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行业潜在风险有多大?

2018年09月10日09:25    作者:王剑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剑、陈俊良

  宏观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信用促进政策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信用卡发卡量、信贷余额等的快速增长如果持续多年,潜在的问题可能会逐渐增加。

  摘    要

  报告起因

  2017年以来我国信用卡市场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不少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年初上升,部分投资者担心信用卡业务成为下一个不良高发区。我们通过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信用卡危机历史,评估我国信用卡潜在风险:虽然大量银行涌入信用卡市场,但目前我们还不需要担心出现危机事件。

  ■ 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信用卡危机案例

  台湾地区信用卡繁荣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危机爆发于2005年末。韩国的信用卡危机也是开始于金融危机之后,危机爆发于2003年。台湾信用卡的繁荣和泡沫的破裂更多的是市场过度竞争的结果,但韩国政府对需求的刺激较多,这加剧了韩国信用卡市场繁荣的速度,而监管政策骤然转向也是诱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 信用卡危机产生的一般规律

  从台湾和韩国的案例来看,信用卡危机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是有一定的需求基础;二是经济周期底部,企业融资需求弱,银行被迫转向信用卡业务,这一点非常重要;三是货币环境较为宽松。

  一般危机爆发之前都会有一轮信用卡的繁荣,持续多年。信用卡的逾期率并非线性上升,但持续的小幅上升有警示意义。

  ■ 我国大陆信用卡发展很快,但目前还无需担心危机出现

  大陆信用卡市场在2017年以来的快速发展跟韩国和台湾地区当年面临的情况有相似性。虽然上述条件吻合,但我们认为境内信用卡市场距离危机还有些距离。理由如下:一是全行业逾期情况还在改善;二是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仅持续不到两年,并不算长;三是卡均授信额度的增长还算正常。整体来看,虽然2017年以来有大量银行涌入信用卡市场,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流动性较为紧张、现金贷监管加强,共债问题导致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但目前还不需要担心出现危机事件发生。

  ■ 投资建议(略)

  ■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信用促进政策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信用卡发卡量、信贷余额等的快速增长如果持续多年,潜在的问题可能会逐渐增加。

  一、报告起因:多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2017年以来不少银行加大零售业务发展力度,信用卡发卡量上升飞快(图1)。上市银行披露的2018年中报显示,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较年初上升,相比之下,2017年末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较年初是下降的(图2)。目前市场存在一种担忧:高速发展的信用卡业务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不良高发区?我们通过分析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曾经发生过的信用卡危机,评估目前我国信用卡业务的潜在风险。我们将在后文中指出:虽然大量银行涌入信用卡市场,但目前我们还不需要担心出现危机事件。

二、中国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案例

  二、中国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案例

  1.台湾地区信用卡简介

  我们先明确概念:台湾地区的信用卡跟大陆的信用卡基本相同。台湾地区除了信用卡之外,还有一种“现金卡”,可以类比于大陆循环信用的消费信贷,不过多了一张实体卡片。

  台湾地区于1988年正式发行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1994年推出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台湾地区的现金卡则是从日本传入,于1999年由万泰银行首次发行。

  2.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的出现是银行过度竞争的结果

  台湾地区信用卡繁荣于金融危机之后,危机爆发于2005年末。台湾地区卡危机爆发于2005年,这一年的信用卡流通卡量是一个很明显的阶段性高点,而后大约于2005年末开始崩塌,并于2006年形成逾期率的顶峰。如果我们假设危机之后信用卡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话,可以画出一条红线,据此可以认为这一轮卡危机的繁荣起点大概在1999年前后,即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1)兴起:需求与供给的配合

  (1)兴起:需求与供给的配合

  为什么1999年前后台湾地区的信用卡开始爆发式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 从需求来看,1999年之前台湾地区已经经历过较长时间的信用消费观念的培育。1991年开始台湾地区允许民营银行设立,新成立的民营银行为了与既有大型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将面向个人消费的信用卡业务作为主营业务。激烈的竞争导致各银行加大营销力度,对于改变大众的消费观念功不可没。

