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建军
金融存在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增长则反过来对资金配置提出更多的需要进而促进金融业繁荣,二者是共生共荣的,但金融还是要围绕经济而生而荣的。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必将围绕经济增长的痛点而展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新华社新闻通稿的标题是“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手段和目标跃然纸上,清晰无比。
即使不用详实的数据,我们也粗略的知道,目前中国银行体系位居世界之首。在英国《银行家》的年度排名中,国有4大或者5大行的资产、资本和利润规模都位列前茅甚至霸占了前几名的位置。保险和债券行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能排进三甲。但是金融业的问题我们也张口就来如数家珍: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直接融资占比低。金融业“大而不强”的结论不难得出。
金融的本质,无非就是跨期限的资金配置,从微观角度看,就是各个主体之间对资金的融通行为。但是从宏观角度看,则是经济增长和融资体系的效率问题,金融存在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增长则反过来对资金配置提出更多的需要进而促进金融业繁荣,二者是共生共荣的,但金融还是要围绕经济而生而荣的。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必将围绕经济增长的痛点而展开。
第一个痛点就是结构性借贷的阻隔。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持续存在但持续供给不足。所以,改革的重点就是银行这样的间接融资供给方要进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大的银行对大的企业、中小银行比如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则要回归本源,从“大而全”向“小而精准”转变,一个分层分级的银行体系是未来的一个重点改革方向。
第二个痛点是结构性融资的阻隔。也就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不平衡发展问题。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除了导致企业融资难以外,和股权融资相比,其对宏观杠杆和债务的推升是不可避免的。而谈到直接融资,又不仅包含资本市场和上市企业的融资安排,也应包括创新企业和风险基金的投融安排。可以预见,广义的资本市场会出现一个利好的制度设计安排和潜在的长期繁荣。
第三个痛点是监管和金融业自由化发展之间的阻隔。现在中国金融体系是一个二元体系,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但是实际的市场金融主体如何配置资金则由监管机构奖惩。因此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还在于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今后的央行和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必然会加强。
第四个痛点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发展相伴相生的矛盾。这里面不仅有国内金融体系存在的债务风险、资本泡沫风险,也存在跨境的金融风险。不管是20年前的东亚金融危机还是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金融风险的跨境传递是非常难以防范的,这对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和相机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未来汇率政策的稳定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作为跨境资本的一种重要指示器,汇率政策应该成为一层安全垫,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作者介绍:金融学博士后,在大型央企及金融机构从事战略规划、投资及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经济金融领域的投资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杨希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