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讲

张承惠:我国正迎来第二波金融不良资产高潮
张承惠:我国正迎来第二波金融不良资产高潮

新浪财经|2019年08月03日  15:06
洪艳蓉解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洪艳蓉解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新浪财经|2019年08月03日  16:36
新希望集团杨芳:化解不良资产的本质是时间换空间
新希望集团杨芳:化解不良资产的本质是时间换空间

新浪财经|2019年08月03日  17:05

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陈建明:客观独立是不良资产研究中心的原则之一
陈建明:客观独立是不良资产研究中心的原则之一

新浪财经|2019年08月03日  17:41

闭幕致辞

刘光超:绿法(国际)联盟将成立城市建设运营研究中心
刘光超:绿法(国际)联盟将成立城市建设运营研究中心

新浪财经|2019年08月03日  18:56

现场仪式

1/24

日程安排

  • 8月3日

  • 13:30-13:40

    主持人开场

    13:40-14:00

    开幕致辞
    王忠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14:00-15:15

    主旨演讲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洪艳蓉 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杨 芳 新希望集团首席财务官
    董裕平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部(研究院)副总经理

    15:15-15:40

    GLGA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
    GLGA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解读
    师光虎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5:40-16:10

    GLGA破产与不良资产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GLGA破产与不良资产研究中心院长聘任仪式

    16:20-17:20

    主题演讲
    薛若君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客户部处长
    张维春 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兼总裁
    杨天歌 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
    高佳卿 北京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
    邓燕彬 湖岸投资执行董事
    杨凯 宏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17:20-17:50

    圆桌讨论
    话题一:新监管形势下的银行不良资产发展趋势与压力创新化解之道
    话题二:AMC及AIC的不良资产投资发展瓶颈及创新合作模式
    话题三:国际资本与本土机构的合作共赢
    话题四:危困企业的债务重组与“重生”
    话题五:互联网+与中国不良资产的有机结合

    17:50-18:00

    闭幕致辞
    刘光超 绿法(国际)联盟理事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张维春:境外机构参与境内不良资产处置面临两大挑战
张维春:境外机构参与境内不良资产处置面临两大挑战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面对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大蛋糕,境外机构也纷纷参与到境内不良资产的处置中。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兼总裁张维春表示,“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法律体系的不一样,导致资金流动有一些现实问题。法律体系怎么融合可能是下一步挑战。还有一些汇率问题,跨境之后是用人民币,还是用美元等等,汇率的风险也是一个挑战。” 在谈及不良资产蓝皮书时,他表示:“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有时候非常好,但是如果来不及处理就病入膏肓,这个资产就真的不良,变得无法挽回。”所以我们要始终不懈的努力做不良资产的处置安排,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不良资产得到很好的保全。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现在很多境外机构也陆续参与到不良资产的市场中,这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张维春:内地的不良资产处置安排需要有一个出口,如果把内地看作一个大系统,不良资产在这个系统中自己消化。跟内地以外的机构也好,投资人也好,或者是资产管理平台有一个对接,这个出口就能够更好的把不良资产的处置,达到一定的满意的水平。 新浪财经:在未来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张维春:从市场来说,这肯定是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但是的确有很多问题。尤其是跨境的时候,一些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法律体系的不一样,导致资金流动有一些现实问题。法律体系怎么融合可能是下一步挑战。还有一些汇率问题,跨境之后是用人民币,还是用美元等等,汇率的风险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简单一想,这些明显的挑战风险都处在这里,尤其是法律体系互相找到共同点去对接,这是一个难题。 新浪财经:您觉得蓝皮书的发布,对于不良资产市场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维春:这个动作都是在推动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发展。不良资产从总量来说,市场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要始终不懈的努力做不良资产的处置安排,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不良资产得到很好的保全。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有时候非常好,但是如果来不及处理就病入膏肓,这个资产就真的不良,变得无法挽回。所以,我觉得做蓝皮书的推动非常有必要。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53
张承惠:市场化是不良资产最好的处置模式
张承惠:市场化是不良资产最好的处置模式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传统的“三打”(打包、打折、打官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早已经不适应当下的需求,多手段、多渠道处置方式已经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形式。涵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科技金融,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正在发挥作用,为不良资产经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和金融科技不一样,基本是合格资产在交易,如果制度上面没有一些调整,过去的优势比较难发挥,但是利用这个平台增加透明度,增加交易的流畅程度,增加信息的共享是没有问题。 在谈及未来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时,她认为还是市场化的趋势,市场的主体在不断的增加,60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各机构也会想出各种手段方法。她表示:“市场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置模式,像一个更加多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并存,各路神仙共同在这个市场上耕耘,这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不良资产的规模是在逐渐的上升,但是不良资产的资产包价格在下降,出现这样“量升价跌”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张承惠:这个跟竞争有关系,买的人多了,它的价格也在波动,这可能跟市场主体增加有关系。再一个原因可能在银监会取消禁止做通道业务,原来有很多资产管理公司做通道业务,最终的风险还是银行承担,这个时候价格就可以定得高一点。当资产管理公司自己承担风险的时候,宁可把价格砍得低一点,减轻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这可能是近期的主要原因。 新浪财经:未来的不良资产会是什么样发展的趋势? 张承惠:还是市场化的趋势,因为市场主体在不断的增加,60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大家都在比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所以我觉得会各显神通,想出各种方式来提高处置不良资产来提高价值,提高价值就挣钱了。 新浪财经:未来有没有更好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 张承惠:市场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置模式,像一个更加多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并存,各路神仙共同在这个市场上耕耘,这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 新浪财经:金融科技在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上,会有什么样的优势? 张承惠:金融科技本身的特点,首先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传输的效率,交易的效率。我觉得利用金融科技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处置的效率。因为在金融科技的平台上,平常展示资产,展示资产包的内涵,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这个市场交易。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科技和新的模式。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已经被实践证明,蚂蚁金服下面的互联网银行,在做小额信贷的时候,可以解决大银行的问题,降低信息交换和交易的成本,这是金融科技带来的特点。这种特性运用到不良资产的交易上,当然还需要配套,让原来不了解这个市场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金融科技是一定的普惠性。真正大额的交易很少有无人工干预,一秒钟就成交不可能,一定要线下调研,一定要有风险保障措施,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最适合用在普惠金融领域。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和金融科技不一样,基本是合格资产在交易,如果制度上面没有一些调整,过去的优势比较难发挥,但是利用这个平台增加透明度,增加交易的流畅程度,增加信息的共享是没有问题。总体一定会提高效率,但是提高效率的有效程度,可能不及普惠金融高,还需要一些科技的配合才能显示出普惠金融。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评价? 张承惠:几万亿的市场,没有专门做研究,没有做信息收集处理,对大家来说只是靠自己积累也会影响效率。所以我觉得蓝皮书是帮助业内人士了解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也有助于帮助业外人士了解不良资产的处置,新的工具,新的做法和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不良资产市场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47
杨天歌:随着信息体系建设 不良资产交易将更加透明
杨天歌:随着信息体系建设 不良资产交易将更加透明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杨天歌表示,以往有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比较高的收益,这种途径和方法应该来说越来越小,随着政府建设,信息体系建设,以及各个行业的信息提升,从以往的盈利信息变成一个公开信息,市场交易已经是非常透明的信息。 面对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他表示,现在不良资产的盘子和总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你要考虑退出渠道,如果不理想的话,收益率时间会拉长,收益率也会下降。他说:如果说现在是处置不良资产发展的黄金时期,我觉得这种判断过于乐观。”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现在是不是处置不良资产发展的黄金时期? 杨天歌:我觉得这种判断过于乐观,只能说盘子和总量不断的扩大。不良资产你要考虑退出渠道,如果不理想的话,你的收益率时间会拉长,收益率也会下降,因为我的思维比较保守,如果做一个最快的估计往各个方面去努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区域,非常好的发展通道,不能这样判断。从法律的方面讨论,我们处理不良资产,整个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法律制度的环境配制,还有社会人的心态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新浪财经:就律师而言,在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中,他们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杨天歌:第一,以往有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比较高的收益,这种途径和方法应该来说越来越小,随着政府建设,信息体系建设,以及各个行业的信息提升,从以往的盈利信息变成一个公开信息,市场交易已经是非常透明的信息。第二,制度操作环境来说,中介机构、司法机构随着政治形式的发展,以往的操作手法不管用,必须严格依法。第三,市场的资金并不是非常的丰裕,尤其从民间的资金来看并不是非常的充沛。当然不良资产的行业,前期是有资金投入,中间一些不测的因素比较多,时间长了之后资金占用的成本也非常高。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杨天歌:第一,有一定的前瞻性,借助外部对不良资产的业态流程,包括未来的评估,这一点从意识比较超前,站位也比较高。第二,对自己,对周边的行业做了一个预估和判断,实际是为法律业态更加的丰富,更加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44
杨凯:不良资本市场现状混乱 需建立配套法律机制
杨凯:不良资本市场现状混乱 需建立配套法律机制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 纵观整个不良资本市场,宏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凯表示,经过第一轮市场的变化,当年做的跟现在的市场,特征、参与主体、处置的方法手段,或者是市场的量级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是一个小众投资行业,因为就这个行业投资来说,跟资金、资源极其相关。参与的人很多,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很多羡慕到目前为止没有落地,市场没有真正的变现,是在倒手机构,这是造成这个市场比较混乱的根本原因。 因此,建立配套的法律机制应对不良资产市场的现状是较为关键的一环。 而面对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杨凯表示,在社会上化解掉,真正落地掉。国家要做的是第一个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际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他对行业的社会价值,跟落地的价值的机制是不匹配,很多行业法律层面的规定其实不清晰。如果不良资产是规模在增加的情况,一个是银行体系,银行体系的本身需要干什么,确实要根据金融服务实体的角色做一定的指标调整。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现阶段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 杨凯:我们经过第一轮市场的变化,当年做的跟现在的市场,特征、参与主体、处置的方法手段,或者是市场的量级发生根本的变化,今天的对比来看,当前的市场是比较混乱的。2016、2017、2018年这三年,它的热度很热,参与率非常多,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小众投资行业。因为就这个行业投资来说,跟资金、资源极其相关。大家都在玩一个很专业、很小众的领域,然后是大众玩小众。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这像股市一样,为什么散户大部分的亏欠,因为他们玩资本市场高深的行为。港股或者美股是没有个人炒,都是机构在玩。在不良资产的领域中,应该是机构拼杀的领域,往往当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参与主体没有行业投资经营。当然这也跟行业有关,有钱的主很多,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又被各种说这个行业很暴利,很有前途,大家就都进来。最后很多都会成为韭菜,因为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项目没有落地。我们在资产包里面,经过持牌机构到市场,市场没有真正的变现,是在倒手机构,也像一个聚集。就跟中间商赚差价一样,最后发现支撑不了层层加的收益,这就是我一直认为这个市场比较混乱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中金融风险的化解也不是一件好事,刚才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通过火热的市场把金融体系的不良转移到金融体系之外,参与者没有资金的优势,没有资源的优势,最终项目落地不了。行业叫做不良的不良,二次不良,不良之后就是一个社会风险,最终还是风险没有得到真正的化解。包括前几年很多P2P就是拿不良资产来炒,为融资做服务。最终还是把风险留下。我们真正做不良资产的行业,或者业务,它的社会性目的就是化解风险。 新浪财经: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有更好的处置方法吗? 杨凯:第一个应该做分层,现在化解的是什么?至少目前的阶段是从金融体系挪到社会,其实更好是在社会上化解掉,真正落地掉。国家要做的是第一个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际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他对行业的社会价值,跟落地的价值的机制是不匹配,很多行业法律层面的规定其实不清晰。 如果不良资产是规模在增加的情况,一个是银行体系,银行体系的本身需要干什么,确实要根据金融服务实体的角色做一定的指标调整。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评价? 杨凯:各个主体、各个组织通过自己的观点,发表对行业现状的分析,这是一个智慧的结晶,或者是对当前现状的总结。对行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是给大家思考的范本,第二也对大家规划未来提供一个起点,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41
王忠民:若不及时处理 不良资产可能会变成僵尸资产
王忠民:若不及时处理 不良资产可能会变成僵尸资产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今年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但是资产包的价格有下调。针对这个现象,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不良资产的数量是在涨,但是不良资产多了之后,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它的价格是下降的。越及时处理价格下跌的速度越小,存量的时间越长,资产在交易的难度和效率越大,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而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来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达到3万亿,非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是1.8万亿,总共是4.8万亿的规模,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未来需要更好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 王忠民表示,今天看起来,原有的一些机构,新的资产处置的机构,包括用基金的方法做这样的东西,基金专门做不良资产处置,还有基金投资前端的场景,可以做成SPV的形式,作为一个可交易的对象结合做。这显然是今天看起来处置不良资产兴起服务第三方和有效的场景发展的时期。 以下是采访实录: 新浪财经:今天主要是说不良资产,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但是资产包的价格有下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王忠民: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过去的制造业,庞大的制造业会带来好多资产的更新迭代,如果未来都开无人驾驶的车,都开能源车的话,过去汽车制造的设备会有一个庞大的调整。如果任何这个领域的变化,从今天的经济周期看来,以及技术进步和发展当中,原有产业的不良资产,包括原有产业到经济当中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股票,表现为信贷结构当中没有办法还款的存量,也会表现为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数量是在涨,但是不良资产多了之后,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它的价格是下降的。越及时处理价格下跌的速度越小,存量的时间越长,资产在交易的难度和效率越大,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今天我们看不良资产,将来可能会形成僵尸资产,这是什么概念?再也找不到可以交易的对象,再也不能找到可调度的东西,完全没有的东西就成为僵尸资产,永远没有用的东西。社会成本、产业成本一下子变成社会需要消除掉的东西。 新浪财经:我们看到麦肯锡也发布一个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达到3万亿,非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是1.8万亿,总共是4.8万亿的规模,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未来有更好的手段吗? 王忠民:今天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比过去多,庞大的形式就不举,举两个典型的例子。第一,过去处置不良资产,比如成立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把不良资产一级市场当中,做事情的机构、人数、从业人员,估值、标价放开,让大家都去做。这个时候企业的资产每个月都有信用评估的人给你评估,在价格、市场当中都有基于信用基础上的价格。这个越准确,愿意交易的数量越多,你的不良资产在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不良资产增大的时候,社会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就会大量的开放和大量的提供,让他们有为的做这件事情。所以今天看起来,原有的一些机构,新的资产处置的机构,包括用基金的方法做这样的东西,基金专门做不良资产处置,还有基金投资前端的场景,可以做成SPV的形式,作为一个可交易的对象结合做。这显然是今天看起来处置不良资产兴起服务第三方和有效的场景发展的时期。 包括最典型的AMC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数量在增多,数量增多的时候,里面处理不同类别的,更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增多,越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和市场就越有效。如果我们有真正有效的信用评级,过去交易步调的不良资产,是因为这个资产值多少钱没有人能够评级,如果有一个评级制度的话,基于这个交易的时候价值就存在。交易方拿走资产会说有用,比拿来的价格有更好的用处。对方只花这么多钱就把成本收回来,这样的评级制度在迅速的形成。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证券化到今天为止还是二级市场当中最有效的市场场景,如果我们把ABS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东西,现在放在两个环节,第一所有银行的信贷资产可以证券化。我们过去全部是企业资产的证券化,现在把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是形成不良资产主要的非交易场景,现在放到交易。现在资产每一天好坏,在二级市场证券化的价格当中全部表现出来,如果在不好,二级市场的价格就会下跌,就会有不同的人交易,风险不会长期的积累,会缓释转移,慢慢就有新的交易。如果把信贷资产当中不良的资产专门做成资产包,也可以证券化的时候,早早就到二级市场当中掉价,交易的人就可以做到,这是二级市场。 需要强调一点,越是基于有效的市场特性解决,市场初期就容易达到,问题就不容易长期积累,有效性就更加的积极。社会资源就及时能够从非效率的地方流动到有效率的地方,再解决社会总的成长和发展。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样的评价? 王忠民:已经关注到现在不良资产的总规模、趋势、分类、估值、交易,整个不良资产的闭环系统当中大信息和大结构状态,已经给出来。另外一点,从律师、法物的角度当中,能够给出什么样的有效和跟进,通过提供法务最好的服务,解决不良资产当中的法务问题,让不良资产及时得到法务的服务,一定是嵌入这个场景当中最重要的一点。甚至还会推动基于不良资产和资产所有的法律逻辑关系和法律框架,法律的进一步提高和进步都会得到升华。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34
师光虎:不良资产蓝皮书可对行业提供健康指导
师光虎:不良资产蓝皮书可对行业提供健康指导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师光虎对新浪财经表示,这次蓝皮书准备的时间较长,专业的支持团队和其他的行业团队综合进行,从供应端、处置端、投资端都观察到非常细微的发展变化。 蓝皮书着力于行业,能够从横向、纵向各个方面来看行业接下来的走向。通过最终全版蓝皮书的出版之后,他相信能够对行业里面的整体性提供健康的指导。 在谈及未来时,他表示下半年可能国家在个人破产方面有突破,如果变成全部破产法之后,对于企业的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财经:咱们的蓝皮书与其他机构发布的相比,您觉得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师光虎:这次蓝皮书本身准备的时间比较长,首先是专业的支持团队和其他的行业团队综合进行,综合多个视角看不良资产在前三年,以及之后的五年发展规律。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讲,从供应端、处置端、投资端我们都观察到非常细微的发展变化。从专业的知识角度结合实物的经验考虑不良资产下一步怎么发展,这可能是蓝皮书的差别。 新浪财经:蓝皮书对于行业而言,会给出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师光虎:蓝皮书着力于行业,通过最终全版蓝皮书的出版之后,我相信能够对行业里面的整体性提供健康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本身,或者说行业健康本身更侧重于行业里面非常细的方面。通过蓝皮书能够从横向、纵向各个方面来看行业接下来的走向。 新浪财经: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不良资产研究院在行业内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师光虎:首先研究院定义为不良资产研究院,我们的定位仍然是着眼于行业,着眼于行业健康,为行业做一些价值的事情。而且对于研究成果都希望能够带来客观、公正的报告或者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是泛泛的,我们希望它能够有数据支撑,有事实支撑的前瞻性的研究结果。 新浪财经: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未来有更好的处置手段吗? 师光虎:如果以15%的规模进行增长,到2022年有可能达到7万亿,当然这是一个预测。对于这种规模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来讲,当然诉讼的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但是现在我们也注意到市场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结合方式,比如诉讼和非诉讼的结合。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参与非常新型的模式来激活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价值名义可能叫不良,但是对于基金而言可以发挥不良资产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市场会给更多的企业迭代的机会。 下半年可能国家在个人破产方面有突破,对于银行而言,除了对企业的不良之外,很多企业还有很多不良的担保,这个时候如何处理,如果变成全部破产法之后,对于企业的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07
刘光超:不良资产蓝皮书以跨界角度进行全方位解析
刘光超:不良资产蓝皮书以跨界角度进行全方位解析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从投资端、处置端,供应端,全方位观察行业发展状况。并从专业的知识角度结合实物经验,考虑下一步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法律的主线,体现了包括政策、律法,包括律师在内角色的演变,为业内、业外人士提供多维度的剖析。 在这本“跨界”蓝皮书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绿法(国际)联盟理事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刘光超告诉新浪财经,如何把控数据的全面性,成为了最大的难点。“最困难是数据的全面性,虽然我们也收集到很多资料,但是不像很多上市公司那么全面。包括到现在对里面的真实性、完整性。另外一个难点,因为我们选择一个全角度、重点突出这块,有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站在什么角度,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到法律,把法律放在落脚点。 而谈到未来发展时,刘光超同样充满期待。“不良资产蓝皮书是一次性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的关注,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课题,还要关注它的趋势,要有一个团队、部门来做这件事。这次等于把不良资产研究中心成立,把院长确立,下面有一个精干的团队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持续的出成果,会形成一系列的课题报告,或者某一个建议,或者某一方面的指数。”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财经:您觉得咱们的蓝皮书和其他的书籍对比有什么差别? 刘光超:主要有两点:第一,我们从跨界的角度没有特别强调我是投资端、资产端,或者是服务端,我是全方位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对于不良资产也有很多的角度,四大出报告,以及站在不良资产资金出报告都会是不良资产,但是我们的报告里面有很多的维度,相对比较综合。 第二,把法律的主线体现得比较淋漓尽致,而且专门有一章讲法律的情况,包括政策、律法,包括律师在里面角色的演变,这就体现绿法联盟的核心要素——法律。这两个应该是不同于其他的不良资产报告,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共同点。 新浪财经:蓝皮书从无到有,您觉得这个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一件事是什么? 刘光超:最困难是数据的全面性,虽然我们也收集到很多资料,但是不像很多上市公司那么全面。包括到现在对里面的真实性、完整性,我们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 另外一个难点,因为我们选择一个全角度、重点突出这块,有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站在什么角度,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到法律,把法律放在落脚点。重点是要对行业有一个全面,你不是一个点状,你不是一个样本,你要全面了解数据才能出蓝皮书。明年再出的话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 新浪财经:如果100分满,您给蓝皮书打多少分? 刘光超:我打75分。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蓝皮书,虽然这个行业不陌生,我们也有很多的支撑经验,但是它的研究方法和架构设计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希望明年能够达到90分。不良资产蓝皮书是一次性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的关注,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课题,还要关注它的趋势,要有一个团队、部门来做这件事。这次等于把不良资产研究中心成立,把院长确立,下面有一个精干的团队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持续的出成果,会形成一系列的课题报告,或者某一个建议,或者某一方面的指数。 新浪财经:在不良资产的领域里,不良资产研究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担当? 刘光超:希望用法律的主线,能够在绿法联盟的跨界研究打造一个样本,能够为不良资产的领域注入活力。因为很多都是从业务端口,我们想从另外一个视角考虑问题,我们的原则本身是希望客观独立,我们从一个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做一个客观独立的判断,为行业的决策和发展做贡献。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他是一个公益、学术、中立的代表。虽然我们有专业知识单位研究所,还有其他辅助的研究团队,最后形成的报告不是为研究所服务,也不是为投资机构服务,是做出一个中性的评价。如果想在市场上找一个中立的报告,我希望我们可以排在前面。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03
洪艳蓉: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是因想做的没资格
洪艳蓉: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是因想做的没资格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关于海外资产证券化发展态势不错,但国内空间市场稍微逊色的原因,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艳蓉告诉新浪财经,“一个方面是与银行试点的机构的结构有关系,批的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很多,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有关,所以在开始并没有那么积极。做资产证券挑选资产包,成本也要投入不少,所以就导致在发起机构这边,想做的没有资格,已经批的有很多渠道,但是没有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所以就会导致他做得不够快。” 而对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洪艳蓉也做出了解答。“原来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产批量转让,对公贷款为主,但是不良资产现在有一个发展方向,消费信贷也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信贷。这个是不能通过批量处置的方式给资产管理公司,所以必须另劈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做到消费信贷的过程。” 但同时洪艳蓉表示,法律上没有给资产证券化较为明显的优惠措施,市场的中介机构也都是按照常规来做。因此受支持和收益的影响,业内人士更倾向于做其他成熟的产品。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今天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不良资产资产包的价格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 洪艳蓉:上升大家是有共识的,包括在银保监会查到数据,大约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应该是2.16万亿,占比应该是1.8,这个是很正常的。当经济下行周期,很多风险就有可能暴露出来。资产包比如原来一百个亿的资产原来卖20个亿,现在卖成10个亿,那就意味着原来比较早的时候,有一些资产比较好,从可移的先卖,损失的资产再拿到最后。越到后面的问题,资产的质量确实是下降。从市场来讲,可以处置不良资产包的承接机构,主要是资产管理公司,这也会反应对价格的敏感度,所以我觉得有跟时间长度有关系。 新浪财经: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一共18家银行做为试点,现在三年的时间,取得的成效怎么样? 洪艳蓉:在2018年的2月份,两周年的时候大约做了33单,不到100亿的发行量,原来试点的容量是批了一千亿,但是没有用到。我昨天去查的时候,发现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就翻倍了,这一年大家做的单子挺多的。量倒是不多,到了六百多,一百多亿做了几十单。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海外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挺好的,但是为什么国内没有那么好的空间市场。一个方面是与银行试点的机构的结构有关系,批的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很多,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有关,所以在开始并没有那么积极。做资产证券挑选资产包,成本也要投入不少,所以就导致在发起机构这边,想做的没有资格,已经批的有很多渠道,但是没有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所以就会导致他做得不够快。 还有一个问题,近年来为什么发展特别快?原来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产批量转让,对公贷款为主,但是不良资产现在有一个发展方向,消费信贷也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信贷。这个是不能通过批量处置的方式给资产管理公司,所以必须另劈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做到消费信贷的过程。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的银行,有一半以上的单子都是消费信贷类的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消费资产的证券化准备工作非常多,还有市场会发现这个价格基本折扣率会折到10,市场看不准,因为没有完整的数据把这个东西测算出来,会导致量没有那么大。 除了这两个原因,法律上没有给资产证券化什么优惠措施,市场的中介机构也都是按照常规来做,没有因为这个得到任何的支持和收益。做这个的成本和劳动力不如其他成熟的产品来得划算。 新浪财经:您对不良资产蓝皮书有什么评价? 洪艳蓉:它告诉大家不良资产基本的状况,对市场的概况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做不良资产数据的共享,意义会更大一些。不管是失信人的处置上,资产的交换都有非常意义,如果起一个头目应好好的鼓励。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1:01
高佳卿:不良资产处置要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方向嫁接
高佳卿:不良资产处置要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方向嫁接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面对现阶段不良资产追求收益较难,一些不良资产要快速的处理,需要两折、三折甚至更低价格的问题,北京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高佳卿对新浪财经表示,“有一些不良资产下一步要考虑和国家坚持的战略性产业的方向,以及科技的技术和新的资本嫁接,普遍不良资产的价值和收益能够显现出来。我相信这里面,需要一批真正产业行业的机构的人把资产分析出来再去嫁接。” 而对于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益,高佳卿也有自己独到的处置方法。“不良资产普遍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一,二级市场比较多的依托证监会下面的交易所发债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理。第二,通过ABS的方式解决不良资产。第三,透过交易所,通过各地的产权交易所对大量不良资产起到非常好的聚集和快速撮合成交的作用。第四,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处理,但是互联网平台原来做商品,对产业本身不敏感,对价值不敏感。所以我觉得未来要从二级市场发展,一级市场要依托产权交易机构来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 同时,高佳卿还表示通过二级市场买债是抵御不良资产的风险中比较好的方式。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这会对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高佳卿: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调整的过程中,国家也在提倡推动做供给侧结构调整。特别是去年开始金融资管新规出来之后,我们看到国有资产大概在184万亿左右,政府的资产大概在30多万亿,加在一起是214万亿。金融资产是240万亿资产左右,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也在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从企业端处理不良资产,加上互联网形成一些银行,企业的增长和盈利水平都在下降,造成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总体来讲,中国的不良资产在持续的上升,在企业端,尤其是非国有的金融机构,以及非国有的企业端,资产比例在持续的上升。所以对于中国来讲,不良资产怎么提高处置效率,肯定对经济的稳定非常的关键。 新浪财经: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上升,不良资产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处置不良资产的黄金时期,是否到来了? 高佳卿:我觉得可以分别看,尤其是经济的产业和发展战略在调整,过去的不良资产,按照四大资产的不良资产,那个时候的状态是不良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所以这些资产在后来都创造比较高的收益。现在中国经济在这样的时间段,有一些产业在消退,新的产业在产生。这样的不良资产想追求十几年前的不良资产收益比较难,有一些不良资产要快速的处理,可能是两折、三折甚至更低,有一些不良资产下一步要考虑和国家坚持的战略性产业的方向,以及科技的技术和新的资本嫁接,普遍不良资产的价值和收益能够显现出来。我相信这里面,需要一批真正产业行业的机构的人把资产分析出来再去嫁接。 新浪财经: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您觉得在未来有什么处置方法可以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益呢? 高佳卿:不良资产普遍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一,二级市场比较多的依托证监会下面的交易所发债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理。第二,通过ABS的方式解决不良资产。第三,透过交易所,通过各地的产权交易所对大量不良资产起到非常好的聚集和快速撮合成交的作用。第四,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处理,但是互联网平台原来做商品,对产业本身不敏感,对价值不敏感。所以我觉得未来要从二级市场发展,一级市场要依托产权交易机构来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 新浪财经:如何抵御不良资产的风险? 高佳卿:对于不良资产大家的概念比较含糊,按照分类后三类是不良资产,最高人民法院把所有的诉讼资产也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所有的交易也在互联网端。这些不良资产跟老百姓的吃住用,比如车房价格好判定,唯一不确定是其他的权属是不是干净。刚才您讲到大量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可能和产业有关,资源有关,这些不良资产个人想参与的时候,通过二级市场买债是比较好的方式。单独处理的话,除非你的信息很透明,对价值有判断,否则基于自己的风险分析没有办法处理。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样的评价? 高佳卿:大家对不良资产的认识,对参与投资和融资的机会需要有一套指数体系,需要推动大家对建立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参与的机构有一个根本的指引。我相信蓝皮书对提高国民的认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0:58
董晓辉:市场化机构应携手面对不良资产市场新需求
董晓辉:市场化机构应携手面对不良资产市场新需求