  • 从供给来看,一是亚洲金融危机后银行从事信用卡业务的意愿变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信用卡都是小银行的差异化业务,大银行往往以企业业务为主。1999年的台湾地区刚刚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企业贷款需求低迷,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之前不被重视的信用卡逐渐走入广大银行的视野。其实这一点跟大陆当前的情况也有些相似。

  • 从供给来看,二是银行业资金从1999年开始变得充裕。1999年开始台湾地区市场利率逐渐走低,到2003年的时候十年期政府公债收益率已经从超过6%下降到了不到2%,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为银行带来大量可贷资金。

(2)变味:竞争加剧与风险积累

  (2)变味:竞争加剧与风险积累

  在企业融资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为获得利润,加大个人信用卡业务投入力度是银行自然而然的选择。前面所说的诸如加大营销活动、适当放松标准等,也都属于加大业务投入、应对同业竞争的正常之举。而且由于信用卡的收益率很高,适当放松标准会虽然减少利润,但如果风险控制得当,仍然可以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

  但当竞争进一步加剧之后,银行的行为就变了味道,风险开始积聚。风险产生的原因说来说去不过两点:一是通过降低利率吸引客户,导致收益无法覆盖风险(通过直接降低利率,或者通过金融创新变相降低当前利率);二是过度降低风控标准(过高的授信额度、过低的准入门槛),导致风险大到高收益也无法覆盖。这两点在台湾地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后期表现得淋漓尽致:

  • 通过低利率抢占市场。最典型的是余额代偿业务,这一业务就是当信用卡客户免息期过后需要支付利息时,可以将高利率的信用卡贷款置换为低利率的代偿贷款,然后分期偿还代偿贷款。注意,这里利率定得低是合理的,因为余额代偿从贷款发放之日便开始收取利息,而不像信用卡那样有免息期。但是余额代偿从2004年开始走向疯狂。比如当时的安泰银行推出了一款特殊产品,前期给客户一个特别低的贷款利率,但后续利率会变高,这跟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推出的可调利率按揭产品十分类似,都是在客户现金流已经不够偿还贷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通过金融创新满足其贷款需求;

  • 过度降低风控标准。由于竞争加剧,银行纷纷放松发卡标准,比如许多银行推出以卡办卡业务,即根据申请人在其他银行的信用卡使用情况来发卡,后期一些营销行为十分夸张,比如部分银行推出名片开卡,即本人持名片即可申办信用卡。风控的降低还表现在给予客户过高的额度,比如台湾地区银行业在2004年6月末给予现金卡客户的卡均授信额度(可动用额度)是8.0万元台币,一年之后大幅增至10.0万元台币,这样高的增幅显然不是居民收入增长导致的。

  从结果来看,风险爆发之前往往伴随信用卡发卡量和贷款余额的长期快速增长。银行积极推广的结果,就是发卡量的快速增加和循环信用余额的快速增长。1998-2005年,台湾地区信用卡流动卡数和循环信用余额的CAGR均超过20%。

(3)危机的自然爆发

  (3)危机的自然爆发

  1999-2005年积攒的风险最终在2005年底爆发。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的爆发是比较自然的过程。2006年初,台湾地区信用卡贷款中逾期超过三个月的贷款比例陡增,从年初的2.44%增加至4月份的3.38%,达到峰值。现金卡更为严重,逾期率从2005年末的1.84%陡增至2006年4月末的6.75%,峰值为8月份的8.46%。其间还发生不少“卡奴”自杀事件,社会成本高昂。

  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于2009年结束。信用卡危机之后,台湾地区监管部门出面协调,出台了许多措施,比如由银行公会出面建立债务协商平台、银行逾期率过高时对这家银行进行行政干预等。危机于2009年底接近尾声,信用卡流通卡数恢复增长。

