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决胜小康 逆风前行

2020年02月28日07:16    作者:刘俏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文作者: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颜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至关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TFP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国内外需求下滑影响,工业增长放缓,企业利润有所下降;投资不足,制造业观望情绪较浓,基建发力效果尚待体现;汽车行业低迷,消费难以强劲,猪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掣肘货币政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需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笔者预计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或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其中一季度GDP增速为6.0%,年底将逐步回升至6.2%,全年增速有望达到6.1%左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系统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方面,强调“科学稳健把握”。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强调“灵活适度”“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财政政策方面,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此外,强调“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过去五年我国每年GDP增速均略高于当年GDP增长目标这一特点,结合我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效果显现、中美贸易摩擦出现阶段性缓和等情况,笔者预计2020年我国GDP增长目标或为6.0%,GDP实际增速或将达到6.1%。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抓手

  (一)财政赤字率将小幅提升

  减税政策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使我国税收收入增速明显回落,而财政支出存在刚性,在此情况下,收支平衡压力将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减收影响较为明显。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112658亿元,增长0.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9个百分点。在财政支出方面,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463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收入增幅2.9个百分点。我国在脱贫、“三农”、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社保、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只增不减,加大了收支平衡压力,一些地方政府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的难度较大。综合来看,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可能将小幅提升至3%,赤字规模或将增加4000亿~5000亿元,整体赤字规模将为3.16万亿~3.27万亿元。自新预算法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的占比一直较为稳定,分别为2/3 和1/3 左右。预计2020 年这样的赤字结构仍将延续,地方财政赤字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中央财政的赤字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显现

  在稳增长目标下,预计2020年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其中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抓手仍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2019年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但由于项目储备不足,该额度并未完全发放。因此,2020年初专项债发放额度将会大幅超过2019年,预计全年专项债限额为2.8万亿~3万亿元。同时,如果2020年经济下行幅度超预期,也存在年中增加专项债限额的可能。此外,部分已准备好的战略性项目可能会提前落地,其对基建投资的撬动作用将显著加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将在二季度开始显现。

  (三) 基建投资重点发力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预计基建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以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指导,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对城乡公路网络、国际港口枢纽、城市停车场、物流系统等领域的投入;二是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新基建”;三是城市改造和农村改造的短板领域投资,推进城镇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完善水电气路光纤及电梯等配套设施和养老托幼等生活服务设施;四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南和长江经济带等城市群的建设。随着专项债规模的扩张,叠加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政策的影响,预计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撬动的基建投资将达1.57万亿~1.75万亿元,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6.5%左右。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稳增长和

  降低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一)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支持稳增长

  2020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支持稳增长,货币环境偏宽松的信号也会更强。一方面,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与2018年的“松紧适度”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在经济下行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度调节。另一方面,物价结构性上涨的扩散能力有限。2020年上半年物价可能仍会维持在高位,但下半年有望回落,这为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空间。

  (二)通过降准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01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2020年要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加之我国中小银行风险有所上行,均对进一步降准提出了要求。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此外,2020年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发力点为专项债,规模较大,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通过降准来保障流动性充裕。预计2020年央行将降准2~3次,全年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幅度为150BP。

  (三)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MLF利率有望下调

  2019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央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尤其是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从而打破由协同行为所带来的贷款利率隐形下限,真正反映融资成本。预计5年期LPR有望跟随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行,未来MLF操作将趋于常态化。2020年央行或将下调MLF利率4~5次,每次下调幅度为5BP左右。此外,央行可能会取消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这有助于强化MLF利率的市场地位。根据笔者的测算,预计在80%左右的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化为LPR之后,有可能取消贷款基准利率,而存款基准利率将长期保留。

  房地产调控政策总基调不变

  2019年,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环境整体偏紧。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此后,房地产投资小幅放缓。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同时强调“因城施策”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旨在稳定价格的同时,防止房地产投资过快下滑和房地产市场发生萎缩型价格均衡现象。2019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将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的体制机制。预计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会持续下滑,房地产销售价格将逐渐趋稳。

  中美经贸关系好转有助于

  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企稳回升

  (一)制造业投资向好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制造业企业观望情绪较浓。展望2020年,中美经贸关系改善将有助于市场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从而提振制造业投资。此外,基于过去制造业的库存周期和利润等进行分析,市场普遍预期本轮去库存正接近尾声,2020年可能会迎来拐点,进入补库存的上升周期,这将利好制造业投资。

  (二)中美经贸谈判有助于拉动消费上涨

  受居民杠杆率不断攀升、就业不稳定倾向持续存在、借贷消费存在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 2019年消费增长疲弱,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均不足。随着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将扩大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未来两年的进口规模,要在2017年的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笔者认为这将有助于在总体上平抑物价,拉动消费。此外,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将促使消费者信心回升,叠加2020年一系列汽车消费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预计汽车消费将趋稳或有温和上涨的可能,从而不再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形成拖累。随着2020年多重政策发力,消费者信心得到边际改善,消费有望逐渐企稳,全年将保持9%的增速。

  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中长期看,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目前农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7%,但农业占用了27%的劳动力。2035年,农业的比重将降至3%左右,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不超过4%。因此,在未来16年中,将有一定比例的劳动力从农业、低端制造业流向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力将得到重新配置。此外,我国还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据测算,203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会达到2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储蓄率随之下降,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对产业造成冲击,也会影响我国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至关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TFP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测算,当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即便中国的TFP仅达到美国的65%,也需要中国的TFP年均增速超过美国1.95个百分点,即未来16年中国的TFP需要保持2.5%~3%的年均增速。TFP能否继续提高,取决于能否找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及如何有效释放新动能。

  笔者认为,中国在推动TFP增长过程中仍有很多有利的结构性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再工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驱动产业变革,可以带来TFP的提升空间。二是再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变革、产业互联网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5G基站、云计算设备等,将推动TFP增长。三是大国工业。迄今为止,虽然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但是在关键部件或技术上还无法形成“闭环”,大国工业还有发展空间。未来诸如民用航空、飞机发动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发展将为TFP的提升提供可能。四是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除技术外,制度改革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能形成制度红利空间,从而实现较高的TFP增速。

  (本文作者介绍:作为北大工商管理教育的主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俏 中国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