   新浪财经讯,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部长董晓辉在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表示,在更复杂的社会融资需求出现的情况下,银行在参与直接类投资组织的创设和工具的创设,在不改变银行现有的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资金的成本剥离出来,银行提供配制融资的功能。对于资金成本之外一些信用风险会是更好的解决方式。 董晓辉说:“换一个角度来讲,面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对专项债权的投资,还需要更多资产化的方式,能够提供对应的资本,市场化机构共同携手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同时,对于蓝皮书的发布,董晓辉也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蓝皮书还是紧跟市场的大势,既有宏观面的关注,也会关注具体的案例,因为我也看到里面有一些案例我们有参与。这些案例现在看来,债转股的项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感觉它对于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好,未来权益市场的ABS的发展也好,还是可以起到前瞻的发展作用。”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怎么看不良资产? 董晓辉:在改善中国的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向占比过高,向直接融资的占比提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两个角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一个方面证券化的投资,目前证券化的资产配置是各家行重要的资产投放渠道。另外一个角度,现在包括大量的需求,也包括新经济领域需要的直接融资,中国融资体系里面,直接融资的资本生成的速度比较慢。商业银行在这里面可以做很多工作,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包括各个部委也发了大量的相关文件支持,商业银行逐步向权益类投资的转化,包括设立债转股子公司未来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直投子公司的载体。 去年发改委也有提到发行债转股专项债权,量比较少,一直没有成为重要的手段。法律界,包括各界可以更多的关注债转股专项债权融资创新的面积扩大,也可以更好的发挥银行在支持直接融资过程中的作用。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风险定价,不管是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权益类投资,他们最核心的问题是风险的定价。商业银行由于资金来源于百姓存款的主渠道,导致它的风险是债权为主。在风险的定价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到,任何一项投资的定价,包括资金的成本定价、信用风险的定价、流动性风险定价、法律合规的定价等等,在债权的投资里面,大家会更多的把资金成本和信用风险叠加在一起考虑。 在更复杂的社会融资需求出现的情况下,银行在参与直接类投资组织的创设和工具的创设,在不改变银行现有的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资金的成本剥离出来,银行提供配制融资的功能。对于资金成本之外一些信用风险,包括未来的轻收处置风险,以及对应的收益让出去。这样的话,大家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换一个角度来讲,面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对专项债权的投资,还需要更多资产化的方式,能够提供对应的资本,市场化机构共同携手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新浪财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处证券化未来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董晓辉:这两年叠加各种宏观形式,包括国际形势情况下,银行不良资产的量在上升,天然面临的处置需求。但是目前来看,由于现在处置不良资产的主体越来越多。这还是一个卖方市场,大家发现经济好像没有如预期的情况下,没有很快的稳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回收的确定性可能也会降低。在去年之前,有很多激进的机构大量竞标,用相对比较高的议价购买资产包,今年处置的情况不太好。也可以看到今年的市场,一方面银行还是卖方的思维,另外一方面处置的情况来看,形势没有那么的乐观,所以导致未来可能是买卖双方有一个博弈。 新浪财经:您对于蓝皮书的发布有什么样的评价? 董晓辉:我觉得蓝皮书还是紧跟市场的大势,既有宏观面的关注,也会关注具体的案例,因为我也看到里面有一些案例我们有参与。这些案例现在看来,债转股的项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感觉它对于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好,未来权益市场的ABS的发展也好,还是可以起到前瞻的发展作用。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5日 10:58
张维春:境外机构参与境内不良资产处置面临两大挑战
张维春:境外机构参与境内不良资产处置面临两大挑战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面对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大蛋糕,境外机构也纷纷参与到境内不良资产的处置中。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兼总裁张维春表示,“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法律体系的不一样,导致资金流动有一些现实问题。法律体系怎么融合可能是下一步挑战。还有一些汇率问题,跨境之后是用人民币,还是用美元等等,汇率的风险也是一个挑战。” 在谈及不良资产蓝皮书时,他表示:“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有时候非常好,但是如果来不及处理就病入膏肓,这个资产就真的不良,变得无法挽回。”所以我们要始终不懈的努力做不良资产的处置安排,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不良资产得到很好的保全。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现在很多境外机构也陆续参与到不良资产的市场中,这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张维春:内地的不良资产处置安排需要有一个出口,如果把内地看作一个大系统,不良资产在这个系统中自己消化。跟内地以外的机构也好,投资人也好,或者是资产管理平台有一个对接,这个出口就能够更好的把不良资产的处置,达到一定的满意的水平。 新浪财经:在未来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张维春:从市场来说,这肯定是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但是的确有很多问题。尤其是跨境的时候,一些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法律体系的不一样,导致资金流动有一些现实问题。法律体系怎么融合可能是下一步挑战。还有一些汇率问题,跨境之后是用人民币,还是用美元等等,汇率的风险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简单一想,这些明显的挑战风险都处在这里,尤其是法律体系互相找到共同点去对接,这是一个难题。 新浪财经:您觉得蓝皮书的发布,对于不良资产市场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维春:这个动作都是在推动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发展。不良资产从总量来说,市场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要始终不懈的努力做不良资产的处置安排,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不良资产得到很好的保全。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有时候非常好,但是如果来不及处理就病入膏肓,这个资产就真的不良,变得无法挽回。所以,我觉得做蓝皮书的推动非常有必要。 [详情]

张承惠:市场化是不良资产最好的处置模式
张承惠:市场化是不良资产最好的处置模式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传统的“三打”(打包、打折、打官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早已经不适应当下的需求,多手段、多渠道处置方式已经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形式。涵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科技金融,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正在发挥作用,为不良资产经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和金融科技不一样,基本是合格资产在交易,如果制度上面没有一些调整,过去的优势比较难发挥,但是利用这个平台增加透明度,增加交易的流畅程度,增加信息的共享是没有问题。 在谈及未来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时,她认为还是市场化的趋势,市场的主体在不断的增加,60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各机构也会想出各种手段方法。她表示:“市场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置模式,像一个更加多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并存,各路神仙共同在这个市场上耕耘,这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不良资产的规模是在逐渐的上升,但是不良资产的资产包价格在下降,出现这样“量升价跌”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张承惠:这个跟竞争有关系,买的人多了,它的价格也在波动,这可能跟市场主体增加有关系。再一个原因可能在银监会取消禁止做通道业务,原来有很多资产管理公司做通道业务,最终的风险还是银行承担,这个时候价格就可以定得高一点。当资产管理公司自己承担风险的时候,宁可把价格砍得低一点,减轻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这可能是近期的主要原因。 新浪财经:未来的不良资产会是什么样发展的趋势? 张承惠:还是市场化的趋势,因为市场主体在不断的增加,60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大家都在比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所以我觉得会各显神通,想出各种方式来提高处置不良资产来提高价值,提高价值就挣钱了。 新浪财经:未来有没有更好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 张承惠:市场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置模式,像一个更加多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并存,各路神仙共同在这个市场上耕耘,这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 新浪财经:金融科技在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上,会有什么样的优势? 张承惠:金融科技本身的特点,首先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传输的效率,交易的效率。我觉得利用金融科技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处置的效率。因为在金融科技的平台上,平常展示资产,展示资产包的内涵,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这个市场交易。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科技和新的模式。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已经被实践证明,蚂蚁金服下面的互联网银行,在做小额信贷的时候,可以解决大银行的问题,降低信息交换和交易的成本,这是金融科技带来的特点。这种特性运用到不良资产的交易上,当然还需要配套,让原来不了解这个市场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金融科技是一定的普惠性。真正大额的交易很少有无人工干预,一秒钟就成交不可能,一定要线下调研,一定要有风险保障措施,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最适合用在普惠金融领域。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和金融科技不一样,基本是合格资产在交易,如果制度上面没有一些调整,过去的优势比较难发挥,但是利用这个平台增加透明度,增加交易的流畅程度,增加信息的共享是没有问题。总体一定会提高效率,但是提高效率的有效程度,可能不及普惠金融高,还需要一些科技的配合才能显示出普惠金融。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评价? 张承惠:几万亿的市场,没有专门做研究,没有做信息收集处理,对大家来说只是靠自己积累也会影响效率。所以我觉得蓝皮书是帮助业内人士了解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也有助于帮助业外人士了解不良资产的处置,新的工具,新的做法和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不良资产市场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详情]

杨天歌:随着信息体系建设 不良资产交易将更加透明
杨天歌:随着信息体系建设 不良资产交易将更加透明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杨天歌表示,以往有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比较高的收益,这种途径和方法应该来说越来越小,随着政府建设,信息体系建设,以及各个行业的信息提升,从以往的盈利信息变成一个公开信息,市场交易已经是非常透明的信息。 面对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他表示,现在不良资产的盘子和总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你要考虑退出渠道,如果不理想的话,收益率时间会拉长,收益率也会下降。他说:如果说现在是处置不良资产发展的黄金时期,我觉得这种判断过于乐观。”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现在是不是处置不良资产发展的黄金时期? 杨天歌:我觉得这种判断过于乐观,只能说盘子和总量不断的扩大。不良资产你要考虑退出渠道,如果不理想的话,你的收益率时间会拉长,收益率也会下降,因为我的思维比较保守,如果做一个最快的估计往各个方面去努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区域,非常好的发展通道,不能这样判断。从法律的方面讨论,我们处理不良资产,整个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法律制度的环境配制,还有社会人的心态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新浪财经:就律师而言,在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中,他们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杨天歌:第一,以往有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比较高的收益,这种途径和方法应该来说越来越小,随着政府建设,信息体系建设,以及各个行业的信息提升,从以往的盈利信息变成一个公开信息,市场交易已经是非常透明的信息。第二,制度操作环境来说,中介机构、司法机构随着政治形式的发展,以往的操作手法不管用,必须严格依法。第三,市场的资金并不是非常的丰裕,尤其从民间的资金来看并不是非常的充沛。当然不良资产的行业,前期是有资金投入,中间一些不测的因素比较多,时间长了之后资金占用的成本也非常高。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杨天歌:第一,有一定的前瞻性,借助外部对不良资产的业态流程,包括未来的评估,这一点从意识比较超前,站位也比较高。第二,对自己,对周边的行业做了一个预估和判断,实际是为法律业态更加的丰富,更加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 [详情]

