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2月信贷和社融延续“双放量”,后续节奏如何?

2023年03月13日10:12    作者:温彬  

  意见领袖 | 温彬

  2月信贷和社融延续“双放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继续前置发力;社融新增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增速明显回升。

  结构上,2月信贷和债券齐上量,表内信贷、债券融资等均表现较好,对社融形成拉动;企业贷款仍为主力,居民短贷高增,按揭仍需稳固。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实体内生融资需求恢复、稳增长政策驱动以及低息贷款环境下,经历1月信贷“天量”增长之后,2月信贷投放依然保持了较快节奏,完成了前置发力和开门红目标;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也维持在相对高位,体现了“有力”,有助于提振信心、加快宽信用进程。

  但年初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也造成部分银行负债端承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加快收紧、波动加大,且在低利率和规模竞争性增长下,银行净息差和营收端压力也在加大,并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

  为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关系,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满足“有效”需求,后续信贷投放总量与节奏需进一步调节。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同比小幅多增,二季度开始转入相对正常的节奏,从而为经济稳固运行和可持续增长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一、M2增速延续高位上扬,创2016年3月以来新高

  2月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M2增速继续回升,创2016年3月以来新高。一方面,2月信贷继续超预期放量,存款派生能力仍强。2月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29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08、1.15万亿元。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财政支出力度较大。2月财政存款新增4558亿元,同比减少1444亿元。此外,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滚动操作以保障流动性充裕,继续为M2增速提供支撑。

  2月M1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M1增速环比回落,同比明显提升。M2-M1剪刀差环比扩大1.2个百分点至7.10%。

  二、2月新增信贷继续放量,续创历史同期新高

  (一)信贷继续前置发力,实现超预期增长,信贷节奏快

  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延续前置发力。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

  在经济修复态势良好、市场主体预期改善、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和银行竞争性投放下,信贷增长较往年更为积极,继1月信贷“天量”增长后,2月新增规模续创同期历史新高。

  2月,制造业、非制造业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6%、56.3%和56.4%,高于上月2.5、1.9和3.5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随着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全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2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高于上月1.9个百分点,升至近12个月来高点,企业信心继续增强。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全部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10个行业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行业恢复发展较为乐观。经济景气度回升和市场预期改善,带动融资需求持续回暖。

  同时,稳投资、促消费下,各地对基建投资的诉求较高,节后各类基建活动开工、建设恢复节奏较好,房地产市场表现也有所回暖;服务消费增长显著,商品消费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金银珠宝以及汽车等消费也表现强劲,带动企业和居民信贷均延续向好。

  此外,为实现信贷前置发力和“开门红”目标,部分银行也存在盲目追求高增长、精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贷款竞争性投放。

  加之去年为晚春,农历正月十五之前信贷需求较弱,春节错位效应导致今年2月上半月信贷同比大幅多增,票据利率始终高位震荡。

  为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月下半月,部分银行信贷“量”“价”受到指引,部分大行主动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将部分贷款延后发放,以避免过于集中在开年。

  (二)企业贷款仍为主力,居民短贷高增,按揭仍需稳固

  信贷结构上,企业贷款仍为主力,居民贷款同比明显改善,但居民中长贷仍需加快稳固。2月对公贷款、居民贷款分别新增1.61万亿元和208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700、5450亿元。企业融资需求回升、政策驱动和银行加力下,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高位;去年低基数下,居民贷款同比明显改善,短贷新增较多,中长期贷款仍需稳固。

  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信贷主要支撑,票据融资延续回落。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多增37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6048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同比继续大幅回落4041亿元。

  节后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活动加快,2月制造业PMI跃升至52.6%,制造业活动以10多年来最快的速度扩张,带动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回升;同时,财政支出前置和项目加快落地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的基建配套贷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制造业贷款、房地产行业融资,仍是当前新增信贷的重要推动。

  在信贷维持较高景气度情况下,部分银行通过压降票据资产来腾挪信贷额度的情况仍在;且随着信贷政策基调逐步从靠前发力转向节奏均衡,以及实体需求回升,用来冲量的票据也在减少。

  2月以来,各期限票据贴现利率延续高位运行,其中1年期国股转贴利率在1月高点上累计继续上行近30bp,也表明当月信贷投放延续向好。

  去年低基数下,居民贷款同比显著改善;居民短贷高增,按揭贷款整体仍需稳固。2月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同比多增5450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增加1218亿元,同比多增4129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同比多增1322亿元,二者均由去年的“负增”大幅转为“正增”。

