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新基金业 > 正文
 
基金二季报大盘点(上):不必为失误自圆其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09:46 证券时报

  ◎ 老基金的持仓比例、持股集中度还是重仓股。

  ◎ 从行业来看,昔日的“五朵金花”风光不再,只留下电力行业仍然被基金看好。而石化、金融和信息技术行业有较大的减持。

  ◎ 多数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并没有太大变化,更多的只是这些股票之间持股数量的增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减。

  ◎ 与老基金不同的是,新基金相对更加青睐债券市场。

  基金仓位与集中度均无大变化

  127份基金季报显示———基金仓位与集中度均无大变化

  本报讯 今日又有25家基金公司的92只基金公布了2004年第二季度的季报,至此127只基金(含系列基金的子基金,其中货币市场基金7只,保本基金2只,债券基金14只,股票基金96只)第二季度季报全部公布完毕。数据显示,老基金的持仓比例、持股集中度还是重仓股,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新基金持币观望情况明显。

  老基金:仓位集中权变化小

  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数据显示,96股票基金(不含指数基金)的持仓比例为57.96%,从表面上看比上季度有较大幅度的的下降。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一些新基金建仓速度较慢的影响,如海富通收益的持仓比例为24.77%,银河银泰的持股比例为22.14%,盛利精选则略高,也只有36.35%。剔除这些在第一季度未披露组合的基金后,87只基金持仓比例仍然相当高,为69.15%,而上季的这一比例为73.9%。这两组数据显示,老基金并没有明显减仓,而新基金却显然在持币观望。

  不仅基金持仓比例变化不大,96只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变化也不大。虽然全体股票基金的持股集中度由第一季度的55.79%下降到第二季的53.49%,但这仍然是受新基金的影响。如果剔除了不可比的几只新基金,基金的持股集中度还有轻微的上升,由第一季度的55.79%上升到现在的56.46%。

  新基金:轻仓分散投资

  与老基金相比,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持币观望的情绪浓厚。9只今年以来成立的股票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嘉实服务,比例为52.97%,最低的是银河银泰只有21.75%,9只基金的加权平均持股比例只有33.86%,远远低于老基金的69.15%。

  与此同时,新基金在持股集中度上也低于老基金,加权平均集中权为40.41%,低于老基金的56.46%。不过,新基金也出现了集中度相当高的基金,如银河银泰和巨田基础行业的持股集中度都在65%左右。

  虽然对股票的态度颇为谨慎,但基金在选择持币和债券上出现很大差异。嘉实服务、盛利精选和融通景气选择了持币,其债券比例最高的也只有4.47%;而海富通收益、银河银泰和中信经典配置则选择了购买债券,三只基金的债券比例都超过50%。

  行业:五朵金花凋谢有三

  从行业来看,昔日的“五朵金花”风光不再,只留下电力行业仍然被基金看好。96只股票基金重仓股前五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业;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仪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采掘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仍然是重仓股行业,但它也是重仓股行业减持最多的,其较第一季度的持有比例有较大下降,从第一季度的10.665%下降到第二季度的8.51%;第二季度的第二大重仓行业———金属、非金属也是遭到减持较多的。此外,石化、金融和信息技术行业有较大的减持。

  据悉,本次是证券投资基金首次披露季报,代替过去的投资组合,也是基金首次遵照刚刚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法》配套规则《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发布的相关信息。(记者 唐健)

  基金小幅调整蓝筹股布局

  96只股票型基金季报十大重仓股表明———基金小幅调整蓝筹股布局

  重仓股变化并不大

  截至今日,共有96只股票型基金披露了2004年第二季度报告。来自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二季度股市大幅下跌的过程中,基金持有的核心资产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以可比的87只股票型基金为例,被剔除出十大重仓股的股票仅为18只,而这一数字在以往一般高达数十只。这表明,多数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并没有太大变化,更多的只是这些股票之间持股数量的增减。

