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滕泰、张海冰
今年以来,反映消费价格的CPI指数涨幅远远落后于反映出厂价格的PPI指数,到6月PPI指数已经上行至8.8,而CPI指数仍在1.1的低位徘徊。社会各界都在广泛关注PPI巨大的上行压力是否会向CPI传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但很少关注PPI向CPI传导滞后的原因实际上是上游垄断竞争和下游过度竞争的利润再分配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在上游垄断行业较多而利润暴涨,民营企业因大部分分布在中下游,PPI上涨而CPI滞后通常会伴随着民营企盈利能力的相对下降。
如果民营企业无力改变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而下游产品不能涨价的情况,就必须寻找新的创新升级方向。在产能过剩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期,民营企业要善于提升产品的研发、设计、创意、品牌、流量等软价值,既做硬价值的制造者,也要做软价值的创造者。
一、PPI大涨、CPI滞后,挤压下游企业盈利空间
从过去15年的PPI和CPI相关性来看,这两个指数大部分情况是正相关的,这不仅是因为价格指数本质都是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的反应,而且作为PPI更多反应上游价格,CPI主要反映下游终端消费品的价格,二者之间必然有传导关系。
当然,如果价格的变化并非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变化引起,PPI到CPI的传导关系就不直接,比如2016年、2017年去产能、去库存造成上游供给减少、推动PPI上涨,并非总需求旺盛,因而CPI相对稳定;2019年猪肉价格推动CPI上涨,也并非总需求旺盛,因而不影响PPI的下行,除了这两个特殊阶段的相关性不明显之外,20多年来大部分年份PPI和CPI走势亦步亦趋,因而如果本轮PPI持续上涨,其向CPI传导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图1 中国PPI与CPI相关性
资料来源: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由于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疫情造成的大宗商品供给缺口、短期需求强劲复苏等因素,美国经济已进入短期全面通胀,其5月份CPI上涨5%,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核心CPI同比上涨3.8%,是199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预计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很难较快回落,下个季度PPI仍将维持在相对高位。
目前相对较低的CPI数据,既有消费恢复滞后的因素,也有猪肉等食品价格下降的对冲作用,还有处于过度竞争的下游厂商为保市场份额而牺牲利润的影响。由于下游制造业吸收上游的成本压力时间不可能太长,应高度关注下游制造业盈利能力恶化的可能性。
二、传统民企的生存发展环境有恶化趋势
2021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利润增长最快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743.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8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77.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73.1%)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1.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09.4%),均为资本密集、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的上游能源、资源、原材料行业;而利润增长最慢的纺织业(4.7%)、农副食品加工业(11%)等都是劳动密集、民营资本占比更高的下游加工制造行业。
当然,考虑到去年1-5月经济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因而各行业与去年同比的增速都比较高,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收入增速相差无几,但是利润增速国企明显快于民企。2021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企营业收入增长31.1%,国企营业收入增长29.3%,二者基本接近;但1月到5月民企营业成本上升30.2%,而国企营业成本增速为25.5%;由此导致民企和国企的利润增速也出现分化,1至5月,民企的利润总额增长56.3%,而国企利润总额增幅则高达150.1%。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来看,民企利润率为5.44%,而国企为8.60%。
出现这样的变化,是民企的产业分布、竞争格局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国企比重更高,而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则民企较多,因此,在PPI高企而CPI滞后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国企业绩明显好转甚至暴增,而民企业绩受到压制的现象。类似的情况之前也出现过,例如,2017年1月之后,PPI超过CPI运行一年左右,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此次PPI与CPI出现分化,同样出现了国企业绩增速明显高于民企,而回落速度也慢于民企的情况。
其次,在产业链中上游,往往是以垄断竞争为主的产业格局,有些行业甚至是寡头垄断格局,涨价能力较强;而产业链下游往往是完全竞争状态,哪个企业先涨价就会损失市场份额,因此不得不忍受上游传导过来的成本上涨压力。2015年以前,中国多数产业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去产能”政策实施以后,上游能源、原材料行业的落后产能大量退出,而中下游的产能过剩程度改善有限,消费品环节仍存在较多的竞争企业,其中大多数是民企。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上游、中游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较强,而下游的制造企业为了避免丧失市场份额,只好以降低利润为代价承受成本上升的压力,这是分布在产业链下游的民企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民企生存环境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
