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的《原则》是投资领域的圣经

2018年02月26日09:18    作者:谭昊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 机构专栏 RIH投读会 作者 谭昊

  我给了《原则》一个更详细的定义——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系统化的“反人性”操作指南。是的,反人性指南,而且是系统化的可落地的,撸起袖子就可以照着干的。

达利欧的《原则》是投资领域的圣经达利欧的《原则》是投资领域的圣经

  2018年的春节刚过,我先后跟两位投资圈的朋友聊起《原则》,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共同之处居然在于:他们都表示要“带着儿子一起来读这本书,并且一章一章地掰开来讨论”。补充一下,我这两位侄子,一个在上海读小学四年级,一个在美国读硕士研究生。瑞·达利欧和他的新书《原则》在中国投资圈受追捧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达利欧的“原则”本身不算新鲜事物。早在数年前,我就曾在RIH投读会小范围传递过“原则”的民间翻译版本。甚至我有一位私募基金公司的创始人朋友,当时已经开始按照这套“原则”去重新构建自己公司的文化(此中酸甜苦辣,有机会再详谈)。这不奇怪,全球对冲基金领域最成功的人现身说法,难道不值得同业的晚辈们(达利欧已年近70岁)人仔细倾听?

  不过这一次《原则》这本书的正式出版依然带来了很多惊喜。我另一位投资圈的朋友评价说,《原则》就是投资领域的圣经。请注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首先这是一个极高赞誉。但我们不妨姑且抛开这个光环,来看看这个角度的其他层面。当我们来看待圣经的时候,它绝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大部分的书是用来学习知识的,但圣经不是。以我也许并不完全正确的理解,很多人一生会把圣经读无数遍,为的是坚定信仰,为的是接受暗示,为的是保持浓度。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原则》,你就找到了第一把钥匙。

  达利欧显然不是圣人。他甚至不能像索罗斯那样被称为半个哲学家,也难以像查理·芒格那样,被誉为投资界的思想家。通观《原则》全书,他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创见和思想发明,更多的是把常识钉入地面三尺。他更像一个出色的工程师。把各个领域各位大师的思想拿过来消化吸收,提取精华,然后拼装,再进行实践检验,再根据反馈进行调节改进。如此周而复始。

  你可以称他为常识的工匠。

  我认为《原则》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也恰恰在于此。事实上,我给了它一个更详细的定义——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系统化的“反人性”操作指南。

  是的,反人性指南,而且是系统化的可落地的,撸起袖子就可以照着干的。

  成功的投资行为大部分是“反人性”的,这一点对于专业人士不难理解。正如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但是真正的问题来了,你本是人,人性是你的一部分,你如何能够做到成功的反人性呢?这个道理听起来如春风拂面,做起来却如冬日履冰。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投资领域,知行合一特别的难。就像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说过的一样,每个人都带着“亏损的天赋”来到这个市场。你不是从零起步,而是从负分起步。

  试想一下,你能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离开地面吗?同样的问题,作为一个人,你能够随心所欲的反自己的人性吗?人性中的很多东西,比如贪嗔痴,是通过数亿年的进化写在了你的基因中,这些东西不是说反就能反的。所以,你需要方法论,需要工具箱。

  这就是《原则》的价值。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

  在《原则》这本书中,林林总总的原则条目加起来近420条,我把它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

  一个中心:以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不断进化,坚持机器视角。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极度求真与极度透明,坚持把痛苦视为思考良机,坚持相信人与人大不相同,坚持可信度加权的决策方式。

  接下来的篇幅,我将按照这个架构来展开。

  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是坚持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把这两者并列起来,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说法,但这却恰恰是达利欧在书中反复强调的终极目标。他更加强调的是,他从来没有把赚钱放在人生目标的首位,他认为赚钱只是以上两者的附带产品。

  达利欧从事的是资产管理行业,他创立的桥水公司是全球对冲基金行业的翘楚。此间有意义的工作指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说得俗一点是为他的客户赚钱。借用一句我经常跟团队所说的话,叫做“创造穿越牛熊的稳健回报”。

  请注意穿越牛熊这个词,在熊市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在熊市中你的损失过大,那么这一切的意义会大打折扣(回撤过大意味着投资人的心理成本支出过高)。事实上达利欧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在1987年的美国黑色星期五,他因为提前做空而大赚超过20%。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次贷危机,别人家的产品很多跌幅30%,他的产品正收益14%。在熊市中不亏,少亏,甚至赚钱的意义,比牛市赚钱要重要得多。

  我们再来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很少有企业家把这一点提到如此高的高度来强调。这跟达利欧的价值观和一贯作风有关,在他的心目中,他宁愿把桥水看成一个家族企业。把员工看成家庭的一份子。这也是他如此强调极度求真与极度透明的原因之一。

