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首日挂牌大涨23%
新浪港股 | 2018年12月24日 12:00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挂牌高开21%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挂牌高开21%

  新浪港股讯 首例“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今日登陆港交所,暗盘暴涨19%,今日开盘,君实生物暴涨21.26%,报价23.5港元,市值179亿港元。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新消息显示:君实生物(0187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3.79倍,申请一手至五手中签率100%,股份定价为19.38元,为招股价19.38元至20.38元之下限价。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以每股19.38元,分别向LVC Funds、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 P﹒ 及王树君分别出售3718.9万股、1819万股、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合共9782.1万股,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12月24日 09:20
多家公司踏上赴港征程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
多家公司踏上赴港征程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 来源:北京商报 作为首家“新三板+H”股企业,君实生物(833330)将于12月2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自今年4月底新三板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备忘录,规定对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不设前置性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以来,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成大生物、君实生物等纷纷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虽然拥有首个国产PD-1抗癌药,但目前港股频频破发,而净利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君实生物,挂牌后的表现有待观察。 首家“新三板+H”股挂牌在即 君实生物的赴港上市得益于今年4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以下简称“全国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内容,双方欢迎对方市场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申请挂牌/上市。同时,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将不设前置性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这一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新三板挂牌公司“走出去”、国际资本“引进来”提供了更多助力。 之后,包括成大生物、君实生物等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提交了H股上市申请。北京商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成大生物在5月4日晚间率先发布了关于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的消息,成为新三板企业中首家明确表示赴港上市的公司。之后,多家新三板公司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君实生物计划登陆港股还要追溯到5月底。5月22日,君实生物披露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君实生物自此正式贴上了准“新三板+H”股的标签。6月6日,上述赴港上市议案获得君实生物201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月10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随后,君实生物在8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8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版本资料集。11月21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11月26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君实生物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对于首单“新三板+H”股的落地,东北证券股转业务总部董事总经理张可亮表示,这显示出新三板既有巨大的包容性,又有巨大的开放性。通过允许挂牌企业到其他市场甚至境外市场上市交易流通,也会增加新三板市场和全国股转公司与其他交易所的合作与沟通,完善制度设计。 净利仍亏损 首家“新三板+H”股花落君实生物,无疑让君实生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尚未实现盈利,且亏损程度有扩大迹象。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成立不足三年,君实生物即于2015年8月13日挂牌新三板。君实生物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共有13个大分子药物投入研发。另外,君实生物的转让方式为做市转让,属于创新层企业。2015-2017年以及2018年1-9月,君实生物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797万元、-1.35亿元、-3.17亿元以及-4.35亿元。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实现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 君实生物此次H股发行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药品研发与商业化。据了解,君实生物此次全球发售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总数为15891万股。根据每股发售价19.38港元计算,扣除相关费用后,君实生物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9.44亿港元。君实生物12月11日在港交所披露的全球发售公告显示,公司此次募集资金约65%的款项分配至在研药品研发及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赴港上市企业在上市首日即遭遇股价破发的情况屡屡发生。关于君实生物赴港上市后股价走势如何备受关注。在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看来,虽然港交所接受符合一定要求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并不意味这类企业一定会获得追捧。目前来看,港股投资者相对理性,君实生物的股价能否坚挺还得看公司产品的商业化结果以及公司本身的成长性。“此番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作为尚未盈利医药股能否获得港股投资者认可仍待资本市场考验。”许小恒如是说。 数据显示,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停牌前,即5月30日的收盘价为21.4元/股,总市值为129亿元。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君实生物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多家公司踏上赴港征程 事实上,除君实生物即将在港交所上市外,作为新三板公司,今年5月以来还有多家企业也启动了赴港上市的计划。 在君实生物之前,同样属于生物药品制造业的成大生物,率先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计划。根据成大生物历史公告,成大生物正在进行的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已于11月2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成大生物将依照批复新发行不超过1.44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 无独有偶,盛世大联发行H股申请目前也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据盛世大联公告,盛世大联在5月29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半年之后,盛世大联H股发行申请在12月1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根据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盛世大联发行不超过4903万股境外上市外资股。资料显示,盛世大联主要通过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B2B2C)模式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车管家服务业务。 另外,泽生科技(目前证券简称为“ST泽生”)在10月中旬亦加入赴港上市公司行列中。10月16日,泽生科技宣布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方案》的议案,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从行业来看,泽生科技与君实生物、成大生物相同,属于生物药品制造业。从财务数据来看,泽生科技业绩表现亦不理想。因会计政策变更后,泽生科技2017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泽生科技自10月18日起被实施风险警示。 在许小恒看来,多家新三板企业相继赴港上市,一方面是为满足企业的融资交易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引进香港机构投资者的考量,以改善流动性不足局面。 北京商报记者 高萍/文 王飞/制表[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12月24日 00:24
君实生物暗盘升19%每手帐面赚3720元 下周一挂牌
君实生物暗盘升19%每手帐面赚3720元 下周一挂牌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本港第5家未录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君实生物(新上市编号:01877)预计下周一(24日)挂牌,据辉立交易数据,该股昨暗盘收报23.1元,较招股价升19 %,不计手续费,每手帐面赚3,720元。 君实昨暗盘高见23.45元,较招股价升逾2成,成交达6,260万元。公司昨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3.79倍,国际配售也“获大幅超额认购”。 绿叶斥5亿购两款在研药物 君实为内地肿瘤药厂,其抗PD-1(程式性细胞死亡蛋白1,为该药物靶点)新药“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于本周获药监局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为首款国产PD-1抗体药。据招股书披露,该药目前还针对鼻咽癌、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进行临床试验。 另外,绿叶制药(02186)以5亿人民币代价收购两款在研生物抗体药物,分别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等,两款药物预计于2023年推出市场。绿叶初期须支付60%代价,若临床试验失败,则不需支付后续代价,同时,绿叶毋须就日后销售向卖方支付任何特许权使用费。[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12月22日 08:19
君实生物暗盘大涨19%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新浪港股 | 2018年12月21日 22:05
君实生物暗盘盘初涨8.4%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暗盘盘初涨8.4%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新浪港股讯 首例“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将于圣诞节前一日于港股上市,暗盘盘初涨8.4%,报价21港元。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新消息显示:君实生物(0187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3.79倍,申请一手至五手中签率100%,股份定价为19.38元,为招股价19.38元至20.38元之下限价。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以每股19.38元,分别向LVC Funds、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 P﹒ 及王树君分别出售3718.9万股、1819万股、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合共9782.1万股,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12月21日 16:36
君实生物超购近4倍 一至五手中签率100%定价19.38元
新浪港股 | 2018年12月21日 10:34
首家“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下周一香港敲钟
首家“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下周一香港敲钟

  君实生物将携“彩蛋”挂牌上市,预计最多募资32.4亿港元 首例“新三板+H股”最终花落君实生物。君实生物发行的H 股预计12月2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双喜临门的是,君实生物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这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无疑是上市前为投资者带来一枚“大彩蛋”。 除了君实生物以外,成大生物、盛世大联、赛斯特也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材料,还有6家新三板公司正在推进“新三板+H股”事宜。 双喜临门的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本次发售价格在19.38港元至20.38港元之间,国际配售1.43亿股,香港发售1.59亿股,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 股价能否经受考验 除了君实生物,本周披露“新三板+H股”事项进展的公司还有盛世大联,它成为继君实生物、成大生物之后,第三家获证监会核准境外发行股票的新三板公司。 盛世大联曾计划在A股IPO。2017年3月份,该公司开始接受上市辅导。“新三板+H股”政策落地之后,盛世大联随即终止IPO辅导,转为筹划赴港上市。2018年8月下旬,盛世大联发行H股的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至今不到4个月的时间。 若算上汇量科技子公司,目前已经有4家公司提交了申请材料,中国康富、寰烁股份、新眼光、九生堂、易销科技、ST泽生等正在推进“新三板+H股”事宜。 在这股热潮中,君实生物在港股上市后的股价格外引人关注。但是,今年港股市场生物医药股的表现却不如人意。以今年赴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为例,歌礼制药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的14.9港元跌至6港元,最低一度跌至5.58港元。破发的还有百济神州,该公司当初发行价高达108.2港元,股价今年10月开始一路下滑,一度跌至61.05港元,12月20日报收于79.9港元。 由此可见,虽然港交所接受符合一定要求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并不意味这类企业一定会获得追捧。目前来看,港股投资者相对理性,君实生物的股价能否坚挺还得看公司产品的商业化结果以及公司本身的成长性。[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8年12月21日 07:13
君实生物-B公开发售超购3.79倍 12月24日上市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12月21日 06:44
君实生物首个PD-1上市获批 中国PD-1市场竞价倒计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12月19日 09:50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首日挂牌大涨23%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首日挂牌大涨23%

  新浪港股讯 首例“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今日登陆港交所,暗盘暴涨19%,今日开盘,君实生物暴涨21.26%,此后高位整固。截至收盘,君实生物跌22.55%,报23.75港元,市值亿181港元。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新消息显示:君实生物(0187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3.79倍,申请一手至五手中签率100%,股份定价为19.38元,为招股价19.38元至20.38元之下限价。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以每股19.38元,分别向LVC Funds、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 P﹒ 及王树君分别出售3718.9万股、1819万股、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合共9782.1万股,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详情]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挂牌高开21%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挂牌高开21%

  新浪港股讯 首例“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今日登陆港交所,暗盘暴涨19%,今日开盘,君实生物暴涨21.26%,报价23.5港元,市值179亿港元。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新消息显示:君实生物(0187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3.79倍,申请一手至五手中签率100%,股份定价为19.38元,为招股价19.38元至20.38元之下限价。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以每股19.38元,分别向LVC Funds、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 P﹒ 及王树君分别出售3718.9万股、1819万股、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合共9782.1万股,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详情]

多家公司踏上赴港征程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
多家公司踏上赴港征程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 来源:北京商报 作为首家“新三板+H”股企业,君实生物(833330)将于12月2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自今年4月底新三板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备忘录,规定对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不设前置性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以来,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成大生物、君实生物等纷纷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虽然拥有首个国产PD-1抗癌药,但目前港股频频破发,而净利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君实生物,挂牌后的表现有待观察。 首家“新三板+H”股挂牌在即 君实生物的赴港上市得益于今年4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以下简称“全国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内容,双方欢迎对方市场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申请挂牌/上市。同时,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将不设前置性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这一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新三板挂牌公司“走出去”、国际资本“引进来”提供了更多助力。 之后,包括成大生物、君实生物等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提交了H股上市申请。北京商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成大生物在5月4日晚间率先发布了关于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的消息,成为新三板企业中首家明确表示赴港上市的公司。之后,多家新三板公司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君实生物计划登陆港股还要追溯到5月底。5月22日,君实生物披露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君实生物自此正式贴上了准“新三板+H”股的标签。6月6日,上述赴港上市议案获得君实生物201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月10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随后,君实生物在8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8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版本资料集。11月21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11月26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君实生物此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对于首单“新三板+H”股的落地,东北证券股转业务总部董事总经理张可亮表示,这显示出新三板既有巨大的包容性,又有巨大的开放性。通过允许挂牌企业到其他市场甚至境外市场上市交易流通,也会增加新三板市场和全国股转公司与其他交易所的合作与沟通,完善制度设计。 净利仍亏损 首家“新三板+H”股花落君实生物,无疑让君实生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尚未实现盈利,且亏损程度有扩大迹象。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成立不足三年,君实生物即于2015年8月13日挂牌新三板。君实生物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共有13个大分子药物投入研发。另外,君实生物的转让方式为做市转让,属于创新层企业。2015-2017年以及2018年1-9月,君实生物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797万元、-1.35亿元、-3.17亿元以及-4.35亿元。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实现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 君实生物此次H股发行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药品研发与商业化。据了解,君实生物此次全球发售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总数为15891万股。根据每股发售价19.38港元计算,扣除相关费用后,君实生物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9.44亿港元。君实生物12月11日在港交所披露的全球发售公告显示,公司此次募集资金约65%的款项分配至在研药品研发及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赴港上市企业在上市首日即遭遇股价破发的情况屡屡发生。关于君实生物赴港上市后股价走势如何备受关注。在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看来,虽然港交所接受符合一定要求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并不意味这类企业一定会获得追捧。目前来看,港股投资者相对理性,君实生物的股价能否坚挺还得看公司产品的商业化结果以及公司本身的成长性。“此番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作为尚未盈利医药股能否获得港股投资者认可仍待资本市场考验。”许小恒如是说。 数据显示,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停牌前,即5月30日的收盘价为21.4元/股,总市值为129亿元。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君实生物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多家公司踏上赴港征程 事实上,除君实生物即将在港交所上市外,作为新三板公司,今年5月以来还有多家企业也启动了赴港上市的计划。 在君实生物之前,同样属于生物药品制造业的成大生物,率先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计划。根据成大生物历史公告,成大生物正在进行的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已于11月2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成大生物将依照批复新发行不超过1.44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 无独有偶,盛世大联发行H股申请目前也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据盛世大联公告,盛世大联在5月29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半年之后,盛世大联H股发行申请在12月1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根据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盛世大联发行不超过4903万股境外上市外资股。资料显示,盛世大联主要通过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B2B2C)模式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车管家服务业务。 另外,泽生科技(目前证券简称为“ST泽生”)在10月中旬亦加入赴港上市公司行列中。10月16日,泽生科技宣布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方案》的议案,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从行业来看,泽生科技与君实生物、成大生物相同,属于生物药品制造业。从财务数据来看,泽生科技业绩表现亦不理想。因会计政策变更后,泽生科技2017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泽生科技自10月18日起被实施风险警示。 在许小恒看来,多家新三板企业相继赴港上市,一方面是为满足企业的融资交易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引进香港机构投资者的考量,以改善流动性不足局面。 北京商报记者 高萍/文 王飞/制表[详情]

