超万种,光是手机壳就超过480种,影视综艺、APP等也到处开花,火锅、咖啡馆的话题度超高。 但近两年,故宫IP的跨越式发展也引来授权纠纷和对品质的质疑,元宵夜游活动也褒贬不一。 无疑,王旭东眼前的这盘棋,并不好下,但人们还是充满期待:守得定千年石窟,何尝守不定600年故宫?[详情]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已明确为副部长级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已明确为副部长级

  明确副部,中候补、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部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刚刚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已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长级。 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单霁翔退休,原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王旭东继任。 王旭东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据公开资料,他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在还是兰州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王旭东来到敦煌研究院,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 他于2005年1月任副院长、后任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2014年12月出任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他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除院长调整外,今年3月,原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纪天斌卸任,新任党委书记为都海江,此前任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北京兴旅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兴旅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单霁翔生于1954年,今年已65岁,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2012年1月任原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长级。 王旭东简历 王旭东,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甘肃山丹人,200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馆员。 1991年6月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 200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2011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3年11月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2019年4月至今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详情]

从敦煌到故宫 “工科院长”王旭东的又一次“大考”
从敦煌到故宫 “工科院长”王旭东的又一次“大考”

  4月8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确认接任。今日(4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部领导”栏目显示,王旭东已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52岁的王旭东,自1991年到莫高窟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扎根敦煌近三十载。2014年,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成为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后第四代“掌门人”。 这位工科出身的“技术型”院长,对文物保护与管理、开发与传承,亦颇有见地。其在任期间,以故宫博物院对口帮扶为契机,成立敦煌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探索建立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人们不禁期待,这位来自敦煌的新“掌门”,将为已被打造成超级“网红”的故宫带来怎样的惊喜。明年紫禁城600岁大庆之时,王旭东将如何接好“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交接棒。 2016年,王旭东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座。图/敦煌研究院官网 从“工科生”到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1967年2月出生在甘肃山丹,1990年从兰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成为张掖地区水电处的一名水利工程员。 1991年,敦煌研究院到兰州大学招地质人才。因老师推荐,王旭东“勉强决定去敦煌看看”。那是他第一次来到莫高窟,此前,他甚至不知道敦煌在哪里。 王旭东说,到敦煌的那个晚上,还没进洞窟,就被莫高窟的静谧吸引,他做了一个“一时冲动”的决定:留下来。 初到敦煌时,王旭东对敦煌壁画并没有太大感觉,“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只是土,只是矿物,我只关注到壁画起甲、开裂等问题。” 但因周围同事都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产生了想要了解敦煌的欲望。“我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壁画上,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真正知道了它的价值。从那以后,对莫高窟所有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我都特别用心。”王旭东坦言,他不再只是把它们当成石头、泥巴了,在他的眼里,它们是有生命的。 在敦煌,王旭东一待就是28年。 2014年,王旭东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正式成为敦煌第四任“掌门人”。 保护莫高窟“是在和时间赛跑” 敦煌研究院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70多年来,仅有过四任院长。 上世纪40年代初,以时任院长常书鸿为代表的第一代“敦煌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修筑围墙、清理积沙、抢救濒临毁坏的壁画彩塑等探索性保护实践,奠定了敦煌文物保护的基业。 上世纪60年代,建筑专家梁思成对莫高窟加固工程提出“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的设计理念。之后,敦煌莫高窟实施了保护史上最重要工程之一——莫高窟崖体加固工程。 但再好的保护方法也阻止不了千年文物的自然衰老、褪化。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千年来,壁画空鼓、起甲、崖体风化、坍塌等种种自然因素对莫高窟造成了巨大损伤。 在王旭东看来,敦煌的“消失”不可阻挡。“莫高窟的壁画、彩塑是泥巴、草、矿物颜料、动物胶制作出来的,都是非常脆弱的,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的保护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 上世纪80年代,敦煌人提出利用数字技术保存敦煌文物信息,实现敦煌石窟艺术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这也开了国内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结合之先河。20多年来,数字打印、3D打印、动画等技术手段让敦煌石窟逐渐走向大众。 王旭东任职院长期间,敦煌“数字化”迈出重要一步。敦煌石窟中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和数字资源中英文版上线,实现全球共享;180多个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 但王旭东也坦言,数字采集壁画彩塑信息,有其局限性。限于投入、技术等问题,要将敦煌文物全部数字化,没有几十年很难完成。 王旭东与外国同行一起研究工作。资料图/敦煌研究院官网 敦煌搞文创“不要太急躁” 作为年轻一代的“敦煌人”,王旭东想做的不仅仅是保护。 近两年,敦煌研究院结合数字、动画等设计了“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阐释敦煌”等多种文创体验课程和公共文化活动,让敦煌变得更加“接地气”。2016年推出的“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涂色书也深受欢迎。 “我们这个时代就要做属于这个时代的事情。敦煌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当代敦煌人的使命是既要保护好敦煌,也要让世界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它。”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旭东说。 2016年,以故宫博物院对口帮扶为契机,敦煌研究院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把敦煌美术、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梳理出来,和创意机构合作生产文创产品。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敦煌研究院取得注册商标108 个,其他知识产权30项,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708.3万元。 但王旭东坦承,敦煌在文创方面还是比较弱,“我们必须要找到立足敦煌实际的文化创意之路,这是很艰难的。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要太急躁。” “敦煌文化主要是关于佛教的,应该是严肃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像服饰设计,如果在衣服的胸部弄个佛头或在裙子上弄个菩萨,就不符合敦煌的文化价值。” 近两年,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创意非常火爆。在王旭东看来,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 今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连续两晚“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起一时轰动。而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也将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 如今,王旭东这位敦煌第四代“掌门人”也要走向故宫。 日前,记者致电王旭东,他委婉回绝道:“等安顿下来,欢迎来(找我)。” 明年,历时18年的古建大修和8年“平安故宫”建设都将完成,紫禁城也将迎来600年大庆。如何接好故宫这个大“IP”,对王旭东来说,是一场新的考验。 简历 王旭东,男,汉族,1967年2月生,甘肃山丹人,200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馆员。 1986年9月至1990年8月在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习。1991年6月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200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11月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2019年4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编辑 陈思[详情]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打破宫墙这七年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打破宫墙这七年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张雅楠/文 4月8日,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退休了。 朋友圈刷屏,门户网站辟出焦点图位置,宣告着“网红”院长的流量号召力。 公开场合,单霁翔从不用“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个正式的title,而是自称故宫“看门人”,然而,在倏忽而过7年的任期里,单霁翔做得最彻底的一件事是,不是“看门”,而是打破故宫与外界的区隔。 在文化心理上,故宫自带庄严滤镜,有着阳春白雪的疏离感,单霁翔放任它变得亲切甚至淘气;在空间使用和公共服务上,故宫又一度是粗放和粗糙的,单霁翔为游览增加了获得感和尊严感。 变化有目共睹,故宫也因此名利双收,成为了顶级的文化IP,赚取了翻番的文创收入,单霁翔更是获得了潮水般的赞誉。 不过,任何没有争议的成功都是值得怀疑的,故宫的IP之路和商业化也不例外。 争议的顶点是2019年的“紫禁城上元之夜”,3000万人抢3500张票,最终,公众混杂着失望、宠溺和娱乐精神,把故宫夜场灯光秀糟糕的组织、审美以及过度商业化送上了热搜。 问题固然不容忽视,但我却愿意更乐观地看待这件事。 公众对故宫的输出水准有期待、有要求、有反馈,热情而理性,证明这届粉丝真的很不错。对故宫来说,把《西湖吟趣图》、斗彩摘枝花纹梅瓶、《竹山堂连句》们持续、稳定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将文化遗产和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是责任,也是考验。 这不是一位单霁翔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个7年能完成的。 事实上,2012年单霁翔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时,距离退休只有2年,而他的五位前辈院长都不曾享受过光荣退休的静好时刻。单霁翔曾多次半开玩笑地说,纵观历任院长,下场都不是很好。他身处此位,亦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尽管如此,对故宫在社会文教中的角色定位,对故宫宝藏的开放边界和表达方式,单霁翔都选择了进取的姿态。当然,这得益于多代故宫人扎实工作打下的基础,但也不得不感叹单霁翔的担当和作为。 从故宫的变化看,单霁翔做事不仅有态度,而且有方法。他在日常运营中用到的各种方法,小到巡场、捡烟头,大到数字化运营、建新院,小聪明如给领导看最破败的地方争取支持,大智慧如将文创收入大量投向娃娃粉,都让很多做运营的行业人士心有戚戚焉,对这位60多岁的运营先锋佩服不已。 由故宫种下一粒种子,也许会开出很多的花,比如,不仅对故宫感兴趣,也许对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感兴趣;不仅想买文创产品,也许想从事文创产业;不仅关心故宫营收15亿,也关心中国博物馆的运行方式和处境…… 所以,与其说单霁翔踏准了中国经济、文化和消费升级的节奏,不如说,他带领故宫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现在,交接棒传到了前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手中,我相信,去过莫高窟的人一定会对讲解员这个职业产生全新的认知,没有野史、戏说、穿凿附会,他们是在站在敦煌学食物链顶端的人,这一点值得全国所有的博物馆学习;此外,以保护石窟为出发点,敦煌的数字化也走在行业前列,坐在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看数字化壁画纤毫毕现,绝对是一次震撼的人生体验。 这一切,都让我对故宫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详情]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今日更新:王旭东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今日更新:王旭东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王旭东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文化和旅游部网站“部领导”栏目今日更新,显示王旭东已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王旭东此前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故宫博物院官网今日也更新了领导栏目,王旭东已任院长。简介显示,王旭东主要从事石窟、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与预防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1991年开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主持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工程60余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20项,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机构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第一作者出版《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古代壁画规范研究》等专著6部,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授权技术发明专利20余件,主持完成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5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文化部优秀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甘肃省领军人才工程。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王旭东简历: 王旭东,男,汉族,1967年2月生,甘肃山丹人,200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馆员。 1986年9月至1990年8月在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习。1991年6月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200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11月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2019年4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贾文程[详情]

昨天大陆这个机构的人事变动震动宝岛!
昨天大陆这个机构的人事变动震动宝岛!

  锐参考 | 昨天,大陆这个机构的人事变动震动宝岛!  故宫“上新了”。 8日,新华社发布了这条堪称两天来最热的新闻: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消息一出,立登热搜榜。一时间,对单霁翔的不舍,对故宫七年来“网红”之路的回顾,对未来王旭东主导下故宫的期待,成为互联网上热度不减的话题。 意外又不意外的是,这项普普通通的人事变动,几乎是第一时间传到对岸,而它带来的震撼,也异常直观。 故宫“换帅”,岛内有人“吓了一跳!” “吓了一跳!”“心里着实不舍。”“贺单院长退休后展开生涯新篇!” 昨天(8日)晚上,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朱惠良在社交媒体写下如上大段感慨。 ▲朱惠良脸书部分内容截图 朱惠良说,3月28日自己和单院长见面,还听到他说了句“好累”,当时不以为意,没想到几天之后他竟宣布退休。 而这一未经事先张扬的消息,也同时让台媒颇感意外,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跟进报道说明了一切。 在这些报道中,单霁翔本人及其主导下的北京故宫七年来路也再次被回顾和梳理。 台湾“中央社”在8日报道中对单霁翔给予了高度评价: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第6任院长,也是曝光度最高、最广为一般民众所知的故宫院长。 报道指出,在单霁翔任内,故宫开放面积逐步扩大,从2014年的52%,到2018年底的80%。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新华社) 台湾《旺报》网站则认为,故宫近年来加强网络化,把文物藏品的影像公布在网上,网友们不仅能查阅到每一件藏品的资讯,还能图文并茂地阅读背后的故事。一系列成功的尝试,使得原本神秘的紫禁城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台湾联合新闻网则注意到,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诞生了大批“网红”,但正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单霁翔本身则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 这七年见证“两岸故宫此消彼长” 对于单霁翔曾直言的“好累”,多家台媒引述的这组数据给出了佐证: 上任初始,他花了5个月,走遍了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屋,磨坏了20多双鞋。 同时被台媒关注到的,还有单霁翔作为“网红”存在的背后:“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每天观众有序地走进博物馆,我们做好服务。” 事实上,这也并非台媒第一次对单霁翔如此关注。在此之前,故宫博物院的多项创新之举便已被台媒介绍给岛内民众。 最近的一次,当属今年2月19日,故宫博物院在元宵节首次夜间开放,“紫禁城上元之夜”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参观,高科技灯光秀与历史文物的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台湾中时电子报当时称,这次活动再次打响故宫作为“国家级IP”招牌,不只故宫灯光秀,最近大陆许多电视节目都诉求发扬传统文化,从故宫取材,透过创意节目呈现,让看似陈旧的传统文化重新被年轻人喜爱追捧,处处展现大陆文化自信。 ▲资料图片:2月19日晚拍摄的故宫午门。(新华社) 而故宫博物院的每次“出彩”,也都会被台媒自觉不自觉地拿来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对照一番。 中时电子报便“反观台北故宫”,列出最近从闭馆整修、文物南迁、颜真卿《祭侄文稿》出借日本,再到所谓“台湾化”等一系列争议事件,认为这些乱象都难脱政治口水。 “对照北京故宫活化传统文化风采,台湾若抛弃中华文化,犹如自废武功,值得深思。”报道说。 但往前回溯几年,形势其实不是这样的。 香港《南华早报》2017年5月的一篇报道指出,此前“中国文化商品的最佳榜样来自和故宫博物院同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早在本世纪初,印有国画精品的鼠标垫就成为台北故宫的热卖商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北故宫一直在出售最珍贵藏品的邮票和复制品。 单霁翔也并不讳言,他们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鉴了许多想法”。 而与单霁翔和他掌门的北京故宫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同一时期台北故宫的变化——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任院长陈其南上任之初宣称所谓“故宫台湾化”所引发的“去中国化”争议,至今仍历历在目。 “同样是换了‘掌门人’,两岸故宫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如今单霁翔虽宣布退休,但台媒去年12月的这句感慨看上去却分外应景。 关注新院长“敦煌往事” 与单霁翔同时受到台媒和台网友热切关注的,自然是其继任者王旭东。 台湾“中央社”8日梳理王旭东履历强调,王旭东为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他原本是水利专业人员,后来到敦煌研究院从事石窟保护,并在2014年起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就在2017年5月,敦煌研究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而王旭东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推出的“夜游莫高窟”等创新项目,也曾引发台媒报道及关注。 此次执掌故宫博物院之际被台媒频频提起的,还有王旭东在2017年与媒体的一段对话。 当时有记者问,故宫等博物馆的文化创意非常火爆,敦煌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王旭东回答:“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这句话,也意外呼应着两天来两岸网友对两任院长的点赞和鼓励。 [详情]

故宫7年 网红院长单霁翔都经历了啥?
故宫7年 网红院长单霁翔都经历了啥?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7年间,他为600岁的故宫带来了什么,他个人又经历了怎样的压力及挑战?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佳 单霁翔退休消息的曝出显得多少有些突然,毕竟他所执掌多年的故宫博物院的600岁生日已近在眼前。 一周前,单霁翔还在河北石家庄做了一场“让文物活起来”的演讲。再往前的亚布力论坛,他公开了一页故宫的账本: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 也是在那场论坛上,单霁翔宣布故宫晚间闭馆94年来将首次在2019年上元节对外开放。但此番开放,在经历了抢票狂欢、万众期待之后,口水和争议也夹杂而来。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7年的任职期内,不仅单霁翔自己被外界塑造成了“网红院长”,就连一贯高冷的故宫也逐渐变得亲民了起来。 从临危受命到扭转故宫形象,单霁翔收获了潮水般的赞誉;但是另一方面,来自责任的压力、外界的争议也让他如履薄冰。 重塑IP 经历了58个小时,警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这起发生在2011年5月8日的故宫博物院盗窃案宣布破案。然而丢失的9件香港展品中,只有6件被找回,且有的已经损毁。 为了表达谢意,故宫方面向公安局赠送了锦旗,但只有10个字感谢语的锦旗上,居然出现了一个错别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央视一位前著名主持人在微博爆料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某知名企业和故宫管理方改成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 一时间,从“失窃门”到“错字门”再到“会所门”,故宫深陷舆论漩涡,导致院长郑欣淼直接离职。 “故宫老矣”的哀叹声中,2012年1月,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临危受命,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来源:中企图库 单霁翔上任后,用了一年半时间建立起安全指挥中心。目前故宫安保的中控室里,65面大屏连接着3300个高清摄像头,确保文物的安全。 这还远远不够,600年的历史虽然厚重,但文化不能永远活在博物馆里。在故宫文化走下神坛的过程中,文创和互联网厥功至伟。 不久前的故宫口红,引发了一场“嫡庶之争”,这也让大众关注到故宫淘宝和故宫天猫背后的公司。 事实上,故宫的商业版图早就存在。 1952年成立的文化服务中心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前身是故宫商店,当时主要是向游客售卖食品,“网红”故宫淘宝就属于文化服务中心旗下。 早年故宫淘宝上线时还引发过关注,时任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摸不准这事儿到底好还是不好,她甚至专门跑去给院长做汇报:“媒体都在说,哎呀,故宫居然开了一家淘宝店。” 此后故宫淘宝的运营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单霁翔放开了做文创的思路,故宫开始拉着皇帝妃子、宫女侍卫一起傲娇卖萌。产品也从满足游客需求入手,娃娃、钥匙链儿一看就是故宫形象,而且物美价廉、好玩儿、生动,它们也是第一波火起来的文创。 但后来,单霁翔开始听到外界有批评的声音:“故宫作为一个大博物馆,难道只做这样萌萌哒的东西吗?你们的专业性和教育性在哪里?” 此时,故宫天猫就要更多承担起这部分的角色。负责“故宫天猫”的故宫文化,是故宫出版社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承担出版社的发行任务。2010年之后,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企,故宫文化才逐渐转向文创,故宫日历就是出自他们之手。2016年故宫天猫上线一年,公司线上线下的营业额为3000多万元。 此前,故宫文化总经理刘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两支文创团队都是故宫的企业,一定是互补而不竞争的。“我们反映故宫的不同层面,为不同客群服务,让故宫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承载中国文化的博物馆。” 口红之争事件后,单霁翔也回应:“这是正常的商业事件,谈不上(部门)斗争,而且故宫认为有竞争才有市场。” 虽然卖萌不够严肃,但不可否认的是,故宫借此迅速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还把这门生意做到了年收入十几亿。 造血矛盾 “当朋友圈纷纷秀故宫上元之夜夜景时,我看到的是工作群中最为紧张忙碌的场景:救护车悄悄在城墙下就位,消防车驶出了车库,武警战士纷纷就位,开放处同事的镜头下人头攒动。一直到午夜12点多,保卫处才检查完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宣布夜场安全结束。”故宫上元夜开放当晚,一位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来源:中企图库 热闹和辛苦背后,单霁翔也迎来一次最大争议。网上调侃故宫的灯光秀是土味审美,有广告嫌疑,“过度商业化”的声音再起。 事实上,能不能自我造血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博物馆的难题。 国外诸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群近年的文化产品年均销售收入都超过1亿美元,国内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故宫。然而据单霁翔介绍,2015年故宫门票收入是7个亿,但因为收支是两条线,门票收入部分需要上缴国库。“每天五点钟,运钞车准时到我们售票处,把钱拿走。但是文创产品所得收入,可以再投入研发,扩大经营”。此外,在文物保护资金投入等方面,故宫依然有缺口。 单霁翔退休后,接任的是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王旭东曾经压力更大。敦煌莫高窟以往的经费来源,一部分是国家拨款,还有一部分是国内外基金会和民间人士捐助。2003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立项时,国家发改委批准2.6亿元,其中国家拨款1.8亿元,其余由敦煌研究院自筹。 等到2014年项目建成,投资已超过4亿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曾告诉《中国企业家》:“国家拨款远远不够,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是贷款建设,目前总共有2.2亿贷款。” 故宫在这方面要走得更远一些。2010年,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这也是国内首家国家级博物馆基金会,王石、宁高宁、马化腾、冯仑等企业家都以自然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参与。 就在上个月,龙湖集团刚刚捐资1亿元设立“龙湖-故宫文化基金”,用于故宫文物保护修复等工作。据龙湖一位高管介绍,董事长吴亚军在一次论坛上听到单霁翔的演讲,几次交流后,得知故宫在这方面需要支持,就有了这次捐赠。该高管透露,故宫对于公益合作也很谨慎,企业品牌、企业家口碑、是否愿意为传统文化做贡献都要考虑在内。 对于新任者王旭东来说,“网红院长”单霁翔之后,如何继续开发文创,保持造血能力确实是不小的压力。这些年,王旭东也进行过不少尝试,敦煌研究院下设5家企业,其中文创产业去年的销售额在1700万元,还和腾讯一起推出了丝巾等产品。 莫高窟创建了1652年,院长们觉得焦虑在于怎么平衡好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的矛盾,不能让敦煌毁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上。而单霁翔在任期间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向来无限风光在险峰,不知道王旭东又会怎样“重塑故宫”。[详情]

退休次日,单霁翔有了新职务
退休次日,单霁翔有了新职务

  昨天下午,65岁的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刚刚,文化旅游部官网进行了更新,单霁翔不再担任部党组成员,王旭东接任。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就在今天上午,浙江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祖民透露,将聘请单霁翔为创意宁波顾问。 4月9日上午,2019宁波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举行,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魏祖民介绍,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时间是4月12日-14日。共有来自境内外160余个团组,1000余家企业参展。 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再次应邀参展,将携全新时尚文创产品参展。“本次宁波文博会期间,我们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合作,并聘请单霁翔为创意宁波顾问。”魏祖民表示,单霁翔将出席开幕式并主讲故宫论坛第三季之《故宫上新了》。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这已经是单霁翔第三次出席该活动。早在2017年4月,单霁翔就出现在宁波文博会现场,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同台“论道”,并联系当时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起了故宫与持续升温的文创产品。 2018年4月,单霁翔再次前往宁波,做了《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的主题演讲。由于他的到来,整个会场几近挤爆,近2个小时的演讲与答问,让现场和通过网络直播端观看的宁波市民大呼过瘾。 与前两次不同,今年再前往宁波,单霁翔已经是故宫原院长。4月8日下午,他正式退休。 生于1954年7月的单霁翔,是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正式执掌“紫禁城”,距今已有7个年头。 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让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 故宫新院长王旭东出生于1967年2月,甘肃山丹人,本硕博均毕业于兰州大学,1991年进入敦煌研究院,开始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2014年12月出任院长,2017年10月当选为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文旅部官网“部领导”一栏已经更新,王旭东任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来源:长安街知事[详情]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的底气和勇气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的底气和勇气