杨凯:不良资本市场现状混乱 需建立配套法律机制
杨凯:不良资本市场现状混乱 需建立配套法律机制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 纵观整个不良资本市场,宏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凯表示,经过第一轮市场的变化,当年做的跟现在的市场,特征、参与主体、处置的方法手段,或者是市场的量级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是一个小众投资行业,因为就这个行业投资来说,跟资金、资源极其相关。参与的人很多,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很多羡慕到目前为止没有落地,市场没有真正的变现,是在倒手机构,这是造成这个市场比较混乱的根本原因。 因此,建立配套的法律机制应对不良资产市场的现状是较为关键的一环。 而面对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杨凯表示,在社会上化解掉,真正落地掉。国家要做的是第一个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际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他对行业的社会价值,跟落地的价值的机制是不匹配,很多行业法律层面的规定其实不清晰。如果不良资产是规模在增加的情况,一个是银行体系,银行体系的本身需要干什么,确实要根据金融服务实体的角色做一定的指标调整。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现阶段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 杨凯:我们经过第一轮市场的变化,当年做的跟现在的市场,特征、参与主体、处置的方法手段,或者是市场的量级发生根本的变化,今天的对比来看,当前的市场是比较混乱的。2016、2017、2018年这三年,它的热度很热,参与率非常多,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小众投资行业。因为就这个行业投资来说,跟资金、资源极其相关。大家都在玩一个很专业、很小众的领域,然后是大众玩小众。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这像股市一样,为什么散户大部分的亏欠,因为他们玩资本市场高深的行为。港股或者美股是没有个人炒,都是机构在玩。在不良资产的领域中,应该是机构拼杀的领域,往往当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参与主体没有行业投资经营。当然这也跟行业有关,有钱的主很多,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又被各种说这个行业很暴利,很有前途,大家就都进来。最后很多都会成为韭菜,因为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项目没有落地。我们在资产包里面,经过持牌机构到市场,市场没有真正的变现,是在倒手机构,也像一个聚集。就跟中间商赚差价一样,最后发现支撑不了层层加的收益,这就是我一直认为这个市场比较混乱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中金融风险的化解也不是一件好事,刚才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通过火热的市场把金融体系的不良转移到金融体系之外,参与者没有资金的优势,没有资源的优势,最终项目落地不了。行业叫做不良的不良,二次不良,不良之后就是一个社会风险,最终还是风险没有得到真正的化解。包括前几年很多P2P就是拿不良资产来炒,为融资做服务。最终还是把风险留下。我们真正做不良资产的行业,或者业务,它的社会性目的就是化解风险。 新浪财经: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有更好的处置方法吗? 杨凯:第一个应该做分层,现在化解的是什么?至少目前的阶段是从金融体系挪到社会,其实更好是在社会上化解掉,真正落地掉。国家要做的是第一个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际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他对行业的社会价值,跟落地的价值的机制是不匹配,很多行业法律层面的规定其实不清晰。 如果不良资产是规模在增加的情况,一个是银行体系,银行体系的本身需要干什么,确实要根据金融服务实体的角色做一定的指标调整。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评价? 杨凯:各个主体、各个组织通过自己的观点,发表对行业现状的分析,这是一个智慧的结晶,或者是对当前现状的总结。对行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是给大家思考的范本,第二也对大家规划未来提供一个起点,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详情]

王忠民:若不及时处理 不良资产可能会变成僵尸资产
王忠民:若不及时处理 不良资产可能会变成僵尸资产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今年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但是资产包的价格有下调。针对这个现象,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不良资产的数量是在涨,但是不良资产多了之后,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它的价格是下降的。越及时处理价格下跌的速度越小,存量的时间越长,资产在交易的难度和效率越大,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而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来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达到3万亿,非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是1.8万亿,总共是4.8万亿的规模,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未来需要更好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 王忠民表示,今天看起来,原有的一些机构,新的资产处置的机构,包括用基金的方法做这样的东西,基金专门做不良资产处置,还有基金投资前端的场景,可以做成SPV的形式,作为一个可交易的对象结合做。这显然是今天看起来处置不良资产兴起服务第三方和有效的场景发展的时期。 以下是采访实录: 新浪财经:今天主要是说不良资产,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但是资产包的价格有下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王忠民: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过去的制造业,庞大的制造业会带来好多资产的更新迭代,如果未来都开无人驾驶的车,都开能源车的话,过去汽车制造的设备会有一个庞大的调整。如果任何这个领域的变化,从今天的经济周期看来,以及技术进步和发展当中,原有产业的不良资产,包括原有产业到经济当中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股票,表现为信贷结构当中没有办法还款的存量,也会表现为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数量是在涨,但是不良资产多了之后,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它的价格是下降的。越及时处理价格下跌的速度越小,存量的时间越长,资产在交易的难度和效率越大,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今天我们看不良资产,将来可能会形成僵尸资产,这是什么概念?再也找不到可以交易的对象,再也不能找到可调度的东西,完全没有的东西就成为僵尸资产,永远没有用的东西。社会成本、产业成本一下子变成社会需要消除掉的东西。 新浪财经:我们看到麦肯锡也发布一个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达到3万亿,非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是1.8万亿,总共是4.8万亿的规模,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未来有更好的手段吗? 王忠民:今天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比过去多,庞大的形式就不举,举两个典型的例子。第一,过去处置不良资产,比如成立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把不良资产一级市场当中,做事情的机构、人数、从业人员,估值、标价放开,让大家都去做。这个时候企业的资产每个月都有信用评估的人给你评估,在价格、市场当中都有基于信用基础上的价格。这个越准确,愿意交易的数量越多,你的不良资产在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不良资产增大的时候,社会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就会大量的开放和大量的提供,让他们有为的做这件事情。所以今天看起来,原有的一些机构,新的资产处置的机构,包括用基金的方法做这样的东西,基金专门做不良资产处置,还有基金投资前端的场景,可以做成SPV的形式,作为一个可交易的对象结合做。这显然是今天看起来处置不良资产兴起服务第三方和有效的场景发展的时期。 包括最典型的AMC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数量在增多,数量增多的时候,里面处理不同类别的,更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增多,越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和市场就越有效。如果我们有真正有效的信用评级,过去交易步调的不良资产,是因为这个资产值多少钱没有人能够评级,如果有一个评级制度的话,基于这个交易的时候价值就存在。交易方拿走资产会说有用,比拿来的价格有更好的用处。对方只花这么多钱就把成本收回来,这样的评级制度在迅速的形成。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证券化到今天为止还是二级市场当中最有效的市场场景,如果我们把ABS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东西,现在放在两个环节,第一所有银行的信贷资产可以证券化。我们过去全部是企业资产的证券化,现在把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是形成不良资产主要的非交易场景,现在放到交易。现在资产每一天好坏,在二级市场证券化的价格当中全部表现出来,如果在不好,二级市场的价格就会下跌,就会有不同的人交易,风险不会长期的积累,会缓释转移,慢慢就有新的交易。如果把信贷资产当中不良的资产专门做成资产包,也可以证券化的时候,早早就到二级市场当中掉价,交易的人就可以做到,这是二级市场。 需要强调一点,越是基于有效的市场特性解决,市场初期就容易达到,问题就不容易长期积累,有效性就更加的积极。社会资源就及时能够从非效率的地方流动到有效率的地方,再解决社会总的成长和发展。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样的评价? 王忠民:已经关注到现在不良资产的总规模、趋势、分类、估值、交易,整个不良资产的闭环系统当中大信息和大结构状态,已经给出来。另外一点,从律师、法物的角度当中,能够给出什么样的有效和跟进,通过提供法务最好的服务,解决不良资产当中的法务问题,让不良资产及时得到法务的服务,一定是嵌入这个场景当中最重要的一点。甚至还会推动基于不良资产和资产所有的法律逻辑关系和法律框架,法律的进一步提高和进步都会得到升华。 [详情]

师光虎:不良资产蓝皮书可对行业提供健康指导
师光虎:不良资产蓝皮书可对行业提供健康指导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师光虎对新浪财经表示,这次蓝皮书准备的时间较长,专业的支持团队和其他的行业团队综合进行,从供应端、处置端、投资端都观察到非常细微的发展变化。 蓝皮书着力于行业,能够从横向、纵向各个方面来看行业接下来的走向。通过最终全版蓝皮书的出版之后,他相信能够对行业里面的整体性提供健康的指导。 在谈及未来时,他表示下半年可能国家在个人破产方面有突破,如果变成全部破产法之后,对于企业的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财经:咱们的蓝皮书与其他机构发布的相比,您觉得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师光虎:这次蓝皮书本身准备的时间比较长,首先是专业的支持团队和其他的行业团队综合进行,综合多个视角看不良资产在前三年,以及之后的五年发展规律。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讲,从供应端、处置端、投资端我们都观察到非常细微的发展变化。从专业的知识角度结合实物的经验考虑不良资产下一步怎么发展,这可能是蓝皮书的差别。 新浪财经:蓝皮书对于行业而言,会给出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师光虎:蓝皮书着力于行业,通过最终全版蓝皮书的出版之后,我相信能够对行业里面的整体性提供健康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本身,或者说行业健康本身更侧重于行业里面非常细的方面。通过蓝皮书能够从横向、纵向各个方面来看行业接下来的走向。 新浪财经: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不良资产研究院在行业内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师光虎:首先研究院定义为不良资产研究院,我们的定位仍然是着眼于行业,着眼于行业健康,为行业做一些价值的事情。而且对于研究成果都希望能够带来客观、公正的报告或者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是泛泛的,我们希望它能够有数据支撑,有事实支撑的前瞻性的研究结果。 新浪财经: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未来有更好的处置手段吗? 师光虎:如果以15%的规模进行增长,到2022年有可能达到7万亿,当然这是一个预测。对于这种规模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来讲,当然诉讼的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但是现在我们也注意到市场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结合方式,比如诉讼和非诉讼的结合。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参与非常新型的模式来激活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价值名义可能叫不良,但是对于基金而言可以发挥不良资产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市场会给更多的企业迭代的机会。 下半年可能国家在个人破产方面有突破,对于银行而言,除了对企业的不良之外,很多企业还有很多不良的担保,这个时候如何处理,如果变成全部破产法之后,对于企业的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详情]

刘光超:不良资产蓝皮书以跨界角度进行全方位解析
刘光超:不良资产蓝皮书以跨界角度进行全方位解析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从投资端、处置端,供应端,全方位观察行业发展状况。并从专业的知识角度结合实物经验,考虑下一步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法律的主线,体现了包括政策、律法,包括律师在内角色的演变,为业内、业外人士提供多维度的剖析。 在这本“跨界”蓝皮书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绿法(国际)联盟理事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刘光超告诉新浪财经,如何把控数据的全面性,成为了最大的难点。“最困难是数据的全面性,虽然我们也收集到很多资料,但是不像很多上市公司那么全面。包括到现在对里面的真实性、完整性。另外一个难点,因为我们选择一个全角度、重点突出这块,有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站在什么角度,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到法律,把法律放在落脚点。 而谈到未来发展时,刘光超同样充满期待。“不良资产蓝皮书是一次性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的关注,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课题,还要关注它的趋势,要有一个团队、部门来做这件事。这次等于把不良资产研究中心成立,把院长确立,下面有一个精干的团队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持续的出成果,会形成一系列的课题报告,或者某一个建议,或者某一方面的指数。”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财经:您觉得咱们的蓝皮书和其他的书籍对比有什么差别? 刘光超:主要有两点:第一,我们从跨界的角度没有特别强调我是投资端、资产端,或者是服务端,我是全方位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对于不良资产也有很多的角度,四大出报告,以及站在不良资产资金出报告都会是不良资产,但是我们的报告里面有很多的维度,相对比较综合。 第二,把法律的主线体现得比较淋漓尽致,而且专门有一章讲法律的情况,包括政策、律法,包括律师在里面角色的演变,这就体现绿法联盟的核心要素——法律。这两个应该是不同于其他的不良资产报告,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共同点。 新浪财经:蓝皮书从无到有,您觉得这个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一件事是什么? 刘光超:最困难是数据的全面性,虽然我们也收集到很多资料,但是不像很多上市公司那么全面。包括到现在对里面的真实性、完整性,我们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 另外一个难点,因为我们选择一个全角度、重点突出这块,有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站在什么角度,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到法律,把法律放在落脚点。重点是要对行业有一个全面,你不是一个点状,你不是一个样本,你要全面了解数据才能出蓝皮书。明年再出的话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 新浪财经:如果100分满,您给蓝皮书打多少分? 刘光超:我打75分。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蓝皮书,虽然这个行业不陌生,我们也有很多的支撑经验,但是它的研究方法和架构设计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希望明年能够达到90分。不良资产蓝皮书是一次性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的关注,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课题,还要关注它的趋势,要有一个团队、部门来做这件事。这次等于把不良资产研究中心成立,把院长确立,下面有一个精干的团队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持续的出成果,会形成一系列的课题报告,或者某一个建议,或者某一方面的指数。 新浪财经:在不良资产的领域里,不良资产研究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担当? 刘光超:希望用法律的主线,能够在绿法联盟的跨界研究打造一个样本,能够为不良资产的领域注入活力。因为很多都是从业务端口,我们想从另外一个视角考虑问题,我们的原则本身是希望客观独立,我们从一个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做一个客观独立的判断,为行业的决策和发展做贡献。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他是一个公益、学术、中立的代表。虽然我们有专业知识单位研究所,还有其他辅助的研究团队,最后形成的报告不是为研究所服务,也不是为投资机构服务,是做出一个中性的评价。如果想在市场上找一个中立的报告,我希望我们可以排在前面。 [详情]

洪艳蓉: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是因想做的没资格
洪艳蓉: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是因想做的没资格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关于海外资产证券化发展态势不错,但国内空间市场稍微逊色的原因,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艳蓉告诉新浪财经,“一个方面是与银行试点的机构的结构有关系,批的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很多,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有关,所以在开始并没有那么积极。做资产证券挑选资产包,成本也要投入不少,所以就导致在发起机构这边,想做的没有资格,已经批的有很多渠道,但是没有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所以就会导致他做得不够快。” 而对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洪艳蓉也做出了解答。“原来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产批量转让,对公贷款为主,但是不良资产现在有一个发展方向,消费信贷也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信贷。这个是不能通过批量处置的方式给资产管理公司,所以必须另劈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做到消费信贷的过程。” 但同时洪艳蓉表示,法律上没有给资产证券化较为明显的优惠措施,市场的中介机构也都是按照常规来做。因此受支持和收益的影响,业内人士更倾向于做其他成熟的产品。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今天上半年,不良资产的规模在逐渐上升,不良资产资产包的价格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 洪艳蓉:上升大家是有共识的,包括在银保监会查到数据,大约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应该是2.16万亿,占比应该是1.8,这个是很正常的。当经济下行周期,很多风险就有可能暴露出来。资产包比如原来一百个亿的资产原来卖20个亿,现在卖成10个亿,那就意味着原来比较早的时候,有一些资产比较好,从可移的先卖,损失的资产再拿到最后。越到后面的问题,资产的质量确实是下降。从市场来讲,可以处置不良资产包的承接机构,主要是资产管理公司,这也会反应对价格的敏感度,所以我觉得有跟时间长度有关系。 新浪财经: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一共18家银行做为试点,现在三年的时间,取得的成效怎么样? 洪艳蓉:在2018年的2月份,两周年的时候大约做了33单,不到100亿的发行量,原来试点的容量是批了一千亿,但是没有用到。我昨天去查的时候,发现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就翻倍了,这一年大家做的单子挺多的。量倒是不多,到了六百多,一百多亿做了几十单。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海外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挺好的,但是为什么国内没有那么好的空间市场。一个方面是与银行试点的机构的结构有关系,批的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还有全国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很多,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有关,所以在开始并没有那么积极。做资产证券挑选资产包,成本也要投入不少,所以就导致在发起机构这边,想做的没有资格,已经批的有很多渠道,但是没有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所以就会导致他做得不够快。 还有一个问题,近年来为什么发展特别快?原来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产批量转让,对公贷款为主,但是不良资产现在有一个发展方向,消费信贷也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信贷。这个是不能通过批量处置的方式给资产管理公司,所以必须另劈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做到消费信贷的过程。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的银行,有一半以上的单子都是消费信贷类的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消费资产的证券化准备工作非常多,还有市场会发现这个价格基本折扣率会折到10,市场看不准,因为没有完整的数据把这个东西测算出来,会导致量没有那么大。 除了这两个原因,法律上没有给资产证券化什么优惠措施,市场的中介机构也都是按照常规来做,没有因为这个得到任何的支持和收益。做这个的成本和劳动力不如其他成熟的产品来得划算。 新浪财经:您对不良资产蓝皮书有什么评价? 洪艳蓉:它告诉大家不良资产基本的状况,对市场的概况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做不良资产数据的共享,意义会更大一些。不管是失信人的处置上,资产的交换都有非常意义,如果起一个头目应好好的鼓励。 [详情]

高佳卿:不良资产处置要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方向嫁接
高佳卿:不良资产处置要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方向嫁接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面对现阶段不良资产追求收益较难,一些不良资产要快速的处理,需要两折、三折甚至更低价格的问题,北京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高佳卿对新浪财经表示,“有一些不良资产下一步要考虑和国家坚持的战略性产业的方向,以及科技的技术和新的资本嫁接,普遍不良资产的价值和收益能够显现出来。我相信这里面,需要一批真正产业行业的机构的人把资产分析出来再去嫁接。” 而对于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益,高佳卿也有自己独到的处置方法。“不良资产普遍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一,二级市场比较多的依托证监会下面的交易所发债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理。第二,通过ABS的方式解决不良资产。第三,透过交易所,通过各地的产权交易所对大量不良资产起到非常好的聚集和快速撮合成交的作用。第四,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处理,但是互联网平台原来做商品,对产业本身不敏感,对价值不敏感。所以我觉得未来要从二级市场发展,一级市场要依托产权交易机构来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 同时,高佳卿还表示通过二级市场买债是抵御不良资产的风险中比较好的方式。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这会对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高佳卿: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调整的过程中,国家也在提倡推动做供给侧结构调整。特别是去年开始金融资管新规出来之后,我们看到国有资产大概在184万亿左右,政府的资产大概在30多万亿,加在一起是214万亿。金融资产是240万亿资产左右,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也在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从企业端处理不良资产,加上互联网形成一些银行,企业的增长和盈利水平都在下降,造成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总体来讲,中国的不良资产在持续的上升,在企业端,尤其是非国有的金融机构,以及非国有的企业端,资产比例在持续的上升。所以对于中国来讲,不良资产怎么提高处置效率,肯定对经济的稳定非常的关键。 新浪财经: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上升,不良资产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处置不良资产的黄金时期,是否到来了? 高佳卿:我觉得可以分别看,尤其是经济的产业和发展战略在调整,过去的不良资产,按照四大资产的不良资产,那个时候的状态是不良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所以这些资产在后来都创造比较高的收益。现在中国经济在这样的时间段,有一些产业在消退,新的产业在产生。这样的不良资产想追求十几年前的不良资产收益比较难,有一些不良资产要快速的处理,可能是两折、三折甚至更低,有一些不良资产下一步要考虑和国家坚持的战略性产业的方向,以及科技的技术和新的资本嫁接,普遍不良资产的价值和收益能够显现出来。我相信这里面,需要一批真正产业行业的机构的人把资产分析出来再去嫁接。 新浪财经: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您觉得在未来有什么处置方法可以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益呢? 高佳卿:不良资产普遍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一,二级市场比较多的依托证监会下面的交易所发债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理。第二,通过ABS的方式解决不良资产。第三,透过交易所,通过各地的产权交易所对大量不良资产起到非常好的聚集和快速撮合成交的作用。第四,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处理,但是互联网平台原来做商品,对产业本身不敏感,对价值不敏感。所以我觉得未来要从二级市场发展,一级市场要依托产权交易机构来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 新浪财经:如何抵御不良资产的风险? 高佳卿:对于不良资产大家的概念比较含糊,按照分类后三类是不良资产,最高人民法院把所有的诉讼资产也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所有的交易也在互联网端。这些不良资产跟老百姓的吃住用,比如车房价格好判定,唯一不确定是其他的权属是不是干净。刚才您讲到大量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可能和产业有关,资源有关,这些不良资产个人想参与的时候,通过二级市场买债是比较好的方式。单独处理的话,除非你的信息很透明,对价值有判断,否则基于自己的风险分析没有办法处理。 新浪财经:您对蓝皮书有什么样的评价? 高佳卿:大家对不良资产的认识,对参与投资和融资的机会需要有一套指数体系,需要推动大家对建立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参与的机构有一个根本的指引。我相信蓝皮书对提高国民的认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详情]