君实生物暗盘升19%每手帐面赚3720元 下周一挂牌
君实生物暗盘升19%每手帐面赚3720元 下周一挂牌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本港第5家未录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君实生物(新上市编号:01877)预计下周一(24日)挂牌,据辉立交易数据,该股昨暗盘收报23.1元,较招股价升19 %,不计手续费,每手帐面赚3,720元。 君实昨暗盘高见23.45元,较招股价升逾2成,成交达6,260万元。公司昨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3.79倍,国际配售也“获大幅超额认购”。 绿叶斥5亿购两款在研药物 君实为内地肿瘤药厂,其抗PD-1(程式性细胞死亡蛋白1,为该药物靶点)新药“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于本周获药监局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为首款国产PD-1抗体药。据招股书披露,该药目前还针对鼻咽癌、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进行临床试验。 另外,绿叶制药(02186)以5亿人民币代价收购两款在研生物抗体药物,分别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等,两款药物预计于2023年推出市场。绿叶初期须支付60%代价,若临床试验失败,则不需支付后续代价,同时,绿叶毋须就日后销售向卖方支付任何特许权使用费。[详情]

君实生物暗盘大涨19%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暗盘大涨19%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新浪港股讯 本港第5家未录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君实生物(01877)下周一(24日)挂牌,据辉立交易数据,君实暗盘高见23.45元,较招股价升21%,最终收报23.1元,升19%;不计手续费,每手账面赚3720元。 君实为内地肿瘤药厂,其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于本周获药监局批准上市,为首款国产PD-1抗体药。君实招股结果显示,其公开发售超购3.79倍,国际配售也‘获大幅超额认购’。[详情]

君实生物暗盘盘初涨8.4%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君实生物暗盘盘初涨8.4% 首家“新三板+H”登陆港股

  新浪港股讯 首例“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将于圣诞节前一日于港股上市,暗盘盘初涨8.4%,报价21港元。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新消息显示:君实生物(0187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3.79倍,申请一手至五手中签率100%,股份定价为19.38元,为招股价19.38元至20.38元之下限价。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以每股19.38元,分别向LVC Funds、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 P﹒ 及王树君分别出售3718.9万股、1819万股、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合共9782.1万股,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详情]

君实生物超购近4倍 一至五手中签率100%定价19.38元
君实生物超购近4倍 一至五手中签率100%定价19.38元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君实生物(0187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3.79倍,申请一手至五手中签率100%,股份定价为19.38元,为招股价19.38元至20.38元之下限价。 由于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少于15倍,因此未有启动回拨机制;国际配售初步提呈发售的发售股份已获大幅超额认购,分配给国际配售承配人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1.43亿股发售股份,占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根据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总数的90%。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以每股19.38元,分别向LVC Funds、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 P﹒ 及王树君分别出售3718.9万股、1819万股、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合共9782.1万股,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 以下限价计算,预料公司扣除上市费用后,净集资额为29.44亿元,其中约65%的款项将按下文所述分配至在研药品研发及商业化;约25%将用于投资及收购制药行业的公司;约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公司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股份将于下周一(24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每手1000股。[详情]

首家“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下周一香港敲钟
首家“新三板+H股”君实生物下周一香港敲钟

  君实生物将携“彩蛋”挂牌上市,预计最多募资32.4亿港元 首例“新三板+H股”最终花落君实生物。君实生物发行的H 股预计12月2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双喜临门的是,君实生物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这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无疑是上市前为投资者带来一枚“大彩蛋”。 除了君实生物以外,成大生物、盛世大联、赛斯特也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材料,还有6家新三板公司正在推进“新三板+H股”事宜。 双喜临门的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从H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仅历时5个半月。根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本次发售价格在19.38港元至20.38港元之间,国际配售1.43亿股,香港发售1.59亿股,股票代码为01877.HK,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君实生物的股票目前在新三板处于停牌状态,此前股票为做市转让方式,停牌前最后的收盘价为21.41元(按最新汇率计算,股价约为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 对比招股说明书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发行价格,较新三板最新股价折价约为16%至20%。按照股价区间上限的20.38港元/股来算,君实生物预计募资32.4亿港元,发行完毕后市值合计178.52亿港元。此外,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最新完成的一笔融资显示,发行价格是18元(约20.39港元),与本次H股发行价格差不多一样。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一直未有盈利,净利润持续亏损。“新三板+H股”无疑给这些尚未盈利的研发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上市前夕,君实生物传出好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研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该药品即将商业化,商业价值巨大。 股价能否经受考验 除了君实生物,本周披露“新三板+H股”事项进展的公司还有盛世大联,它成为继君实生物、成大生物之后,第三家获证监会核准境外发行股票的新三板公司。 盛世大联曾计划在A股IPO。2017年3月份,该公司开始接受上市辅导。“新三板+H股”政策落地之后,盛世大联随即终止IPO辅导,转为筹划赴港上市。2018年8月下旬,盛世大联发行H股的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至今不到4个月的时间。 若算上汇量科技子公司,目前已经有4家公司提交了申请材料,中国康富、寰烁股份、新眼光、九生堂、易销科技、ST泽生等正在推进“新三板+H股”事宜。 在这股热潮中,君实生物在港股上市后的股价格外引人关注。但是,今年港股市场生物医药股的表现却不如人意。以今年赴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为例,歌礼制药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的14.9港元跌至6港元,最低一度跌至5.58港元。破发的还有百济神州,该公司当初发行价高达108.2港元,股价今年10月开始一路下滑,一度跌至61.05港元,12月20日报收于79.9港元。 由此可见,虽然港交所接受符合一定要求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并不意味这类企业一定会获得追捧。目前来看,港股投资者相对理性,君实生物的股价能否坚挺还得看公司产品的商业化结果以及公司本身的成长性。[详情]

君实生物-B公开发售超购3.79倍 12月24日上市
君实生物-B公开发售超购3.79倍 12月24日上市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12月21日丨君实生物-B(01877.HK)公告,公司拟发行约1.59亿股,发售价每股19.38港元,每手1000股,预期2018年12月24日上市。 公开发售超购约3.79倍,未采用重新分配程序,最终数目为1589.2万股,占比10%。国际配售获大幅超额认购,最终数目为1.43亿股,占比90%。 基于发售价每股19.38港元及根据基石投资协议,LVC Funds(即Loyal Valley Capital Advantage Fund LP、LoyalValley Capital Advantage Fund II LP及LVC Renaissance Fund LP)、Highbury Investment Pte Ltd、北京鼎联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俞建午、Mega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R Capital III, L.P.及王树君各自已认购3718.9万股(总计)、1819万股发售股份、848.9万股、1333.9万股、606.3万股、121.2万股及1333.9万股,总计9782.1万股,合共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2.87%及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约61.56%,在两种情况下均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且不计及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及2018年可换股债券。 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29.44亿港元,其中40%拟用于研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JS001,为JS001的临床试验提供资金;16%将用于研发其他在研药品,为临床试验提供资金,包括头对头临床试验及批准后研究。9%将用于兴建临港生产基地及吴江生产基地;25%将用于投资及收购制药行业的公司,特别是具有与公司互补的强大研发及商业化能力的公司;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详情]

君实生物首个PD-1上市获批 中国PD-1市场竞价倒计时
君实生物首个PD-1上市获批 中国PD-1市场竞价倒计时

  君实生物首个PD-1上市获批 中国PD-1市场竞价倒计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公司]崔小粟 导读:上市意味着君实生物进入商业化,其竞争对手包括已上市的PD-1药物Opdivo和Keytruda,以及几乎同期递交上市申请的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如何定价也很有学问。 年关将近,药物审评审批加速。千呼万唤的国产PD-1在12月17日下午宣布获批上市,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卡位成功。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告,“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这是我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此前一直领跑的信达生物在年初撤回了其PD-1单抗申报上市资料。2018年3月,君实生物提交了特瑞普利单抗的上市申请,后来居上成为第一家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的中国公司。 18日,君实生物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药物能够快速上市,离不开国家药监局的协调指导和药品审评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等单位的通力合作。注册样品的检验、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生产现场检查和GMP检查都是同步进行,审评时间大大缩短。从提交新药申请到获批只用了9个月,与以往的上市申请相比至少节约了一半时间。” 上市意味着君实生物进入商业化,其竞争对手包括已上市的PD-1药物Opdivo和Keytruda,以及几乎同期递交上市申请的国内公司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由于已上市的O药和K药在中国的上市价格几乎全球最低,业内猜测国内PD-1药物陆续获批后各家将进入价格战。上述负责人表示,“定价、价格方面还在研究,我们会参考已上市的进口药价格,会是有竞争力的价格。” 国产PD-1入局 与常年落后于先进跨国药企的情况不同,PD-1/L1是国内企业少数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领域。 PD-1/L1所属的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学术研究、药物开发和市场投资的热点,是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抗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它主要是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 根据药监局公告,此次获批的特瑞普利单抗是由苏州众合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君实生物子公司)研制开发的抗PD-1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通过封闭T淋巴细胞的PD-1,阻断其与肿瘤细胞表面PD-L1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使免疫细胞重新发挥抗肿瘤细胞免疫作用而杀伤肿瘤细胞。 其获批的适应证为黑色素瘤,与默沙东PD-1抑制剂药物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的适应证相同。 黑色素瘤在我国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约20000例,死亡率也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治疗方面,一线治疗失败的黑色素瘤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 特瑞普利单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17.3%,疾病控制率达57.5%,1年生存率达69.3%。 特瑞普利单抗作为国内批准上市的首个国产以PD-1为靶点的单抗药物,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支持。自2016年初开始临床研发,至今有20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在美国同步开展的临床试验。2018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本品的上市注册申请,并将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品种予以加快审评审批。 上市即竞争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2022年全球肿瘤治疗市场将达到1920亿美元,其中PD-1/ PD-L1贡献接近300亿美元,到2022年,Opdivo、Keytruda、Tecentriq的销售额将分别达到99.12亿、95.09亿和49.37亿美元,位列全球药品销售的第3、4和18位。 2019年也要迎来国内PD-1公司们抢占这块市场、商业化拼杀的一年了,或产品上市,或赴港上市。 对于上市后的格局和竞争,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吴晓滨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家药监局在企业递交申请后批得很快,我想强调的是不仅上市时间重要,更重要的是适应证。”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百济神州的一个定价原则,就是让大家用得起。” 君实生物也在最近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2016年、2017年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1.22亿元、2.75亿元和2.17亿元。 此前未有商业化药物,“我们通过收费服务合约取得咨询及研究服务收入赚取收入,”2016、2017年度及截至2017、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君实生物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380万、110万、110万和零。 市场最关心的是药物价格和生物创新药公司后续的商业化运作能力。 K药在国内获批规格为100mg,定价17918元;O药国内零售价为40mg/10ml:4591元,100mg/10ml:9260元。 上海医药为上述两大PD-1药物的全国总代理商,据其2018年三季报,截至报告期末,Opdivo销售收入为1.9亿元,Keytruda分销收入为1.5亿元。 由于信达、百济和恒瑞上市申报时间临近,获批在即,业内对国产PD-1药物上市之后是否会打价格战也争论不休,百济神州的临床试验数据以及恒瑞的渠道都被认为是其竞争力所在。 上述君实生物的负责人称,“疗效方面,根据在同一个适应证下,在国内同一个医院几乎同时段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我们相比Keytruda在各方面都有不弱于甚至优于K药的数据。另外, 据Frost& Sullivan统计的特瑞普利单抗与K药在各个适应证上的临床试验有效性数据对比,我们也不落下风。” 销售上,“我们自建了销售团队,计划招募200多人,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都来自于国际跨国药企。” 从未来市场看,黑色素瘤在我国不是一种人数众多的癌种,上述负责人认为,“PD-1单抗是一种广谱治疗手段,也会有其他多个适应证获批。对于PD-1单抗市场,我们认为短期内这个市场会处于供不应求,长远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各药企的供应能力等。” 产能上,据其招股书,君实生物有有两个单克隆抗体生产基地。苏州吴江生产基地在完成预期升级后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升发酵能力;临港生产基地按照cGMP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首两条生产线的总发酵能力将达致12000升,并预期于2019年底前投产。 (本文来自于中证网)[详情]