  在当下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危机同样也没有真正解除,我们的文化遗产、文物制度、国粹国术,到底要何以自处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文化命题,单霁翔通过其在故宫点点滴滴做出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径。 单霁翔。图/视觉中国 臧博 | 文 康熙爷在“卖萌”、李清照则俏比“剪刀手”……这些年来故宫在其微信公众号、微博、“故宫淘宝”店,以各种令人忍俊不禁却心领神会的方式卖萌,日渐让故宫这个浸含着国人多重复杂情感的严肃所在,显出无穷活力。 早些年,故宫一贯给人以清冷、高邈的印象。而今却频繁登上新闻媒体头条,引发全社会(尤其令人意外地,引来许多青年们追捧)关注。从各种故宫文创产品热销,到元宵灯会一票难求,故宫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亲切。带来这诸般转变的关键人物便是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先生。 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据故宫博物院网站介绍,单霁翔在清华大学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2014年9月,获国际文物修护学会“福布斯奖”。 坊间对单霁翔及其治下故宫的评价多为正面,不乏溢美之词。在种种评论中,“网红”二字很常见。事实上,单霁翔及其团队对网络的了解与利用可谓精湛。 有枝可依 2012年上任前,故宫深陷舆论风波,前后经历“失窃门”“错字门”“哥窑门”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公众形象跌入谷底。单霁翔到任后面临的首要课题是重塑故宫形象,保护好故宫有形与无形的宝贵文化遗产。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改革工作从细节开始,一些久为人们诟病的“小问题”,却长久未受重视,直到他执掌故宫:增加女士洗手间的数量;用LED冷光源作为照明器具;营造更为明显、精细的标识牌体系;为保护文物而控制人流,行“削峰填谷”之举;2017年10月黄金周期间还开始了全面网络购票;开展清理垃圾专项斗争,要求开放区地面不允许有一块垃圾,有垃圾落地两分钟内必须清除;大力除草,要求墙头、瓦面不能长一根草——屋顶长草挤拱瓦面,会导致房顶漏水,腐蚀建筑物的木结构。 单霁翔上任时,故宫顶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称号,却只有一小半区域对公众开放。2012年1月,他亲自带着秘书走遍了9000多个房间,自称为600年来第一个走遍故宫所有房间的人。因为普通游客没有条件,也不具备这样的动力,而古代哪怕是皇帝虽能四处走动,但至少出于皇家体面及礼制限制,也不可能去太监的住地查看。单霁翔的游览则巨细无遗。此后审慎规划,逐步推进,推动故宫内部向游客开放的面积不断拓增,从最初的不及一半,到现在已超过八成。 单霁翔制定制度,禁止车辆从午门的门洞驶入,并将其改为步行通道向游客开放,这就节省了大量排队进入的时间。这项制度不仅适用于国内普通游客,一些外国贵宾与政要,也需遵守,尽量请其从门洞步行进入。晚清开关之前,曾有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来访中国的旧事,那时西人为了进入皇宫、觐见皇帝,不知费了多少力气,受到多少“屈辱”,如今这般信步走过去,观看错落有致的古建,再遥想这段中西交流的历史,想来能平添不少思绪。事实上,这一规定倒是令外国政要很欣赏并认真遵行,因为他们从午门步行进入的全过程,更能生动感受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共同展现出的中华文化底蕴。在单霁翔看来,这类规定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所有游客一视同仁,更是守护中国文化尊严的象征。 单霁翔眼中的故宫不能只有死气沉沉的建筑和文物,而应当处处透露出活力与生命力。所以故宫花费三年时间恢复生态,让这里的一禽一鸟都有枝可依;种植花卉果木,四季都有应景可观之草木;移除缺乏时空代入感的水泥地砖、沥青路面,更换为石材与青砖,走在这里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历史感。 完成这些工作花费不少,也给了单霁翔和他的团队底气,敢放言:“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有机更新” 转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前,单霁翔曾长期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纵观单霁翔的职业生涯与公开言论,他无疑是一位深深眷恋着传统文化的官员和文化人。但他并没有沉浸于旧物故纸,而是既牵拉着传统,又注目着当下,做着将传统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笃实工作。 早在2010年,单霁翔便曾公开阐述自己对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已进入特殊的历史阶段,城市化加速和大规模城乡建设相互叠加,使得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最艰苦、最严峻、最紧迫的历史阶段。 到底要怎样保护文化遗产呢?单霁翔在故宫推动的一系列改革工作,并不仅仅是些因时制宜、“取便发挥”的举措,而是自有其章法。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问题,单霁翔的论述与观点散见于媒体文章之中,但简略归纳、取其大端,则可以“有机更新”四字概括之。 单霁翔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之时,已经展露其对待传统文化、文物的独特关切。前些年流行“旧城改造”之说,单霁翔在公开场合多次尖锐批评,直指此论为“没有文化”。他认为,所谓旧城改造,是把积淀了千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定位于改造的对象,而没有强调对它实施保护、需要有机更新的一面。“有机更新”便是他一以贯之的思考,也成为他执掌故宫之后所付诸切实行动的原则与指针。 揆诸过往七年人们所见所闻,则他所说的“有机更新”,并不仅局限于尽最大力量保留故宫的旧日样貌。除了青砖红瓦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更潜在暗含着合乎时代吁求的“有机”诉求,即故宫不应是一个冰冷的建筑群,不应只是文物的聚落,而应融入当下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夺取网络年代人们的注意力;故宫不仅要成为京城一景,更要成为整个京城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名片。单霁翔在故宫的七年,事实上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焕发青春活力的故宫。 都说单霁翔是“网红院长”,这不光是就其个人言行而言。他大力推动了故宫的数字化工作,其麾下团队先后推出《皇帝的一天》《紫禁城祥瑞》《每日故宫》等APP,都曾成为热门话题。一些展厅和展品无法展出,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故宫借助360度虚拟全景技术,让一些延续数百年的禁区也能让游客一睹为快。在单霁翔治理下,紫禁城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 伴随智能手机普及,无线碎片化阅读成为今人的日常阅读重要方式。这些故宫APP,通过大量零碎的、细化处理的图片、清晰简洁的文字注释,让受众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触故宫文物;通过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引导他们了解文化遗产。仅此一端,已是不小的功劳。 故宫还推出了大批文化创意产品,并采取“微博+淘宝”的营销方式,创造出傲人的经济收益,早在2017年便已录得年销售额超15亿的良好答卷。与此同时,故宫文化符号也早已广为流播,乃至达与街肆。 单霁翔曾对故宫文创产品的思路做过总结:充分斟酌大众的时间碎片化之大背景,挖掘故宫藏品的特征与信息,将其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再结合时下炙手可热的展品,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故宫文创产品由各个不同专类的团队推出,每个月有近百种产品试水,的确表现出潜力的加大营销力度,不温不火的则毫不犹豫淘汰。 故宫的文创产品如此成功,有人将这套制作、营销方式誉为“故宫模式”——故宫IP开发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这套模式虽然谈不上多么创新,也不可复制,但确有其特色:故宫文创产品以故宫藏品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作为符号,弱化商业气息,结合时间、注意力碎片化时代受众的消费习惯,成功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正值五四百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精英知识分子群落里多被批判,被指为阻碍中国走向进步,走向文明的重大阻力。五四新文化种下的“毒”至今没有彻底解去,而在当下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危机同样也没有真正解除,我们的文化遗产、文物制度、国粹国术,到底要何以自处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文化命题,单霁翔通过其在故宫点点滴滴做出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径。 [详情]

卸任故宫“看门人”:被误读的单霁翔
卸任故宫“看门人”:被误读的单霁翔

  卸任故宫“看门人”,被误读的单霁翔 在网络空间和紫禁城宫墙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单霁翔:一个是诙谐幽默、金句频出、深谙传播之道的“网红”;另一个是踩着布鞋,随时巡视在宫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院长。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这一时间,距单霁翔“将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愿望,还剩一年。 作为“网红”的单霁翔,得到了广泛关注。他甚至被称为“改变了中国文博的官员”。但与此同时,单霁翔也不断“被误读”。 他曾自述,成为“网红”并非初衷,而是“被网红”。最重要的事,是让故宫的古建、文物和观众更有尊严。相比“网红”,故宫人更应该是国宝的守护人。 2月19日,故宫首次举办夜场活动“上元之夜”,单霁翔提前来到午门等候夜游活动开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网红”与“守护人” 单霁翔在任这些年,“网红”在故宫批量诞生。 从修文物的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 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186万多件藏品影像信息全部上网。今年元宵节的一场“上元之夜”夜场活动,3500张门票引来3000多万人抢购。 单霁翔本人,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他的“金句”和“段子”广为流传,1000多场演讲走遍全国。 但是,“网红”这个标签,并未得到单霁翔本人的认可。 单霁翔曾公开表达过自己是“被网红”的辩解。他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我们活泼的萌萌哒的网红一面,更多的工作是文物和开放本身”。 2012年单霁翔上任时,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观众虽多,但八成都是沿着中轴线看皇宫,很少能体会到故宫是个博物馆。 那时候,观众进故宫,一个突出的感受是:累。几乎所有观众都在中轴线摩肩接踵,整个紫禁城找不到几把座椅,想看清楚昏暗宫殿的内部陈设,得使劲把脸贴上窗玻璃,冬天哈气在玻璃上,雾蒙蒙一片。 单霁翔感到痛心,他认为这样的境况,“让观众、文物和故宫都没有尊严”。 7年时间,他不断寻找问题并逐步改进。到他卸任时,故宫开放面积已达到80%以上,8%的文物将可以同时展出,观众有了更多参观选择;宫里增设古色古香的座椅和树凳,能供1万多名观众同时休息。 同时,经过大量试验,证明对古建无害的LED光源点亮了殿宇,观众再也不用紧贴玻璃向内窥探。 文物也有了“尊严”。与《我在故宫修文物》同期,故宫文物医院落成,现代化文物修复室里可容纳200位专业“文物医生”,先进的仪器设备将为每一件修复文物建立电子病历。 “我总说文物是有尊严的,如何让他们在外貌、收藏、展览这些物理空间上获得尊严,是我们‘看门人’和‘守护人’的分内事。”单霁翔说。 2017年2月12日,单霁翔在“故宫讲坛”讲述故宫变革。两个小时里,单霁翔的段子、笑话引得掌声不断。新京报记者 浦峰 “商业化”与“去商业化” 频繁走红为故宫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过度“商业化”的质疑。 就在年初,“上元之夜”便因灯光设计过于绚丽而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其风格与故宫庄严肃穆氛围不符。太和门上,还打出疑似以藏头形式显示的两家灯光照明和布景赞助企业名称,被指有违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这是故宫近年来受到的较大的一次负面舆论。 对于故宫的商业化,单霁翔称,故宫不仅不以商业化为目标,反而致力于“去商业化”。 2013年,单霁翔就曾撰文指出,对于博物馆来说,市场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博物馆面临商业化的威胁。 文章提及,“博物馆的市场营销,与生存压力有关。博物馆的经费不足是世界性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许多博物馆为此困扰。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运行经费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只能解决博物馆基本生存问题,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具体到故宫,国家每年拨款54%经费,剩下46%要靠自己挣。” 博物馆的市场营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单霁翔认为,实际上市场营销的意义与价值远不止于挣钱,这也是博物馆深入了解观众需求、吸引观众,从而尽可能满足观众需求的过程,“市场营销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交流的桥梁。” 在单霁翔看来,故宫商业化是事业发展需要,但是并非重头戏。故宫的工作重心始终是文物修缮和展览策划,所有合作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与故宫员工的收入并不挂钩。 数据显示,2018年,故宫14处商家退出宫墙,今明两年还将继续“去商业化”,经营类活动陆续退出宫墙。今年9月随着合同到期,故宫古装拍照也将退出,腾出的空间作为观众休息场所。 2018年6月9日,故宫,单霁翔在和孩子们一起体验非遗制作。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改革者与继承者 2012年,单霁翔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故宫刚经历“十重门”舆论危机,展品被盗、文物损坏、开办会所……亟待重塑形象。 7年来,故宫不断涌现新变化。重磅展览相继开办、年轻观众不断涌入、文创产品扎堆走红,令人惊叹的创新力,让故宫成为国内文博领域当之无愧的标杆。 很多人印象里,故宫是自“改革者”单霁翔到来后,才变得好玩、有趣。 不过,单霁翔多次表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故宫的今天得益于前几任院长栽下的树苗,他赶上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例如将于2020年完成的古建大修,这项故宫博物院近百年历史中最大的古建修复工程,历时18年,正是郑欣淼上任之时启动的,将贯穿三任院长任期。 再比如故宫的学术研究。张忠培时代起恢复了故宫学术传统,引进大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开创宫廷考古。郑欣淼则提出了“故宫学”,将故宫古建、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等作为主要研究范畴。 单霁翔延续了“学术故宫”的路径。现在故宫的学术研究贯穿在故宫各项工作中,2018年养心殿大修之前,故宫各部门花费3年时间,拟出33项专项科研课题,逐一研究。2013年成立的故宫研究院,如今形成一室(研究室)、一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十六所共28个机构的学科布局。 单霁翔任期末的一次亮相,就是集中发布了故宫研究院的一批学术成果,他称之为“博物馆发展的不尽源泉”。 “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单霁翔说。 2018年9月17日,单霁翔在“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他也是“学生”和“讲解员” 2017年夏天,深受单霁翔尊敬的故宫前院长张忠培逝世。在追思会上,单霁翔数次哽咽落泪,这是这位热情的院长为数不多的伤感时刻。 每一年,单霁翔都要到张忠培家中,坐在书桌旁,像学生一样请教问题。从2012年到2015年,他连年为张忠培张罗举办寿宴,对其感情颇深。 单霁翔曾回忆,在故宫大高玄殿修缮工程的开工仪式上,当天下着雨,郑欣淼院长讲话时,单霁翔给他撑伞;张忠培老院长讲话时,郑欣淼给他撑伞。“我想,这体现了三任院长间的传承精神。” 他对老师吴良镛也感念颇深。他曾告诉记者,2015年《千里江山图》布展时,他专程空出半天,推着吴良镛的轮椅,陪伴老师观看这幅名作。2017年,《千里江山图》展出前,他又赶在布展期间,推着老师看画。 单霁翔一直自称故宫看门人,而非掌门人。如今卸下看门人职位,将来何去何从? 他自认为是一名故宫讲解员,在故宫前6年讲解了近2000场。“我退休以后想来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他笑言。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陈思[详情]

退休次日 单霁翔有了新职务
退休次日 单霁翔有了新职务

  来源:长安街知事 昨天下午,65岁的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刚刚,文化旅游部官网进行了更新,单霁翔不再担任部党组成员,王旭东接任。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就在今天上午,浙江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祖民透露,将聘请单霁翔为创意宁波顾问。 单霁翔在2018年宁波文博会演讲 4月9日上午,2019宁波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举行,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魏祖民介绍,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时间是4月12日-14日。共有来自境内外160余个团组,1000余家企业参展。 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再次应邀参展,将携全新时尚文创产品参展。“本次宁波文博会期间,我们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合作,并聘请单霁翔为创意宁波顾问。”魏祖民表示,单霁翔将出席开幕式并主讲故宫论坛第三季之《故宫上新了》。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这已经是单霁翔第三次出席该活动。早在2017年4月,单霁翔就出现在宁波文博会现场,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同台“论道”,并联系当时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起了故宫与持续升温的文创产品。 2018年4月,单霁翔再次前往宁波,做了《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的主题演讲。由于他的到来,整个会场几近挤爆,近2个小时的演讲与答问,让现场和通过网络直播端观看的宁波市民大呼过瘾。 与前两次不同,今年再前往宁波,单霁翔已经是故宫原院长。4月8日下午,他正式退休。 生于1954年7月的单霁翔,是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正式执掌“紫禁城”,距今已有7个年头。 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让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 王旭东 故宫新院长王旭东出生于1967年2月,甘肃山丹人,本硕博均毕业于兰州大学,1991年进入敦煌研究院,开始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2014年12月出任院长,2017年10月当选为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文旅部官网“部领导”一栏已经更新,王旭东任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详情]

故宫新老院长“同框”亮相 雨中一同巡视故宫
故宫新老院长“同框”亮相 雨中一同巡视故宫

  故宫新老院长“同框”亮相,雨中一同巡视故宫     北京日报客户端 单霁翔、王旭东新老院长同行夜巡故宫 北京日报客户端4月9日消息,昨天,故宫博物院“官宣”: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消息一出,许多网友都表达了对“网红院长”的不舍和“新晋院长”的期待。 面对卸任的消息,单霁翔也回应称:“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这不,卸任消息宣布后的第一天,记者就在故宫偶遇了新老院长雨中同巡故宫的画面。 今天上午,雨中的故宫游人不算多,记者在故宫左翼门附近偶遇新老两任院长正在一同巡视故宫。 只见已经退任的单霁翔穿着和往常一样的黑色工作服,和新任院长王旭东一起,边走边聊,身后跟着几位副院长以及一些工作人员。 单霁翔见到记者后,一如既往地热情地打招呼,并介绍给王院长,王院长也很友善地和记者握手。 据了解,单霁翔这两天正忙着做交接工作,昨天晚上还和王院长一起夜巡故宫。 [详情]

单霁翔院长这七年:故宫六百岁生日前夕的离场
单霁翔院长这七年:故宫六百岁生日前夕的离场

  丹尼 来源:澎湃新闻 单霁翔院长卸任了,在故宫600岁生日的前夕。 他曾无数次在大大小小的讲坛上打开那个名为《将壮美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ppt,配合着插图和他朴实又幽默的讲述方式,即便是如数家珍般盘点着这些年的功绩,也能让人觉得生动又真切。今年3月盘点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底的数十项展览时,我们还一度觉得万事亲力亲为的单院长一定会看着这些展览办完才放心,此番他突然卸任,最终没能将他心爱的故宫亲手送进下一个六百年。 链接故宫和大众,我们媒体都练得一身哪怕心里经历多大的波澜、仍能不带感情、而只是枯燥地讲清事件的本领。单院长卸任后,我在一篇文章的起手处就看到““单霁翔似乎在一夜间老了。……他带着显眼的眼袋和老年斑出现在媒体采访中,发量仍然茂密,却成了斑驳的灰色。”这似乎是少有的将单霁翔本人从与故宫的长期捆绑中“剥落”,并用关切的目光意味深长地去注视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而长期和单院长接触,我们跑口的记者似乎总是围着他问东问西,很少关切地看到他的疲惫与老去。 单霁翔(前排左)和继任者王旭东(前排右)。 周高亮 摄 1 细想想过去几年的一些情节,单院长是多生动的人啊。 在一次展览转场时,单院长和他胖胖的秘书都淋在雨里等待,有位女记者上前去打伞,院长说:“别,你这一打伞,别的记者一拍照,明天‘女记者给单霁翔打伞’就成了头条。”这才让我们想到,难怪雨天雪天大晴天,单院长从来都不打伞,遇到夏天室外的发布会,记者们被晒得东倒西歪,单院长都笔直地站在人群中。 而有一年夏天,北京频频下暴雨,单院长挑了一天打算为大家展示故宫排水螭首的“千龙出水”的画面,那个下午,一行人和太和殿的螭首面面相觑了一个小时,还是没等到雨,场面尴尬之余,单院长摸着螭首解释:“我们是看了天气预报的,说是今天会下雨,我们都给大家准备好雨衣和雨伞了。” 接下来的行走中,他还是将螭首、明沟、暗沟和嵌在墙上的排水孔道一一指给大家,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下雨的时候水柱将会怎样落下。他应该不止一次站在雨里看每一个排水孔道的运行。 我们等人取钥匙开门看一个排水口时,单院长拿起旁边的门上挂的锁说:“大家等的时候,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锁吧。每一把锁都有自己的名字,有唯一的一把可以打开它的钥匙……” 被称为是“布鞋院长”的他总说起自己走完了故宫的每一间房屋,但就在故宫里的戏楼——畅音阁修复过程中他带记者去看时发现畅音阁还有一个他没进去的黑黢黢的“地下室”,单院长不好意思地说:“看来我还是没有走完全部的房间,有漏网之鱼。” 单院长行走在故宫里像是一个憨厚的小熊人偶,哪一个认出他的热情游客都能挤到他身边拍张合影。有次活动结束院长蹓跶着去吃饭时,迎面一辆车停下,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热情地迎上来握手,院长淡定地寒暄两句,细看才知道是黎明。上元之夜,即便城墙上都人头攒动了,单院长还是没法拒绝前来合影的群众。 最近一次、也许也是单院长亲自主持的故宫的最后一个大型活动,就是将故宫为“紫禁城过大年展”筹备复建的两对大型灯(天灯与万寿灯)进行拍卖,并将筹得的善款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等事业。 还是在“紫禁城过大年展”期间,单院长带着媒体浩浩荡荡去看了乾清宫广场因风而烈烈作响、气派的万寿灯之后,散场后大家三三两两地迎着夕阳踱步,单院长问起:“你们说结束展览以后,这灯该怎么办?”的确,竖立在大殿前面高高的铜柱雷雨天容易引雷、且遇大风也是安全隐患。在大多数人还兴高采烈地庆祝万寿灯竖起来时,院长已经开始焦虑这灯将来的去处。 机智的他最终还是想出了拍卖和捐赠的妙计。 万寿灯 2 这七年,没点儿机智是办不成事儿的。 小到一件文物,大到一座紫禁城的安危。在决定禁止打火机进入紫禁城的第一天,就“截获”8000多打火机,机智的院长想到:可以前门收后门发,所以在神武门设立了“取打火机处”,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收支平衡”。 在故宫人多的时候,女洗手间门口总是排大队。机智的单院长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部分男洗手间被征用为女洗手间:于是你可以看到女同胞们面带羞色地路过一长溜男士用小便池走向尽头处的洗手间。供不应求时,院长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 将近六百年,三大殿曾经整饬光滑的金砖早就斑斑驳驳,有的人认为这正是故宫的古意所在,不可翻修,单院长纠结了好久还是将部分地面重新铺设了金砖。清明节假期时我推着轮椅带着老人进故宫,发现坑坑洼洼的地面几乎让轮椅寸步难行,必须绕到新铺设的地面上。这才切实体会到即便是牺牲掉部分时间的意趣,但对于很多行动不便的人群,这是极大的友好。故宫的每一个细节的确都需要斟酌或者取舍。 “故宫历史上有6任院长,我是第六任,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每一位院长都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个地方太复杂,无数的巷道,无数个庭院,进来一个小偷就能把一个院长搞下去。”单霁翔太清楚之前的院长都是因为什么问题惨淡收场,比如让上一任院长郑欣淼愤怒到落泪的石柏魁盗窃事件。 一次在斋宫附近,单院长还原了当年石柏魁怎样藏身、怎样在房顶上行走还从十米多的宫墙上跳下来的路线。并说起“将来事情过去以后,到时候我也不是故宫博物院院长了,我只是一位老人,但是我愿意陪同他走进故宫,讨论故宫的文化”。 也是前车之鉴,在上任的次年,单院长就提出“平安故宫”工程,从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各个方面去完善故宫因年久失修而充满隐患的身体。 2017年最后一天封门检查时,700名负责开放管理工作的干部职工检查庞大故宫的每一个角落:殿外铜缸、香炉、附属设施、门窗户臂、锁、电器、消防设备、屋脊门廊、树上树下、地沟暗道、假山上下…… 最后浩浩荡荡地集中在广场,暮色四合,这个每一天的例行公事在岁末的这一天好像也颇有一些重大的意味。单院长的目光流连在这座庞大古城,它关上最后一道门、安全地沉浸在旧一年的黑暗里。 进宫的人群虽然总是向着三大殿和东西六宫扎堆,但仍有部分人群能够找到安谧美好的“退休女性的世界”:即于2015年开放的西部区域。这里曾是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她们建了很多花园和佛堂,里面最大的宫殿被用作雕塑馆。单院长不止一次地提到的“风吹雨淋地站墙根儿”的北齐菩萨,就被安然体面地放到雕塑馆,2015年10月开放的寿康宫原状展也非常精致安谧。 “退休女性的世界”中的慈宁宫花园里,在2017年还住进去九只梅花鹿,配合着“天禄永昌”的鹿文化展览,这也是院长的机智之举,他熟谙大众心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契机,他就尽量将事情做到极致,假山奇石、林木葱郁,九只鹿出没在假山中时隐时现,这是生动的教化:呦呦鹿鸣的意境就这样被再现出来。 慈宁宫花园里的鹿 3 可以说在2018年之前,故宫一直四平八稳。所有的争议都是随着故宫半推半就地走上“网红之路”开始的。 这也是故宫推广“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副产品,故宫用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反差萌”的形式经营自己的淘宝账号、微博,并不断研发新的App,和网易合作制作《千里江山图》游戏、和腾讯一起探索数字文保、和小米联合开发特别版手机、和华为共同建设“5G智慧故宫”。 2017年之后,沿着那条在淘宝网顽皮地卖卖胶带、卖卖宫廷娃娃的路,故宫不断向前开拓,生意越来越大。故宫里犄角旮旯设置着文创店,神武门右边一溜长房是(高端)文创店。故宫不断研发新的东西来填文创热所激发的消费巨口,忙不迭地将故宫文化以商品、游戏、App、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等)的形式在大众面前持续刷热度。 故宫口红和故宫火锅事件的出现,看似是极为偶然和细枝末节的,但却是长久、越来越多的商业合作在大众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的集中爆发。大众纠结于哪一款口红和故宫关系更深、纠结故宫火锅的价格与安全隐患,一边是在求索如此多的和故宫相关的产品究竟哪一个是可靠的,这背后隐含了大众对于故宫这个品牌的信任和尊崇,而一边也是在质问这消费浪潮中,故宫该如何秉持着自己作为一个博物馆疏离于商业、自持自重的格调。 就像单院长在所有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呈现的一样:稳妥又精神饱满。他执掌故宫博物院时,这所宫殿和所有围着它工作的人所呈现出的精力是一般的博物馆所难以想象与企及的。在单院长的秘书周高亮的记忆中,每天进宫后和院长汇合,两人从神武门西边院长办公室出发,向西沿着紫禁城红墙绕一圈,每天就这样做4公里巡查。周高亮已经习惯早上六点多从家出发,晚上十一点才能回家的节奏,更毋论单院长这七八年间是怎样度过。 2017年九月一个月故宫就开放了七个展览,这背后是工作人员们夜以继日的工作。在故宫展览部的工作人员称:“故宫开会不是大家端着茶水清闲地坐在屋子里,而是要一行人随处走,随时说。领导有了想法就随口说起,大家也要迅速反应。“我们大家会一起走,边走边聊,看哪儿还需要提升,哪儿还需要改观,大家记下来,随时调整,这样的效率就很高。”而一个展览从出展览大纲到交给展览部,展览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式设计,包括空间、色彩、灯光、温度等一切展陈手段。到和书画部、器物部等部门一起选文物,选配饰最后到展陈布置,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快速而准确地运转,“忙到半夜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这样大体量的大规模的展览,我们又如何指责故宫只顾着赚钱而不顾自己的主业呢? 故宫最焦虑的或许就是“世间安得双全法”:在扩大开放和过度营销之间有着一个微妙的度,而互联网时代,让事情按照理想的方向有理有节的发展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紫禁城上元之夜” 上元灯会就是如此。故宫在春节前一天接到北京市办灯会的提议,思考了三天之后从正月初四开始启动,用八天时间制作,前后一共奋斗了十二天。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公开了将于正月十五、十六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然后就开始了2月17日和18日凌晨两轮“决战紫禁之巅”的抢票。而后来的黄牛炒票、“故宫蹦迪”以及引发而来的一切质疑都是故宫始料未及的。毕竟曾经故宫是出几卷胶带纸都是全网推送一片夸赞的,而如今不眠不休筹备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活动怎么反而被各种冷嘲热讽了? 上一任的院长因为一个今天看来几乎是有些幼稚的盗窃事件黯然离场,在那个时代,防盗就是故宫的大事。而每一个时代的故宫都有它新的使命和困境,这个时代,故宫所面对的惊涛骇浪不再是觊觎它文物的毛贼、反而是因为太过热爱中国古老的文明而对故宫的一切吹毛求疵的网民。 在昨天关于他退休的一切评论中,最为中肯的一条或许就是:他真的是改变中国文博事业的人。将今天的故宫放之于故宫近600年的历史长河看,将它新的一年与旧的一年对照看,即便再苛求于某些细节,我们也完全不能否认它的开放与成熟。 单院长在回复一位记者的短信中说:“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是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里走走,看看门!”单院长始终是那个看到故宫一点好处就忙不迭地向大家介绍的活泼又真诚的老头儿,春天他盼着一树树花开,夏天他盼有一场雨能让大家见识“千龙出水”,冬天他盼下雪让大家一赏红墙白雪。希望退休后的单院长一切顺遂,也有新的期盼。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故宫新任"掌门人"王旭东:要让文物活起来 保护是基础
故宫新任