董晓辉:市场化机构应携手面对不良资产市场新需求
董晓辉:市场化机构应携手面对不良资产市场新需求

   新浪财经讯,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部长董晓辉在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表示,在更复杂的社会融资需求出现的情况下,银行在参与直接类投资组织的创设和工具的创设,在不改变银行现有的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资金的成本剥离出来,银行提供配制融资的功能。对于资金成本之外一些信用风险会是更好的解决方式。 董晓辉说:“换一个角度来讲,面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对专项债权的投资,还需要更多资产化的方式,能够提供对应的资本,市场化机构共同携手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同时,对于蓝皮书的发布,董晓辉也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蓝皮书还是紧跟市场的大势,既有宏观面的关注,也会关注具体的案例,因为我也看到里面有一些案例我们有参与。这些案例现在看来,债转股的项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感觉它对于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好,未来权益市场的ABS的发展也好,还是可以起到前瞻的发展作用。” 以下是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怎么看不良资产? 董晓辉:在改善中国的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向占比过高,向直接融资的占比提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两个角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一个方面证券化的投资,目前证券化的资产配置是各家行重要的资产投放渠道。另外一个角度,现在包括大量的需求,也包括新经济领域需要的直接融资,中国融资体系里面,直接融资的资本生成的速度比较慢。商业银行在这里面可以做很多工作,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包括各个部委也发了大量的相关文件支持,商业银行逐步向权益类投资的转化,包括设立债转股子公司未来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直投子公司的载体。 去年发改委也有提到发行债转股专项债权,量比较少,一直没有成为重要的手段。法律界,包括各界可以更多的关注债转股专项债权融资创新的面积扩大,也可以更好的发挥银行在支持直接融资过程中的作用。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风险定价,不管是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权益类投资,他们最核心的问题是风险的定价。商业银行由于资金来源于百姓存款的主渠道,导致它的风险是债权为主。在风险的定价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到,任何一项投资的定价,包括资金的成本定价、信用风险的定价、流动性风险定价、法律合规的定价等等,在债权的投资里面,大家会更多的把资金成本和信用风险叠加在一起考虑。 在更复杂的社会融资需求出现的情况下,银行在参与直接类投资组织的创设和工具的创设,在不改变银行现有的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资金的成本剥离出来,银行提供配制融资的功能。对于资金成本之外一些信用风险,包括未来的轻收处置风险,以及对应的收益让出去。这样的话,大家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换一个角度来讲,面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对专项债权的投资,还需要更多资产化的方式,能够提供对应的资本,市场化机构共同携手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新浪财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处证券化未来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董晓辉:这两年叠加各种宏观形式,包括国际形势情况下,银行不良资产的量在上升,天然面临的处置需求。但是目前来看,由于现在处置不良资产的主体越来越多。这还是一个卖方市场,大家发现经济好像没有如预期的情况下,没有很快的稳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回收的确定性可能也会降低。在去年之前,有很多激进的机构大量竞标,用相对比较高的议价购买资产包,今年处置的情况不太好。也可以看到今年的市场,一方面银行还是卖方的思维,另外一方面处置的情况来看,形势没有那么的乐观,所以导致未来可能是买卖双方有一个博弈。 新浪财经:您对于蓝皮书的发布有什么样的评价? 董晓辉:我觉得蓝皮书还是紧跟市场的大势,既有宏观面的关注,也会关注具体的案例,因为我也看到里面有一些案例我们有参与。这些案例现在看来,债转股的项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感觉它对于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好,未来权益市场的ABS的发展也好,还是可以起到前瞻的发展作用。 [详情]

蓝皮书:把握金融风险 互联网+可与不良资产有机结合
蓝皮书:把握金融风险 互联网+可与不良资产有机结合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于8月3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在严监管、去杠杆和再融资渠道收紧的三重因素持续影响下,种种因素和迹象显示,不良资产“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一度远离大众视野的不良资产再次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 蓝皮书指出,我国金融领域仍处在风险的高发期。现阶段的金融风险需要从三个维度把握:宏观层面,要降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中观层面,应当意识到金融风险存在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交叉传染特点;微观层面,应注意到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急剧上升。 蓝皮书认为,不良资产市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主要包含逆周期调节、错配纠正、风险处置、信息发现、治理改善功能五个功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充当不良资产的“接盘侠”化解金融风险。 在四大AMC方面,应坚持逆周期的金融不良资产收购,支持国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其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稳定器”。在地方AMC方面,应能有效对接本地区市场资金,并能利用当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发挥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承担着处置地区不良资产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任务。此外,地方AMC由于了解当地情况,能够在资产处置中兼顾各方主体的利益,在制定方案时,地方政府可协同多部门合作,能够加快不良处置进程和效率。 在不良资产发展展望方面,蓝皮书认为,“互联网+”可与不良资产进行有机结合。互联网对不良资产结合,运营和服务模式主要为以下几种: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不良资产拍卖平台、建立撮合催收服务平台、众筹投资类服务平台。 蓝皮书指出,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可以为不良资产市场带来互联网平台独具流量优势;促进交易便捷,降低成本;破除信息不对等,对买卖双方更加公平公正;强大的数据服务功能极大提升数据信息处理的能力,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资产进行比对,对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判。 但蓝皮书也强调,未来,不良资产业务竞争加大,监管趋严,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必然会面临平台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清;平台所可获取并提供的信息不完备,欠缺金融行业从业的专业性;降低了投资门槛,扩大金融风险影响的群体;专业催收公司极端行为容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和风险;不良资产入场的门槛低,信息科技公司投入却忽视专业性需求,导致入市却艰难。 在法律规制方面,蓝皮书分析称,不良资产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监管框架会逐步出台,将打造一个科学有序的不良资产市场,发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随着政策的指向性增强,金融机构会进一步改变只追求增长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的短视性,积极服务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也会根据资产情况实行差异化管理,实际上起到引导金融机构战略转型,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作用;政策作用下,资本会在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流向实体经济,不良资产的处置期来临,社会资本会更多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蓝皮书建议,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改变思维方式,拓展不良资产新机遇,制定相应策略,集中力量开拓新的领域,以战略制胜。不良资产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只有认真研究分析市场状况,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聚焦自身的核心能力,专注某一细分领域,才能发挥独特优势,占据市场一席之地。金融资产公司应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处置方式、对接多种资源,充分利用中介公司的功能,借用互联网+的科技、信息优势,真正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提升。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简版全文)[详情]

蓝皮书:国内不良资产市场蓬勃发展 引外资争相入局
蓝皮书:国内不良资产市场蓬勃发展 引外资争相入局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于8月3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在严监管、去杠杆和再融资渠道收紧的三重因素持续影响下,种种因素和迹象显示,不良资产“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一度远离大众视野的不良资产再次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 蓝皮书指出,包括高盛集团、KKR集团、美国橡树资本管理公司都已陆续参与到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随着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境外机构的市场兴趣度和信心也日益高涨。 随着国内不良资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其他配套监管措施相应建立,对于境外机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投资环境逐步放宽。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境外机构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把握也愈来愈准后,处置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买断方式。 蓝皮书举例,美国橡树资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2013年正式涉足中国,2015年5月,通过与信达资产的合作,橡树资本在中国完成了首笔不良资产收购。 此外,我国对不良资产处置引入外资也进行了新探索。如,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尝试各类非标金融资产的双向跨境交易业务。目前前交所跨境业务包括境内不良资产、保理资产和租赁资产跨境转让,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业务等。“跨境通”平台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境外机构可以降低成本进入到我国资本市场,与四大AMC共同合作,撬动更大的利益。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简版全文) [详情]

蓝皮书:不良资产成投资热门领域 处置端形成新格局
蓝皮书:不良资产成投资热门领域 处置端形成新格局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于8月3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在严监管、去杠杆和再融资渠道收紧的三重因素持续影响下,种种因素和迹象显示,不良资产“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一度远离大众视野的不良资产再次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 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角色转变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8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至1.89%。报告指出,近五年来,银行不良资产呈现上升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增加。2018年正常类贷款额度较小幅度稳定增长,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显示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损失有所好转。 大型商业银行近三年来不良贷款余额每个季度均居四机构之首,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为稳定。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量较大。 报告指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是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来源,本轮银行不良资产中,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有抬头趋势;未来银行贷款量因对小微企业贷款政策支持,还将大幅提高,如不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即便短期内银行不良资产可控,长期仍然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总体看,不良资产的供给充沛,不良资产包的市场价格将回归正常区间,但存在大幅上扬的空间和基础。 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崛起 在信托公司领域,2018年以来,信托行业的违约事件和踩雷事件不断,信托公司收购的银行不良贷款难以处置最终演化成自身的不良资产,在严控增量风险的监管政策要求下,预计未来信托业的整体不良率将不低于商业银行。 在证券公司领域,不良资产主要体现分为三种,一是证券投资类的;第二种是非证券投资类的;第三种是或有负债类的。2018年,资产证券化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证券公司存在诸多缺陷、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证券公司不良资产率不断提升,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在保险公司领域,保险业局部流动性风险隐患显现,部分公司过去高度依赖中短存续期业务,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由此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业务。当前,保险业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一些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可以预计近几年保险公司对不良资产的供给量会有所增加。 在财务公司领域,近年来,我国财务公司在转型升级的探索中会面临诸多风险,在探索创新型发展过程中亦会形成更多不良资产。2014至2017年,我国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末,我国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资产率降至0.03%。 在金融租赁公司领域,当前,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仍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在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逾期货款的增加使高运营成本的金融租赁公司不良率持续攀升,不良资产供给量不断增加。2018年,金融租赁行业不良租赁资产率为0.93%,在未来几年内,金融租赁公司的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所增加。 在P2P网贷公司领域,P2P网贷公司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不良贷款。相对于银行和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规模而言,P2P网贷行业的不良资产规模较小,约为1.3万亿元。但在当前的经济情况和行业背景下,P2P网贷公司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新兴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非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 蓝皮书认为,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根据种类及成因等多种因素,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往往难以确定,质量普遍较低。债权类和投资类不良资产价值不稳定;固定资产类和存货类不良资产市场风险较大。不良资产实物居多,为促进流动性,处置周期一般较短。而应收账款形式价值难评估、难监管。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2万亿元,增长存在提速趋势。各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股份制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应收账款高于其他企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风险,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不同,潜在的不良资产存在行业化集中的特征。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方面,2016年中央层级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达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地方企业“僵尸企业”数目更为庞大,亟需处理。 蓝皮书分析称,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上升,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不良物权规模增大,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未来将会形成巨大的机器设备不良资产市场。 不良资产处置端的新格局 目前,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端包括四大AMC、地方AMC、银行AIC以及国资背景债务处置平台、境外机构、民营AMC等主体。 报告认为,四大AMC设立之初的主业是不良资产处置,多年商业化经营使主业地位逐渐弱化,当前四大AMC不良资产主业不突出。根据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稳定发展趋势,由于政策、环境、金融将官日趋严格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不良资产规模将稳步上升,四大AMC回归主业是大势所趋。 而不良资产处置端“4+2+银行系+N”竞争新格局的形成,各类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各有优势与不足,四大AMC与其他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大中型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而随着四大AMC回归主业,也将深耕不良资产的细分市场和重点领域,转变业务模式,形成其核心能力和独特优势。 蓝皮书特别指出,银行AIC的横空出世与大有可为。根据近年来的政策,银行AIC主要从事银行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对未能转股的债权资产可以进行重组、转让和处置。银行AIC作为推进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降底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机构,与四大AMC、地方AMC不仅在处置不良资产上各有侧重,在资金来源、业务范围、处置方式上也有所区别,形成多类型、全方位的处置机构群,更好地发挥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 蓝皮书分析称,银行AIC背靠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较为灵活的业务运作模式、有高额注册资本和多元融资渠道,随着银行AIC的逐步发展,有利于加速推进债转股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将更具专业化和更有效率。 蓝皮书也强调,仍需关注银行AIC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协调债转股长远发展目标与短期股东回报需求的冲突并使之符合监管要求,如何处理银行AIC面临着双重公司治理困境等。 总体来看,银行AIC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未来将通过实施债转股及相关配套业务,在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简版全文)[详情]

绿法国际联盟报告:不良资产“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
绿法国际联盟报告:不良资产“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于8月3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在严监管、去杠杆和再融资渠道收紧的三重因素持续影响下,种种因素和迹象显示,不良资产“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一度远离大众视野的不良资产再次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8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至1.89%。自2017年年末以来,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也在持续攀升。而2017年度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规模达到5369亿元,占不良资产总规模的16.48%。 蓝皮书指出,未来2-3年,不良资产规模供给将全方位、持续提升,且路径日趋多元,各类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意愿提升,不良资产爆发的行业集中度提高,有助于AMC发现更多投资机遇。 据介绍,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端包括四大AMC、地方AMC、银行AIC以及国资背景债务处置平台、境外机构、民营AMC等主体,由原来的四大AMC垄断局面逐步演变为“4+2+银行系+N”的多元化格局。这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对全国各类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形成市场化处置格局,使不良资产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有序。 总体上,不良资产高位增长趋势仍将延续,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容,对不良资产的高效处置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良资产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绿法(国际)联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简版全文)[详情]

董晓辉:银行直投子公司或许能成为政策突破口
董晓辉:银行直投子公司或许能成为政策突破口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部长董晓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董晓辉: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实际上这几年的资管新规,包括三严四实,现在整个去杠杆的过程,包括有些数据也显示央行在紧缩的状态,在这个市场上不管什么样的资产都会非常艰难。跟权益相关的,包括我们在内,我们原来通过在同业投资的领域参与了,包括各家银行的资管这条线,受到相应的影响都暂停下来了。 商业银行在整个资金市场上的供给,在社融里超过70%,间接融资在70%左右的水平。如果说商业银行的一些直投,或者是在资产配置里,关于债转股等资金的供给渠道还没有打开的情况下,不管是权益类的市场还是不良资产的处置,都会受到根本的制约。 刚才这位专家也讲了,民营企业是没有多少资金的,民间没有钱,剩下的钱能够从银行里拿的钱能不能放口子,我的感觉是发改委为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包括财政部也是很支持的,但实际上很多政策到银保监会得到的呼应还相对有一个过程。 我们看到发改委提出,包括前年、去年双创专项债,债转股,债转股专项债券,等等一系列的融资工具,提法非常具有前瞻性,但实际落地很困难。从商业银行来讲,上周刚出的新文件,我们还没看到一些呼应,最早的时候王理事长也提过,现在大家都在等国务院的调整。 不是说这里面没有空间,但还取决于将来的态度,所以看到其他各行的直投子公司在做债转股,但没有命名为债转股就是考虑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将来为了隔离风险,有可能这样一个载体就是直投平台,我们觉得在理财子公司固然会给权益市场带来一定的活水,但是受制于头部风险偏好,资产端和资金端会同步地变化,那它能够提供的资金其实有限,比如说现在风险点加大的时候,大家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需求会比较高。 这样的话从理财途径会是一个常态的渠道,但是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银行作为一个大的资产配置的机构,这一块一直是没有任何的放开,直投子公司或许是一个突破口,这个政策我觉得市场的同行可以关注,如果这个政策有一定的变化,我想市场才会有一些新的活水。[详情]

卢小兵:截止去年底不良资产基本接近2003年以来新高
卢小兵:截止去年底不良资产基本接近2003年以来新高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卢小兵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卢小兵:我不是专业做不良资产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活动的,我本人也和不良资产有比较强的关联度,2005年之前我在信达待了五年,但是离开的比较早。今天下午整体听了在座专家的讲座,我有一个感受,从投资实践角度来讲,严格讲不良资产距离还比较远,从去年底的情况来看,由于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到去年年底不良资产基本上接近2003年来的新高,不良率接近2%,是1.8%左右。 我们股权融资方面找了一些针对不良的机会,我们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从我们参与的情况来看,市场大概有3500家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质押,基本上占到整个上市公司总量的95%以上。我们去年响应国家的监管要求,和一些地方政府,像南京,像福建、泉州都有一些基金,从实际情况来看难度较大。 我们泉州有个项目涉及到和湖岸的合作,整体来讲投资的要求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远远高于其他的,他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和要求,所以说今天受益匪浅,以后也会加强和业内的交流合作,谢谢大家。[详情]

顾涛:不良资产行业投资要慎重一些
顾涛:不良资产行业投资要慎重一些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长城新盛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顾涛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顾涛:我是来自长城资产的,刘主任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之后确实感觉收获还蛮大的。虽然我现在不是从事不良资产的行业,我是在集团下面的信托公司。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不良资产行业,现在应该是3.0版了,我是按照组织方式来说,1.0版就是当时的政策性处置。2.0版主要是引入了债务重组,加入了一些投行,相信四家资产公司都有这方面的经典案例。3.0版,我刚才听了信达的介绍,现在随着监管的要求,四家资产公司要回归主业,实际上中间有一段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可能都不太愿意去做不良资产。现在随着监管的要求,回归主业以后,四家公司也在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组织方式,我觉得这可能是3.0版本,包括我们长城现在在做的,包括中国铁路,中银投,包括刚才也提到了锦州银行,我们跟大的企业机构来进行整体的债务重组,这可能也是四大AMC有这样的优势,有资金的优势,经验的优势,我觉得这是现在不良资产的三个阶段。 刚才嘉宾说今年的行业随着国家经济下行,还有很多民营企业,还有金融去杠杆,我是做业务的,所以跑了很多企业,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家企业去年的贷款是170亿,短短半年银行缩贷了50亿,所以造成很多企业都很难过,包括很多上市公司都把钱转让出去,今年不良资产的量很大,但是接盘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刚才像湖岸的也讲到今年的价格很低。今年的不良资产行业,如果大家做投资的话还是要慎重一些。[详情]

苏云鹏:国企正在清理整顿瘦身 处置僵尸企业
苏云鹏:国企正在清理整顿瘦身 处置僵尸企业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苏云鹏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苏云鹏:同方是清华大学第一家高科技的上市公司,我们实际控制人是教育部,旗下有三百多家公司实体,有20多家上市公司。 这些年国企、央企都在清理整顿瘦身,我们集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纷纷处置了一些僵尸企业,其实对财报有影响。我们是国企,但我们是先有儿子后有爹,实际上我们下面好多企业成立的历史比我们悠久很多。 刚才有的老师谈到处置不良资产的时候,可能对于很多国企历史的问题,包括国企还有特殊政策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化的问题,我们会根据特别的项目、国家特别政策的需要去做的一些企业,可能项目做完了,目标达成了,但是这个企业还留在那里,这样的话也会形成很多的僵尸企业。这几年我们纷纷做清理整顿退出,也做了比较多的组织结构的调整、重组,每年都在做,包括从去年底到目前,我们还在和一家央企——中核,做收购方面的项目,现在已经8个月的时间了,还在尽调,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 中核也在看同方产业的布局以及我们会产生哪些产业上的联通,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重大的重组,有一些细节可以会后再分享,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在这样一个论坛当中跟各位专家学习,感谢各位,谢谢。[详情]

