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打破国有资产流失的思想禁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0:38 信息早报 |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股市”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胡冰 编者按:股市兴衰冷暖不仅令政府、机构关注,而且令几千万中小股民牵挂。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让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中国股市却步入4年熊途,这违背常理的结果令人费解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股市却一直跌跌不休。券商倒闭,机构爆仓,基金被套,中小投资者更是损失惨重。本应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正日渐失去活力,变成死水一潭。造成股市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因为股权分置,流通股股东话语权丧失,诸如招行强发转债,三九集团掏空上市公司等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一切极大地打击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只有尽快妥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才能真正打开束缚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死结。这一点已成为市场参与各方的共识。 众所周知,现有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高价首发、增发以及配股等融资过程中形成的。拿最近以股抵债的电广传媒(资讯 行情 论坛)而言,该公司现在每股7.12元的净资产,与首发时的溢价发行和高达30元的增发有直接关系,其中流通股股东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但现在大股东却要每股再加上3分钱拿来向上市公司抵债,其不公正不合理之处显而易见。那么,为什么不能以低于每股7.12元的净资产定价,来满足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合法要求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条:这每股7.12元的净资产名义上已属国有资产,谁也不敢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解决股权分置时一条事实上的红线和理论禁区。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呢?事实不然。曾记得2001年初,有关部门以国有资产守护者自居,坚持同股同权同价在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在其主要负责人宣称这是特大利好的同时,广大投资者都在二级市场纷纷用脚投票。股指从此飞流直下,从当时的2200多点一直跌到1300点附近(剔除新股虚增因素,实际上股指早就在1000点附近)。迄今为止,近万亿市值灰飞烟灭,很多个股股价腰斩,不少个股更是跌破净资产,高价减持从此成为黄粱美梦。市道如此之惨,损失如此之重,也没听有人出来呼吁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同是这位负责人,在掌管社保基金后,在1400点附近时,面对记者提问却大谈要谨慎入市,理性投资。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视角。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解决股权分置时所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论题的虚伪性,折射出在实际中更多人是将其作为保护部门和局部利益的借口与幌子。 前不久,在一次股权分置座谈会上,一位执掌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直言:如果股权分置问题迟迟不能解决,那么二级市场股价将会一直跌下去,理论上讲跌到零也不是没有可能。果真如此,将是真正的鸡飞蛋打、满盘皆输,所谓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从何谈起呢?!而有关调查表明,今年新发行的基金全部跌破面值,新入市的149万投资者全部套牢,二级市场中30%以上的投资者均打算反弹后止损出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再不真心实意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爱护他们的投资热情,维护他们的投资信心,等到他们全都信心丧尽,挥泪告别后,届时,面对一个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满盘通杀的圈钱市场,谁还敢冒险进场投资呢? 目前关于股权分置争论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论",令人不禁想起1992年前后社会上有关“特区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邓小平同志当年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胆识,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决打破意识形态中的迷信与教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船拨正了航向。今天,我们的决策部门,在处理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时,面对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也应该拿出决心和勇气,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从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勇于打破各种思想禁区,实事求是地解决好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从根本上卸下广大投资者心上的石头,从源头上激活场外资金入市的信心。否则,像目前这样畏手畏脚、无所作为,对股市这种极其敏感的市场而言,无异于坐以待毙、慢性自杀。难道我们真的要等到股市彻底崩盘了,不可收拾了才下决心解决问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