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跌无止境 专家称“千万别模仿巴菲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3:45 证券市场红周刊 | |||||||||
4个月的下跌,从来没有像近两周这样让人内心莫名的恐惧。从TCL开始,兖州煤业(资讯 行情 论坛)、盐田港(资讯 行情 论坛)、国投电力、京东方(资讯 行情 论坛)……这些在漫长跌途中始终“坚挺”的股票,也集体遭到了“突然死亡”的袭击。 羊群效应使得大部分基金躲进了貌似坚硬的“价值龟壳”中,一旦这些股票出现了投资预期的改变,庞大的资金则会慌不择路地逃离。当它们拥挤在狭窄的通道上时,正是所
和君创业董事长王明夫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成为另一个人,以为躲进“价值壳”就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只能是一种失态的梦想。 上篇:市场写真 “价值”大旗欲坠,机构心乱如麻——“价值龟壳”爆裂 一夜之间,这个市场似乎被杀得片甲不留。种种故事,似乎都讲不下去了。 在TCL跳水时,人们还热衷于询问公司基本面是否有了问题,而如今蔓延开来的跳水证明,这绝不是“基本面”所能够解释的:兖州煤业、盐田港在中金公司的股票评级中,始终占据着“推荐”的位置;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不久前还被海通证券继续维持了“买入”的评级;海螺水泥(资讯 行情 论坛)的中期业绩预增200%以上,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坚信其全年将交出一份亮丽的业绩报告”……尽管如此,暴跌还是出现了。 翻看K线图就能发现,暴跌之前,这些股票一直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技术形态,算得上是避风良港。一夜之间,他们却在这个市场中被杀得片甲不留:非周期行业、瓶颈行业、消费类行业,统统难以幸免。如果说之前石化股、汽车股、钢铁股的下跌,是以“蚕食”的方式瓦解着“价值投资”的人心,那么基金重仓股的这轮下跌,就大可称为“决堤”了。 “这是基金‘乌龟壳’策略的崩溃”。光大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施中华这样评价。在他看来,基金的集中投资已经不能用“二八现象”来形容,而是“一九现象”。羊群效应使得大部分基金的仓位集中在有限的“一”中,施中华将其形容为“乌龟壳现象”:基金们躲在类似坚硬的“乌龟壳”中,以为这个“乌龟壳”很保险,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这些股票出现了投资预期的改变,庞大的资金则会慌不择路地逃离。当它们拥挤在狭窄的通道上时,正是所谓“流动性陷阱”爆发之时。在他看来,盐田港、山东铝(资讯 论坛)业等股票的突然跳水,就是这种流动性陷阱爆发的表现。 下篇:取道智者 投资就是成为你自己——访和君创业董事长王明夫 对于王明夫的关注,最早始于他在君安研究所任所长之时,但最新的关注却来自他在《证券时报》上6月以来对“寻找本土投资智慧”的一系列讨论。 在《谨防踏入巴菲特陷阱》一文中,王明夫鲜明地提出,如果你有心学投资,巴菲特永远是最发人深思的楷模。但是,脱离开美国过往40年那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环境,脱离开巴菲特个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模仿巴菲特就必定成为东施效颦。 他还引用凯恩斯在驳斥那些攻击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只重视中短期而不重视长期的论调时说的一句名言:“长期?长期我们都死了!”,将其翻版为“长期?长期我们基金经理都下岗了!”,认为对中国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说(比如说基金经理),长期持股的后果可能就是下岗。 2个月来,事实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观点。从近期的市场走势看,基金重仓股的大幅下跌无疑说明长期持股的基金,已经从“龟壳”中纷纷夺路而逃,甚至慌不择路了。 巴菲特似的长期投资真的不适合中国的股市吗?适合中国的本土投资智慧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8月5日下午,记者在王明夫的办公室里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后记: 在本文行将结尾的的时候,看见香港《信报》社长林行止在最新出版的《财经》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的正是在今年伯克希尔投资年会上,巴菲特提出在股市赚钱的必备条件是“特殊的赚钱气质”,而“不必有过人的智能”。因此,在有股东问其接班问题时,74岁的巴菲特说他未考虑退休,因此没有接班人。市场传他将“传位”其子,但很显然,股权可传,职位可传,而投资气质不可传。 从这点看,那些盲目模仿巴菲特的投资者,不妨做好自己,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盈利模式,因为“资本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面对丰富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市场,我们需要一种多元的和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和投资文化。” (尉文渊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