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股市”系列评论之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1:35 信息早报 | |||||||||
诚信建设篇诚信不建立,股市难发展 本报评论员 叶建华 编者按:本报连续发表了股权分置、过度扩容、保护投资者利益等三篇评论文章,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好评和有关部门及机构的关注,不少读者来电寄信发电子邮件参加我们
诚信建设既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李嘉诚先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将事业做大?答曰:无他,一字矣——信。 很少题词的前总理朱钅容 基在国家会计学院写下了“不做假账”的金玉良言,饱含他对造假失信的愤慨之情。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信用缺失关系市场大局。 然而,中国股市的诚信建设却令人担忧。 股民们不会忘记,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猴王、银广夏等骗取上市资格,制造虚假利润,改变资金投向,欺骗政府,蒙骗股民的故事。 更目睹了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资深证券公司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挪用客户保证金,托庄炒作的表演。 而庞大的德隆在庄场风光多年后,也终于在诚信的考试面前轰然坍塌。 以上的始作俑者受到诚信的惩罚是理所当然的,但给股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股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广大居民是否踊跃参与则是一个国家股市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股市的发展,而股市的发展则离不开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居民凭什么将自己的钱投入股市?凭的就是预期的收益;凭的就是上市公司良好业绩的预期;凭的就是对称的股市信息。然而,缺失诚信的股市,就是信息不对称的股市,就是高风险的股市,因而是无法吸引居民的,即使被骗到了股市,上了一次二次三次当之后,也会吃一堑,长一智,而远离股市。最终只能发出“股市爱你不容易”的感叹。 股市缺失诚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中国的股市行情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长期背离和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建立股市诚信,就难以拯救你我的股市。 如果股市的造假是个别现象,有可能是个别人的道德问题,而造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就不能不怀疑存在制度安排方面的缺陷。 比如在发行制度方面,由分配指标到审批上市,再到推荐审核发行,应该说每次改革均赋予了新意和进步,但同时也存在弊端。现在的发审委人数精减了,需要审核的上市公司却增加了。据说一段时期每位发审委员一天需要审核的资料达10多万字,即使是引人入胜的小说,也难以细读,何况是枯燥无味的企业申请上市的资料,这样的制度设计,能保证“上市产品”的质量吗?因此,一些像江苏琼花(资讯 行情 论坛)这样的“伪劣产品”得以通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造假失信提供了机会。为什么开放式基金能得到快速发展,这与它的每日公告制度设计是分不开的。现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仅间隔过长,而且披露的内容过于含糊,硬性规定过少,并且违规惩罚力度不大,难以防范与制止故意造假失信的违规行为。 另外,在全国许多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的今天,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的利益格局仍未打破,而指定的有些媒体多年不作为,有些并非是市场和股民欢迎的媒体,而是权力角逐的产物,有些发行量少得可怜。而一些深受市场和股民欢迎的媒体却排除在了指定之外。难怪市场有人笑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不得已而为之,巴不得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当然会选那些发行量少的媒体披露,以达到披而少露的效果。在我国加入WTO 3年后互联网都伸展到农家的今天,我们的有关部门却仍然固守着这样的披露制度,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高管更换频繁,有些人没有经过岗位培训就走马上任,有些高管人员对假造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缺乏认识,因此,加强股市有关人员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建立诚信股市,不仅需要监管部门重视,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自律,而且需要广大中小投资者积极与造假失信的行为进行抗争。我们尽管是弱势群体,但也不能任人宰割,对造假失信的公司和机构要敢于揭露甚至起诉。近日,投资者在大庆联谊(资讯 行情 论坛)案的胜诉是股民的胜利,它将对投资者维权和打击造假失信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让我们远离那些造假失信的公司和机构。 诚信建设,匹夫有责。我们信息早报愿与广大中小投资者一道,揭露造假失信的恶劣行径,开设相关栏目追踪报道。让我们携起手来,促进诚信建设,拯救你我的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