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投资就是成为你自己--访和君创业董事长王明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4:22 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刊记者 江红霄

  对于王明夫的关注,最早始于他在君安研究所任所长之时,但最新的关注却来自他在《证券时报》上6月以来对“寻找本土投资智慧”的一系列讨论。

  在《谨防踏入巴菲特陷阱》一文中,王明夫鲜明地提出,如果你有心学投资,巴菲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特永远是最发人深思的楷模。但是,脱离开美国过往40年那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环境,脱离开巴菲特个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模仿巴菲特就必定成为东施效颦。

  他还引用凯恩斯在驳斥那些攻击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只重视中短期而不重视长期的论调时说的一句名言:“长期?长期我们都死了!”,将其翻版为“长期?长期我们基金经理都下岗了!”,认为对中国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说(比如说基金经理),长期持股的后果可能就是下岗。

  2个月来,事实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观点。从近期的市场走势看,基金重仓股的大幅下跌无疑说明长期持股的基金,已经从“龟壳”中纷纷夺路而逃,甚至慌不择路了。

  巴菲特似的长期投资真的不适合中国的股市吗?适合中国的本土投资智慧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8月5日下午,记者在王明夫的办公室里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形似巴菲特是一件危险的事

  记者:为什么你认为巴菲特进行投资的一些具体做法,对绝大多数中国投资者来说,都很容易演变成为投资陷阱?

  王明夫:有很多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巴菲特讲究集中持股,一旦看中一家值得买入的公司,就主张尽量多地买入,甚至偏爱100%地收集或收购。但在中国,这种集中持股的做法,一不小心就会误入坐庄的歧途。

  又如,巴菲特不讲究股票的流动性,甚至很反感流动性。他调侃道:“称那些在市场上频繁交易的人是投资者,就好比称那些频繁进行一夜情的人是浪漫主义者。”巴菲特自己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就近乎为零。反对流动性是巴菲特投资哲学和理念体系中的自然结论,但是在中国,保持所持股票的流动性,是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得以生还、或使投资盈利得以最终实现的生命线。一味地仿效巴菲特的中国投资者,将愚蠢地踏入流动性陷阱。

  再如,巴菲特讲究长期甚至是无限期持股。他说:“如果我们拥有管理优秀的杰出公司的股份,我们喜爱的持股期是永远的。”但是在中国,对那些缺乏判断力的中小投资者和专以市场操纵为能事的精明投机客来说,长期持股的最终结果可能是随着他们所持有的公司一起“长期”走向ST、PT。

  因此说,如果不能贯通领会巴菲特投资哲学的精髓、灵魂及其完整体系,仅仅学习其只面向企业,而不关心市场、采取集中投资、长期甚至无限期持股等表面做法,那么学习巴菲特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走火入魔,掉入陷阱。

  这就好像学不到关羽的盖世功夫和凛然义胆,以为拿着一把关式大刀,就可以自个儿上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搞不好是要赔进去身家性命的。说起来真有点搞笑,如今的中国市场上不乏这样的“伪关羽”,他们坚定地抱持着“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的失态梦想!

  记者:既然在中国成为巴菲特可能只是一种梦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都在学习巴菲特?

  王明夫:不光是中国人在学习巴菲特,在美国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都是畅销书籍。大家学习巴菲特,是觉得它的东西简单好学。但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很多,又出了几个巴菲特呢?

  作为投资人,巴菲特更像个农民,老实厚道,做人风骨卓然独立。美国证监会曾经两次将巴菲特查了个底朝天,但很少能够有人像他那样没有遭到“道德诟病”。

  记者:不过,现在还是有一些敢于不畏大盘以及所持股票的下跌,声称自己敢于像巴菲特一样坚持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他们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吗?