  故宫新任“掌门人”王旭东: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 精彩观点: 1、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弘扬是目的。 2、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 3、负责任的旅游就是保护和旅游的平衡。 4月8日,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七年之久的单霁翔正式退休。他的继任者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王旭东。从敦煌到故宫,王旭东成为故宫新任“掌门人”。 敦煌研究院官网显示,王旭东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2003年获得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12月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在任期间,王旭东对如何平衡文化旅游与文化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也推动了敦煌莫高窟进一步走向数字化。此外,自2016年敦煌研究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以来,至2017年敦煌研究院的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了1700万元。 掌管故宫时,单霁翔自称是故宫的“看门人”而非“掌门人”。这位给故宫带来深远影响的院长,也给故宫改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作为“掌门人”还是“看门人”,王旭东能为600岁的“网红”故宫带来哪些惊喜值得期待。 从理工男到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在2016年的一次讲座中,王旭东道出了自己与敦煌的一段“缘分”。他说,童年时的愿望是当水利工程师,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因此大学报考志愿几乎都和水利工程有关,最终被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录取。 据齐鲁晚报报道,王旭东来到敦煌是一个偶然事件。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展文物保护合作,美国专家建议搞石窟保护应该有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加入。敦煌研究院到兰州大学招人,当时他是张掖地区水电处的一名技术员,在老师推荐下来到敦煌。 王旭东曾在接受新华网采访中表示,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研究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我跑遍了莫高窟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但说实话当时我对敦煌壁画没什么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也不觉得有什么时代特点。” 后来,王旭东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向同事们请教,才越来越觉得敦煌文物的震撼,从此他便一直留在敦煌。 从学术成果看,王旭东是一名优秀的学者。敦煌研究院官网显示,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以来,王旭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0项,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2014年12月,47岁的王旭东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公开资料显示,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地厅级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王旭东的责任,便是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如何保护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墓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平衡文化旅游与文化保护,推动发展“数字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敦煌莫高窟更是闻名海内外,1987年,莫高窟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要对这些文物负责,王旭东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敦煌参观莫高窟,如何平衡文化旅游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他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上,王旭东发表了题为《构建负责任的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模式》的主题演讲。他说,真正能够开放的洞窟空间,容许进去的游客非常少,在100个左右,其他大多数都是20平米以下的洞窟。 他在演讲中说道,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敦煌,尤其是从文博会永久落地敦煌以后,游客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大量的游客进入洞窟以后,就会引起洞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升高,同时也带来一些微生物滋生,这对壁画、彩塑保护产生了潜在威胁。 “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求负责任的文化保护模式。何谓负责任呢?第一,我们要为老祖宗负责,因为他们留给了我们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把它毁了。第二,我们要对游客负责,因为游客是奔着这样一份珍贵的遗产来的,要给他提供一种非常美好的参观体验。负责任的旅游就是保护和旅游的平衡。”王旭东说。 为此,敦煌研究院总结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是一套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王旭东解释称,所谓的平衡发展是把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三者关系平衡好。其中,保护是基础。其次,在文化旅游方面,敦煌研究院提出了针对性分类的旅游管理体系,并专门开展了游客承载量研究。 对于王旭东而言,保护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也成为一种有力的手段。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便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随着数字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王旭东带领敦煌研究院在“数字敦煌”的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 在王旭东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不到两年时间里,敦煌石窟艺术便借着数字技术的东风,走向全球。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4月29日,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敦煌石窟艺术将借此平台走向世界。 截止到2018年年初的数据显示,敦煌研究院已完成150个洞窟的高保真壁画数字化采集、120个洞窟的结构扫描、60个洞窟的整窟高保真数字化图像处理及110个360°虚拟漫游全景节目。 2017年敦煌研究院文创产品销售额逾1700万元 对于珍贵文物来说,如何让其“活起来”展示生命力,是文物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王旭东曾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弘扬是目的。“不是说把文物拿出来就活起来了,这一切首先基于学者的研究,就是要有内容和深度内涵,要把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挖掘出来,转化成民众能够接受的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作品或产品,然后活起来,包括搭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 据王旭东介绍,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敦煌研究院将30个洞窟面向全球共享。此外,还通过 “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通过数字化展览等方式,将精美艺术送到群众身边。还有就是文化创意,通过数字资源库共享后可以积极进行文化创意。 进入2019年,敦煌研究院还推出了夜游莫高窟的活动。据兰州晚报今年3月份报道,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将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包括“夜游莫高窟”“夜游莫高窟,诗意边关行”等。如此看来,倒是与“夜游故宫”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来,故宫文创掀起文物文创行业的一股春风,敦煌研究院也不甘落后。敦煌研究院自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据中新社报道,2017年敦煌研究院文创产品销售额逾1700万元,并取得百余个(项)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当然,这一水平与目前故宫动辄上十亿元的文创销售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王旭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要找到立足敦煌实际的文化创意之路。” 如今,王旭东接任了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在单霁翔对故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从敦煌来的他能否给“网红”故宫带来更大的惊喜,我们且拭目以待。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王宇 校对 李立军[详情]

故宫博物院官网更新领导团队信息:都海江任书记
故宫博物院官网更新领导团队信息:都海江任书记

  故宫博物院官网更新“领导团队”信息:都海江3月任党委书记 都海江 故宫博物院网站 图 4月8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掌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退休”的消息经媒体报道之后引发全国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4月9日查询发现,故宫博物院官网近期更新了“领导团队”栏目信息。更新后的信息显示,都海江已经于今年3月出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公开简历显示,都海江,男,汉族,1965年6月1日出生,籍贯安徽宿松,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1989年7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 都海江1989年7月至2003年7月先后任铁道部第十六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科长、副指挥长,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副书记等职。 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都海江任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都海江任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2012年10月至2018年3月任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机关服务中心主任。 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都海江任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北京兴旅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兴旅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3月开始,都海江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在学术方面,都海江曾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上述官方消息证实,今后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1967)搭班的,将是比他年长两岁的都海江。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历任团队”栏目显示,原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的纪天斌(1959)已于今年3月卸任。 目前,除了履新的王旭东、都海江之外,故宫博物院领导层还包括:常务副院长李小城、副院长冯乃恩、副院长娄玮、副院长任万平、纪委书记朱鸿文、副院长闫宏斌、副院长赵国英。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单霁翔和他打造的网红故宫:把老筋骨融进文创产品
单霁翔和他打造的网红故宫:把老筋骨融进文创产品

  单霁翔和他打造的网红故宫 2019年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宣布退休,把故宫发展的接力棒递到了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手中。也正是在这7年里,故宫将古老的筋骨融进了各种文创产品里,成长了为一个现象级网红IP。 文创产品,对普通人并非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概念。对此单霁翔解释,“过去我们叫文化产品,现在我们知道了,中间必须加两个字——创意。什么叫文化创意产品?我的理解是,一是要深入地研究人们生活,人们生活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二是深入挖掘我们的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 故宫的确把文创产品开发伸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纪录片、app、纪念品、餐饮、彩妆。尝试众多,毁誉参半:《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大获成功登陆影院,开发的彩妆却被质疑质量全线停产;“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收到追捧,“俏格格娃娃”人偶却被指和国外某品牌相似。 故宫为成为网红有多努力?作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2017年游客量破1700万)的博物馆,还有国家每年提供的54%经费,故宫完全可以躺在门票和拨款上睡觉,可它偏偏要靠才华争得一席之地:文创产品的销售收入5年间翻了10倍。而这一数字,还在增长。[详情]

单霁翔退休:在故宫蹦迪用故宫口红 你任性他如履薄冰
单霁翔退休:在故宫蹦迪用故宫口红 你任性他如履薄冰

  单霁翔退休:在故宫蹦迪,用故宫口红,看雍正卖萌,你的任性都是他的“如履薄冰” 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不仅战战兢兢,还“如履薄冰”。 作者:咖喱 来源:环球人物 “如履薄冰”7年后,65岁的单霁翔从故宫博物院正式退休了。 消息出得突然,网上一下子就炸了锅。躲不过媒体的追问,单霁翔兴致勃勃地回了一句“快乐退休!“”我每天都在故宫等您!”接棒他的是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两人任内,让故宫和敦煌都成为文博产业的超级IP。 从2012年担任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单霁翔一次又一次地给舆论制造惊喜:清点藏品、限流参观,要让文物和参观者都有尊严;“驱赶”人员、还地于宫,连外国领导人来都得下车进午门;推广文创、红遍网络,从此故宫出品有了“太好易丢”的美名…… 别看这几年人前一派欢快、热闹,“一入宫门深似海”同样是单霁翔背地里的写照。用他的话说,院长是高风险职位,“有今天没明天”。如今卸任,也算是当初对自己说的那句“安全着陆”有了交代。 改革:故宫院长“坎”太多 故宫的院长不好当,这在圈子里几乎是共识。历史上,遇“坎”的故宫院长不乏其人,他们任内不是失窃,就是火灾,以致“故宫院长”这四个字无形中披上了一层宿命的色彩。 2012年年初,故宫正经历低潮期。 失窃案、错字门、会所门等,人称“故宫十重门”。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接到调令,从就职10年的国家文物局转调故宫博物院,任第六任院长。 他希望自己能打破“故宫院长多坎坷”的魔咒,“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 从接任那天起,紧张的情绪就一直如形随形跟着他。“或是因为安全问题,或是因为文物损毁,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就要下台。” 履新之初还有人跟单霁翔调侃:“新官上任得有三把火啊。”他调皮又谨慎地回答:“故宫的古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都没有。好在我名字里还有‘雨’。” 说是不放火,其实也放了。第一项改革就是禁烟令。为了保护古建筑,杜绝一切火种,单霁翔严令禁止在故宫里吸烟。 阻力不是一般大。院里职工中有400多烟民,他在东华门外、西华门外和神武门外设置了3个吸烟区,结果那几个地方满地烟头。他又设置了一种专门灭烟头的垃圾箱。 禁令伊始,西华门外常出现这样的“奇景”:故宫里的师傅骑着小车来到垃圾箱旁,一边抽烟一边骂院长。后来,“师傅骑车抽烟”的画面被拍进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纪录片大热,这群真性情的匠人反而被单院长捧红了。 除了禁烟、禁火之外,他还要禁车——为保护观众安全及古建筑,2013年起,故宫禁止机动车穿行开放区域,对国宾甚至外国首脑也不破例。单霁翔说:“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不管是谁进去,都不准开车。”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单霁翔提前到了午门,发现安保人员已经到位,很明显就是准备为车队开门开道的架势。 单霁翔一着急,让人把午门关了起来。安保人员也跟他急了,单霁翔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安保人员立马向上报告,等了3分钟,等来了撤走的指示。 又过了10分钟,奥朗德的车队来了。单霁翔站在午门前迎接,奥朗德总统就此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故宫。 同年10月,李克强总理陪同81岁的印度前总理辛格参观故宫,有关部门向单霁翔提出能不能破例让腿脚不好的辛格坐汽车游览。单霁翔说:“奥朗德总统率先不坐车进入,这样我们的制度还是应该坚持。” 折中之下,从钓鱼台国宾馆借了电瓶车,让辛格总理一路乘坐参观。 自此以后,所有国宾再无例外。 △2013年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陪同印度前总理辛格参观故宫博物院,单霁翔为辛格讲解。 还有一些改革触犯了其他人的“利益”。 比如,单霁翔提出必须实名制购买故宫门票,惹怒了一群“黄牛党”。过去,故宫内以“一日游”为名招揽、坑骗游客的现象屡见不鲜,有200多个“黄牛”每天在宫里“上班”拉客。他们人多势众,甚至敢围攻保安,单霁翔就曾亲自上前制止,差点跟人打起来。对方还扬言:“一旦你单霁翔走出故宫,我们就让你好看!” 背负恐吓、威胁,单霁翔硬是把实名制这个规矩给立住了。现在,随着实名制实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故宫博物院里各种山寨展览、黄牛售票已然没了生存空间。 开放:“盘活”故宫不顾形象 守护故宫,按理说四平八稳地在原来那座“冷宫”站好最后一班岗不失为一种选择,单霁翔偏不,他选择了一反常规。 在他的逻辑中,一帮子人关起门来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把故宫的门进一步打开,反而更有利:“当人们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的时候,文物才更安全”。 单霁翔接手时,故宫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只有30%,很多地方立着“非开放区,游客止步”的牌子,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观众看到的不到1%。 他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里见过被叠到11层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在紫禁城南城墙下,见到了沾满灰尘的1500年前的菩萨像,“还有很多室外文物、许多库房常年没有人进去清理”。 他觉得这样对待文物特别没有“尊严感”。 单霁翔上任后,先是建起了雕塑馆,让之前“沉睡”在库房里的雕塑重新“活”了起来:2014年故宫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5年达到了60%,2016年达到了76%,2019年初已经达到了80%。 “盘活”故宫还要借助很多外力,为此,单霁翔可以不顾形象。 看着刚刚修好的太和殿又搭起了脚手架,工程师也很无奈:政府采购的材料不适合故宫,包工队不懂文建,老工匠退休,又不能返聘。 “修一栋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啊!”单霁翔心疼,无奈之下,只好去和领导演苦情戏。 2015年11月的政协座谈会上,单霁翔整整“哭诉”了8分钟。一个60多岁的男人,在公众场合声泪俱下,看得所有人为故宫感慨、为单霁翔动容。 故宫终于得到特批:建筑修复不再作为工程处理,而是被列为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在领导那里“得逞”后,单霁翔还要借一把媒体的“东风”。 此前的故宫很少对外发布信息,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也是以“婉拒”为主,单霁翔到任后,每个月都要向媒体通报工作情况。媒体批评一次,故宫就发一次感谢信。随时随地,他都在和媒体“车轮战”。 2015年他接受采访,强烈建议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节目上春晚,“主要描述暑期、黄金周参观故宫有多受罪”,呼吁大家淡季参观故宫博物院。采访结束,他还不忘嘱咐电视台,“这段采访要先播”。 为了宣传故宫,单霁翔也没少上节目,《鲁豫有约》《朗读者》《杨澜访谈录》《国家宝藏》,能上的都上了,各种会议、论坛更是不计其数。单霁翔曾透露,他在故宫前6年进行了近2000场讲解,加起来超过2000个小时。 △“布衣院长”单霁翔。 网红:流量背后是“动辄得咎” 在单霁翔的大力宣传下,故宫火了。 “石渠宝笈特展”火了《清明上河图》,“青绿山水特展”火了《千里江山图》,《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故宫文物医院和一批修复专家,《国家宝藏》又火了乾隆“瓷母”、秦代石鼓。 单霁翔说:“我不懂时尚,也不懂新鲜词汇,但将故宫文化数字化可千万不能落伍!” 在他的支持下,故宫的微博成了网红,“雍正卖萌图”被疯狂转载;书签、T恤、钥匙扣、口红等近万种文创产品诞生,“光是手机壳就有百种”;《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9款APP,下载量累计突破450万…… △ 故宫文创产品:“萌萌哒”帝王生活系列。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是绝对的“网红”,而且还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看人群中,有70%是“90后”,新时代的互联网土著,爱上了千百年前的古代文物,大有一种时空碰撞的既视感。 就这样,他把一个四平八稳的故宫“调教”成了网红,他自己也被网友捧成了网红院长——不仅是故宫和单霁翔,连故宫的猫都成了网红。 流量背后是赚到盆满钵满。2019年2月的亚布力论坛上,单霁翔首次透露,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这个消息瞬间成为了各种新闻网站的标题。 单霁翔的推陈出新,也面对着来自传统文物保护观念的质疑,有人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太新潮了”。 鲁豫曾问单霁翔,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不是战战兢兢。单霁翔满口附和,还主动加了一句,如履薄冰。 背负着13亿人的期待和审视,网红故宫“动辄得咎”。 他最近的一个作品是“故宫上元夜”,其中的挑战事后也被披露:在没有经费、计划的背景下,接到任务后,单霁翔大年初三把休假员工召回,十二天内,加班加点,合力应对。 所有一线员工紧锣密鼓投入其中,事后还是毁誉参半。 △ 故宫上元夜现场。 在无处不在的监督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掣肘下,单霁翔的雷达已经全开,随时准备应对危机,可危机仍然四伏。就像他说的,“万无一失”到了故宫这里,就是“一失万无”。 还有3个月,单霁翔65岁生日就到了。在故宫任职的7年里,他终日奔波,一刻不得闲,公众面前还总是一副风趣的口吻,但只有真正接近他、了解他的人,才能瞧见他背地里的负重和为难。每天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担心和疲劳才会毫无抵抗地袭来。“一般我就是睡觉,躺床上从来五分钟之内睡着。一年可能做不了一次梦,一年也失眠不了一次。” 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给自己打70分。 他爱故宫,也曾公开说过“这辈子不想离开故宫了”,从院长的位置退下来后,他可以去故宫研究院搞搞研究,要是能考上志愿者,愿意当个志愿者,因为,志愿者可以做到满分。 [详情]

接棒单霁翔出任故宫新“掌门” 为什么是王旭东?
接棒单霁翔出任故宫新“掌门” 为什么是王旭东?