“三+H”加速:君实生物下周上市 盛世大联也已获批
“三+H”加速:君实生物下周上市 盛世大联也已获批

  “三+H”加速!君实生物下周上市,这家拟IPO公司也已获批...... 来源:新三板论坛 原创: 梁秋燕  新三板将迎来真正意义的“三+H”,首单花落君实生物。该公司从发行H股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历时5个半月。 与此同时,曾经计划通过IPO登陆A股的盛世大联,其H股申请也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成为第三家获批的新三板公司。 历时5个半月 君实生物(833330)预计于下周一登陆港交所。 早前汇量股份(834299)全资子公司汇量科技“捷足先登”,不过,汇量科技采取红筹的方式登陆港交所,而君实生物是直接发行H股。 在拿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后,君实生物H股发行进展也一路亮“绿灯”。12月11日,君实生物H股开始招股,公司发行的H股预计于12月24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并上市。 从7月10日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到挂牌上市,历时5个半月。 君实生物公告显示,计划发行1.59亿股H股,发行结果预计于12月21日公布。 君实生物在新三板采取做市转让方式,股票自5月31日起处于停牌,停牌前股价为21.41元人民币(按港币兑人民币1:0.8828折合,约24.25港元),市值为129亿元(约146亿港元)。 ▲君实生物2017年10月10日至2018年5月30日走势 这次发行H股的招股价格区间为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较新三板股价折价16%-20%。 以招股价区间上限20.38港元计算,君实生物此次H股募资约32.4亿港元,发行后两地合计市值约178.4亿港元。 “抗癌神药”概念股PK 作为一家“抗癌神药”PD-1/PD-L1的新药研发企业,君实生物至今没有主营收入来源,业绩持续亏损。 主业同样是研发PD-1的港股上市公司信达生物,由于还没有产品上市产生收入,业绩同样持续亏损。 不过国产PD-1单抗有了最新进展,君实生物已经实现上市产品的突破。 12月17日,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该药品由君实生物全资子公司研制开发,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这意味着,君实生物第一款PD-1单抗药品将进入商业阶段。 信达生物最接近商业化的PD-1抗体“信迪利单抗”,于12月13日完成审评,进入行政审批阶段,预计离获批不远。不过该药物的适应症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与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不同。 君实生物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即将面临的是国外公司的产品竞争。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与默沙东的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同为黑色素瘤的适应症。 ▲中国批准上市的PD-1/PD-L1类药物 信达生物发行价为13.98港元,于10月31日登陆港交所。在港交所上市以来,该股出现震荡攀升行情,今日收盘报21.5港元,总市值为248亿港元。 安信证券新三板分析师诸海滨近期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君实生物产品进度领先,预计君实生物与信达生物之间短期不会有过大的估值差距。 “三+H”接连获批 12月17日,盛世大联(831566)发行H股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成为继君实生物、成大生物之后,第三家获证监会核准的新三板公司。 中国证监会核准盛世大联发行不超过4903万股H股,完成发行后,公司可以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盛世大联曾计划在A股IPO。2017年3月份,该公司开始接受上市辅导。 一年后,全国股转公司与港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三+H”起风,盛世大联随即终止IPO辅导,转为筹划赴港上市。 2018年8月下旬,盛世大联发行H股的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至今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与君实生物、成大生物两家公司从属医药行业不同,盛世大联属于保险业。 盛世大联主营业务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及车管家汽车服务业务。近几年,该公司业绩持续出现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盈利超过8000万元。 “三+H”接连获批,或会引起计划A股IPO的挂牌公司跟风。[详情]

首个国产PD-1花落君实生物 预期价格更有竞争力
首个国产PD-1花落君实生物 预期价格更有竞争力

  来源:界面 首个国产PD-1花落君实生物,预期价格比进口产品更有竞争力 君实生物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今日正式获批,这也是首个获批的国产PD-1产品,从适应症上看,未来将与Keytruda展开竞争。 谢欣Rabbit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告: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 特瑞普利单抗由苏州众合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是中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众合生物是君实生物子公司,本月10日君实生物刚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将于12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 根据NMPA公告,黑色素瘤在中国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例,死亡率也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中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治疗方面,一线治疗失败的黑色素瘤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 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17.3%,疾病控制率达57.5%,1年生存率达69.3%。 PD-1是目前全球最热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主要是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是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治疗理念。特瑞普利单抗可通过封闭T淋巴细胞的PD-1,阻断其与肿瘤细胞表面PD-L1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使免疫细胞重新发挥抗肿瘤细胞免疫作用而杀伤肿瘤细胞。 君实生物是国内较早开始PD-1研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在研品种共13款,覆盖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对乳腺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此外也有与其他小分子抑制剂展开合作,上个月和记黄埔曾宣布与君实生物达成一项全球性合作以评估索凡替尼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根据NMPA公告,特瑞普利单抗自2016年初开始临床研发,至今有二十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在美国同步开展的临床试验。 目前全球上市的PD-1/PD-L1共有6个,其中两款PD-1药物,即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Opdivo和Keytruda在中国上市后的价格相当“亲民”,明显低于周边地区,而特瑞普利单抗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与Keytruda一样是黑色素瘤,可以预见的是双方很快将会在市场上正面交手。 君实生物的首席运营官冯辉此前对医药魔方表示,“特瑞普利单抗的价格目前尚未确定,公司正在内部研究,但是相比进口药肯定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据报道君实生物目前已自建销售团队,渠道上会以国药、上药和华润为主。 目前国内研发PD-1的队伍中,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也都递交了药品上市申请,但申请的适应症均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与Opdivo和Keytruda当前获批的适应症无直接竞争关系。从申报审批进度上看,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于12月13日刚刚完成审评,进入行政审批阶段,预计获批在即;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与百济神州紧随其后。 (本文来自于界面)[详情]

港股敲锣前夜 无收入的君实生物偷偷吃下了国产PD-1
港股敲锣前夜 无收入的君实生物偷偷吃下了国产PD-1

  刚定完一手2万的招股入场费,未盈利、无收入的君实生物(01877)就给潜在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惊天大彩蛋——旗下,也是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这简直是“未正式敲锣,便先投资者分红。”如此一来,君实生物何愁担忧上市破发之事? 智通财经观察到,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为拓益,是于3月8日递交了上市申请,而到今天以优先审评方式获批,一共只经历了284天。从申报上市到获批,时间上可谓飞速,无疑值得为药监局点赞。 当然,点赞药监局之余,最“傲娇”的恐怕是君实生物自己,因为在新三板的打拼并没有多少成绩可言。要知道,该公司相比那些老牌生物科技企业,实在是太年轻了,仅仅只有5年半的历史。且业绩一栏,常年靠资本续命,以至于2018年既无利润,也没收入。幸好,拓益的成功上市获批,可谓“遮百丑。” 为何拓益能帮君实生物“遮百丑”?这又得老生常谈,回归到PD-1的世界。 2014年,PD-1制剂被施贵宝、默沙东成功推出市场,前者商品名Opdivo,也就是O药,后者的商品名Keytruda,简称K药。二者均已登陆中国。 经过进一步临床试验,PD-1制剂还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肾癌、头颈癌、胃癌、肝癌、霍奇金淋巴瘤和MSI-H的实体瘤等均有明显疗效。 拿K药来说,最佳案例就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已经90多岁了,不幸得了黑色素瘤,而且转移到了脑子和肝上,属于极度高危的肿瘤患者。按照传统的治疗手段,可能没有太多时间了。不过,经过Keytruda+放疗,卡特奇迹般的治愈了,全身肿瘤消失。 适应症之广,和所有抗癌药物一样,PD-1也卖出了“高价钱、高规模”。 智通财经看到,从销售收入上看,PD-1/PD-L1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只用了3年时间就扩张到了超过100亿美元,增长极其迅猛。并且以PD-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核心治疗方案。预计2020年整个PD-1/PD-L1类药物市场需求将超过数百亿美元。 其中,卖的最好的当属 O药,2016年的消费额已达到 46 亿美元。巨额销售额背后也意味着该药物的“天价”:根据FDA在2016年9月批准修改后的给药方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240mg/次,每2周1次”给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O药240mg规格在美国的定价大约是6500美元,治疗1年的成本大约为16.9万美元,合计人民币100多万。 和O药一样,K药价格也不低,根据FDA在最新给药方案,以一个50kg、标准体重的病友为例,K药的用量是100mg,3周一次,每月的花费大约在3-4万元;O药的用药是150mg,2周一次,每月的花费大约在4-6万元左右。 费用只贵,自然企业们的业绩也异常殷实。数据显示,K、O药2017年这两款药物全球卖到了662亿人民币。 而借助K、O药的“神奇”,君实生物的拓益同样在ORR、DCR、DOR、PFS等指标上都有不弱于于前两者,并且在价格上肯定会更亲民,毕竟是国产,何况K药还以优惠价抢占了深圳社保。至于能否“大卖特卖,以量换价”,则就考验其渠道了。 按君实生物的招股书与外界的消息,君实目前已经自建了一支销售团队,并计划招募200多人,销售渠道会以国控、上药及华润三大运营商为主,以当地优质运营商为辅,铺设几百家医院及DTP药房。一句话,走自建队伍+代理渠道,这也是颇为符合当前商业大环境。 结合现有的“国产”优势,君实生物也有望破解自己“零收入”的尴尬。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6年、2017年以及截至2018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分别确认的375.7万元、114.8万亿元、及0元则全是根据收费服务合约所赚取咨询及研究服务收入。 注意,2018年前四个月是零收入,且净利润亏损扩大至约1.59亿元,但随着渠道的铺开,2019年的财报肯定要比当前好看的多。(田宇轩/文)[详情]

君实生物研发的首个国产PD-1正式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研发的首个国产PD-1正式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研发的首个国产PD-1正式获批上市谢欣Rabbit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告称,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该产品由君实生物子公司苏州众合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这是我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本文来自于界面)[详情]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通过IPO筹资30.8亿港元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通过IPO筹资30.8亿港元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通过IPO筹资30.8亿港元IFR消息,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通过IPO筹资30.8亿港元。(本文来自于界面)[详情]

