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比中国人更适合做CEO?

2014年03月26日 09:14  作者:吴顺煌  (0)+1

  文/新浪财经印度特约观察员 吴顺煌

  在印度的商界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够在印度成功,那你可以在世界任一个地方所向披靡。原因有三:第一,成熟的市场无法提供像印度这样复杂环境下的磨炼机会;第二,印度官僚主义加繁杂的程序造就了印度人的耐心并去了解规则(当然,有些人选择遵守有些人选择行贿);第三,相对稳定的商业秩序让印度人很容易适应西方有秩序的商业环境。

印度出生的拉吉夫-苏里将出任诺基亚新CEO印度出生的拉吉夫-苏里将出任诺基亚新CEO。

  传闻称,印度出生的拉吉夫-苏里将出任诺基亚[微博]新CEO,继印度人萨蒂亚-纳拉德成为微软[微博]CEO后,印度可能又会出产另一位世界级CEO。笔者觉得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艰苦的环境;第二,稳定的秩序。成功的印度人能在千锤百炼后,掌握成功的商业规则。

  印度为何会盛产CEO,我想还是从我在印度大学申请一个毕业证书说起:

  “我们找不到你的成绩单,你去12号窗口要”,114房的毕业证书负责人对笔者说。

  “我们已经给114房成绩单了,你可以在那里找到”,12号窗口的负责人如此回答笔者。

  就在这两个窗口间,有个环节出了差错,而我的毕业证书申请暂时就停滞了。为了一个毕业证书,我要向学校不同部门盖章,递交申请,来来回回跑了两个星期。在上面两个窗口得到决定后,我又被告知还要再等20天后才能做好证书。而这种申请,还属于外国学生拥有的提前申请特权!这是印度大学的办事程序与效率,且慢,大学还被认为官僚作风和腐败最小的地方。

  如果你要在印度经商的话,那可得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世界银行[微博]2013年世界营商便利度的报告中,印度被列在所调查的185个国家中的第132位,营商环境不容乐观。

  印度的房地产开发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照。据报道,发商在开发一个小区之前,要准备172份文件,得到来自40个不同部门的57项批准,共需要花3-4年的时间。其中的环境审批程序,就需要1-2年的时间。印度最大的地产开发商DLF的老板这样描写他的创业经历:“我整个人都忙于处理无数的政府审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必须与无尽头的官僚习气搏斗,为了等待各个部门的审批报告,我在邮局撞破了头”。

  除了政府的挑战外,你还得面临行业里的挑战。印度最大在线巴士售票网redBus的创始人莎玛是这样描述他的创业故事的:他跑了半年,向每个巴士运营商推销他的销售系统,却没人理睬。“对于新事物或者新入者,没有人会理睬你的”,目前正在开始自己新的生意的古普塔身受同感。

  印度是一个讲究等级和圈子的社会,生意圈非常稳定和封闭,没有人会相信一个陌生人。古普塔用了半年的时间想打进印度五金市场,至今才取得了一个客户的信任。他每天都通过阅读redBus的创业故事来为自己打气。古普塔说,当莎玛卖出第一张票后,所有人一拥而上,redBus就突然爆发了。

  为什么redBus能够突然爆发呢?这得益于困难背后稳定的商业秩序。印度有着历史悠久且强大的私营部门,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政治的影响。

  在这个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里,几乎任何生意都处于白热化的竞争之中。市场上只要出现一个能够更便利或者更便宜的新产品或服务,所以人就会簇拥而上。redBus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并在之前的千锤百炼中劣实了基础,掌握了规则,自然就能迎风而上。

  在印度的商界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够在印度成功,那你可以在世界任一个地方所向披靡。原因有三:第一,成熟的市场无法提供像印度这样复杂环境下的磨炼机会;第二,印度官僚主义加繁杂的程序造就了印度人的耐心并去了解规则(当然,有些人选择遵守有些人选择行贿);第三,相对稳定的商业秩序让印度人很容易适应西方有秩序的商业环境。

  这也是印度能够培训出众多跨国公司CEO的重要原因。微软的萨蒂亚虽没有在印度做过生意,但像笔者申请毕业证这样的事情他应该经历得更多。据说,萨蒂亚拥有谦卑和耐心,并且谙熟规则,是他在微软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然,庞大的人才库、竞争激烈的精英教育、外向的文化和熟悉的英语等特征都是印度出产CEO和硅谷精英的其他重要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和具备相同人才库的中国相比,印度稳定的商业环境以及印度人能够适应规则方面,应该是中国人所最缺乏的。

  (本文作者介绍: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生,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吴顺煌中国人印度CEO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