   图片来源:摄图网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批量产出网红产品,成为国民文化IP。故宫IP的光环,也令其继任者——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备受外界关注。 王旭东在2014年12月起至今一直担任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他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全天候科技独家获悉,一些接近王旭东的中层干部在两三天前就先于公众知道了王旭东即将调任故宫博物院的消息,不过,敦煌研究院大多数基层工作人员都是在任命公告发布后才知晓。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王旭东为人低调。随着此次单霁翔退休消息的曝出,王旭东的个人背景及其曾经执掌的敦煌研究院也被更多人所知。 王旭东调任故宫博物院后,敦煌研究院院长是否从内部推荐,或是从外部调任,目前都还尚未有消息公布。但有很多人认为,从研究院内部产生的可能性较大。 敦煌研究院对于奠定敦煌“世界佛教圣地”的地位功不可没。王旭东是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代“莫高窟守护者”之后的第四任研究院院长。相比于前任们在敦煌研究院倾其一世的经历,王旭东在升任院长四年多后就调任故宫。 从75岁的敦煌研究院进入94岁的故宫博物院,多元交汇的佛教文化与传统宫廷文化在王旭东身上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他会给故宫和故宫迷们带来什么? 从基层研究员到敦煌研究院院长 在敦煌研究院任职的很多研究员眼中,对王旭东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光头和健朗之外,最显著的标签就是“很强的科研能力”。 王旭东曾立志做水利工程师,早年在兰州大学学的是水文地质类专业。本科毕业后,王旭东回到家乡甘肃张掖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后来,因保护莫高窟的迫切需要,经兰州大学推荐,他于1991年进入了敦煌研究院,开始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 “王旭东刚来的时候,对敦煌一无所知,对文物保护工作也充满了困惑。但好在他非常低调实干,适应能力比较强,安排了事情就去做。虽然平时不怎么爱和其他人说话,但谈到关于地质的知识,就会滔滔不绝。”一位和王旭东共事过的研究员告诉全天候科技。 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曾说,去莫高窟参观,实际上是进入到文物库房去参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是一种伤害。敦煌文物保存在被大量发掘之前能够得以完整的保存,是因为有特殊的环境——气候的干燥和洞穴的黑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段的敦煌,基建还不像如今这么完善。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和三危山峭壁交界处的莫高窟,当时已经挖出近500个洞窟。随着莫高窟开发的深度越来越大,文物保护的环境愈加复杂。不仅是新出土的洞窟,很多前期被辛苦修复过的洞窟,都面临着遭受风沙侵袭掩埋、空气氧化和雨水浸泡的危险。珍贵的壁画和雕像可谓危在旦夕。 彼时,刚刚来到敦煌的王旭东,虽然不懂文物保护和修复,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所学的地质知识完全可以在这里发挥和运用。随着像王旭东这样的理工科人才的加入,敦煌研究院开始密切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合作,从环境监测到壁画制作材料、工艺以及岩体内和壁画地仗层(壁画和岩壁之间的草泥或麻泥层)中盐分的分析,为莫高窟制定一整套“病因”筛查方案。 随着工作的开展,王旭东在敦煌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渐渐把对科研的热情,转化成对文物保护的执着。“那时他常常泡在洞窟里研究,敦煌的冬天非常冷,在洞窟里工作的时候,一层层地穿了棉裤都会觉得冷气从脚底渗透全身,王旭东就能在里面待一天。有时候过年他也不回家。”一位敦煌研究院的老研究员说,“王旭东每次从洞窟工作回来后,都会认真在笔记本上涂涂写写画画。年复一年,这种记录从不间断,办公室里就数他笔记最多,堆成了小山,他还会时不时翻看。” 因长期工作在保护莫高窟的第一线,王旭东对于相关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他一边在艰苦环境中工作,一边增强自身专业知识。“考研究生和博士的时候,他白天工作,晚上熬夜复习,有时周五工作结束后还要坐一夜火车去兰州复习考学,非常辛苦。”1995年,王旭东考入了兰州大学地质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他又考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职攻读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03年,王旭东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 凭借不断努力,王旭东渐渐从基层研究员变成研究院的管理人员。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期间,王旭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60余篇论文,合作出版了3部专著。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还主持过3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勘察设计和现场施工,承担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达的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主持或参加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国际合作4项,并获得多个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在单位内部被树立为典范。 莫高窟数字化、国际化的推动者 2014年12月,王旭东正式接替樊锦诗,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王旭东的上一任院长樊锦诗,不仅对于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保护的意义重大,更是被敦煌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在她的任内,敦煌的名气、文物保护和开发都达到历史峰值,敦煌也借此成为国际旅游名城,旅游业逐渐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之一。 敦煌研究院内不乏国内外顶级高校的学者,王旭东最终被樊锦诗举荐为其接班人。有熟悉王旭东的人告诉全天候科技,王旭东平时虽谦虚低调,但为人聪明,善于审时度势;莫高窟的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王旭东人脉资源丰富,擅于从监管层面去推动,让莫高窟获得更高层次的资源支持、保护和宣传。 王旭东接任后,可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樊锦诗留下的良好基础和出色成绩上继续“开疆扩土”。处在这个位置上的王旭东,既有优势又需要承担来自各界的质疑和压力。 与一些保护设施非常完善的博物馆不同,莫高窟中有很多不可移动的遗址,窟内空间非常狭小。每天大量的参观人群,改变了洞窟内相对封闭的环境。游客带来的二氧化碳、湿气等,也会对壁画产生巨大的伤害。如果不加控制,壁画表面就会开裂、爆裂甚至脱落。 数据显示,在每年7-10月的旅游旺季中,莫高窟有高达日均6000多人次的客流量,在游客最多的时候甚至能达到日均18000人次的上限。对于敦煌研究院来说,每年蜂拥而至的人流,令他们不胜苦恼——开放旅游与洞窟保护的矛盾几乎是个无解的难题。从洞窟保护的角度看,应限制参观人数,但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又无法拒绝游客。仅2018年,敦煌就接待游客达1077.3万人次,同比增长19.64%;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5.92%。 上世纪80年代末,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即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等珍贵资料。 王旭东长期工作在保护洞窟的一线,深知莫高窟的脆弱。他上任后大力深化了“数字敦煌”的项目。 2014年,王旭东上任后,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始启用,用以分流游客。每位凭预约票进入洞窟参观的游客,都先被引导到这里观看两场高清电影,对莫高窟有个大体认识,再去参观实体洞窟。这样,每组游客在洞窟内停留的时间能缩短到5分钟。同时,莫高窟在全国文化遗产单位中,率先开启了每天6000人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 在王旭东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现在完成了18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已有30个洞窟能在“数字敦煌”网站上免费三维立体呈现,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王旭东曾经还阐述过自己的设想,称可以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让千年莫高窟“青春永驻”。 王旭东一直跟身边的工作人员强调,数字化手段保存文物只是第一步,要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年轻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 从2017年开始,王旭东主张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开进全国各大高校,其本人也积极参与宣讲,进一步提升敦煌文化的影响力。 近几年,敦煌研究院也在尝试文化创意产业,王旭东是“敦煌文创”概念的提出及参与者之一。 2018年1月,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腾讯生态系全员参与敦煌“数字丝路”计划,从云到AI、AR/VR、游戏、电影、文学、动漫以促进敦煌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并进行创新的演绎。 2019年3月,敦煌研究院又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华为将会在探索智慧石窟景区解决方案、5G信息技术利用、人才培养、丝路文化资源库建设、文物数字化研究工具开发等方面提供积极帮助和合作。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与亚马逊、小米等企业推出多款联名产品。 这些合作背后,都有王旭东的身影。据接近王旭东的人士向全天候科技独家透露,“他在很多项目的合作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推动合作,他甚至可以几个月持续出差。”,该人士称,“他(王旭东)这个人目的性非常强,也很懂得顺水推舟,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很多项目才能顺利落地。” 此外,王旭东还在推动敦煌莫高窟的国际化。据一位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透露,“王旭东一直为国际交流积极奔走游说,申请各类资金支持,为敦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做了许多努力。” 在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王旭东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吸引不同国家的个人和机构参与敦煌石窟的保护以及价值挖掘、研究。在每年敦煌举办的世界文化博览会中,王旭东执掌下的敦煌研究院配合度也十分高,积极为文博会的各项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故宫继任者的挑战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全国4526家博物馆中,被国家有关机构认定具有文创产品开发能力和产业规模的有2256家。也就是说,仅博物馆类目,就有近半数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文创大军中,文创也成为博物馆们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文创成为一股风潮,但具体怎么做,成效如何,这些仍是待解的难题。 与故宫博物院这种已经开发出成熟IP的博物馆不同,敦煌研究院主导下的敦煌文创,在王旭东任内则显得更加谨慎。 在王旭东的同事们看来,他在做文创工作时,一定要想清楚三件事:是否真正理解了莫高窟;是否了解了现在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与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形式更好地结合? 王旭东曾对身边人说,“现在的传播手段太丰富了,就显得内容不够。”所以他不主张一味迎合用户需求,打造爆款文创产品。据说王旭东甚至砍掉了许多他认为没有文化传播意义的项目,他一直反复强调,要真正体现敦煌文化,做精而美。 与敦煌文创的谨慎不同,故宫博物院在过去爆款迭出,从围绕故宫IP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则让普罗大众通过镜头走进故宫,故宫口红、故宫睡衣等文创产品以及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更是引发公众对故宫IP的追捧。 单霁翔还曾公开了故宫2017年的业绩。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这个数字超过同年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水平。 与故宫文创令人艳羡的营收相比,敦煌文创在2017年的营收相形见绌,只有1700多万元。据全天候科技独家了解到的数据,敦煌文创在2018年的营收也未超过3000万元。 不过,与故宫这样国民接受度非常高的IP相比,敦煌文创因其独特的佛教文化色彩,显得更为小众。敦煌文创产品的主要特色也倾向于强调“正解庄严”的文化调性。王旭东调任故宫后,如何继续维护和发扬与敦煌文创不甚相同的超级IP,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诚如外界所说,王旭东作为单霁翔的继任者,挑战可想而知。单霁翔创造的成绩既是王旭东起点,也是他的挑战。 在故宫博物院,王旭东要做开创者还是维护者,尚不可知。但他的工作和故宫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来源:华尔街见闻 端木) [详情]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 这位"看门人"为何成为"网红"?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 这位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 这位“看门人”为何成为“网红”? 参考消息网4月9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执掌故宫博物院七年的院长单霁翔4月8日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8日报道,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批量诞生“网红”。从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似乎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红”。很多人都说,单霁翔本身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 据参考消息网记者了解到,单霁翔曾说“有人介绍说我是‘网红’,其实我不是‘网红’,我是‘被网红’的。”他还说过,自己不是故宫的“掌门人”,只是一位“看门人”。 另据台湾联合新闻网4月8日报道,单霁翔生于1954年,2012年1月开始担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在他任内,北京故宫开放面积逐步扩大,从2014年的52%,扩大到2018年底的80%。他还将186万多件文物藏品资讯全部上网。今年3月,单霁翔宣布北京故宫开始走向5G。 单霁翔(新华社) 单霁翔对故宫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他在任这几年,涌现了许多文创产品,被网友津津乐道。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此前报道,单霁翔曾表示,故宫文创有不同专类的团队,也鼓励这些团队多做没有尝试过的东西,研发故宫文创小商品的团队,每个月都会有几十、上百种文创产品,经过市场检验,然后淘汰。也会与设计师合作,成品出来后可以和设计师签约。 北京文创业者表示,单霁翔就任院长后,积极开发故宫文物周边商品,除了设立厦门、香港分院之外,还全力投入文创商品研发,他在演讲时也不断强调,要“盘活北京故宫资产”,被业界誉为历届故宫院长中商业开发最积极的“CEO”。 除了实物类的文创产品,2019年元宵节,故宫94年来首次在夜间向公众开放。埃菲社这样评价,90多年前,只有皇帝和随从才能夜游故宫,而今普通人也有了连续两天晚上欣赏故宫夜景的机会。 对于此事,单霁翔说,“上元之夜”那天开放的大戏楼其实已经“沉睡”了一百多年了。除了大戏楼,他还要解决从前故宫文物只有1%开放展示的局面。他要修好文物,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把中国在文化方向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 据参考消息网记者了解到,如今提到故宫,可以联想到的文创产品已不胜枚举,除了前文提到的口红等,还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上新了!故宫》、应用程序《韩熙载夜宴图》等。 网友评论 对于单院长退休一事,网友们表示,很喜欢这位院长,是他让故宫变得更开放,祝福他退休生活愉快!(文/孙之冰)[详情]

王旭东接棒单霁翔出任故宫新“掌门” 为什么是他?
王旭东接棒单霁翔出任故宫新“掌门” 为什么是他?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9日电 题:故宫新“掌门”,为什么是他? 记者 宋宇晟 上官云 综合报道,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在回顾单霁翔七年故宫工作的同时,不少人感叹“下一任院长压力山大啊”。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就是这位“网红”院长的继任者。而在此之前,王旭东已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了近30年时间。 资料图:2019年3月底,王旭东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杨艳敏 摄 “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水利工程师” “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水利工程师。因为我出生在甘肃农村,那个地方非常缺水,我小时候经常看见那些水利工程师或技术员扛着三脚架、经纬仪在修水渠,我特别想长大以后和他们一样。” 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王旭东最初的工作和文物、艺术毫无关系,而是一名工科生。 他能到敦煌工作,其实很偶然。1991年,敦煌研究院招地质工程人才加入莫高窟石窟保护。在老师的推荐下,王旭东“决定去敦煌看看”。在这之前,对敦煌他只记得父亲曾去那儿旅游,还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留影。 资料图: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供图 就是这一“看”,王旭东被莫高窟独有的神韵吸引,决定留下来,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他回忆,“刚来莫高窟时,每天都要扫沙子”。 但对于敦煌壁画,王旭东彼时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以一个工科生的视角来看,只觉得它们是土、是矿物,他关注到的,是壁画的起甲、开裂等问题。 久而久之,他了解到壁画的价值,进而对莫高窟的管理、保护工作愈加用心。2014年,王旭东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资料图:王旭东。敦煌研究院 孟捷 摄 从耳濡目染到发自内心的敬畏 为什么后来会渐渐喜欢上敦煌文化? 王旭东后来对媒体说,是耳濡目染。 “因为我就住在莫高窟,经常在洞窟里转,周围的同事也都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慢慢地,你就会从心底里产生要了解它的欲望。” 于是,王旭东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向同事们请教,进洞窟的时候,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壁画上。 资料图:2018年5月16日,壁画修复师修复莫高窟130窟起甲壁画。 南如卓玛 摄 “我了解到不同时代的彩塑、壁画,其风格以及技法都不一样。而且,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它们表现的思想也不同。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慢慢地,王旭东觉得,敦煌石窟不再只是石头、泥巴,“它们是有生命的”。 最大限度延缓文物“衰变” 但石窟的生命终究有限,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播敦煌文物所承载的文化,成了几代敦煌人面临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便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 资料图:2018年8月6日,通过数字化采集后打印展出的大幅高保真莫高窟复制壁画320窟“散花飞天”亮相敦煌。杨艳敏 摄 王旭东曾说,保护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的“衰变”。 在王旭东任院长期间,“数字敦煌”逐渐成为现实。 据报道,目前,敦煌研究院完成了150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已有30个洞窟能在“数字敦煌”网站上免费三维立体呈现。据说,其中的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还要真切。 资料图:莫高窟游人如织。王斌银 摄 不过在王旭东看来,数字化手段保存文物还只是第一步。“要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让年轻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 也是在王旭东履新敦煌研究院院长的那一年,研究院开始实施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以网络预约为基础、分时段参观为措施、数字展示组合实地参观为内容。 资料图:“数字敦煌”项目采集莫高窟61窟。敦煌研究院供 今年3月,王旭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敦煌研究院将根据需求与微软、腾讯、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公司开启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一方面做保护,比如将石窟文物数字化;另一方面,把敦煌文化推介和传播出去。 在他看来,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弘扬是目的。“通过保护,最终要将文化遗产赋存的丰富而又多元的价值呈现给公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我们保护、研究、弘扬要平衡发展的基本思考。” 资料图:2017年5月8日,2017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丝路-敦煌壁画精品艺术展走进联合国”展览在维也纳联合国大厅开幕。敦煌研究院向联合国机构赠送了敦煌壁画高保真复制品。张伟文 摄 “我们已经做好了走向国际的准备” 在接受采访时,王旭东不止一次提及,20世纪90年代初,在一次敦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资深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的一句话——“莫高窟文物保护现在是由我们来做,但也希望你们参与进来,迟早是要交给你们自己做的”。 事实上,在国际交往方面,敦煌有着“先天优势”。 20世纪初,敦煌石窟由西方考古学家、探险者发现。而当时国内文物保护不力,不少敦煌文物流散国外。 可以这样说,要研究敦煌,就一定要面向国际。 资料图:2018年,王旭东(右)参加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杨艳敏 摄 王旭东认为,合作不能是寻求简单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而是要通过合作培养人才,这样才能拥有一支长期坚守大漠的人才队伍。 2018年初,王旭东用了“立足敦煌,走向世界”总结此前一年的工作。 “向世界,就是要把敦煌放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要主动走出去,要加大人员交流,让更多国家的人们了解敦煌进而走近敦煌,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贡献敦煌文化的力量。” 同时,王旭东也曾表示,“我们也已经做好了走向国际的准备,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项目”。 他说:“长期的国际合作也告诉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帮助别人时要秉持一颗真诚的心,要有包容、宽广的胸怀,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为使命,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 “文创产品要能看到文化的力量” 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任上,王旭东曾很罕见地谈到故宫,涉及的话题是近年大热的文创产品。 资料图:2017年临近“五一”,敦煌研究院推出《敦煌壁画内和壁画外的劳动者》微信特辑。图为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1954年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敦煌研究院供图 2017年有记者问王旭东,故宫等博物馆的文化创意非常火爆,敦煌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王旭东的回答是,“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做基于莫高窟文化价值的文化创意,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 应该说,在这次采访中,王旭东表现出的对于敦煌文创产品的态度是谨慎的。 他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要有不一样的创意,就需要跟社会设计机构和品牌联合,但是联合也是有难度的,不是一件简单的合作。就是要品牌设计师真正地了解敦煌,充分并且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艺术,这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急躁。敦煌文化持续了一千年,一旦太急、做偏了,那就完了,要挽回是很难的。” 资料图:为敦煌守护者在修复壁画。敦煌研究院供图 王旭东也曾指出,与生活相关的创意产品,要了解市场,了解民众所需,同时也要引导,而不是公众要什么就给什么。“我们要拒绝低俗、媚俗、庸俗的东西,要做对美好生活有推动作用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去影响公众。” 他希望敦煌的文创产品不仅要让公众有“美的享受”,同时还要“能从中看到一种文化的力量”。 “莫高窟一千多年的营造史,也是中原文明和波斯、印度、希腊文明等多元文明的千年交融史,反观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相互尊重、沟通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广泛接受的文化形态?” 如今,从大漠来到故宫,王旭东这位故宫新“掌门”引人期待。(完)[详情]

人民网评:单霁翔值得这个时代给他一个美好的"下场"
人民网评:单霁翔值得这个时代给他一个美好的

  人民网评:单院长,值得这个时代给他一个美好的“下场” 故宫会记住单霁翔。我们也会。 在历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他显然是知名度最高、也是争议相伴的一位。 在故宫的7年,单霁翔无疑做了很多事。对普通游客来说,最重要的,是故宫“活”了、“火”了,有亲近感了。 有两件事,具有象征意义。故宫的大门,从前只为皇上开启,后来只为“贵宾”而开。因为一位东北大爷的抱怨,单霁翔决定设了三个安检口,“让观众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再有,就是今年的元宵节,“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故宫94年来首次开放夜场,3500张票,3000万人抢…… 故宫门户开放的故事,我们隐隐然读出了“平等”二字。在文化面前、历史面前,每一个后人,无论品级尊卑,无论学养高低,无论贫富差异,都有顶礼膜拜,或好奇张望的权利。最为等级森严的故宫,变得家常了——在“正大光明”因精心重布灯光而从幽暗变得明媚之际,在排队可以喝到宫里烧的热水以及泡方便面之际,在渴求与国宝一亲芳泽的“故宫跑”之际,在文创产品让昔日的“奴才”、“臣下”的后人们也可以动辄称“朕”之际…… 故宫“看门人”的这番苦心孤诣,在他转身离去时,适时留下了一些值得琢磨的问号。 在这个手指轻点便能与全球顶级艺术品谋面的时代,任何文物都触手可得,细节放大、专业点评、回放重温,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什么人们、特别是“外行”们,都还一定要到故宫和国宝直接谋面? 把陆游的诗改上两个字,便可洞悉今人心事: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物要躬行——唯有零距离,方能穿越千百年,和不同朝代先贤团团揖坐,如见先人伏案时毫端蕴秀,如嗅先人泼墨处芝兰之气,如闻君臣晤对的激烈词锋,更和明清君臣妃嫔们在同样的殿堂见到同样的夕阳、穿越同样的长廊,想着重重叠叠不同的心事……感谢故宫,让我们有幸目睹运笔于1600多年前的晋人书信、涂抹于万国来朝的大唐遗墨,以及历经战火、兴衰甚至阴谋而幸存的宋代山水与明清园林……当那些漫长的劫后余生故事,那些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当代国人便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相触相拥中,滋养出文化上的浩然之气。 故宫,如此这般的门户开放,让我们既为“看门人”的慧心、也为“进门人”的虔心感动,忍受拥挤和长队,只为享受片刻的精神洗礼。 因此,网红故宫,也是一种提醒。 国人对历史人文的饥渴,与文化供给、文化创意的稀缺形成巨大反差。无数“月光宝盒”仍然深藏甚至蒙尘,需要专业的、有创意且有时代感的打开方式。 单院长不仅在守护故宫,也在经营故宫。有时这也为他带来争议,而争议也为故宫带来新的“流量”,新的变革。文物不能市场化,但文化可以成为产业,文化产业特别是经典文化的粉丝广布,不但具有人文传承的意义,在当下也可提振信心,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围部队”。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爬坡阶段,文化市场往往能产生某种“口红效应”,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激励作用,并为自己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 如果能有更多的专业“看门人”,用文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高新技术的力量,让久藏深闺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开发出源源不绝的文化创意产品,培育创新型新文化业态,深孚民心,深具发展空间。 “故宫历史上有六任院长,我是第六任。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故宫有无数的庭院,进来一个小偷就能把一个院长搞下去……平常说做事要万无一失,我们一失就万无。你做9999件事,一件事没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就必须要下台,这就是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责任。” 如履薄冰的单院长,在故宫走破了20多双布鞋,值得这个时代给他一个美好的“下场”…… (本文来自于环球网)[详情]

故宫“网红”院长卸任:曾一年卖出15亿元文创产品
故宫“网红”院长卸任:曾一年卖出15亿元文创产品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想当志愿者 回应卸任:每天还会去走走 4月8日下午,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执掌故宫七年的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而院长一职将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新京报引述消息,有关卸任事宜单霁翔回应称:“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图片来源@截自微博“出圈hot” 单霁翔接任故宫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参观古建,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截至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现今的80%以上,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 他曾捧红《我在故宫修文物》,默默无闻且年复一年修文物的匠人自此成为男神。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甚至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 他曾恶搞过明清帝王画像,在微信微博世界里,故宫形象从此变成“萌贱网红”。 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诞生了批量“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 在节目《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曾形容这位院长:“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而对于自己退休后的去处,单霁翔也表示早有安排,他曾笑说:“我退休以后想来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详情]