  王明夫:现在是有很多机构投资者在媒体上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他不这样说又能怎样呢?就像一个人吃了苍蝇,对外界他只能说自己吃到了高蛋白的昆虫,这也是他们惟一的解释。因为一旦他承认自己吃到的是“苍蝇”,将手中的股票开始减持,对于市场来说就会兵败如山倒,股价的跌幅会更大。

  实际上,真正的价值投资,更多的是基于公司的现金流,他们只关心上市公司本身到底值多少钱,而不会关心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但是,在中国,试问有哪一个基金经理能够持股在一年半以上?

  股权分置是最大的不规范

  记者: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无法坚守价值投资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股权分置问题,就如同试图在沙堆上建立城堡一样。你怎么看待资本市场中的股权分置问题?

  王明夫:股权分置的确是我国资本市场当中最大的不规范问题。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无论从行情意义上讲,还是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上讲,它都是很致命的。至于活跃市场的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比如印花税、券商融资渠道拓宽等,都相对是一些次要的问题。

  很可惜的是,国家现在还没有把资本市场的发展放在一个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考虑它的发展。但资本市场如果不能够繁荣发展,比如像当前行情的低迷,势必会把很多资金“挤出去”,这些挤出去的资金能够流向哪里?多数还是回到了银行系统,这意味着资源配置向旧体制回归,是一种倒退。

  不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际上也给决策者提出了一个很大的命题,政府需要一种大气魄和勇气来解决,从整体战略制度的建设和资源配置的建设问题上来考量。只有把资源配置的主战场从银行转移到股票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记者:现在看来,股权分置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是否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大牛市

  王明夫:我并不这样认为,相反对今后的行情比较乐观。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内,即使股权分置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一定会迎来比较好的行情。因为大盘已经跌了3年多,而下跌本身就是个蓄积能量的过程,牛熊周期的转换肯定会到来。

  更何况股权分置这个问题并不只是在今年才提出的。1994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如果国有股流通问题不解决,中国别指望有真正的牛市,结果1995年下跌之后,1996年走出了大牛市。在1998年跌得一塌糊涂时,大家又把这个话题拉出来重提,结果1999年依然走出了“5.19”行情。

  牛市会自然地走出来

  记者:两年内能迎来牛市的判断,除了市场规律使然外,还有哪些支持的因素?

  王明夫:这些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很快,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再加上三年熊市酝酿而成的底部,形成牛市各种因素都已经具备。实际上,股票涨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周期,而不是经济周期。如果这次不是突然而来的宏观调控,这轮牛市早已走定了。

  记者:但宏观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是现在不得不正视的一大问题,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宏观调控打乱了其心理预期。

  王明夫:我个人认为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大,最多是把原来的周期打乱了,需要蓄积更长的时间而已。迎来新一轮牛市时,很可能是以解决股权分置为契机,也可能股权分置问题还没有解决,但牛市一定会自然地走出来的。

  记者:行情如果能够走出来,哪股力量会成为主导?突破口又会在哪里?

  王明夫:市场一定会在一种市场势力(market power)的带动下形成一种新的主流热点。目前看来基金还是主流力量,因为只有当基金和蓝筹两种力量相遇后,才能调动人气。现在的大盘比较沉重,要有一种非常强的力量才能把它托起来,现在看来只有大盘蓝筹股能够充当中流砥柱。

  成功的投资可以水火不相融

  记者:这是否又意味着投资人还是要因循旧有的投资理念才能成功呢?

  王明夫:哪种投资理念更能成功是没有定论的,因为投资理念并不像工程机械,有一定的定式可循。其实,每个人能否成功更多地取决于自己的投资心得和感悟,以及是否勤奋。我就知道有一个散户投资者在这3年的大熊市中专做短线,炒股翻了10倍,从20多万元到了200万元。巴菲特与索罗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哲学也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功。

  因此,一个根本的事实是,走向成功的投资者完全可以是水火不相融的投资理念。这就是说,不同投资理念的人有可能共同走向成功,投资理念完全相同的人也可能共同走向失败。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成为另一个人。无论你怎么投资,结局只有一个——成为你自己。”(摄影及录音整理/本刊实习记者马晓东)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