  居民短贷创下去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或主要源于:一是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居民生活半径快速扩大,消费环境、消费秩序逐步改善,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和服务业数据明显反弹,带动居民短贷加快修复;二是也不排除存在部分按揭转经营贷等套利行为,从而冲高规模。

  居民中长期贷款整体仍弱,按揭早偿和新增乏力的叠加影响仍在。2月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市场情绪提升,有助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底部企稳,但在房地产回暖初期和年后提前还贷潮加剧影响下,居民按揭贷款整体仍在恢复爬坡阶段,需加快稳固。

  为规范贷款市场秩序,强化风险防控,并助力按揭市场稳定,近日银保监会也展开对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治理行动,高度关注房贷转经营贷等行为,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

  三、信贷和债券齐上量,2月社融增速明显回升

  2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实现超预期放量,也创历史同期新高。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月高0.5个百分点。

  从新增结构上看,2月信贷和债券齐上量,表内信贷、债券融资等均表现较好,对社融形成拉动。表内融资新增规模维持在1.82万亿元,政府债和企业债净融资1.18万亿元,发力明显。

  从同比变动上看,除贷款贡献外,政府债券和表外票据支撑作用也非常明显。分项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9241亿元,贡献社融同比增量的一半左右;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158亿元;政府债券融资节奏前移,同比多增5416亿元。

  政府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成为2月社融的重要贡献项。2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高达8138亿元,同比大增5416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722亿元。春节后国债、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为助力经济修复,财政发力全面靠前。Wind数据显示,2月政府债发行规模维持在1.25万亿元,净融资6609亿元,同比多增3119亿元。其中,地方债净融资5250亿元,为融资主力;国债净融资1358亿元,同比明显多增(2831亿元)。

  企业债发行企稳,结构改善,改变此前对社融增量的拖累。伴随理财赎回潮接近尾声,市场信心恢复,债券市场波动趋缓,企业债发行逐步恢复常态。2月企业债净融资364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2158亿元,较上月明显改善;同比增加34亿元,保持稳定。

  Wind数据显示,2月企业债券(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融+定向工具)发行8858亿元,净融资额3294亿元,发行规模远好于前两个月,也优于去年2月,净融资额则为去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从结构上看,2月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等中长期品种的发行均好于上月及去年同期,短融对社融增长的贡献相对下降,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效果较好。

  信托贷款有所恢复,实现2020年5月以来首度正增。2月信托贷款增加6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7亿元,同比分别变动817、-3亿元。当前在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金融16条”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下,信托贷款转正。考虑到表内贴现票据较少,2月未贴现票据同比大幅多增4158亿元,成为社融同比多增的重要拉动项。

  四、前瞻: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后续信贷投放总量与节奏或回归常态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实体内生融资需求恢复、稳增长政策驱动以及低息贷款环境下,经历1月信贷“天量”增长之后,2月信贷投放依然保持了较快节奏,基本完成了前置发力和“开门红”任务;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也维持在相对高位,体现了“有力”,有助于提振信心、加快宽信用进程。

  但年初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也造成部分银行负债端承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加快收紧、波动加大,且在低利率和规模竞争性增长下,银行净息差和营收端压力也在加大,并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

  为此,前期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近期央行也表态“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长”,银保监会加大对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

  为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满足“有效”需求,后续信贷投放总量与节奏需进一步调节。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同比小幅多增,二季度开始转入相对正常的节奏,从而为经济稳固运行和可持续增长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为硅谷银行储户存款托底 周一可支取所有资金 呼吁硅谷银行“接盘侠”!红杉等超100家风投联合声明:希望继续维持合作关系 “不退休不会卖股票”!董明珠:创造财富的是员工,不是你们这些投资者 车市价格战开卷 “猛药”还在后面 潘石屹:从未在硅谷银行开过户存过款 腾讯T13技术大佬黄希彤被裁:曾两次“惊动”马化腾,现年47厂龄16年 决堤了!拜登宣布:紧急状态! 硅谷银行破产,波及中国上市公司名单(更新中)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男足水平一路下滑,坚决打击足球领域出现的严重问题 碧桂园预告2022年年度业绩 核心净利润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