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散户远离个股期权

2014年03月18日 09:58  作者:熊锦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熊锦秋

  个股期权买方与卖方是相互对应的,有买就有卖,散户不进入,风险只是在大资金之间转移,没有什么不公平。让普通散户远离个股期权,可以远离风险、远离是非。

  近日,证监会[微博]发言人表示,个股期权方案中,需要高度重视防范个股期权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跨市场风险。笔者认为,证监会秉承谨慎态度非常正确,推个股期权,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

  所谓个股期权,期权的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一种权利,有权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向期权卖方买入或卖出约定数量的特定股票或ETF;当然,买方到时可以选择放弃行使权利,如果买方决定行使权利、卖方就有义务配合。个股期权合约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期权买方行使权利时约定的买卖价格(看涨期权协定价格应比当时的市价略高,看跌期权则略低)、期权买方支付的权利金、期权卖方必须存入交易所用于履约的财力担保”等。

  对个股期权买方来说,最大损失是其交给卖方的那部分的权利金,当然由于看涨期权协定价格比当时市价略高、实际上往往后来股价也涨不上去,期权到期一文不值,买方如果坚守到底权利金损失就可能是100%(看跌期权分析类似),且个股期权到期后即不再存续,这对买方来说风险也是巨大。而对个股期权的卖方来说,卖出期权收益有限而风险无限,最大收益就是从买方那里收取的那点权利金,由于股价上涨无限、加上采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期权卖方随时可能被要求提供保证金,若无法按时补交,会被强行平仓。

  个股期权与之前曾经在市场暴炒的权证品种是有区别的。期权没有发行人,每一位市场参与人在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都可以是期权的卖方,也即机构和个人均可创设个股期权;而权证通常是上市公司、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或大股东第三方发行的,此前市场交易的权证不少为证券公司所创设。期权在理论上供给无限,而权证的供给有限。可以说,个股期权作为单个股票的衍生品,在创设开仓等方面更接近期货品种,与权证已经有根本不同。由此,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个股期权的卖方同样可能遇到。

  作为极具期货特性的个股期权,其风险甚至超过当时的权证,但个股期权不是在期货市场上市、而是在上交所[微博]上市,为此上交所指出,要警惕对个股期权的“现货思维”,据悉其上报的方案很大程度上也借鉴期货市场的风控制度,包括“保证金、限仓限购、大户报告、限开仓、前端控制与盘中试算、强行平仓、结算保证金、合格投资人、风险处置”等9大措施。另外,目前融资融券业务也采用保证金交易,融资融券与个股期权在风险控制上有一定相似。基于以上原因,据称上交所规定合格投资者须具备期权模拟交易经历、6个月以上融资融券交易经历或1年以上金融期货交易经历,这些无疑都是恰当的。

  在笔者看来,A股市场推个股期权,还要高度防范市场操纵风险。个股期权的价格,显然与本股的价格波动密切相关,但目前股票二级市场的股价操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由此,股市操纵的风险,将可能通过个股期权的杠杆效应得到数倍甚至数十倍放大。当然,为防止操纵风险,据称对个股期权合约标的股选择,需为上证50指数样本股、且为融资融券标的,其条件还包括“6个月内的日均流通市值不少于500亿元,日均成交金额不低于3亿元,日均波动率不超过基准指数3倍”等。

  应该说大盘股相对中小盘股更难操纵,但也不排除操纵可能,实力庄家或庄家联手,仍可对蓝筹股产生巨大影响。比如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区区数十亿元就对众多蓝筹股价格形成巨大冲击;将来不排除投机者为了个股期权市场的巨大利益,鼎力在股市对某只大盘股进行市场操纵。

  基于个股期权的巨大风险,个股期权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立准入门槛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认为禁止散户玩个股期权这不公平,笔者认为,个股期权买方与卖方是相互对应的,有买就有卖,散户不进入,风险只是在大资金之间转移,没有什么不公平。让普通散户远离个股期权,可以远离风险、远离是非。

  设立个股期权这个衍生品市场,将由此产生大量交易费用,据保守测算,个股期权为券商带来的年手续费收入将可达到50亿元,如果能够通过发挥个股期权功能抑制股市非理性投机,付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相反,若由于个股期权推出,反而助长股市投机、股市价格发现功能更加畸形,这需要极力防止。防范和打击市场操纵应是其中关键应对手段。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个股期权散户风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