单霁翔七年“宫斗”:曾试图挽救法国前总统的婚姻
单霁翔七年“宫斗”:曾试图挽救法国前总统的婚姻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宫斗”7年,他的好戏值得一看再看 马黎 钱江晚报  4月8日,单霁翔宣布退休,把600年的故宫完好地留给继任者王旭东。 2012年“入宫”的单霁翔很成功,有人将之归结为他熟练官员、优秀学者、真正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身份。 当然,他也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段子手。 我们来梳理下单院长的金句和段子。 每一任院长都没好下场 这是故宫博物院早期的院士陈列馆,1925年10月10号建院,前后有6任院长,每任院长都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 从我们的易培基先生,一直到郑院长,做了那么多事,但是7年前进了一个小偷,他不干了,叫我来了。他的前任张忠培教授,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在任时候出了安全问题,被处分下去。 所以这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做的是叫“一失就万无”,你做999件事,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只能下台。故宫博物院院长,我担当不了这责任。我们故宫1500名员工,担当不了这责任。 怎么办?出路何在? 最近,我们想好了,出路就在于层层分解压力。保护文物是全民的责任,全体地球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义务、责任,应该叫大家能够参与到保护中来,不能再死守了,不能再封闭保护了,一定要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授予权。 于是我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开放行动。 如何面对领导视察 “越是重要的领导,越要给他看最不好的地方,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就会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不少职场中人对于“领导视察”这种事很紧张,单霁翔传授了一则职场生存指南。 故宫收藏了各种奇珍异宝,比如巨大的印章,大到一个人都抬不动。据说,这是乾隆皇帝在自己85岁退位时给自己用和田玉刻的。 但是,因为太大,搬运不方便,所以很少示人,连院长自己都没见过。 有一天,领导来故宫视察,工作人员把这方印搬出来了。 院长很好奇,怎么把这方印拿出来了? 工作人员说:这方印印壳坏了,您跟领导汇报一下吧。 于是,他就如实汇报了一下: 那为什么保管不善啊? 单院长解释,因为地下库房是80年代建造的,只能设定一个温度和湿度,因此为了保护那些娇贵的字画,就先委屈其他类型的文物了,这印章就是其中之一。 “那改善这个保管条件需要多少钱啊”? 院长脱口而出“4个亿”。 紧接着就有点小尴尬,领导没接话…… 淘宝套路深 他劝大家别买故宫出的行李牌,因为太好看,用一次都得丢。 而且,院长还希望故宫能引导大家的生活方式,比如买伞,一把不够,春夏秋冬得各有风采。 如何折磨新媒体小编 “故宫这些年也是受益于高科技、新科技,我们的网站要求不是说每天变化,每个时段都要有新的东西,这样人们才能关注你、喜欢你。”单霁翔院长在谈到故宫对科技的应用时提到,故宫《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 谈故宫新开放区 西部区域从来没开放过,经过这次修缮以后,把它开放了。故宫的员工把这片区域称作“女性的世界”。 我想了想不是太准确,我加了两个字,这里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在职女性还没到这边来,这边是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太妃,她们在这里生活很悠闲,建了很多佛堂和花园。 慈宁宫院落很大,在这里建了5个雕塑展厅,成立了雕塑馆。故宫有1005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过去没有馆的时候,都在库房里面。 比如这两尊菩萨1500年,北齐的,3米多高,几十年站在墙根底下。我第一次到我们的库房吓我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他们说是周总理特别关心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了给故宫一套,我说兵马俑怎么这个待遇?我们赶快进行了修复,今天把它展出来。 给德国总理讲花鸟 院长不仅下得了“仓库”,而且上得了“厅堂”,接待过各种外宾。 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时,院长送了她一个册页,里面有一些绘画的花鸟。 总理喜欢得不得了,让院长一页一页给她讲。 然而—— 院长:“我哪儿知道啊……” 试图挽救法国前总统的婚姻 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和前女友来华时,参观故宫博物院。 院长觉得他俩头天晚上肯定吵架了:“因为进了故宫后,俩人谁也不理谁,多亏送了他女朋友一条披肩,她才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然而,最后还是分手了。 对此,院长表示很遗憾:“嗯,好像也没挽救了这个婚姻。” 我是故宫看门人 有人说他是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他说自己其实只是看门人。 人们常常说,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 但有谁把这每一个房间都走过一遍呢? 恐怕以前的皇帝也没有。 而院长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这里每一间房子,一共九千三百七十一间。 刚刚成为院长时,有媒体问他: “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 他说:“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在他看来,古建筑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和观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他只有雨,他做的那些事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故宫的土壤,也温暖着大家。 他说故宫绝对不涨价,因为价钱会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挡在门外。 为了尽可能扩大故宫的开放空间,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要故宫工作人员将私家车搬离紫禁城,甚至不直接和文物打交道的人,也要搬离故宫,包括他自己。 这7年,他为故宫做了什么 我们整理了一条详细的时间轴—— 2012年上任,他说:“我没想到在我临退休前最后一个岗位居然叫我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我觉得很荣幸,这个院子确实很大,不好‘看’”。 单院长说,故宫常年存在排队长、买票难、旺季人流量大、景点拥堵、上厕所排队问题等降低游览感官体验的情况。造成人们的心态就是到此一游。 单院长自述,他上任后,在如何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方面,制定了几项有效措施: 把清理故宫外的售票广场作为第一项措施,将与故宫文化无关、扰乱广场秩序、拉低感官体验的商铺全部清理移除,还参观者和民众一个整洁的广场,同时增加售票窗口,提高卖票速度,坚持不涨票价,保证98%的游客3分钟之内能够买到票,在游览旺季最多不超过15分钟都能进入故宫; 第二项措施,搞人性化服务,广场添设树凳、椅子,供游客休息,增加一系列便民措施; 第三项措施,听取民意任何人不搞特殊化,谢绝开车进门,所有游客一视同仁。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故宫才有了一个更加整洁、开放的环境,在守好底线的前提下,扩大开放,迎接八方游客。 2013年7月,台北故宫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风靡一时,让北京故宫看到了文创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转变文创风格,构建起自己的故宫文创商业版图。 2013年8月,北京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 2013年9月,“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上线。 2014年8月,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贱萌的动态图一经上线就获得了近80万次的阅读量。 2014年10月,故宫博物院接连推出朝珠耳机、故宫顶戴花翎官帽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脑洞大开的设计引起广泛关注,也带动了“淘宝故宫”的销量。故宫文创摒弃了原来的高冷路线,转向卖萌营销,文创设计好玩走心,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大受欢迎。 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博物馆条例》,明确“博物馆在不违背其非营利属性、不脱离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经营性活动。” 2015年2月,“每日故宫”APP上线,从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藏品中精挑细选,每日推出一款珍品,通过新媒体让文物触手可及,将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当下生活。 2015年11月,一组“紫禁城的初雪”照片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单挑微博的转发量突破了15万,留言评论近3万条。此后,“去故宫看雪”成为每年入冬后的热门话题。 2016年1月,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获得了大量年轻人的追捧。在B站上,点击量超过200万,累计有逾6万条弹幕评论。 2016年6月,故宫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故宫博物院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线,包括门票、文创、出版三大板块。其中,“故宫文创”部分与“故宫淘宝”互为补充。 2016年7月,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合作,推出一款《穿越故宫来看你》的H5,以魔性的画风和反差萌刷屏朋友圈,总浏览量突破347万。此外,故宫还开放系列传统文化IP,与腾讯合作推出故宫表情开发大赛、故宫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等。 2016年,故宫通过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等方式,推出9170件文创产品,营业收入超过了10亿元。 2017年初,故宫开始拓展“古风零食”版图。“故宫淘宝”与稻香村合作,1月份推出“极好的·点心”糕点礼盒,端午节的粽子礼盒、“五毒小饼”点心,9月中秋,“掬水月在手”月饼糕点礼盒,款款火爆;天猫平台上,自4月起,一系列名为“朕的心意”糕点、小零食上架销售,非常受欢迎。 2017年1月,故宫文化珠宝和《时尚芭莎》联手打造“故宫·芭莎红”玲珑福项链套装,中国古典美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 2017年5月,发布全新改版的故宫官方中文网站,并推出“故宫社区”平台。在“故宫社区”APP上,用户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在虚拟紫禁城换一块地,建造自己的专属府邸,体验古典范儿的文化生活。 2017年8月,故宫授权“清代皇后朝服”和“胤禛美人图”形象,联合腾讯推出《奇迹暖暖》养心殿主题,让4000万下载用户“穿上”了故宫珍藏华服。 2017年8月,故宫和Kindle联合推出了Kindle Paperwhite X故宫文化联名礼盒及定制保护套,以“阅”动紫禁为主题,将年轻化的阅读方式与故宫的厚重文化巧妙融合起来。 2017年12月,故宫进军综艺届。文博节目《国家宝藏》开播,不仅捧红了“农家乐审美”的乾隆,也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宝藏历史打开了新大门。 2017年12月,故宫与腾讯动漫合作主办“Next Idea条漫大赛故宫奖”,开放了《韩熙载夜宴图》、《十二美人图》、《海错图》等一系列经典IP给选手二次创作,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的碰撞,以更年轻鲜活的方式呈现“故宫之美”。 2017年,随着“十二美人图·故宫挂历”、锦色系列记事本、中秋限量香囊等文创产品推出,故宫文创产品全年总收入达15亿元。 2018年元旦,百集系列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萌趣的风格、简短的篇幅圈粉无数。 2018年2月,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一组“故宫遇见红月亮”的照片,获得了2000多万点击量。 2018年7月,故宫博物院、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三方联合主办了“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邀请易烊千玺演唱《丹青千里》,再现《千里江山图》的壮阔山河。首发曲上线当日,视频播放量超过3400万,大赛主题的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2亿。 2018年8月,故宫联合农夫山泉推出9款限量版“故宫瓶”,包装和文案趣味十足,宫廷风与流行标语的混搭,掀起了一股“瓶子收集”的热潮。 2018年10月,文化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播出,邀请明星嘉宾走进紫禁城,探索历史文化故事,并将“历史演绎”与“文创设计”相结合,让年轻力量赋予故宫新生的文化活力。 2018年12月,故宫跨界彩妆领域。“故宫文创”与“故宫淘宝”相继推出故宫口红。 2018年12月,《国家宝藏》第二季回归,故宫坐镇固定班底,再次掀起全民热议。 2018年12月,故宫角楼咖啡开业,成为又一网红打卡圣地。 2019年1月,故宫史上规模最大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启动,通过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全面展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 2019年2月,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且在晚间对观众免费开放。故宫亮灯引爆热搜,入场名额一票难求。 数说故宫 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  馆藏数量为1862690件(套),珍贵文物占比达93.2%。  开放区域从从过去的30%,增加到现在的80%。  文创产品已达1万多种。  2017年,故宫所有的文创产品全年总收入达15亿元。 每年举办教育活动都2.5万场。  故宫博物院对外投资了3家公司,在淘宝和天猫上开设了4家店铺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马黎 值班编辑:张琴 猜你喜欢 1.1米8杭州帅小伙拿下第一,c位出道!曾在学军,十三中就读,下沙还有烤肉店 2.一家七口集体失眠,罪魁祸首竟是它!已被确定为Ⅰ类致癌物 3.杭州再婚夫妻白手起家,拼下3套房子2辆车!丈夫意外去世,遗产却这么分 新闻好看就点这里 [详情]

单霁翔:光荣退休 期待已久
单霁翔:光荣退休 期待已久

  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原创: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就在昨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 这件事引起了多大轰动? 微博话题#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 阅读量达到1.5亿,讨论量3.7万 小巴第一次知道单霁翔这个名字 还是因为听闻故宫出了个段子手院长 他一手把故宫打造成网红IP 这个卖萌耍贱的雍正就是他的杰作 其实早在一开始 这个网红院长的段子手气质就暴露无疑 2012年,单霁翔临危受命 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此前故宫还深陷在 “陶瓷门”“盗窃门”“错字门”的风波中 有人问他: 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有哪三把 他笑着回: 故宫是木质结构建筑,怕火,我没有火 单霁翔这人也确实没什么火气 常年一身黑色中式对襟衫 脚踩老北京懒汉布鞋 藏在工作人员里头一眼找不出来 接任前,老院长告诫单霁翔 “故宫工作必须万无一失, 否则就会一失万无” 于是这位新官上任的院长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故宫完整地走上一遍 5个月,磨破了20多双布鞋 走完了故宫9000多个房间 他能精确报出了故宫珍藏的文物数量 1807558件 也能靠着一己之力 盘活这个沉寂了几百年的建筑群 有人说比起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 他更像是一个故宫产品经理 频频把“尊严”二字挂在嘴边 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帮游客解决问题 2012年的故宫是什么样的? 70%的范围是非开放区,游客禁止入内 99%的文物游客根本看不到 广场里面卖的东西也跟故宫文化完全不沾边 旅游旺季排队一排就是一个小时 单霁翔双手叉着腰站在路边 看着乱糟糟像菜市场一样的休息广场 觉得这样下去 游客没尊严,故宫的文物也没尊严 “大喇叭每天都广播, 您家孩子找到了请过来领。 还没进去呢,孩子先丢了,心情能好吗?” “这两尊北齐的菩萨3米多高,1500年历史了, 几十年前就在我们南城墙的墙根底下站着。 每当走到这儿,我都说, 你瞧咱们菩萨,脸色都不好了。” “我看到人们沿着故宫中轴线, 跟着导游的小鞋, 没有一个有尊严的深刻体验的文化之旅。” 单霁翔想 咱们首先要给游客有尊严的旅游体验 有游客反映故宫里没有座椅 大家都要把栏杆坐弯了 还有小孩因此划破了腿 单霁翔马上就带人搞了个定制座椅 3500元一个,实木的,结实、易打扫 在亚布力论坛上演讲时,单得意地说 “今天我们有11000名观众 能够在故宫博物院各处 有尊严地坐下来休息了” 午门广场上摆上了围绕树木的树凳 正巧有56棵树 有工作人员建议 干脆用56个民族来给这些树命名 他果断拒绝: 要是死了一棵咋整啊 我们要做实事 别弄这些虚头巴脑的 有一次 单霁翔看到女士洗手间总是排起长队 而男人和孩子在一旁百无聊赖 他就做了两个月的大数据 发现女士洗手间的需求量是男士的2.6倍 于是按照这个比例增加了洗手间 7年间 单霁翔给故宫带来的太多改变肉眼可见 故宫禁烟后,他每日在宫里例行巡查时 都会去捡拾游客丢弃的烟头 上行下效 如今故宫地面上 找不到一个纸片,一个烟头 同样的 故宫的房顶没了杂草 137栋违规建筑也应声倒下 7年时间里 故宫的开放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从一开始的30% 到2014年的52%,2015的65%, 2016的76%,以及现在的85% 游客量也随之猛增 2012年突破1500万 2016年突破1600万 2018年突破1700万 但最可怕的一次 还是2015年《清明上河图》展出时 为了一睹真迹,不少人排队到凌晨 单霁翔带着几名工作人员来到武英殿前 送上了自家煮的茶水和800多桶泡面 并承诺不管多晚一定不轰客 在此之前 故宫博物院已增加了几十个售票口 也开通了网络售票 但出售比例仅为可怜的2% 这之后,故宫推进网络售票 占比从2015年的17.33% 上升至2016年的41.14% 2017年10月 故宫售票牌匾被摘下,实现全部网上售票 有媒体曾怕参观的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支付 建议说要多配置几个咨询台 后来这咨询台老年人没用上 中年人和外国人倒是先用上了 而为了解决淡旺季客流量差异过大的问题 单霁翔决定把好的展览放在淡季 每个周二定为学生日,免费进入故宫 午门所有门洞全部打开 此后的故宫博物院 淡季不淡,旺季不挤 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再也没出现过 高高在上的皇宫也显出平易近人的姿态 单霁翔当院长 不拦游客,但拦东西毫不含糊 假门票、假学生证、打火机、酒瓶…… 其中最坚决的 是贵宾开进午门的汽车 法国总统奥朗德2013年访华时 警车开道、武警列队,按照惯例直入午门 但单院长把大门一关,请对方下车步行 那天之后 所有外宾前来参观故宫都在午门前下车 故宫的游客体面了 文物也得有尊严 故宫的地下库房里 存放着180多万件文物 其中有一个是乾隆在85岁高龄退休时 给自己刻的印章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印章 因为长久以来设施老化和保管不善 印壳裂了 一次领导来视察 单霁翔故意让人抬出了这枚大印章 领导问这印壳怎么坏了 单霁翔答缺经费保管啊 领导又问需要多少钱 答至少4个亿 领导心里一琢磨 180多万件文物花4个亿保管也不算多 于是说道 只要保管好文物,4个亿一点都不多 领导越要视察工作 就越得带他们参观最不好的地方 “胆大包天”的单霁翔总结出这么一套方法 就这样一件件修缮、设雕塑馆、开展厅 越来越多的文物因此得到妥善安置和展出 除了还游客和文物尊严 单霁翔还突发奇想让文物和新媒体搭上了边 这些年 故宫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会说么么哒的雍正和会唱rap的朱棣 一改以往严肃的历史形象开始了卖萌耍贱之路 数字博物馆、VR养心殿…… 一系列刷屏爆款让无数自媒体都鞭长莫及 故宫彩妆、日历、耳机、睡衣也不断开发出来 在2月的亚布力论坛上 单霁翔首次晒出了故宫的账本 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5亿元 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再然后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又圈粉无数 带火了一批故宫IP 连在故宫流浪的猫也有了自己的微博 建院94年来的首次“灯会”紫禁城之夜 3500张门票3000万人抢 官网都被挤瘫痪了  单霁翔本人也因此成为了明星院长 进行过1100多次媒体宣讲 接待过50多次外国元首参观 他从来不抗拒参加任何公开节目 在《朗读者》《国家宝藏》《故宫讲坛》上 他都是当之无愧的流量IP 为了给故宫增加影响力 他甚至热衷于出现在各种经济论坛或会议上 还是那身熟悉的黑色中式对襟衫 一双布鞋走天下 他的演讲PPT很少有文字 通常都是图片 也没有演讲稿 洋洋洒洒一大通说下来常能语出惊人 只要他一开口 微博热搜上一定能看到他的名字 58岁本是可以享清福的年纪 但他顶着严寒酷暑 在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里像个孩子一样奔波 明明是一个倍儿有面子的掌管者 却依旧谦卑地说自己只是个看门人 要把故宫完好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如今,单霁翔有了接任者—— 曾是敦煌研究院院长的王旭东 和单霁翔一样的“业务派” “光荣退休,期待已久” 单霁翔说 以前工作时 他每天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走一圈 现在也一样 还是会绕着故宫走走,看看门[详情]

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 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 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 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来源: 吴晓波频道 就在昨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 这件事引起了多大轰动? 微博话题#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 阅读量达到1.5亿,讨论量3.7万 小巴第一次知道单霁翔这个名字 还是因为听闻故宫出了个段子手院长 他一手把故宫打造成网红IP 这个卖萌耍贱的雍正就是他的杰作 其实早在一开始 这个网红院长的段子手气质就暴露无疑 2012年,单霁翔临危受命 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此前故宫还深陷在 “陶瓷门”“盗窃门”“错字门”的风波中 有人问他: 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有哪三把 他笑着回: 故宫是木质结构建筑,怕火,我没有火 单霁翔这人也确实没什么火气 常年一身黑色中式对襟衫 脚踩老北京懒汉布鞋 藏在工作人员里头一眼找不出来 接任前,老院长告诫单霁翔 “故宫工作必须万无一失, 否则就会一失万无” 于是这位新官上任的院长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故宫完整地走上一遍 5个月,磨破了20多双布鞋 走完了故宫9000多个房间 他能精确报出了故宫珍藏的文物数量 1807558件 也能靠着一己之力 盘活这个沉寂了几百年的建筑群 有人说比起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 他更像是一个故宫产品经理 频频把“尊严”二字挂在嘴边 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帮游客解决问题 2012年的故宫是什么样的? 70%的范围是非开放区,游客禁止入内 99%的文物游客根本看不到 广场里面卖的东西也跟故宫文化完全不沾边 旅游旺季排队一排就是一个小时 单霁翔双手叉着腰站在路边 看着乱糟糟像菜市场一样的休息广场 觉得这样下去 游客没尊严,故宫的文物也没尊严 “大喇叭每天都广播, 您家孩子找到了请过来领。 还没进去呢,孩子先丢了,心情能好吗?” “这两尊北齐的菩萨3米多高,1500年历史了, 几十年前就在我们南城墙的墙根底下站着。 每当走到这儿,我都说, 你瞧咱们菩萨,脸色都不好了。” “我看到人们沿着故宫中轴线, 跟着导游的小鞋, 没有一个有尊严的深刻体验的文化之旅。” 单霁翔想 咱们首先要给游客有尊严的旅游体验 有游客反映故宫里没有座椅 大家都要把栏杆坐弯了 还有小孩因此划破了腿 单霁翔马上就带人搞了个定制座椅 3500元一个,实木的,结实、易打扫 在亚布力论坛上演讲时,单得意地说 “今天我们有11000名观众 能够在故宫博物院各处 有尊严地坐下来休息了” 午门广场上摆上了围绕树木的树凳 正巧有56棵树 有工作人员建议 干脆用56个民族来给这些树命名 他果断拒绝: 要是死了一棵咋整啊 我们要做实事 别弄这些虚头巴脑的 有一次 单霁翔看到女士洗手间总是排起长队 而男人和孩子在一旁百无聊赖 他就做了两个月的大数据 发现女士洗手间的需求量是男士的2.6倍 于是按照这个比例增加了洗手间 7年间 单霁翔给故宫带来的太多改变肉眼可见 故宫禁烟后,他每日在宫里例行巡查时 都会去捡拾游客丢弃的烟头 上行下效 如今故宫地面上 找不到一个纸片,一个烟头 同样的 故宫的房顶没了杂草 137栋违规建筑也应声倒下 7年时间里 故宫的开放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从一开始的30% 到2014年的52%,2015的65%, 2016的76%,以及现在的85% 游客量也随之猛增 2012年突破1500万 2016年突破1600万 2018年突破1700万 但最可怕的一次 还是2015年《清明上河图》展出时 为了一睹真迹,不少人排队到凌晨 单霁翔带着几名工作人员来到武英殿前 送上了自家煮的茶水和800多桶泡面 并承诺不管多晚一定不轰客 在此之前 故宫博物院已增加了几十个售票口 也开通了网络售票 但出售比例仅为可怜的2% 这之后,故宫推进网络售票 占比从2015年的17.33% 上升至2016年的41.14% 2017年10月 故宫售票牌匾被摘下,实现全部网上售票 有媒体曾怕参观的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支付 建议说要多配置几个咨询台 后来这咨询台老年人没用上 中年人和外国人倒是先用上了 而为了解决淡旺季客流量差异过大的问题 单霁翔决定把好的展览放在淡季 每个周二定为学生日,免费进入故宫 午门所有门洞全部打开 此后的故宫博物院 淡季不淡,旺季不挤 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再也没出现过 高高在上的皇宫也显出平易近人的姿态 单霁翔当院长 不拦游客,但拦东西毫不含糊 假门票、假学生证、打火机、酒瓶…… 其中最坚决的 是贵宾开进午门的汽车 法国总统奥朗德2013年访华时 警车开道、武警列队,按照惯例直入午门 但单院长把大门一关,请对方下车步行 那天之后 所有外宾前来参观故宫都在午门前下车 故宫的游客体面了 文物也得有尊严 故宫的地下库房里 存放着180多万件文物 其中有一个是乾隆在85岁高龄退休时 给自己刻的印章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印章 因为长久以来设施老化和保管不善 印壳裂了 一次领导来视察 单霁翔故意让人抬出了这枚大印章 领导问这印壳怎么坏了 单霁翔答缺经费保管啊 领导又问需要多少钱 答至少4个亿 领导心里一琢磨 180多万件文物花4个亿保管也不算多 于是说道 只要保管好文物,4个亿一点都不多 领导越要视察工作 就越得带他们参观最不好的地方 “胆大包天”的单霁翔总结出这么一套方法 就这样一件件修缮、设雕塑馆、开展厅 越来越多的文物因此得到妥善安置和展出 除了还游客和文物尊严 单霁翔还突发奇想让文物和新媒体搭上了边 这些年 故宫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会说么么哒的雍正和会唱rap的朱棣 一改以往严肃的历史形象开始了卖萌耍贱之路 数字博物馆、VR养心殿…… 一系列刷屏爆款让无数自媒体都鞭长莫及 故宫彩妆、日历、耳机、睡衣也不断开发出来 在2月的亚布力论坛上 单霁翔首次晒出了故宫的账本 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5亿元 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再然后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又圈粉无数 带火了一批故宫IP 连在故宫流浪的猫也有了自己的微博 建院94年来的首次“灯会”紫禁城之夜 3500张门票3000万人抢 官网都被挤瘫痪了  单霁翔本人也因此成为了明星院长 进行过1100多次媒体宣讲 接待过50多次外国元首参观 他从来不抗拒参加任何公开节目 在《朗读者》《国家宝藏》《故宫讲坛》上 他都是当之无愧的流量IP 为了给故宫增加影响力 他甚至热衷于出现在各种经济论坛或会议上 还是那身熟悉的黑色中式对襟衫 一双布鞋走天下 他的演讲PPT很少有文字 通常都是图片 也没有演讲稿 洋洋洒洒一大通说下来常能语出惊人 只要他一开口 微博热搜上一定能看到他的名字 58岁本是可以享清福的年纪 但他顶着严寒酷暑 在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里像个孩子一样奔波 明明是一个倍儿有面子的掌管者 却依旧谦卑地说自己只是个看门人 要把故宫完好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如今,单霁翔有了接任者—— 曾是敦煌研究院院长的王旭东 和单霁翔一样的“业务派” “光荣退休,期待已久” 单霁翔说 以前工作时 他每天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走一圈 现在也一样 还是会绕着故宫走走,看看门[详情]

