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中国金融赋能“双循环”的三大维度

2020年08月03日09:57    作者:程实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程实、钱智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历史经验和当前国情,我们认为,金融体系将是构建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战略重器,将在三大维度发挥积极而深远的赋能作用。以金融支持、金融改革、金融开放为关键支点,中国经济有望在“双循环”之中夯实韧性,在全球疫情乱局之下行稳致远。

  维度一:金融支持是“内循环”的稳定器。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从这一视角出发,虽然当前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已经率先回暖,但是由于全球疫情仍在加速发酵,全球经济“外循环”的压力预计难以消解,料将在金融领域形成两大长期挑战。其一,从总量来看,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拖累之下,“内循环”中的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匹配难度加大,实际利率更易于偏离经济的自然增长率,若不能灵活适度调整,或将延缓“内循环”的长期修复。其二,从结构来看,疫情时代高涨的全球不确定性或将压低风险偏好、抬升信用溢价、扩大交易成本,由此阻滞实体经济循环的正常运转。受此影响,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低收入居民等弱势群体将承受非对称的成本冲击,另一方面, “高风险、轻资产、少抵押物”的新经济亦将难以跨越融资成本上的“价格歧视”。

  面对上述长期挑战,针对性地加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是稳固中国“内循环”的关键之一,以下举措预计将成为核心抓手。其一,以LPR为“利率锚”,以“促并轨”、“破刚兑”、“抑套利”、“降成本”等改革方式引导融资成本的长趋势下行,将推动金融周期匹配经济周期、金融体系让利实体经济,由此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有望构建长期良性的共荣共生关系。其二,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和DCEP应用,优化金融市场信息匹配效率,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助力中小微企业等短板领域更便利地接入国内资金融通的“内循环”。其三,扩大直接融资占比,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定价功能,打破新经济在融资环节的“价格歧视”,引导要素资源流向经济新动能。总体而论,这三大举措料将形成“稳经济+补短板+锻长板”的政策集成效应。

  维度二:金融改革是“内循环”的加速器。回顾历史,欧美经济强国夯实“内循环”的深层逻辑,在于长期聚力并以合理次序推动 “双升级”:以产业升级为先导,辅之以大规模创造消费新场景的投资,进而激活消费升级,在供需两端同步启动“内循环”的自我强化。聚焦当下,中国金融市场有望通过两大效应推动这一进程。一方面,基于“投资效应”,中国居民财富的配置重心有望逐步从房地产转向金融资产,更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新动能领域的增量投资,为供给侧的产业升级打开空间。另一方面,基于“财富效应”,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消费能力同步扩张,为需求侧的消费升级注入新动力。

  展望未来,发挥金融加速度的关键在于蹄疾步稳地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其一,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配合多元退市机制,打造高标准的资本市场体系,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循环,强化“投资效应”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其二,以“零容忍”监管政策加强投资者保护,巩固“财富效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三,发挥金融改革的全局性先导作用,带动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以金融价格信号优化要素的配置方向和激励机制,以金融市场工具突破要素跨期限、跨区域、跨部门的配置约束。

  维度三:金融开放是“双循环”的连通器。放眼全球“外循环”,保护主义、大国优先主义和民粹势力加速涨潮,持续激化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已迎来新一轮重塑。面对百年变局,脱钩自闭只能陷入存量博弈,加速开放才能在新赛道上化危为机。 以金融市场的扩大开放为重要纽带,未来中国“内循环”有望构筑与全球“外循环”的新型良性互动模式。

  第一,在疫情时代,基于“内循环”的相对韧性和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资产将进一步凸显“高α+低 β”属性,即在提供超额收益率的同时,保持与全球其他资产波动的低相关性。由此,人民币资产将在全球视角下呈现稀缺的配置价值,吸引国际资本的长趋势流入。在疫情时代全球FDI增速大幅回落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将提供充沛的资本增量,支持“内循环”的持续升级。  

  第二,伴随国际资本流入和市场准入放宽,国际金融机构料将提速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全球竞争者的涌入将激活“鲶鱼效应”,加快国内金融行业对资产定价、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核心能力的提升,进而在宏观层面优化“内循环”中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长线资金占比亦有望增加,引导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和多元化,为市场长期繁荣提供微观基础。

  第三,基于金融市场的更高水平开放,中国经济“内循环”亦有望把握“外循环”的重塑机遇。在全球疫情乱局之中,中国将为全球经济金融提供稀缺的“稳定锚”,以“亲诚惠容”的理念与更加多元的国际伙伴共享双赢机遇。以此为契机,中国经济金融有望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条、经贸体系和治理格局的重塑优化,从根本上规避脱钩风险、改善外部环境、防范外溢冲击。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