上海君实生物H股集资最多32.4亿元 拟12月24日挂牌
上海君实生物H股集资最多32.4亿元 拟12月24日挂牌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尽管市况欠佳,仍有不少公司涌港冀年内挂牌。两主板新股今起招股,其中上海君实生物(新上市编号:01877)H股集资最多32.4亿元,招股价介乎19.38至20.38元,一手(1,000股)入场费20,585.4元。 君实生物拟24日挂牌,据招股价范围,H股市值为30.8亿至32.4亿元,总市值则为147.4亿至155亿元。65%集资所得将用于在研药品研发及商业化,行政总裁兼总经理李宁称,现有13项生物药在研产品,其中5项已获中国药监局的IND(临床试验申请)批准, 5项中更有1项已提交NDA(新药申请),被市场指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中国版PD-1。 除今年热门的生物科技行业外,人工智能商业化平台万咖壹联(新上市编号:01762)也于今起招股,招股价3.56至4.62元,集资最多3.5亿元,较此前市传集资规模小。 济丰包装加价应对成本涨 从事包装行业的国际济丰包装(新上市编号:01820)已于昨日启动公开招股,主席郑显俊表示,包装行业主要依靠内需,贸易战令出口业务受到一些影响,但称‘微乎其微’,认为内地经济虽放缓,但公司客户行业分散且快销需求仍大,相信公司可维持一定增长潜力。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价格压力可转嫁于下游客户,认为毛利率可维持20%水平。 此外,内地保健品及美容产品电商Vance International递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建立实体中心、建设新总部及收购补充现业务等。该公司去年收益2.8亿元人民币,经营溢利4,455.3万元人民币。[详情]

新三板挂牌市值逾128亿元 君实生物港交所闯关成功
新三板挂牌市值逾128亿元 君实生物港交所闯关成功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获悉,12月10日,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下文简称“君实生物”)已向联交所主板刊发聆讯后资料集,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君实生物,2015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33330”,且于2016年6月完成了对新三板公司众合医药(430598.NEEQ)的吸收合并,2017年5月,获纳入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创新层”,停牌前总市值128.76亿元人民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珠海高瓴管理的基金持股5.11%(内资股)。 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及商业化。公司是第一家就抗PD-1单克隆抗体向NMPA提交IND申请和NDA的中国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就抗PCSK9单克隆抗体和抗BLyS单克隆抗体取得NMPA的IND批准的中国公司。 公司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并成为转化医学领域的先锋。随着我们丰富产品管线及探索药物联合治疗,公司预计其的创新领域将扩展至包括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或ADC)等更多类型的药物研发,以及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下一代创新疗法的探索。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君实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13项在研生物药品,包括七项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两项代谢疾病在研药品、三项针对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品及一项治疗神经性疾病药品,适用于多种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适应症。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五项在研生物药品已获得NMPA的IND批准,其中一项已提交NDA。 除了临床阶段的五项在研生物药品外,目前还有八项在研生物药品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2016年、2017年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约1.22亿元、2.753亿元和2.178亿元。 格隆汇了解到,君实生物今日已开始IPO询价建簿,计划发行约1.59亿股H股,另设15%的超额配股权;发行价区间为每股19.38港元-20.38港元;集资约30.8亿港元-32.4亿港元。发行价将于本周五(12月14日)厘定,预期12月24日上市。 另外,七名基石投资者,已承诺认购合共2.42亿美元的股份,其中,LVC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旗下Highbury Investment Private分别认购9200万美元及4500万美元。[详情]

新股消息 | 传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发行价区间19.38-20.38港元 筹资至多4.41亿美元
新股消息 | 传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发行价区间19.38-20.38港元 筹资至多4.41亿美元

  据市场消息,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拟以每股价格19.38-20.38港元发行香港IPO股份,筹资不超过4.41亿美元。君实生物医药科技于8月6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为独家保荐人。目前,君实的产品管线包括13项在研生物药品:七项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两项代谢疾病在研药品、三项针对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品及一项治疗神经性疾病药品。尚未实现盈利。[详情]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拟每股价格19.38-20.38港元在香港筹资不超过4.41亿美元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拟每股价格19.38-20.38港元在香港筹资不超过4.41亿美元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拟每股价格19.38-20.38港元在香港筹资不超过4.41亿美元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拟每股价格19.38-20.38港元在香港筹资不超过4.41亿美元。(本文来自于界面)[详情]

抗癌神药PD-1国产版上市加速 君实生物业绩扭亏迎考
抗癌神药PD-1国产版上市加速 君实生物业绩扭亏迎考

  ■本报记者 张 敏  国产版抗癌神药PD-1又有新消息了。 insight数据显示,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JS001)审评进度更新为“在审批”。业内人士认为,特瑞普利单抗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抗体。 对于此事,《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君实生物董秘办,但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对外回应此事。 据了解,君实生物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目前已经申请赴港融资。作为研发型药企,君实生物已经连续多年亏损。此次PD-1上市,能否扭转净亏损局面,值得关注。 对于此事,东方高圣执行董事瞿镕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应该不会迅速改变亏损局面。因为即使获批上市销售,也需要一个放量过程,并不是很快就有较高销售额。” 国产PD-1上市进入倒计时 根据2018年4月份CDE发布的《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第二十八批)》,恒瑞医药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三大国产抗PD-1抗体药物被列入优先审评名单。除上述3家企业,百济神州、嘉和生物、誉衡药业、复宏汉霖、科伦药业等国内企业的PD1项目也分别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 君实生物披露,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是公司近商业阶段的在研药品,是公司研发的首个向监管部门提交IND和NDA申请的抗PD-1单克隆抗体。现已开展恶性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肉瘤等诸多晚期肿瘤适应症逾15个临床试验。 一位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恒瑞医药的PD-1审批也快了。“2019年,国产版的PD-1有望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已有超过20个国产PD-1/L1单抗向监管部门提交了临床或注册申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赛道竞争已经很激烈。 价格已有天花板? 在国产PD-1即将上市之际,其价格也引起市场关注。 在此之前,百时美施贵宝的PD-1药物首个在中国获批,其建议零售价显著低于海外市场。此后,默沙东公司公布旗下PD-1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达”,以下简称K药)在中国内地的售价和患者援助计划。据媒体报道,K药100mg/4ml的规格为17918元,每年的费用约为30万人民币左右。据了解,同一规格的K药在美国售价为33000元、中国香港为26200元;此外,对于低收入黑色素瘤患者,有买三赠三的赠药政策,一年费用只有16万元人民币,低保的黑色素瘤患者可免费使用24个月。 上海医药公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与默沙东中国就PD-1重磅新药可瑞达(Keytruda)签署产品战略合作协议,将目前中国国内上市的两大PD-1新药的全国总代资格均收入囊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分销欧狄沃(Opdivo)销售收入为1.9亿元,分销可瑞达销售收入为1.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潜在的国产PD-1药物的出现,让默沙东、施贵宝不约而同地拉低了PD-1的“起步价”。 对此,瞿镕向记者表示,外企降价销售,就是为了快速抢占国内市场,挤压后面获批上市公司的空间,但是目前PD-1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短期内应该是大家都有发展机会,难以形成一两家绝对垄断地位。 商业化引关注 PD-1作为抗癌明星药,耗费了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 君实生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35亿元,当期研发费用为3.49亿元。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0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17亿元,当期研发支出金额为2.67亿元。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4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5万元,当期,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18亿元。 君实生物表示,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是一种全新抗肿瘤治疗理念,目前国内尚未普及。由于肿瘤患者和医生对单抗药物安全性和疗效还缺乏了解,因此,潜在肿瘤患者和医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标准疗法;其次,由于免疫疗法昂贵的治疗费用,肿瘤患者可能选择放弃免疫疗法而使用传统疗法。因此,药品上市存推广风险。 在瞿镕看来,君实生物的商业化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自身销售体系的建设。这是公司第一个产品上市销售,整体的销售体系需要磨合,而且进入医院销售的环节众多,需要一个过程;第二是外资药的竞争压力,目前两个进口产品以美国一半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企业压力很大,既要比进口更低,又要保留足够的市场费用和利润空间。”瞿镕认为,更大的挑战应该是来自于后面很快要批准的同行,比如恒瑞医药等老牌企业,这些公司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肿瘤领域的销售体系。 未来,君实生物能否靠PD-1打赢业绩翻身仗,本报将持续关注。[详情]

君实生物PD-1可望获批上市 与跨国药企同台竞技
君实生物PD-1可望获批上市 与跨国药企同台竞技

  12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新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JS001)审评进度,该药物已经进入“在审批”,药物申请适应症为经治的黑色素瘤患者,特瑞普利单抗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抗体。上海某中型券商医药生物分析师12月5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药生物制药市场还没有饱和。从新兴行业角度来看,有新产品进入市场有利于开发新兴市场。目前来看,形成竞争地步不至于过于激烈,主要因为生物制药尚处于新兴市场阶段。对于国产替代产品来说,只要位于第一梯队都有争夺市场机会。患者和医生接受新药也需要一个过程,对比传统化药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此前,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简称“O药”)和默沙东的Keytruda(简称“K药”)已经以全球最低价格在我国上市。根据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报显示,虽然进入中国市场仅1个月,O药销售收入达1.9亿元;K药进入中国仅2个月,销售收入达1.5亿元。不同于传统化学制药,在生物制药企业,中国企业与跨国药企同台竞技,扎堆布局PD-1/PD-L1品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申请的PD-1/PD-L1药物已有20余种。因此对跨国药企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和默沙东公司的K药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进入第一梯队竞争从进度上看,除了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也是领跑企业。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已“在审批”,其他三家的办理状态为“在审评审批中(在药审中心)”。此外,这4款产品中的3款,早在今年4月也已经进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拟纳入优先审评的名单。预计在君实生物之后,其他国产PD-1/PD-L1产品也将陆续上市。而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药品冲击下,O药、K药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将迎来国产替代企业的冲击,未来国内超400亿元市场的格局或将被重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对记者表示,此次特瑞普利单抗的成功开发,表明君实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抗体药物研发的技术体系,今后它可以研发出其他有市场需求的疾病治疗抗体药物。以往我国抗体药物以仿制为主,仿制的抗体参照国外原研药企的程序做。研发新抗体需突破抗体库构建、高亲和性抗体筛选、候选抗体获取、抗体人源化、生产工艺研发、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今年年初,针对PD-1/PD-L1,CDE还发布了《抗PD-1/PD-L1单抗品种申报上市的资料数据基本要求》,允许企业以ORR的替代终点提交上市申请,允许企业以滚动申请形式分阶段提交临床数据,这也预示着,大批本土PD-1/PD-L1也将很快加入到市场争夺战中。而未来的竞争除了价格以外,企业的综合实力,涵盖销售能力、临床试验布局、现金流、对终端的把控能力等都将成为关键。另一方面,新药研发的周期长,对于差异化的研发,布局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挑战。目前来看,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发从单药时代走向联合治疗。和PD-1/PD-L1的联合治疗选择很多,全球在进行的临床研究近800项,如何在庞大的临床研究数据中,找出对其研发免疫治疗抗体开发具有真正参考价值的药物组合,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针对目前参与PD-1竞争的企业来看,第一阶梯的几家企业也各有优势。恒瑞的优势在于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品管线。因此,恒瑞是开展PD-1相关临床试验和探索联合用药最多的企业,恒瑞的另一款PD-L1单抗也已经通过审批审查,凭借在中国肿瘤用药市场的深厚积淀,恒瑞的PD-1产品一旦上市将快速放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恒瑞的SH-1210存在其他PD-1单抗没有的血管瘤副作用,恒瑞在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评估。信达生物的优势在于产品显著的临床疗效。在针对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信达的IBI308的疾病控制率相对O药和K药存在明显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信达此前火速通过临床实验阶段,比君实提前提交上市申请。但信达曾经撤回上市申请,补充资料重新申报。百济神州采取肿瘤免疫抑制剂与靶向疗法结合,在协同治疗方面存在更强的组合优势。同时,百济神州与新基在免疫肿瘤领域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展多项关键性临床试验,百济神州也是海外进展最快的PD-1单抗药物,但国内的推进进度略落后于其他企业。国产的四家企业中,恒瑞、信达、百济神州提交的首个适应症都是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君实是黑色素瘤,上市初期将与K药共同争夺市场。而君实生物在公转书披露预计 2020 年和 2022 年将各有一个新药PD-1品种上市,届时公司将以药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冯辉此前表示,差异化研发的基础在于要有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免疫治疗的本质和自身产品的特性,包括临床前的探索和临床试验的设计,是一脉相承的连续关系。对药物的理解,也是随着临床前和临床数据的不断丰富而加深的。产品的研发计划需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证据和市场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调整。国产药有价格优势此前,百时美施贵宝公布O药建议零售价:大规格(100mg/10ml)9260元/支;小规格(40mg/4ml)4591元/支。这个价格约为美国的一半,几乎是全球最低价。默沙东K药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为100mg/4ml 17918元,仅为美国售价(折合人民币33000元)的54.48%。在鼓励药械创新、国家谈判以及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倒逼之下,进口药品在我国正在处于降价及临床替代阶段。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业务运营副总裁尚立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Opdivo和Keytruda在中国定价已经很低,这与中国有打破技术垄断密不可分。但我们不认为价格战会持续下去。第一有成本问题,第二更关键的是其全球定位的考虑。如果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定价明显低于它在欧美的定价,他们再继续降低价格,存在欧美消费者告他们价格歧视的风险。对跨国药企来说,目前看来,其欧美的市场仍远大于国内市场。”基于此,跨国药企降低药价对其利润和财务表现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所以说这就是我们中国药企的优势,因为我们天生的定价就比它们低,哪怕它们现在已经降了一半,我们应该仍然是低一些,从价格战而言,中国药企独具优势。”尚立斌补充道。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赛道上,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上市时间差距并不一定会拉开很大,审批绿色通道之下,国内外药企在此领域有望同台竞技,国产品牌能否通过性价比取得优势成为关键。(编辑:周开平)  (本文来自于21经济网)[详情]