当前的这种PPI高企,CPI滞后的经济形势给民企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的恶化趋势长期得不到扭转,将会产生以下不利的影响:
首先,传统民企生存发展环境恶化,将影响保就业保民生。民企是创造城镇劳动力就业机会的主体,如果传统民企生存发展环境恶化的趋势得不到扭转,将导致新增就业下降。2002年是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速的最高点,超过30%,此后基本上进入下降通道,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已经低至4.41%,低于当年6%的GDP增速。
图2 民企就业人数年增速不断下降
资料来源: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其次,通过牺牲利润来消化上游成本转嫁压力,将导致民企竞争力下降,发展能力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停滞。从PMI指数来看,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的制造业小型企业PMI在3、4两月进入50以上景气区间后,5、6两月再度转入50以下区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一直未能恢复到疫情前92以上的水平,且在5月再度回落至87.3,环比下降0.2点,分项指标显示除资金指数好转外,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和成本指数继续下降,劳动力指数由升转降;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比上月有所下降,且仍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效益指数仍然处于最低位。民企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已经连续数年在低位徘徊(见图3)。
图3 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低位徘徊
资料来源: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四、新时期民营企业的创新升级之道:做软价值的创造者
面临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上行、新业态竞争等因素,传统民企靠降成本、拼价格等办法,已经难以应对这些挑战,转型升级需要新的思路。新时期,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服务业,都可以借鉴软价值创造新需求的战略来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不仅要做硬价值的制造者,还要加大研发、设计、品牌、体验、渠道、流量等软价值创造能力,做软价值的创造者。
在产能过剩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凡是产品和服务中软价值占比高的,比如苹果手机、茅台酒等,企业的利润就比较高,生存就比较好;凡是软价值系数比较低的产品,毛利率就比较低,现在面临的生存状况也就比较困难。掌握软价值的创造规律,有几个要点:
第一,要认识到所有研发投入都是风险投资,掌握有效研发创意的新规律、新方法。如何接受研发创意中的无效投入,并提高有效投入,华为有“IPD战略”,海尔有“创客模式”,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业的民营企业,也都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自己实力的研究开发模式。
第二,软价值的创造要掌握场景创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创新场景来创造新需求。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20%是来自于技术创新,80%是来自场景创新。企业家要学会应用场景的创新,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多的生活质量。
第三,要把握文化和社会潮流,创造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价值。其实,人们的每一次购买都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体验不仅来自于产品本身,还来自于产品之外的文化和社会潮流变化。有的产品一百年没有变化,比如梵高的画200年没有变化,但它的体验价格变了,因为权威的点评,因为专家的背书,因为大家一直在讨论,所以它的价值增长了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倍。创造和提升产品的体验价值,要把握潮流、发现趋势、推波助澜,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不断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
第四,要认识流量的价值,掌握创造性认知群体的新规律。所有的销售问题都是流量转换,流量有上限,流量结构在变化,当流量从传统的商超、购物中心、电视台跑到了互联网、自媒体以及视频直播上时,很多企业还在刻舟求剑,没有重新配置营销资源,结果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别人。如何通过内容来创造流量,如何导入公域流量,如何经营私域流量,如何提高流量的转化效率……民营企业要善于用流量软价值引领企业创新转型。
第五,商业模式创新。新时期的企业商业模式千变万化,但是只要有公众价值,就一定能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比如小米电视机虽然卖的便宜,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除了是个消费品,还是个“导流”工具。除了“硬件导流、软件和内容收费”之外,民营企业要学习更多的新商业模式,熟悉各种弯曲、立体的软价值实现路径。
最后,新时期软价值创造的关键是激发创造者的内在动机,无论是阿里巴巴以价值观考核为核心的六脉神剑考核法,还是字节跳动的OKR(目标与关键结果法),本质上都是如何激发创造者的内在动机。很多传统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本质上是管理和经营观念落后,只懂得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鼓励硬价值创造,不熟悉如何管理研发人员、创意人员,因而失去了价值创造能力,这要通过深刻的转变观念和组织变革来实现。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新供给经济学和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