刘光超:绿法(国际)联盟将成立城市建设运营研究中心
刘光超:绿法(国际)联盟将成立城市建设运营研究中心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绿法(国际)联盟理事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刘光超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光超:说三句话。第一,感谢各位牺牲周末的时间,感谢大家冒着酷暑,忍受着我们不好的空调坚持到现在,真的感谢,能够请来这么大咖,坚持到现在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第二,律所是发起单位之一,但是我们还有联合发起单位,我们是跨界平台,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研究院,现在成立了七个中心,9月份还要成立一个中心,就有8个中心了,8个中心的牌子都已经挂在那边了,有企业合规的研究,也有金融资本的研究,也有“一带一路”和国际合作的研究,也有今天成立的不良资产和破产的研究,还有法律金融和法律创新的研究等等。 9月份成立的就是城市建设运营和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我们希望通过以联盟为平台,以业外人士来主持这样一个跨界对接工作,律所在其中发挥专业作用,希望从各个方面进行对话,进行研究。我们会推出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大讲堂、包括闭门会等等,都是围绕跨界研究做工作,希望大家多给我们关注。 第三,期待GLGA破产与不良资产研究中心在陈建明院长的带领下能够出成果,能够出合作,能够出效益。 再次感谢大家。[详情]

杨凯:不良资产处置是小众领域 大众进来就成了韭菜
杨凯:不良资产处置是小众领域 大众进来就成了韭菜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宏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凯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凯:我认为这一轮的不良资产发展跟第一轮相比,变化还是很大,这一轮的特点和上一轮是明显不同的风格。上一轮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为主,一般是外资基金过来寻找一些服务商这样的模式。 这样的会议,论坛我参加了很多,隔段时间就有这样的信息说过来开什么不良资产的论坛,刚才接受访谈的时候也说了,我认为不良资产是一个很小众的,很专业的投资领域,但我们今天是大众在玩小众,所以韭菜很多。 不知道各位参会者统计过没有,这一轮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赚钱的有哪家,每家都说自己很赚钱,但我听过很多人讲的案例,我第一轮参与的时候,我觉得很多都是道听途说,而不是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我讲这个什么意思呢?我们四大为主的包括地方持牌机构近两年比较头疼的是内生不良,信达为此成立了一个资产保全部。 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是通过不良资产的业务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一轮可以看到,我们只是把金融体系里面的风险转嫁到社会上,转嫁到民间投资人身上,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资产包,从一级市场出来一直在二级市场飘着很难落地,这是什么?这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一定会有人接到最后一棒的,我们很多论坛没人说这些话,实际上我觉得作为投资者,应该是要反思这样的行业现状。 第一轮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还有一个十年的经济高度增长,底层资产的增长,就像美国的次贷危机,抵押物持续增值的预期是存在的,第一轮为什么外资赚的盆满钵满,这一轮大部分人是亏的倾家荡产,这一轮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而且目前已经有不少机构出现了很大的危机,甚至不是出现了,已经爆雷了,比如说江苏的市场,浙江的市场,而且这一轮很多玩家是没有资金在玩。 这就是这一轮的市场乱象,讲这些主要是什么?我们作为正规的投资机构,我在天津宏信集团,我们的主业就是做不良资产投资,目前我们持股6家地方AMC,我们自己在做不良资产投资的业务,每一个投资主体我们要负责任的,对自己投出来的钱负责任,我们要对自己投资的项目注入我们自己的人格。 我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因为不良资产投资就是资金、资源,资金上,我们做好成本加周期的规划,资源上,有一些地方AMC在本省,本牌照所在的辖区具有比较大的地缘优势,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规模和专业有其自身的优势,有一些服务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肯定比较专业,这契合了我们第四环节的主题就是机构之间的合作,投资不良资产市场最终一定是相互有优势的人之间玩一个小众领域,就像国外的资本市场一样,玩股票的一定不是中国的韭菜,一定是机构,最后我认为中国这一轮,玩这么大市场的绝对不是普通大众,一定是有相应独特资源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普通人我不建议来玩。 我知道的很多个人玩的已经折进去了,这个行业不是大家说的人傻钱多,永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所以才有收益,刚才说的60%的收益,200%也可以做到,但我干到200%不及一单赔一个亿,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来了就能赚钱,一定要把这个信息在行业里传达开来,否则太恐怖了,你们没参加过很多论坛,感觉就是传销一样的。[详情]

湖岸投资邓燕彬:今年是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包的好机会
湖岸投资邓燕彬:今年是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包的好机会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湖岸投资执行董事邓燕彬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邓燕彬:湖岸投资是纯民企,我们是四大AMC以外,唯一有15年经验的银行购买人。今天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对这个市场粗浅的看法,以及我们在做什么。 大家刚才都在说这个市场非常之大,先说一下传统的不良资产包,说5万亿。本人认为至少是十万亿,非常负责任的说,因为我们拜访了资产保全部门,从下往上各级行长我们都拜访过,就是十万亿。传统不良市场成交量,十万亿的存量,今年会有多少。有人认为资产是八千亿,我认为有重复计算的,我的估算是五千亿,2019年的成交量。 有很多其他的市场确实值得探讨,比如说住拍,金融交易所。我们和十多家金融交易所签订了独家的合作协议,另外高收益债五千亿。其实债转股都有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对冲工具,但这个市场还是有门槛的,因为不良是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关系密集型的行业。 比如说以房抵贷,北京、上海一万亿,房贷最后没还上钱,但是期限也很短,流动性也非常好,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是三类人比较有优势,第一类人就是原来是卖房子的,对房子比较熟悉,第二类就是原来放过贷款的,第三类是和法院关系比较好的。做不良进入门槛也体现在这方面,因为你和被投资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债权投资,尤其是不良的投资,你和债务人的利益是完全相反的,你进一分他就退一分,而且是非标准的产品,很难用一个标准衡量,这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交了学费以后总结出来的。 我个人认为,今年是一个很好的购买银行不良包的机会,咱们从四大看,在座也有信达和东方的领导,信达一直是比较稳健的,我个人猜测长城和华融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内生不良,东方今年有巨大的投资压力,上半年已经投了不少,下半年还有天文的数字需要投资。四大对于出包的价格预期也已经下降了好多,比如说可能两三毛在个别省份,比如说在山东更低,像一毛左右在贵州都有可能成交,所以今年是个非常好的买不良包的机会。 市场上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首先真的是缺钱,刚才高总也说了,他们有句话,如果没钱买包就找湖岸,就好像我们很有钱,我们其实还有一点点钱。我非常同意高总说的那句话,现在这个市场是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是一个非常本地化的市场,要非常了解当地的情况,而且上个周期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但这一个周期最主要的问题是资产价格不在上升的通道,所以需要非常明确哪里的流动性好,哪里的资产价格有可能上升。比如说贵州,贵州不良资产并不多,千亿以内,但是60%是煤矿,20%是积酒,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处置不良资产是一个非常本地化的业务,但确实需要分析。 我们的观点一直是认为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我再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我们做了什么,首先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做的比较久的,所以我们是一个做平台的,这是一个非常本地化的业务,我们在各地都是和当地的服务商合作,我们在全国22个省市有127家服务商,司法环境是基础。我们投资了2家数据公司,另外入股了最大的法院服务的一个机构叫来拍网,我们和13家交易所签订了独家的合作协议,有地方基金,央企基金还有行业基金。我们和中化资产在做合作,化工是去产能的,化工的机器设备我们在估值的时候一分钱都不给,但是中化资产对于保养的机器设备可以翻新卖到非洲,卖到中东和其他地方去。 我们还继续在全国寻找服务商,总结一下,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寻找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市场足够大,没有竞争关系,大家都是可以合作的,最后就是谁要有便宜的钱谁最牛,谢谢大家。[详情]

张维春:不良资产境外市场产品创新探讨
张维春:不良资产境外市场产品创新探讨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兼总裁张维春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维春:首先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是一家境外的企业,全称叫做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不良资产境外市场创新的问题,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就讲三个方面,一个是不良资产市场的新机遇,第二个是交易平台的主要功能,三是我们产品创新的方向。 首先说不良资产的新机遇,现在不良资产的总量跟当年四大AMC成立的时候是一样的,这真的是第二波不良资产的盛宴。我们认为有这么几个方向,一个是参与主体多元化,二是处置方式多元化,三是资产属性优良化,最后是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 不良资产具有一定的逆周期的特点,像我们现在又出现了十年前,当时说十年前,结果十年后AMC回归不了了。处置方式,除了刚才说的AMC,其实也有像债转股包括重组等等一系列的方式,创新这一块就通过包括ABS在内的引进其他的交易模式。 资产属性的优良化,我不想多说,因为在座的都是金融专家,不良资产的收益率我记得有个数据,之前好像是60%,当时我感觉很惊讶,后来我想明白了,不良资产是资金错配操作的,而不是真正的融掉了,所以资产的优良性就不多说了,包括我们对内部收益率都反映了这一点。 今天处置不良资产,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布局安排,我主要想说国际化方面有哪些合作。 第二,交易平台的主要功能。我想先说我经历的一些平台,先说一般的功能,信息披露、交易登记托管以及清算,这些可能都构成对不良资产处置时的必须的一些环节,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它会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地位,当然会满足我们交易过程的高效、灵活、规范等等。 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专业化服务,我刚才已经说了这个事儿,不只是咱们说的金融资产,非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机构类型的金融交易平台也有这种布局和安排。我们之前创立了这么一个产品叫远期保,在不良资产发生之前的处置安排,我们用银行的资产来说,信贷发生当时我们就假设会不良就做一些安排,当它真的出现不良,贷款方或者是金融机构具有行权的资格,马上就委托专业平台对这个资产的处置,资产变现的现金用于偿还贷款的本息,就这么简单。这个产品在我们实践过程中给交易平台带来很多好处,广东金融中心就是因为这个产品,从起步到现在的发展,经过几次的检查都是属于没有问题的交易所,所以我觉得这个产品对平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我们希望将来有机会推广这个。 第三,我想介绍一下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这个交易平台在澳门注册成立,是澳门首家从事债券发行上市的金融机构,澳门不叫非金机构,澳门叫非信用机构,填补了澳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空白。澳门很多年是以博彩独大,占了财政收入的96%左右,只有4%左右是非博彩创造的收入,金融市场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再者填补了澳门直接融资渠道的空白,以前都是银行。MOX对标的是港交所和深交所,错位发展。最后是力争做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 公司的宗旨是这样的,我们也是经过自己研究和专业探索,立足澳门,面对全球,依靠金融科技与金融道德的力量,为金融市场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个平台是经过澳门金管局审核成立的金融机构,是澳门首家金融交易平台,也是首家做债券的交易平台。 战略定位和体系就不多说了,包括我们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澳门回归祖国的发展大局,以及澳门经济多元,我们肯定是这么定位的。我们的产品方向,就目前来说,首先是全球的债券市场,我们希望在债券的发行方面,除了发行人可以是政府,可以是金融机构以外的非金融机构,我们真真切切地希望成为全球有名的债券发行市场。我们也希望不断地创新境外的金融资产交易,这里面涉及到不良资产的转让,也切到我这个主题上来了,为什么标题叫做境外的不良资产创新。最后是资产证券化安排,这些都可以对于内地的不良资产在海外进行消化做出一些探索。 财政部最近在我们那里发了20亿的国债,在我们平台上发行登记托管上市,也是澳门首笔国债,作为我们交易平台的投资人来说我们完成一个重大任务,那个是7月4号完成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感觉步入常态化的安排,我们希望全球著名的会计师、律师和金融专家成为我们的债券发行的审核委员。 境外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实际上就是这几个方向,一个是降低交易过程的风险,增加潜在的竞争者,保持增值,实现MOX的理念。具体的内容都不说了,因为时间关系,包括资产证券化。 我们希望我们这个平台成为澳门金融发展的支柱力量,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争取在3-5年进入亚洲前列,成第五位,尽快地往前三跑。第二个就是我们希望在优质的金融资源服务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现在除了正在跟境外的CMU合作,跟内地的CCDC也正在合作。[详情]

中国信达薛若君:AMC可参与国企低效资本的剥离和盘活
中国信达薛若君:AMC可参与国企低效资本的剥离和盘活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客户部处长薛若君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薛若君:大家下午好!我作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四大AMC之一的从业人员,下面在座的有很多同行业的人士还是我的同事,我就在这儿抛砖引玉,对不良资产在目前的监管形势下,我们做了一些业务模式的探索,拿出来给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2017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四大AMC提出了回归主业的监管要求,事实上除了对传统类的不良资产的收购业务以外,董总也提到对债权的收购,非金的收购,股权和物权的收购,对我们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主要是合规风险和商业风险之间的平衡挑战。 2017年下半年以来,其实我们公司除了业务模式的调整以外,也跟监管机构一直在进行一个讨论。刚才董总也提到,事实上我们目前不良资产的内涵和外延有了一个扩大,不仅仅是刚开始我们对银行传统类的不良资产包的整体收购,现在我们扩大了问题资产,问题机构的收购。 监管机构事实上也认同我们作为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在实质重于形式审查的基础上,他们认同我们收购的一些不良资产,比如说非金的债权,不一定3-6个月以上我们才认为是不良债权。我们在去年做了一笔业务的探索,收了一个即将到期的,我们预期是不能够实现兑付的集合信托的产品。 监管部门是认可的,其实是我们立项和批复早于到期日,支付实际上晚于实际的兑付日,其实是破了之前监管机构给我们一般要求的不良的属性,早于我们立项的概念,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内,我们探索出了几个模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一个就是我们在传统类的不良资产包收了一部分,会有一些比较存量的不良资产,这一块我们除了传统的直接处置的模式以外,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个分类,有些优质的不良资产,我们提出了一个运营和提升的概念。 我刚刚所说的大不良的概念,这个时候我们涉及了不良债权的收购,可能会涉及一些非金的,还有企业间的预付款,还有就是尝试着进行一些问题机构和问题资产的收购,在这个方向我们有两个业务模式,一种模式是我们先进行反向收购,我们看好一个底层资产,除了对金融的不良收购,还会对一些非金,或者是一些股东借款,或者一些工程款,把所有的债权归集,这个时候可能会在后续的运营,或者是提升方面,协同产业投资人一起进入。 还有一种模式,我们可能会和产业投资人一起研究分析不良资产的属性和价值,共同进去重组。比如说重组,有可能是产业投资人可以去重组股权,由我们重组债权,或者我们共同持有一些股权。我们跟监管部门沟通的时候,监管部门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挺好的,让我们进行探索的方向,就是国企的剥离。现在对国有企业的一些低效资本的剥离和盘活,这一块监管机构把这个认定为大不良的概念。我觉得对我们AMC来说,是一个挺好的尝试和业务机会。另外我们也在应用和拓展业务方面,已经到了物权的收购,我们会参与资产的法拍,还参与破产重整。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对一些涉诉资产盘活,包括有些可能是我们对债务的直接收购。 我们在不动产方面介入到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这一块,包括在棚改项目的解决,基本上我们目前探索出来的就是这些模式,一会儿如果再讨论这方面,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谢谢大家。[详情]

中科招商杨天歌:不良资产在司法处置中面临的问题
中科招商杨天歌:不良资产在司法处置中面临的问题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杨天歌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天歌:大家下午好!刚才诸位嘉宾从宏观的角度,宏观的视野以及不良资产行业经营的角度做了非常好的阐述,我受益匪浅。考虑到今天论坛的主题,除了发展以外还有个法律规制,仅就不良资产在司法处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做点阐述。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今天来到这里完全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在法院工作23年,刚才大家也提到不良资产体制和司法行为,执行行为密切相关,我就结合近两三年国家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的调整,以及现在形势的发展,对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问题做一下简单的阐述,和大家一起探讨。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我们的疑点、难点和老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呢?我的看法是部分得到了缓解,关键的问题、结点和环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下面从四个阶段来阐述一下这个事儿。 第一个是立案阶段。不良资产的立案阶段存在一个理念错配的问题,不良资产事物很多通过诉讼和仲裁的案件,我们作为收购人肯定要在法院的执行和诉讼程序里取得一个名分,一般就是申请执行人。 这个环节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现在全国各地法院掌握的并不一致,有的法院是比较到位,通过执行程序很快就做出了变更执行人的裁定,部分地区的法院除了四大以外,对其他的民营或者是其他AMC采取一种完全排斥的态度。而且最高院也反复多次通过案例和司法指导性文件提出金融不良债权经过多次转让,一手也好,两手也好,人民法院执行部门还是要予以确认。 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大家都知道我们做国有不良资产有个很出名的是海南会议纪要,从13个方面对不良资产的转让合法性和适合性进行审查,现在很多执行部门也作为一个案件来进行审查。实际上把我们的周期拉的很长,这就是我讲的立案阶段的理念错配,因为执行行为,执行的法律规范是公法规范,不同于民商法规范。 第二个阶段是查控阶段的暗流涌动,为什么讲暗流涌动,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实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前的分属所有权的情况没有了,最近建立了地产的抵押登记系统,还有一个是银行创制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查询系统,我们取得的担保物权应该在公示取得了很好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能忽视的问题。第一个,我觉得我们所取得的担保物权的主要来源不是来自于当事人或者一般的经济主体,反而来自于我们的公权力机关,大家知道一任市长一任规划,本来是很好的商住用地,一夜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公益用地,绿地或者没有价值的一个什么用地,等到我们实践的时候,我们买的时候尽调相信我们团队做的非常好,但是这些信息也是不公开的,很难查询到,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抵押权也好,或者申请执行人也好,没有维护我们权利的机会和可能,这是规划部门。 一个更为可怕的就是来自于国土部门,大家知道有一个闲置土地归置办法,大家知道到现在为止我们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要和国土部门签订一个转让协议,按照国土部门的规定一年不用,两年不用,三年不用除了罚款,甚至可以把土地收回。这个过程中物权法规定了,土地权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整个国土部门据我了解近三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国土部门都在层层强化闲置土地的限制,他当做合同权利随时可以收回。现在的土地权利关系非常复杂,实际上对我们处理不良资产增加了很多风险。 第二个是变现阶段的对抗的曲折,最为明显的是当事人利用法律赋予的执行意义的权利拖延拍卖,进一步拉大了处理的周期。 分配环节的反复迁延,法院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程序,异议,提出异议,诉讼的程序,任何当事人都可以提,而且查封优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出于各种考虑进行参与分配,对我们做不良资产同样增加了风险和问题。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给大家提出来作为一个探讨的方向,我们一起在具体案件操作过程中坚持我们正确的立场,用我们的行为和理念一点点改变和推动整个司法的环境和整个处理手法,为我们不良资产行业处理创造一个好的司法环境。 谢谢大家。[详情]

