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专家建言资本市场 以变革挽救“盛世危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01:11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冯飞 郭蕾 日前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上,有两个话题受到了明显的关注———一个是关于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盛世危言”,另一个则是目前资本市场面临的“盛世危市”。从嘉宾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资本市场在企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企业家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更多企业将选择直接融资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表示,从长远看,银行不能承受整个经济发展的所有包袱。一个办法就是甩包袱,即是甩有风险的客户。银行最终要改造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个人的消费信贷能力。从改革的方向看,银行不是给企业更多的钱,而是给企业更少的钱。企业融资的50%,不能找银行,而是应该选择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游戏规则不能轻易改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语出惊人:中国股市只要不再提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就一定能涨,完全可以重新开辟一块全流通的市场,让投资者自己去做投资的选择。证券市场一定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只要这个规则大家都认同了就不能轻易改,最影响市场信心的就是缺乏稳定的政策预期。 金岩石表示,在美国市场有一套游戏规则:“垃圾市场对应垃圾股;垃圾股对应垃圾人”。这是买卖双方都认可的游戏规则,市场的投机解决了市场分散风险的机制,让投机人为国家分担风险。证券市场就是把风险分散到市场,所以银行业经营信用、证券业经营风险,证券业把不同的风险放在不同地方。 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 毛振华表示,中国企业债发起来特别困难,但企业债确实可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又能满足多种投资者的需求。不同成长的企业可以发售不同资信等级的债券,比如说企业可以发垃圾债,投资者也可以买这种垃圾债。国外很多的垃圾债的发行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成长。债券市场的发育远远不够,但是可以看到企业债还有创新的空间,还有很多办法研究中国的问题。 积极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 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称,中国资本市场最缺少的是长期机构投资者。今年6月份,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达到1800亿元,其中600亿从海外融资来。中国保险市场已经面临严重的资本短缺。这种资本短缺自身是难以弥补的,这实际上是逼迫保险公司改制。但我国有20多年眼光的投资人寥寥无几,因为投资保险业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且前期要面临亏损。 王梓木进而表示,中国的市场确实非常好,保险公司最有可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寿险公司,有条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但现在受政策的种种限制还难以做到。 上市由企业自己做主 北京首创集团刘晓光表示,一个上市公司什么时候上,什么机会上?这应该由企业来决定。 史密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志岳则表示,目前两地上市或者多地上市也面临着一些操作性的问题:如果A股和H股同时发,申请在程序上是非常费劲的事,A股的繁琐远远超过境外市场。光从披露内容看也有许多需要磨合的地方。而价格问题则更难:香港的市盈率跟内地的市盈率差很多,而且香港H股寻价机制完全不一样。 完善资本市场价值链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杨飞表示,这两年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造就了一批新贵,如丁磊、张朝阳、陈天桥,引发大批的中小企业来关注资本市场。但是成功的背后,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中国一方面是每年都有近百万家的中小企业成立,但真正能够成名壮大的很少;另一方面,大量的游资在徘徊,真正投入到企业中的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杨飞认为,这是资本市场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链。A股市场基本上现在还是一种政策市场,而这种最应该充满市场机制的地方基本上还是被政策所左右,和中小企业期望的资本市场相差很远。这种资本引导使得价值链断裂,促使相当部分企业不得不走向国外的资本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全流通,二是降低上市标准。 并购改变价值 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长汪潮涌表示,并购是主导中国或者中国资本市场变革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回顾过去这几年,中国股市之所以市值蒸发,每况愈下,造成这么多问题最根本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没有提升。如果把这1000多家上市公司在并购方面的价值调动起来,使其成为收购中国公司的平台,通过并购使其每股盈利上升,几千家排队上市拿不到门票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进入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如果把并购的文章做好,这对中国的股市、对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