故宫告别“网红”院长:记住单霁翔的不只是“金句”
故宫告别“网红”院长:记住单霁翔的不只是“金句”

  应记住单霁翔的不只是“金句” 毛建国 这几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为了著名网红,他的很多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被誉为“隐藏的段子手”。单霁翔厉害之处在于,不仅自己成了网红,而且成功让故宫成了网红。凭借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等一系列操作,故宫品牌成功打进年轻人市场,故宫口红等产品更是卖到脱销。最新消息称,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单霁翔正式退休了,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提到单霁翔,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金句。确实,单霁翔有着很好的口才,他的很多讲话深得网友喜欢。比如,刚刚上任时,有媒体问他:“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说:“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他引导大家买伞:一把不够,春夏秋冬得各有风采,“一个人准备四把伞就够了”。因为风趣幽默的谈吐,网友亲切地称这位“萌萌哒”院长为“段子手”。 这些金句确实具有流传性,关注自然无妨。但古人讲,“听其言而观其行”,相对于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行。单霁翔能够成为网红,与他上任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很多人心中,单霁翔不仅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个代表,也是整个文博系统的一个代表。 谈到故宫,人们总要提到文创产品,确实,在故宫示范和推动下,现在文创蔚然成风,如果一家博物馆不开口讲文创,不推出一些文创产品,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从事文博了。单霁翔曾经透露,文创给故宫带来了15亿元的收入。而文创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推出了几款产品,挣到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用现代流行方式,活化宣传了传统文化。 由活化出发,更能够看到故宫这些年来的变化。过去的故宫,说起来有很多世界之最,可又有几人能够看得到和感受得到?比如,故宫馆址宏大,但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故宫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故宫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而现在,还是那个故宫,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一栋栋古建筑被修缮,故宫的开放区从过去的30%,增加到2015年的60%、2017年的80%。故宫的最新目标,是在两年以后开放区能达到85.02%。 谈论单霁翔,不能只及一面。对于“段子手”的身份,单霁翔本人进行过回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单霁翔曾表示,“我从不讲段子,我是讲故事——我有个特点,讲话从来不用文稿,我不仅是一个看门人,还是一个讲解员。我觉得应该讲文物背后的故事,我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历史和文物藏品的故事讲出来,可能人们会更爱听一点。”这段话,其实把段子、文创、开放等词联系到一起,其实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爱文化、懂文化。 由爱和懂出发,或许就能够理解单霁翔所做的一切,以及发生在故宫身上的一切。对于故宫,对于传统文化,单霁翔是真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懂故宫,懂传统文化。单其这一点来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两点集于一身。古人讲,“言为心声”,诚然,单霁翔有着很好的口才,但他能频频口出妙言,与他的爱、他的懂是分不开的。其实,在文化行业,在整个社会上,有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无不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所以,应记住单霁翔的不只是金句,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更要看其心。如是一个人在言、行和心上,都做到位了,那在人们心中,就具有这个行业的范儿。哪怕没有说出一些金句,也会如同一块金子,自带流量,不仅会在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而且会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 漫画/陈彬[详情]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 这次新当家从敦煌来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 这次新当家从敦煌来

  单霁翔退休 故宫新当家从敦煌来 单霁翔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墓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单霁翔的使命 观众有尊严 称自己为“故宫看门人”的单霁翔,自2012年1月10日来故宫博物院“看门”以来到昨天为止,单霁翔院长终于完成自己的使命,退休了。 单霁翔接受鲁豫采访时曾被问及,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不是战战兢兢?单霁翔立即承认,还主动加了一句,“如履薄冰”。 坚持 为故宫“看门”七年 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前后6任院长,“每一任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单霁翔说,这工作是“有今天,没明天”。 他接受记者采访曾经透露了自己对“院长”头衔的看法:“或是因为安全问题,或是因为文物损毁,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就要下”。单霁翔的前任郑欣淼在任10年做了大量实事,清点了全部文物,清退了盘踞在故宫内的其他单位。然而2011年故宫失窃案后,他黯然离开院长职位,离任的会议上,一度哽咽。 据说,单霁翔强调的是“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为此,他敏感到事无巨细的程度,让秘书每天传送两次速报,内容涉及过去的12小时内各界对故宫的评价。“国内的国外的都有,好的坏的都有,影视的文字的都有。”只要上了热搜的故宫话题,他都会站出来亲自回应。 故宫的“单霁翔时代”戛然而止。单霁翔作为故宫“看门人”的七年多时间中,究竟给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下了什么? 回想几年来单霁翔在故宫推出的种种举措,无时无刻都是把“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故宫”放在第一位。比如在各个区域不断增加各类座椅这般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单院长在任期间有很多。单霁翔用他的方式,在真诚地为每一位观众服务,这打破了博物馆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开创了故宫博物院新的历史。 和单院长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身上的活力所感染,而他也把这种活力注入到了故宫运行的血脉之中。 感谢单院长,让我们重新认识故宫,有尊严地行走于此。 观展 边限流边拓展开放面积 让观众更有收获和尊严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关系到故宫的整体形象。长期以来,到访故宫博物院的外国贵宾,可以乘车驶入午门,直驱到太和门广场金水桥前。单霁翔到任后,故宫博物院宣布紫禁城的开放区不准任何机动车辆通行,之后包括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在内的贵宾,均要步行进入故宫博物院,使观众安全得到保障,也使世界文化遗产重新拥有尊严。 自2012年故宫博物院年度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500万起截至2018年6月22日,故宫博物院六年来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6月13日起,正式实施每天8万人次限流措施。至此,每天超过10万人次,甚至达到18万人次的观众参观极端高峰不复存在,观众得以有质量地参观故宫。 2011年至2014年,故宫博物院网络预售门票比例仅为2%左右。2015年、2016年,网络预售门票比例分别达到17%和41%。在此基础上,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全网售票,正式迈入“博物馆全网售票”时代。 过去,80%来故宫参观的观众都是只看中轴线。2015年,故宫西路正式向游人开放,为观众游览带来新体验。包括断虹桥、冰窖、数字所(观看故宫VR)、新开放的西部断虹桥至慈宁宫区域,将两处之间的南北向通道打开。至此,故宫的开放面积在2016年底前达到76%。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五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破土动工。旨在解决故宫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展示等问题。 创新 打造活力“数字故宫” 成立“故宫文物医院” 作为“数字故宫”的建设成果展示基地,故宫博物院用现代技术记录、保护、研究古建筑和文物藏品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端门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和汇报。 故宫不断推出的App应用,也是“数字故宫”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故宫博物院已自主研发并上线了《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等八款App,每一个都成为大家喜爱的“精品”,获得了很高的下载量和好评度,树立了“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良好形象。 此外,故宫还成立了文物医院将作为文物修复的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观众通过提前预约可近距离参观文物修复的全过程。 文/本报记者王岩 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王旭东的曾经 守护敦煌26年 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了,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兰大1986级地质系毕业生王旭东。 曾承担20多项文保项目 据公开资料显示:王旭东,男,1967年生于甘肃山丹。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6年9月—1990年7月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就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考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攻读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0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王旭东从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以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0项,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获技术专利4项,申请技术专利5项,完成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5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旭东主持3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勘察设计和现场施工,承担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达的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主持或参加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国际合作4项 。 莫高窟与故宫价值不同 “我在这里26年,26年跟一千年相比,算什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会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力量和慰藉。”在接受兰州大学大校友会专访时,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如是说。 26年前,“理工男”王旭东来到莫高窟时,对敦煌一窍不通,那些惊世壁画在他眼里只是石头和泥巴,当时的王旭东,百分之百地确定自己的未来会是一名水利工程师,因为这是他从小唯一的梦想,也是他为之努力的目标。来到敦煌的这一天晚上,王旭东独自一人绕着寂静荒凉的莫高窟走了一圈。空无一人的三危山前,那些千年石窟安静极了。他对这里心生好感。从此,世上少了一位水利工程师,而敦煌莫高窟则多了一位守护者。 26年后,王旭东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门人”,对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此前,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王旭东曾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如今他从大漠来到故宫,让我们期待惊喜的同时,也给这位西北汉子一点时间。 文/本报记者张恩杰[详情]

单霁翔退休前专访:故宫此前99%藏品在沉睡
单霁翔退休前专访:故宫此前99%藏品在沉睡

   单霁翔退休前专访:故宫此前99%藏品在沉睡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4月8日下午,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第六任院长单霁翔退休,接任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对于退休,单霁翔表示自己是“快乐退休”,并称“我每天都在故宫等您!” 2012年1月,时年58岁的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从那时起他以“故宫的守门人”自居,以“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美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为目标,他和这座充满神秘魅力的宫殿就此联系在一起。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资料库 七年不断“上新了”故宫 2002年8月,单霁翔出任原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在这个位置一干就是近十年,他一直以为国家文物局局长是他的“最后一站”,但没想到最后一岗是来故宫“看门”。 单霁翔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小时候在北京的四合院生活,可没有想到的是,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2012年的故宫正值低潮,深陷失窃门、错字门、拍卖门、封口门、逃税门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后,花了5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以至于在《朗读者》节目中,董卿曾形容他:“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令他最感慨的是,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来故宫的参观者虽然很多,却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 单霁翔曾感慨道,“你说馆舍宏大,但70%的区域都立一个牌子——非开放区域,观众止步;你说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你说你的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故宫后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看皇帝在哪结婚,最后穿过御花园走出去了,根本没把你当成博物馆,只是到此一游。” 同时,他也明白了前任院长们的不易。 “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单霁翔说,因为故宫太复杂,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万无’。” 于是,经过7年的努力,许多改变肉眼可见——故宫开放了32个卖票窗口,承诺观众3分钟之内就能买到票;把原本只能贵宾车队出入的午门中间门洞向公众开放;增加安检和验票通道,让排队现象大为减少;实现全部网络购票;去掉了和环境不协调的水泥地面、井盖、灯柱、铁栏杆;拆除彩钢房和临时建筑,大幅增加故宫的开放面积,用LED冷光源将大殿“点亮”,紫禁城还打破500年惯例禁了烟、增加了女卫生间和让游客休息的长椅。 单霁翔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故宫在开放区域上,从30%到今天已经开放超过了80%,同时这几年理清了故宫的馆藏,现有藏品总数已达180余万件(套),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而此前99%的藏品都放在库房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网红”院长开发中国最大文化IP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2019年在亚布力论坛演讲时,单霁翔晒了晒故宫的账单。 2013年8月,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线产品使近600岁的故宫变得年轻起来。 更为外界关注的是,故宫的文创产品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从最初的胶带到睡衣,从口红面膜到互动游戏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可以说,只要和“故宫”两字沾边儿,几乎做什么火什么,故宫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IP。 同时,故宫还是最早在电商端发力的博物馆,并不断更新官方网站,开发诸多App。在线下,单霁翔还将故宫商店做了翻新,改成了“故宫文化创意馆”,撤换商店概念,将文化创意馆作为参观者离开故宫前的“最后一组展厅”,变“卖东西”为帮助游客“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此外,近年来,故宫还成功策划一系列展览,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展览、一票难求的“紫禁城过大年”系列展览等。 毫无疑问,古老的紫禁城不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了全新的中国文化大IP,也成为了一个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成功范本。 与之相联系的是,单霁翔本身就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虽然他一再声称自己是“被网红”,但是他经常出现在各种论坛或会议上,穿一双黑布鞋,一身便服,对馆藏文物的如数家珍,亲切幽默,妙语连珠的演讲,不遗余力为故宫站台打call, 他也成为了故宫博物院1925年建院以来,历任院长中公众知名度颇高的一位。 很多人都认为单霁翔是一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优秀管理者。 当然,从推出卖萌的雍正,到开设淘宝店,单霁翔也面临无数争议,从2018年年底出现故宫卖口红引发两家企业“宫斗”到故宫上元之夜灯会审美遭到网络质疑等等。 单霁翔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有争议是好事,故宫做文创开发就是有竞争才有精品,故宫要在商业化当中取得平衡。“我们要选择,要把握好。有时候我们要研究,不能做;有时候经过探索,发现效果不好,我们要主动取消。”单霁翔说。 继任者从敦煌来 单霁翔承认当故宫博物院院长不仅是战战兢兢也是如履薄冰。“每一任(院长)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他曾说,这工作是“有今天,没明天”“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我希望把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任”。 那么,单霁翔的继任者是谁呢? 继任者王旭东来自甘肃,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14年12月起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还是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旭东不仅以学术见长,从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以来,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3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勘察设计和现场施工,承担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达的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主持或参加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国际合作4项 。 同时,他也注重运用数字手段进行文物保护,在总计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目前,至少有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同时,莫高窟在全国文化遗产单位中率先开启每天6000人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 在王旭东眼里,数字化手段保存文物只是第一步,要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年轻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他还进一步提出,可以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让千年莫高窟“青春永驻”,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新的生命。 而此前,王旭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 显然,王旭东经过在敦煌的20余年,完成了从“理工男”到“敦煌专家”的蜕变,如今成为故宫新的“看门人”的他又会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详情]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我给自己打70分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我给自己打70分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我给自己打70分 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任已七年。 他自称为故宫的“看门人”,而非掌门人。这七年,故宫的开放面积由30%增加到了80%以上,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宫墙之内,违建被陆续拆除了,机动车不再出现。地上的垃圾变少了,休息的椅子和女厕所变多了。屋顶的杂草不见了,砖石缝里再也抠不出烟头。 与此同时,近600岁的故宫被单霁翔打造成了“网红”、“大IP”。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宫猫白点儿,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故宫火锅”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有网友评论:“单霁翔把故宫从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比做成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奢侈品”。 4月8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日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工作七年,“看门人”单霁翔只给自己的工作打70分,“比及格好一点”。 一入宫门深似海 单霁翔自小在北京长大,住过很多四合院。但他没想到,自己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2012年1月,单霁从国家文物局局长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有人问单霁翔,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准备怎么烧这三把火?单霁翔说:“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 当时,故宫刚刚经历过“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等“十重门”舆论危机,亟待重塑形象。 2011年,故宫发生了一起失窃案,金嵌钻石手袋、金斩花嵌钻石化妆盒等7件藏品丢失。当时,故宫使用的安保系统是1998年建成的,刚建成时获得了公安机关的表扬,失窃案后却受到了公安和社会各界的狠批。 单霁翔甫一上任,便张罗着更新设备。如今,故宫的监控室里,共有65面大屏幕,接收着3300个摄像头传回的影像。 “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单霁翔曾说,故宫太复杂,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万无’。” 2015年10月08日,寿康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讲述黄花梨大柜的故事。 与此同时,单霁翔开始走访故宫,宫里的每一间房屋、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5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磨破了20双布鞋,走遍了故宫9000多个房间。有媒体报道,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以来,只有两个人做到了这件事,一位是单霁翔,另一位是跟在他身后拍照的秘书。 他发现,飞鸟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强,生长时会拱瓦,瓦松了,宫殿就要漏雨,木头就会朽毁,建筑就要大修。 走访过后,单霁翔开始立规矩:他要求房屋墙头、瓦面不能有一根杂草;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理掉;宫里严禁吸烟。 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无烟故宫”主题活动。从今日起故宫博物院在全院范围内禁止吸烟。故宫单霁翔院长与故宫志愿者一起向观众发放刻有故宫logo和“无烟故宫”宣传语的彩色手环。周岗峰 摄 此后,在故宫经常能见到单霁翔穿着布鞋、黑褂衫,一个人低着头慢慢走,看见垃圾、烟头就立马俯身捡起。有媒体报道,2013年,他从开放区域内捡起了1000多个烟头。时至今日,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屋顶没有一根草。 环境干净了,单霁翔又开始拆违建、搞腾退。过去故宫里有许多违规建筑,用于办公的彩钢房不仅占据了不少空间,而且很不美观。如今,故宫已拆掉临时建筑1.3万平方米,原有的59处彩钢房已全部拆除。 除此之外,不少非故宫单位还占着古建筑办公,尤其是西华门里,训练运动器具、机动车停车场地等占据了大片空间,既影响故宫文化遗产安全,也影响故宫博物院进一步扩大开放。单霁翔就四处奔波,“送走”这些职工。 限流与开放 2012年,故宫的参观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500万人次,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年参观人数超千万的博物馆。 “很不幸,我是在2012年上任的”,单霁翔说。每天,故宫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游客们不仅没法认真观赏文物,而且极易发生事故。 经过详细的测算,2015年6月故宫开始限流:游客每天至多8万人次。“限流不仅是为了缓解压力。如果观众超过8万,人挤人,后面人看前面人的后脑勺,这对观众的权益是个伤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单霁翔做了两件事:一是用大屏幕实时更新余票数量,即使余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预约服务;二是开设了32个售票口。以前,游客排队买票都要花一两个小时,排几百米的长队,而现在,95%的游客能在3分钟内买上票。 2018年9月19日,故宫单霁翔院长给故宫母婴室揭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同时,单霁翔希望能把故宫午门三个门洞都向游客开放。平日里,游客只能从两侧进入,中间的门洞常常紧闭,只有外国元首等贵宾开车前来参观时才会开放。 单霁翔的做法却遭到了不少阻力,“贵宾开车进故宫是几十年的礼遇,不能换了一个院长,礼遇都不要了。”有关部门反对。 “那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帝王曾经的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那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单霁翔说。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他的车辆按故宫的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成为了近十几年第一位步行进入故宫的外国元首。 同年10月,81岁的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有关部门提出能不能破例,让腿脚不好的辛格坐汽车游览。单霁翔不肯,折中之下,故宫从钓鱼台国宾馆借了辆电瓶车,让辛格总理一路乘坐参观。从那之后,所有外宾都不再享有乘车的特权。 “网红”院长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了,豆瓣评分高达9.4分,也带火了故宫。随后,故宫通过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等方式,趁势推出9170件文创产品,例如,“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产品,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单霁翔挺直了腰板,吹起了小牛:“国家文物局长一再嘱咐我,不要说你们文创产品卖了多少钱,因为别的博物馆压力太大。我们只能说,前年我们文创产业有15亿营业额。” 相对于默默无闻的前任和同行,单霁翔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里,亮相在各种论坛和讲座中,用幽默的语言揭开了故宫的神秘面纱而家喻户晓。据统计,上任后,他进行过1100多次的媒体宣讲。 2017年2月12日,故宫单霁翔院长准备登台演讲。“故宫讲坛”第一百讲特邀院长单霁翔,讲述近年来故宫的变革和未来计划。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一档节目中,单霁翔教观众“利用”领导视察的片段广受传播: 乾隆85岁那年,曾刻了一枚全世界最大的印章。这枚印章存放在地下库房里,但因为设施太过陈旧,印章没能被妥善保管,印壳裂了。当时,正好有领导来视察,单霁翔就故意带着领导去看这枚印章。领导问起印壳破裂的原因时,单霁翔说:“因为缺少经费,所以地下库房年久失修。” 领导又问,要多少钱?单霁翔说:“4个亿。4个亿用来保管故宫的90万件文物就不算多了。”于是,单霁翔便为故宫争取到了一大笔经费。 单霁翔总结说:“越是主要领导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看最不好的地方。看那些荒草萋萋的地方,看那些霉味扑鼻的地方,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就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单霁翔开始被人们称为“网红院长”。但有时,“网红”院长单霁翔的“套路”也不太受大众欢迎。 去年底,故宫推出了6种色号的“故宫口红”。今年大年初一,故宫又在神武门外开设了“故宫角楼餐厅”,白天供应各式简餐,晚间提供故宫特色火锅。网友纷纷质疑,故宫是否太过商业化了? 正月十五晚的“上元灯会”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土味”的审美,大红大绿的花纹投影、密集的镭射灯,让人如同置身80年代的迪厅,人们戏称其为“单老根大舞台”。 对此,单霁翔的回应是,“我们很谨慎了,产品沾‘故宫’两个字就火,不能因为火我们就什么都做,所以要引导,要有选择,要把握好度。”单霁翔说。 如今,故宫口红、火锅都已被叫停。单霁翔的说法是,“有时候我们是事先研究能不能做,有时候我们在探索,做完后一看效果不好主动取消。但是我作为院长我根本就不知道突然间出口红了,我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故宫的安全、开放上。” 单霁翔在任的这7年,故宫开放区从过去的30%,增加到2015年的60%,2017年达到了80%。他希望两年以后,故宫开放区能达到85.02%。 “我希望到2020年,紫禁城里面只保留古代建筑和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建的少数建筑,没有任何一栋现代建筑,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说。 在故宫前6年,单霁翔自称是一名讲解员,共进行了近2000场讲解,时间约2000小时。而在退休以后,单霁翔想回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 单霁翔今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快乐退休!“”我每天都在故宫等您!“ 新京报记者 周小琪 [详情]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新院长来自这里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新院长来自这里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新院长来自这里 记者8日从故宫博物院获悉,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历任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2002年8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1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2013年2月不再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 王旭东,男,1967年生于甘肃山丹。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网红院长的那些事儿 从前几年开始,妙语频出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了著名网红,他“专门给领导看最破的文物”等名言在网上广为流传,被誉为“隐藏的段子手”。 不仅自己成了网红,单院长也成功地让故宫成了网红。凭借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等一系列操作,故宫品牌成功打进年轻人市场,故宫口红等产品更是卖到脱销。 但最让人钦佩的是,单霁翔院长不仅仅是个段子手,更是一名优秀的“看门人”。 人们常说,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有谁每一个房间都走过一遍呢?恐怕以前的皇帝也没有。自称“故宫看门人”的单霁翔上任后,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紫禁城里的每一间房子,一共九千三百七十一间。 刚刚上任时,有媒体问他:“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说: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在他看来,古建筑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和观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他还说故宫绝对不涨价,因为涨价会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挡在门外。 在一代代故宫人的努力下, 故宫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收获了无数人的喜爱。 你和故宫之间有哪些故事? 你对它还有什么期待? 和我们聊聊吧![详情]