君实生物今起预路演 拟筹最多39亿元
君实生物今起预路演 拟筹最多39亿元

  新浪港股讯 香港经济日报综合外电报道,于新三板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上海君实生物今日开始预路演,计划集资最多5亿美元(约39亿港元)。 承销团文件显示,该公司计划将集资所得约65%用作候选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25%用作药业投资及收购;余下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用途。 君实生物于2012年成立,产品管线包括13项在研生物药品,包括7项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两项代谢疾病在研药品、3项针对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品及一项治疗神经性疾病药品。 港交所今年4月与营运新三板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允许符合香港上市条件的企业不用从新三板退市,便可来港发行新股。[详情]

君实生物、成大生物“3+H”获批,分析建议摒弃跨市套利思维
君实生物、成大生物“3+H”获批,分析建议摒弃跨市套利思维

  君实生物、成大生物“3+H”获批,分析建议摒弃跨市套利思维 上周,新三板创新层做市企业、生物科技公司君实生物(833330.OC)、成大生物(831550.OC)H股发行先后获证监会核准,有望成为首批新三板、港交所两地上市企业。今年初,香港联交所率先改革,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引起境内生物科技企业的强烈关注。在“3+H”的机制下,新三板企业可以不必摘牌就在港交所上市,免去了高昂的私有化成本。不过,分析人士指出,港交所具有明显的机构市特点,企业家和投资人都要摒弃跨市场套利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是凤毛麟角的稀缺标的,企业可能需要较高的分红水平才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关注。首批“3+H”企业获批11月21日和23日,新三板创新层做市企业、生物科技公司君实生物、成大生物先后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批复,可在香港上市并发行H股。两家公司分别获准发行2.3亿股和1.43亿股H股。这两家公司有望年底登陆港股,成为自今年4月全国股转公司和香港联交所签约“3+H”机制后首批赴港IPO的新三板企业。在两地挂牌机制下,新三板企业不用摘牌,就能寻求港股上市。君实生物、成大生物都是新三板上行业龙头股,市值能排进做市板块前十名。其中,君实生物是一家抗癌药自主研发企业,主营单克隆抗体药物。财报显示,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5800万元、1.35亿元、3.1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君实生物再亏4.35亿元,成为新三板创新层的“亏损王”。不过,市场对君实生物的前景十分看好,公司挂牌新三板不到三年里,已经实施七轮定向增发,一共募集资金14.6亿元,此外发行了一只2亿元规模的双创债(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股转公司曾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特征,在研发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无盈利,盈利之后企业将出现非线性爆发性增长,其高风险高回报特性决定了主要依赖股权融资。”在二级市场上,君实生物股价也不断攀升,今年5月停牌前总市值达129亿元,位居新三板做市板块第三。公司目前有股东271户,乐普医疗(300003.SZ)还是公司第九大股东,持有3.6%的股权。成大生物是辽宁成大(600739.SH)的控股子公司,辽宁成大持有挂牌公司60.5%的股权。成大生物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商,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分别盈利5.5亿元和5.2亿元,同比增长21%和12%。成大生物在新三板上只有一轮2.6亿元的定增融资,但公司股票交易非常活跃,股东超过1300户。成大生物此前两次释放发行H股进展消息后,股价都出现暴涨。截至11月23日收盘,公司股价收跌0.36%,报收于13.96元。此外,创新药企业泽生科技(871392.OC)也公布了发行H股的方案。除了生物医药板块,赛特斯(832800.OC)、盛世大联(831566.OC)等都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而华图教育、新东方在线、亿邦国际等则选择先从新三板摘牌再登陆港股。摒弃跨市场套利思维“投资人并不关心我们是IPO、去美股还是去港股,他们更关心退出路径有没有保障。”一家市值排名靠前的新三板医药企业董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投资人对于新三板的退出路径,顾虑非常大。”今年2月,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允许未股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不同权机构公司在港交所挂牌。在新三板流动性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港交所率先改革激发了境内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仁会生物(830931.OC)董事长桑会庆对第一财经财经记者表示,香港上市能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而“3+H”政策对已在新三板挂牌的生物科技非常有利,因为如果要从新三板摘牌,就面临巨大的私有化成本。“在创新药领域,我们的竞争对手基本上都是国际医药巨头、世界500强企业,如果公司要坚持走下去,必须走能够国际化融资的道路,引进一些国际人才,也引进国际资本。”桑会庆表示。据安信证券研报,以港交所生物科技企业上市15亿港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的市值门槛,目前符合条件的新三板亏损生物科技企业共有6家。“目前A股市场还不能接受亏损企业,因此,去香港上市是创新药研发企业更优的选择。而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AB股制度,也适用于股权稀释程度已经比较大的企业创始人。”北拓资本董事长朱正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过,在申万宏源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刘靖看来,香港市场是理性的机构市场,最终估值由企业的基本面决定,企业家和投资人都要摒弃跨市场套利的思维方式,将关注点放在价值创造上。关于去香港上市能不能很快融到资金,当代置业首席投资官吕晓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香港是典型的“一九”市场,即90%的资金在10%的股票里面,具有明显的机构市场特点,机构无暇顾及业绩规模较小或者成长性不足的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在新三板和一级市场上都融不到资,那么去港股能否顺利融资是存在疑问的。”吕晓彤称。开源证券股转业务总部融资并购部总经理关伟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港交所的融资效率、审核效率的确比较高,但是香港市场流动性的偏好较强,如果说不是凤毛麟角稀缺标的,企业就要有比较高的分红水平才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责编:黄向东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本文来自于第一财经)[详情]

核准君实生物发行外资股 证监会批复首单新三板+H股
核准君实生物发行外资股 证监会批复首单新三板+H股

  证监会批复首单“新三板+H股” 核准君实生物新发行不超过2.31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可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显示,君实生物已有代码“H2271.HK”。 11月2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君实生物披露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11月2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证监会核准公司新发行不超过2.31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可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这意味着,君实生物有望成为自今年4月21日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首家正式发行H股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如若最终成行,其也将成为股转公司推出“新三板+H股”政策红利后的首个成果。 多家新三板企业向联交所递交申请 今年4月21日,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证监会、北京市金融局及中国结算相关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欢迎对方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挂牌/上市的申请。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不设前置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 从5月19日董事会决议通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方案”的议案,至11月21日获证监会批复,君实生物赴港上市的努力已至第186天。 公告称,本次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联交所的最终批准,而君实生物已于8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8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显示,君实生物已有代码“H2271.HK”。 除君实生物外,成大生物、赛特斯、泽生科技、盛世大联等四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 三年融资约16亿目前仍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其2015年-2017年及2018年1-9月营收分别为289万元、584万元、5450万元及199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7万元、-1.35亿元、-3.17亿元、-4.35亿元。 对于持续亏损,君实生物在半年报中曾表示,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新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8-13年时间,其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公司存在短期不能盈利的风险。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2018年1-6月,君实生物研发支出合计分别为5230万元、1.18亿元、2.67亿元和2.18亿元。 自2016年8月变更为做市交易后,君实生物交易活跃,目前共有5家做市商为其做市,截至今年5月30日停牌前,君实生物报收21.41元/股,市值约128.76亿元,2018年三季报显示,君实生物共有271户股东。 除二级市场活跃外,据不完全统计,君实生物自2016年以来,合计完成6次定增,合计融资约16亿元,认购方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上海檀英投资合伙企业、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厦门市高鑫泓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8年半年报显示,君实生物共有13个大分子药物投入研发,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疾病等领域,其中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JS001,是其近商业阶段的在研药品,现已开展恶性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肉瘤等诸多晚期肿瘤适应症逾约15个临床试验。 三季报显示,父子熊凤祥、熊俊分别直接持有君实生物股份9.74%和8.37%,2017年12月,其与持股7.25%的苏州瑞源盛本生物医药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熊凤祥和熊俊为公司共同的实际控制人。 新京报记者 肖玮[详情]

君实生物H股发行获证监会批复 首单“三+H”落地在即
君实生物H股发行获证监会批复 首单“三+H”落地在即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高萍)君实生物(833330)H股发行有了最新进展。11月22日晚间,君实生物披露了最新停牌进展公告,而在前一日公司公告称,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这也意味着,首单“三+H”落地在即。 公告显示,11月21日,君实生物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根据该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新发行不超过2.31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公司可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上市。 君实生物称,本次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联交所的最终批准,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进展情况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了解,君实生物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于2015年8月13日在新三板挂牌,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4.35亿元,同比下滑88.89%。[详情]

证监会批复首单“新三板+H股” 君实生物赴港发行
证监会批复首单“新三板+H股” 君实生物赴港发行

  证监会批复首单“新三板+H股” 君实生物赴港发行 新京报讯(记者 肖玮)11月2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君实生物披露公告称,公司于 2018 年 11 月21 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证监会核准公司新发行不超过 2.31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可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君实生物有望成为自今年4月21日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首家正式发行H股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如若最终成行,其也将成为股转公司推出“新三板+H股”政策红利后的首个成果。 从5月19日董事会决议通过“发行 H 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方案”的议案,至昨日获证监会批复,君实生物赴港上市的努力已行至第186天。 公告称,本次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联交所的最终批准,而君实生物已于8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 8 月 6 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显示,君实生物已有港股证券代码“H2271.HK”。 除君实生物外,成大生物、赛特斯、泽生科技、盛世大联等四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 今年4月21日,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交易所”)在北京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证监会、北京市金融局及中国结算相关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欢迎对方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挂牌/上市的申请。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不设前置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其2015年-2017年及2018年1-9月营收分别为289万元、584万元、5450万元及199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7万元、-1.35亿元、-3.17亿元、-4.35亿元。 对于持续亏损,君实生物在半年报中曾表示,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新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 8~13 年时间,期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公司存在短期不能盈利的风险。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2018年1-6月,君实生物研发支出合计分别为5230万元、1.18亿元、2.67亿元和2.18亿元。 自2016年8月变更为做市交易后,君实生物交易活跃,目前共有5家做市商为其做市,截至今年5月30日停牌前,君实生物报收21.41元/股,市值约128.76亿元,2018年三季报显示,君实生物共有271户股东。 除二级市场活跃外,据不完全统计,君实生物自2016年以来,合计完成6次定增,合计融资约16亿元,认购方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上海檀英投资合伙企业、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厦门市高鑫泓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8年半年报显示,君实生物共有 13 个大分子药物投入研发,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疾病等领域,其中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JS001,是其近商业阶段的在研药品,现已开展恶性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肉瘤等诸多晚期肿瘤适应症逾 15 个临床试验。 三季报显示,父子熊凤祥、熊俊分别直接持有君实生物股份9.74%和8.37%,2017年12月,其与持股7.25%的苏州瑞源盛本生物医药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熊凤祥和熊俊为公司共同的实际控制人。 新京报记者 肖玮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李铭[详情]