高佳卿:不要认为不良资产到处是黄金 要甄别产业走向
高佳卿:不要认为不良资产到处是黄金 要甄别产业走向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高佳卿出席并演讲。 高佳卿称,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里,二级市场的比例很大。“十多年前,不良资产产生和处理的时候,我们处于一个资产价格的低点,经济在持续增长的空间里,今天处置不良资产是在经济相对增长的低点,价格在高点,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不良资产到处是黄金,我认为一定要甄别不良资产背后的产业和行业和未来的走向”。 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佳卿:我认为不良资产可能在金融机构看和在现实的投资环境里看理解不太一样。总体上讲,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企业角度,不良资产本身是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常态。之所以受到目前这么大的关注,我相信是由于在这么多年过来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技术变革、市场竞争以及政策变化,导致了我们所投资的这部分资产,未来实际的收入受到了影响,才形成了大家的关注。 简单来讲,我个人认为,国内所面临的不良资产很大程度上也是过去以金融机构为主,介入到实体经济放大、催化之后,环境变化之后,撤退、转化的时候形成的状态。我来自交易所,站在交易所角度来讲,其实在过去几年里,交易所是不良资产异常集聚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讲?前面大家都讲到过,整个国家做供给侧结构调整,三去一降一补,国企和央企压四减五,把四级、五级做处理,主辅分离,包括我们最近拿到最高院、各级法院诉讼资产的处置,我们也和各家金融机构、银行为主在谈,他们的保全资产、特殊资产在交易所处置的情况,实际上在交易所看到的是大量的央企、国企的资产在做处置,一小比例的在做融资和发展。 大量的法院诉讼资产在做处置,诉前的资产有部分也要做处置,还有一大部分是破产的,包括一些抵押处置的也很多。民营占的比例比较低,实际上国有的渠道还是有,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处理,实际上最困难、最难受的还是互金机构和民营企业,原来对经济预期非常高,资金紧张之后非常紧张的在做收缩。 我讲的是金融机构助推了这一轮不良资产的形成,不能只站在金融机构角度,如果快速地处置不良资产,把实体经济就处死了,通过对不良资产做深度分析,支持一些有前景的企业和产业通过融资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这是一个核心的思路。 前面讲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在6万亿左右,我们看到央企和国企的不良资产不是这个数,而且很多是非常优质的,我个人认为在整个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里,二级市场的比例很大。十多年前,不良资产产生和处理的时候,我们处于一个资产价格的低点,经济在持续增长的空间里,今天处置不良资产是在经济相对增长的低点,价格在高点,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不良资产到处是黄金,我认为一定要甄别不良资产背后的产业和行业和未来的走向。 整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在增长,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在增长,其实我们在交易平台看到的数据,我们和法院也在联系,去年到今年以来,企业端破产的案件增长率有百分之八十几,已经走到诉讼端的资产一年大概在六千亿,非诉更大,可能有两三万亿,我想和很大比例的金融机构有关系。实体经济金融机构的不良是一个手的两面,不要孤立地去看。 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按照处置的指引,核心一点要走公开,但是我们看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内收到的不良债权,大家非常头疼的就是定价,定价怎么定。我们在交易所创造了一种,不管是网上竞价的模式,先开始按原值去挂牌,没有人参加自动往下降来解决这个问题,谁也不愿意签这个字让他挂牌,所以我们交易所作为一级市场来讲,处理不良资产是一个非常集中的地方,对于北交所我们应该是企业的、金融机构的、四大AMC的、银行端的、包括诉讼端的、破产的所有权益处置都可以在这个上面。 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甄别,我们看到有些国企挂牌的不良里,不良资产里的不良要放在行业里去看。这是我昨天晚上画的不良资产处置与债务重组涉及到的融资,我个人来讲金融机构是想快速高效地把不良处置掉,但有一些股权资产往往在资源上、牌照上、专利上有一些特殊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在交易所同时挂牌做融资,或者股权比例转让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金融机构一定要和做实体融资这个角度联合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债权在挂牌或者通过撮合去转让的问题。 除了债权直接挂牌之外,我们现在各级法院都在拍卖,破产的处置也在我们这儿卖,我们可以讲一点,很多金融机构在做贷款或者提供资金的时候有个条款,一旦出现其他问题,把权利先拿到交易所,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交易所来正常地处置,而不是处置出现问题之后再去商议这个问题,这是基本路径。我们为了强化处置效果,我们所有的资产和股权按照行业做分类,每个行业对应投资机构,我们各类投资机构,资管、各类基金目前有6万家左右,有些资产来我可以快速对应各类机构,中间有投行、评估、律师、会计师,所以对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会有提高。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有机会跟交易所一块来合作,找更好的资产,谢谢。[详情]

师光虎: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将加大 需更多资源整合消化
师光虎: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将加大 需更多资源整合消化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师光虎出席并解读“GLGA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 以下为演讲实录: 师光虎: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接下来我会结合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要解读。 解读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编制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第二方面会介绍不良资产蓝皮书对三端的观察,包括供应端、处置端还有投资端。第三个方面,不良资产处置中,律师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不只律师的角色,也包括中介机构的角色。第四个方面,是中国不良资产未来前景发展的展望。 刚才几位老师都讲到2017年,2018年感觉到中国的不良资产迎来了大年,我们看一下这组数据,预计到2019年中国不良资产的规模大约在4.55万亿,根据相关的统计,可能每年的增长率在15%-17%,到2020年,现在官方的统计口径,预计可能要到7万亿,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中国是否还在受全球经济放缓,甚至部分区域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观察到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与金融危机的余波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严监管,去杠杆导致的企业违约,从2016年,2017年,2018年关于很多公司的债权违约出现爆发的趋势,跟不良有密切相关。第三个方面,中国的整体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旧动能的转化而带来的不良资产的规模扩张。 不良资产本身对于化解金融风险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破产重组,企业转移风险,我们最近一年到两年中间,接手很多银行不良资产的案件,实际上很多企业本身的价值非常高,但是在遇到相关的债务困境的时候,面对银行,面对信托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无论是诉讼还是仲裁这样的手段来逼迫企业还债的时候,往往有价值的企业会被逼向死路。第二个方面,剥离坏账,银行可以轻装上阵。第三个方面,逆周期盘活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整体上升的时候,恰恰在市场中可以去发掘很多的优质资产,等逆周期过去之后,资产重新焕发新的价值。 从2017年-2018年不良资产行业呈现了以下几个趋势,第一个是资产的形态,不良债权已经从比较纯的债权形态一定程度上向股权,尤其是向物权的形态拓展,由原来四大AMC现在包括很多的民营类参与主体也参与到整个市场处置当中。 处置的方式,如果说传统的处置方式可能以诉讼,仲裁,执行为主的话,我们也看到一个方面是执行手段本身已经在多元化,这一点我相信相比我们之前没有大数据,没有中国的执行裁判文书网等等这些工具的时候,相关的处置可能是比较单一的,现在再向多元进行拓展的时候,还有一个方面是诉讼和非诉本身更加有利的结合,也在拓宽处置的相关渠道,而交易方式方面,包括基金,包括证券化等方式的发展。 在我们研究中国不良资产2017年和2018年度整体行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认为中国不良资产的发展黄金期,这个大年,即将到来,而且这个大年的时间可能不会太短。第二个方面,不良资产的处置,尤其是随着大数据的到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不良资产的处置呈现了一些跟上一波不良资产完全不同的形态。第三个方面,包含律师在内的所有中介机构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角色,我们注意到也发生了非常大的不同。基于我们对整体不良资产行业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2018不良资产蓝皮书,希望能够对行业带来指导,也能体现不良资产行业本身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公益性。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们不良资产蓝皮书编制的过程,我们对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对行业的趋势,以及整个不良资产行业的政策走向,也把2018年不良资产行业非常特殊的经典案例放入其中。 第二部分,从三端来解读一下这个报告。首先是供应端中的银行不良资产,右边是一组数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是1.74%-1.89%之间,总体来看近年银行的不良资产贷款率在上升,而且余额也在增加。重点想说非银金融机构的数据,除了银行之外,我们看到信托公司的资产风险率也在逐步的上升,这几年尤其信托公司违约的事件比较多,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P2P公司,我们知道这几年迎来P2P的爆雷,P2P的专项整治,网贷公司所爆出来的不良资产也呈现爆发趋势,当然还有金融租赁公司,还有相关的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所有相关的非银金融机构整体不良在呈现上升趋势。 相关不良的盘子里,我们注意到金融机构的不良也应该纳入到考虑,比如说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本身,不是跟银行,不是跟金融机构发生的信贷,而是与相关的企业发生的业务产生的应收或者应付,这样的不良我们也注意到,实际上也在呈现比较大的上升趋势。 对于企业的应收贷款,我们观察了相关的数据,在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和汽车制造业、新兴行业本身也在出现产能的过剩,也在出现不良。我们刚才说到国有企业本身的初心,我们现在应该是98家央企,这些央企,包括地方性的国有企业,这几年可能主要做的事儿就是瘦身健体或者是僵尸企业除清,我们知道2016年处理的是2041户,地方层级,包括广东,包括河南,包括北京等等这些区域都在进行处理。 僵尸企业本身因为有大量的不良,如何进行处置实际上也是摆在很多央企和国有企业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我们近几年在实务中接触到的央企和国企想要走向重整还是破产清算面临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的中介机构望而却步,会计事务所去了好几次以后摇摇头就回来了。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或者央企的账面而言,这些资产可能早已贬值,但是要在相关期间内除清会面临很多的账目处理,所以国有企业本身现在通过破产来解决不良本身,无论是法院层面还是相关的司法实践层面还会面临很多的困难。 关于非金融机构,我们认为的发展趋势,第一个是规模以上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接下来的不良资产发展中一定会进行大爆发。 处置端而言,总体形成的格局是4+2+银行系+N新格局,以四大AMC为寡头的优势,地方AMC原先是允许每个地方只成立一家,后来政策也放开了,部分地方可以设立第二家。最新银行AIC直接背靠银行自己的资源,形成了四大+地方+银行AIC以及其他的民营类的,或者是外资处置端的结构。 我们看一下银行AIC本身,银行AIC主要功能是处理相关债转股的问题,对于银行AIC而言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境,回报周期不确定,双重公司的治理困境以及人才长效,资本监管,现在银行AIC本身到底是否能够从债转股之后把一家企业运营的非常好,而且能够让这家企业重生,能够将用相关的债权把不良进行消化,所谓的股权的价值怎么实现,目前来讲对于银行AIC而言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在处置端,2017年,2018年呈现了比较多的新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知道央企成功控股,专门设立了处置的平台,国资处置平台,是针对央企本身的一些特有的不良而进行的相关处置。第二个方面是行业性的处置平台,这几年也呈现了一定的爆发优势,比如说是以行业本身不良进行行业性的处置,整体不良基础上的一个垂直领域的细分。我们也看到境外机构参与中国不良资产的市场,我们知道境外机构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们总体政策的约束,但是相信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尤其是中国这一波不良大年的崛起,我们相信境外机构还会以更多的方式来参与中国这次的不良资产的盛宴。 投资端,实际上有两个新变化,第一个是市场化债转股的作用在逐步加强,可能以往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还是以债权的实现为主,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不良实际上已经在开始运用债转股的方式进行。第二个方面,刚才我们的洪老师也讲到资产证券化。投资端还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不良资产的基金,我们知道无论是国有还是外资,还是民营的相关基金,这几年设立非常多,而且通过不同基金的设计参与中国不良资产的并购,而且不良资产基金本身直接体现灵活性,最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可以缓解AMC资本的约束以及重大的风险。还注意到我们的保险资金在整个不良资产的处置中的作用,保险资金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比如说保险资金投资相对来说比较谨慎,目前系统性的问题可能会对保险基金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有一些挑战,另外就是保险机构管控能力不足可能会引发一些风险。 第三部分,律师角色的嬗变。我们注意到上一波的不良资产,甚至2014年移动大数据上线之前,或者说中国最高院执行力度加强之前,2014年之前,我们整体对不良的处置还是以诉讼为主,这个时候律师实际上发挥的价值,或者中介机构发挥的价值相对来说比较弱小,而且服务的价值也是比较窄的。 在新一轮的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注意到不良资产的处置在发生悄然的变化。第一个是清收方式的多元化,我们注意到在大量的消费信贷公司如果出现不良如何用人力的方式或者电脑的方式实现最大规模的清收,大数据给了不良资产的清收非常多的手段。 第二是服务的全程化。 第三个方面是律师角色的多样化,而律师角色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律师对整个不良资产行业重生,或者重整本身所发挥的资源整合的价值。 第四部分,不良资产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展望。我们知道不良资产本身,可能有五个方面的功能,我们也看到四大AMC本身作为金融稳定器和地方AMC,更接近于地方本身的银行和企业发挥的特有的作用,所以在观察整个中国不良资产未来五年,甚至未来十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几个展望,第一是融合的深度一定是不断推进的,不仅是供应端本身,处置端本身还有投资端本身,每个端本身都在呈现非常多的深度融合。 第二个是人性化,或者是互联网化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既结合了原有的方式又结合了新的方式。 第三个,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不良资产处置进入银行体系,进入执行阶段之后有赖于目前最高院指定的几个平台,我们也注意到对于整个不良资产在市场中的处置而言,无论是四大AMC还是地方AMC自由交易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且自由交易平台一旦形成大数据,也可能会出现百亿级估值的有关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企业。 对于规模、价格和处置,我们认为不良资产的规模一定是要呈现整体的上升趋势,价格方面,我们现在注意到整体的不良资产在市场中的价值实际上目前是短暂上升的,但是我们认为随着这个市场的通畅一定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处置方面,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将会加大,这个加大并不是只是诉讼方面的难度加大,而是说需要更多的资源整合来消化我们的整体不良资产。 对于政策方面的观察,我们认为国家金融领域的政策导向一定是朝着构建科学有序的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机制来进行的。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我们认为开拓不良资产市场的新领域,提升核心能力,占据相关的市场,并且综合应用多元化的处置方式来把握中国不良资产的整体机遇,我们相信中国不良资产这一轮的盛宴,谁能够把握住机遇,谁就能够分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我们希望,期待在2020年之前,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政策会越来越完善,我相信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机制也会更加健康,随着我们这一轮经济结构的调整,实体经济,包括金融行业本身也会变得更加健康。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详情]

陈建明:客观独立是不良资产研究中心的原则之一
陈建明:客观独立是不良资产研究中心的原则之一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绿法联盟研究院破产与不良资产研究中心院长陈建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建明:尊敬的忠民理事长,光超大律师,还有张所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绿法联盟,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邀请我来参加这次盛会,也特别感谢光超托付我来担任这个中心的院长。 既感到荣幸又感到惶恐不安和压力巨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其实1985年大学毕业以后,先在中央财经大学教了四年书,然后在财经部工作了十年,光超刚才说我是从1994年一直到2000年近8年多的时间担任证监会的发行委委员。当时要额度,要指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进去第一家企业的时候,证监会连相关的披露准则都没有。 我后来从事了二十多年的专业服务工作,主要是在会计师事务所里,团队曾经为很多金融机构服务,包括送了信达这样的公司上市。我送的第一家上市的银行就是中国民生银行。尽管做了这么多事儿,有一些的了解,但是对不良资产做专门研究是不够的。所以我想他请我做这个院长,我觉得我是外行,我做不了,反反复复交换了几次意见以后,为什么说不愿意做,怕是辜负朋友之托。最主要是怕耽误了这样一件大事儿,几次交换意见之后还是说过来做一个志愿者吧,看给我们研究中心配多少团队,给我们多少资金,看看我们能够做出多大的事。我自己会跟团队一道尽我们的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好,不负朋友,不负团队,更不负时代。 但是既然让我做院长,我希望把握这几条原则,第一条原则就是博采众长的原则,为什么讲这个?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后,开启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时代,20年过去以后,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的程度,专业化的水准都在不断地提高。与此相适应,对不良资产处置的专门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包括相关的科研院校,财富管理公司,我看了有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连续12年的不良资产年度报告,今年已经是第12年了。我说我们要搞这个中心的话,我们肯定要吸取人家的长处,多向人家学习,国内是如此,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比我们要丰富的多,人家是经历过若干个经济周期的,所以要吸取他山之石做好研究中心,学习他们先进的研究技术,研究方法,来为我所用。 第二个原则,与时俱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良资产处置就是一个逆周期的事儿,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在这些大前提下,研究中心的工作是随时洞察市场的发展需求,随时紧抓市场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研究不空泛,有的放矢,与时俱进。 第三个原则,客观独立,我自己觉得我们的研究要深入实际,以实证研究为主,我看到很多不良资产的研究报告,几个月以前给我说了,我就看,有些研究报告确实没什么营养,没什么价值。我们这个研究中心力求要做到以实证研究为主,求真务实,要客观地提供有营养价值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我不知道今后能不能做的到,无意应和市场的行为进行研究,我基于客观事实,独立发表研究的意见,发表研究成果,客观独立的原则是今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合作共享,研究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尽最大努力吸引多方合作。无论是不良资产产业链的任何一部分,我们都欢迎合作,包括其他相关的院校,有兴趣的机构,包括个人,都希望能够广泛合作,共同参与。同时研究成果进行共享,不以盈利为目的,让研究成果为各个参与方,为市场,为社会能够增加一些价值。 这就是我对研究中心的展望和期待,谢谢大家。[详情]