  只有基于真实之上构建的人际关系才是有意义的。两个意义,这就是达利欧的核心价值观。活在意义里,活在关系里。积极而入世,烟火气十足。

  两个基本点

  纵观达利欧四十多年的投资生涯,就是一部不断自我进化的历史。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满仓持有猪楠期货,结果遭遇到猪楠期货连续跌停,损失惨重,“就像被电击一样痛苦”。他由此刻骨铭心地学到了风控的重要性。1990年他认为自己发现了投资的圣杯,就是寻找15到20个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将它们组合起来的够大幅的降低风险,而不降低收益。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理念。90年代中期,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开始考虑建立家族信托计划,开始思考如何创造一种在任何经济环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资产组合,由此发明了全天候资产组合。现在这个组合管理了上千亿美元。他就是这样一路进化而来。

  至于第二个基本点,机器视角。

  不夸张的说,达利欧是全球最早把量化思维和量化工具引入到投资领域的人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建立模型。从最开始的分析商品期货的供需关系,到后来分析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数十年来,他对计算机的利用不断进化。而他最喜欢的比喻也是机器,他把公司比喻为机器,把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比喻为机器。机器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他用机器视角看待一切,以此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尽力抓住确定性他在因果关系中沉醉。

  四项基本原则

  我们先说第一项,坚持极度求真与极度透明。

  在达利欧看来,任何决策都是一个两步走的模型。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如果信息都不真实,那么一切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把极度求真,视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但是,在真正的人际互动中这一点会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是自我障碍,第二个是思维盲区。自我障碍是指一个人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对的,由此他的潜意识中会有非常多的防御机制来阻碍自己看到真相。思维盲区是指一个人看事物的角度总是有限的,总有他看不到的东西。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引入极度透明与极度开放。

  他坚持做到桥水公司大大小小的会议全部录音,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录音向所有员工开放。围绕求真、透明与开放,还打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制度。

  第二项原则,坚持把痛苦视为思考良机。

  达利欧反复提出,对痛苦的反思正是进化的最佳时机。甚至可以说,痛苦是打开进化这把锁的关键钥匙。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禅宗的名言,烦恼即菩提。又或者中国儒家的亚圣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大部分人在痛苦的时候被情绪所吞没,无力反思。而当痛苦过去了,他们已经没有心思去反思了。所以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非常正确,但是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但是在达利欧的原则体系中,正确地对待痛苦,正是开启进化的基础。

  他这样说,我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就是利用痛苦来激发高质量的思考。原则中相当多的条目,都是围绕着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痛苦,并且以此开启深度思考。

  第三项原则,坚持相信人与人大不相同。

  人和人是有很大不同的。深刻的理解这一点,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分歧的基础。不难想象,基于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和极度开放的理念,桥水公司的员工之间会产生大量的分歧和争论。要妥善地解决这些分歧,需要一个核心的基石理念,就是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会用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会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来处理问题。

  达利欧建立了一个三维框架来对人进行评估,三个维度分别是价值观、能力与技能。价值观是驱动行为的深层信仰;能力体现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技能是可以习得的工具。他认为,在选择准备长期交往的人时,价值观最重要,能力次之,技能最不重要。这与我所喜欢的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提出的“先人后事”的理念不谋而合。

  第四项基本原则,可信度加权的决策方式。

  自古以来有两种传统的决策方式,一种叫集中制,一种叫民主制。达利欧在两者之间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叫做创意择优,或者叫做可信度加权的决策方式。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加权的投票制。在针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表决时,如果某一个人在这个领域上有过成功的经验,或者说他能够详细地描述出结论背后的因果关系,那么他就可以给予更高的可信度。这种方法的本质,是把不同的人,通过某种算法编织成了一张决策之网。既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专业技能,又将算法的客观冷静发挥到极致。

  达利欧把这种决策方式看作是桥水四十年在投资领域获取巨大成功的最核心武器。当然,如何准备地评估每一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可信度,需要长期的跟踪,需要大数据与建模,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和工具。这些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原则》一书中的数百条大大小小的原则,正是围绕上述四个方面细致展开。

  达利欧喜欢把公司比喻成为机器,这一套原则,则相当于打造公司这部机器的施工图纸。虽然这一切看起来只不过是常识的展开,但当你玩味过的知识足够多之后,终有一天会明白,其实常识才是最贵的。尤其是钉入地面三尺的常识。披上袈裟,便是藏经阁内一扫地僧。

  (本文作者介绍:彼得明奇资产管理CEO、RIH投读会创始人、新书《优势投资法则:冠军交易者的七项修炼》即将出版。微信公众号RIH118。)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桥水基金 投资 公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山东官员被举报故意刁难致企业损失1.7亿 当事人回应 房价一年翻一倍:三四线城市炒房 馅饼还是陷阱? 老外最熟悉哪个中国词?少林寺远超“新四大发明”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对推迟注册制非常遗憾 不需要 一线城市“空巢青年”返乡记:想回去没那么简单 韩俊解读一号文件: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 山东要变成下一个东北了? 专家:中国房地产市值超300万亿元 且居民储蓄已过剩 房市中成长的北海:上海购房者捡白菜似的买光库存 红海行动、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票房均破20亿(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