君实生物拟赴港上市:28个月亏6亿 至今未有产品上市
君实生物拟赴港上市:28个月亏6亿 至今未有产品上市

  来源:挖贝网   11月12日消息,新三板挂牌公司君实生物(833330)拟赴港上市,近期提交了聆讯资料。挖贝网注意到,2016年至今年4月,公司持续亏损,共亏6亿。成立6年,公司尚未有产品上市。 新三板独角兽 挂牌3年融资18亿 今年4月,港交所发布了新上市制度,允许未达财务要求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新规发布后,歌礼制药、信达生物等生物科技企业纷纷奔赴港股。新三板公司君实生物同样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型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等,主要针对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治疗方面。 2015年8月,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挂牌至今,公司共进行了7次定增,募资18亿元,投资者包括高领资本等知名机构。公司总市值达129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 28个月亏6亿 至今未有产品上市 高市值不代表高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75.7万、114.8万,今年1至4月,营收为0。2016年至今年4月的28个月中,公司共亏损6.08亿元。 君实生物近年业绩(挖贝网wabei.cn配图) 目前,君实生物正处于投入期,PD-1、TNF-α等多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研发费用高昂。2016年至今年4月,公司研发费用共计5.19亿元,是同期营收规模的106倍。 公司表示,目前收入主要来自于收费服务合约所赚取的咨询和研究服务收入,目前还没有产品上市。[详情]

君实生物赴港上市:IPO新政首年医药公司补血达200亿
君实生物赴港上市:IPO新政首年医药公司补血达200亿

  面包财经 爱读财报的面包君 港股上市新规吸引了不少生物医药企业赴港IPO。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港交所发布了新修订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允许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 根据相关文件,生物科技企业在港股IPO的门槛大幅降低,只要满足产品受主管当局规管、已通过临床一期实验且获准开始二期或其后阶段的试验、最少一名资深投资者做出相当数额的投资这三条,即可界定为适合上市。 新规发布之后,生物科技类公司迅速行动,到10月底,已经有四家公司成功在港股IPO,融资总额超过150亿港元。 另外还有一众公司在近期提交了聆讯资料集,包括:君实生物、盟科医药等,根据各家聆讯资料集披露的信息估算,如果能够在年内完成发行,今年根据上市新规在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募资总额可能会超过200亿港元大关。 今天主要解读其中的君实生物。先回溯一下已经上市的四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场融资情况与市场表现。 新规半年:亏损生物医药公司扎堆赴港上市  到目前为止,新政实施了六个多月,已经有4家生物科技企业获准在港交所上市,分别是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以及信达生物。 上市的这四家企业去年均录得亏损,其中的百济神州亏损最大,达到0.96亿美金,但募资金额都不小,总额超过150亿港元。首家上市的歌礼制药募资约31.38亿港元,募资金额最小的华领医药金额也接近9亿港元,募资金额最高的百济神州高达70.85亿港元。 不过,已经渡过股价稳定期的几家公司,股价表现均不佳,其中歌礼制药至今跌幅已达50%,百济神州跌幅超过了20%。虽然信达生物表现较强,但由于公司上市还不到10个交易日,未来还需观察。 君实生物此前已经提交了聆讯资料,或许不久就会成为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一名新兵。与已经上市的四家公司相比,君实生物有不少共同点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其中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此前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目前仍处于亏损之中。 研发“烧钱”:两年亏损4.53亿,亟待融资补血  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主营创新药的发现、研发、临床研究以及商业化,目前的核心研究领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2015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同年重磅药物JS001通过了关于开展新药临床研究的申请,目前该药已经处于新药注册受理阶段。 目前,公司还没有重磅产品上市,收入规模较小。但是,随着研发推进,公司需要大额的研发、行政等支出,公司业绩持续亏损。 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22亿和2.75亿,亏损额分别为1.32亿元及3.21亿元,合计4.53亿。截至2018年4月底,公司研发开支达到了1.22亿,同比去年大增96.77%,期内亏损约1.59亿元。 高强度的研发支出,资金从什么地方来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公司披露上市聆讯资料集的日期,公司已进行了五轮股票发行,募资总额达12.68亿。同时,公司还在今年2月份发行了金额为2亿人民币的可换股债券,年利率达到了10.35%。 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账上的其他金融资产和银行结余及现金的总额为4.76亿。按照公司2017年研发支出2.75亿测算,还可以满足公司约21个月的研发费用。如果公司上市募资成功,资金压力将大为缓解。 在研管线丰富,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耗费巨资所打造的研发管线究竟如何? 截至递交聆讯资料集的日期,公司的核心管线包括13项在研生物药品,其中肿瘤领域占据7项,其他分别针对代谢疾病、自身免疫以及神经性疾病。4项在研药品获得了C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临床申请,其中的一项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下图为公司的生物药研发进度: 以公司进度最快的JS001为例,该药是一款针对检查点抑制剂PD-1的免疫疗法药物,目前针对黑色素瘤2线治疗的临床进度最快。此外,公司针对该药正在开展的适应症还包括鼻咽癌、胃癌以及食管癌等。 全球来看,目前只上市了两种PD-1抑制剂以及三种PD-L1抑制剂,前者分别为默克的Keytruda以及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俗称OK药),Opdivo和Keytruda这两款药物分别在今年6月和7月获批国内上市。 根据聆讯资料,全球PD-1及PD-L1抑制剂销售额从2015年的16亿美金上升到了2017年时的101亿美金,复合增速达到了154.2%,预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3%,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789亿美元。 根据聆讯资料,国内PD-1及PD-L1抑制剂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PD-1及PD-L1抑制剂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18年至2022年期间以534.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2年的374亿人民币。 在国内药企中,君实为第一家获批PD-1药物国内临床实验的公司,目前进度领先。但是,由于PD-1药物巨大的市场空间,众多公司加入竞争。除了已经获批国内上市的两家国际药企,国内已经有三家公司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预计都将在2019年获批上市。  除了PD-1药物,公司目前临床进度领先的产品还包括JS002(PCSK9) 、UBP1211(TNF-α)以及UBP1213(BLyS),三者分别针对高胆固醇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销售能力或是短板  销售能力对医药公司也相当重要。但是从目前公司的人员构成来看,公司的销售能力不强。 截至2018年4月底,公司有347名员工,其中研发和生产的员工占比均超过30%。但是,公司的管理、行政与营销人员只有60人。 随着未来公司产品的不断获批上市,销售人员的数量难免会捉襟见肘。若相关竞品均能实现上市,未来与公司PD-1产品同台竞争将是恒瑞医药这样的国内大药企,而后者拥有成熟的销售团队。 根据公司公开资料,公司针对这一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一是增加销售人员的招募,二是寻找外部第三方进行销售合作。但是,通过第三方的销售合作难免会降低公司的主动权以及减少公司从该类药品中所能获取的收入。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那么,生物药市场到底有多大? 4000亿美元生物药市场:谁会拔得头筹? 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为亏损的生物科技医药公司开设“特殊通道”,实际上也是在押注于生物制药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 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 根据君实生物的聆讯资料集显示,2017年全球十大畅销药物中,八种为生物药,其销售总额达到了678亿美金,占所有十大畅销药物总收入的82.5%。同时,公司报告还预计2017年至2022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从2402亿美金上升到4040亿美金,复合增速达到11%。 公司资料显示,中国的生物药市场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速更快,预计整体规模将从2017年时的2185亿人民币上升到2022年的4785亿人民币,复合增速达到17%。 生物药市场规模庞大且仍在快速增长,而国内生物企业在政策、资本的加持下近年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生物科技企业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研发、设备投入,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能获得持续补血或率先实现盈利的企业更具优势。 生物制药是个水大鱼大同时又风高浪急的市场,一旦重磅药占领市场有可能催生大牛股;但研发过程不仅耗费巨资,市场竞争也充满不确定性,一旦压错宝亦可能损失惨重。[详情]

生物科技类企业赴港狂欢 君实尝鲜新三板+H股
生物科技类企业赴港狂欢 君实尝鲜新三板+H股

  谷枫 (详情见21财经APP) 本报记者 谷枫 北京报道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全国股转系统”)与港交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107天后,首家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的“新三板+H股”企业终于出炉。 8月6日晚间,新三板挂牌企业君实生物(833330)在港交所披露了第一版招股说明书,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公司未商业化任何药物,因此未因出售药物产品获得任何收益。公司收入来源于根据收费服务合约提供咨询及研究服务。具体来看,2016年公司营收为380万元,到了2017年公司营收仅有110万元。 首家“3+H”企业出炉 两地交易所搭建了新三板+H股基本的制度框架之后,君实生物在5月22日首次公告了赴港计划,而为了赴港上市的计划,君实生物更是放弃了此前已经确定的规模在2.18亿元的定增融资。 首次公告后,君实生物赴港之旅异常顺利,7月11日公司再次公告表示,H股发行的申请被证监会受理,直到8月6日晚间第一版招股说明书披露,这也意味着港股已经基本上走完了赴港发行H股的绝大部分流程,这一过程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君实生物此次可以算是进入了快车道,因为新三板+H股这一模式,企业不用摘牌调整,只是按H股发行模板报材料就行,这大大缩减了时间成本。”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彭海8月7日对记者讲道。 作为对比,今年3月份在新三板摘牌的华图教育同样也是采用发行H股的方式登陆香港市场,但截至记者发稿,华图教育的赴港进展都没有向前太多。 一位接近君实生物项目组的人士8月7日则告诉记者:“因为港交所这一次针对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上市制度改革,君实生物已经早在筹划赴港上市的事宜,也和监管层有过一些沟通,这一时间早于港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签订合作,因此‘新三板+H股’框架正式确定后,君实生物通过这一通道赴港的路径如此顺利也并不意外。” 然而,君实生物此番突破并非意味着新三板+H股将具有规模效应。根据7月27日全国股转系统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除了君实生物外还有8家挂牌公司公告披露了将到港交所发行H股。 除了君实生物外,还没有其他企业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这也意味着其他企业距离赴港上市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目前证监会对赴港发行H股的企业已经由早先很严格的审核变为了流程很快的备案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可以无门槛顺利通过,因此如果连证监会申请都没有提交的话,企业赴港的不确定性还很大。”一位海通证券投行部的人士8月7日讲道。 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狂欢 正如上述所言,在其他行业新三板企业赴港发行H股尚未有进一步进展的情况下,此番君实生物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港交所完成第一版招股书披露,很难分析清楚究竟是因为“新三板+H股”通道的帮助还是其未盈利生物科技类企业的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君实生物在港交所披露第一版招股说明书的相关信息并未在全国股转系统披露,而整版说明书中也仅在股权架构端提及了公司内资股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交易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君实生物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的背后体现的是未盈利或收入生物科技类企业赴港上市的狂欢。 君实生物之前已经有8家同类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就在上周,8月3日首家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类企业歌礼制药-B(1627.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另外,就在全国股转系统曝出将和港交所合作推出“新三板+H股”之后,不少机构人士也认为这一框架下,新三板上多家生物科技类公司将是收益最多的一类企业。 “港交所此次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将允许符合一定要求但尚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新三板恰好有这样一批企业,这类企业也在蠢蠢欲动。因此最先和监管层沟通的就是几家生物科技类公司。”前述接近君实生物项目组的人士透露。 这样的背景结合各家“新三板+H股”企业的筹备情况来看,后续获得证监会许可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的新三板企业或仍在生物科技类企业中产生。 不过,生物科技类企业最终能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决定权在港交所手中,因此港交所也设置了一系列具体且复杂的条件,例如要求企业市值至少在15亿港元以上、上市前至少两个会计年度一直从事现有业务、管理层大致相同等。 记者也根据港交所设置的门槛,在聚集了较多生物科技类企业的新三板市场进行了初步的筛选,最终符合要求的企业不超过5家。 (编辑:罗诺)[详情]