新希望集团杨芳:化解不良资产的本质是时间换空间
新希望集团杨芳:化解不良资产的本质是时间换空间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新希望集团首席财务官杨芳出席并演讲。 杨芳表示,化解不良资产的本质是时间换空间。不良资产的形成,首先是因为有不明智的信贷,导致出现了无法偿还债务的公司,最终要靠债务重组的体制和机制去化解。 她认为,在重组债务的过程中,企业要秉持管理投资的心态,平衡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不良资产很难说是没有瑕疵的,甚至瑕疵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怎么去估值,如何为未来打下一个基础,在这里既要有逆向投资的概念,对自身的认知和对标的公司的认知要有合理预期的概念,认识到预测的局限性”。 杨芳强调,从识别风险到理解风险到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在这个过程中的冒进,是每一个产业投资者需要随时去提醒自己和随时去把握的”。 她也总结了处置不良资产的“三个稳定”的指导思想。首先,要让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持稳定,第二,要让社会保持稳定,,第三,要让金融体系保持稳定。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芳:我作为企业界的代表来参加这次盛会,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和处置过程中,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不只是指破产的企业,也有扮演白衣骑士的企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思考和哪些问题,该做什么样的考量呢。 下面的观点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 毋庸置疑,不良资产,尤其作为战略投资者还是需要很多的勇气和能力。简单从几个角度去看一看,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去看不良资产确实跟看普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不一样,最大的词是“变化”。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无论什么样的流动过程中,确确实实标志企业遇到困难,如何破茧成蝶,这个过程中是有风险的,需要动用我们的观察力,要用智慧去解决和面对。 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技巧,需要很多的知识,这里面赋予变化,赋以责任。毋庸置疑是一个平衡的关系,包括我们跟今天在座无论是银行也好还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某种角度上是对手方,是一个平衡的角度。 如何在已经叠加出来和展现出来的不良资产中,无论是已经显现出来的流动性的问题还是金融风险的问题和映射出来的职工的工资、职工的稳定这种社会问题,还有企业运营不良之后对经营债权人产生的经营困惑的问题,这些一定对对手方和对方是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战略,重组成功之后,叠加产生出来的投资和新的行业整合之后就会涅盘重生。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在不良资产参与的角度本质是时间换空间的过程,也就是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当你的时间拉到N的时候,无论是银行债权人投资的资本金还是经营的债权人,都会在时间的累计下实现回本,实现平衡。时机的把握,包括投资的调整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不良资产投资的特点毋庸置疑,我觉得还是满足了投资的特点,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在经济下行期,对不良资产的建仓为整个上升周期取得跨周期的收益是一个基础,没有前期的建仓哪有秋后的收获。 整个投资行为是有利于补充资产配置,为了未来获得高风险和高收益。这个过程中会运用到综合的金融工具,无论是以前不良资产产生的过程,在整个投资环境越来越宽松的情况下,市场的运作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蜂拥而入,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时间轴的递延,资产慢慢会从一个高估值回归理性。去杠杆之后,尤其是现在金融去杠杆之后,现在是大年,未来长期的趋势来看,可能不良率也会有所下降,不良资产在构建一个新的淘金场。 不良资产处置上,以前可能各家银行都是一个低买高卖的过程,随着发展开始博取平衡,之后随着资产情况越来越复杂,会叠加整个处理的周期加长。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和回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第一个是说不良资产的形成,首先是有不明智的信贷。我们看到太多企业债务的余额和债务的结构其实是超过了自身的产业需求和产业驾驭,甚至是几倍、几十倍的概念,所以不明智的信贷是产生的基础。 紧接着就出现了无法偿还债务的公司。 第三个才是靠债务重组的体制和机制去处理。大家都认为前两点在中国已经出现了,现在我们需要处理的就是如何用更好的体制和机制,处理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是管理投资的心态,第二个是平衡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不良资产的状态下很难说是没有瑕疵的,甚至瑕疵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怎么去估值,如何为未来打下一个基础,在这里既要有逆向投资的概念,对自身的认知和对标的公司的认知要有合理预期的概念,认识到预测的局限性。 整个考量的时候,风险是个最重要的词,而风险的角度又很多,从识别风险到理解风险到控制风险,如何让这个长期投资的过程是控制风险,而不是简单地在这个过程中的冒进,是每一个产业投资者需要随时去提醒自己和随时去把握的。 做一些不良资产处置的时候,可能从企业的角度会有一些指导思想,哪个指导思想呢?我们提出来三个稳定。如果你去驾驭这么一个不良资产的处置,你首先需要考虑的可能是你如何让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持稳定,也就是当白衣骑士驾驭企业的时候能不能把生产经营恢复到过去最好,或者从来没有达到的高度。第二个,能不能让社会稳定,因为这里面有民生问题,有维稳问题,也是当地政府希望的。还有一个金融稳定,涉及到整个金融的格局,我们看到很多不良资产里都有中国数十家或者几十家的银行沉淀在这里面,金融的稳定一定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三个稳定之后,在整个方案设计的角度去看几个平衡,在投资的方案,大家都知道战略投资者进来之后会拿出来一个投资方案,包括未来的债务重组报告书,投资方案的角度,毋庸置疑是要可行,然后也要科学性和收益性达到统一。但是这个统一,可能从四个维度进行考量会更清晰一些。比如说我们讲现金的偿还和股份支付的平衡,这个过程中分别的比例是多少、是几比几更合适,这个东西要根据每一个案例的不同去考量,既有刚性债务偿还的考量,也有支付进度和支付条件的思考,也会有倡导的五种方案下股份支付的选择,就是未来债转股的调整。也会注重考量不同的债权人的诉求,经营的债权人和金融的债权人,可能各自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如何在大盘子里着力地本着未来去改善经营困境的角度,包括去兼顾不同人的利益也需要在思考中平衡。 留债的金额和转股的金额,也是大家最容易讨论的话题,这个角度既不是留债越来越多也好,因为未来这个企业没法做到轻装前行,会拖慢公司的进展。但也不是越少越好,我们讲到时间换空间,我们需要拉长一个时间,让金融机构最终实现一个无损,这一点我相信也是能够做到的。作为战略重组方能够得到投资者大家认可的一个方案,所以在留债和转股的金额上需要按照一个企业的运行逻辑和行业驾驭的逻辑去考量。还有一个近期的需求和远期的需求,因为既有当期的收益也是未来的收益。 战略投资者进入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价值赋能,能够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有很多,毋庸置疑,原来管理上的失误、失职可能也是一个方面。新的投资者进来之后,无论从品牌上,从管理能力上,包括人才的输出,包括文化的融合,包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包括科技创新、用新技术,包括系统、整个流程的公司治理都会给原有公司进行一个附加和迭代。 这个过程中,也不是对原有的公司全部否认、全盘否认的,你要充分地看到原来这些公司的品牌,有一些品牌的历史价值,包括原有客户的认知度、品牌的认知度,如何用市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过程,包括原有的业务优势和劣势,根据未来的整个发展策略进行详细的安排。 这个过程中作为战略投资者也会有一些难度和挑战,比如说我们列举了一些,只是一部分,你比如说尽调是无法理清所有企业进入到了不良资产定义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你的局限性,包括你自身调查手段的局限性和调查期间的长短,你很难把一个企业通过尽调就能解决过去所有的问题,所以如何去跟办重组后的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这对不良资产的驾驭是需要核心考量的。 整个引战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本的规定,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细则,包括当你有多家战投方的时候,你的评审规则,这里面就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太多谈判的技巧和技术在里面,某种角度上来说,真的引了战略投资者越来越多越好吗?是恶性竞争还是良性竞争,还是某些时候的片面扩大,可能是一个相对的过程。 此外,税的处理就有更多同志有心得了,我们也是列举了一点,这个过程中不像是企业正常的重组,我们证券市场上的重组还有一些规则有一些明确国家法规的支持,但是在破产重组里,很多税的问题其实是很难的,需要一对一跟当地的税务局和税务总局去协调。 作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想驾驭这个东西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从我们看来,你的企业人员首先要有一个统筹的能力,是一个不同利益方的统筹,包括资源的统筹和团队的统筹,这个是需要专业能力的,这个专业能力不只是要懂金融,要懂法律,可能更需要懂市场,也需要懂业务。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大家有一个双赢的思维,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在这里是需要做到兼容并蓄,化腐朽为神奇,更需要一个坚韧的团队,这个过程不像以前的IPO重组,时间有的都拖的很长,过程中你的心态就很重要了。 核心团队的能力基础上,我们也看到了无论如何这几个能力是必须企业具备的,第一个就是企业价值的分析判断能力,就是所谓的不良资产不良了还值多少钱,未来会值多少钱,今天值多少钱,未来值多少钱,价值的分析判断能力。多方的协调和统筹能力,第三个是坚定对这个事儿的信心,因为这个过程中,关联方特别多,会给你很多的信息,在这个信息中你的甄别,你的判断很重要,包括坚韧不拔,包括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大家也都知道,在整个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参与的机构比较多,甚至有的都不是十以内的数字,都是双位数。过程中也显现出来,包括机构协作的效率和各个机构自己的利益诉求,认知的角度不同这些问题,所以需要在这里跟债权行,主要的债权行和战略重组方,大家要对这些机构的有效管理。 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会觉得,首先你要有一个有效的工具,包括重组方具有融资的能力,无论是拿出多少钱来,无论你是通过未来的基金还是通过什么样的SPV的组合,还是需要拿出融资的能力去搭建,去吸引购买者购买这个不良资产的资金,然后你要有退出的平台,然后你要有人才的储备,因为公司买来之后有变成公司的一部分,整个产业价值的人才储备,包括灵活的体制机制,如何在激励下对原有的团队进行激励。 过程中兼顾投资者的利益,兼顾债权人的利益,兼顾新进来股东的利益,整合团队的诉求,在过程中会有舆情的监控,会有情报的解读,会有情绪的控制,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注重投资回报,注重价值分析,注重价格的判断,包括对风险,无论是扎实的尽调还是专业的过硬还是理论思考都是驾驭不良资产产业重组的能力。 避免一些误区上,我们简单罗列了一些,也不算全,比如说对于价格,避免过度关注价格的折扣,也不要去忽略企业变现的价值。判断价值投资的时候也不能左右为难,包括对法律法规的,包括对抵押的关注,忽略财税问题,忽略性价比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关注能力的提升和关注处置模式的迭代,刚才讲了早就不是低买高卖的模式了,利用一些创新的工具进行处理。关注的这些指标要从产业的角度和金融的角度,两个角度去看待,包括一些企业的现金流,资产的价值价格,也包括退出公告,偿还率,金融角度和产业的角度综合才是一个好的资产处置过程。 整个核心的过程中,最后很多大家的方案都会落到债转股,债转股也有一些问题,都应该在债转股的方案中考量。 最后总结一下,作为一个企业投资者,不良资产的市场还是蛮有意义和价值的,因为可以帮助原有不良资产的企业避免进入破产清算的程序,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债转股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提高清偿率。留债的长期资金获得稳定的收益,对于战略投资方来说,是一个新的叠加的行业重整和行业重塑,毋庸置疑有了企业的投资者就有可能让不良资产的不良未来化成一个动力的源泉。[详情]

洪艳蓉解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洪艳蓉解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艳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洪艳蓉:我关注资产证券化有20多年了,我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还到华融去面试,因为华融刚成立的时候,资产经营目标有一项是开展资产证券化。 首先看一下资产证券化的问题,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资产证券化并不陌生,我简单地过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不良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不良资产剥离出一个物理载体,用这个载体作为发行SPV的主体,以及以所产生的现金流来偿付ABS本息的过程。 当我们讲不良资产的时候,我们实际上用的是更宽泛的概念,如果从类型来看的话,其实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差别挺大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区分。不良资产作为证券化的对象,过去一直是不可行的,后来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技术等的先进应用,从而使得它有了可能性。 不良资产做证券化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是因为不良资产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当然我们讲不良资产处置的时候,其实会看到很早以前资产管理公司就提出不良资产的处置要赶紧干,否则最后就只剩下光杆了。尽管现在民事诉讼法将诉讼时效从两年提到三年,但多一年有没有效,不知道,反正有些东西真的就不见了。 不良资产处置上,我听业内处置的人经常会说,不良资产处置最重要的是看技术好不好,正是在这个定义上,我们看一下不良资产证券化,这是最常见的,或者最基本上不良资产用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框架,银行把不良资产卖给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了SPV,由SPV在银行间发行ABS,然后进行登记,从而完成整个证券发行过程,过程中有资产服务机构,还是由原来的银行进行担任。因为资产的回收不稳定,因而还会聘请第三方的机构来承担一个流动性的安排,以及资产处置上会有一个资产服务顾问。 在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都是由不良资产的持有人和投资者来充当资产服务顾问,这样的安排有没有意义,其实是很有深意的。 我们看到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比较优势,刚才几位专家其实也讲了不良资产的量,为了准确我今天来之前赶紧去银保监会调了第一季度的数字,是2.16万亿,不良率1.8%。 由于近年来银行的资本风控率要求越来越高,实际上对于批量处置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金融资产的批量处置管理办法里,大家会注意到个人贷款类是不能进行批量处置的,可是银行这几年最赚钱的都是个人消费贷,所以个人贷款不能批量转让,但是不良率还是呈现出来,因为给银行带来很大的不良资产的处置压力。资产证券化相对于其他的处置方式很明显能够出表,不仅减少了风险资本,而且释放出了资本金回来补充,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也是国际上公认的。 证券化的好处是什么呢?相比于跟资产管理公司讨价还价,银行可能还得听他的,反过来做资产证券化是银行自己说了算,可能是不一样的主导权。而且对于个人贷款或者是消费贷的贷款,批量处置的规模是很大的,我记得最早资产证券化的起点标准是5亿,后来好像这个数字不见了,不知道现在什么样。 如果说没有做批量处置,你所有一切的金融工具的操作成本是覆盖不了的,所以基本上操作的批量性难度还是蛮大的。还有一个更有利的,现在理财资金相对来说比很多资金便宜很多,特别是在资金端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每个理财都2点多,3点多,对不良资产来说的话处置的成本低了很多。 同时被国外的经验证明非常有效,这也是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从操作原理来看,证券化的技术为什么能用于不良资产,其中会应用到几个原理,其中一个就是用一百亿的不良资产,抽出十个亿的现金流应该还可以,所以基本上能保证未来的本息。通过对不良资产池的风险收益重组,发行不同优先级的产品也能达到自我的产品升级,因此不仅仅是用银行体系内的资金,而是用资本市场成本比较小的资金,同时资本市场上有各种各项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引入资本市场的资源能够有效地承接不同类型的风险,因此证券化在这个层面上就会得到应用。 事实上,应用起来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为什么?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点,大家觉得这个工具不错,怎么没人干呢?我是做了全样本,大家看2016年2月份启动的时候,到目前是批了18家,主要是国有几大银行还有股份制银行,各类不良资产证券化如果是从发起人的情况来讲,主要是商业银行做的,最近在银行间市场资产ABN,如果是交易场所,除了央行和银保监会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ABN也弄了一套。 市场规模来讲,很意外,才发行了79单,最后的三十几单还是一年时间猛烈发行的,而且发行规模批了一千个亿,你会发现单都很小,两三个亿,好像只有农业银行发了一百个亿的,其他都是十来个亿,七八亿。发起人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现在越来越多,事实上城商行有很大的动力去化解不良资产,但他们没有试点,同时资产都是区域性的,在某个区域,不符合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分散要求,所以对他们来说好东西用不到身上就有点问题了,但是有一个方法,资产管理公司把各大城商行收了自己能干,现在还没到这一步,只是方法可以做。资产的类型,大家会看到好资产没有在这儿,或者说很多情况下由于不同对公的资产可以通过给AMC的,所以资产证券化用的都是个贷的多,甚至和银行本身原来什么擅长业务那一块的经验多反而用的多,能看到不同银行发行的方向是不太一样的。 往下看会看到更有意思的一些现象,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银行的,我是根据事实说话。你会看到把损失类的拿出来了,已经到什么程度了大家自己想。你会发现资产的折扣率参差不齐,有一个比较单一的产品结构,不知道过手型大家理不理解,一般收到现金就给你了,实际上是买方,投资者承受了什么风险呢?就是一个利率波动的风险,还有一个早偿的风险,如果提前拨回来你就得收了。单一的产品类别,我们只有两级,没有中间档,资产证券化在其他产品上都有中间档,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只发了两档。投资者是很有意思的,流动性支持机构意味着你要给资产池输血,有一个好处,有两个方向上的设计,资产服务机构基本由发起人和银行来担任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银行把资产卖出去了,还让他来收资产,积极性大不大呢?这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还要设一个资产回收激励条款,你收多了还给你奖励。 我们以前研究的都是从银行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怎么做,由于今天是大家希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所以我就选了一个看法,从投资角度来看风险有什么。大家注意到不良资产证券化投资,我们主要关系到三个角度,一个是信息流,一个是资金流,一个是权益流,之所以这么选,如果所有的投资都要建立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好做投资判断,所以选了这个,现金流就是关系着账本上有多少现金能够支付本息,权益流是你真的什么都没有,能够通过法律收回多少。 信息流,选了集中的几点来讲,既然是一个批量化,规模化的处置,问题在于我们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对公大体上会涉及到十几户,或者是不到五六十户的企业,如果是消费贷款,往往是一二十万的用户,都是用抽样进行调查的,这能代表什么?就值得深究了,能够测算出多少的风险,这是一个值的问题,因此信息上是不是有代表性。 如果评级机构要评3A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也抽样,但是他也没有经历过一个周期,或者产品消费信贷到底能有多少损失在里面,所以也是根据经验和不同的模型来出的,而且美国的次贷危机评级机构尽管有过错但是没有承担责任,国内也是一样,好像也不承担责任,所以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所有的不良资产,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2008年,2009年,2012年,2013年扩张之后形成的,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还有很多是新的不良资产,和以前相比是经济上升周期形成的资产低估,买来之后通过资产的重估得到很大的回报,现在是不一样了,现在处置不良资产还能回收多少都值得我们去考虑。 如果从现金流的问题看,大家会看到不良资产证券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什么呢?只要跟人家贷款定期还本是不一样的,只有回收之后才能产生现金流,才能支付ABS的本息,要靠什么呢?靠征收机构努不努力,还要靠外界环境好不好,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是入池的资产,如果银行说打几折给你,银行马上就是要做出表处理,马上就有损失,所以到底卖几折,你能和银行谈成多少,能不能谈成共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加上现金流的波动,如果提前都还了,我原来统计的三十几单有好几单都提前还了,如果十几个亿,二十个亿都还了,可是募集的成本去哪儿找,所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怕早还,怕的是突然断了,后面就很麻烦,自己要不要备一份钱做现金流的流动性安排,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银行如果出售资产之后当资产服务人,如果说你帮我收钱,我资产都卖给你了,关我什么事儿了,所以你得跟他搞好关系。 如果真的断流,ABS又按年付息或者按半年付息。如果前面都解决了,最后怎么把关,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会随之产生,法律风险和金融风险往往是相互转化的,因此会带来为什么需要特别好的律师帮你把合同和条款都写好,不良资产的现金流是保证的主要来源,但是处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系列问题可能都没有做到,如果资产超额担保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破产法上确认的有效性就会存在问题。 当时为了省事没有办理一并的抵押手续,可能未来就不能够进行处置。银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通知债务人,人家要对银行还钱就不是还给SPV了,还有银行到底把哪笔债权证券化,当他还钱说发现账上有钱,到底是先还给银行还是先还给SPV,这个也是不知道的,你也控制不了。我们现在看到流动性承诺,正是因此我们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博弈,这里面涉及到我刚才所讲到的要怎么样发现价值,因为你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你要怎么定价,要怎么进行流动性的保障,要怎样做到我可以容忍一定的风险进行投资。 目前来讲,现在市场有一系列的措施是这样的,银行大量借助资产证券化,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呢?银行为了保证项目成功,也为了提前分包,等到真正发行的时候,本金和利息已经回来一点,所以就有这样一个可以来还的,但也由此带来提前结束项目,如果银行做第一单大可以放心,因为一定保证成功,因为已经贴很多钱进去了。自己当投资人,由于一方面要出钱做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取得处置权,能够参与资产的处置,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市场回收机构。 如果是要投资的话,你要看银行的操作之下,合同是不是完备,律师很重要,在完备的情况下要看能容忍多大风险,是不是只看AAA就够了,还有谁到底有动力去做,如果找到谁更有动力那就是赢家,到底致胜的因素很多,我就不多讲了,谢谢。[详情]