单霁翔 一场故宫“下凡”的冒险
单霁翔 一场故宫“下凡”的冒险

  (来源:北京商报) “今年正月十五,我们的月亮比巴黎的圆。”一个月前,还在努力“搞事情”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没人能出退休的迹象。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离别比想象来得突然,甚至让人觉得微妙。不过,对于见惯舆论风波的故宫和单霁翔早就习以为常。 自主导故宫“下凡”以来,单霁翔把后者推上风口,也把自己置于浪尖。“口红质量门”、“文创商店嫡庶之争”,所有热议在2019年元宵夜故宫灯光秀上达到顶峰。当晚,饱和度极高的现代灯光交相摇曳,俗气的花朵聚焦了人气也败坏了好感。 在文化语境里,博物馆天生高冷。一个能够结合意象化和实物化,高度记载家国历史和解释文明风貌的现实载体,固执的人不容许它被大肆消费。 这种神圣不可“亵渎”来自于人们最初的膜拜。在世界博物馆的历史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曾是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那是中产阶级大量产生的时代,富裕的人们从生活必需品转向对美观和愉悦的消费,而获得知识与品位的途径之一,就是对博物馆的信仰。 如果不是他,活在零点后蹦迪的年轻人可能永远跟故宫扯不上关系。距离感和庄重感一旦被打破,紫禁城外涌来了对金钱铜臭的口诛笔伐。 故宫对历史文化的主动营销,就要放下身段从小众迅速出圈,扩散到大众,谋求更多潜在消费者。单霁翔告诉媒体,2017年故宫文创收入达到15亿。这个数字超过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功过得失都在于此。在这些文创产品不断大众化,兑现成真金白银的过程中,开始被一些人“嫌弃”,这些人代表着另一个圈层,这个圈层的独特性和精英性不断丧失时,意见领袖和核心人物在不断流失和分散。对于文创产品来说,他们已经在不经意间失去了最原始的核心受众。 这是选择的“鱼和熊掌”,也是出圈的代价。“单院长就是神,他拯救了故宫”。表面看,那些力挺的声音很燃很纯粹。但现实里,每一届观众都很严格,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荏苒百年,前后几任院长恩怨纠葛,都在回答谁在守护着故宫,故宫又因何在传承的终极命题。 世俗一定会原谅故宫,但不一定会宽容每一位院长。在节目《朗读者》上,单霁翔朗诵过一首《至大无外》,这样写道:“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来自天上。禁,是权利,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故宫来自于人,将它施于每个人,用俯身和贴近的姿态,是单霁翔的孤勇也是故宫的冒险。[详情]

单霁翔退休 来看看人民日报记者眼中的故宫"看门人"
单霁翔退休 来看看人民日报记者眼中的故宫

  来源: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 4月8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 他对故宫工作人员说,今天这个日子真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这个可爱的老头退休了,即将开启人生新阶段。 因为采访关系,这几年几乎每个月至少进宫一次,也和单霁翔有了一些接触。 故宫“看门人” 他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却自称是故宫“看门人”。他年已60有余,但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尽心尽力。他的标准装束是外套加布鞋,带着我们走遍了故宫的角角落落。他自称故宫最强导游,他的讲解详尽又生动,图文并茂的PPT每次都有数十上百页。他待人平和温暖,不会因为地位名声不同而将人区别对待。他迎来送往无数,无论权贵显赫还是平民庶人,都平等待之。 也是因为他,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故宫,领略到传统文化如此美。这些年,文化遗产保护正形成热潮,故宫功不可没。这几年,单霁翔通过不断推广故宫文化,让人们几乎重新认识了故宫。增加开放面积,推出多个展览,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开发故宫文创、实行网上售票、提升科学管理…一边建设平安故宫,一边让高高在上的故宫亲近大众。 捡垃圾的院长 你很难想象,一个故宫博物院院长到处在宫里捡垃圾。有事没事,他在故宫一边溜达,一边将看到的垃圾捡起来。他说,故宫这么大,垃圾很难彻底清除。越是不干净,人们越会习惯扔垃圾。越是干净,人们就越会少扔垃圾。受他的影响,故宫工作人员看到垃圾都会自觉地捡起来。 故宫所有角角落落他都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他的布鞋坏了一双又一双。他的习惯是,边溜达边发现问题,看到故宫水井盖不协调,就重新和周围调成一个风格;看到游客抢座位,就给故宫增加游客休息的凳子;看到女厕所排长队,就推进故宫“厕所革命”。 我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问他,现在改革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困难,怎么解决?怎么入手?他说,问题多困难多,但总得去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总会越来越好。 义务讲解员 或许是因为故宫的美,或者也是因为他。我们慢慢的,喜欢上了文物、喜欢上了故宫,然后把故宫文化传播给更多人。 一次次进宫,一个个展览,让我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点滴滋养,感受到故宫管理越来越规范,服务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开放。 有一次在食堂,说起单位怎么提升员工食堂的话题,他说只要领导和员工一起在食堂吃饭,单位的伙食就差不到哪里去。这是他当区委书记时的经验。 他曾经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他今年65岁了,我有时想,他这么地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我想来想去,想到他的一句话,为了将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这句话他时常挂在嘴边,是一句口号,也是一个目标,故宫的衍生品,两个叫做壮壮美美的小玩偶,就是来源于此。但他说的多了,我们也时常爱说这句话,心甘情愿成为故宫文化的传播者。 想到了这句话,似乎找到了他行为处事的起点,他是想无愧于故宫,无愧于文化遗产,无愧于这个大时代。 我问过他,有一天退休了,他会干什么?他说他会去故宫的数字博物院,做一个义务讲解员。他觉得,一流的博物院要和一流的技术结合。故宫在午门上建造了午门数字博物馆。今后,午门的数字博物馆将成为人们进入故宫的第一站。 未来,在众多讲解员中,或许,你还可以发现他的身影。 [详情]

故宫“上新”了 还会是那个超级网红吗?
故宫“上新”了 还会是那个超级网红吗?

  马上评|故宫“上新”了,还会是那个超级网红吗? 澎湃评论员 云白 来源:澎湃新闻 2018年初冬,我们在莫高窟专访王旭东,上来就有一个尖锐的问题,文创这么热,故宫这么红,您怎么看的?边走边聊的王院长没有直接回答也没有正面点评,他说文创反正不是去卖东西,他举了敦煌的例子,保护是第一位的,但研究要抓在手里,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出去,弘扬出去。 就在昨天,这位30年老敦煌已经从西北抵京了,从仓凉的莫高窟走到喧嚣的紫禁城,故宫“上新”了,王旭东又会给大家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宫? 掌门人也好,看门人也好,坚守与热爱是中国文物保护者身上最闪耀的光辉。执掌故宫七年的单霁翔,今天下午在回应媒体釆访时说,“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媒体报道,2012年,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花了5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同样,30年前刚到莫高窟的王旭东对敦煌并不了解,但是在与风沙和修复相处的岁月里,他也深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敦煌人都把一生献给了敦煌。 单霁翔收获了一片赞誉与致敬,很多评价认为“上元之夜”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争议也并未停歇。保护从来面临着开放,开放也从来伴随着营销。世间安得双全法,你昨天刚刚给女朋友买了故宫口红,今天可能又在新闻下面吐槽故宫火锅。不过在掌管故宫博物院的这7年间,没有人否认他给故宫带来的巨大变化。 传承与弘扬是文博人一生的命题。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让身边的每一位普通游客都能领略。单霁翔曾经担忧“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目不转睛地往前走,文化收获甚微,根本感受不到故宫最‘硬核’的魅力”。 正是文博人对中国文化的赤子之心,才让他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创新焦虑。王旭东也说过,“请你们媒体转告游客,千万不要人挤人的时候来,你们一定要错峰,安安静静的看这些窟,否则到此一游,太没意思了。”他的意思是,莫高窟远远不止视觉的冲击还有艺术的美,那里面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力量。 四年前,王旭东接手敦煌接受澎湃采访时说,我没有三把火,敦煌研究院有自己的文脉。如今四年过去,接手故宫的他不知道还有没有三把火,在“前任已成神话”的一片盛誉之下,王旭东又是什么样的思路,我们并不知道。或许就在昨天赶赴北京的途中,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时间不等人,摆在面前的任务太多了,未来,历经两大超级文物研究院的丰富履历,他将接受更为严苛的审视与挑战。 我依稀记得,在去年的那次对话中,王旭东最后告诉我们,关于保护,关于弘扬,“一定要用心来做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所以,是不是继续网红这个路子,我们都祝福他,祝福故宫。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单霁翔退休 他改变了故宫
单霁翔退休 他改变了故宫

  对于单霁翔的退休,许多网友感到很突然,也表达了感谢和不舍。 单霁翔其人 单霁翔生于1954年,江苏江宁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0年至1984年,单霁翔赴日本留学,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回国后,他历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 2002年8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1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2013年2月不再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 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后,原本已届退休之年的单霁翔接过故宫帅印。当时的故宫刚经历“十重门”舆论危机,亟待重塑形象。 最费鞋的故宫院长 单霁翔于2012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七年间,他称自己为“故宫的守门人”,并以“让故宫更加开放”为主要努力方向。 上任伊始,单霁翔花了5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当时单霁翔也指出故宫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第二,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第三,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目不转睛地往前走,文化收获甚微,根本感受不到故宫最“硬核”的魅力。 2014年,是故宫的关键转折点——开放面积首次过半,达到52%。2017年,开放面积达到76%,“南大库”开放后,达到80%。2018年,故宫接待观众达到创纪录的1754万人次,超过排在第二位的法国卢浮宫700多万人次;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现今的80%以上,过往“游客止步”的区域正变成展区、展馆。 7年来,故宫在“变”字上下了大功夫—— 2015年,故宫举办“石渠宝笈特展”,展出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宋徽宗赵佶绘《听琴图轴》等国宝,引发观展热潮。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收获一片赞誉,带火了文物修复师这个群体。 2017年,单霁翔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展示了《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秦代石鼓。 2018年,故宫推出《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通过巨幅互动长卷、沉浸剧场、球幕影院,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 2019年2月,故宫成功举办“上元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第一次被真正照亮。 故宫还推出了许多“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如故宫口红、“御用笔记本”等,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 此外,故宫加强网站的建设,把1862690件文物藏品都公布在网上,并把每一件藏品都拍摄出影像,网友不仅能查阅到每一件藏品的信息,还能图文并茂地阅读藏品背后的故事。 “被网红”的故宫看门人 通过拥抱互联网,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世界各国民众可以通过制作精良的外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故宫还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与此同时,故宫还推出文创产品,成为“超级网红”,2017年其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 利用数字技术,故宫让正襟危坐的皇帝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挤眉弄眼的康熙。数字绘画、数字化多宝阁、数字织绣、虚拟现实场景等更是让故宫“活”了起来。此外,故宫开发的一批被社会赞为“萌萌哒”的文创产品,例如“故宫彩妆”“故宫火锅”“故宫服装”等更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 一边是越来越开放,一边是环境的改善。因为限流、“削峰填谷”、全网络购票等措施,以往人山人海的故宫一去不复返;合理配比的卫生间,让“排长龙”的队伍不再出现;越来越干净的故宫,也让民众越来越珍惜环境……“我们希望经过一番努力,让民众在故宫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和黄瓦。” 一系列成功的尝试,令原本“高冷”的紫禁城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故宫及单霁翔本人也都成为“顶级网红”。 然而,单霁翔认为自己其实是“被网红”,“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每天观众有序地走进这座博物馆,我们做好服务”。 很多人都说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是隐藏在紫禁城的“扫地僧”,但他更愿意称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如今卸下看门人职位,单霁翔将何去何从? 在《朗读者》节目中,董卿曾形容这位院长:“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而对于自己退休后的去处,单霁翔也早有安排,他曾笑说:“我退休以后想来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 故宫新院长、书记同期履新 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王旭东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此前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此外,故宫新任党委书记都海江也于3月上任。 继任者王旭东是甘肃人,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王旭东来到敦煌研究院,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也是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后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旭东曾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都海江出生于1965年6月1日,籍贯安徽宿松,曾任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等职。 此前,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由副院长纪天斌兼任。 日前,单霁翔透露,故宫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两项最大的工程——为时18年的“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为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明年,也就是2020年竣工。 2020年,是故宫600年华诞。上任之初,单霁翔曾表示,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如今,接力棒交接完毕,新班子将带领古老的故宫走向未来。 综合北京青年报、长安街知事、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社等[详情]

单霁翔:“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故宫来看门,很感激”
单霁翔:“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故宫来看门,很感激”

   4月8日,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单霁翔任故宫博物院院长7年,颠覆了故宫曾经“古板”的形象。他曾说:“我是7年前来到这里工作的,退休之前最后的一个岗位就是来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我劝他们千万不要买故宫行李牌,买完第一次出差就会丢了,因为太好了。”戳视频来看单霁翔金句~[详情]

单霁翔退休 任内期间故宫成全球接待观众最多博物馆
单霁翔退休 任内期间故宫成全球接待观众最多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单霁翔 任内成全球接待观众最多博物馆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高江虹 北京 业内评价其百年难遇的好院长,成就难以超越。 “是啊,单院长今天退休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秘书周高亮在电话另一端向21世纪经济报道核实,4月8日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长一职,接任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当天下午,文化旅游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司长也向记者证实其退休的消息,不过文旅部尚未对其卸任发公文。 “单院长是位百年难得的一位好院长,他的成就恐怕也让后续接任者难做,因为实在难以超越.”一家南方知名博物馆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行业内对单霁翔敬佩有加,尤其是其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截至4月8日19点,微博上“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的话题引起了1.1亿阅读和2.8万个讨论。当天还有多个类似话题开聊,阅读量都在百万以上,讨论也很热烈。可见公众对故宫院长单霁翔的关注度。微博里不少民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单霁翔的喜爱和感谢,感谢其将故宫带向开放与亲民。 2012年单霁翔从国家文物局局长一职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当时故宫正值风口浪尖,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问题重重。单霁翔上任后对故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单霁翔将管理思路从以往管理方便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而改变。他一方面打开一扇扇宫门,全面清点故宫馆藏文物,一方面清退红墙内的办公机构,修缮环境,加大对公众开放面积,除此以外,他还积极推动故宫与国内外多家公司合作,让600年的故宫也拥抱数字化与人工智能,以新颖的方式与当下年轻人沟通交流。 在单霁翔的努力下,2018年,故宫接待观众达到创纪录的1754万人次,超过排在第二位的法国卢浮宫700多万人次。故宫的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现今的80%以上,过往“游客止步”的区域正变成展区、展馆。公众对故宫的喜爱,也直接拉动了故宫文创收益,2017年故宫文创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 因此在谈及单霁翔时,多位博物馆行业内人士都深表钦佩,认为其能力与魄力超群,其对博物馆改革思路的探索,也值得各地博物馆学习。有地方博物馆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因业务关系,该博物馆曾与故宫某部门打过交道,当时故宫官僚作风浓郁,但在单霁翔上任后,故宫很多部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很多。“多年来我一直去故宫的,感受特别明显。”上述人士感慨道,“真的要谢谢单院长给故宫做出的巨大贡献”。 还有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故宫在文创产业方面的开拓,也激励了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在故宫的带动下,博物馆+文创频频吸引公众关注度,给与其相关的文创产业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路径。 一位博物馆授权代理运营业务的业内专家曾在现场听过单霁翔的演讲和分享,他认为,故宫以及宫廷文化这两年的爆红,跟单霁翔的推动肯定是分不开的,“个人感觉他是个思路清晰、精力旺盛、敢于创新的‘老顽童’。”该专家道。 不过也有博物馆人士认为,单霁翔打造自己为“网红”和博物馆代言人,是个大忽悠。这方的观点认为,故宫文创的收入即使有15亿元这么多,但分到故宫手中的真正收入又能有多少?故宫名下多家合资合作公司,股权比例不一,利润按股比分配,真正到手的利润并没有单霁翔对外宣称的那么高。 尽管有争议,单霁翔令众人都佩服的一点是他身为副部级干部却没有端着架子高高在上。单霁翔自称是故宫的看门人,每天用脚丈量故宫的板砖,有时观众在参观时还能偶遇到他,跟他闲聊几句。他也频频出席各种活动,热情洋溢地介绍故宫的改革和变化,为故宫的数字化产品和文创产品打广告。 本报记者也曾与单霁翔有过一面之缘,发现其为人确如外界所说的亲善。3月24日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单霁翔受邀发表演讲,记者注意到,在大会开始前五分钟,单霁翔已经在嘉宾席落座,当时他左右数位嘉宾还没到场,单霁翔一人端坐在座位上沉思。记者前去与其打招呼,问他演讲结束后是否有时间接受采访,单霁翔微笑致歉说会后要直接赶去机场出差。 当天单霁翔演讲非常精彩,半个小时内台下听众频频掌声如雷。演讲结束后,记者追至后台,单霁翔正被多家媒体围堵,他耐心回绝众媒体采访要求,疾步赶往地下停车场。本报记者从另一部电梯赶到停车场时,单霁翔已经上车准备离开,也许是看到记者失望的表情,单霁翔打开车窗,向记者歉意地摆摆手。 4月8日下午,单霁翔对外回应称“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详情]

被耽误的段子手最强网红制造者 单霁翔突然退休了!
被耽误的段子手最强网红制造者 单霁翔突然退休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天(4月8日),央视新闻报道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单霁翔退休的消息非常突然。敦煌研究院知情人士告诉每经影视(meijingyingshi)记者:“我们今天刚得到消息,王院长已经在故宫上任了,这个消息属实,但关于敦煌研究员的人员安排等情况,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我们都还不清楚。” 对于单霁翔的退休,许多微博网友也表达了感谢和不舍。 目前,在故宫博物院官网“领导团队”一栏里,依然可以看到单霁翔的个人介绍。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每经影视(meijingyingshi)记者多次尝试拨打单霁翔手机联系,但是一直关机。 2012年,58岁的单霁翔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成为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的第6任院长。7年时间,在单霁翔手里,故宫,变了模样。 继任者王旭东,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王旭东来到敦煌研究院,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也是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后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以下是每经影视(meijingyingshi)3月25日关于单霁翔的报道全文—— 人物|单霁翔:做9999件事,但没把文物保护好,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国家 继3月23日在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回应故宫火锅、故宫口红等热点问题后,3月24日,单霁翔出现在2019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讲述了故宫这个600岁“网红”背后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事实上,在单霁翔之前,鲜有人知道历届故宫“掌门人”。不过随着故宫的走红,单霁翔开始走进大众视线,被网友们封为段子手、网红。 “其实我真不是网红,我是被网红的,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单霁翔笑着说,“并不觉得我是个幽默的人,其实我是讲故事,因为讲好中国故事,是要用很生动的语言。” 此前,单霁翔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提到,要让故宫以及文化遗产更有尊严。如今,7年时间,在单霁翔手里,故宫,变了模样。 他的临危受命: 一个烟头也管,一个井盖也管,一块墙皮也管 “如今的故宫淡季不‘淡’了,今年1、2月份,故宫游客量同比去年增长了51.8%,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达到了50%;在开放区域上,过去我们只开放30%,到今天已经开放超过了80%。”现场,单霁翔用一组最直观的数字描述了故宫的变化。 如今的故宫已成为中国文创第一大网红,让这一切发生变化的正是故宫“掌门人”单霁翔。 2012年,58岁的单霁翔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成为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的第6任院长。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单霁翔也许没想到,在临近退休的年纪他会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 “我当时其实很激动的,因为资料里说故宫是全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还是全世界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馆。” 但当单霁翔真正来到这里后才发现,问题随处可见:故宫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观众进了故宫就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里面人挤人,压根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 于是,在到故宫博物院的前几个月,单霁翔成了故宫人口中“行走的院长”,走遍了传说中“紫禁城9999间半的房舍”,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大夏天,助理脖子上挎着相机,吭哧吭哧跟着跑,偷偷抱怨:“跟着我们院长,废鞋。” 5个多月的行走,让单霁翔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事无巨细,同时也让这位院长下定决心对故宫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单霁翔看来,故宫博物院不仅要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更应关注观众的需求,让观众有尊严。 改革最先从“装点门面”开始,之前端门广场上有很多“太监展、宫女展、刑具展”,20块一张门票,但这并不是故宫。单霁翔将那排房子收回之后,设置了30个售票窗口,以保证观众到故宫30分钟内能买到票。 随后,单霁翔提出“故宫禁烟”“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屋顶不能有草”“8万人次限流”等一系列措施,并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汇集了200名文物医生,加大了文物科学保护的力度。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位文物修复师犯烟瘾,一边抱怨着“也不让我抽根烟”,一边认命地骑车,越过重重宫墙,到宫外冒两口。 捡垃圾、拔野草这些在别人看来都是“小事”的事情,在这位65岁的老人看来,都是必须且紧迫要做的事。弯腰俯身,是工作人员对单霁翔最深刻的印象。 “一个烟头也管,一个井盖也管,一块墙皮也管。”同事们埋怨他管得太细。单霁翔轻松笑笑:“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就能看出大的变化。” 他的“网红”之路: “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 故宫文创要把握好度” 事实上,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让故宫更加开放。让文物“活”起来,是单霁翔7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们开放再多的区域,迎接再多的观众,无非就是一千多万。我们希望是亿万级的,十亿万级的,靠什么?就要靠我们的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 现场,数字化、AR、VR、科技、故宫社区……如何让古老的文化借助科技走得更远更好,是单霁翔频频提到的话题。 利用数字技术,故宫让正襟危坐的皇帝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挤眉弄眼的康熙。数字绘画、数字化多宝阁、数字织绣、虚拟现实场景等更是故宫“活”了起来。此外,故宫开发的一批被社会赞为“萌萌哒”的文创产品,例如“故宫彩妆”“故宫火锅”“故宫服装”等更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眼光。 但对于一向在活泼中守着几分沉稳的故宫来说,“走红”也对故宫和单霁翔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何在商业化中取得平衡,是当下故宫面临的问题,毕竟故宫作为中国文化的顶级IP,在聚光灯前的每一步都会被放大检验。 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现在只要沾“故宫”两个字,做什么就火什么。但单霁翔却认为,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我们要选择,要把握好。有时候我们要研究,不能做;有时候经过探索,发现效果不好,我们要主动取消。” 对于故宫衍生品的发展,单霁翔的态度是“既不能用传统高大上的、不接地气的、年轻人不喜欢的语言,也不能低俗恶搞、迎合人们的完全娱乐化。我们在不断地把握这个度。比如,我们的文创产品,我们在不断突破、不断实践,也不断地在冒险。” 荣耀和责任往往是密切相关的,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岗位,一定要把每一件事都能预想好,都能安排好。“你做9999件事,但是一件事没有把文物保护好,你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国家。”单霁翔表示。 随着故宫600岁生日的即将到来,单霁翔,这个走遍故宫的人,如今正在思考如何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他与文物的结缘: 不是在考古挖掘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单霁翔,对于承载历史的四合院有种别样的情愫,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可以接地气、望天空。“慢慢的,了解得越来越多,一草一木,一楼一阁,都与某个历史瞬间、历史故事对接,感情就再也无法拔出。” 连成一片的四合院中烘托出红墙黄瓦的故宫,是单霁翔年少时心中真正壮观的古都形象。“想到不久后,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景象将彻底挡住这些,心中就掠过莫名的担忧和惆怅。”回忆起年少时的登高望远,单霁翔依旧难忘当时心境。 上世纪90年代,单霁翔在担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曾主持故宫筒子河保护与整治工作。2001年至2002年,在担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期间,他又主持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等项目,每一个都与紫禁城、与古建筑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物,似乎贯穿着单霁翔大部分的生活和事业。主政国家文物局的10年间,单霁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年半数以上时间都在出差,经常被笑指“不是在考古挖掘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在他看来,要把那些恢弘的皇家古建当成一本书去阅读,而不是当成一个景点去参观。“文化遗产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我们作为传承的一分子,有责任把历史梳理清楚,把过去和今天告诉未来。” 单霁翔不仅一次提出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忽略文化的种种现象。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由于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了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当现代文明不断冲击古老文化,这些红墙绿瓦的传统建筑如何“创新”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是早在故宫之前,单霁翔就一直关注和探索的。 匠人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匠心之大者,莫过于敬畏传承。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望着远处的故宫,望着那些曾经见证历史和人世间喜怒哀乐的文物,单霁翔心底也许会生出一种静静守护的幸福。[详情]

