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大厦拍出沪单项房产项目最高纪录 用于偿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8:43 京华时报 | |||||||||
5.95亿元成交价创上海单项房产项目最高纪录 本报记者 叶永笔 昨天14时35分许,德隆大厦专场拍卖会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公司如期举行,158号买家上海国际集团率先竞拍,也作为唯一一家买家,在两分钟内成功竞得德隆大厦。这幢标志“
拍卖现场 两分钟内一槌成交 “5.95亿元”,拍卖师刚一宣布“拍卖开始,起拍价是5.95亿元”,坐在正对拍卖台右边第一排的男士就快速举起手中的158号号牌。这位男士是上海国际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程峰,他代表上海国际集团公司为其控股的上海投资实业公司举牌。 “这次加价100万,哪位买家加价?”拍卖师边问边环顾全场,无人应答。记者观察到,此次参加竞拍的买家显得格外少,包括30余位媒体记者和债权人等在内,仍未坐满拍卖大厅内仅有的100多个座位。此前,上海当地曾有15家拍卖行来参与该项目拍卖招投标,两者形成鲜明反差。 “此次标的是2003年底落成的德隆大厦,是一座位于交通便利的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地带5A级现代化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23147.83平方米……” 拍卖师再次介绍标的,并提示其他买家,仍无人举牌竞价。 “5.95亿元第一次”,全场仍然沉默。 “5.95亿元第二次”,全场没有任何买家欲加价的迹象。 德隆大厦专场拍卖会显然没有外界所期望中的那般热烈,不但场面不热闹,而且参与竞拍的企业也十分冷静。 “5.95亿元第三次”,昨天下午14时48分,拍卖师手中的槌应声落下,上海国际集团成为了德隆大厦的新主人。此时,离拍卖师14时46分宣读完拍卖须知和特殊说明仅两分钟。 158号买家上海国际集团成功竞得德隆大厦。该集团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4月20日的国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分别为上海市财政局,持股52.91%;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47.09%。 成交幕后 最终以起拍价成交 德隆大厦作为上海市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单项房产项目,在其开拍前显得格外神秘,拍卖公司连起拍价都不向外界透露。 据上海市国际商品拍卖公司冯明强经理介绍,此次拍卖的标的是受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委托,主要包括“德隆大厦”房地产、房屋附属的设施、设备、景观及绿化等。 昨天上午,记者就此次标的起拍价向拍卖公司及委托方华融了解时,均遭到拒绝。直到昨天下午14时46分时,华融才将用信封封存的起拍价交给拍卖师,起拍价的神秘面纱才揭开:5.95亿元。这一价格比此前的评估价5.8亿元高出0.15亿元。 拍卖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来自境内外的众多公司已通过来电、来函或到现场察看等方式,表示了参与竞拍的意愿。但当天并没有出现激烈竞拍的场面,最终德隆大厦只得以起拍价成交。 5.95亿元的成交价,仍然使德隆大厦创下了上海市单项房产拍卖成交额的最高纪录,比2003年9月拍卖的单项房产“大正三角地广场”的4.71亿元成交价,高出1亿多。 参拍企业到底有几家 拍卖会刚一结束,拍卖公司就给媒体下发提前拟好的新闻稿称:“目前的成交价格符合华融原先的市场判断,达到了原有的预期目标”。 由于仅有158号在拍卖现场亮牌,记者无法获知是否还有其他企业参与竞标。上海国际商品拍卖公司范副总裁对此解释为,他们和委托方华融上海办事处签了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参加竞标企业数量。“不过,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肯定符合法定规定数量。” 根据相关规定,法定的竞拍企业数量不得少于两家(包括两家)。昨天,记者就此向华融上海办事处参加竞拍的人士了解时,对方谢绝回答该问题。 昨天的竞拍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拍卖师宣布拍卖会开始时,由于在场的十多名摄像师挡住了程峰,拍卖师曾特别提醒这些摄像师往边上靠,而站在正对拍卖台左边的摄像师则没有被提醒。 “华融还不吸取教训,这样又会让人联想是暗中操作。”北京证券分析师李阳表示。 李阳所指的暗箱操作起源于2005年5月20日华融通过媒体公示和要约,向社会公开处置伊犁天一亚麻公司100%股权。浙江金鹰集团等四公司组成的投资团与华融要约竞购,后来几位竞拍者却分别接到三个提醒电话劝说暂停竞买。8月12日,华融却在没有征求、通知其他竞买人意见的情况下,突然以无人参与竞价为由,单方面与万向西部公司签订意向协议。 所得款项偿还所欠债务 对于德隆债权人,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否从拍卖成交价中拿到款项。当天的拍卖现场,建工股份法务部文祥向记者透露,他们是德隆大厦的总包,德隆还欠其近3000万元的工程款,他希望能从中要回工程款。 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老三股”(即三驾马车)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到2004年5月25日,“老三股”市值比最高峰时已蒸发掉160亿元巨款,德隆危机遂全面爆发。“就在此时,我们的工程款犹如石沉大海。”文祥伤感地说。 幸运的是,2005年4月7日,华融在《经济日报》四版上刊登“公开处置德隆系实业企业”的招商公告,这一公告开列了德隆系非上市企业的详细名单。重组由此全面进入分拆处置阶段。德隆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在停滞近一年后也全面展开。 此次德隆大厦进入拍卖程序,标志着历时一年多的德隆资产清算工作进入尾声。 上海国际拍卖公司人士透露,此次拍卖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德隆此前所欠的债务。程峰表示会按照拍卖公司的相关规定,在今年2月28日前支付不低于标的数额的30%款项,3月15日前支付不低于标的数额40%的款项,并于3月30日前全部付清标的款项。 今后德隆大厦的具体用途,及是否改名等,程峰也没有透露。但对于尚在看守所的唐万新来说,如何能想到当年屡屡创造“民进国退”范例的德隆,今天会成为“国进民退”的一个主角,更不会想到“德隆大厦会易主”。 《京华时报》(2006年1月26日第A29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