三、韩国信用卡危机案例

  三、韩国信用卡危机案例

  1.韩国信用卡市场简介

  韩国的信用卡功能主要包括预借现金、分期付款和一次性还款,跟我国信用卡功能基本一样。与我国不同的是,除了银行外,韩国还有专门的信用卡公司。

  2.韩国信用卡的繁荣与危机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1)兴起:政府刺激与供给相配合

  韩国信用卡在1999年开始快速增长,跟台湾比较相似。不过与台湾相比,韩国政府干预较多,对需求增加和泡沫的破裂都有很大影响:

  • 从需求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以扩大内需作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方式,从1999年起出台许多信用卡扶持政策,加速了韩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例如,韩国政府规定年营业额在3万美元以上的餐厅和旅馆、年营业额在6万美元以上的商店,都必须接受顾客用信用卡支付,以增加信用卡特约商户的数量;政府规定,如果持卡人年持卡消费金额达到总收入的10%后,超过部分的20%可免税,减税限额达到总收入的20%(4000美元为上限),还规定信用卡刷卡手续费全部由信用卡公司承担等。在政府的刺激下,韩国居民消费观念发生改变,韩国家庭储蓄率逐年下降,采用信用卡消费的比重则逐年上升。

  • 从供给来看,为了刺激经济,韩国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上流动性充裕。此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企业的贷款需求疲软,也使得银行将资金供给重心集中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这些跟台湾都有相似性。

  1999年到2002年韩国信用卡市场大繁荣。韩国信用卡市场在1999-2002年之间快速发展,2002年达到历史顶点。从数据来看:

  • 韩国信用卡的发卡量从1999年末的0.39亿张增加到2002年末的1.05亿张,CAGR达到39%,远快于台湾同期的23%;

  • 信用卡交易额从1999年的91万亿韩元增长到2002年的623万亿韩元,CAGR高达90%,极其夸张。

  需要注意的是,韩国信用卡贷款的快速增长不仅是正常的信用卡透支增加,还包括预借现金的快速增长(预借现金的增长可能更为迅速)。韩国央行英文版网站仅披露了2003年以来的数据,从数字来看,2003年1月末韩国信用卡透支余额中,预借现金的比例达到67%,而2018年4月末的正常水平下这一比例仅有11%。

(2)监管骤然转向,危机快速爆发

  (2)监管骤然转向,危机快速爆发

  韩国信用卡危机的苗头在2002年就已经显现,并在2003年大规模爆发。从数据上看,在2002年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等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信用卡公司的净利润却从2001年的1.4万亿韩元下降至2002年的0.2万亿韩元,这主要是因为坏账损失增加所致。伴随着逾期率在2003年的更进一步大幅上升,韩国信用卡行业迎来了巨额亏损,亏损额超过1999-2002年的净利润总和。

  信用卡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是监管的骤然转向。比如韩国政府在2002年意识到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过于迅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予以约束。2002年5月,韩国政府出台《信用卡综合对策》,提出将现金贷款在信用卡贷款中的占比限制在50%以内。2002年11月,韩国政府发布《信用卡公司的健全性监督强化规范》,上调信用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要求。这些措施长期来看对规范约束信用卡市场有益,但在短期内却加剧了银行的压力,刺破了泡沫。

  韩国的信用卡危机于2006年结束。韩国政府在2005年及之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规范信用卡市场,比如2006年3月颁布《信用卡公司风险管理示范标准》,引导信用卡公司稳定发展等。从发卡量来来看,韩国信用卡危机于2006年恢复正增长,走出危机。

  与台湾不同,韩国政府对需求的刺激措施较多,这加剧了韩国信用卡市场繁荣的速度,而监管政策的骤然转向也是诱发危机的直接原因。相比之下,台湾信用卡的繁荣和泡沫的破裂更多的是市场过度竞争的结果。

  四、大陆信用卡违约压力有多大?