张承惠:我国正迎来第二波金融不良资产高潮
张承惠:我国正迎来第二波金融不良资产高潮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出席并演讲。 张承惠回顾了国有四大行剥离不良资产的过程,在其看来,成立四大资管公司承接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带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对于四大行摆脱不良资产,轻松上市,实现股东制改造非常有利,但带来的问题是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此种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风控体系非常薄弱。 她认为,当前,我国正迎来第二波金融不良资产的高潮,但此次和前述提到的以国有不良资产为主不同,首先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加大,而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加大,非国企机构的风险在加大。 她分析称,地方性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可能会以地方持牌,或者非持牌的中小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处置主体。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承惠:大家下午好!我讲讲介于理论和实操之间的一些问题。 中国的不良资产从2002年,2003年四大行改制以后进入了第二轮高峰期。2003年,我们的不良资产率是17.9%,90年代从文献上陆续的说法是达到过40%,17.9%其实是处置了一些不良资产之后的数据。 2018年12月年底,我们的不良贷款规模已经基本接近2002年,2003年四大行改制时候的规模。我认为不良率还是被低估了。不良率被低估,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关注类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我们查不到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率,另外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还有一些不良资产。 现在比较清楚的是,区域性的中小银行的问题在增加,城商行的不良资产率是1.7%,但从我的调查来看,按6%来估算并不太高。农商行的不良资产率是3.4%,我按10%估算也并不是很激进。我们知道有些农商行的状况非常好,也有相当数量的农商行的不良率到了很糟糕的两位数,所以我按比较低的水平估计10%。我初步估计,没有暴露出来的各种不良资产总量是非常的大,也是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各类相关机构大有作为的一个历史时期。 第二个问题说一下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的必要性,以日本为例。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对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这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我简单讲一下,日本经济泡沫在1990年破灭的时候,股票经过大概三四年的时间跌了63%左右,土地价格跌了65%,都是大幅度的下跌。日本银行的贷款同样是以土地和房地产抵押,同时有股票抵押,日本银行是可以持股的,所以股权抵押的比重也是比较高的。 对不良贷款的问题,日本政府一开始并没有下决心处置抵押贷款,因为日本战后是传统的金融管理思路,它希望维系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通常是指望靠一些大的机构,靠民间机构先来救济一些小的机构,尽量不要出大问题。但是日本政府没有想到经济泡沫破灭会给日本造成二三十年的影响,所以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导致问题越来越大,最后不仅是小的金融机构出问题,大的金融机构也出问题了。 1993年,日本成立了一个债券收益公司,政府基本上没有介入,希望靠民间力量来解决不良债券的问题。1996年,政府发现这个方法不行,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参照美国模式,成立了不良债券整理回收机构,和现在的资产管理公司差不多,其实我们也是学的美国的模式。 对不良资产的处置策略,日本一开始是尽量保全,保全不了的再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进行处置。90年代,日本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总体上是不够的,结果问题拖延过久使得日本金融体系迟迟不能从不良资产、不良债券的泥潭中脱身。1997年,日本三家大银行破产,这在日本历史上是不曾发生过的,日本奉行“银行是不能倒的”,在这点上中日之间相似度非常高。 大银行破产之后,日本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而且两次修改保险条例,允许保险机构以收购资产的方式向破产的金融机构融资,应该说这些制度建设开始引导日本不良资产处置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变。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从2002年9月份开始采取用市场价值的准则,这样就会使得一些亏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影响了银行的资本,所以迫使银行不得不加大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所以这也是通过一些政策和制度配套推动不良资产加快处理。 2002年日本出台了一个政策,对不良资产处置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企业利用三年的时间把不良资产,特别是大银行要把不良资产处理完毕,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日本对一些问题银行采取了国有化的办法,但他在国有化之初,不是想收回国有,而是用中央银行来出资解决,中央银行把民营银行拿到手,没有考虑这个,一开始就考虑怎样避免国家控制,怎样把收购的股权出让给市场。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国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有一个过程,刚才王理事长也说了: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财政部出资,是政府在1999年开始出手。其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金融体系,曾经有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我不赞同这种说法,1998年,1999年的时候中国的银行已经技术性破产了,技术性破产还不算金融危机吗?不良率达到30%-40%,其实就是一次大的危机,只不过中国危机的方式不太一样而已。我们的方式是财政部直接介入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之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参与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调研和设计工作。 当时主要是政策任务,特点是价格是政府来定的,全部廉价收购的不良资产,而且是根据财政部确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绩效。 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用政策性的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当然很快,一下就把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全部剥离,使得四大行可以轻松地甩脱了包袱,轻松地上市,实现股东制改造。但问题是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这种模式缺乏可持续性,而且风控体系也非常薄弱。 除了华融之外,其他的三大资产管理公司基本上走的是华融一样的路子,走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尽可能向各个金融领域伸出触角,用其他业务弥补这个亏损。当然后来不良资产的处置,到后期作为一开始亏损业务已经改变了,有些不良资产处置还是能够有一些收益的。 第三个问题,垄断。我们现在回顾起来,如果说不是为了四大行那么快上市,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呢?是不是成立一家或者两家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每家对应不同的母行,为解决母行的问题提供支持,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垄断模式,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第四个问题,商业化转型。当年的设计是参照美国的经验,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存续8年左右,中国慢一点,10年,制度设计之初就把四大资产公司设定为10年,一家机构生出来谁也不愿意到10年就解散,所以10年到期之后,四大都在急着转型,想活下来,最终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转向商业化,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了一些问题,投资非常激进,风控比较弱等等。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对于四大做了补偿,因为当时是用原价来收购的不良资产,所以这些不良资产已经损失掉50%,甚至有的70%,明摆着让四大行不可能盈利。 所以,从政府的角度给了一定的补偿,对四大获取各类型牌照减少了限制,所以变成了一个金控集团,内控比较薄弱。现在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批准各地方可以设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2016年进一步放宽了限制,初步的架构已经形成,我们看到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改善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专业化的机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化处置资产的效率,能够尽快地恢复资产的流动性和营利性,通过市场化机制是可以解决的。 目前我们看到一些竞争性定价机制初步形成,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最近我们也看到,第二波金融不良资产迎来高潮,资产结构是有变化的,是和第一期以国有为主不一样的,首先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加大,而且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加大,非国企的风险在加大,我觉得这是这一轮的三个典型特点。 下一步,我们目前看得到的城商行、农商行的风险在急剧增加,所以需要加快这方面的处置。而非银的金融机构的资产没有暴露,我们不清楚,可想而知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觉得未来,对于地方性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可能会以地方持牌,或者包括非持牌的中小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处置的主体。 下一步要讨论在这个领域里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说四大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盲目注重资产的扩张,快速地扩张,追求规模扩张的模式很难持续,四大将来用什么样的模式持续未来发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地方的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是不足的,风控能力是弱的,既然承担着主力,承担着重任,就要想办法完成使命。 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出了153号文件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明确了负面清单,有许多“不得”,过去没有多少限制,很多业务都有交叉,不得里面做了很多。将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怎么转型,不良资产还面临一些政策障碍,市场化的法律障碍。我在三四年前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做过一些调研,当时提出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在今天可能还存在,可能已经解决了,不一定是问题了。所以我在这里,因为最近这两点没有调研,我说不清楚,我觉得可以供光超同志,还有在座的各位参加研讨会的,对这个问题做继续的讨论。 谢谢各位。[详情]

王忠民:国有基金更适合参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王忠民:国有基金更适合参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新浪财经讯 绿法(国际)联盟主办、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担任专业支持单位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时,王忠民表示,如果社保基金等国有机构参与,则在打折扣当中就不存在问题。“无论社保基金买了中国银行还是工商银行的,你打多少(折扣)无非是这个国有和那个国有,这个时候在一级市场当中的折扣率就容易实现”。 而如果是非国有资本,甚至是外资进入的话,如果打折扣,就会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他认为,国有的不良资产的处理,用国有基金可以更有效的接替金融场景。“把国有的不良资产拆借地更加细化,更加专业,也可以在价格当中打到足够的折扣”。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王忠民:今天这个会议让我想起我在社保基金的时候挣到的两笔钱,其中一笔钱就是几个大的国有银行,当年从国有银行变成股份制银行,进一步要引进外资股东的时候,把所有的不良资产全部一次性剥离,剥离了两万多亿,以净资产的1.1-1.2倍可以进去入股,这个时候社保基金说这东西挺好的,这个资产质量比较好,要求进去。 当时,我们先是给人民银行说要求进去,人民银行没批准。当时社保基金还是正部级的事业单位,后来跟国务院直接要求,我们每家投了一百亿,此后这一百亿不仅把股改的钱挣了,而且证券化市场溢价很多,大概挣了七倍左右,这是基于当年不良资产的一次性剥离,是用股改和证券化的逻辑实现了一次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参与。 另一个,今天在座的几个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发现后来又有一次的不良资产处置,我要求入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后来纷纷要到香港上市,当时按照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的不良资产牌照和业务专业价值,我要求以净资产的价格各加进了2%的股权,后来又进入了几家,今天看起来,这部分的回报也挣了相当多的钱,尽管没有像银行那时挣的多,也算是挣的不错。 回到今天的话题,如果经济周期有波动,包括GDP的,包括企业端的,如果经济周期里出现了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端的波动,如果还把金融机构当中大量的债权和股权交织在一起。今天看起来时代在快速变化,金融快速裂变过程中就会产生不良资产的大年、小年。如果不良资产的小年是因为金融快速爆发,是因为产业周期初期,新兴部分占比较大,而技术进步带动一系列资产的更新迭代,这些在快速发展的初期,不良资产的沉淀,不良资产的积累,不良资产的存留方式都小一些。所以我们看成是不良资产的小年,专业做不良资产的服务也好,交易结构也好,处理也好,大部分挣钱的逻辑大家都在做,搭上资产的快班车去发展。 如果经济周期、金融周期、技术周期等几个方面碰在一起,再加上全球化的摩擦,不良资产会碰到大年,今天看到的是中国为什么探讨不良资产的平台,大家做不良资产的场景。一系列的问题到来了,反映了基本的社会现状和科学问题,不良资产的大年来了。 如果从大年的角度看,我们今天想分享的是两种机制和两种逻辑的交织,一种是基于纯市场经济结构下的不良资产是如何管理风险,如何隔离风险和如何交易风险,最终把不良资产在所有市场交易中有机地、线性地、系统化地得以处置。那种方法是风险可以大量地集聚、积累,最后以再估值,再平衡,再交易,再出表的国有不良资产这一整套的逻辑。这恰好是今天看起来不良资产存量、处置方法、服务逻辑、服务线路,乃至于最后市场初期的逻辑是另一条和市场化的逻辑典型不一样,而他所要求的服务和资产评估等,我们今天看起来的逻辑、理论、方法都会迥异于市场。 如果把前两年,甚至前三年都看成是市场性逻辑处置不良资产的一次大爆发。我们会看到,当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大量的不良资产的产生,民营企业贡献挺多的,结果他们再也融不到原有价格水平的补充和流量接续,他们所有的产业都有可能跌入到不良的状态,有可能资不抵债。我们才发现市场化的经营逻辑,首先是在信贷专口当中处理这件事情。 如果这个时候,市场当中把一个企业的债权以每一天,每一月的市场变化,再发新债、新贷款的时候能不能再估值,你的信用和基础信用变化之上的价格、新融资规模和原有资产之间的关系,有意义的是所有市场当中,所有的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在这种基础上,这个时候要发债,除非涨价把风险反映在价格当中,才能解决有多少的有效处理。 股权角度就更有意思,如果我们看典型美国市场经济,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一个企业的股权等金融关系全部崩裂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一个金融产品,我们叫优先股,我可以进去做你的股东,但这个股权关系的交易结构是我要把你的决策权、战略权拿到手里。如果你回购这个东西要比市场当中债权的价格高,我就愿意介入其中,因为你的股权结构最后一次没有崩塌,我救了你的命。 如果把这两种产品看成一个是债权角度,一个是股权角度,而且都是二级市场,反映了市场化处理从风险敞口开始转移到资产质量,开始转移到开工率,最后看你的不良资产有多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市场化的逻辑,一切的流动性,一切的杠杆,一切的股权关系都必须建立在市场中,而且不仅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交易自由体系当中,让你的风险全部集中在二级市场当中。 我们看今天的证券市场,我们都是要按净值去交易,实际上把每天的资产价格在估值,这是在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引入了市场化处理逻辑和有效性,如果把这两个东西放回到全部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中,按照这个规模下处理不良资产的逻辑。如果能够在56789的逻辑中处理,中国的不良资产的形成和不良资产的处置,至少在一半数的逻辑中按照市场化的逻辑处理了。他们没有最终积累到银行里,是因为银行一定会想办法处理掉,不光是大银行,小银行用的更多的办法是诱骗还贷,你一旦还了以后再也找不到他了,这个就不会存在我们现在银行端口的不良资产。 一整套市场化不良资产的形成逻辑和处理逻辑的有效处理,以至于会形成社会压力。如果庞大的民营企业都贷不到款,原来实体经济当中的资产有可能变成不良资产,这个时候会有社会压力,因为就业问题,因为GDP的持续下滑。这个时候我们会出来要求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国有大型银行必须贷1/3,中小银行贷50%,问题是今天如果我们大家再去统计一下,这个纪律性的要求并没有达到,是因为银行和那些企业之间按照风险敞口,按照风险定价,按照市场逻辑并不能完成纪律性的敞口给定约束。 如果你是数字化的经济,互联网的经济,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也进入到金融的端口,你会发现在金融端口要不要形成不良资产,企业资产的估值大部分都是股权,每半年融一次资,股权持续地发生变化。你不得不上市,特别是把我承诺的一定套在一起的交易,让你把我股权拿走,我一定要去上市。这也是用市场化的逻辑去解决今天新经济当中的交易结构和估值不良资产形成的问题。 特别是互联网的金融公司,你看年中的报表没有不良资产,他真的没有吗?不可能没有,他有的逻辑是一旦有,我在最早,最及时的场景当中按折价最低的时候交易出去,我不反映,结果我的表就不会出现。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中,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在金融场景和金融场所中,特别是在形成不良资产的场景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靠自身的逻辑和自身的有效的办法去处理的路径,所有这些逻辑是我们今天的不良资产当中的一套逻辑,尽管还并不那么重要。 我现在要看的是另一套逻辑,进入新常态以后,银行已经放了更多的水,降低了更多的息,甚至我们给银行增强自身资产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金融工具用完了,以至于用到最新的永续债。永续债就是永远不还,而且这个利率水平还不能由你来定,是由我的股息来定。我们全都用了这些逻辑,但是突然发现这一次的冲突就来自于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一部分应该怎么处置,持续矛盾争执到今天无果。 各家银行想争取的就像上一次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把我的这些东西全部剥出去,我们的资产公司是谁投资的?财政部以金融出资人的身份出资的,而且财政部出资的时候,成立以后还要出一个东西,让我从原来的资产负债表中拿来的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打了折的,你只完成30%的收回就完成任务,超过30%是你的收益。结果这一次经济到了不良资产大年的时候,居然财政部久久不出台这个政策,把国有银行牢牢地套在从1.5左右到1.9左右的坏账率的时候我们发现还不出,这个时候,国务院出了几招。 第一招是债转股,银行发现把所有的债转成股,无非是债权的资产负债表好看,但股权当中不行,银行是以资本金的数量约束来展业的,你看债权的资产负债表,股权依然没有资本去做,所以好几个银行一看玩不了这个东西,便说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做债权的经营,不能直接做股权的东西,国务院又给银行说你各家再成立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把AMC从原来的4家变成你自己。 给这个政策比成立独资的理财子公司还早,结果到现在还没成立,是因为什么概念?如果成立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后怎么估值,而且我出表只能年度内出表,年末独资的二级公司回表又回来了,全部在集团当中,才发现不行,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成立一家。结果后面各家都成立一个理财子公司,大家争着抢着赶快成立,是因为这个理财子公司可以替代银行的资管系统。 这恰好是我们今天看来,在国有系统当中,如果GDP下滑,经济周期,技术进步,需要看这个不良资产是在企业端口还是在金融机构端口。如果是在金融机构端口,原有的那几次应用的逻辑还会不会重复应用,还是不会重复应用,按照新的逻辑去发展。如果是重复应用,我们原来的法律架构,原来的会计服务,原来的法律服务都可以完成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做过这个东西,如果按照新的逻辑去做,包括地方的不良,所以地方成立了一个新的力量,应用地方的不良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新的国有的维度当中的不良资产处理才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有几个方面的社会需求是最庞大的。第一个社会需求就是基于新的,不是按原有逻辑去处理国有不良,什么样的法律服务,你是基于我们过去的行政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注意,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和国有资产整体的改制逻辑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围绕国有资产的这一部分,特别是不良的,出了好多法律和条款。这个时候如何用信用估值,如何交易,交易结果完了以后你是亏了还是挣了。在一级市场应该怎么样,二级市场应该怎么样,有一整套的体系,原有的逻辑、法律。 最新表现就是会计事务所原来服务上市公司,突然发现一家会计事务所可以做多少家上市公司的表,首先是上市公司的财务就乱的一塌糊涂,资产也乱的一塌糊涂。在资产端,资产的财务端到最后上市公司,光一个会计财务规则在这几个层面当中。而在国有层面当中,会计财务规则是怎么样,我只提出了一种需求,法务、会计、审计,所有的中介服务在这个当中处在一个新时代中,需要新的构建和新的服务,难度要比过去大的多。 另一个端口,今天我们看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中,在前端的SPV角度,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第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今天中国所有的金融端口能不能给处置不良资产去用,今天我们看原来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原来处置一批资产挣了钱,以后所有的牌照就都拿到了。因为过去基于牌照管理的金融的头部场景都会给他用。今天做的不良资产处置,如果基于新的服务,新的金融场景,我刚才讲到的是现在的这些场景,我能不能够IPO,能不能ABS,能不能做所有的东西,我能不能成立一个有效的SPV的公司,把原有的风险隔离起来,但我处理特定风险的时候可以和新的金融场景全部连接在一起。在典型的国外市场经济的有效逻辑当中,SPV成立的那一刻隔离了原有的风险,抓住新的风险场景可以直接IPO的,这样一个证券市场是可以为我服务,但是必须说准确的语言,有很高的信息披露及财务的一系列披露的准确性要求。 我们今天感觉在处理国有不良资产当中,你有一个先天国有的服务背景。你在原有,并没有充分市场化的金融场景当中可以充分去借用各种金融场景,不良资产的比重越大,你越可以把它拿来去用,这是前端的问题。 前端的另一个问题,你用什么方法,今天SPV的结构在中国还不行,但是在中国基于基金法的组织方式,基金可以单独做一个项目,基金可以把每一个项目作为公司的架构和交易结构,用基金的逻辑完成了典型的处置不良资产的SPV的逻辑。在中国,这恰好是在处理国有不良资产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从资管新规实施以后,从LP这个结构来看,已经是国有的LP的资金数量占了较大的比重,如果你这个基金在GP阶段可以做不良资产,以单个项目作为投资的标的替代了市场化组合的SPV的逻辑,你这个既可以用SPV的组合逻辑又可以借用前端的金融场景,就容易处理好这两种逻辑。 我们再往后端看,只有在处理国有资产的时候,如果里面都是国有和准国有的东西,你在信用评级,打折扣当中就不存在问题。无论社保基金买了中国银行还是工商银行的,你打多少无非是这个国有和那个国有,这个时候在一级市场当中的折扣率就容易实现。如果是非国有,甚至今天看起来外资也进来的话,你的国有股权能达到多少,甚至你的国有股权以及国有资产的规定性,二级市场当中几大银行都曾经跌破过净资产。 这个时候这几大银行如果定向增加能不能把价格定的是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那个价格,你不敢。因为谁按照那个定价交易,会把你定义为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逻辑充分反映了今天在最后端的资产端当中,国有的不良资产的处理恰好是用国有的基金的方式和国有的有效的接替前面所有的金融场景。只有把国有的不良资产拆借地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同时也可以在价格当中打到足够的折扣。 注意,这当中最有利益的一件事,你的法务,你的财务,你的投资,你的估值,你的信用所有评估,如果能够完成一个后端可以无限拆借,无限组合,价值重复,中间可以用好SPV的基金架构。而前端可以借用所有的金融场景,注意,不仅是一级市场金融场景,还能借用二级市场金融场景,那个时候不良资产变成社会资产重构下价值再现才可以套现。这个时候中介服务获得利益和资产再配置取得效能,任何一个端口中获得的利益才可以套现。 谢谢各位。[详情]

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将举行
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将举行

  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即将举行 近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然而中美贸易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国内市场打破刚兑余波未平,未来我国经济能否保持低波动性保持高质量稳定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不良资产规模进一步攀升,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拉开帷幕。无论从宏观经济政策、监管政策,还是从产业链发展等层面看,不良资产行业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中国不良资产产业链发展呈现哪些新趋势?不良资产市场在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与作用如何发挥?金融监管创新趋势下的不良资产法律体系如何建设和推进?中国不良资产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关注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绿法(国际)联盟与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暨绿盟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发布仪式。 本届论坛将汇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信达资产、海岸投资、北交所、澳交所等机构,以及部分央企、国企和金融机构,围绕“宏观经济视角下的中国经济走势与不良资产发展趋势”、“中国不良资产的多维度化解渠道和处置投资模式创新”、“金融监管创新趋势下的不良资产法律体系建设展望”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良性成长之路。 届时将发布《绿法(国际)联盟不良资产蓝皮书(2018)》,蓝皮书对中国不良资产行业供应端的新趋势、不良资产处置端的竞争新格局、不良资产投资端的创新发展进行全景式剖析解读,并从法律视角对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战略预测和展望。[详情]

蓝皮书简版全文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绿法(国际)联盟

专业支持单位: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往届回顾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