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走近分析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0:4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本刊记者 耿馨雅 朱晓瑾/文 价值投资、研究报告大行其道,分析师和证券研究机构变得炙手可热,媒体开始像包装明星一样包装他们。这群人,这类机构的运作有多少神秘,又有多少平凡?我们走访了国内某大型证券公司研究所所长和几家证券公司的资深分析师。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解读让我们离分析师又进了一步。
证券研究所的架构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证券研究组织设计所分为三类情况,一是附属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投资公司的一个专门的研究所;第二类是独立的研究所;第三类是把研究人员分布到各业务部门。 不管是从人数还是提供报告的数量来看,券商的研究所都是最多的。但现在国内大券商在研究上还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都是大而全或是小而全。(以下提到研究所,非特别说明,都是指券商研究所。)从部门设置看,一般分为宏观研究,策略研究,行业与公司研究(股票与债券估值为主),金融工程及产品创新。较大的券商研究部门还设有信息部、综合部和客户服务部等部门。设置如何,人力配备情况与各家券商研究部门的定位和服务对象有关。 券商的研究所通常首先是为投行或自营服务的,然后是为基金服务。服务的主要对象各券商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华夏证券研究所的报告不对外销售,主要提供给基金和公司的营业部,该所五六十人的规模,行业公司部北京、上海两地合计约30人左右,而客户服务部只有3人。而中信证券研究部也不以公司投资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但注重对基金公司和财务公司等类似机构的营销,该部40多人的规模,行业公司小组15人左右,而销售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配备力量就有约10人左右。以上两家券商研究所不论研究还是营销人员均在硕士以上学历。对研究员的考核,则是兼顾质量基础上的数量打分为主。而中关村证券研发中心规模较小,仅16人的团队,所有力量均配置在研究岗位,其中行业公司部配置十一二人的力量。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公司的投资部门,对研究员的考核也更加侧重投资导向。 至于研究方法,也与研究机构的服务对象有关。比如中关村证券,由于投资导向研究方向的确立,并且坚信对确定5%的公司的跟踪研究和投资,不会比追逐市场热点的收益差。他们在研究中,与投资部门协商建立了股票池,并以股票池为重点研究范围。对股票池中的股票,他们力求研究的细致、透彻,据悉,他们对某些公司的实地调研甚至达到1个月之久(不排除中间穿插邻近任务),投资导向非常明显。 分析师的工作方式 估值是证券研究业务的核心。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对证券进行估值,找出价格低估的股票或债券,然后对公司业务部门及其他客户推介。不论券商规模大小、服务对象如何,分析师们日常撰写的报告基本都由跟踪报告、调研报告、公告点评、深度研究这样一些报告构成。至于题材、内容、时机(除公告点评)一般由研究员根据市场情况自主选择。并且,那些与公司投资部门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研究机构,也会在投资部门提出相关要求的时候,制作专门报告。平均下来,研究员们的月工作量约在三四万字左右。 一般而言,券商对分析师的调研是要求很严格的,分析师在调研之前,要对调研对象历年的公开信息充分熟悉,然后写成分析简报,对不明朗的问题要一一列出,并说出调研的价值,明显缺乏价值的公司是不会让调研的。而一些比较规范的上市公司也会要求研究员发一份调研提纲。分析师调研回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调研报告,研究员要完成一篇深度报告,往往要反复调研,包括电话调研。 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虽然有联合调研和单独调研两种。研究员们依个人兴趣,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喜欢参加联合调研,认为会更为全面、信息量更大;而有的喜欢单独调研,觉得更能深入挖掘自己关心的问题,形成独特视角;还有的只喜欢与基金公司的人一起调研,觉得上市公司给予的重视会更高,不论接待规格,还是信息含量都比较高。 研究报告的质量 影响研究报告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去上市公司向谁了解的情况。大多公司是由董秘来接待分析师的,但有时候董秘对公司的一些细节情况并不完全了解。比如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不去与总工程师交流,可能就不能很好的完成调研,而另一些公司,销售部门的领导则是分析师的主要调查对象。这正是调研难度的所在之处。 由于研究员们通常只能联络到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或董秘,而有些公司即便研究员提出要求,公司也不会安排财务或销售人员与研究员见面,更不要说是其他公司高层。而调研中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甄别需要,要对公司发展战略有所了解,所以,研究员们总是设法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公司方方面面的人员,并且,有些研究员不但了解公司本身,还会从公司的供应商、客户,甚至是开户银行处了解信息。他们甚至会去了解公司的每一批出货量。但这种情况通常只有基金的研究员才能做得到,一方面是因为受重视,一方面也是因为基金研究通常往往建立在券商研究的基础上,而且关注的公司也比较少,也不需要经常提交报告,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去调研。这也是很多券商研究员希望跳槽到基金公司做研究的原因之一。 要很好的达到调研效果,调研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把调研提纲发到上市公司,甚至要对想调研的人发一份函件,所调研的人是影响调研质量的第一要素,否则不但没收获,可能还会得到错误的信息。 不过,研究报告并不总是完全客观的,有些研究机构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营销色彩,研究报告客观与否通常是由研究机构的隶属关系决定的,比如个别基金的投资策略报告,主要是为了发售基金而用。当然不排除研究员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马虎了事的情形,但重点公司一般会认真对待的,即使如此也不能表明研究报告的质量一定是好的,或一定是可靠的。 分析师的价值 分析师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报告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这是指,如果一个分析师对宏观经济不敏感,就做不好钢铁、有色金属这类周期性行业的研究和估值。据了解,这种情况在今年特别典型,像山东铝业(600205)或一些钢铁类股票,年初被许多研究员过分高估了。还有对行业及公司的拐点的把握非常重要,比如年初许多分析师对一汽夏利(000927)就看得太乐观,预测今年每股盈利达到0.70元以上的不在少数,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公司的情况完全没有那么乐观。这类研究报告不仅是没把握行业发展态势,而且对公司的情况过分乐观,于是发生很大偏差。 再有就是研究方法,一些研究员定价用的方法不对,就会得出错误的估值。比如说,周期性产业就不能简单地用市盈率方法定价,但犯此类错误的分析师仍不在少数。 三是要积累,积累多了才会有灵感。有的上市公司的公告有其目的性,分析师不能轻信这些公告,否则当分析师就太容易了。 目前业内基本认为,中金、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的整体研究实力较强,且各有特色。中金公司给市场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在于规范的报告模式,这种带有“洋味”的规范报告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然而,就在这种非常专业的模式迅速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可以迅速模仿的捷径。同样漂亮的模式缩短了研究员从业时间长短和勤奋与否之间的距离。华而不实、重形式无内含的报告比比皆是。这种规范模板的设计就像是快餐,它可以帮助新手很快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之后却很难得到提升。研究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最好的研究需要包含很多东西。模板仅是一个基本的格式设计,公司不会一条一条的限制报告的内容,研究员完全可以加入对公司的个人评述。即便存在模板也可以体现出个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国泰君安由于是老牌大券商,从业人员较多且时间普遍较长,而且很多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最早也曾在国泰君安效力,因此,国泰君安在业内颇有人气。但也正因为历史悠久,国泰君安的研究缺乏创新。而申银万国虽也是老牌券商,但其研究队伍比较年轻,而且近年来研究水平的提高非常快,是一支非常有潜力的队伍。除此以外,很多券商,像中信,华夏,银河等也各有所长。 【版权声明】本文为(媒体名称)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授权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