  另外,对96只股票型十大重仓股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基金持股市值前10名中有8只与今年一季度末是相同的。其中,上海机场依旧高居榜首,持股比例从一季度末的45.08%增至49.06%。即使是此次未能进入持股市值前10名的扬子石化与盐田港A也依旧被基金重仓持有。这意味着,新基金对已有的基金重仓股依然青睐有加。在这种情况下,基金重仓股自然不会有太大变化。

  中集集团与中国联通“大换班”

  令人关注的是,基金依然对重仓股持股结构有所调整,其中,中集集团被基金普遍看好并一致增仓,而中国联通则继续沦为基金减仓力度最大的股票。

  到6月末,在可比的87只股票型基金中,29只基金重仓持有1.1亿股近期表现极其抢眼的中集集团,较3月末的15只基金持仓量增加了7138万股。受此影响,中集集团首次挤入基金重仓股前10名。相比之下,中国联通则不幸遭到了基金的继续大幅减仓。统计数据显示, 重仓持有中国联通的基金仅为24只,较3月末减少了12只,而减持的数量则达到了25585万股。尽管这一数字低于基金在一季度6.87亿股的减持数量,但是,到6月末,基金持有中国联通的数量只有4.31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仅为8.2%,几乎创出了历史新低。

  石化股被全面减仓

  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石化股就开始不断被基金增仓,并在今年一季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度。然而,二季度报告显示,石化股从4月份开始成为基金集中减仓的最主要板块之一。

  扬子石化首先遭到了基金的大幅减仓。据统计,有10只基金将扬子石化剔除出前十大重仓之列。到二季度末,基金持有扬子石化仅为7451万股,减持数量高达5777万股。另外,中国石化被减持了4862万股,上海石化也被减持了4420万股。

  另外,在一季度被减持后,钢铁板块再次几乎遭到不同程度的集体减持。据统计,宝钢股份在二季度被减持了3190万股,马钢股份也被基金减持了3138万股。相比之下,韶钢松山被基金减持的数量则相对较小,只有1161万股。唯一例外的是武钢股份,有8只基金将其新增入十大重仓股之列,持股数占到了流通股的21.25%,而这一数字在一季度末仅为6.43%。(本报记者 刘兴祥)

  不必为失误自圆其说

  一位基金经理对二季度基金投资的思考

  2004年二季度对于中国基金的投资来说一定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时段,也许若干年以后基金经理们谈起这段时期仍然会感慨不已。

  的确,相比于前两个季度,从基金净值节节攀升到持续三个月的急速下跌;从基金持有人的钦佩和赞扬到质疑和指责;从大喜到大悲,短短的三个月,中国的基金经理们经历了太多。面对净值的大幅缩水和持有人失望的眼神,身负重任的基金管理人确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思考。

  辩证看待基金 没有及时减仓

  市场对基金质疑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宏观调控政策初露征兆后,基金没有作出反应,普遍维持了较高的仓位,致使净值损失较大。其实,基金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前是有所警觉的,业内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部分公司甚至邀请了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参与研究和决策,但结果却是大家都没有作出减仓行动,这说明并不完全是判断能力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被动的,即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超出寻常,基金本身敏锐性不足,未能及时反应,且作为机构投资者,管理资金巨大,对于政策因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无法在短时间调减仓位。二是主动的,即基金对中国经济长期运行趋势持乐观预测,虽然判断出宏观调控短期内可能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着长线投资的考虑,策略上没有采取减仓行动。

  分析基金未能减仓的两方面原因,问题的实质还是投资者有没有能力把握市场波动的机会,且有无必要把握这种机会。客观地说,引发该轮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还是政策面,但再高明的投资人也没有能力准确预测政策的内容和出台的时机,这也是华尔街要根据格林斯潘的皮包厚薄来判断联邦利率走势的原因。

  从另一角度来看,基金采取的是组合投资,组合投资理论认为系统风险较难回避,重要的是回避非系统风险,并不支持择时操作,有的基金正是遵从了组合投资思想,做出了持有决策。但现实问题是中国股市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对政策反应敏感、波动性强。如何制定适合于中国股市运作的投资策略是基金公司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专家理财到专业理财