三+H首单落地:君实生物递交上市申请 最快11月上市
三+H首单落地:君实生物递交上市申请 最快11月上市

  “三+H”首单落地!君实生物递交上市申请,最快11月上市 来源:读懂新三板 原创: 读懂君  昨日,新三板公司君实生物,在港交所官网披露了招股说明书。这是今年4月份全国股转公司与港交所签订备忘录后,首家以“三+H”形式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的新三板公司。 从君实生物的赴港上市步伐来看,可谓神速。从披露上市计划到完成申请,仅2个月,按照正常的审核速度,君实生物最快将在11月份完成上市。 在股转公司推出“三+H”不到4个月时间,已有9家新三板公司公告拟以“三+H”形式赴港上市。除了君实生物外,成大生物赴港上市申请也已经被证监会受理。 下一个递交上市申请的,将会是谁呢? / 01 / 速度!从披露上市计划到完成申请,仅历时2个月 君实生物是一家以开发治疗性抗体为主的研发型高科技医药公司,2015年8月13日挂牌新三板。 君实生物目前为做市转让,市值高达129亿元,在做市企业中排名第三,是新三板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堪称新三板一哥。 不过由于主要产品仍在研发阶段,君实生物目前还处于持续高投入、巨额亏损状态。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1—4月,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了1.22亿元、2.75亿元和1.22亿元。而2016年—2018年1—4月分别亏损1.31亿元3.20亿和1.58亿元。 今年年初,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不盈利的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国内的创新药投资有了最佳退出路径,这也给君实生物港股上市开了口子。 在4月21日“三+H”政策落地之后,君实生物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港股上市事宜,6月6日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 到昨日披露招股书,仅历时两个月。一般来说,非三板公司要发行H股,从股改到完成港股上市申请的全部流程可能需要4个月左右时间。虽然“三+H”没有特殊通道,不过作为新三板公司,新三板公司去港股上市的便捷性还是显而易见。 一方面,新三板公司因为已经完成股改等前期工作,也就省去了尽调和股改的工作; 另一方面, 股转公司对申请发行H股的新三板公司不设前置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只要满足港交所上市要求,新三板公司可按现行相关规定申请发行H股,无需摘牌,股东人数超200人也不会造成影响。 / 02 / 递交申请只是开始,最快或11月份在港交所上市 昨日递交上市申请,只是君实生物发行H股工作的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需要面对港交所和中国证监会国际部的轮番反馈,君实生物在港交所上市最快可能需要等到11月份。 在披露招股书后,君实生物还需要完成港交所的三轮审核,回复香港联交所的提问。第一轮周期在4周左右;第二轮周期2—3周,除了问题反馈,还需要递交盈利预测和现金流量表;第三轮周期1—2周左右,此轮除了书面问题外,会有批量的口头问题。 接受港交所审核的同时,要进行证监会反馈意见回复,这是最为关键的。在审核过程中,证监会国际部通常会提出一至多轮反馈意见,保荐机构需要及时反馈,国际部认为反馈意见满足要求且相关整改措施到位后,才会出具正式的H股发行批复,也就是江湖人称“大路条”的东西,这之后才能接受上市聆讯。 一般来说,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的审批时间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君实生物在7月10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也就是说,君实生物最快也可能要在10月份得到证监会正式审批。 不过审批也是存在不确定性,今年3月就已经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的另一家新三板公司华图教育,至今还未完成上市聆讯。 在完成上市聆讯之后,接下来就是预路演、路演、定价、公开发售等多项工作,这期间又大概需要1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君实生物真正登陆港交所,最快也要等到11月份。 / 03 / ”三+H“大军已有9家,谁将下一个吃螃蟹? 对于君实生物这样的头部公司而言,“三+H”的推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扩充了其融资渠道。登陆港股后,将拥有境内外两地上市,可以更方便其进行资本运作和融资,又有利于塑造并提升其国际品牌形象。 事实上,赴港上市对部分新三板公司来说,是有真正需求的。由于之前尚无新三板挂牌同时在港交所上市的先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计划去港股上市的公司通常都选择从新三板摘牌。 早在2015年,凌志环保就拟定过发行H股并且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的方案,但由于缺乏政策、先例,同年9月,这一计划便搁置。 为了更好的服务新三板公司,股转公司在4月份推动“三+H”落地。距今近4个月时间,已有9家新三板公司公告拟以“三+H”的形式赴港上市。除了君实生物外,成大生物也已经被证监会受理。 盛世大联、中国康富、寰烁股份、新眼光、九生堂、易销科技和赛特斯等7家公司已经披露了赴港上市计划,不过还都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若君实生物成功实现港股上市、两地融资,无论是对新三板、港交所,还是公司本身,都应是“三赢”的局面。 对后续想要赴港上市的新三板公司,也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详情]

君实生物赴港IPO:1-4月无营收亏损1.58亿 靠融资维持
君实生物赴港IPO:1-4月无营收亏损1.58亿 靠融资维持

  新浪财经讯 8月6日,于新三板挂牌的君实生物递交港股IPO招股书,这是自今年4月股转公司与港交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新三板+H”两地上市机制后,第一家实现落地的企业,招股书显示,此次君实生物港股上市,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中金也是公司在新三板的主办券商。 作为一家创新药研发公司,君实生物目前并没有已经上市的产品,今年前四个月甚至无营业收入,连年亏损,面对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只能依赖不断的融资来维持,截至5月30日停牌,君实生物股价报21.41元,总市值已有129亿元,只是此番登陆港股,能否获得港股投资者认可仍待考验,毕竟同为未盈利医药股,于近期赴港上市的歌礼制药股价已较发行价跌去16.14%。 押宝PD-1 连续亏损靠融资维持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于2015年8月挂牌新三板,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君实生物共有13项在研生物药品:七项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两项代谢疾病在研药品、三项针对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品及一项治疗神经性疾病药品。 公司产品  根据招股书披露,君实生物四项在研药品已获得CDA的IND批准,其中核心产品JS001(特瑞普利单抗)是中国公司研发的首个向CDA提交IND申请和NDA的抗PD-1单克隆抗体。目前已开展包括黑色素瘤、鼻咽癌、胃癌等在内的逾15个适应症临床试验。 招股书显示,君实生物目前并未商业化任何药物,因此没有因出售药物产品录得任何收入,目前公司的收入来源于根据收费服务合约所赚取咨询及研究服务收入。 具体来看,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4月,分别实现营收375.7万元、114.8万元、0元,同期分别亏损1.31亿元、3.21亿元和1.58亿元。 公司业绩 2016年、2017年及截至2018年1-4月,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和1.22亿元。除研发投入外,生产基地建设同样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君实生物已有吴江产业化基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目前正进行技术升级,上海临港产业化基地已投入建设。 连续亏损,君实生物只能依靠不断的融资来维持巨额的研发投入,自其挂牌新三板之后,前后共完成了7轮定增,合计募资金额超18亿元。今年4月,君实生物拟再开启一轮2.18亿元的定增,高瓴资本计划参与认购,一个月后公司公告称,综合考虑公司未来资本运作安排,决定终止此次定增。 连续的融资,君实生物实控人熊凤祥直接持股比例由上市初的24.9%降至最新的9.74%,目前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珠海高瓴天成基金持股比例4.19%,为第七大股东,A股上市公司乐普医疗持股3.66%,为第十大股东。 此外,君实生物还通过发行双创可转债的方式募资,今年2月,公司完成双创可转债发行,实际募资2亿元,票面利率10.35%。 头顶着创新药光环,在新三板做市指数持续下挫的背景下,君实生物却走出独立行情,其2016年8月18日转为做市至今,股价已经翻倍,市值达129亿元。股东也从上市之初的28户,增长至223户。 国外巨头已进入国内市场 君实生物首款产品或2019年上市 资料显示,不同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PD-1免疫疗法就是通过药物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PD-1/PD-L1 全球年度销售额于2017年达101亿美元,预计将于 2030 年于全球及中国市场销售额分别达到789亿美元及151亿美元。 广阔的市场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公司参与 ,根据安信证券研究报告,目前全球已经上市五款PD-(L)1单抗产品,分别为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O药)、默沙东的Keytruda(K药)、罗氏的Tecentriq、阿斯利康的Imfinzi、以及及辉瑞及默克联合开发的Bavencio,其中,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 和默沙东的Keytruda 销售额位居前列,分别为49.5亿美元、38.1亿美元。排名第3罗氏Tecentriq2017年销售额仅约5亿美元。 目前,O药和K药分别在今年的6月以及7月获得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许可,正式进入我国市场。 除国外巨头,国内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等公司也已布局PD-1领域,其中恒瑞医药PD-1单抗产品,去年4月进入III期临床,今年4月,公司公告该产品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名单。 君实生物称,公司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开展旨在获得额外海外监管许可的全球大规模关键临床试验,以推出JS001,并在招股书中预计,2019年及2020年商业推出JS001及UBP1211,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要营收来源。[详情]

未盈利、无收入的君实生物 你好意思来港股吗?
未盈利、无收入的君实生物 你好意思来港股吗?

