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央行调整外汇管理政策 > 正文
 

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开通新的外汇资金流出途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0:34 中国证券报

  文亮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的六项外汇管理政策调整,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使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又迈进了一大步,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此次调整进一步放松了外汇收入和支出的限制,有助于更好满足境内机构及个人持有、使用和投资外汇的需求,拓宽汇率形成的市场供求基础,因此,这也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配套举措。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市场扭曲逐渐减少,过去被压抑的外汇需求逐步释放出来,必将对现有外汇供求格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如果坚持定式思维,忽视制度环境变化,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就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便利服务贸易和个人因私用汇

  1996年底,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但是,为区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交易,我国仍坚持真实性审核,要求企业和个人经常项目用汇必须提供相关单据或证明,由银行或外汇局核查真实性以后才可以办理购付汇手续。这导致凭证要求繁琐、手续比较繁杂,一定程度抑制了相关的用汇需求甚至影响了上游相关交易。

  本次政策调整,通过简化购付汇凭证和手续,实行年度购汇总额管理等,淡化了真实性审核要求,将大大便利服务贸易和个人因私用汇。例如,法规不明确的服务贸易售付汇,过去分三档进行管理:5万美元以下的直接在银行柜台办理,5-10万美元之间的在当地外汇局核查真实性,10万美元以上的还要报总局审核。现在改为,10万以下的直接在银行办,10万以上的在当地外汇局办,不用再跑总局了。

  而且,长期困扰企业的服务贸易用汇需提供税务凭证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企业和个人相关用汇免提交税务凭证的限额分别由1000和500美元提高到了5万和5000美元。

  再如,过去,尽管个人可在银行直接买汇的指导性限额较高,但要求提供的凭证也较多,所以有些人宁可去黑市买汇或者朋友间相互调剂也不愿去银行。而现在,一年中,每人无须提供任何凭证,就可在银行购汇2万美元;超过2万美元的用汇也无须跑外汇局,持相关证明材料,经银行核实后直接购汇。相信,此举将有利于吸引个人到银行购汇。

  另外,过去企业开户都要到外汇局事前核准。实行新政策后,企业只要一次性在外汇局办理基本信息登记以后,就可以直接去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和核定账户限额。而且,过去外汇账户限额的核定只单项参考外汇收入,现在则将收入与支出加总起来一并考虑,并允许进口提前购汇存入账户,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进出口企业资金运用的灵活性。

  开通一条新的外汇资金流出途径

  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剩余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管制的存在影响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且不利于分散风险。尤其是“宽进严出”的管理,还在当前经常项目盈余较大的情况下,导致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缺失,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性障碍。

  这次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都是进一步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其中,银行和保险机构是在现有允许用自有外汇

理财或投资的基础上,扩大到允许购汇。而证券类机构虽然还只是限于募集境内机构和个人的自有外汇资金进行对外组合证券投资,但毕竟开通了一条新的资金流出途径,算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于上述对外投资渠道都是通过机构进行的,且均有额度控制,因此风险是基本可控的,不会酿成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

  由于在起步阶段,购汇额度或者总投资额度可能不会太大,所以不能期望这些措施短期内对于缓解国内外汇供大于求的状况,减轻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发挥太大的作用。这些政策实施更现实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境内金融机构通过拓展和开办这些业务,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在实战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境内机构和个人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些业务,可以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再者,在国内本外币资金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投资品种,降低因过多资金追逐境内有限投资机会所可能诱发的境内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风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