故宫“产品经理”单霁翔
故宫“产品经理”单霁翔

   来源 / ZAKER热点工作室 文 / 庄牛奶、朱如意 故宫“产品经理”单霁翔 “我64岁了,在中国,像我这个年龄早就退休了。”一年前,在接受鲁豫的采访时,单霁翔感慨道。 今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董卿用“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来形容这位“故宫看门人”。 今天对他来说,或是光荣的,但也许更是不舍的;今天,他终于可以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故宫的洗手间怎么样了? 2018年,94岁的黄永玉上台给单霁翔颁奖。来之前,他特意写了一幅字,带给这位比自己小整整三十岁的故宫院长——“故宫很具体,走遍九千多座房屋,一千两百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二十双布鞋,这个单霁翔算个不小的官儿,管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宫殿,你说说,好玩不好玩儿。” 颁奖的时候,黄永玉抛给了单霁翔一个很特别的问题:“故宫的洗手间怎么样了?” 老先生这么问,是因为他还记得,50年代的故宫卫生间被称作“流沙河”。 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后,也发现了洗手间的问题:很多女士经常要排很长的队。有一段时间,洗手间的门前还专门写着,“女士请排队”。 据他观察,“男士其实也很惨,他们在旁边拎着包儿啊,抱着孩子啊。”于是,单霁翔和故宫的工作团队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数量的2.6倍。 为此,故宫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 排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场“厕所革命”还在持续进行。 他邀请黄永玉在2019年春天参观故宫,到时候去接他。 这仅仅是故宫改善游客体验的一个很小的例子。“产品经理”单霁翔在上任之后,带领故宫的团队做了很多努力。 “人要多做好事” 单霁翔出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毕业后,他当了10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在任期间,他帮助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清理”了占用宫墙内13个院落的外单位,并给这些单位找房子、找资金,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能让他到大街上办公,这样不好”。 在最后一家单位搬走后的第二年,单霁翔“不小心”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每个人要多做好事,最后落到我自己头上。” 2012年1月10日,单霁翔正式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刚刚成为院长时,有媒体问他:“新官上任,你有哪三把火?” 他说:我一把火也没有。 每天早上八点半之前,故宫尚未正式开放,戴着工牌,踩着三十年如一日的黑色懒汉鞋,单霁翔开始了日常“巡逻”。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故宫。 这一走就走了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他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 史称600年只有两个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个是单霁翔,一个是他的秘书周高亮。 “每天行走在故宫内,仿佛找到了那种久违而又熟悉的惬意。壮美的紫禁城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记忆、经历和情感,将它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我和同事们的光荣使命。” 不放假的院长 《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说:“去年我跟单院长约时间谈节目,就定在了国庆节期间。其他时间,他几乎每个假期都在上班,天天在宫里待着。”单院长把宫里的“天上”和“地上”,都维护得干干净净。 5年前,故宫博物院的地面铺的都是沥青,太和门广场铺的都是水泥砖,市政管道通过去的时候,用水泥一抹坑坑洼洼。那些绿地是用铁栏杆围起来的,还有高高低低的井盖、灯杆,跟历史环境都不协调。 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单院长和同事们把它恢复了。今天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地面,铺的都是传统建材的地面,砖的地面,石材的地面,上千年的铁栏杆全部都去掉了,绿地反倒养护得更好了。 环境整治不是像说的这么简单,要做大量的艰苦卓绝的细致的工作。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他看到地上有垃圾亲手弯腰去捡,看到砖缝里有烟头亲自去抠。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所有角落,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同年,单院长提出了要清理宫墙内的私家车。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都再无例外。 “我们做地上,同时还要做天上。” 2014年,单院长提出“屋顶不能有草”。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今天紫禁城里的瓦上没有一根草。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这在单霁翔看来,都是必须且紧迫要做的事。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7年间,许多改变肉眼可见——不再满地垃圾、房上没有了杂草、紫禁城打破500年惯例禁了烟、增加了女卫生间和让游客休息的长椅...... 对故宫的维护,需要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单霁翔做到了。让故宫焕发新的生机,呈现在众人眼前,单霁翔无疑也做到了。 让明成祖唱Rap 2015年7月,朋友圈被一个H5页面霸屏: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与自己的后宫和大臣联络。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雍正帝、鳌拜等集体卖萌;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生平故事,其实竟然是销售广告。 这样并不算完,故宫淘宝还发了一组历史人物图,李清照抛媚眼比剪刀手,康熙戴眼镜手拿玫瑰,摆出花朵、剪刀手等经典自拍姿势,完全颠覆传统观念。所有人对故宫的印象大为改观,故宫也第一次搭配上了“萌”这样的形容词。 在此之后,故宫也开启了自己的“网红”之路。2015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达10亿元,利润近亿元,故宫定制的口红更是席卷网络刷爆朋友圈。通过这些产品,民众也可以将故宫文化“带回家”,更近距离地体味传统文化。 这条路的成功,意味着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的关系得到了续接。单霁翔说,“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和接纳,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这位65岁的故宫院长既有严谨和庄重的一面,也有风趣和“萌”的一面。很大程度上,他定义了故宫的表情和面孔。 影响中国” 2018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这样写道,“近年来,这座古老的宫殿愈益以年轻、时尚、亲和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不复古板,不再隔绝,不作高深之态。” 拥抱互联网 当时代的潮水袭来,最好的生存办法就是让它成为你的推力。故宫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字博物馆。 过去紫禁城开放30%,2014年是个转折点——终于开放了50%,超过了一半。2015年达到65%,2017年达到76%。现在已经开放到了80%。大量过去非开放区,今天都变成了展区、展馆、展场。单院长深知,无论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观众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 2018年,故宫接待1670万次游客,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2018年的访问量高达8.91亿次。他把千万级的流量,变成了亿万级。 故宫有1200栋古建筑群,人们不可能都走到,也别没有都开放,人们在数字地图上可以了解任何一栋古建筑信息。比如一些狭小空间,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只有4.8平米,人们进不去,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 养心殿在修缮过程中,人们走不进去,却可以在VR中找到。人们可以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自己批批奏折,还可以比较,自己批的和皇帝批的,谁批得好,自己可以召见一下大臣,每个大臣都会说500多句话,你问他任何问题,都会积极地应答。 比如说: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就会告诉你,不重不威。 历时3年4个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已经诞生在这里了。” 故宫曾经是神圣且疏离的。 一家五代都在故宫工作的保管员梁金生曾说,“故宫一直四平八稳的。” 红墙之内,有着600年的历史作为积淀, 时间流失的速度都显得模糊。 7年,在600年的慢慢长河中显得太渺小; 7年,一个“看门人”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 7年,故宫不复古板,不再隔绝,不作高深之态。[详情]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 7年功成上元之夜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 7年功成上元之夜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 7年功成上元之夜 截至2019年4月8日,故宫博物院的微博粉丝数为654万 ,其官方文创淘宝店的粉丝数为269.2万,销量最高的为故宫小确幸笔记本,月销量超3900笔,而由单霁翔统筹的首届紫禁城上元之夜门票更是一票难求。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据悉,单霁翔,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历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在单霁翔任期,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受到热捧。 截至2019年4月8日,故宫博物院的微博粉丝数为654万 ,其官方文创淘宝店的粉丝数为269.2万,销量最高的为故宫小确幸笔记本,月销量超3900笔,而由单霁翔统筹的首届紫禁城上元之夜门票更是一票难求。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的故宫账本显示,2017年故宫文创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50%。[详情]

单院长,再见!老单,你好!
单院长,再见!老单,你好!

  单院长,再见!老单,你好! 4月8日下午,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日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提起单霁翔,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网红”“段子手”“故宫看门人”,他的经历和付出,远比这些单薄的词语丰富多彩! 单霁翔个人简历 单霁翔,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早在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 回国以后,他历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出版《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文化遗产•思行文丛》、《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等十余部专著,并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 细数“网红”院长这些年的二三事 “专门给领导看最破的地方”“故宫绝对不涨价”...单院长是个“隐藏的段子手”! 真正让单霁翔走入大众视野的,是他成为“故宫看门人”,他的“名言”:“专门给领导看最破的地方”“故宫绝对不涨价”等在网上广为流传,被誉为“隐藏的段子手”。 单院长不仅是个段子手,还是位优秀的“看门人” 人们常常说,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有谁每一个房间都走过一遍呢?恐怕以前的皇帝也没有。自称“故宫看门人”的单霁翔上任后,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紫禁城里的每一间房子,一共九千三百七十一间。 △央视财经频道《一人一世界》栏目视频 在他看来,古建筑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和观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他还说故宫绝对不涨价,因为涨价会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挡在门外。 央视财经走进故宫,单院长做导游,带观众探秘故宫! 博物馆不仅连接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也是连接公众、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桥梁。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4800座博物馆,而每一座博物馆都有它独特的气质,而放眼国际,则有更多不同气质的博物馆。2018年,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组曾走进故宫。 在节目现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导游,带《对话》主持人陈伟鸿一起探秘故宫↓↓↓ △太和门—— 一眼千年的地方 △宫廷家具馆——这里能让文物活起来 △清明上河图3.0——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我们参观博物馆的体验 单霁翔:“和”是故宫最核心的气质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对话》栏目表示,其实不管是哪里的博物馆,共同的气质是责任。“过去的博物馆,通常有三大职能,一个是藏品的保管、第二是学术的研究、第三是公众的教育。 但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后来把研究放在前面,新的时代又把教育放在前面。我认为更换顺序的原因是因为博物馆责任不断深化和提升。今天又开始把它作为一个人们享受文化权益的地方,如今,人们要共享博物馆发展的成果了。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博物馆的文化,开始更加多的融入到自己社会生活。他也不一定来博物馆,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出版物,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够感受到博物馆的温度,感受到他文化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单霁翔说,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大家注意到没有,中间都有一个和字,那么这就是故宫的最核心的气质,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人心合成,这样世界才是一个和平、友好、发展、进步的世界。 2015年,单霁翔定下三个“小目标”! 2015年,单霁翔曾在央视财经频道《一人一世界》栏目演讲,那时他提到了“三个小目标”:“我们希望能够故宫的今天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第二个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平安故宫工程,排除我们现在所有的安全隐患,那么到2020年时,把一个健康的故宫博物院,能够完善它的功能;第三个就是我们希望从故宫走进故宫博物院,每一个到故宫的观众,都能够感觉到,它强大的博物馆的气息,能够把博物馆的文化带回家。那么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是单霁翔,一人一世界,这就是我的世界,谢谢。” 如今看来,不仅单霁翔自己成了网红,单院长也成功的让故宫成为了网红。 600岁紫禁城94年来首开夜场!上元之夜点亮华灯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紫禁城首次于夜间面向预约公众免费开放。 近600岁的紫禁城,94年来首次开夜场引发全民追捧,万人同抢一张票,将持续几年来的“故宫热”推向了高潮。 故宫灯会如此受到关注,与今年1月6日启动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密不可分。作为故宫首次推出的新年活动,让故宫博物院的春节游客量迎来一个小高潮,比起往年客流徘徊在两万人左右,今年从除夕到初八,除了初七不开放,故宫每天限流八万人,天天“爆满”。 1月6日启动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是故宫首次推出的新年活动,首次复原消失了近200年的宫灯、天灯和万寿灯,一下子展出充满年味的885件珍贵文物,让已经快600岁的紫禁城,成为春节中最大的“网红”。  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请了80个国家大使,他们看了天灯,看了万寿灯,看了我们的展览以后,我们也请他看了老字号,当时只是想让他们看看,没想到他们是一场采购,这是希腊的大使,买了那么多的东西。 故宫“卖个萌”,一年创收15个亿! 此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晒出账单,2017年故宫文创年营业额达到15亿元,超过了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水平。据了解,在故宫神武门外的文创街上,分布着陶器、书画、生活用品、小纪念品等各种类型的故宫文创品专卖店,总数多达几十个,很多店销售火爆。 不仅如此,就在去年年底,故宫旗下网店先后推出故宫彩妆产品,其中的几款口红一上线就宣告售罄。  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挖掘自己的文物、文化的资源,把这些资源的特色、今天的意义讲出来,讲出背后的故事,同时使买家感觉到它是高质量的。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来自于文化机构,来自于人们的博物馆情结。 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继任 记者了解到,继任者王旭东,男,1967年生于甘肃山丹。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详情]

单霁翔退休 新院长来自敦煌 故宫的网红路能走多远
单霁翔退休 新院长来自敦煌 故宫的网红路能走多远

  单霁翔退休,新院长来自敦煌,故宫的网红路能走多远 作者: 梦惟 泳杉 晓钰  来源:北京商报 “单霁翔之于故宫,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这是业内专家对于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霁翔的评价。 与故宫一起成为近几年新晋网红的单霁翔,在执掌了故宫博物院7年之后,将掌门人的接力棒交到了小他13岁的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的手中。 性格相迥、思路不同,让王旭东很难成为第二个“单霁翔”。 那么,院长“上新了”,故宫的网红之路还能走多远呢? 01 “看门人”不回家 2012年年初,故宫正经历了它的低潮时代,深陷失窃、会所、错字、逃税等“十重门”。正是这一年,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接过故宫掌门人的帅印,成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我不是故宫的掌门人,我是看门人。”单霁翔曾自谦的说道。 为了彻底摸清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状况,上任之初的单霁翔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故宫1200座建筑,9371间房,穿破了20多双鞋。 接下来的日子里,单霁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到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参观古建,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 单霁翔首先要做的就是不遗余力的开放故宫的参观区域,在他的努力之下,截至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80%以上,8%的文物向公众展出。 单霁翔曾表示,“我们的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得到了展示就是光彩照人。到2020年,紫禁城60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要故宫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必须光彩照人。” 单霁翔在任的7年,也是故宫批量诞生“网红”的7年。 率先火起来的是故宫文创,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一改人们印象中沉重古板的形象,正襟危坐的皇帝和娘娘变成了“宫廷娃娃”摆件,雍正帝的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也被印在了扇子上。 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并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 从“萌萌哒”故宫文创到被称为“男神”的文物修复师王津,再到元宵节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会”,过去的7年间,故宫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总能带给人们惊喜。 今年大年初一开业的故宫角楼餐厅产品“万寿菊花锅”就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虽然“万寿菊花锅”让“故宫火锅”立刻成为了新晋的网红餐饮,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在博物馆内煮火锅是否会对故宫文物造成破坏的质疑。 最终,“故宫火锅”难抵质疑,进行了下架。对于“故宫火锅”带来的风波,3月23日,单霁翔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经济峰会上回应称,故宫火锅店,这两个字加在一起是危险的,故宫最怕火,因此叫停故宫火锅店,有争议还是要遵从大家意见。单霁翔还透露,十多年前故宫开星巴克咖啡,因为媒体报道便叫停了,不能什么火就什么都做。 大胆突破、善于听取外界的声音,或许是单霁翔能带领故宫越来越受欢迎的关键,正如单霁翔所言,“有时候我们会事先研究能不能做,有时候我们需要探索能不能做,做完后一看效果不好就主动取消,作为院长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故宫的安全和开放上。” 对于退休一事,单霁翔于4月8日回应称:“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02 敦煌“掌门人”接棒 单霁翔离场的同时,故宫博物院也迎来了它的新掌门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王旭东,1991年第一次走进了敦煌研究院的大门,开始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25年之后,2014年12月王旭东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在任期间,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到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敦煌学、敦煌艺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再到组团赴欧洲、北美、东亚和中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和学术考察活动,“国际化”与“数字化”成为敦煌的两大关键词。 在数字文保方面,总计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目前,至少有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2017年5月,敦煌研究院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面对文创衍生品领域做得如火如荼的故宫,王旭东表示,宁可步子慢一点,不能让莫高窟形象垮掉。“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故宫人事的新老交替也值得期待:“对故宫来说,单霁翔堪称另类院长。他在任期间为故宫带来活力,种种尝试颠覆了故宫以往相对传统、封闭的形象,让故宫实现多层、立体和全面的开放,让文物、文博单位获得了话语权。未来,期望故宫能保持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的成绩;同时能加强服务、产品与项目的内容建设,实现更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单霁翔曾公开介绍,故宫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两项最大的工程——为时18年的“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为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竣工。2020年也是故宫600年华诞。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博物馆怎样全新的面貌,公众翘首以待。 03 故宫未来的N个猜想 一家五代都在故宫工作的保管员梁金生曾说过:“故宫一直四平八稳的。”不可否认,2012年,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故宫四平八稳的既有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直言,经过了这些年的改革,在人们的眼中,单霁翔已紧紧的和故宫开放、年轻甚至网红的形象绑定在了一起。“随着故宫院长人选的变化,未来故宫的发展方向势必也会有所调整。”吴丽云表示,无论如何,故宫很难再出现第二个“单霁翔”了。 如今,我们早已走在快速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中,当故宫从传统博物馆转变为超级IP,如何把控流量与调性的平衡,调和普罗大众和研究学者的口味,这是历任故宫管理者都不曾面对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履新后的王旭东又将如何解答,业界衍生出了诸多猜想。 “从王旭东的经历和以往的公开表态来看,这位新院长相较于单霁翔可能更加内敛和保守。”吴丽云表示。此前,业界曾流传着王旭东的一句“名言”:“宁可步子慢一点,不能让莫高窟形象垮掉。” “可见,王旭东上任后,故宫可能会有新的拓展,但不一定会继续现在全线开放、非常时尚的发展路子。适当保持已有发展态势的情况下适度收缩,才是可能性更高的新方向。”吴丽云预测,在故宫注重的文创产品开发上,王旭东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收缩,重新梳理与各个合作方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创产品开发,王旭东也曾表示,希望通过创意将敦煌的文化传播出去,而不是随便在一个产品上贴上敦煌的标签,“敦煌的二次传播应该是贴金而不是贴牌”。 其实,业界还有观点认为,虽然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进行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尝试,但整体来看,故宫的创新也是谨慎的,不论是故宫口红的嫡庶之争还是故宫火锅的“差评风波”……故宫推出的“新玩意”一旦在市场上出现了集中的质疑,单霁翔带领的管理团队马上就会做出反应甚至叫停。“从这一角度来说,新上任王旭东并非与单霁翔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有网友直言。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单霁翔曾自嘲地表示,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事儿。对于管理故宫这一高风险的工作,单霁翔选择的是“硬刚”,他直言,因为怕出事儿,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就不开放,不拿出来展览,这个思维方式有问题。而对于王旭东,业界则有猜测认为,他可能会选择相对“柔性”的思路,并且从自己更关注、擅长的领域“旁敲侧击”。 吴丽云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王旭东在敦煌研究院任职时非常注重敦煌的国际交流和文脉的保护,而这些很可能是他继任后会在故宫重点拓展的领域。吴丽云以此前单霁翔高调推行的故宫夜游举例称,这一举措确实是故宫为了炒热淡季的一次市场试探,但同时也承受着各方的巨大压力,包括文物的安全、消防火灾隐患、灯光设计太low等都成为了大众争议的焦点,“面对这些言论,单霁翔选择用文华殿前夜赏海棠来为游客带来新的念想,而王旭东,也许就会选择谨慎在充分考虑、化解风险后,再逐步推行。”有专家表示。[详情]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 文创收入15亿元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 文创收入15亿元

   4月8日,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单霁翔于2012年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在任已有7年。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在2017年达到15亿元人民币。故宫也批量诞生“网红”。从故宫文创、口红,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详情]

视频

2019年03月24日 11:38|播放
2019年02月19日 10:05|播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