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盘和林
创业板历经10年发展迎来新的改革契机。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引擎,创业板推行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扩大其包容性,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支持更多优秀企业打破资金瓶颈实现长远发展。同时,推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是资本市场增量带动存量,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成熟化的关键一步。
推行注册制改革在不同板块有着相似的意义。从市场功能来看,注册制改革能够打破核准制的IPO堰塞湖现象,大大提高上市审核效率,同时使得监管部门从价值判断的传统定位中跳脱出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价格发现、融资、资源配置的三大基础功能,平衡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此外,信息披露的核心要求能够在严格全面的监管追查制度保障下对上市企业形成震慑,督促发行人及时完整地披露对股票商业价值有影响的相关信息以及潜在风险,并引导投资者在信息准确充分的市场环境中理性决策,从而改善市场生态。
创业板推行注册制改革有望淡化对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要求,设置多元包容标准,参考营业收入、市值等多套指标,甚至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允许部分企业尚未盈利或最近一期存在累计为弥补亏损等情形出现,从而为更多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入口,资本市场包容性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注册制下市场将重点关注研发投入占比、盈利前瞻性和产业发展趋势等面向未来的核心发展潜力,从而为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更具包容性的融资环境和资本形成机制。
正是基于注册制信息披露、多套标准、严格退市等特点,其稳步推行的板块适应性更加倾向于符合国家战略和未来需求的科创企业。科创板作为试行注册制的增量板块,设立定位便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试验田”稳起步的基础上,最具借鉴意义的存量改革便是面向创业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及高科技产业企业融资需求而设立的创业板。二者在板块定位上相似又有互补之处,均侧重于尚处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在改革路径上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参考性。
不同之处在于,创业板的最初定位实际上介于主板和科创板之间。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在财务指标、资本规模等方面要求更为宽松,为创业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相较于科创板,创业板同样侧重于高科技产业,但又不局限于此。由此也可以看出,创业板对注册制改革的推行将成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关键一步。在具备兼容性参考性的创业板推行能够减轻实施阻力,大大降低变革的“水土不服”,加快改革的落实进度。同时又能够探索注册制改革的板块适应性,一旦注册制改革在创业板成功运行,将会为A股市场的注册制全面推行打下基础,从而助推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化法治化发展。
笔者认为,推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科创板制度创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借鉴参考的重要体现,将加快资本市场存量改革,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创业板推进注册制改革将有力增强板块包容性,提高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支持更多优秀企业打破资金瓶颈实现长远发展,并凭借制度约束助推存量质量提升,与科创板一同造就中国版纳斯达克。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青年经济学者,著名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