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仰卧起坐还是原地起飞 未来猪价怎么走

2021年12月02日13:18    作者:罗志恒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罗志恒

  猪贵伤民,猪贱伤农。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随后国家紧急启动第二轮收储,以及临近年底和春节的提前储备带来的需求拉动,猪肉价格迎来短期回暖。本次反弹是猪肉价格企稳的信号吗?第五轮猪周期何时启动?

  新一轮猪周期启动的信号正在出现:

  一是猪粮比持续低于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利润已陷入深度亏损。

  养殖利润是决定生猪供给的核心因素,领先猪肉价格变化半个周期左右。猪粮比能够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由于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提升,6月9日,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由此前的6:1上调到7:1。自5月14日起,22省市猪粮比一直在盈亏平衡点之下运行,导致生猪养殖利润低迷。根据发改委数据,9月15日,中国生猪养殖预期盈利降至-715.8元/头,为2015年有数据以来最低点。随后2个月生猪养殖预期虽有边际企稳的现象,但目前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二是本轮能繁母猪淘汰的进程已经开启,能繁母猪存栏量在今年7月已经迎来拐点。

  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生猪的产能。从猪的生产周期来看,能繁母猪经过配种、妊娠后产下仔猪,再经过保育、育肥形成出栏生猪,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14个月左右。但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MSY(每头母猪每年出栏肥猪数)等指标有所提高,能繁母猪存栏领先猪肉价格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从历史数据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与猪肉价格具有负相关关系,滞后12个月的能繁母猪存栏与猪肉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65。根据农业部数据,2021年7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落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8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至0.9%,标志着这一轮能繁母猪的去化进程已开启。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市公司的产能去化在年初就已经开始。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4家生猪养殖企业为例,其生物性资产合计值在2020年年底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逐季下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环比分别为-3.7%、-4.6%和-10.5%。

  三是当前生猪存栏创历史新高,新一轮去栏迫在眉睫。

  与前几轮猪周期相比,本轮猪周期具有涨幅大、速度快、持续时间上的特征。超级猪周期下,养殖利润攀升,养殖户产能扩张力度超过历史水平。今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本轮高点4564万头,较2019年9月的低点上涨133.1%。正是前期的过度补栏,导致今年以来生猪存栏和出栏持续处于高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截至今年三季度生猪存栏量达到4.4亿头,是2014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如此高的存栏量超过市场需求量,亟需进一步去化。

  季节性回暖不改供过于求的本质,此次短期的上涨不具备可持续性,预计猪肉价格在春节后将再次回落。

  目前猪肉价格在10月中旬探底后呈现短期回暖,主要受需求拉动,一是蔬菜价格太高导致的替代效应,二是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居民开始储备过冬食品、制作腊肉腊肠,同时国家开启第二轮收储工作。但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春节后猪肉价格或将出现二次探底。

  猪肉价格短期仍处于磨底状态,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迎来本轮周期拐点。生猪供给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养殖利润,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已陷入深度亏损状态,能繁母猪开始去化。今年6月份以来,生猪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9月份全国养殖户亏损面达76.7%。能繁母猪存栏量已在7月迎来拐点,按照能繁母猪存栏通常领先猪肉价格10个月的历史经验,猪肉价格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实现企稳。

  作为CPI非常重要的分项,猪肉价格和CPI走势高度相关。2008年至今,猪肉价格和CPI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68,远高于CPI篮子中其他商品。同时,牛肉、羊肉以及禽肉同样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是猪肉的可选替代品。当猪肉价格上升时,牛肉、羊肉以及禽肉相对价格降低,需求上升,价格有望伴随猪周期的启动迎来上涨。

  按照猪周期的价格变化规律,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将在22元/千克左右保持震荡,后续猪肉价格变动三种情形:中性情形下,在2022年年底上涨至30元/千克左右,对CPI同比的拉动达到0.7个百分点;乐观情形下,产能去化超预期,则2022年年底猪肉价格上涨至35元/千克左右,对CPI同比的拉动达到1.2个百分点;悲观情形下,明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较慢,至年底上涨至26元/千克,对CPI同比的拉动为0.4个百分点。

  警惕猪周期重启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滞胀风险上升。一方面,2022年PPI或持续向CPI传导、猪周期触底回升,叠加CPI低基数等因素,CPI同比有突破3%的可能。物价压力可能凸显,或在明年下半年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餐饮、旅游等部分行业的部分就业人员收入仍未根本性改善。同时未来出口有下行压力,就业压力或增大,有必要未雨绸缪继续兜牢民生社保底线,适当提高对中低收入人群补贴,避免物价上涨带来的冲击。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于胜男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