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高拓
笔者判断,刚刚画上休止符的,很可能只是中美博弈大幕中的一场局部战役。我们应该清楚看到,中兴的生死仍系于特朗普的一条推特。
中美止战是善中之善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回顾刚刚鸣金收兵的中美“贸易战”,由“321发难”起,中方始终固守核心利益,美方攻势则犹如三板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直到中方态度日趋强硬,美方阵营亦传出内部分歧,5月互访之后,双方最终达成“520一致”。全程看似一波三折,却也仅历时两月,符合笔者此前“双方只是比划比划”的判断。
从“520一致”的框架协议来看,单从传统贸易战的角度理解,中方同意“实质性”扩大进口,似乎美方撬开了中国的逆差之门,但正如笔者之前《贸易战只是幌子,科技战才是目的》一文中所述,从科技战的本质判断,“中国制造2025”之路并未阻断,特朗普遏制中国崛起的阳谋折戟,中方科技防御战打的漂亮。
同样,正因“中国制造2025”未遭有效挑战,美方势必卷土重来。笔者判断,刚刚画上休止符的,很可能只是中美博弈大幕中的一场局部战役。我们应该清楚看到,中兴的生死仍系于特朗普的一条推特,号称“中国企业防火墙”的CFIUS正悄然扩权,双方框架协议亦仍存关键分歧——止战之殇触目惊心,大国博弈才刚开始。
一殇:中兴仍是棋子
上文提到,相比于中方阵营的一致对外,美方内部分歧严重,白宫国会暗流涌动,鹰鸽两派互相拆台。但谈及中兴问题,不仅框架协议只字未提,美方鹰鸽两派也表现出了空前团结:鹰派代表,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表示中兴问题即使解决,也将采取包括13亿美金巨额罚款、管理层强制换血等严厉措施;鸽派代表姆努钦也认为特朗普政府不会对中兴实行“大赦”。就连亲自发推要助中兴恢复生产的特朗普,也难保不会横加条件或再次变卦。
即便销售禁令最终解除,中兴目前仍旧为美方所裹挟,也仍是美方手中用于中美博弈、甚至白宫与国会内部博弈的棋子:一来中兴事件的解决远没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二来海康威视风波又起,也再次提醒了我们中兴事件作为中美“科技战”缩影的象征意义——对特朗普作为交易高手的诡谲本性,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
二殇:CFIUS城墙加固
中方力保“中国制造2025”城池不破,而美方也在加固自己的防御工事: 5月22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旨在限制中国对美投资的法案,修改后的法案将授权美国政府采用单独流程审查国内与海外交易——本次“贸易战”的导火索“301调查”正是基于这种“既当警察也当法官”的单边审查体系。
更令人担心的是,该法案也将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的职权范围。早在2014-2015年,号称“中国企业防火墙”的CFIUS就已将来自中国企业的跨境收购作为头号盯梢目标。
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猛增为2015年三倍,其中在高科技领域的集中发力引起美方高度注意,交易搁浅率创2010年以来新高。特朗普上台后,已宣布的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并购交易额从2016年的627亿美元骤然下降至2017年的136亿美元,交易搁浅率仍高达20%,以技术企业为收购对象的交易总量更大幅下跌87%,大有全面遭封杀之势。而本次CFIUS扩权法案的通过,更基本堵死了特朗普任内中国企业赴美技术并购的道路。自主研发、奋发图强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唯一选择。
三殇:框架协议仍存关键分歧
回到中美双方达成的框架协议本身:在笔者看来,六条共识由表达到实质都“由实入虚”:前两条主要有关于逆差与出口,双方措辞表达明确,问题解决方向明朗,也成为目前市场主流解读的焦点;后两条谈到投资环境与高层沟通,一是问题过大过虚,二是双方措辞较为官方,对问题解决仅仅“客气带过”,缺乏实质性内涵;而对于处于“由实入虚”边界、同时也代表双方分歧较深“灰色地带”的第三、四条,市场主流却鲜有解读。
笔者认为,第三条中“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信息量颇大:一是美方在要求中国扩大进口、打开市场之余,对“中国制造2025”仍有明显忌惮——美方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严格管制已非一日之寒,若开放将进一步缩减双方贸易差额,但诸如“讨论”与“创造有利条件”的表述表明美方对放宽“科技出口禁令”未下决心;二是美方对于对华“服务顺差”的认定仍有犹豫:2006至2016十年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增幅逾30倍,已跃居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但在美方统计口径中,计算贸易差额时并不将服务考虑在内,这也是双方贸易数据出现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第四条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像是美方诉求的直接表达:结合中方对推进《专利法》修订的承诺与美国CFIUS扩权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对“科技立国”的保护意识已上升至新高度,中国企业从美获取高新技术的代价与壁垒将进一步提高,过往直接赴美收购科技企业等“简单粗暴”做法已行不通。
从框架协议的“灰色地带”切入,笔者认为双方达成的协议仍存明显分歧——中方保留了核心利益,但美方同样留有后手。以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商人本性来看,这份框架协议的执行力度与稳定性均值得质疑,有了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伊朗核协议以及“特金会”的前车之鉴,中美“520共识”并不能排除“手撕协议”的可能。
短期看内需,长期新经济
“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从中方角度分析,充分利用止战的至善时间窗口与“三殇”中转守为攻的发展机会,是应对下一场战役最好的战前准备。
短期来看,框架协议前两条指向明确,扩大进口、“以开放促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农产品、能源市场进一步开放、进口车关税下调等措施将极大丰富消费者选择,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长期来看,中兴警钟长鸣,CFIUS工事加固,框架协议仍存变数,留给“中国制造2025”的时间已经不多,加大新经济方向投入刻不容缓,产业升级速度也将被动提升。
对资本市场而言,止战后的市场早已“用脚投票”,所谓“红5月”已被证明虎头蛇尾,弱势震荡的格局料将持续;与此同时,结构性行情出现的可能性在增大:短期符合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导向的医药、食品饮料等板块将有机会借“止战”东风,点燃下一波行情;而符合产业升级导向的新经济板块也有望在中长期继续提升估值。
(本文作者介绍:淳石资本研究部负责人,创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