  本想在无心看盘日子,准备好好读段子。奈何港交所的《上市新规》大门一开,骡子、马儿一股脑地涌进,就好像当年最后一批偷渡者那般,只要迟到半秒钟到警署,却已然失去了“香港身份”的机会。 这不,智通财经刚要关机走人,披露易顷刻弹出三家递表公司,其中最让人惊讶的便是新三板企业——君实生物。要知道,该公司相比那些老牌生物科技企业,实在是太年轻了,仅仅只有5年半的历史。且业绩一栏,常年靠资本续命,以至于2018年既无利润,也没收入。 就是这样一家初看像“骗子”的公司,却敢撩港股的“小姐姐”,似乎“圈钱”的意图过于明显。当然,反过来说,港交所(00388)敢让他直面投资者,说明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细说这两把双子,就还得从近期“霸屏”的PD-1说起。 神药PD-1,3年过百亿美元 至于何为PD-1,智通财经曾花费大量篇幅做过科普,即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新药。不同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PD-1抑制剂本身并不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癌,与之前炒的火热的“CAR-T”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4年,PD-1制剂被施贵宝、默沙东成功推出市场,前者商品名Opdivo,也就是O药,后者的商品名Keytruda,简称K药。二者均已登陆中国。 经过进一步临床试验,PD-1制剂还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肾癌、头颈癌、胃癌、肝癌、霍奇金淋巴瘤和MSI-H的实体瘤等均有明显疗效。 拿K药来说,最佳案例就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已经90多岁了,不幸得了黑色素瘤,而且转移到了脑子和肝上,属于极度高危的肿瘤患者。按照传统的治疗手段,可能没有太多时间了。不过,经过Keytruda+放疗,卡特奇迹般的治愈了,全身肿瘤消失。 适应症之广,和所有抗癌药物一样,PD-1也卖出了“高价钱、高规模”。 智通财经看到,从销售收入上看,PD-1/PD-L1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只用了3年时间就扩张到了超过100亿美元,增长极其迅猛。并且以PD-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核心治疗方案。预计2020年整个PD-1/PD-L1类药物市场需求将超过数百亿美元。 其中,卖的最好的当属 O药,2016年的消费额已达到 46 亿美元。巨额销售额背后也意味着该药物的“天价”:根据FDA在2016年9月批准修改后的给药方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240mg/次,每2周1次”给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O药240mg规格在美国的定价大约是6500美元,治疗1年的成本大约为16.9万美元,合计人民币100多万。 和O药一样,K药价格也不低,根据FDA在最新给药方案,以一个50kg、标准体重的病友为例,K药的用量是100mg,3周一次,每月的花费大约在3-4万元;O药的用药是150mg,2周一次,每月的花费大约在4-6万元左右。 费用只贵,自然企业们的业绩也异常殷实。 秒杀“国企”,但遭遇无利润、无收入尴尬 纵然O药与K药分别在今年的6月以及7月获得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许可,进入我国市场。但这依旧未能让那些布局PD-1的“国产商”们停下脚步,比如A股的恒瑞、8月8日便要敲响港股“第二上市”之锣的百济神州(06160)、以及君实生物。 智通财经翻看招股书,别看君实生物成立于2015年12月27日,但其是国内第一家就抗PD-1单克隆抗体向CDA提交IND申请和NDA的中国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就抗PCSK9单克隆抗体和抗BLyS单克隆抗体取得CDA的IND申请批准的中国公司。 从这一点,足以秒杀国内多家已从事PD-1项目的企业,毕竟大部分当前都仅处于BLA申请阶段。 地位超前,投入肯定在所难免。2016年、2017年及截至2018年4月30日止四个月,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2.75亿元和1.22亿元。 当然,投入也让其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管线。智通财经观察到,截止目前,君实生物已有包括13项在研生物药品:七项肿瘤免疫疗法在研药品、两项代谢疾病在研药品、三项针对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品及一项治疗神经性疾病药品,适用于多种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适应症。 有四项在研药品已获得CDA的IND批准,其中一项已提交NDA。除了上述临床阶段的四个在研生物药品外,公司的JS003为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已为其向CDA提交IND申请。目前还有八个在研生物药品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可能这些产品说起来都比较宽泛,举个简单案例,石药集团(01093)7月份宣布的新项目(JS001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在中国治疗乳腺癌)便是联合君实生物一起做的,前期就支付给了君实3000万元,总额最高有望达到1.5亿元。 只不过,让人可惜的是,这些产品目前还没有一个达到能商业化的标准。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出售药品而产生的收入。而2016年、2017年以及截至2018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分别确认的375.7万元、114.8万亿元、及0元则全是根据收费服务合约所赚取咨询及研究服务收入。 注意,2018年前四个月是零收入,且净利润亏损扩大至约1.59亿元,是不是刺激到不行。 敢来港股闯关,原来是有大佬撑腰 亏损这么多,竞品之多且随时面临“夭折”的风险,君实生物哪来的这么大能量启动港股上市计划,难道仅仅靠一个新三板的名头做支撑? 这或许就得从股东上找答案了。智通财经查看到,君实生物的老板为熊凤祥父子。目前熊凤祥直接持有内资股,相当约9.74%的已发行股本;熊俊持有股内资股,相当约8.37%的已发行股本,并且还因是上海宝盈的执行董事并直接持有其股本20%的权益。从股权比例上看,其父子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除了拥有君实生物外,熊俊还有一家名为江苏天人生命的公司,也就那家曾在上海众合医药登陆新三板时因涉嫌“同业竞争”而询问的公司:“请公司补充分析并披露公司与永卓博济、江苏天人生命药业、上海君实生物医药、武汉华鑫康源、无锡麦涛岚华等关联方是否存在同业竞争;请公司从产品或服务的用途、市场等方面分析并披露与前述关联方业务是否形成市场竞争。请主办券商和律师核查并发表意见。” 从这点来看,君实生物与上海众合医药、江苏天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前期的合规业务扶持自然是少不了的。 另外,上海檀英也投资了2亿元的2018年可换股债券(9.78%);高瓴也拿到了5.11%的股份,按上海檀英的股份推算,也是千万、亿级别的投入;深圳源本拿到1.72%的股份。 综上所述,从新三板杀到港交所,君实生物的潜力不容置疑,可就目前市场行情以及未盈利且无收入的尴尬,要想撩汉撩妹,恐怕也并非易事,毕竟港股并不完全是“人傻钱多”。(田宇轩/文)[详情]

君实生物急奔港股 试水“新三板+H”
君实生物急奔港股 试水“新三板+H”

  君实生物急奔港股 试水“新三板+H” 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深圳 距港交所IPO新政落地生效恰好满月,首批“叩门”的生物医药企业相继浮出水面。 近日,君实生物(833330.OC)的一纸公告,证实了其正谋求香港上市的传闻,成为继歌礼药业、成大生物之后又一家公开披露赴港上市计划的生物医药企业。 君实生物在公告中称,“为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司拟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据董事会决议公告,本次拟发行H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药物研发、境内外投资并购、推动境内外业务发展、一般公司用途等。 早在2015年8月,君实生物就已在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其在新三板上仍处于正常公开转让交易的状态。这意味着,君实生物将以“新三板+H股”的方式赴港IPO。 此前,新三板公司若要到港交所上市须先从新三板摘牌。就在上个月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转系统”)与港交所签约合作,推出“新三板+H股”的两地挂牌机制,明确了新三板公司可在不摘牌的情况下赴港上市,为新三板公司同时利用境内外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扫除了制度障碍。 对于拟募资金额以及未来是否会一直留在新三板等相关问题,君实生物总经理助理俞文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相关的细节事项还未确定,暂时不方便披露,形成决议后会进行公告。” 截至2018年5月25日收盘,君实生物报21.58元,总股本6.01亿元,总市值已有130亿元。 急奔港股 君实生物早有登陆资本市场之心。 作为一家研发型药企,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单抗)的研发与产业化。苦于持续高额的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君实生物一直没有实现盈利。 2015年8月,君实生物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最初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进行转让,主办券商为中金公司。 一年后,为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君实生物将转让方式由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转让,首批引入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海证券四大做市商为其提供做市报价服务。而后还有国泰君安、东北证券、长江证券陆续加入到其做市商队伍中。 头顶着“创新药”“PD-1”的光环,君实生物在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市场表现颇为活跃,连续三年入选创新层,不失为新三板的“明星股”。 仅从二级市场的交易来看,君实生物的股价自挂牌之初的4.38元到现在的21.58元,暴涨了近4倍。最高的时候,君实生物的市值达到1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1月15日股转系统推出交易制度改革,上线盘后大宗交易以来,君实生物多次登顶大宗交易成交额榜首。截至5月22日,君实生物共有26天发生盘后大宗交易,成交总额为8.09亿元,占据新三板盘后大宗交易总额的3.65%。 君实生物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今年年初,港交所推出了25年来最重要的上市制度改革,为尚无盈利或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开设IPO通道,大力招揽生物医药“独角兽”。 港交所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将形成虹吸效应。为将优质企业留在新三板上,股转系统与港交所达成了合作,进一步明确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的制度安排。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就在股转系统与港交所在北京签约的当日,君实生物副总经理顾娟红和董秘陈英格两人作为挂牌公司代表,出席了当天的签约仪式。市场上对于其谋求赴港上市的猜测自此传开。 随着港交所新政和“新三板+H股”的落地,不少生物医药企业传出拟赴港上市的传闻。 君实生物显得更为急切。新政落地不足一月,公司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关于转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多项议案,正式按下IPO的启动按钮。 5月22日,君实生物还同时发布了《关于终止股票发行方案的公告》,宣告终止正在进行的逾2亿元定增案。 事实上,君实生物4月10日刚刚公布了新一轮定增预案,拟向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与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熊俊定增募资2.18亿元。其中,高瓴二期基金拟认购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项定增预案已于5月18日获得证监会的受理。 “综合考虑公司未来资本运作安排,经与认购对象友好协商,拟决定终止本次股票发行。”君实生物在公告中表示。 “完成定增还需要一定时间,君实生物放弃此次定增可能是为了抢时间,加快上市的进度。可见其赴港上市的急切与决心。”上海某机构医药行业分析师张勇(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在此之前,君实生物曾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鉴于研发投入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长,“2018年筹集资金将是公司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公司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国海证券在5月17日宣布退出为君实生物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此举亦耐人寻味。 资料显示,国海证券为君实生物的首批做市商之一。2016年7月,国海证券通过定增获得库存股40万股,成本价仅为6元/股。而君实生物转为做市交易的一年多以来,股价已经翻番,且其二级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做市商并非无利可图。 在新三板上,不少拟IPO企业由于不想引入更多中小股东,降低二级市场活跃度而将转让方式由做市转让变更为竞价转让。而此番国海证券退出做市后,仍有6家做市商为君实生物提供做市报价服务。 对于未来在新三板上会采取何种交易方式,俞文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暂不方便透露”。 “烧钱”压力 被终止的2亿定增案并非君实的首次融资。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其公开转让说明书了解到,在挂牌新三板之前,君实生物曾进行3次增资,共计融资约1.5亿元。 而挂牌新三板之后,君实生物更是开启了疯狂“吸金”的模式。据统计,自2015挂牌以来,不到三年,君实生物共完成6次定增,累计融资额达16.18亿元。背后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华润深国投信托、上海檀英投资等机构。 除了股权融资,君实生物还用上了债权融资工具。去年股转系统刚刚推出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的制度,君实生物便在今年2月完成2亿元的双创可转债发行,票面利率10.35%。 频频融资的背后,与越来越大的“烧钱”压力不无关系。 从主营业务来看,君实生物专注于创新单抗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据公告披露,公司目前共有14个品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或临床试验阶段,主要覆盖肿瘤、心血管和骨质疏松等疾病领域。 直到目前,君实生物的所有产品均仍处于研发阶段,主要依靠一些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获得收入,公司整体尚未实现盈利,且亏损幅度正不断扩大。 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仅实现营收593万元,亏损1.36亿元。2017年,公司营收增至5450万元,亏损幅度急剧扩大至3.17亿元。而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亏损额已达到1.01亿元。 君实生物表示,亏损扩大主要因公司目前正处于投入期,新产品管线进一步扩大,多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所致。 过去几年里,君实生物已经将4个产品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JS001)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中最热门的抗PD-1单抗药物,也是首个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PD-1。 据悉,JS001针对黑色素瘤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于3月20日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有望在今年或明年获批上市。2018年1月,JS001获得美国FDA的临床批件,现已启动在美国的临床试验。此外,JS001针对肺癌、胃癌、鼻咽癌、淋巴癌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也已处于Ⅰ-Ⅲ期不同阶段。 除JS001之外,另一大重磅品种UPB1211(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进入临床Ⅲ期;针对PD-L1靶点的JS003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受理。 “临床试验从Ⅰ期到Ⅲ期,所需投入的费用大幅上升。”张勇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君实生物发展到这一阶段,多个产品已进入到临床阶段,后面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PD-1、TNF-α、PSK9、BLyS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近两年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陡增。据其年报披露,2015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5230万元,而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陡然攀升至1.18亿元、2.62亿元。 加快产业化 随着PD-1临近获批,君实生物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亦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抢占时间很重要。”俞文冰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君实生物最近的两轮融资方案中,募集资金用途均为JS001的临床研究项目和苏州吴江、上海临港两个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据俞文冰介绍,目前公司在吴江的产业化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基地建有3个500L规模的发酵罐,初期产能预计可以满足1万-2万病人的用量。 与此同时,总投资达8.5亿元的上海临港产业化基地亦在建设当中,一期产能包括12个2000L规模的发酵罐,预计能年产630kg单抗药物。 “PD-1的潜力巨大,同时竞争白热化,早一两年还是晚一两年,市场完全不同。”张勇表示,“君实生物抢时间IPO,也是为了PD-1能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目前为止,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的PD-1均已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同时被纳入了优先审评程序。未来PD-1的市场争夺战已不可避免。 与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的申报策略不同,君实生物选择从晚期黑色素瘤切入,以确保PD-1获批后能够在这一小肿瘤市场先行卡位。 眼下这一阶段似乎已经到了“开战”前的关键时期。从近期的管理层调整动作亦可略窥一二。 今年年初,君实生物从外资药企引进了两名高管,分别出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披露的信息显示,总经理李宁原为赛诺菲集团副总裁,亦曾在美国FDA任高级审评员、审评组长等职;副总经理顾娟红曾任阿斯利康中国/香港临床发展高级总监。 “两名高管都是来自跨国大药企,有丰富的研发和经营管理经验,他们的加盟能够弥补公司原来的短板,有利于公司业务的长足发展。”俞文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