  众所周知,2003年价值投资理念之所以受到投资者广泛认同,是由于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行业中,基本面透明、业绩良好、市盈率较低的行业龙头股票表现较好的缘故。二季度宏观调控开始后,由于受影响最大的是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上游行业,这些行业内上市公司股票跌幅也最大,投资者因此对价值投资理念产生动摇。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准确对股票进行估值,而估值又是研究和投资中最复杂的问题,中国没有成熟的估值模型和标准,中外股市的巨大差异使得国际估值标准也没有太强的可借鉴性。二季度周期性行业股票大幅下跌倒真是扎扎实实地给中国投资者上了一课,尽快建立适用于中国股市的股票估值模型和标准也是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信息的极大丰富和高速传递,以及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使得凭个人能力进行股票投资理财,即所谓专家理财已经难以应对今天的市场。我们并不赞同专家理财的提法,更确切地说,基金理财应该是专业理财,即专业的投资机构,用专业的方法,由专业人士进行投资。基金理财更能体现团队优势,这一点是个人投资者不能比拟的。基金理财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在投资理念、投资品种挖掘、机会把握、风险控制等方面,基金都有着个人投资者无法比拟的优势。(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 梁天喜)

  基金债券投资走向多元化

  本报讯 证监会日前对外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给了基金运作一个创新空间,那就是不再强制规定基金的国债投资比例。而在以前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随着2004年二季度各基金公司季报的新鲜出炉,基金的债券投资组合也放下了半遮面的琵琶,走到了堪称为“婆婆”的众多投资者面前。

  新基金国债比重偏低

  基金可以投资的债券品种有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以及可转债。二季度季报显示,97只股票型基金投资债券的比例与一季度相比没有大的改变,大多老基金都维持在契约规定的下限,即20%左右。这表明,基金公司在今年债市的熊市来临时,大多能看到债券市场的风险,在债市的投资策略上大都选择了谨慎为先的原则。

  我们注意到,在去年10月份新的《基金法》正式颁布以后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中,已经出现了部分基金不再执行以前规定的必须持有20%国债的现象。如申万巴黎的盛利精选投资于债券的比例只有4.47%,而且全部是央行票据和可转债,没有将资金投资于国债。根据天相系统的统计,去年10月份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持有国债的比重平均只有11.85%。

  新基金钟情央行票据

  季报统计数据显示分析,新成立的基金中,如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股票仓位仅为24.34%,银河银泰理财分红基金股票仓位是21.75%,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的股票仓位为36.20%,这清晰地表明了基金经理在股票投资上的谨慎观望的心态。

  与老基金不同的是,新基金相对更加青睐债券市场。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投资在过往基金很少选择的央行票据上的投资就高达34.6%,德盛小盘基金在央行票据上的投资也有26.37%,而银河银泰理财分红基金在央行票据上的投资高达44.73%。这显示了基金经理在谨慎观市的同时,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益而做出了新的投资选择。

  可转债比重回落

  基金对企业债普遍表现出冷淡态度。已经公布的97只股票型基金的2004年二季度报告中的基金投资企业债的比重只有0.15%。

  2003年,可转债作为一种攻守兼备的良好品种被很多基金经理所青睐,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利率水平很低,在大盘下跌的过程中,部分可转债产品接近了其纯债券价值,成为良好的防御性投资品种;而在大盘上升的时候,可转债与股票又是同步上涨的。因此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成为很多基金经理青睐的投资品种也就理所当然了。但进入2004年以来,随着CPI的不断攀升,加息的呼声日益高涨,绝大多数可转债的纯债券价值都下跌到面值以下,产品自身的防御功能大大下降,因此很多基金经理人手中可转债的持仓比例均有回落。(见习记者 孔立敏)

  同日报道:

  基金二季报大盘点(下):多只基金“自曝家丑”

  >>>更多资讯请点击进入新浪基金频道

  相关专题:

  ETF蓄势待发

  LOF放行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