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A股上演惊天大逆转 机构借机扫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21:55 中国经营报

A股上演惊天大逆转机构借机扫货

  4月19到20日两天,A股市场上演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惊天大逆转”。4月19日,沪深两市遭遇“黑色星期四”,当日沪指大跌163点,盘中一度下跌过250点;但4月20日,沪指开盘即快速拉升,全天大涨135点,两市个股几乎全线飘红。

  “我们早已预见到加息的可能性,现在的情况应该加3次息。”对4月19日包括加息在内各种利空传闻导致大幅下跌,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首席投资总监袁宏隆语气颇为平淡。

  而据记者了解,市场每次下跌更多的是被机构投资者看做顺势“调仓”的好机会,这次也不例外。4月20日早盘出人意料地大幅高升,显示大量资金唯恐踏空、集体抢筹的心态。益邦投资袁洪波表示,机构目前仍掌握着行情的“话语权”,但随着散户投资者市场权重的增加,以及历次加息的累加效应,加息引发的行情震荡将较此前更为明显。

  而在种种市场调控的猜测中,监管层已经悄然加快大盘股发行的节奏。

  加息预期诱发大跌机构逢低买进

  按原计划,4月19日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应公布今年一季度GDP增速、3月CPI(消费价格指数)增速等数据,这一系列数据因事关加息而备受市场关注。而国家统计局临时延至当日下午3点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决定令市场对继续加息的预期大大增加,部分投资者减仓最终导致了市场暴跌。

  “由于新闻发布会推迟,人们预测CPI上涨超过3%。这可能是当天深幅下跌的诱因。”天治品质优选基金经理谢京分析,“19日我们基本上没有动。不过,前期涨得太多了,所以,我们前两天陆续减了些仓位。目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属于合理中偏高。”

  “我们对牛市的判断没有改变,19日下午我们在拼命买,下了五十多个单子。”申万巴黎新经济基金经理常永涛直言不讳。

  据他分析,同以往暴跌的原因一样,市场前期涨得太快了,有消化获利盘的需要。同时,加上市场一些利空传闻,导致大幅下跌。

  某私募基金老总则坦承他目前的仓位是35%,4月19日的下跌在意料之中,暴跌是牛市特征之一。“当天本来考虑追一些,不过,我们大部分的钱去打新股了。”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3月份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3%,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这表明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股市财富效应的放大将淡化加息本身的影响,“流动性过剩”也不会因为加息而出现实质性逆转。加息的负面影响能通过行情震荡逐渐消化,但是加息是否意味着央行开始对市场泡沫进行“定点打击”,这才是影响行情运行的关键。

  “泡沫论”再现市场忧虑

  “两会”之后整个股市犹如统一了口径一般,“泡沫论”在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而随着沪指跃上3500点,“泡沫论”又开始以另一种形式蔓延。

  市场人士愈来愈多的将A股市场与上个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甚至与更早的日本经济“崩盘”相比较,引申出当前中国股市,乃至中国经济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危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更一再指出,要警惕日本经济危机的重现,一定要关注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的金融危机,关注资产价格的积累。中国要出问题一定会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资产价格泡沫里面发生危机,其中股票市场泡沫破裂的可能性最大。

  记者注意到,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最近也发表了《泰国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启示》、《全球不平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两文,一定程度显示高层“智囊”对金融危机前车之鉴的“忧思”相当明显。于是,市场纷纷传言二季度将会有更多行政手段出台,特别是央行最快将在“五一”期间加息。

  一位券商投行部老总提供给记者的一份高层研究报告指出,当前股市之所以被质疑有“过热”的迹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股市外在形式上是其股价提升、股指推高和总市值不断膨胀;但就其核心而言,应该是其价值发现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只不过在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股价的提升表现得更为充分而已。

  “有关方面开始警惕并防范宏观经济领域的某些‘过热’迹象。”该老总指出,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更早一点的日本“泡沫”破灭,以及最近的泰国股市的动荡,从表面上看都是由于国际热钱肆虐引发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各个经济体,其本身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金融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国际游资不过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防范这些危机的根本在于改善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而非控制股价。

  顺“牛市”而为大扩容潮涌

  “发审委的工作状态目前明显加快,A股正面临第二次大扩容潮。”一位券商投行部老总兴奋地告诉记者,管理层已经将高速扩容看做是资本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重大“实践”,而不能仅仅把扩容简单地看做“平抑”市场泡沫的“工具”。

  记者获悉,南京银行与宁波市商业银行均已向相关监管部门递交了上市申请,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等一些已引资成功或正在积极谋求引资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做上市前的准备。银行“上市年”的主基调已经逐渐清晰。

  另据记者了解,监管层将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尽量采取公开发行的模式再融资。据悉,监管部门对已上市的公司公开发行将另开通道进行审核,不与非公开发行一起排队,发行速度将明显加快。同时,今后纯粹财务现金认购方式的非公开发行,不再执行预沟通制度。有迹象显示,非公开发行方式将被限制,管理层将不再鼓励上市公司采取此种方式进行再融资。

  近段时间以来非公开发行的节奏明显降低,以往一个定向增发项目只需二至三个月的周期,现在则需要五个月甚至更长,此类项目审批周期的延长,一定程度体现了现在管理层对此类融资方式的态度。与之相比,公开发行再融资的方式要更快,在未来可能成为主流。

  去年10月(沪指在1800点左右),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学习时报》文中指出“目前A股市场价格已经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增加优质公司的股票供给有利于防止新的股价泡沫”。虽然其后发行了一批优质大盘股,例如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等,但疯狂的市场使得新发股票市盈率不断攀升,“防止新的股价泡沫”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而在3500点附近,发审委的工作状态明显加快,A股正面临第二次扩容潮。(相关报道见A17版)

  (本报记者陈恩挚对此文亦有贡献)

  人气调查

  股市“新兵”逐渐挑大梁

  来自中国证券登记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本月行情最火爆时,连续4个交易日新增A股开户数为89.7万户,已经超过了2005年全年。来自网上调查的数据也印证了新股民激增的结论。调查显示,有33.47%的被调查者是今年才入市的新股民,而在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时间里入市的股民总共也不到20%。与新股民对应的是入市超过3年的所谓老股民,这一比例目前已缩小到了46.73%。可以预见,以今年的股民“扩编”速度,新股民比例很快将超过老股民。

  股市中历来就有所谓“老股民怕涨,新股民怕跌”的说法,新老股民由于投资经历和投资经验的差异,在具体操作上必然有所差别。举例来说,老股民由于刚刚经历了熊市,对追涨往往心有余悸,而新股民显然没有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当然,今天的新股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也会成为将来的老股民,唯愿新股民在尽享牛市盛宴的同时也能尽快“老练”起来。朝辉

  中国经营报记者:戴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7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