  1.信用卡危机产生的一般规律

  从台湾和韩国的案例来看,信用卡危机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是:

  • 有一定的需求基础。不过这一点必要性不算很高,从台湾和韩国信用卡的迅速繁荣来看,需求是可以在几年之内迅速培养的。

  • 经济周期底部,企业融资需求弱,银行被迫转向信用卡业务,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零售业务并不是广大银行的首选,只有当经济差、企业融资需求低迷的时候,银行才被迫将信用卡业务视为一个重要盈利点。银行在信用卡方面加大投入对消费者信用消费需求的培养也有推动作用。

  • 货币环境较为宽松。流动性充裕保证银行有充足的消费信贷供给能力。

  一般危机爆发之前都会有一轮信用卡的繁荣,持续多年。信用卡的繁荣表现为发卡量、信贷余额、交易额等快速上升,这其中风险更高的预借现金也会快速增长。危机出现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些事后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台湾的金融创新、韩国的信用卡利息免税等;

  逾期率并非线性上升,但持续的小幅上升有警示意义。危机的爆发之前逾期率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缓慢上升,但看上去比较正常。之后在某个时点突然爆发,逾期率短时间内快速上升。逾期率的上升并非线性的,这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但持续一段时间的爬坡具有警示意义。

  危机的处置一般要经历多年,整个信用卡行业才会恢复正常,一般表现为发卡量恢复正增长。

  2.我国大陆信用卡发展很快,但目前还无需担心危机出现

  大陆信用卡市场在2017年以来的快速发展跟韩国和台湾地区当年面临的情况有相似性。2015年以来,由于公司贷款信用风险快速上升,银行普遍降低风险偏好,在2015-2016年将贷款大量投向个人住房按揭,2017年以来则大量投向信用卡业务,导致了2017年以来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图16、17)。这看上去跟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信用卡繁荣起点有些相似,比较符合信用卡危机规律中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上述条件吻合,但我们认为境内信用卡市场距离危机还有些距离。理由如下:

  • 一是全行业逾期情况还在改善。尽管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快速上升,但逾期情况还比较正常,而且还在改善当中(图18);

  • 二是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仅持续不到两年,并不算长。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银行大量涌入信用卡市场是2017年以来的事情,迄今为止不足两年,持续的时间还不够长;像台湾、韩国的信用卡繁荣分别持续了7年和4年;

  • 三是卡均授信额度的增长还算正常。我国没有出现政府出台扶持措施等过度刺激的情形(早期培育信用卡市场时政府有一定的扶持措施,但均不涉及信用标准),银行之间竞争不算特别激烈,没有出现过度授信的情形。近几年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增速为个位数(图19),略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还算正常。

  因此整体来看,虽然2017年以来有大量银行涌入信用卡市场,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流动性较为紧张、现金贷监管加强,共债问题导致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但目前还不需要担心出现危机事件发生。

五、投资建议(略)

  五、投资建议(略)

  六、风险提示

  目前中美贸易等存在不确定性,若经济因外部不利因素影响而失速下行,将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略宽松,政策当局推出多项措施推动银行信用投放,如果后续政策效果低于预期,社融增速无法上升,对银行资产质量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对市场情绪也可能产生扰动。

  信用卡发卡量、信贷余额等的快速增长如果继续维持下去,持续多年,潜在的问题可能会逐渐增加,我们中间也会密切关注。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信用卡 信贷 不良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泡面榨菜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是真相还是“幻觉” 知情人:众明星忙着10月底前补税 前200的艺人都中招 滴滴暂停夜间服务 记者街头打到黑车司机开价翻倍 李嘉诚长实上海被曝大幅裁员 家族连番抛售内地物业 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司机走投无路 乘客也无路可走 今年本科应届生平均起薪5044元 这些岗位最高! 中美贸易战出现新动向,特朗普这个表态内有玄机! 特朗普喊话苹果:想要避免征税 就在美国生产 梁建章:建议给二孩家庭减免社保缴费 纽约时报:马云计划下周一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